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活动1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活动)P

36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师:很好。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

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六个风带。

(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

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略)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知识)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师: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

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

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

(投影)教材第39页活动3图示(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

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

师:为什么?

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

师:为什么?

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师: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

生: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师: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生:不会,图中的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

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师:很好。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

(投影)图示和表格

夏季冬季

气温气压气温气压原因陆地高低低高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海洋低高高低

(投影)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分析归纳)

A 亚洲大陆太平洋大西洋

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承转: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阅读41页课探究课题:东亚季风(动画演示)师:季风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冬季,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海陆热力差异。

季风环流的类型: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投影)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

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板书)(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这么样的特征?

生:受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

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师: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

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对流雨。

师:那么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特征怎么描述?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 mm以上。

师: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动画演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

师: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教师引导)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气流下沉。

师: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投影)开罗——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鲁等地区。(同时动画演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分布。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投影)伦敦——温带海洋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生: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 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动画演示)温带海洋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两侧的西海岸、南美洲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的南北二岛。

(过渡)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来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动画演示)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南北纬30°~40°的

大陆西岸。

师: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因为离赤道较近,故全年高温。看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夏季赤道低气压会移动到这儿并控制这个地区,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会控制这个地区,降水稀少。)

师: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看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生:全年高温,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师: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请你找出主要分布的地区。

(动画演示)热带草原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师:很好。再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已标示风带和气压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

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看图回答,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周围和帕斯周围。

师: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

师: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承转: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

果。

补充其他气候类型(结合课件展示)小结:刚才我们主要探讨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在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三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要特别注意: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我们也分析了其他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下面请大家做一些巩固练习。(习题略)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总复习教学总结

第二章整合提升 突破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见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较多,常有一题多种解法的情况。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方法运用恰当能使解题步骤简化,起到事半 规律特点 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 1 2at 2 (3)速度—位移关系:v2-v20=2ax 平均速度法v - =v t 2 = 1 2(v+v0) 巧用推论法 Δx=x n+1-x n=aT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即x n+1-x n=aT2,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 =aT2求解 2. (1)条件性:适用条件必须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矢量性:基本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矢量式。 (3)可逆性:由于物体运动条件的不同,解题时可进行逆向转换。 3.掌握计算位移的三个关系式,并注意比较 (1)根据位移公式计算:x=v0t+ 1 2at 2。(2)根据位移与速度关系式计算:v2-v20=2ax。(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计算:x= v0+v 2t。 注意:公式v2-v20=2ax是由匀变速运动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推导出来的,不含时间,故不涉及时间时应用很方便。 【例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加速度。 解析解法一:基本公式法 如图所示:由位移公式得, x1=v A T+ 1 2aT 2x2=v A·2T+ 1 2a(2T) 2-(v A T+12aT2) v C=v A+a·2T 将x1=24 m,x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解得a=2.5 m/s2,v A=1 m/s,v C=21 m/s。 解法二:用平均速度公式 连续两段相等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 1= x1 T =24 4m/s=6 m/s,v - 2= x2 T =64 4m/s=16 m/s

教科版物理必修2 第二章 第2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让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小球B,紧贴圆锥筒内壁分别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A球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线速度 B. A球的角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角速度 C. A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B球的向心加速度 D. A球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2. 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和b分别系于一轻质木架上的A点和C点,如图所示,当轻杆绕轴BC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a在竖直方向,绳b在水平方向,当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绳b被烧断且杆子停止转动,则() A. 小球仍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在绳b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突然增大 C. 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 D. 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可能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3. 如图,物体m用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间的小孔与砝码M相连,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减少M的质量,则物体m的轨道半径r,角速度ω,线速度v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r不变,v减小 B. r增大,ω减小 C. r增大,v减小 D. r减小,ω不变 4.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 B. 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的作用 C. θ 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 D. θ 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小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 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所受向心力F 的大小为( ) A. r v m 2 B. r v m C. mvr D. mvr 2 6. 下列关于物理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小和线速度大小的定义是相同的 B.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是一样的 C.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 地球赤道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与此物体所受重力是一样的 7.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 和B ,它们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要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 ) A. 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 B. 物体B 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所受摩擦力减小 C. 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不会发生滑动 D. 物体B 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A 发生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8.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使它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运动所在的平面是水平的。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求:

高中新课程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教案

必修1 函数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整体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整体化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和方法,难点是形成整体认识。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归纳,典例训练。 本章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归纳:

1、 在学习函数映射的概念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一) 自然定义域:注意常涉及以下依据 ⑴ 分母不为零⑵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⑷实际问题 要考虑实际意义 (二)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g x D ∈得定义域为D ,则函数[]()y f g x =的定义域要由 ()g x D ∈的求解 3、 函数值域的求法:要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决定作用。 ⑴直接观察法⑵配方法⑶换元法⑷判别式法⑸单调性法(6)图象法等 4、 函数的解析式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复合函数的解析式⑶换元法或配凑法⑷实际问题中 利用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题型1:函数定义 例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2x y x y ==与 B.2lg lg 2x y x y ==与 C.23 ) 3)(2(+=--+= x y x x x y 与 D.10==y x y 与 答案:B 题型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例 函数322 -+=x x y 在区间[-3,0]上的值域为( ) A.[-4,-3] B.[-4,0] C.[-3,0] D.[0,4] 答案:A 题型3: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例 画出函数x x y -=2 的图象,并 指出它们的单调区间. 解:22110124 110124 ()()()()() x x x f x x x ?--≤≥??=??--+<

(推荐)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估计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内容多,新名词多,蛋白质空间结构较抽象,学生没有学习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对羧基,羟基等很陌生,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 知识点二、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运动过程中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________。 2.质点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有________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对质点的理解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但是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知识点三、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用来作______________就叫做参考系。 2.选取原则:(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3)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 (4)在同一个问题当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5)无论物体原来运动情况如何,一旦把它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知识点四、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及位置的________。 2.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1)建立何种坐标系要针对物体是在________、平面内,还是空间中运动而定。 (2)建立坐标系时应明确坐标原点、________及单位长度,标明坐标单位。 题型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

物理(教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第2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 加速度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这个指向圆心的力叫做向心力, 向心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和质点的运动方向______,向心力不改变速度的 ________,只改变速度的________. 2.向心力的表达式F =________=________.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必然要产生______________,其方向指 向________,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________,不改变速度的________,它用来描述 线速度方向改变的________. 4.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 =________=________=4π2 T 2r =4π2f 2r . 5.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在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方向不 断改变的________运动. 6.关于向心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一个向心力 B .向心力不改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是恒力 D .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合力即为向心力 7.如图1所示,

图1 用细绳拴一小球在光滑桌面上绕一铁钉(系一绳套)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 C.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 D.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8.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及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曲线运动 C.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D.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的变速运动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向心力的概念 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才能做圆周运动 B.向心力是指向弧形轨道圆心方向的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一种力或某一种力的分力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 ?<≥-==)0()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1,,,0(* >∈>= 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R s r a ∈>; (2)rs s r a a =)( ),,0(R s r a ∈>; (3)s r r a a a 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 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 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2)a b b a log 1log =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 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 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020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第2章 第2节

第二章第二节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湖北调研)下面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完成1~3题。 中心地 A B C 商品等级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C) A.BB >C D.B>A>C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A) A.B1B.B6 C.C6D.A 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中心地对应正确的是(D) A.A:珠宝行B:家具商店C:早点店 B.A:高级家电商行B:五星级宾馆C:家具商店

C.A:五星级宾馆B:早点店C:珠宝行 D.A:五星级宾馆B:高级家电商行C:早点店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等级。由图表可知,A中心地有B、C中心地所没有的等级更高的商品,可推断出A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大、等级最高,B中心地次之,C中心地等级最低。第2题,本题考查不同规模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由图可知,C中心地没有4、5级商品,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A或B中心地,从距离上看,甲地距离B1中心地最近。第3题,本题考查不同中心地的等级和服务范围。五星级宾馆为高级中心地的商业部门,珠宝行和高级家电商行为中级中心地的商业部门,早点店和家具商店为低级中心地的商业部门。 (2018·郑州模拟)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4~6题。 4.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D) A.地形B.资源 C.交通D.政治 5.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D) 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 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B) 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4题,材料中提及巴黎一直是法国政治中心,人口高度集中于巴黎,则主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1、已知函数,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 C.?????? ? D.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1时,f(x)=x2,则f(2015)= ( ??) A.-1?? ??? ??? B.1 ??? ??? ??? ??? C.0 ??? ??? ??? ??? ??? D.20152 4、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 ????? B. ????? C. ?????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0、? 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1 、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 ??? A.6????????? ? ??? B.8????????????? ? C.9???????????? ?? D.1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蛋白质习题课上课教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节蛋白质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性质、鉴定、代谢和生物合成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比较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存在的本质就是蛋白质与其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2)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3)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及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学情分析 通过做题,同学们普遍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对于脱水缩合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不熟悉,对于脱水缩合过程掌握的不透彻,这节习题课就从这一点出发,重点突破同学们的盲区。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科学研究实例等素材启发性展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基础过关: 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8%,占细胞干重的________以上。 元素组成:主要由_________4种元素组成,很多还含有微量的Fe、Cu、Mn、I、Zn等。(如:血红蛋白中含____) 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__和一个____,并且都有一个___和___连接在同一个___上。 基本单位:氨基酸通式:

教学过程种类:约___种。 多肽合成方式:_________反应,连接两个氨基酸分的化学键叫做______ 结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 NH--CO B. --NH--CO-- C. --NH2--COOH-- D. NH2-COOH 例: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A.组织修复的原料B.酶的主要成分 C.细胞成分更新的原料D.主要的能源物质 请分析1、2、3、4分别代表哪种物质。(蛋白质、酶、激素、抗体) 二、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1、肽键数、脱水数、加水数的计算: 结论1:m个氨基酸构成n条肽链:脱H2O数=肽键数=m-n 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例: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完全分解后,共需水分子: A.n B.m C.(m+n)D.(m-n) 2、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羧基数的计算: 结论2:n条肽链至少含有n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例: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 18 B.5 18 C. 6 17 D. 5 17 3.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结论3:由m个氨基酸形成含有n条肽链的蛋白质,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为:am-18(m-n) 例: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288 4. 主肽链上C、N、O、H原子数的计算: 结论4:若C原子数为2n个,则N原子数为n个,O原子数为(n+1)个,H原子数为(2n+2)个 例:某多肽的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它由下列4种氨基酸组成: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测试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命题人:毕立新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6单选7---12多选) 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B 、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作为质点 D 、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 2、汽车以速度1v 直线行驶了全程的2/3,接着以速度2v =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的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千米/小时,那么1v 等于( ) A 、48千米/小时 B 、38千米/小时 C 、35千米/小时 D 、34千米/小时 3、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 A.1∶4 B.1∶3 C.1∶2 D.1∶1 4.一个以初速度0v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t v ,如图2-2所示,则关 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t v v v += B .0() 2 t v v v +< C .a 恒定 D .a 随时间逐 渐减小 5.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 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7.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8. 物体甲的x-t 图象和物体乙的v-t 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9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初速度为6m/s,经28m 后速度增加到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为4s 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0.5m/s2 C.自计时开始,2s 末的速度为6.5m/s 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 处的速度为7m/s 10、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B 、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 、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 D 、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1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0t t =时,s>0,v>0,a>0,此后a 逐渐减小至零,则( )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 、速度逐步减小 C 、位移继续增大 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12、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 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2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关键] 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 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完整__性和___独立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 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 合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容易饲养,繁殖周期智短,有许多相对性状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必修一第二章--2.3函数应用-含答案

~ §函数的应用(I) 课时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方法解决模型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解决问题. 几类常见的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f(x)=kx+b (k、b为常数,k≠0); ] (2)反比例函数模型:f(x)=k x +b (k、b为常数,k≠0); (3)二次函数模型:f(x)=ax2+bx+c (a、b、c为常数,a≠0); (4)分段函数模型:这个模型实际是以上两种或多种模型的综合,因此应用也十分广泛. 一、选择题 1.某公司市场营销人员的个人月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没有销售量时的收入是( ) A.310元B.300元 { C.290元D.280元 2.某商品价格前两年每年递增20%,后两年每年递减20%,则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B.增加% C.减少%D.不增不减 3. 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型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m,两侧距地面3m高处各有一个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m,如图所示,则厂门的高为(水泥建筑物厚度忽视不计,精确到0.1m)( ) A.6.9mB.7.0mC.7.1mD.6.8m ¥

4.国家购买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为120元/担,某征税标准为100元征8元,计划可购m 万担.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决定税率降低x个百分点,预计收购量可增加2x个百分点.则税收f(x)(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A.f(x)=120m(1+2x%)(8-x)% (0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五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的提升,也是后面学习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较丰富,许多概念来自生活的经验,但是,站在活细胞的角度去看,学生的认识还有需要补充纠正的地方。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水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提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探讨1:细胞中的水 1.分析下列资料,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生物体内水的含量比较,说明了什么? ①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比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必修一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科书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本节介绍v-t图线下面四边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当然,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极限。按教科书这样的方式来接受极限思想,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会有太多困难的。学生学习极限时的困难不在于它的思想,而在于它的运算和严格的证明,而这些,在教科书中并不出现。教科书的宗旨仅仅是“渗透”这样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实行A、B、C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极限法

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很透彻,所以讲解时一样需要详细。对于公式学生若仅限套公式,就没有多大意义,这需要教师指导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国过程,进而灵活的掌握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猜想假设,探究讨论,微分归纳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2、实例分析,强化对公式202 1at t v x + =的理解和应用。 六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复习第一章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领会极限思想的内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 )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直接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概括 表述能力。 这节课我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投影)提出问题:取 运动的初始时刻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同学们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写公式并回答:x=vt 。理由是:速度是定值,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教师活动:(投影)提出下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坐标纸上作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猜想一下,能否在v -t 图象中表示出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 移呢? 学生活动:学生作图并思考讨论。不一定或能。结论:位移vt 就是图线与t 轴所夹的矩 形面积。 总结: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物理规律和数学图象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活动(展示目标):讨论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用v -t 图象中所夹的面积来表示的 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在v -t 图象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下面我 们就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