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入因素

介入因素

介入因素
介入因素

一、介入因素:1·自然事件2·第三人行为3·被害人自身行为 刑法中的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的认定主要依照以下的判定公式 先前行为——介入因素——结果 1·先前行为对导致结果作用大的,前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反之无 2·介入因素过于异常的,前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反之有 3·介入因素对导致结果作用大的,前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反之有 以上三点采取多数原则加以判断 例如: 甲深夜约乙至山林意欲杀之,甲对乙要害连刺3刀,以为其已死,遂离开,然乙未死,挣扎起身,走了几步,意欲呼救,却误掉入山民的捕兽陷阱而死。 此案中,甲的行为对乙死亡作用大(要害),甲的行为与乙死亡有因果关系 介入因素是乙误入陷阱,过于异常,甲的行为与乙死亡无因果关系 乙误入陷阱对乙死亡作用大,甲的行为与乙死亡无因果关系 综上,甲的行为与乙死亡无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与乙死亡有因果关系

浅析介入因素对刑法因果关系的影响

例1 甲欲杀害其女友,故意破坏汽车刹车装置。女友驾车外出十五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五分钟后遇到山洪暴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下摔死。

例2 乙追杀情敌A,A狂奔逃跑。A的仇人丙早就想杀A,偶然见A慌不择路,在乙未赶到前,即向其开枪射击,致使A死亡。

例3 丁欲杀仇人B,在山崖边对其砍了数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丁以为其已死亡,遂离去。但B自己醒来后,刚迈出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主要是指刑法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在危害结果发生时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而非充要条件。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而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

所造成的损害事实。

“介入因素”,常常是判断刑法因果关系不得不讨论的问题。因果关系中断的原因在于某先行行为(条件)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因其他因素的介入,打破了预定的因果链。于是在一个危害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又介入其他因素而导致发生某种结果的场合,如何确定先前的危害行为和最后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总体而言,介入因素包括三类情形:自然事件、他人行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为。

一般而言,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被冲断或切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主要考虑介入因素的性质以及同先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还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独立与先行行为还是从属于先行行为。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介入因素本身独立于先行行为,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切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本身从属于先行行为,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被切断而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根据“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判断分析,可以得知:

例1中介入因素(山洪暴发)属于自然事件,其出现是异常的、是独立于甲的杀人行为的,所以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例2中介入因素属于他人行为,即丙的枪杀行为,它的出现是异

常的、独立于乙的追杀行为,其仅仅是偶然地利用了乙所造成的有利的杀人环境,是另一个独立的杀人行为,所以A死亡结果的发生和乙的追杀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例3中介入因素属于被害人自身行为,它的出现(B自己跌下山崖)是由于丁在山崖边对其实施重伤害并致使其不能正当活动而导致的,也就是说介入因素的出现是正常的、是从属于丁砍杀这一先行行为的,故B的死亡结果与丁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根据刑法罪责自负原则,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一般认为,当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但在介入独立的行为或事实导致结果发生时,则例外地否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本案中陆兰英自身患有糖尿病和医院诊疗不当的行为这两个介入因素是否足以否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呢?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考察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等,判断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就本案而言,首先,甲胺磷农药在农药毒性五级分类中处于第一级,属于剧毒农药,因此导致死刑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其次,老年人患有一些疾病或身体虚弱属于通常现象;第三,农药中毒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钾血症较为罕见,出现诊治失误也非异常。综上,法院认定,陈美娟的投毒行为与陆兰英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正确的。

