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X射线物理学

一、X射线的基本特性

1. X射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具有光的一切特性,具有波粒二象性。

2. X射线不带电,不受外界磁场和电场影响;

3. X射线具有贯穿本领;(不同组织穿透性不同:骨骼--软组织--脂肪--肺、肠道)

4. 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照射荧光物质可发出荧光)透视、增感屏

5. X射线的电离作用;(X光子撞击电子--一次电离--撞击其它原子--二次电离)X射线损伤和治疗基础

6.X射线的热作用;

7. 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与物质进行光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电离和激发作用

二、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

(1)具有电子源(阴极)产生发射电子;

(2)有加速电子使其增加动能的电位差(高管电压)

(3)有一个高度真空(P<10-4Pa)的环境(玻璃外壳),使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保护灯丝不被氧化。

(4)有一个受电子轰击而辐射X射线的物体(阳极靶)

三、X射线管的阴极体作用:

①使电子初聚焦:达到初聚焦作用,增加X线的产生率。

②防止二次电子危害:阴极体可收集二次电子,防止危害。

四、阳极的作用:

1,、是一个导电体,它接收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并将它们传导至与X射线管相连的电缆,

2、使其能返回高压发生器;

3、为靶提供机械支撑;良好的热辐射体。

五、焦点:

1、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

2、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即X射线照射在胶片上的有效面积。

3、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管电流、管电压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4、实际焦点和有效焦点大小的影响:

答:实际焦点面积增大,散热好,但有效焦点面积也增大,胶片影像模糊;实际焦点面积减小,阳极靶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密度增大,实际焦点温度增大,阳极损坏;

5、焦点对成像的影响:

有效焦点越小,影像越清晰;

有效焦点为点光源时:胶片图象边界清晰;

有效焦点为面光源时:胶片图象边界模糊

有半影;半影大小为:

d(小焦点,短距离);

管电流增大,焦点增大,影像质量下降;

管电压增大,焦点增大,影像质量下降;

六、能量损失形式分:

1、碰撞损失(collisionloss):(占电子总能量的99%)

高速电子与阳极靶原子核的外层电子相互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全部转化为热能。

2、辐射损失(radiationloss):(占电子总能量的1%)

高速电子与阳极靶原子核的内层电子或原子核相互作用而损

失的能量;

3、特征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4、韧致辐射:高能入射电子通过阳极原子核附近,受到原子核引力场的作用会降低速度并改变方向,入射电子损失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这种形式产生的辐射称为“轫致辐射”或“制动辐射”。韧致辐射的能谱是连续的

5、连续X射线的产生(轫致辐射)原因:

a、每个高速电子与靶原子作用时的相对位置不同

b、每个电子与靶原子作用前的能量也不同

故各次相互作用对应的辐射损失也不同,因而发出的X光子频率也互不相同,大量的X光子组成了具有频率连续的X光谱。

6、X射线强度: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补充:X射线强度是由光子数量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

7、X射线的量与质

(1)、X射线的质(x-ray quality)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本领的大小。与光子能量有关。由管电压和滤过间接表示。通常以千伏数(kV)为单位。

(2)、X射线的量(x-ray quantity)决定于X射线束中的光子数。由管电流与照射时间间接表示通常以毫安秒(mA?s)为单位。

8、各种因素对X射线强度的影响

七、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X射线与物质三种作用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2.光电效应:能量为hv的X射线光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一个空位而处于激发状态,他将通过发射标识X射线或俄歇电子的形式很快回到基态,这个过程成为光电效应。

补充:产生条件:入射光子、轨道电子、相互作用能量守恒hv=Ee+Eb.(Ee:光电子的动能,Eb:原子第i层电子的结合能),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Z的3次方成正比,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光电效应的发生概率迅速增加。

3.诊断放射学中的光电效应:

利:能产生质量好的影像,原因是:(1)不产生散射线,减少照片灰雾(2)可增加人体不同组织和造影剂对射线的吸收差别,产生高对比度的X射线照片,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好处。

弊:入射X射线通过光电效应可全部被人体吸收,增加了受检者的剂量。

4.康普顿效应:当入射X 射线光子和原子内一个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并改变运动方向,电子获得能量而脱离原子,这个过程成为康普顿效应。

5、诊断放射学中的康普顿效应:散射线增加了照片灰雾,降低了影像的对比度,但与光电效应相比受检者的剂量较低。散射较强,医生和技术人员应注意防护

6、各种相互作用的相对重要性:光子能量处于10keV——100MeV能量范围的低能端部分,光电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康普顿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八、滤过:

1、固有滤过:从X射线管阳极发射出的原级X射线穿过管壁后,被吸收一部分;

2、附加滤过:据需要,在X射线管射出的X射线到达被投照部位前放置一定的物体,会产生滤过;可使X射线的总强度减小,分布均匀;硬度提高;

附加滤过常用密度均匀的滤波板:管电压低时,用铝滤波板;

管电压高时,铜铝滤波板----铜标识X射线---铝标识X射线--空气

X射线的线质(硬度)常用半价层表示:使X射线束的强度减弱为原来一半时所需要的吸收层的厚度;厚度升高,硬度升高。

诊断时常用X射线管的管电压的千伏值表示质。

3、产生硬x射线的方法:

(1)高管电压(2)大原子序数阳极靶(3)厚度较大、原子序数较大的滤过板

八、X射线影像

1、X射线影像基本原理:

X射线贯穿本领强,当一束强度大致均匀的x射线照到人体时,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度、厚度方面的差异,对投照在其上的x射线的衰减各不相同,使透过人体的x射线强度分布发生变化,携带人体信息,形成x射线信息影像。再通过一定的采集,转换,显示系统将x射线强度分布转换成可见光的分布,形成人眼可见的X射线影像。

(1)、X线影像增强器作用:X线影像增强器可将普通X射线透视的荧光屏亮点的亮度提高1000~10000倍,使X射线间接摄影和X射线数字成像成为可能。

(2)、X线影像增强器

优点:转换系数高,可大幅度降低X线剂量;成像速度快,适合实时成像

缺点:荧光屏的缺点;视野,几何畸变;其它

2、X线透视:

(1)、X线透视:人体不同部位透射的X线与荧光屏相遇时,可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暗不同的点构成的影象。

若投照部位厚度一定,则荧光屏上暗的地方对应人体组织密度高的部位,X线吸收多;荧光屏上亮的地方对应人体组织密度低的部位,X线吸收少;医生根据医学知识,分析影象,判断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就是X线透视。透视可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器官的活动状况

(2)X线透视设备:

X射线管和荧光屏装在一个C形臂的两端,透视时,使其同步动作,被检查者位于C字中心。

X线荧光屏:产生影象部件:(由荧光纸、铅玻璃、薄胶合板组成,他们同装于一个框架中。)

薄胶合板:保护荧光纸;

荧光纸:纸面涂有荧光物质(材料):氰化钡、硫化锌、硫化镉的混合物;

铅玻璃:防止X射线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3)X线透视缺点:

a、有辐射且量大

b、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c、透视影象是先将X射线影象转为荧光屏的光影象,然后再转为上影象,两次影象转换,丢失信息,同时荧光屏亮度有限,人眼视觉灵敏度低,荧光物质颗粒大,则较细微结构的影像看不清楚,对早期病变和复杂结构组

织器官看不情。

3,、X 射线摄影(胶片成像):

(1)X 线摄影:人体不同部位透射的X 线与胶片相遇时,可在胶片上形成明暗不同的点构成的影象。若投照部位厚度一定,则胶片上暗的地方对应人体组织密度低的部位,X 线吸收多;荧光屏上亮的地方对应人体组织密度高的部位,X 线吸收少;医生根据医学知识,分析影象,判断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就是X 线摄影。

(2)摄影设备:医用胶片(胶片-增感屏系统)和胶片处理系统。

a 、医用胶片:影像的记录、显示和储存

b 、增感屏:增强X 射线对胶片的感光。

(3)胶片:X 射线照射的胶片,经显影、定影后,胶片感光层的硵化银--银,组成黑色影像。胶片光密度:

