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财经财政学期末复习

浙江财经财政学期末复习

浙江财经财政学期末复习
浙江财经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复习

机械论政府观:国家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个人,家庭及企业获得更高的福利水平,政府并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是公众为了更好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创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而作为受托人的政府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

有机论政府观:一个社会的目标应由国家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但问题在于社会目标可以不同,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这些目标。

实证分析:超脱一切价值判断,只描述与解释实证对象的各种现象,研究其内在规律或检验有关原理,并用理论构造模型,分析和预测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趋势或概率。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类的问题。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作为分析的起点,首先提出一种标准,再论证研究对象是否符合这一标准,其变化趋势是否接近或远离所设定的标准,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回答的是“什么是最好的”“应该是什么”一类的问题。

林达尔均衡:在公共产品成本的个性化分担份额上实现均衡,并在此份额上每个人都同意相同的公共产品的数量。

阿罗不可能定理:能满足(1)无论选民偏好是什么,都能选出一种决策(2)能对所有可能结果排序(3)必须对个人偏好作出反应(4)前后一致(5)独立性(6)没有独裁,社会选择不能只体现单个人的偏好,这六个条件的投票规则是不可能的,也暗示着将社会的个人偏好整合为社会的统一偏好是不可能的。

帕累托最优:

公共产品:一种共同消费的商品,即每多一个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这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

外部性:当某个经济行为人(个人,家庭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行为人的福利或生产可能性产生了一种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经济中就存在着外部性。

科斯定理:私人之间可以通过讨价还价的方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专业语言:在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只要初始权利是明确界定的,那么无论初始权利如何界定,各方之间的谈判最终会形成一个帕累托有效的配置。

社会保障:指政府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专门社会保障基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结。

通货膨胀税:政府因通货膨胀所增加的税收或减轻的债务负担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拉姆齐法则:

公债:西方财政学者往往将政府或公共机构举借的债务称之为公债,而国内学者往往将国家举借的债务称之为国债或公债。

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反映政府公共部门全部经济活动的预算。

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分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支出项目,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的预算形式。

知识点:

1、混合经济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1收入不平等;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3市场波动和经济不稳定;4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政府失灵: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4受到政治过程的影响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市场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政府通过其行政手段也可以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

2.一般而言市场能使资源合理配置,但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加以掌控;同样,政府行政手段能起到一定的资源配置作用,但是往往政府的干预尺度不好把握,甚至起到阻碍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

3.总的原则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市场机制调控,当市场机制出现失灵情况下,政府要积极干预。

3、社会福利函数的内涵及其典型形式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取决于每个人的效用水平,并且,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地位是相同的,在社会其他成员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任何一人效用的增加,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典型形式: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衷主义、平均主义

4、公共决策的含义、特征及基本要素、原则

含义:

特征:(1)偏好显示中的“一人一票”原则、(2)公共决策中的公共产品特征(3)公共决策结果的强制性

基本要素:决策主体、决策权、决策组织、决策方式

原则:一致通过原则、多票数原则、互投赞成票、中间投票人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

5、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及其动机

政治家(政治支持最大化,具体视为获得选票最大化)

选民(通过参与政治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

特殊利益集团(寻租P73,通过各种合法或者非法手段,促使政府帮助其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活动)

官僚P75(使支配预算规模达到最大)

6、理解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公共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混合产品(国防、法律制度、社会治安、校园广播):排他性公共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

7、公共产品、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生产方式

提供童工产品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

1公共部门提供的商品不一定是公共产品(医疗);

2公共部门提供的不一定由公共部门生产(承包工程);

3公共部门生产的上品不一定由公共部门提供(水电)

8、外部性的私人对策和公共对策

私人:科斯定理P101、合并、社会习俗

公共:庇古税P105、规制、排污许可证

9、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

购买性支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影响资源支出效率

转移性支出: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社会保障)

10、西方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阿道夫-瓦格纳——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参考资料: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为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都需要政府增加公共支出。

皮考克和威斯曼——阶梯增长说:内因—经济增长,收入上升,税收绝对额上升、GDP相对额也上升;外因—经济危机、战争时期,公共支出上升压力加大,公民提高“税收忍受度”并接受高税收;

参考资料:(1)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社会动荡,导致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提高,结果是政府支出的预算约束也随之提高,使得整个财政支出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马格斯雷夫和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说