第六章精神心理因素与高血压

第六章精神心理因素与高血压 概述 既往资料均未将精神心理因素归入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中,即使有所认识,也对这部分病因重视不够,未做详细探讨及描述。心身医学近年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心身疾病的筛出率也逐渐提高,但其与高血压的关系尤其与顽固性高血压的关系尚未引起医学界的足够重视。高血压患者若主动要求住院接受诊治,一般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血压顽固不容易控制,另一方面有痛苦的症状。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焦虑抑郁导致的顽固性高血压比例较高,约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5-20%。非嗜铬细胞瘤性反复发作或严重发作性高血压于1999年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1],之后陆续有作者报道[2]。国内目前尚未见有关病例报道。 现代西方医学是在自然科学冲破中世纪宗教桎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医学广泛的采用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对人体进行深入研究,使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从整体到系统到器官,直至现在的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但由于长期受心身二元论和自然科学发展时期的分析还原理论影响,经典的西方医学习惯于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面。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躯体因素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科学研究中较多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忽视后者对健康的作用。正如Engel GL指出,经典的西方医学将人体看成一架机器,疾病被看成是机器的故障,医生的工作则是对机器的维修。这样的医学模式,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逐渐被控制,人类死亡谱已发生显著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据分析,目前人类死亡的前10种原因中,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过量饮食与肥胖、运动不足和对社会压力不良反应等生活方式有关。这就是所谓危险因子(behavioral risk factor)。这些危险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相关,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另外,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心理及生理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相关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其身体疾病直接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帮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上述几点,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足以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于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被提出来。与传统医学模式不同,生物心理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他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概念上的心身疾病的含义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溃疡病。广义的心身疾病特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Alexander最早提出的七种心身疾病,包括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被称为“神圣七病”。在生物医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是指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在了解管理对象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和指导管理对象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高血压的干预原则 个体化根据患者高血压病情确定分类管理水平,同时考虑患者个人需求、心理及家庭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干预计划。 综合性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血压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监测,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及支持等综合性措施。 连续性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随访、综合医院阶段性诊疗,结合患者日常自我管理,组成对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动态管理。 参与性开发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的意愿,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咨询等健康指导。 及时性定期为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3

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 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 符合下列任一项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g者 ?有高血压家族史(双亲、同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等患有高血压) ?胖超重和肥者(体质指数(BMI)≥24千克/米) 2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100毫升,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长期高盐膳食者

高血压的干预策略 结合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自我管理 协调

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 (1)健康饮食 (2)戒烟 (3)限制饮酒 (4)增加身体活动 (5)管理体重 (6)高血压健康教育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全

精神卫生知识 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

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率为35.19‰,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患病率为13.47‰,表现则言行失常,殃及社会。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 万红宇综述陈玉龙审校 【关键词】心身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 749. 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187X(2005) 01 - 088 - 05 1 前言 临床实践中,我们常思考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症状是否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了解IBS 与精神心理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于IBS 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鉴别哪些症状应该用胃肠道药物治疗,哪些症状应用抗抑郁、抗焦虑及心理疗法更合适。而对IBS 患者的心理评估应包括患者的个性、心理障碍(主要是抑郁和焦虑) 、现在和过去的社会压力,及异常的病态行为。焦虑和抑郁是IBS 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加重了患者的症状而不利于诊断,但他们可被检测,常对及时的治疗有反应。特异的病态行为在IBS 患者身上包括重复寻求消化科医生的保证,恐惧患器质性疾病而使现有的抑郁情绪加重。不利的生活事件常先于IBS 的形成,他们可以是远期的或近期的,消化专家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一点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因为IBS 本身固有的消化道症状和抑郁情绪之间有重叠,所以在指导评估IBS 患者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时需仔细客观地进行,以免导致人为的心理异常。 2 IBS 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 IBS 患者常表现为神经质、情绪易激动、不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异常。研究[1 ] 发现,就诊的IBS患者中有50~90 %存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严重抑郁障碍、社交恐怖症、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Ali 等研究发现IBS 患者自责、自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IBS 患者的症状也与睡眠异常有关。睡眠剥夺可以降低内脏痛觉阈值,睡眠障碍可引起并加重IBS 的症状。Fass 等调查了505 例IBS 患者,发现有50. 2 %患者有易醒、晨起疲劳等睡眠障碍,57. 2 %有因腹痛从睡眠中醒来的症状。经历过严重精神创伤的个体对后续刺激反应过度,因此更加脆弱。儿童期受虐待者成人后可以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和IBS。 3 IBS 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模式 每个人的个性和易于发展为不同的疾病类型包括IBS 和精神障碍是由基因决定的,且受早期环境经历的影响。环境压力如亲人丧亡、严重的婚姻问题或失业等作用于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则表现出IBS 症状、精神症状和异常的病态行为。这些症状之间的重叠是很微妙的。例如,便秘、腹泻和腹痛可以见于IBS 和抑郁患者。于是当IBS 合并有精神心理障碍时,腹部和肠道的症状就特别突出。而当精神障碍已经存在时,异常的病态行为也将会尤其的明显。抗抑郁治疗可以减轻异常病态行为的一些症状,如极度的抱怨疼痛和能力丧失等。 4 IBS 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 4. 1 IBS 相关的个性特征个性是指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习惯反应和应对机制。个性的特征在临床上包括对应激的习惯性反应,对疾病、健康及药物治疗的态度以及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个性是个体的一部分,受遗传和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早年经历过创伤或主要家庭成员的去世的人,会不相信医生,他们常把任何症状均认为是严重疾病的信号。这些品质构成人个性的一部分,并先于任何胃肠功能障碍。一部分人有焦虑的个性,他们对任何小的压力表现出焦虑症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些人个性并不焦虑,但由于一个进行的压力事件而焦虑,如:严重疾病的亲戚或严重的婚姻冲突。区别焦虑个性和焦虑障碍是很重要的,焦虑障碍在某一时期有特殊的触发点,它可对心理治疗起反应,也是自限性的(如在检查之前和肺部肿块确诊为良性之后) 。而焦虑人格是不易恢复的。所以当IBS 患者伴焦虑时,应区别焦虑的特性是一贯的个性还是最近发作的心理障碍的一部分,以确定胃肠道症状是长期的还是