胶片变黑的程度。 D 越大,照片越黑, (4)胶片成像原理:利用X 射线的感光特性,医用胶片接收X 射线照射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医用胶片上形成与X 射线信息影像相对应的不可见的潜影,再将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最终获得可见的描述组织、器官分布情况的灰度图像。

4、传统屏-片成像优缺点:

(1)优点:空间分辨力高、价格低廉;X 线设备造价低、维护费用低

(2)缺点:动态范围小;需要化学处理,影响图像质量,污染环境;法进行后处理,废片率较高;图像获取、显示、存储和传递的功能均以胶片为载体 ,无法复制;消耗白银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减影技术:人体同一部位造影前后的两帧图象相减,获得两图象中有差异(造影)部分的图象。

DSA: 将造影前、后获得的数字图象进行数字减影,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结构,使造影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图中显示出来,图像对比度提高。

.对比剂:造影剂是为增强影响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

选择条件:良好的显影效果。无毒性,无刺激性,副作用小。容易吸收和排泄,不久存于体内。理化性能稳定,便于储存。

DSA 的物理基础:

S=(μI-μT) d I

减影后图像与造影剂厚度成正比,与造影剂和软组织的线衰减系数有关,与骨和软组织的结构无关。去掉了骨和软组织的影响,突出造影的血管。

DSA 的三种基本方法:

1、时间减影(用作减影的两帧图像是在不同的显影时期获得,易受病人移动和动脉搏动影响) 优点:减影图像突出了对比剂影像的对比度。缺点:病人移到或动脉脉搏的运动会影响图像质量;

2、能量减影(可消除运动影响,无法同时去除骨和软组织)优点:不受软组织运动影响图像质量。缺点:不能在一幅减影图像中同时抵消软组织和骨骼。

3混合减影:在造影剂到达前后都作高能和低能摄影。先做能量减影去软组织,再做时间减影去骨骼。

缺点:减影图像中不能将软组织和骨骼同时抵消;要求X 射线管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两种不同能量的X 射线,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优点:如果高能像和低能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取得,则可将患者移到的影响减至很小

影响DSA影象质量的因素:

1.噪声:被检者身体X线散射(与厚度成正比),视频摄影机和模拟存储器件噪声

2.运动伪影:运动或投照系统不稳—配准难—伪影

3.造影剂浓度:与血管直径反比

4.其它:器官状态和精神状态(心搏)

DSA的优缺点:(与胶片减影相比)

优点:对比度大;实时处理;直接显示和校正:

缺点:运动会产生伪影;不进行选择性注射时,会血管重叠,会产生伪影

(CR)计算机X射线摄影

优点:

曝光量低,宽容度大,可进行后续处理和存储、传输,质量和信息量同传统拍片一样。

同传统拍片不同:影像记录和显示不在同一媒介。

?CR成像原理(四个过程):

1、影像信息的采集:记录在成像板(IP)上(代替胶片)

PSL:光激励发光物质(某些物质在一次激发光照射下,能将一次激发光携带的信息储存起来,当再次受到激发光照射时,能发出与一次激发光所携带信息相关的荧光)

2. 影像信息的读取:曝光后的成像板在激光扫描时,PSL受激光激励释放累积的带电粒子,发出可见光,这就是光激励发光现象。每个像素发出的可见光强度与该像素受到的X线照射量成比例。

3、影像信息的处理:因为是数字图象,可以用计算机图象处理软件依据不同诊断要求进行各种后处理:增

强对比度、亮度、放大、滤波等。

4、影像信息的再现:三种方式:荧光屏显示;多幅照相机摄影到胶片上;激光照相机直接记录

影响CR影像质量的因素:

1、空间分辨力:

2、PSL物质结晶体的颗粒度、影像读出系统的电光学特性、激光束光点的大小、散射程度

3、CR影像中的噪声:

4、X射线量子噪声:IP吸收过程中产生

5、光量子噪声:光电倍增管转换时产生

6、固有噪声:IP结构噪声、激光噪声、模拟电路噪声、A/D转换中量子噪声等

. CR影像的优缺点

1、优点:数字影像;X 射线照射量的动态范围大;照射剂量低;应用范围广;IP可重复使用

2、缺点:时分力差、空分力稍差、设备昂贵

数字X射线影像的主要技术优势(与传统X射线摄影比较)

1.量子检出效率高,X射线剂量低。

2.对比度高,曝光宽容度大,但细节可见度低于X射线胶片影像,但是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进行弥补。

3.摄影条件好,无需连续辐照

4.图像存储、传输方便

5.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

X-CT成像

1.X-CT成像过程:

X-CT是运用扫描并采集投影的物理技术,以测定X射线(使用的是有一定能谱宽度的连续X射线,通过准直器后变为窄束X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算法,经计算机运算处理,求解出人体组织的衰减系数值在某剖面上的二维分布矩阵后,再转为图像上的灰度分布,从而实现建立断层解剖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2 .X射线体层摄影的基本原理是根据X射线的投照原理,在曝光过程中,X射线管焦点、肢体、胶片三者必须保持相对静止,才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因此在曝光的过程中,欲成像部位的各点必须固定地投影在胶片的同一位置上,影像才能清楚显示。如果三者之一在曝光中移动,影像就会模糊。X射线体层摄影的目的是摄取人体某一体层的影像,而使其它各层影像模糊不清。因此必须使焦点、被摄体层和胶片保持相对静止,而使其它各层对焦点和胶片作相对运动。

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是指在受检体内接受检查并欲建立图像的薄层,又称为体层。

体素:是指在受检体内欲成像的断层表面上,按一定的大小和一定的坐标人为地划分为很小的体积元。

像素:图像平面下划分的小单元,构成图像最基本最小的面积元。

体素与像素之间一一对应:①空间位置;②体素的吸收衰减系数和像素的取值

扫描:是为获取投影值而采用的物理技术。是用X射线束以不同的方式、按一定的顺序、沿不同的方向对划分好体素编号的受检体断层进行投照,并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接收透射体素阵后的出射X线速强度。方法有平移扫描、旋转扫描、平移加旋转扫描。

投影:投照受检体后出射X线速的强度I。投影的数值称为投影值。投影值的分布成为投影函数,

反投影法的原理

沿扫描路径的反方向,把所得投影的数值反投回各体素中去,并用计算机进行运算,求出各体素u值而实现图像的重建。

反投影法的优点:重建速度快: 缺点:产生图像的边缘失锐。解决的办法: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即把获得的投影函数作卷积处理以便于滤波,之后把改造过的投影函数进行反投等处理,就可以达到消除星状伪影的目的。

CT机主要分以下三部分:

①扫描系统(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

②计算机系统(数据储存、运算等)和图像重建系统;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照相系统、

窗口技术:CT机放大某段范围内灰度的技术。是将放大灰度范围的上限增强为全白,下限压缩为全黑。增强了局部灰度范围内不同灰度之间黑白对比的程度。

窗口:被放大的灰度范围。

窗宽:被放大的灰度范围上下限之差。窗宽=CT max-CT min

窗位:被放大的灰度范围的灰度中心值。

窗位=(CT max+CT min)/2

窄窗宽——CT值范围小——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跨度小——黑白对比度大。适合观察密度差别小的组织。

反之宽窗宽,适合观察密度差别大(肺、骨质)的组织。

CT 的意义:CT的密度分辨率远高于一般X线检查,属非创伤性,检查时间较短,准确性较高和应用范围甚广的一种技术。它是目前神经系统疾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同时还应用于五官、胸部、腹部的组织、器官的检查,如对眼、鼻、耳、心、肥、肝、胰、肾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

CT检查的优点:

①CT为无创性检查,检查方便、迅速,易为患者接受。

②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密度相差5-6H的不同组织能被区分。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

③CT图象清晰,解剖关系明确。

④CT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象,并可进行冠状和矢状面图象的重建。

⑤用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不仅提高了病变的发现率,而且有的能做定性诊断。

CT成像缺点:CT图像是经过数据采集、量化、图像重建和图像显示等多个环节形成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给CT图像带来伪差,容易造成误诊断,这是在使用CT成像中和读CT影像片时应力求避免的。医师与

技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早识别或判断出CT图像中出现的图像伪差的原因,及时进行修正或改进。

空间分辨力一般,介与X线成像与r照相机之间

补充:1、普通X射线影像与X-CT影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X-CT像是断层的、经过重建的数字影像;而普通X射线摄影像是多器官重叠的模拟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

1.产生核磁共振(NMR)时,射频电磁波的频率

B v

I

RF

.

