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陆桥视野·2015年第24期 229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从9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1990年至2000年流动人口从2135万增加到1.02亿;2000年到2010年增长到2.21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其子女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合法权益的实现。

一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

(一)流动人口子女中仍旧存在失学现象

根据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通过北京、武汉、程度等几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儿童失学率达到了9.3%,接近半数的流动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收入水平低,而上学支出大,所以有些适龄儿童被迫放弃就学机会去参加一些艰苦的劳动,失学情况堪忧。

(二)入学难

1.入公办学校难。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地区公办中小学学校的入学名额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尤其是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入学名额明显供不应求,许多公办学校已经在超负荷运行,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先满足当地适龄儿童,再考虑流动人口子女,能不收就不收”的招生原则,或者直接拒收,或者组织难度较高的入学考试,或者向流动人口子女征收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或者要求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这些都使得流动人口子女与公办学校失之交臂。

2.入好学校难。据调查,考虑到个人收入、生活习惯等因素,进城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乡结合部,而这些区域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制约,好学校基本是缺失的。如果想要进入好学校,流动人口子女首先要有一个不错的学习成绩,其次要缴纳高额的赞助费、借读费和择校费,最后还有经历繁杂的审批程序,这些都是流动人口很难提供或者负担的,所以,目前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就读于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民工子弟学校。

(三)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性

1.收费高。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机会对于有当地户籍的儿童和没有当地户籍的流动人口子女来说是有差异的。虽然相关部门规定了各个公立学校要降低学费以支持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但实际上公立学校在征收学费时,除了缴纳正常的费用以外,流动人口子女还需缴纳借读费与赞助费,这对于收入菲薄的流动人口来讲,是一份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得不放弃让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想法。

2.受歧视。流动人口子女因其社会背景和社会地位,会被城市孩子习惯性地贴上“乡下人”、“农村人”的标签,被他们所排斥。这使得很多流动人口子女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表现出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和行为上的自我孤立,成为不同于当地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游离于城市孩子群体之外。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民办学校合格率低且教育环境差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在2000年主持的北京市114所流动人口自己举办的学校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且教室拥挤,除了上课,其他需要花钱的活动基本不举行,65%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且大部分为大专学历或中专学历 。此外,民办学校审批困难,“黑”学校多,非法办学成为许多民办学校的心病,也成为许多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梦魇。民办学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部分硬件不达标,教学设备不足,很多学校连操场都没有。这样的教学环境必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实现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权利的对策(一)改革城乡户籍制度

时至今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的生力军,他们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付出劳动,缴纳税收,为流入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他们有理由要求获得与流入地居民相同的权利。只有对现行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才能使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儿童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去公平竞争城市学校的入学机会,从而保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改革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统一立法,规范户口管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取消地域、身份、户籍等限制性制度,把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流动人口承认为城市居民,使其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的权利。改革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二)充分认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上支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的实现

当前国家已经出台多项规定来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权的实现,但由于这些规定并没有上升到教育基本法的层面,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足,使得流入地多以经费不足为由而不予执行。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严肃对待。要在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做出详细的规定。通过立法,明确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方式、解决问题的主体、责任人等内容,从而提高各方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统筹协调,改善经费保障机制,多途径解决教育费用问题

要改革当前义务教育管理和拨款制度,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这直接导致了各地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为改变这样的状况,要强化中央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实行“中央与城市两为主”的方针。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设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王春光认为,在教育经费问题上,应该改革投资和管理方式,向地方政府实行委托制,做到放权和保证教育经费同行。可以实行“教育券”制度,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途径,让接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地方学校凭借教育券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取相应的资金,解决因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而导致无法准确分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投入的问题。

(四)采用多种渠道,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学校环境,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问题

首先,应合理调配生源。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尤其是低龄人口减员较快,有些学校已经出现新生生源不足的现象。流入地政府应密切留意并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它及时公布,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到这些学校去。其次,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政府应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或者流动人口子女集中地采取新开公办学校,或者对现有学校加大投入,扩大招生规模等方式来缓解适龄儿童入学压力。再次,为了缓解公办学校的压力,还应积极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掘多种教育资源。如可利用部分闲置的公办教育设施,举办民工子弟学校,并且按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 倩 / 西北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本文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五个问题,进而从政策改革、社会接纳和家庭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