第四章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多选题 重点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多选题) 共用题干多选题 一,某市周边的一个乡村,因近年来城镇化加速,生活方式变化较大,超重肥胖比例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村委会和村医务室决心对村民进行健康管理,以防治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健康问题。 1.医务人员开展了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查,下列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是: A.收缩压为120~139mmHg者 B.有高血压家族史者 C.超重和肥胖者 D.每日饮酒≥100ml者,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E.舒张压为80~89mmHg者 F.长期高脂膳食者 2.村民张某,多次检测血压水平均在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80~85mmHg,则他的血压诊断属于: A.正常血压 B.临界高血压 C.高血压1级 D.高血压2级 E.高血压3级 F.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3.村医务室拟对该社区居民进行减少钠盐摄入的健康教育,下列属于减少钠盐摄入措施的是: A.采取总量控制,使用限盐勺,按量放入菜肴 B.使用低钠盐、低钠酱油 C.少吃酱菜、腌制食品及其他过咸食品 D.少吃零食,会看食品标签,拒绝高盐食品 E.肾功能差者可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4.属于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是: A.管理体重 B.戒烟 C.高血压健康教育 D.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E.健康饮食 F.限制饮酒或戒酒 G.增加身体活动 5.下列关于个体高血压干预效果评估等级说正确的是: A.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个体血压年度评估可分为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 B.优良:全年累计10个月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C.优良:全年累计9个月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D.尚可:全年累计6~10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E.尚可:全年累计6~9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F.不良:全年不足6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G.不良:全年不足5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二,某市参与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吸烟项目,采取了为学校领导举办国家级师资培训,由省健康教育所专业人员对健康教育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烟草危害、控烟方法等知识的培训。学校举办各种控烟活动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尽量发动学生学以致用,以学生为传播源继续传播控烟知识。学校与家长沟通,请家长约束子女的吸烟行为,并联系街道、居委会、工商等部门,劝止小商贩向中学生售烟等多种干预措施。经过3年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进行终期评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6.吸烟可增加哪些疾病的危险性: A.心脏病 B.癌症 C.卒中 D.严重肺部疾病 E.外伤性疾病 7.烟草使用的干预原则有: A.以监测为中心,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督促吸烟者戒烟 B.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开始吸 C.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D.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E.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8.自我戒烟法准备阶段中戒烟计划的内容包括: A.开始延迟5~10分钟吸第一支烟 B.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C.记录自己1周的吸烟习惯、以便戒烟 D.扔掉所有烟草产品和吸烟工具 E.告诉他们自己要从哪天开始戒烟 F.告诉家人、朋友或者自己的同事 G.定期对自己能维持戒烟状态给与奖励 9.群体烟草干预措施包括: A.加强健康教育 B.制定戒烟的相关法规 C.拒绝吸第一支烟