.

2

1

γ

π

=

磁共振成像原理:利用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变电场作用下发生振动产生的信号经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通过图像重建的成像技术。

产生三个基本条件:1.能够产生共振跃迁的原子核;2.恒定的静磁场(外磁场、主磁场)3.产生一定频率电磁波的交变磁场(射频磁场RF)

MRI的特点:1.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和组织分辨力2.多方位成像3.多参数成像4能进行形态、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5.多种特殊成像6.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7.流动测量

。MRI优缺点:有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无电离辐射,安全可靠;有极好的组织分辨能力;不需造影剂,即可观察心脏和血管系统;扫描方向灵活,可做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切面断层扫描。但扫描时间相对较长。空分力较低。设备昂贵,禁忌症多

磁共振信号的采集:当在静磁场中物质的原子核受到—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它们的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这就是磁共振现象。物质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跃迁之后,又会释放电磁能量恢复到初始状态,如果用特殊装置接受这部分能量信号,就采集到了磁共振信号。

产生磁共振现象的基本条件:

1. 能够产生共振跃迁的原子核;

2. 恒定的静磁场

3. 产生一定频率电磁波的交变磁场。

驰豫过程:从“不平衡”状态(激励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T1为系统的纵向驰豫时间,T2为横向驰豫时间。

纵向弛豫: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是MZ在激励过后恢复到最大值M0这一过程中的时间常数,样品中的自旋核核晶格以热辐射的形式相互作用。

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是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Mxy以Max衰减到0的变化快慢,本质是自旋核的磁矩方向由相对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的过渡过程。弛豫过程——相对独立

晶格一般指自旋核以外的部分,即自旋核的外环境。

弛豫过程及其特征量T1、T2

纵向弛豫时间T1处于高能态的自旋核向低能态过渡。横向弛豫时间T2由相对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的过渡过程。T1、T2都是时间常数,T1表示Mz随时间变化的快慢,T2表示Mxy随时间变化的快慢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ree induced decay, FID):射频脉冲停止后,样品在弛豫过程中,由于磁矩大小和方向变化在接受线圈中产生的电磁感应信号。它是分析核磁共振过程的基本素材。

特点:(1)信号强度随时间迅速衰减。(2)信号有一定频宽。

如果是在90°脉冲激励下发生的驰豫过程称为狭义的驰豫过程,而在一般的θ角脉冲激励下发生的驰豫过程称为广义的驰豫过程

射频脉冲的作用:(原子核同时绕B0和Br旋进)

1、是低能级的原子核吸收了RF脉冲的能量后跃迁到了高能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排列方向由同方向平行变

为反方向平行,进而又抵消了相同数目低能级原子核的磁力,纵向磁化矢量变小。2、是受射频咏冲磁场的磁化作用,进动的原子核趋向于射频磁场方向而变为同步、同速运动,即处于“同相”。这样,在x-Y平面上叠加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宏观磁化量,即横向磁化矢量Mxy,不为零,继续绕z轴进动。

空间定位

?

像素--体素一一对应 ?

梯度成像方法---梯度磁场BG ,方向同B0,大小与(x,y,z )成线性关系,低于B0 。 1 层面选择(定z ) ?

通过只使成像物体被选定 ?

断层的自旋核受到激励来实现。 ?

旋进频率 ?

若所加的RF 脉冲的中心频率为:

?

则,只有Z=Z1这一断层的自旋核受到激励。--断层选择 ?

Z 不同,V 不同 2 相位编码( 定y ) ?

RF 脉冲停止后,同频率,同相位 ?

沿Y 方向加BGy ,沿Y 方向坐标不同的地方磁场强度不同,自旋核旋进频率不同,经过ty 后,相位不同

用 定y

3 频率编码( 定X )

? BGy 停止后,不同Y 位置质子初相位确定 ?

沿X 方向加BGx 经过tx 后,不同X 位置质子旋进频率不同

用频率定x

重建时间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核射线进行成像的技术。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设备有r 相机,SPECT ,PET 。

主要是功能性成像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优点: 应用广泛.可揭示细胞内发生的细微、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可在分子水平上动态的认识生命过程的本质。灵敏度较高.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的间接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较高,可检测某些低浓度、动态变化快的物质。准确性高,结果可靠.可获取定性、定量、定位的生物体内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安全、测量方法简便。(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短、数量小,体外检测)

()()z Gz zG B B B B ++==00γγγω000y y y y y y y t t t G yt y ?ωωω???γ==+?=+?=+∝?0x x B G x ωγγ=+NEX

N T t y R ??=

t e N N λ-=

0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活体内实现正常和病变组织显像的核医学检查法。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与天然元素或其化合物一样,引入体内后根据其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有其一定的生物学行为,它们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的主要机制有:① 细胞选择性摄取(包括特需物质、特价物质和代谢产物或异物);② 特异性结合;③ 化学吸附;④ 微血管栓塞;⑤ 简单在某一生物区通过和积存等。

放射性核素显像(即核医学物理)的特点:

技术特点:所获得的图像包含丰富的功能性信息,不仅能获得组织脏器新陈代谢情况,还可揭示细胞内复杂微细的各种反应;

1.放射性核素显像为功能显像,它能反映脏器、组织或病变的血流、功能、引流、代谢和受体方面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2.可以对影像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有关血流、功能和代谢的各种参数。

3.某些脏器、组织或病变能特异地摄取特定显像剂而显影,这种显像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进行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RII 等。

4.放射性核素显像所得脏器和病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影响对细微结构的显示和病变的精确定位。这一方面是由于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活度受限,致使成像的信息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受显像仪器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故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上不及CT 、MR 和超声检查。近年来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可将CT 或MR 提供的解剖结构信息与核医学SPECT 或PET 提供的功能代谢信息准确匹配,得到对病灶既能精确定位又能定性的高质量图像

5.显像剂大多数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引入体内,属无创性检查。其化学量极微,多为几毫克,不良反应率远低于X 线造影剂。受检者辐射吸收剂量也多低于X 线检查,因此本法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

核素示踪: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方法来检测他的示踪,是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运动规律的核技术。

基本根据: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发射射线,利用高灵敏度放射性测量仪器可对其标记物质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及定位测量。

1.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有相同化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完全相同,生物体不能区别同一元素的各同位素,可用放射性核素来代替其同位素中的稳定性核素。

2.放射性核素在核衰变时发射射线,利用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可对它所标记的物质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定位测量。

核素示踪技术的优越性:1.灵敏度高 2.测量方法简便 3.医学科学中应用广泛,可用于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

4.准确性高,结果可靠

放射性制剂:用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一类特殊药物;核医学影像诊断用的放射性制剂也叫显影剂(imaging agent)。

医学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1.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 ):首先以235U 和239PU 为核燃料进行反应,然后用在裂变过程中产生的中子(n)轰击靶核发生核反应,再将经中子辐照后的靶物进行化学处理,即可最后生产获得医用放射性核素。

2.回旋加速器(生产医用放射性核素):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轰击靶核产生放射性核素发生核反应的装置。

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医用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较长半衰期的母体核素中分离出由它衰减而来的短半衰期子核的装置。

放射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会自发的由不稳定状态趋于稳定状态——衰变,使原来的核素数量不断减少并产生出新的核素,同时会辐射出核射线,通过对射线的检测得以成像。

衰变规律:指数衰减

衰变参数:

1.衰变常数λ:一个放射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概率。

2. 半衰期T1/2(Half life ):核数量因发生自发核衰变而减小到原来核数一半所需的时间

I-33:2.28h

3。平均寿命τ :某种放射核平均存在的时间。

核衰变类型

?

按衰变时所释放出的射线性质分α βγ衰变。 ?

