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资料讲解

(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资料讲解

(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资料讲解
(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资料讲解

(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连贯分布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

灰质。

2.皮质:在大脑、小脑的表面形成的灰质称皮质。

3.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

4.髓质:在大脑、小脑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5.神经核: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聚集在一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

核,

6.神经节: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聚集在一起,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

节。

7.纤维束(神经传导束):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一束纤维,称为纤维束

8.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神经。

9.脊髓节段:脊髓连接31对脊神经,将每队脊神经对应的那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段。

10.边缘叶:是位于胼胝体周围的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的总称,包括隔区

(胼胝体下区和中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11.基底核:为半球髓质深方的灰质团块,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核杏仁体。

12.大脑半球的髓质:由皮质深方的神经纤维聚集形成,包括联络纤维、联合纤维、投射

纤维。

13.内囊:绝大部分投射纤维集中在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通过,形成了宽厚的

白质纤维板,称为内囊。是联络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和脊髓间的上、下投射纤维。

内囊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左右略称“><”状,分三个部分:

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主要有丘脑前辐射和下行的额桥束通过;

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视辐射、顶枕颞桥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

内囊膝:位于前、后肢的交角处,有皮质核束经此下行。

内囊是投射纤维高度集中的区域,该部位的小动脉破裂或栓塞时,内囊膝和后肢长受累及,可导致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对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的“三偏综合征”。

14.语言区:左侧半球被认为是语言区的优势半球,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

枢、阅读中枢四部分。

15.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16.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7.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8.椎体系:主要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皮质核束、皮质脊髓

束。

19.锥体外系:是椎体系以外管理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的统称。

20.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该隙下部、

在脊髓下端与第二骶椎之间扩大为终池。临床上进行腰穿或腰麻时,即将麻药注入此终池,可避免伤及脊髓。

21.硬脑膜窦: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颅内静脉管道,称硬

脑膜窦。

22.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脑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室间孔→第三脑室→汇合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汇入血流。(脑积水、颅内压增高)263

23.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

大脑后动脉,前后吻合而成。该环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将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动脉系连接起来,也使左右大脑半球的动脉相联合。/大脑动脉环是一个潜在的侧支循环结构,环内的血液都循各自动脉的流向。只有当某支动脉栓塞,才通过动脉环血液重新分配,以补偿缺血部分。

24.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分皮支和肌支,以皮

支为主。

25.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组成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主要分支有正中神

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等。

26.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 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

成,位于腰大肌深面。

27.骶丛:又第4要神经前支余下部与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尾神经前

支组成

28.眼球运动相关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29.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30.牵涉痛:当某些内脏病变时,常在某体表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牵

涉痛。如心绞痛时,常在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胆囊炎胆石症时,常在右肩部皮肤感到疼痛。

31.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三层。

32.视神经盘(视乳头):视网膜视部的后部偏鼻侧,有一圆盘形隆起,是视神经的起始

部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光。

33.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的小区称黄斑。其中央为一凹陷,称中

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34.眼球内容物:眼房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5.声波的传导:声波传入内耳感受器有两条途径:

空气传导:耳廓将收集到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中耳内的听骨链随之运动,经镫骨底传到前庭窗,引起前庭窗内的外淋巴波动,外淋巴的波动可通过使内淋巴波动,也可直接使基底膜振动,刺激螺旋桨器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

骨传导:是指声波经过颅骨直接传入内耳的过程。声波的冲动和鼓膜的振动可经过颅骨和骨迷路传入,使内耳的内淋巴波动,也可使基底膜上的螺旋其产生神经冲动。

36.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起于第1腰椎体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穿经膈的主动

脉裂孔进入胸腔。

37.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次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反流回心房。

38.心的位置、外形、各腔:

位置:心位于胸腔的中纵膈内,周围裹以心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外形: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下缘、右缘、左缘;

三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各腔: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进入右心房,右心房的出口为右房室口。右房室口是右心室的入口,右心室的出口是肺动脉口。有四条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左心房的出口是左房室口。左房室口是左心室的入口,左心室的出口是主动脉口。

39.心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主要功能

是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活动,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纤维网。

40.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

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

41.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

压升高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42.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是化学感

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43.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汇合处的夹

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的部位。

44.危险三角:是指面部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由于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一般无

静脉瓣,并借多种途径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故当此三角区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病菌可逆行感染颅内。

45.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构成,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特点:肝门静脉系的管道,起始与终止均为毛细血管;肝门静脉及其属支一般无静脉瓣,当肝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血液可发生逆流。

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有三处: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丛。

46.由头静脉滴注葡萄糖,经何途径达到肝内?:

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47.输氧时,氧经过哪些途径到达大脑?