心理精神因素影响睡眠

心理精神因素影响睡眠 心理因素影响睡眠,很多有过失眠经历的人会同意这一点。其实在失眠症的各种原因中,心理因素高居首位,哪些和心理相关的因素在影响我们的睡眠呢?最常引起失眠的就是我们负面情绪的影响,如生活的打击、学习和工作的紧张、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都会使人体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大脑的功能调节失常,就会引起失眠。 心理精神因素与失眠 有学者报道,75%的失眠症患者在他们失眠开始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应激性生活事件,这些事件中最常见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人际冲突、信任危机、缺乏社会支持、对他人的依赖得不到满足、不适宜的心理防御机制等。上述生活事件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但在失眠慢性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对失眠的认识、睡眠行为等就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要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对睡眠的客观态度。 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具有兴奋与抑制的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夜间需要休整,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而产生睡眠,经过一夜休整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转换,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使大脑皮层无法进入抑制状态,故而就更加重了失眠。 失眠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患有神经衰弱的人,总是觉得生活上不如意的时候居多,!1间的烦恼到晚上都不能消除,于是在床上总是想不愉快的事情,这种心情自然影响睡眠。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伴有神经衰弱,有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幻 觉与感知障碍,常常沉洒于幻觉与妄想之中,很难入睡,晚上会有反映其思维障碍的、具有焦虑与攻击性的离奇古怪的梦。抑郁对健康过渡的关心是失眠者的共同心理特点。有专家认为,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失眠。抑郁症是一种脑部机能出现低落现象的疾病,患了这种病的人,精神毫无活力,思考能力亦会迟钝起来。抑郁造成的失眠,多 属早醒型的失眠。 调整自身心理获得满意的睡眠 当出现失眠时,很多人选择晚间早早上床看书、看电视,结果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是希望通过第二天延长在床上的时间来弥补睡眠,反而越“睡”越累。诸如此类不当的睡眠习惯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无法给我们充足的睡眠,还带来无尽的烦恼、焦虑,甚至加重 失眠。 那么我们如何调整自身心理,获得一个满意的睡眠呢? 1.对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平淡的心态,防止过忧过喜,避免 情绪异常波动;平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体育锻炼;睡前不要谈论、回想会引起心情不快的事,也要避免过于喜悦;不要为自己的失眠担心,顺其自然;为了使心情平静,睡前还可以在室内外漫步或静坐。这些心理上的调理,对于睡眠都有一定的帮助。

技能4 -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健康管理师2020自整笔记)

