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发展基础 (1)

(一)经济结构实现了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1)

(二)服务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日趋明显 (1)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2)

(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2)

二、发展机遇 (2)

(一)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2)

(二)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2)

(三)“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3)

(四)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3)

三、问题和挑战 (3)

(一)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

(三)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

(四)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 (4)

第二章规划总则 (4)

一、指导思想 (5)

二、发展目标 (5)

三、基本原则 (6)

第三章重点产业 (6)

一、以强化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 (6)

(一)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 (7)

(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 (7)

(三)大力引进和培育商务服务机构 (8)

(四)大力优化金融商务业发展环境 (8)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8)

(一)放大辖区文化旅游资源效应 (8)

(二)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9)

(三)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9)

三、以商务商贸融合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 (9)

(一)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 (10)

(二)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 (10)

(三)优化和提升批发贸易的结构和功能 (10)

四、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改造转型 (10)

(一)打造地产服务企业集群 (11)

(二)突出支持商业地产项目发展 (11)

(三)推动商业房产物业经营健康发展 (11)

五、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创意产业 (12)

(一)重点培育打造高端工业设计产业群 (12)

(二)依托产业互动促进文化创意和工程设计产业发展 (12)

(三)以集聚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创意产业档次 (12)

六、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 (13)

(一)加快教育培训产业发展 (13)

(二)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13)

(三)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13)

(四)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业 (13)

第四章空间布局 (14)

一、一个核心区 (14)

(一)建设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 (15)

(二)建设现代化的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 (15)

(三)建设标志性的文化展示区 (16)

二、一条文化旅游产业带 (16)

(一)文殊坊(文殊院)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16)

(二)宽窄巷子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16)

(三)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17)

(四)琴台路(青羊宫)—浣花溪(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17)

(五)金沙遗址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17)

(六)生态绿地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18)

三、三个品牌商圈 (18)

(一)骡马市高端商圈 (18)

(二)太升路特色商圈 (19)

(三)金沙.光华新兴商圈 (21)

四、两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23)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23)

(二)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集聚区 (24)

第五章保障措施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25)

(一)建立服务业领导机构 (25)

(二)明确行业发展责任主体 (25)

(三)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 (25)

(四)引导服务业行业自我管理 (25)

二、突出规划引领 (25)

(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25)

(二)完善片区和项目规划 (25)

(三)制定推进行动计划 (25)

(四)完善配套规划 (25)

三、完善政策配套 (26)

(一)研究制定成龙配套的扶持政策 (26)

(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26)

(三)调整财政支持模式 (26)

(四)优化融资环境 (26)

四、创新体制机制 (26)

(一)完善市场动力机制 (26)

(二)创新项目运作机制 (26)

(三)优化招商机制 (26)

五、培育龙头企业 (26)

(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6)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7)

六、构建人才高地 (27)

(一)大力引进海内外服务业高级人才 (27)

(二)加快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 (27)

七、加强区域合作 (27)

(一)围绕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强城区合作 (27)

(二)围绕“总部+基地”,强化区域分工合作 (27)

(三)围绕资源整合,推动跨区域发展 (27)

八、提升城市形象 (27)

(一)导入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27)

(二)加大区域形象营销力度 (28)

附1:青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表 (28)

附2:规划编制的依据文件清单 (30)

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巨大引擎。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青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青羊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创青羊区服务业新优势,特编制《成都市青羊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20)》。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一)经济结构实现了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1990年以来,青羊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均在70%以上,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次产业结构。2006年,青羊区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1.57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71.90%,服务业税收地方实得占全区地方税收的比重达81.0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67.66%。服务业已经成为青羊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支撑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标志着青羊区已经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加速成长阶段。

专栏1 服务经济含义

服务经济是脱胎于工业经济的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指一个区域的生产从以农产品或者工业品生产为主,转向以服务产品生产为主,服务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业,不断从服务产业群里“溢出”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整体呈现日渐“软化”的趋势,服务经济的基本标准是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超过60%,或者服务业中的就业者在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应该明显超过一、二产业。2004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8%,因此也有学者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认为衡量服务经济的基本标准应该提高到70%以上。按以上标准衡量,青羊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或基本进入服务经济阶段。