鼻腔(或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

48.男性尿道:起始于膀胱的尿道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扣。分为三部分:尿道前列腺

部、尿道膜部、尿道海绵体部。

49.男性尿道的三处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最窄)。

50.男性尿道的三处扩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外口。

51.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52.女性输卵管分为四部分: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输卵管漏斗

53.子宫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

形态:成年人未孕的子宫呈前后稍扁的倒置梨形,长约6-7cm,最宽径为5CM,厚约2-3CM,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三部分。

位置:子宫位于骨盆中央,介于膀胱和直肠之间,下接阴道,呈前倾前屈位。前倾指子宫与阴道向前倾斜,其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前屈指子宫体相对于子宫颈向前弯曲成钝角。子宫两侧有输卵管相通连,两旁有卵巢。

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脱垂的作用;

骶子宫韧带:向后上方牵拉子宫颈,并与子宫圆韧带协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

54.乳房悬韧带:乳房的皮肤与深面的胸筋膜之间,连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束,这些纤维束

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它们对乳房起固定作用。乳腺癌时,由于乳腺真皮内淋巴管阻塞导致皮肤水肿和乳房悬韧带受侵袭而缩短,使乳房表面呈现许多小凹,皮肤呈桔皮样,是乳腺癌体征之一。

55.会阴:通常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前方的称尿生殖区(尿生殖三角),男性

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方的称肛区(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临床上,常将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狭小区域称为会阴,此为狭义会阴,或称产科会阴,分娩时应注意保护此区域,以免造成撕裂。

56.肾区:肾门在背部的体表投影,一般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

上称为肾区。

57.输尿管额三处狭窄:第一狭窄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第二狭窄位于小骨盆入口

处,即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第三狭窄为输尿管穿过膀胱壁的一段,即输尿管壁内部,为输尿管最狭窄处。

58.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无论膀

胱充盈或空虚,粘膜始终薄而光滑,称为膀胱三角,是炎症、肿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59.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通常称鼻、

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60.易出血区:鼻中隔前下方粘膜内血管丰富而表浅,易受刺激而破裂出血,故称为易出

血区(Little区),90%的鼻出血发生于此。

61.肺的位置和形态: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的两侧,形似半个圆锥形,有一

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肺尖呈钝圆形,经胸廓上口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肺底凹向上,贴膈上面,又称膈面;

肋面隆凸,邻居接肋及肋间隙;

内侧面毗邻纵膈,亦称纵膈面,此面中部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

三个缘即前缘、后缘和下缘。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心切迹,切迹下方有左肺小舌。62.左右肺各分哪几叶?什么叫做肺段: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

每一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一个肺段(即支气管肺段),肺段是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临床上可据此作定位诊断,如病变在肺段范围内,可进行肺段切除。

63.胸膜腔: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跟处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胸膜

腔。之间存在的潜在间隙,称为胸膜腔。

64.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称肋膈隐窝,为半环形间隙,是胸膜腔中最低部

位、胸膜腔积液长积累于此处。

65.纵隔:是左、右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境界:

前为胸骨,后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常用的纵隔分区法有四分法,该法是在胸骨角水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又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66.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

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和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67.咽峡:鄂垂、鄂帆游离缘、左、右鄂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和

通道。

68.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69.咽淋巴环: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共同围成的结构,称咽淋巴环,是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重要防御装置。

70.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部位:

第一个在食管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

第二个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在试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它们是食管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71.试述胃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形态:胃是一肌性囊状结构,胃上有两缘,前后两壁和入出两口,并可分为四部分。

胃的上缘凹陷其短,朝向右上,称为胃小弯,下缘隆凸而长,朝向左下,称胃大弯;

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和出口,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

分部: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分,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位置:胃在中等充盈状态下,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毗邻:正常状态下,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体右侧。

72.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73.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肌是把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的结

构,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74.麦氏点(McBurney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反跳痛。

75.齿状线(肛皮线):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城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此线以上

的肛管内衬粘膜,以下被覆皮肤。

76.肝的形态、位置:

形态:肝呈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缘。

肝的上面又称膈面,镰状韧带分为肝右叶和肝左叶;

肝的下面又称脏面,被H沟分为四叶,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左纵沟的前部为肝圆韧带裂,有肝圆韧带通过,后部是静脉韧带裂;

右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

横沟又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

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肋区。

77.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肝门以外的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右管、肝总

管和胆总管)。胆汁的排出途径如下:平时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囊管到胆囊进行贮存和浓缩;当进食时,胆囊内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