1、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一、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是指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是在了解管理对象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和指导管理对象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二、慢性病的综合健康管理策略 1、一般人群: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2、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管理(?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开展行为干预) 3、患者: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开展生活方式管理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一)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健康干预的最佳时期) 1、吸烟、 2、不健康膳食、 3、运动/体力活动不足、 4、过量饮酒、 5、长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 6、睡眠不足、 7、…… (二)中间危险因素(疾病早期,可逆时期) 1、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IFG/IGT; 5、高尿酸血症; 6、癌前病变; (三)疾病管理-延缓疾病的发展(疾病管理,提高患者对干预的依从性) 1、冠心病; 2、脑卒中; 3、糖尿病; 4、肿瘤; 5、COPD; 6、痛风 三、危险因素的分层管理 1、重点干预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 2、认识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3、理解、掌握管理中间危险因素的方法 4、理解、熟悉疾病管理?保证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管理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以配合治疗(生活方式管理) 四、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基本理论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不同 1?是个体化的。2?根据管理对象特有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设定专项目标。4?并动态追踪干预效果。 五、危险因素干预的原则 1?循证原则: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应有证据支持。2?成本-效果原则。 3?自愿性(日常生活相结合,点滴做起,注重养成)。4?个体化。 5?连续性(定期随访,分析问题,及时提醒) 六、危险因素干预的类型 1、生活方式干预(1.行为干预;2.营养指导;3.身体活动指导;4.戒烟限酒) 2、心理与精神干预(心理咨询); 3、医疗性干预(药物、手术)七、危险因素干预的方法 1、重点干预?筛选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 ?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策略 ?结合必要药物治疗 ?追踪随访,指导掌握防治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一般干预?膳食管理方面,进行能量量化管理 ?掌握个人饮食摄入、运动情况; ?多种宣传渠道和方法开展健康教育课程; ?开发健身资源,积极组织群体健身活动。 八、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模式 1、契约式?以契约形式固定健康管理师与管理对象的责任义务。 2、自我管理式?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教授管理对象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以及交流技巧。 3、家庭管理式?对管理对象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定期家访。 4、社区综合管理式?对社区内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系列活动,创造有利健康的环境。 2、高血压的干预 一、高血压的干预1、2005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定义: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mmHg) 2、高血压分类 (1)继发性:?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5%~10% ?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 (2)原发性:?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 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左右。 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诱发而发病。即使有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 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生活习惯的比重占60-70% 三、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脑中风的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 ?冠心病?肾病?周围动脉疾病 ?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的结果 四、高血压的患病率 1、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2、2.7亿高血压患者 3、人群分布:?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18-44岁10.6%,45-59岁35.7%,60岁及以 上58.9% ?职业:不同职业患病率不同?性别:更年期前女<男,更年期后女>男。 4、时间分布:?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5、空间分布:?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城市>农村?发达>欠发达。 五、高血压的干预原则 ?个体化:根据高血压病情、考虑个人需求、心理及家庭等因素 ?综合性: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管理及支持等 ?连续性:社区常规随访、综合医院阶段性诊疗,结合日常自我管理 ?参与性:患者主动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及时性: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六、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 1、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 2、符合下列任一项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长期高盐膳食者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100毫升,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有高血压家族史(双亲、同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等患有高血压) ?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g者 ?超重和胖肥者(体质指数(BMI)≥24千克/米2) 3、高血压的干预策略 一、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 1、健康行为改变是预防高血压、治疗高血压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方法。 2、健康饮食?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 ?限制钠摄入量,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为6g以下。 ?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 ?减少膳食脂肪摄入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 3、增加身体活动:(1)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 分钟,每周5-7 次 (2)注意事项:?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量逐渐增加 ?运动强度从轻度开始,逐渐加大?运动时间也应逐渐延长,不要勉强 ?运动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环境里 运动,以免病情加重。

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

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其生活节奏加 快的同时,随着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而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在近年来也 不断飙升,通过有关的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 概述了精神心理因数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概念,接着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 管反流病的关系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了从精神心理层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建议。 【关键词】精神;心理;胃食管反流病;心理护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34-02 1.概述 1.1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指的是一种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意志和 情绪等,人的精神心理因素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只有有效地对二者进行调控,才能获得健康良好的身心状态,如果调控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生理上 的不适乃至发展成各种身心疾病。 而在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主导着人的行为、 习惯,甚至跟人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抑郁症里老年人中发 病的原因,高达百分之七十五是来自心理因素造成,对于冠心病等一类心脏疾病 的发病也跟长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密不可分。除此之外长期焦虑紧张等状态 也会引发严重的消化系统类疾病。 1.2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胃食管过多地触及到 胃液而引发的反流病,同时,胃食管反流病还包括食管黏膜受损等一系列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及其相关的并发症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因素,也有后 天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胃食管反流病带来的症状主要有胃灼热感和反酸,更严重一点的症状包括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这是由于疾病使得食管痉挛甚至功 能紊乱带来的,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食道狭窄的问题,从而加重吞咽的问题。其他情况下,胃食管反流病还可能导致其他消化系统的器官受损,由于胃酸 反流很可能烧伤消化道的组织。 其中,由于身体机能造成的胃食管反流病,很大比例是由于先天性的功能缺陷,包括食道肌肉缺陷以及相关的并发症,而心理因素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病,其 在生理层面上也会有相关的反应,反过来,身体上的疼痛也很可能作用于患者心理,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吞咽困难或者吞咽疼痛会引起心理焦虑、紧张甚至压力,过重的心理负担,对于治疗不仅没有用处,甚至会影响疗效,造成更严重更 糟糕的状态。 2.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 焦虑和抑郁的精神心理因素常见于成年人群,该类人群不仅在心理适应方面 存在问题,精神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患者生理上的不适甚至是疾病。其中,常见的与神经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疾病就包括消化道的许多疾病,胃食管反 流病就是其中一种。 精神心理因素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第一, 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食管动力。有研究表明,持续时间较短的心理精神不良状态,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六大因素