(二)服务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日趋明显

2006年,金融、现代商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7%,呈现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成都CBD青羊辖区内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地区总部分别占全市的80%、60%,具有显著的金融业集聚发展优势。青羊辖区内文化旅游资源总量占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三分之二,2006年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6.5%,具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扎实基础。正在改造提升的太升南路通讯专业市场、“骡马商圈”和新兴的工业总部基地等,将形成青羊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近年来,青羊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推进,紧紧依托市场“魔杖”,较好地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发展难题,积累了市场主体办园区等宝贵经验,在打造投资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推进中央商务区旧城改造、都市工业总部基地建设和绿地建设等服务业重大产业化项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锻炼和培养了一支驾驭市场经济、领导科学发展、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干部队伍。

(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青羊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181个区(市)县第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了1:0.58,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救助、文化等“六个满覆盖”为特色的城乡居民终生福祉体系。青羊“均衡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为民、特色”的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成功创建了“比较充分就业城区”,全区96%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初步破解了“人往哪里去”的难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平安青羊”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青羊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发展机遇

(一)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域成都”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加快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为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开拓广阔的领域和市场。“全域成都”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促进区域产业形成合理的梯次布局和分工协作,将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作用,强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青羊区规划为成都市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区,重点是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这一区域发展规划定位将为青羊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近年来,国际服务业出现大规模转移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将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服务业也呈梯度转移态势,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着眼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开始将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青羊作为中西部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是成都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具备承接国内外服务业转移的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有助于引进国内外新的服务产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端的专业服务,有效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成都拥有了更灵活的改革试验权和政策自主权,成都市可以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率先突破、大胆创新。“试验区”带来的历史机遇,将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桎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部门垄断和地域界限,突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约束,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青羊区作为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政策优势,服务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成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大关,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服务业发展黄金期。随着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将有利于扩大服务业市场需求。同时,随着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联动、互动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通过加强与成都周边地区的联动与合作,以服务搭建接轨平台,有利于把青羊区建设成为成都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商务服务中心。

三、问题和挑战

(一)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4—2006年,青羊区服务业增速分别为13.0%、10.3%和11.7%,比GDP的增速分别低1.2、4.0和2.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服务业“推动发展”的效应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与中心城区服务业超常规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同时,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竞争态势不断加剧,青羊区服务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全区上下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专栏2 2004-2006青羊区服务业增速与GDP增速比较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青羊区在五城区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公共管理等行业,随着城市功

能调整,特别是市级行政中心南迁后,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商务租赁、科技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在五城区相对落后。同时,青羊区服务业发展与其它城区有明显的同质化趋向,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不多。青羊区文化旅游和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中高档居住社区比较集中,但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都不充分,资源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专栏3 2006年五城区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对比表(单位:亿元)

行业青羊排名青羊锦江金牛武侯成华

批发零售 1 42.77 42.61 33.87 28.36 15.78 金融保险 1 24.48 20.08 11.15 10.38 7.44 公共管理 1 18.18 10.03 7.75 11.46 2.90 房地产 4 14.14 28.63 16.71 22.10 7.80 信息计算机 4 12.74 11.81 15.98 14.15 13.77 住宿餐饮 3 11.64 11.54 15.52 12.92 8.46 科研技术 3 10.63 2.11 25.83 12.29 7.19 交通运输 4 9.20 3.29 26.16 11.46 19.75 教育 4 8.69 4.37 13.46 15.28 8.97 租赁商务 2 8.56 8.78 5.65 7.32 2.82 居民服务 4 6.60 5.98 11.04 7.28 7.78 卫生社保福利 1 6.53 3.02 3.71 4.36 2.39 文体娱乐业 3 4.43 12.73 6.31 3.46 4.17 水利环境 1 2.95 0.53 0.91 0.46 2.28 (三)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产业空间布局系统性规划不够,对辖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系统规划利用不够,功能分区不明确,区域特色不明显,服务业还未形成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不充分。服务业的国际化、区域化水平不高,发展能级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聚集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特色鲜明的品牌商务商业口岸打造不够,辐射力和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不多,影响了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整体发挥。

(四)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

青羊区现有商业、商务楼宇,大多数是90年代建成,能够满足高端服务企业需要的楼宇比较缺乏,近期推出用于高端楼宇打造的成熟地块相对少于个别毗邻城区,使青羊区在吸引国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的载体供给上方面处于劣势。青羊幅员面积小、人口密度高,新增建设用地资源十分稀缺,新一轮旧城拆迁改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拆迁难度比较大,加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增加了服务业载体建设的制约。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成都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历史机遇,按照“全域成都”总体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青羊服务业向产业形态特色化、空间布局集约化、服务领域国际化方向发展,突出强化金融商务和文化旅游两大功能,树立“天府之窗·商务青羊”城区功能形象,打造全国知名的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努力把青羊建设成为全市领先、中西部一流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专栏4 “天府之窗·商务青羊”的内涵