1. α衰变:放射性核素从原子核自发的释放出α粒子 的衰变。 ?

衰变反应式:

?

α粒子特性:贯穿本领小(人体中0.06-0.16mm ),电离能力强(体内照射危险),临床不用。 ?

多数发生在质子数大于82的放射性核素中。 ?

2. β 衰变:原子核自发地射出电子,正电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 ?

(1) β-衰变:衰变中射出β-粒子和反中微子,转变为质子数加1,质量数不变的新核素过程。 ?

衰变反应式:

?

β-粒子:强贯穿本领,电离能力小于α粒子,大于γ射线。 ?

可被机体组织吸收,做核素治疗:I131治疗甲状腺亢进,甲状腺癌 ?

(2) β+衰变:衰变中射出β+粒子和中微子,转变为质子数-1,质量数不变的新核素过程。 ?

衰变反应式:

?

3. γ衰变:在α β衰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子核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会向基态或低能态妖迁,释放出能量以γ射线射出,而核内结构Z,A 不变,只是核能态发生变化。 ?

此伴随γ射线射出的核能级妖迁称为γ衰变。 ?

衰变反应式:

? γ粒子:极强贯穿本领,电离能力极弱,不带电。

γ照相机:一次性显像。静态、动态、局部、全身、功能、形态图像。20桢/秒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

1)结构:γ机型双探头,旋转扫描机架,检查床,操作台和计算机组成。

γ机型的改变:双探头,以步进式或连续旋转方式采集信号

γ机型双探头:由准直器、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电阻矩阵(由一些阻值不同的电阻排列成的矩阵。四行,X+\X-\Y+\Y-位置信号,N 列)等零部件构成

λλ/693.0/2ln 2/1==T 4422210206484822A A Z Z X Y He Q Po Pb He Q --→++→++11818980.66A A Z Z X Y Q F O Mev βνβν+-+→+++→+++99994343m A A Z Z m X X Tc Tc γγ→+→+

2)其放射性制剂是发生r衰变的同位素,体外进行的是单个光子数量的测量。成像方法:滤波反投影重建二维的活度分布图象:

可做横断层和纵断层成像

横断层层厚由y1-y2决定,灵活,但也需衰减矫正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代表了当代最先进的无创伤性高品质影像诊断的新技术,是高水平核医学诊断的标志,也是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高技术。

PET作为一种三维医学成像技术,结合计算机化横断面影像重建技术(如同CT扫描所用的)和放射性药物来产生影像。PET符合成像的独特性是使用了正电子发射示踪剂,发生 +衰变,产生的正电子会与电子发生湮没辐射,产生一对飞行方向相反、能量为0.511 MeV的双光子,然后探测双光子。

PET的物理基础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通常为富质子的核素,它们衰变时会发射正电子。原子核中的质子释放正电子和中微子并衰变为中子:

正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相等,电量与电子的电量相同,只是符号相反。通常正电子(β+)衰变都发生于人工放射性核素。

PET的数据采集

正电子湮灭作用产生的湮灭γ光子同时击中探测器环上对称位置上的两个探测器。

?每个探测器接收到γ光子后产生一个定时脉冲,这些定时脉冲分别输入符合线路进行符合甄别,挑选真符合事件

1符合线路设置了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时间窗(通常≤15ns),同时落入时间窗的定时脉冲被认为是同一个正电子湮灭事件中产生的γ光子对,从而被符合电路记录。时间窗排除了很多散射光子的进入。

PET显像的特点

?由于C、N、O是人体组成的基本元素,而F的生理行为类似于H,故应用11C、13N、15O、18F 等正电子核素标记人体的生理物质如糖、氨基酸和脂肪,可在不影响内环境平衡的生理条件下,获得某一正常组织或病灶的放射性分布(形态显示)、放射性标记药物浓集速率、局部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代谢、血流灌注、受体的亲和常数、氧利用率以及其他许多活体生理参数等,藉此显示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以研究和诊断人体内的病理生理异常与疾病,它较之传统的解剖结构现象更深入更全面,可更早期地发现病变。?应用光子准直和符合探测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定位,大大提高了探测灵敏度。其灵敏度比MRI 高,比SPECT高10-100倍;改善了分辨率(可达4mm),可检出1cm大小的病灶,图象清晰,诊断准确率高。

?能从一定体积的组织快速获得35(或更多)层面的断层图象(CT、MRI均无法办到),且可获得全身各方向的断层图象,使临床医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疾病全身状况,它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诊断尤为有利。?由于它采用两个互成180度角的探测器进行探测,以及γ子光能量高,不易吸收,故湮没辐射的位置深度对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并可以得到极正确的衰减校正,它可用实测数和经衰减校正后的真实数进行三维分布的“绝对”定量分析(精度±10%),远优于SPECT。

?正电子核素为超短半衰期核素,适合于快速动态研究

PET应用范围肿瘤学精神病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一.超声波基本物理性质(探测深度越大,超声频率越低)

(一)超声波定义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它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与弹性介质产生相互作用。人体的软组织属于弹性介质,所以超声波在人体体内传播时,它也与人体软组织产生相互作用。

超声波的产生条件:高频声源和传播超声的弹性介质。

超声波特点:频率高,波长短,方向性强,能量大,危害小等。

诊断用超声频率:1MHz---100MHz

声阻抗( Z ):声压与质点振动速度之比。声压与质点振动速度同位相时,声阻抗为声阻Z=pc.单位瑞利(Rayleigh).声阻抗与密度有关,所以Z由介质固有性质决定;声阻抗与温度有关。声阻抗物理意义:代表介质阻碍声波传播的能力。

人体组织按声阻抗不同,分为:

?低声阻:气体或充气组织,肺部组织

?中声阻:液体和软组织,肌肉(超声检查)

?高声阻:矿物组织,骨骼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人体组织的作用,产生衰减(attenuation)、反射(reflection)、透过(transmission)、折射(refraction)、散射(scattering)、会聚(convergence)、发散(divergence)、衍射(diffraction)、干涉(interference)和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等现象。

(四)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

?超声波的热效应:温度升高

?机械效应:振动和压力

?化学效应:

?空化效应:

?这些生物效应,能引起组织产生某些变化、损伤甚至灭活,产生的大小与超声强度、频率、持续时间有关。

?超声诊断的安全剂量:10-40mW/cm2

超声诊断技术的分类

超声诊断技术的类型极其丰富,按利用超声参数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脉冲回波幅度法

2.多普勒法

3.谐波成像(harmonic imaging)

4. 超声CT(Ultrasonic Computed Tomography)

利用声速或衰减进行计算机重建的图像。

5.声全息(acoustical holography)

6.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脉冲回波幅度法

这是一类利用超声反射回波幅度变化来获取组织信息的方法。它主要提供组织器官解剖等结构和形态方面的信息。

原理人体器官表面有被膜包绕,被膜同其下方组织的声阻抗差大,形成良好界面反射,声象图上出现完整而清晰的周边回声,从而显出器官的轮廓。根据周边回声能判断器官的形状与大小。

无回声:无反射,如血液、肿瘤、肾实质;

低回声:肝炎

不同程度的强回声:癌;骨质,结石;肺

凡利用脉冲超声回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情况的技术都属于脉冲回波幅度法。

其中在显示器上以波形的大小表示人体组织回波幅度的变化的显示模式称为幅度调制型,如A型超声;而用亮度表示人体组织回波幅度的变化的显示模式称为亮度调制型,如B型、C型、F型、M型超声等

1.主控电路最简单的主控电路是同步触发信号发生器。它周期性地产生同步触发脉冲信号,分别去触发控制发射电路、扫描发生器。

2.发射电路发射电路是在受到同步信号触发时,产生高压电脉冲去激励探头发射超声波。

3.接收电路它包括射频放大电路、解调和抑制、视频放大电路三个基本部分

衰减概念: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声波声强随传播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现象;

声波衰减的主要原因

扩散衰减:反射波,折射波或者波阵面的扩大造成单位截面通过的声能减小;