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六大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在逐渐增加,各种压力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不断地显现。除了身体方面的影响,对心理层面的影响也更为明显,精神分裂症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那么,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请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张可斌专家为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 精神分裂症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在治愈方面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控制的好,可以保证终身不复发,但是无法根治。许多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就是疯子,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一种说法。精神分裂症病人很多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受到强烈刺激的时候才会发病。导致精神分裂症主要有六大因素: 环境因素。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广义的环境。生活环境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但它并不是根本原因。这方面的环境因素有,高压的工作状态、恶性的社交关系、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事业的巨大挫折等等。是否能够合理地应对所遭遇的突发事件,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分裂症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生活环境因素引起的。 生化因素。医生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其体内的中枢多巴胺系统发生病变和损伤。由此可以断定,精神分裂症与患者体内的某些生物化学物质的缺失有关。 个性因素。调查显示,精神病患者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属于性格内向、孤僻类型。平时不喜欢与人交流沟通、思想极端、敏感忧郁。这种特殊的性格,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总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为。久而久之,心理方面就发生着变化,很容易走到精神分裂的道路上来。 神经损伤。神经损伤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至于具体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临床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异常,神经某些部位发生损伤,可见,这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家庭因素。家庭是否美满,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我们的心理的健康成长。许多孩子因为不幸的家庭遭遇,幼小的心理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刺激,而产生心理问题和创伤,最终很容易引发精神分裂症。 遗传因素。调查表明,有精神分裂症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要高出许多,特别是父辈和祖父辈如果有病史的患者,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更可怕。因此,具有这方面家族病史的人,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检查,确保自己身心健康。 以上就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六大因素的简单分析,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练习(一) 单选题 1.()是我国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慢性病之一 A冠心病 B脑卒中 C肾衰竭 D高血压 2.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 A.90%以上 B.90% C.90%以下 D.80%以上 3.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 A.10% B.5% C.5%~10% D.3%~5% 4.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均建议每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为(),在保证人体日常基本钠离子需要的基础上越低越好。 A.6g以下 B.6 C.5g以下 D 5g 5.下列()高血压的表述是错误的。 A.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5%10% B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90%。 C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慢性病之 D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6.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 A.90%以上、5%10% B.90%以下、5%10% C.90%5% D.90%、10% 7.女性患病率在更年期前()男性,更年期后()男性;不同职业患病率不同。 A低于、接近 B低于、高于 C高于、接近 D高于、低于 8.高血压的干预侧重于疾病管理的策略,下列()不是具体干预原则。 A.参与性 B连续性 C及时性 D准确性 9.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均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尽量达到()的限制标准,在保证人体日常基本钠离子需要的基础上越低越好。 A.6g以下 B.6 C.5g以下 D 5g 多选题 1.目前糖尿病的常规筛检方法有() A.OGTT B.FPG C指尖血血糖 D. HbAlc E尿糖 2.导致吸烟从而成瘾的诱因是() A社会环境因素 B个人文化程度 C社会心理因素 D经济因素E传播媒介因素 3.高血压危险分层的目的是() A确定随访的频率 B确定干预方式 C.确定干预强度 D确定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 E预算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 4.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是针对( ) A.一般人群 B肥胖者 C吸烟者D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所 E糖尿病患者 5.下列哪些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A血压≥120-1398089mmHg B BMI>24 C.有高血压家族史 D长期过量饮酒 E长期高盐膳食者 6.高血压第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 A.随访 B健康教育 C规范化药物治疗 D筛检 E监测血压 7.肥胖病的主要筛检方法() A .BMI B.WC C测量体重 D测量腹壁厚度 E.目测 8.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 A.35岁以上 B超重、肥胖C.HDL≤091mmo和(或)TG≥222 /L D.IG者、IGT者 E分娩巨大儿的妇女 9.糖尿病患者应掌握的自我管理的要点是() A培养和建立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 B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展、危险因素的知识