参考资料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11、我国公共支出控制的方法P132

要实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要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要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

12、政府大力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P136

很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不完善(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或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补贴,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一个重要原因)

13、政府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原因

基础设施时经济增长的前提;有些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显著,具有自然垄断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外部效应;减轻贫困,促进公平;基础设施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14、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理由

社会保障均等化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克服保险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的需要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需要

家长主义的表现

15、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政府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专门社会保险资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成。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区服务

16、教育、医疗服务该如何提供

17、税收的三个特征及其内涵

(1)强制性:税收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课征的,无论纳税人是否愿意,只有符合税

法标准,就应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在征税过程中。

(2)固定性:国家征税预先规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包括两层涵义:第一,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第二,税收征收具体操作对象的确定性。

(3)无偿性:个体纳税人享有的公共利益与其缴纳的税款并非一对一的对等,但就纳税人整体来说是对等的,税收的无偿性表现为个体的无偿性,整体的有偿性,表面上

的无偿性,但实质上的有偿性。

18、税制的构成要素

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方法、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和法律责任。

19、税收原则

20、税负转嫁

21、超额负担

22、最优税收和最优税制的评价标准各是什麽?

最优税收和最优税制的评价标准

最优税收---公平,效率,即税收符合公平原则,同时对资源配置产生的负面影响(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

最优税制:从效率,公平和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来考虑。

23、如何理解公债的概念、本质及其形式特征?

公债是公共债务或共部门债务的简称,具体指各公共部门(主要指政府部门)以公共信用方式举借的各类债务。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公债的形式特征指公债所特有的外在表现,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公债是公共债务或共部门债务的简称,具体指各公共部门(主要指政府部门)以公共信用方式举借的各类债务。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公债的形式特征指公债所特有的外在表现,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4、如何理解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反映政府公共部门全部经济活动的预算。广义上包括政府收支预算,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的财务预算。狭义上是指政府自身的预算。就公共财政而言,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核准的具有法律效力

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管理财政分配的工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25、政府预算的原则和体系构成

原则:(1)公开性。要求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都要按照法律要求规范有序进行。

(2)完整性。政府预算应全面完整的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全部内容,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都应反映在预算中,在预算外的另设预算,即使是经立法机关批准的非预算收支也应在预算中反映并接受预算管理监督。

(3)统一性。

(4)可靠性。要求政府预算中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根据充分确凿的资料进行科学计算。性质不同的预算收支项目应严格列出,分类列出。

(5)年度性。要求政府预算必须严格按照法定预算年度(政府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年)编制。

(6)法律性。政府预算必须经国家立法权力机关审批后方能生效,是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

体系: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由各级政府预算和机构预算组成,政府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机构预算包括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6、政府预算的分类

27、预算调整的手段

(1)动用预备费。各级预算的预备费是为了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某些临时急需和事先难以预料的重大开支而设置的备用资金。

(2)预算追加,追减。在原核定预算收支总额的基础上,增加,减少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

(3)经费流用。在不突破原定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由于预算科目之间调入,调出和改变资金使用用途而形成的预算资金再分配,具体对不同的支出科目数额进行调整。

(4)预算划转。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事业,行政单位隶属关系的改变,在改变财务关系的同时相应办理预算划转,将其全部预算划归新接管地区和部门。

28、国家金库的类型

(1)独立国库制。国家专门设立的国库。专门办理政府预算收支的出纳业务。芬兰

(2)委托国库制。国家不专门设立的国库。委托中央银行代理或经理国库业务。中,美,英,法,德,日,韩等国。

(3)银行制。国家不专门设立独立国库,也不委托央行代理制国库,而是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立专门的账户,由商业银行办理预算收支业务。

29、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

采用的国库管理制度。

内容:(1)集中收入管理。即所有政府预算收入的缴付者将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其授权的代理银行,再经过银行清算将款项划入国库。

(2)集中支付管理。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原则上所有单位的一切财政性支出都只有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由专门的国库资金支付机构从国库单一账户中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

(3)集中账户管理。即取消单位自开的银行账户,按政府预算级次,在央行及其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设置与货款单一账户配置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

特点:

(1)属于集权式财政管理模式。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国库资金的集中。二,国库资金使用的集权。

(2)国库资金支出决策者与办理者分离。

(3)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全部政府财政资金都集中于一家银行的账户中,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直接支付给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