78.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城的三角形区域,称但胆囊三角,是胆囊

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79.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肝胰壶腹周围有增厚的环形平滑肌围绕,称。。

平时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而胆囊舒张。

80.内脏学:通常将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的器官合称为内脏。

81.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裂隙,称为。。,内有锁

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82.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和穿经的结构:

(1) 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 食管裂孔,在第10胸椎水平,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 腔静脉孔,在第8胸椎水平,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静脉和左膈神经分支通

过。

8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

等。腱鞘呈双层套管状,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84.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膝关节韧带: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

在股骨和胫骨的关节面之间垫有两块纤维软骨版,分别称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膝关节主要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位时,还可有小幅度的旋内、旋外运动。

85.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两部分构成。

86.滑膜关节: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在相对骨面之间有腔隙,这种连接

称间接连接,又称滑膜关节,简称关节。

87.鼻窦: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包括上额窦、额窦、筛窦、蝶窦、均位于同名骨

内,各窦是与鼻腔相同的含气空腔。上额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88.翼点:颞窝的内侧面上颌骨、顶骨、颞骨、蝶骨大翼4骨相交呈H形,称翼点,此处

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是,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89.胸骨角:在胸骨柄下方可摸到横行的隆起,即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是临床在

胸前壁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90.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垂于

躯干两侧,掌心向前。无论观察对象处于什么位置,描述人体器官或结构时均以此姿势为准。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黄昌勇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11.矿物:指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2.风化作用: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裂和分解的过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13.土壤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又称土母质。 14.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15.土壤次生矿物:在风化及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新矿物。 16.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7.硅铝率:土壤粘粒部分的SiO2和Fe2O3含量的分子比。 18.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9.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20.土壤腐殖物质: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21.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质的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22.腐殖化系数:把每克干重的有机物施入土壤1年后所能分解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23.有机质土壤:一般把有机质含量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24.矿质土壤:把有机质含量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25.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的过程。26.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27.C/N(碳氮比):有机物中碳素总量与氮素总量之比。 28.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称为有机质的周转。 29.激发作用: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新鲜有机物质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激发作用。 30.腐殖化作用: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过程。 31.菌根:存在于一些树木根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32.联合固氮:有些固氮微生物在植物根系中生活,这时的固氮作用比单独生活时要强的多,这种类型称为联合固氮。 33.根际(根圈):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34.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称为土壤密度。 35.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3),称为土壤容重。 36.土壤孔隙度(总孔度):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37.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38.固相率:土壤固相的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 39.液相率:土壤液相的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液相率。 40.气相率:土壤气相的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气相率。 41.三相比:土壤固、液、气三相的容积分别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液相率(即容积含水量或容积含水率,可与质量含水量换算)和气相率,三者之比即是土壤三相比。 42.土壤粒级(粒组):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级别(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 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3.支气管扩: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 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5.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 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 2 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 A O 2 升至90%以上。 6.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 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 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9.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0.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 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 2或合并C O 2 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 紊乱及代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右向左 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 2低于60m m H g,P a C O 2 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问答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2)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 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 太奇考研2016年早起计划咨询热线:4000-855-866 在线咨询YY: 86489962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4、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5、简述褐腐酸和黄腐酸在性质上的异同点? 6、土壤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如何? 8、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如何? 9、比较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和性质的区别? 10、肥沃土壤要求的良好土壤孔性指标如何?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

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

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土壤学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SO42- 、SiO42- 、Cl- 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不同的连接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八面体:由六个氧原子环绕着一个中心铝离子排列而成,氧原子排列成两层,铝原子居于两层中心孔穴内。 同晶替换: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型: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小,分散度低。多出现于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 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在两边硅氧片中以Al3+代Si4+,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带正电→吸附负离子。 粘粒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土矿物。 土壤质地:据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划分的土壤类型。种类:砂土、壤土、粘土 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分解和崩解的过程。永久电荷: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土壤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土壤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 凋萎系数: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土壤毛管水***: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这部分水作物可以利用。 毛管悬着水**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也称为土壤全持水量。 重力水**:临时存在于土壤大孔隙(通气孔隙)中的水分,与土壤养分的淋失有关。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气压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常用(Ψ)来表示。基质势 (Ψm);压力势(Ψg);溶质势(Ψs);重力势(Ψg)。 基质势(ψm)***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统移到另一个没有土壤基质(纯水),而其它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或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 势。 压力势(ψp)***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压力不同,而温度、基质、溶质等状态完全相同的参比系统时所做的功。或在土壤饱和水的情况下,由于受压 力而产生土水势变化。 溶质势(ψS)***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统中移到另一个没有溶质而其它状态均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或指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的土水势 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