(实)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149

1. 肥胖三级预防的最主要目的是(C) A.为了美观 B.预防糖尿病 C.预防慢性病并发症 D.预防肥胖的危险因素 2. 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是(D) A.将血压快速降至<140/90mmHg B.预防脑卒中 C.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 D.血压平稳达标 3. 心血管病的三大经典危险因素是指下列哪项(C) A.高血压、糖尿病、肥胖 B.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 C.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 D.高血压、冠心病、肥胖 4. 对戒烟的认识哪项不正确(C) A.复吸现象很常见 B.偶尔复吸不必紧张 C.一旦复吸说明戒烟失败 D.连续戒烟2年以上才能称为戒烟成功 5. 拒吸第一支烟的重点干预人群为(A) A.青少年 B.孕妇 C.医师 D.尚未吸烟者 6.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检周期为(A) A.每年一次OGTT、FPG B.半年一次OGTT、FPG C.半年一次OGTT D.每年一次OGTT 7. 戒烟引起的戒断症状出现最严重的时间段是(D) A.戒烟后的第三天 B.戒烟后的头三个月 C.戒烟后的第一个月 D.戒烟后的第一周 8. 45岁以上血糖控制正常者血糖筛检周期为(A) 年一次 B.半年一次年一次年一次 9. 戒烟的2A+R模型是指(B) A.建议、评估、帮助 B.询问、建议、转诊

C.询问、建议、评估 D.建议、评估、随访 10. 下列糖尿病并发症中,1型糖尿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A) A.微血管病变(致盲、肾衰) B.神经病变 C.代谢综合症(TG↑、HDL↓、BP↑、FPG↑) D.大血管病变(冠心、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足) 11. 下列糖尿病并发症中,2型糖尿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D) A.微血管病变(致盲、肾衰) B.神经病变 C.代谢综合症(TG↑、HDL↓、BP↑、FPG↑) D.大血管病变(冠心、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足) 12. 下列烟草使用干预措施中哪项是最重要的(B) A.加强健康教育 B.拒吸第一支烟 C.法律法规限制吸烟 D.劝导吸烟者戒烟 13. 戒烟的主要措施是指下列哪项(D) A.行为干预 B.健康教育 C.药物干预 D.药物干预和行为干预 14. (D )是我国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慢性病之一。 A.冠心病 B.脑卒中 C.肾衰竭 D.高血压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A)。 %以上 % %以下 %以上 16. 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C)。 % % %~10% %~5% 17.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均建议每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为(A),在保证人体日常基本钠离子需要的基础上越低越好。

疾病危险因素干预和个性化指导制度

慢性病的干預與管理需要疾控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和專業防治機構的密切協作,需要衛生系統外其他部門或單位的支持,需要社會和民眾的積極參與。干預工作要面向三類人群:一般人群、高風險人群和患病人群;重點關注三個環節:危險因素控制、早診早治和規范化管理;注重運用三個手段:健康促進、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圍繞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積極開展社區防治和健康教育,重視高風險人群管理,控制社會和個人危險因素,推廣有效防治模式,努力減少疾病負擔。根 框架公約》、《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略》等戰略目標,現階段慢性病危險因素干預與管理重點包括:煙草使用、不合理膳食、身體活動不足三種行為危險因素;超重/ 肥胖、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和血脂異常四種指標異常。 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及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在有效開展上述工作基礎上,可擴大慢性病干預與管理的范圍。 一、危險因素控制 (一)目標。

通過政策倡導、環境建設、技術支持、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的開展,營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環境,促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培養,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二)內容和方法。 1. 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根據《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通知》精神,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1)政府倡導與推動。充分發揮領導示范和政府相關部門的作用,積極推進各類活動開展,促進有利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政策、策略和措施的出臺。 (2)創造支持環境。營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參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創建工作指導方案(試行)》(衛辦疾控函〔2009〕825 號),積極開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區、單位、食堂/ 餐廳等示范創建活動。鼓勵相關企業和團體參與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形成全社會支持、參與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環境和氛圍。 (3)普及健康知識。根據不同人群特點,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期刊及網絡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有關知識。積極動員社區、工作單位和學校等開展健康教育行動。 (4)開發和推廣適宜技術。開發和推廣簡便易行適用于個人、家庭和集體單位的支持工具,支持社區、學校、單位和公共場所開展