散射衰减: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散射中心的散射作用,产生散射波,从而使沿传播方向上的声波能量减小;吸收衰减:声波传播过程中,与介质相互作用,声能被吸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机械能,从而使沿传播方向上的声波能量减小;

声波在介质中的衰减规律:频率越大,传播距离越长,衰减越大

?A型超声(Amplitude Modulation)

幅度显示型:荧光屏上出现脉冲波形,脉冲的幅度依据反射回波的强度大小决定,脉冲间距离正比于反射界面间距离。

示波器上:横坐标表示波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纵坐标表示脉冲的回波幅度信号。提供轴向一维组织信息,用于实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病灶到体表的深度)。可据回波脉冲幅度及形状推测病灶的性质。

这种模式测量距离比较准确。目前在眼科应用中比较多。超声波声束不扫查,只进行一个方向的传播,并利用显示波形的幅度反映组织界面反射回波的大小的一种超声诊断仪。

?M型超声(Motion Modulation)

运动显示方式:亮度调辉运动展开型,将回波幅度信号加到显像管Z轴亮度调辉极上,提供轴向一维诊断信息,主要用于心脏等运动器官检测。

图像亮度:是回波幅度

纵坐标: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

横坐标:慢速时间扫描信号,用于展开人体活动器官的运动轨迹(心脏的活动时相),显示心脏各层结构相对体表的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映心脏一维空间组织结构的运动情况,所以称为M型(Motion Mode)。在产科中用来测量胎心。

M型超声波声束同样不扫查,只进行一个方向的传播,但利用显示屏上随时间展开的深度变化曲线的亮度来反映组织界面反射回波大小的一种超声诊断仪,它属于辉度调制型.

M型和A型不同点有:

1、视放输出的回波信号不是去驱动CRT的Y轴偏转,而是送到CRT的阴极或栅极进行亮度调制。

2、深度扫描电路(A型称之时基电路)输出的扫描信号不是驱动CRT的X轴偏转,而是Y轴偏转,并在X轴上加上时间扫描信号,用作时间坐标。

3、标距电路采用点阵距离刻度,上下两点距离表示深度距离(如1cm),左右两点距离表示时间(如0.5s)。

?B型超声(Bright Modulation)

辉度调制显示方式:亮度调辉型,将回波幅度信号加到显像管Z轴亮度调辉极上,提供二维断层图像,也可实时动态观测。

图像亮度:是回波幅度

纵坐标: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

横坐标:时间扫描信号,但时间扫描电压变化速率一定要与声线的实际位置严格对应,即与探头移动同步变化。

超声多普勒成像基本原理:多普勒频移为负,血流远离探头运动接收频率高于fo多普勒频移为正,血流朝向探头运动;接收频率低于fo,通过测量计算获得fd,实现血流速度v的测量。通过超声的多普勒效应,可方便测量运动的目标,目前已形成了多种诊断设备,用于心脏、血管、血流和胎儿心率等诊断,如超声血流测量仪、超声胎儿测量仪、超声血管显像仪、心脏探查仪等。

包括1.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2. 连续式多普勒超声3. 高脉冲重复频率式多普勒超声4.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1.脉冲多普勒超声

基本原理:由超声换能器以脉冲波的形式发射一组脉冲,再选定一定的时间延迟后,接收回波信号,也就是频移信号。脉冲式多普勒超声技术因具有距离选通功能,故可定位测量不同深度的血流速度信息,这是其最重要的优点;但缺点是,能获得的血流最大速度与最大可测深度之间互相制约。

脉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应探头发射的超声波对应产生的回波,探头只在一选定的时间延迟τk(接收回波延迟时间)后才开始接受回波信号,即只接收某一深度界面上的回波信号。从而实现了基于多普勒效应,对选定深度运动物体运动速度的测定。

多道距离选通:采用一道发射电路和多道选通测量电路获得沿声束传播方向获得均匀分布于血管内的多个采样容积实现同时测量获得血管内各点的血流速度,构成流速分布图

2).扫描发生器DSC 扫描发生器产生的扫描电压加至显示器的偏转系统,使电子束按一定的规律扫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曲线的轨迹或切面图像。

?数字扫描变换器DSC(Digital Scan Converter)原理

?将图像的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并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完成图像修补,使图像质量更高。

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简称D型超声诊断仪。这类诊断仪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对运动的脏器和血流进行检测的仪器。按超声源在时域的工作状态,可以将多普勒系统分为连续波多普勒(CW)和脉冲波多普勒(PW)。CW是连续地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一种多普勒系统

PW是采用一个换能器按一定周期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而且是发射窄脉冲超声波的一种多普勒系统

辐射防护

医学影像物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Z) 1、X射线产生条件: 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适当的靶物质。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是由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两部分组成的混合射线。 3、连续X射线(又称韧致辐射):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时,与靶物质的原 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连续波长的X射线(连续X射线)的过程。 4、标识放射(又称特征辐射):标识X射线的波长同阳极靶原子的结构有着密切 的联系,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与X射线产生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无关。不同靶材 料的辐射光子的能量和波长也不同。每一种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固定不变 的。标识辐射的X射线波长是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的,与高速电子的能量(管 电压)无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高,产生的标识辐射的波长越短。 5、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的电离作 用、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 6、X射线的质: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X射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与光 子能量的大小有关,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7、X射线的量:垂直于X射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 射线的量。 8、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 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9、在光电效应过程中产生:(1)负离子(光电子、俄歇电子);(2)正离子(丢 失电子的原子);(3)标识X射线。

10、X射线诊断中的光电效应:(1)利在于可以产生高质量X射线照片,一是因 为它不产生散射线,减少了照片灰雾,二是增加了射线对比度,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的4次方成正比,增加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异。(2)弊在于 入射光子的能量通过光电效应全部被人体吸收了,加大了辐射损伤,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经常采用高千伏(高能量)摄影,减少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 11、康普顿效应:入射当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自由电子)相互作用 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形成反冲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12、光蜕变:能量在10以上的X光子与物质作用时发生光蜕变。 13、X射线的衰减: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吸收了X射线后,X射 线强度的减弱,即为衰减。包括距离所致的扩散衰减和物质所致的吸收衰减。14、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1) X线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 强,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下降,X线衰减越少,透过的X线强度越大。 (2)吸收物质的密度:吸收物质的密度越大,X线衰减越大。人体的组织密度 大致分为三类,即高密度组织、中等密度组织、低密度组织。 (3)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4)吸收物质的每克物质的电子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 15、X射线的滤过分为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16、X射线摄影基本原理:用胶片代替荧光屏,透过人体的X射线作用在胶片上, 由于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感光,因各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不同,对X 1 射线的衰减不同,对胶片的感光程度也就不同,于是形成X 射线影像。 17、胶片主要感光材料:溴化银

医学影像学试题 (答案)

医学影像学试卷 适用范围: _____出题教师: _____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书写要工整、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题型 得分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总分 一、填空题,根据题意,将正确答案补充完整(本大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1.在CT纵隔窗图象上主肺动脉窗平面,显示的主要大血管有: ()、()、()。 2.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到刺激,其内层的()活动增加而产生的()。X线上常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线状、层状或()状,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端残留骨膜反应呈三角形或袖口状,称为()。 3.输尿管结石的好发部位()、()和()。 4.胃溃疡之龛影在切线位X线片上的特征是(),边缘光整,形状较规则,(),可有()、狭颈征、项圈征出现。 第1页(共10页) 5. MRI对()、()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二、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 1.5分)

1.下列哪种方法为颅脑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 A.脑室造影 B.计算机体层 C.头颅平片 D.磁共振成像 E.脑血管造影 2.形成正位肺门阴影最重要的的解剖结构是:( ) A.淋巴组织 B.支气管动脉 C.支气管 D.肺动脉 E.肺静脉 3.下列哪项不是逆行肾盂造影的优点:( ) 第2页(共10页) A.不通过血液循环,全身反应少 B.禁忌症少 C.造影剂量少,显影清楚 D.能同时了解肾功能情况