30、“免费搭车”现象

31.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32.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

除税收外,财政收入通常还包括各种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债收入等。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财政学》考试题1

《财政学》期末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指( )。 ①数理统计法②唯物辩证法③历史归纳法④归纳演绎法2.( )分配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财政②企业财务③价格④信用 3.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①配置资源的职能②分配收入的职能 ③维护国家的职能④稳定经济的职能 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 ①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②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③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④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①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 ②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③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 ④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 6.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①经济效益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7.财政对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属于()。 ①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②财政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支出 ③财政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支出④财政对社会服务部门的支出8.财政支出增长的正常来源应当是()。 ①发行公债②税收的增长③财政向银行透支④进行货币发行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①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②科学研究 ③义务教育④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财政补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①价格补贴②企业亏损补贴③财政贴息④税收补贴

11.财政补贴支出区别于其他转移支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政策性②强制性③价格相关性④灵活性 ⑤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兼并性 1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13.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①从价税和从量税②价内税和价外税 ③直接税和间接税④中央税与地方税 14.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①扣税法②免税法③抵免法④税收饶让 15.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大量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和经济运行方式的()。 ①市场化②集中化③计划化④自由化 16.为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收费订价的意见,应该建立()制度。 ①价格听证②价格审批③价格检查④价格预测 17.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①计划②市场③信用④自愿 18.政府能否维持高的债务余额,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年度财政支出中安排足够的() ①投资支出②补助支出③消费支出④利息支出 19.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①财政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国务院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政府对( )的管理来实现的。 ①有效需求②有效供给③总需求④总供给 二、多项选择 1.财政的一般特征是( ) ①国家主体性②计划性③无偿性④强制性⑤人民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②公平原则 ③权责利相结合原则④效益原则⑤稳定原则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财政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在收入总额中,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 (2)工商税收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上升;农业各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关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 (3)除预算内收入,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外收入上升。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下降。不同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4)中国的税收收入以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5)与无偿获得各类收入不同的是政府还可以通过借债获得债务收入。 (6)财政级次是根据政府行政级次来划分的,有几级政府,便有几级财政。 1.财政学形成过程中推动的人物。 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其《国富论》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体系的创立;马克思;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经济学》;公共选择学,布坎南,阿罗,《民主财政论》;马斯格雷夫;斯蒂格利茨 2.财政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早起财政思想;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现代财政理论。 3.经济学分析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怎么样,非客观的方法。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联系。回答是什么,会怎样,主要涉及事实判断。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形成的过程与内容) 竞争的市场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结果。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5,P80;P201,6;P214,6,7 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1、财政政策两个目标: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 2、帕累托效率3个特点:MRTS甲=MRTS乙生产效率(等产量线,生产契约线=生产效率曲 线)资源给定、MRS甲=MRS乙交换效率(无差异曲线)总产出给定、MRS=MRT产品边际转换率产品组合效率(产品组合效率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3、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和联系(简答题): 区别: (1)规则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均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事,收入份额与生产的贡献份额一致; (2)起点公平:起点公平强调竞争规则公平的同时,也要满足竞争起点的公平; (3)结果公平:强调生产结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即收入份额的均等。 联系: (1)起点公平是指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 (2)起点公平从连续的角度看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起点公平最终导致结果公平; (3)结果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4、衡量公平的指标:贫困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线)、基尼 系数(洛伦茨曲线,0-1,越小越公平,结果公平)缺陷P24 5、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一定程度的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必要条件; (2)收入分配会影响社会福利 6、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及主张(简答题)P29 (1)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即社会总效用,等于社会所有成员效用之和,穷人富人之间每一单位的效用是等价的。功利主义强调效率;(a=b,k=-1) (2)罗尔斯主义:强调社会福利水平等于最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强调公平目标;(a=0,b>0) (3)折中主义: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认为富人的一单位效用评价小于穷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等于穷人的一单位效用评价。(0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而上述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 表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公众的偏好不合理。 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失”。 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和非竞争性。 4、财政: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主体:国家;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 5、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6、财政职能(三大职能):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7、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一国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平衡、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8、发展和增长的关系。 增长: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简而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 9、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3个层次 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10、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2年度财政学 一、学科定位: 应用经济学 二、财政学的主要线条 财政学的逻辑起点以及财政学的职能等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客观调控-----涉外部分 三、财政学的几大知识板块及关注重点: 基础理论部分: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 表现: 1.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问题竞争失效和规模收益递增问题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偏好不合理-优劣值品问题 2.经济稳定领域市场失灵:表现为失业和通货膨胀 3.收入分配领域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问题贫富悬殊加剧 公共产品:于私人产品相对,具有联合消费和共同获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它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外部效应:是指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什么是财政?(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价值)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选择某种消费品对其提供资金的职责和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固有职能,即聚财和公平分配收入。 