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在心情愉快时,往往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较高;在忧伤时,常会出错。由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不同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人的各种生理活动。比如,心情不好时,你会不太想吃东西,睡眠质量较差等。 其实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远不止这些,精神上的苦恼或过于激动,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你一定想知道经常对我们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精神因素有哪些,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假设】 我认为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有许多种,其中我认为情绪这种精神因素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最大 【调查报告】 1.你觉得下列哪种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最大?() A.生活 B.情感 C.工作 2.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会有哪些 3.精神因素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结果】 1.有60%的人认为情感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最大 有25%的人认为生活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最大 有15%的人认为工作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最大 2. 如:前一段时间,我因为和老公生气,所以就很气很气就是了,有时就觉得头晕,想吐,也不会太想吃饭,而且有时觉得胸口很闷,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所以我跟自己说,和老公和好吧,不要再生气了,气出来病了自己难受,别人也跟着难受。 3.有100%的人认为精神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 【查阅网上资料】 1.情绪

情绪在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不同,身体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如精神愉快,血流中会增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相反,情绪恶劣,如恐惧忧虑、焦急、抑郁和悲伤等,会严重干扰人体各器官功能,引起新陈代谢失调,生理活动率乱,如心慌、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尿急、头痛、失眠等,甚至成为疾病。老年多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肿痛等,情绪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精神和生理的关系 生活、情感、工作等上的压力都属精神因素。例如:当人体受到某些惊吓,导致人体的甲状腺激素,会比平时分泌的量有所增加。工作上的压力如果太大的话,身体处于劳累状态,也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 笼统来说,精神和生理都是互相联系的,不同的情绪,快乐悲伤,压力抑郁,都会影响生理活动。 具体人们常说精神因素,可以称为应激,人在应激状态下,神经体液系统都会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理活动。所谓应激,是指影响到人的心理、情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比如考试工作的压力、亲人的去世,甚至很小的比如吵架等等。 最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不外乎愤怒和忧虑,尤其是长期的忧虑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产生疾病。直接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 【精神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律改变,精神压力明显增加,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可是疾病却相反增加了,除了各种理化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环境污染致病外,恐怕就要数精神因素方面最重要了,它可是我们致病的根源,要想获得健康,就得随时调整好我们的精神状态。 要知道当今医学上百分之三十是器质性疾病,是医学上所谓看得见的疾病,可以用现代医学先进仪器诊断和治疗;百分之七十的是属于心因性疾病,很多是现代医学上感到棘手的疾病。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现在国外在这方面都采用精神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据报道,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在本世纪初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在焦虑忧郁的时候,会抑制肠胃的蠕动,抑制消化腺体的分泌,引起食欲减退。发怒或突然受惊的时候,呼吸短促、加快,心跳激烈,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增加。突然惊恐可以使人甚至会出现暂时性的呼吸中断,心电图的发生波形会明显改变. 因此精神情志失调会使我们的生理系统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会影响生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心理活动得不到平衡,情绪就会低落,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下去,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轻者有失眠及神经官能症,重者可以引起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行为失常,即常说的反应性精神病。 二、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如发怒、焦虑忧愁时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长期会造成心脑血管机能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严重的可导致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

浅谈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浅谈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妇不同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76例住院分娩产妇中160例足月初产妇。结果精神上得到鼓励,心情愉快,对分娩充满信心的产妇顺产率达88.4%。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心情忧郁对分娩没有信心的产妇顺产率达64%。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有影响。 标签: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分娩;影响 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顺产率下降,分析其原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因素外,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1]。观察笔者所在医院近年不同精神心理因素的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了解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60例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60例产妇入院时B超检查及胎心监测正常。骨盆内外测量正常、无头盆不称、无合并内外科疾病。 1.2方法将精神上得到鼓励、心情愉快、对分娩充满信心的产妇作为甲组,共86例。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精神忧郁、对分娩没有信心的产妇作为乙组,共74例。临产后均给予专人严密观察产程及监测胎心,了解最终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助产、顺产。 2结果 两组顺产率比较,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见表1。 3讨论 分娩虽然是生理过程,但同时受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产力、产道及胎儿较客观,而精神心理因素主观性较强,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2]。多数初产妇从各种渠道了解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害怕或恐惧分娩的一切过程,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怕有生命危险,致使临产时精神紧张[3]。另外,临产后,进入待产室的孤独环境,听到产妇频繁叫嚷的噪声,加之宫缩逐渐变频变强,均能加强产妇自身的紧张恐惧,处于焦虑不安或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精神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这样就降低了顺产率而提高了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