E.碘过敏者同样可以运用 4.下列那项不是成骨肉瘤的X线表现: ( ) A.死骨形成 B.骨膜反应 C.软组织肿块 D.溶骨性骨破坏 E.瘤骨形成 5.对冠心病室壁瘤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透视 B.冠状动脉造影 C.左心室造影 D.右心室造影 E.摄片 6.用X线证实少量胸水时,以下哪种摄影方法最好: A.健侧向下侧卧侧位 第3页(共10页)( ) B.患侧向下侧卧侧位 C.患侧向下侧卧后前位 D.健侧向下侧卧后前位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学 标准化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骨破坏 C ?椎旁脓肿 D .瘤骨和瘤软骨 E ?肿瘤的反应骨 2、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 触之有乒乓球感, 在 x 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 () A ?骨囊肿 B ?动脉瘤样骨囊肿 C ?软骨母细胞瘤 D ?熔骨型骨肉瘤 E ?骨巨细胞瘤 3、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 x 线征象。() A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 破坏,内有 B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缘硬化。 C ?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 质变薄。 D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 ? 位于 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 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A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 ? 胫骨远端 及股骨近端。 C ? 肱骨近端。 D ? 颅顶骨。 E ? 脊柱骨。 5、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A .15岁以下。 B ?15-25 岁之间。 C ?20-40 岁之间。 D ? 婴幼儿。 E ?40 岁以上。 6、 从骨髓瘤的 x 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A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 ? 骨质普遍稀疏。 C ?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 ?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 ?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 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 ?骨巨细胞瘤 B ? 骨样骨瘤。 C ?骨软骨瘤。 D ? 尤文氏瘤 E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肉瘤的最主要的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组织肿块。 C .codman 氏三角。 D .软骨破坏 E .骨肿瘤骨。 9、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 . 50岁以上的男性 B .全身性疼痛 C .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D .进行性贫血 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 X 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 转移之特征 A. 乳癌骨转移 B. 甲状腺癌骨转移 C. 前列腺癌骨转移 D. 鼻烟癌骨转移 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 横径大于纵径, 诊断为: 皂泡样骨间隔。 为下述何种肿瘤骨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医学部分)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 年版)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医学部分)以下仅为R类(医药卫生)杂志 R.综合性医药卫生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6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7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8 解放军医学杂志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4 医学争鸣 15 复旦学报(医学版) 1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中国全科医学 19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2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3 重庆医学 24 医学研究生学报 25 实用医学杂志 26 广东医学 27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30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2 上海医学 33 军事医学 34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36 山东医药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中国卫生经济 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4 中国公共卫生 5 卫生研究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7 中国卫生统计 8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9 中国医院管理 10 营养学报 1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2 环境与健康杂志 13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现代预防医学 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17 中国卫生资源 18 卫生经济研究 19 中国健康教育 20 中国消毒学杂志 21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2 中国学校卫生 23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医学影像学面试常见考题

胸肺部 1、胸部影像学检查常采用哪些方法? 一、胸部透视二、拍片(正、侧位)三、高仟伏拍片四、体层摄影 五、支气管造影六、CT七、MRI 2、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 一、渗出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的片状阴影,范围可从小叶到大叶,当病变累及大叶时,其形态与肺叶一致,边缘锐利,并可见支气管气象 二、纤维性病变: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界清楚,走行僵直,形态不规则的条索状影 三、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结节状或花瓣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一般无融合趋势 四、钙化性病变:表现为边缘锐利,密度极高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斑块状影 五、空洞性病变:1、虫蚀样空洞: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中有多发性小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呈虫蚀状。2、薄壁空洞:空洞壁厚<3mm,边界清楚,内壁光滑的圆形透光区。3、厚壁空洞:壁厚>3mm,空洞呈圆形或不规则,周边有或无实变区,内壁光滑整齐或凸凹不平,洞内可有或无气液平面 六、肿块性病变:良性肿块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密度均匀的球形致密影,恶性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不锐利,可有短细毛或脐凹征,中心可发生坏死 3、一侧胸腔均为密实影,应考虑哪几种病的可能?在鉴别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量胸腔积液二、一侧性肺实变三、一侧性肺不张四、一侧性胸膜肥厚粘连五、先天性一侧肺不发育六、一侧性肺硬变 在鉴别时应注意:一、纵隔位置二、横膈高低三、肋间隙宽窄四、胸廓大小五、在平片上观察有无支气管气象六、在体层片上观察主支气管是否通畅七、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4、支气管肺癌(中心型)的直接、间接X线征象有哪些? 一、直接征象:1、肿块,位于肺门区,呈圆形或分叶状 2、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3、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呈鼠尾状或杯口状 二、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不张,上移之水平裂与肺门肿块构成反“S”征(指右上叶) 2、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渗出性病变 3、阻塞性肺气肿:被阻塞肺叶含气量增加,透亮度增高 5、大叶性肺炎的典型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按照病变形态变化的过程,通常分成充血期,肝变期或实变期及消散期,可累及肺叶的大部或全部。前者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阴影后者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大片致密影。边缘清楚,以叶间裂为界,其形状与肺叶,轮廓一致,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不同大叶性肺炎的形态,各不相同。 6、急性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 病变早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约10天后两肺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大小相同,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粟粒状结节影。两肺纹理显示不清。 肺结核,经典的肺结核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行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的基本x线表现包括云絮状阴影,肺段,肺叶或一侧肺阴影,结节状阴影,球状或肿快阴影,空洞影,条索状,星状阴影及钙化阴影。 7、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分囊状,柱状和混合型扩张,诊断时一是要确定支扩的有无,二是确定其范围。沿支气管走行的囊状影,并且周围可发现伴行的较细血管影则诊断不困难,X线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支气管呈柱状增粗或"轨道征",典型呈蜂窝状或卷发状阴影,其间夹有液平面的囊区。需要鉴别的是多发支气管囊肿和其他弥漫性囊性病变,后者一般没有伴血管影,如果病变内有气液平面则说明支扩合并感染,另外,在胸下区如果出现典型的小叶中央性圆形影,则应考虑细支气管扩张的存在。

医学影像学题库及答案

医学影像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医学影像学包括、、、和等项内容。 2、X线具有穿透性、、和、和电离效应等特性,它们分别 是、、和基础。 X线穿透性 受、和的影响。 3、在阅片时, 应分析病变的要点是、、 、、、和等。 4、人体组织器官有不同的和差,使透过人体后的剩余X线量不均匀。 5、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对比称对比。引入的这种物质称引入这种物质的方法称。 6、X线图像特点包括、、和等。 7、数字X线成像包括、和。 8、水的CT值为 HU,骨皮质的CT值约为 HU,空气的CT值约为 HU 9、在T1加权像上水和大部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坏死.液化.水肿)为即长T1信号。T1加权像上的即短T1信号通常为脂肪和亚急性血肿。在T2加权像上,水和大部分病变呈高信号即信号。

二、名词解释 人工对比自然对比 CT MRI PACS 介入放射学 CR DDR CT值 T1 T2 MRA T1WI T2WI

三、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A、人工对比 B、天然对比 C、造影检查 D、特殊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欧乃派克 D、碘化油 3、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A、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B、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C、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D、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4、CT值为负值可能为() A、脂肪 B、气体 C、肌肉组织 D、血液 5、数字X线成像特点是() A、数字化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高,对比好。 B、曝光宽容度大: C、X线剂量低: D、多种后处理功能:调整窗位窗宽、图像放大等。 6、骨皮质在MRI图像上的表现正确的是() A、长T2信号 B、长T1信号 C、短T2信号 D、短T1信号 7、MRI在哪些方面优于CT() A、脑垂体病变 B、脊髓病变 C、肺内病变 D、关节积液 8、有关磁共振成像特点正确的是() A、磁共振信号高低与密度无关。 B、无骨伪影干扰 C、体内顺磁性金属异物不影响图像失真 D、自旋回波序列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无信号