3.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解释自己写。 什么是公共财政?: 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其内涵包括: 财政起因于市场失灵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财政选择是公共选择的过程。 特点是什么?:1.他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他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他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4.他是法制化的财政 财政支出部分: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政府支出的分类及不同经济影响:按性质,新的政府支出分类方式,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1.《国富论》标志着财政学的诞生。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应不再直接介入和生产 3.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即政府是廉价政府 4.在税制要素中决定纳税人税负水平高低的追主要因素是起征点 5.税收的效率原则又可分为税收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6.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不相同的税收 7.衡量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实际数量指标是指财政收入 8.把税收和税率联系在一起的曲线是洛伦兹曲线 9.社会救济属于转移性支付 10.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平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公正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1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12.转移性支出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13.现代经济中政府和市场是互补关系。 14.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15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16.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经济建设投资项目。 17.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8.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由政府承担。 19.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20.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16.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将导致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对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17.中国大陆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18.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为价外税,即以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价格。现行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若一增值税应税货物的含税价为23400元,则其不含税价为不含税价=含税价/(1+17%)=23400/(1+17%)=20000(元) 19.政府实施社会保障的意义:1)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是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市场经济存在种种缺陷,市场分配机制必然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出现收入不公,一部分人陷入贫困。2)人的生老病死以及最低生活需要不能由市场裁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 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 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 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 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财政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 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 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 2.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3.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划 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对应的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可分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4.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 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5.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拉 弗认为,从政府税收来看,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因素,不只是税率的高低,还要看税基(国民收入)的大小。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提高税率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因为,税率过高,税收负担加重,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会造成生产下降趋势。 6.税收制度: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狭 义的税制是指各种税的基本法律制度。 7.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是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制度的 总体格局和内部构造。合理的税制结构能促进税收制度的效率、公平以及财政目标协调一致地实现。 8.资源课税:资源课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调 节因资源生成和开发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就其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其特点是:(1)征税范围仅限于矿产资源。(2)主要依据级差收入状况设计税收负担。(3)采用从量定额征收方法。 9.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 债务关系,它是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10.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11.国债负担率: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重点考点: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doc资料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 刘方军 一、名词解释 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 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1.财政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特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产生条件:①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②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3.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⑵强制性与非直接性偿还;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简答) 4.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⑴平均成本定价法⑵二部定价法⑶负荷定价法 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区别: ①经济市场的个人选择与最终结果确定,而政治市场是不确定的; ②经济市场的竞争是连续的,且允许多个卖主存在,政治市场的竞争是间断的,且只能有一个胜者; ③经济市场的选择规则是自愿性,政治市场为少数服从多数; ④经济市场的参与者职责和损失关联度大,政治市场相反。(选择,判断或简答) 5.财政监督的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检查。(选择) 6.财政支出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 (选择)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①作用: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则相反。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③微观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关系时,也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在同政府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产生,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①政局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③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选择) 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多,简答) ①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 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③财政支持和社会坚持的关系 ④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11.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选择) 1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作为消耗性支出,存在的意义 ①对内管理国家,对外保卫国家②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③提高技术水平 13.义务教育为公共物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为混合物品。Page80 14.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的属性:经常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15.社会保险的属性:经常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6.所谓保险制度,是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7.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的理由 ①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③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缺陷,不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22.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类型①社会保险型②社会救济型③普遍津贴型④节俭基金型 23.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共同点(选择)①保障项目名目繁多②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③社会保险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全社会化的⑤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金收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式。(基金制又分为完全和部分,当一个非完全基金制的养老保险的储蓄基金可以满足两年以上的养老金支出需要时,则属于部分基金制) 24.怎样优化行政管理制度?(简答) ①精简机构,优化编制②加强行政管理监督职能③优化财务管理制度④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职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