医学影像学试题库含答案

1.医学影像学图像特点,下面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X线、CT、MR图像的黑白、明暗的对比取决于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厚度 B、 X线图像是X线透过人体后,有组织和器官的重叠、图像放大或失真 C、组织密度越大,CT值越大 D、MR电信号越强,图像越白,电信号越弱,影像越黑 E、 MR图像可以反映组织内氢原子的分布及它在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特性(T1,T2) 2.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E A、X线管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X线穿透力愈强 B、X线管电压愈低,X线波长愈长,X线穿透力愈弱 C、物质的密度愈高,对X线吸收愈多,照片影像愈白 D、物质的密度愈低,对X线吸收愈少,照片影像愈黑 E、物质的厚度与其对X线吸收和照片影像的白黑成反比 3. X线摄影主要利用X线特性的 C A. 穿透性与荧光效应 B. 穿透性与电离效应 C. 穿透性与感光效应 D. 荧光效应与电离效应 E. 荧光效应与感光效应 4. X线在体内各部穿透力,由大到小的排列有以下几种,请指出正确者: E A:气体,液体及软组织,脂肪,骨骼 B:骨骼,脂肪,液体及软组织,气体 C:气体,脂肪,液体及软组织,骨骼 D:脂肪,气体,液体及软组织,骨骼 E:骨骼, 液体及软组织,脂肪,气体 5. 胸片常规正位摄片指的是 B A.立位前后位 B.立位后前位

C.卧位前后位 D.卧位后前位 E.右侧位 6.关于CT图像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C A. CT图像系灰度图像 B. CT图像由像素按矩阵排列构成 C. 像素越大,数目越多,空间分辨力越高 D. 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E. 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致 7、根据CT值的定义公式,空气的CT值为 D A.-700HU B.-800HU C.-900HU D.-1000HU E.-1100HU 8. MRI图像与CT图像相比,优越性表现为:E A. 断面图像 B. 数字图像 C. 灰度图像 D. 空间分辨力高 E. 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 9 下列关于MR信号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A T1WI上,T1时间越短信号越强;反之,T1时间越长信号越弱 B T1WI上,T1时间越短信号越弱;反之,T1时间越长信号越强 C T2WI上,T2时间越长信号越弱;反之,T2加时间越短信号越强 D 脂肪的T1短,显示为低信号 E 水的T2长,显示为低信号 10.下面的磁共振应用,哪一项不属磁共振功能成像 E A. 磁共振弥散成像(DWI) B. 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

(完整word版)医学影像学试题(含答案)

. . 1.透视检查的基础是利用X线的是: A光学作用 B生物作用 C穿透作用 D电离作用 E荧光作用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其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率 B提高了图像显示能力 C降低X线曝光量 D提高了图像空间分 辨率 E曝光宽容度增加 3.蝶鞍侧位片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 A10.5mm,9.5mm B11.7mm,9.5mm C12.0mm,10.0mm D5.0mm,10.0mm E10.0mm,20.0mm 4.观察上颌窦首选X线投照位置为: A头颅正位 B头颅侧位 C颅底位 D华氏位 E柯氏位 5.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区别有以下几点,不正确的是: A体积缩小 B有支气管充气征 C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D合并肿块 E常有淋巴结肿大 6.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肺动、静脉 B神经 C主支气管 D肺组织 E淋巴结 7.肺部空腔性病变常见于: A肺癌 B结核厚壁空洞 C虫蚀样空洞 D支气管扩张 E气胸 8.下列关于病变空洞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气囊:薄壁空洞 B肺脓肿:均匀厚壁空洞 C浸润性肺结核:薄壁空洞,有卫星灶 D 肺癌:偏心空洞,有壁结节 E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厚壁空洞 9.下列支气管扩张的影像特点,不正确的是: A局部肺纹理增多 B环状或蜂窝状影 C斑片状、索条样影 D可有葡萄征、手套征 E普通胸片正常可除外本病 10大叶性肺炎的典型影像学变化可见于病变的: A充血期 B实变期 C消散期 D消散期之初 E病变全程 11.肺内球形病灶称为肿块的直径应大于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 12.两肺粟粒性病变除肺结核外,还可见于: A小叶性肺炎 B过敏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吸入性肺炎 E中央型肺癌 13.无壁空洞最常见于: A周围性肺癌 B干酪性肺炎 C肺转移瘤 D肺脓肿 E浸润性肺结核 14.粟粒型肺结核是指: . .专业资料. .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和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和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失__和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是质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围都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和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和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X射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 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24、X-CT的本质是___衰减系数___成像. 25、窗口技术中的窗宽是指___放大的灰度围上下限之差____ 26、窗口技术中的窗位是指大围的中心灰度值

医学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2016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最新目录(生物医学期刊)G00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06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G007 中草药 G008 药学学报 G009 中国药学杂志 G010 中医杂志 G011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013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16 北京医学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018 病毒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G02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G02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G026 广东医学 G027 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G03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G034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G035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G036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 G049 解剖学报 G050 解剖学杂志 G052 军事医学 G053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G054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G055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G056 免疫学杂志 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060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G06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G06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G06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7 现代免疫学 G068 复旦学报医学版 G069 上海医学 G070 神经解剖学杂志 G07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G072 生殖与避孕 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G076 天津医药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G079 卫生研究 G08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083 心肺血管病杂志 G087 药物分析杂志 G088 医用生物力学 G089 营养学报 G09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G09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G093 针刺研究 G09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G095 VIROLOGICA SINICA G096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G09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G098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G099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G100 中国法医学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G102 中国公共卫生 G103 中国骨伤 G104 中国海洋药物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11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试题(答案)

医学影像学试卷 适用范围:__________ 出题教师:__________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书写要工整、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一、填空题,根据题意,将正确答案补充完整(本大题满分10分,每小题2 分) 1. 在CT纵隔窗图象上主肺动脉窗平面,显示的主要大血管有:( )、 ( )、( )。 2. 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到刺激,其内层的( )活动 增加而产生的( )。X线上常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线状、层状或 ( )状,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端残留骨膜反应 呈三角形或袖口状,称为( )。 3. 输尿管结石的好发部位( )、( )和 ( )。 4. 胃溃疡之龛影在切线位X线片上的特征是( ) ,边缘光 整,形状较规则,( ),可有( ) 、狭颈征、项圈征出 现。

5. MRI对( )、( )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二、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 1. 下列哪种方法为颅脑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 A. 脑室造影 B. 计算机体层 C. 头颅平片 D. 磁共振成像 E. 脑血管造影 2. 形成正位肺门阴影最重要的的解剖结构是:( ) A. 淋巴组织 B. 支气管动脉 C. 支气管 D. 肺动脉 E. 肺静脉 3. 下列哪项不是逆行肾盂造影的优点:( )

A. 不通过血液循环,全身反应少 B. 禁忌症少 C. 造影剂量少,显影清楚 D. 能同时了解肾功能情况 E. 碘过敏者同样可以运用 4. 下列那项不是成骨肉瘤的X线表现:( ) A. 死骨形成 B. 骨膜反应 C. 软组织肿块 D. 溶骨性骨破坏 E. 瘤骨形成 5. 对冠心病室壁瘤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透视 B. 冠状动脉造影 C. 左心室造影 D. 右心室造影 E. 摄片 6. 用X线证实少量胸水时,以下哪种摄影方法最好:( ) A. 健侧向下侧卧侧位

医学影像物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Z) 1、X 射线产生条件: 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适当的靶物质。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是由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两部分组成的混合射线。 3、连续X射线(又称韧致辐射):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时,与靶物质的原 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连续波长的X射线(连续X射线)的过程。 4、标识放射(又称特征辐射):标识X射线的波长同阳极靶原子的结构有着密切 的联系,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与X射线产生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无关。不同靶 材 料的辐射光子的能量和波长也不同。每一种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固定不 变 的。标识辐射的X射线波长是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的,与高速电子的能量(管电压)无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高,产生的标识辐射的波长越短。 5、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的电离作用、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 6、X射线的质: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X射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与光子能量的大小有关,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7、X射线的量:垂直于X射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 射线的量。 8、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9、在光电效应过程中产生:(1)负离子(光电子、俄歇电子);(2)正离子(丢 失电子的原子);(3)标识X射线。 10、X射线诊断中的光电效应:(1)利在于可以产生高质量X射线照片,一是因为它不产生散射线,减少了照片灰雾,二是增加了射线对比度,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的 4 次方成正比,增加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异。(2)弊在于 入射光子的能量通过光电效应全部被人体吸收了,加大了辐射损伤,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经常采用高千伏(高能量)摄影,减少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 11 、康普顿效应:入射当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

医学影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医学影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和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和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失__和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是质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范围内

都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范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和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和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X射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24、X-CT的本质是___衰减系数___成像.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

医学影像学试题(含标准答案)

1。透视检查得基础就是利用X线得就是: A光学作用B生物作用C穿透作用D电离作用E荧光作用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其优点,叙述错误得就是: A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率B提高了图像显示能力C降低X线曝光量D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E曝光宽容度增加 3。蝶鞍侧位片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 A10、5mm,9。5mm B11。7mm,9.5mm C12.0mm,10、0mmD5、0mm,10.0m mE10、0mm,20.0mm 4。观察上颌窦首选X线投照位置为: A头颅正位B头颅侧位C颅底位D华氏位E柯氏位 5。肺癌引起得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区别有以下几点,不正确得就是: A体积缩小B有支气管充气征C同一部位反复发作D合并肿块E常有淋巴结肿大6、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得结构就是: A肺动、静脉B神经C主支气管D肺组织E淋巴结 7.肺部空腔性病变常见于: A肺癌B结核厚壁空洞C虫蚀样空洞D支气管扩张E气胸 8、下列关于病变空洞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肺气囊:薄壁空洞B肺脓肿:均匀厚壁空洞C浸润性肺结核:薄壁空洞,有卫星灶D肺癌:偏心空洞,有壁结节 E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厚壁空洞 9。下列支气管扩张得影像特点,不正确得就是: A局部肺纹理增多B环状或蜂窝状影C斑片状、索条样影D可有葡萄征、手套征E普通胸片正常可除外本病 10大叶性肺炎得典型影像学变化可见于病变得: A充血期B实变期C消散期D消散期之初E病变全程 11.肺内球形病灶称为肿块得直径应大于 A2cmB3cm C4cm D5cm E6cm 12。两肺粟粒性病变除肺结核外,还可见于: A小叶性肺炎B过敏性肺炎C支原体肺炎D吸入性肺炎E中央型肺癌 13、无壁空洞最常见于: A周围性肺癌B干酪性肺炎C肺转移瘤D肺脓肿E浸润性肺结核 14.粟粒型肺结核就是指: A原发性肺结核B浸润性肺结核C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D结核性胸膜炎E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5。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得特点为 A渗出病灶为主B增殖性病灶为主C纤维性病灶为主D钙化病灶为主E混合性病灶为主 16、游离性胸腔积液在胸部摄片上就可见到,一般体积应为: A10ml B30ml C100ml D200ml E300ml 17.厚壁空洞得洞壁厚度超过: A3mm B5mm C7mm D9mm E10mm 18.中央型肺癌得直接征象不包括: A肺门增大B肺门肿块C阻塞性肺不张D支气管壁增厚E支气管狭窄 19.胸片上所示得密度减低阴影就是指病变密度低于:

医学影像学试题库汇总[1]

医学影像学试题库汇总 X线试题库 一、概念题: 1、血管造影: 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人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2、平片: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依靠自然对比所获的X线图像,常称之为平片。 3、骨龄: 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与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月与年)来表示即骨龄。 4、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与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与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5、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6、骨质破坏:就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7、骨质增生:就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这就是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8、骨质坏死:就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9.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骨“气鼓”:结核侵犯短骨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常为多发,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又有骨囊样结核与骨“气鼓”之称。 11、Codman三角:恶性骨肿瘤常有广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而且后者还可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或称Codman三角。 12、骨膜反应:就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13、青枝骨折: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与骨小梁的扭曲,瞧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常见于儿童。 14.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与炎症致关节肿大。 15.关节破坏:就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16.关节退行性变:软骨变性、坏死与溶解,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取代,引起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 17.关节脱位:就是关节骨端的脱离、错位。有完全脱位与半脱位两种。 18.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就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强直就是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纤维组织所连接。 19.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肺纹理由肺血管、支气管及淋巴管所组成。两肺纹理呈树枝状阴影,由肺门向外围延伸,近端粗,远端细,内带显著,中带较细小,外带几乎消失。正常时止于脏层胸膜下1~2cm处。 20.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区内有较大的含气支气管时,因其与实变肺组织形成对比,故可见支气管影像,称为空气支气管征。

医学影像物理学资料 第三版

第一章 X 射线的产生条件: (1)电子源(阴极)发射电子 (2)加速电子增加动能的电位差(高管电压) (3)一个高度真空(P<10-4Pa )的环境(玻璃外壳) ,使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 保护灯丝不被氧化。 (4)一个受电子轰击而辐射X 射线的物体(阳极靶)。 X 射线管的结构: 1.X 射线管的阴极(cathode ) ? 发射电子的电子源,使电子聚焦后去撞击阳极; ? 组成:发射电子的灯丝和聚焦电子的凹面阴极体。 ? 圆焦点型:阴极灯丝绕成螺旋型,放在 碗状阴极槽中,散热差: ? 类型: 线焦点型:阴极灯丝绕成长螺线管型, ? 放在阴极体头部的长形凹槽中。 ? 双焦点型:有大小不同的两组灯丝,可产生大 ? 小双焦点,若选用大焦点,只给长灯丝通电。 2.X 射线管的阳极(anode ) 产生X 射线。 固定式:钨、钼制成,嵌在铜制阳极体上—衬底 类型: 特点:产热高,用于管电流小,曝光时间长的牙科和骨科X 光机 (按结构分) 旋转式:将阳极和阳极体作成圆盘状,用小电机带动旋转; 特点:产热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功率。 3. .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X 射线管阴、阳极体的作用: 阴极体作用:① 使电子初聚焦 ② 防止二次电子危害 阴极体作用:①接收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并将它们传导至与X 射线管相连的电缆,使其能返回高压发生器; ②为靶提供机械支撑;(3)良好的热辐射体。 X 射线管的电特性

X射线管工作过程 阴极通电后温度升高,会产生热电子发射,阴极和阳极之间外接很高的直流电压,阴极发出的热电子被直流高压加速,以很高的速度轰击金属阳极,产生X线。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的性能参量 1、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即X射线照射在胶片上的有效面积 实际焦点和有效焦点大小的影响 实际焦点面积增大,散热好,但有效焦点面积也增大,胶片影像模糊 实际焦点面积减小,阳极靶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密度增大,实际焦点温度增大,阳极损坏; 图象有效焦点越小,影像越清晰;有效焦点为点光源时:胶片图象边界清晰;有效焦点为面光源时:胶片边界模糊有半影; 高斯分布>矩形分布>双峰分布 管电流增大,焦点增大,影像质量下降; 管电压增大,焦点增大,影像质量下降; 辐射形式:韧致辐射,标识辐射。 韧致辐射定义:(连续X射线产生)高能入射电子通过阳极原子核附近,受到原子核引力场的作用会降低速度并改变方向,入射电子损失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这种形式产生的辐射 称为“轫致辐射”或“制动辐射” 连续X射线产生原因: ?每个高速电子与靶原子作用时的相对位置不同 ?每个电子与靶原子作用前的能量也不同 ?故各次相互作用对应的辐射损失也不同,因而发出的X光子频率也互不相同,大量的X光子组成了具有频率连续的X光谱。 连续X射线产生特点: ?每条曲线都有一个峰值; ?曲线在波长增加的方向上都无限延展,但强度越来越弱; ?在波长减小的方向上,曲线都存在一个称为短波极限波长λmin的极限值; ?随着管压的升高,辐射强度均相应地增强; ?各曲线所对应的强度峰值和短波极限的位置均向短波方向移动。 标识辐射定义:(离散X射线)是高能电子与阳极物质内层电子作用的结果。高速电子把原子核外内层电子击出的过程中伴随的标识X射线的电磁辐射,称标识辐射,也称特征辐射。 产生条件: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阳极原子中壳层电子的结合能,而辐射光子的能量则仅仅取决于阳极原子的电子能级之差。标识X射线波长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 X射线的基本特性 1. X射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