青羊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浓缩了自古蜀文明(金沙)至汉(琴台)唐(杜甫草堂)明清(宽窄巷子)现代(天府广场)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精粹。“天府之窗”宣示了承载天府之国蜀风蜀韵的文化核心要素汇聚青羊,在现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今日,青羊将承担用产业化手段复兴和光大天府之国文化风情的历史使命,成为展示成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形象的标志区域。青羊区是成都CBD的主要核心区之一,金融商务业具有明显市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商务青羊”代表了青羊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核心支撑,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青羊区金融商务的集聚效应。以“天府之窗·商务青羊”作为青羊区的形象标志,突出了青羊区服务业的两大核心支撑,有利于推动金融商务业与文化旅游业领先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同时,也将大大提升青羊区的区域形象,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全面提升青羊服务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努力形成产业发展领先、辐射带动明显、就业拉动强劲、体制机制优越的青羊服务业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领先。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1个百分点,服务业区级税收同步增长。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持五城区领先地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专栏5 本规划定义的现代服务业统计归类

现代服务业是指工业产品的大规模消费阶段以后出现快速增长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自全国到地方目前还无一个统一的方法制度和体系可以借鉴。我们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构建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研究工作”的成功经验为依据,结合青羊区产业优势和行业特点,为适应现阶段区域经济的发展,初步确定了青羊区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主要包括三类14个行业。

第一类是传统服务业经过新知识技术、新管理理念和新服务内容改造提升成“现代”的行业。具体有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和客运业、现代商业、住宿餐饮业和现代社会服务业等六个行业。

第二类是因时代发展新兴或“新崛起”的行业,有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研发设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四个行业。

第三类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具有“现代”特征的服务性行业。具体有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中单一或主体是从事研发设计和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制造外包的工业企业;第二产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不包括生产);第二产业中具有资质的建筑装饰企业等四个行业。

——辐射带动明显。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总部落户,商务功能更加完善,商贸特色更加突出,旅游市场更加繁荣,国际化、区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初步建成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现代服务业高地初步形成。到2020年,全国知名的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就业拉动强劲。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到2011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8%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体制机制优越。市场动力机制不断强化,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统筹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到2011年,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引导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到2020年,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推动的体制机制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三、基本原则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集聚发展、错位竞争、发挥优势、协调推进”的原则。

——产业布局要形成集聚效应。着力优化青羊服务业空间布局,引导重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空间资源集约利用,扩大集聚效应。

——产业定位要注重错位竞争。做好与全市服务业发展定位的衔接,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找准产业定位,避免同质竞争。

——行业培育要坚持发挥优势。对青羊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要体现统筹协调。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与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统筹推进,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局面。

第三章重点产业

一、以强化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

依托金融机构相对集中优势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基础,顺应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业互动共生、融合发展的规律,围绕强化集聚效应、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辐射能级,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效益上下功夫,积极引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专业服务业总部,努力打造“西部金融第一街”,形成集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于一体的成都核心金融商务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期内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服务外包承揽境外业务年均增幅不低于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增幅,商务服务(含专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5%以上。

(一)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

依托骡马市片区现有金融产业集聚基础,以建设“西部金融第一街”为重点,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区域性管理、营运中心,争取本市地方性金融机构在青羊区设立总部,积极发展多元化资本、资产市场,努力构建多种金融机构、资本交易市场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精心打造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成都金融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

以中央商务区和生产性服务集聚区为载体,积极完善区域基础配套,努力营造便捷、人性化、国际化的商务办公环境,积极引进境内外大型企业在青羊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努力打造中央商务总部和城西生产性企业总部两大总部经济集群,形成总部经济带动相关产业联动的良性格局。依托中央商务区和生产性服务集聚区的良好发展基础,大力引进以金融外包、研发外包等流程外包服务为重点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推动辖区内研发设计、专业服务优势企业承接国外业务流程外包业务,着力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努力打造西部服务外包示范区。

专栏6 青羊区与锦江区金融业发展定位比较表

青羊区 锦江区

嵌入型的金融业发展战略,即依托已经形成的金融机构聚集基础和发展规模优势,通过集约化发展拓展金融集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结构,打造西部金融第一街,推动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业互动发展,形成集金融产业、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于一体的成都核心金融商务产业集

群。

外生性的金融业发展战略,即在金融机构集中度和发展规模尚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依托东大街、东部副中心后台服务中心的区位条件和空间资源,以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后台服务为突破口,打造聚集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金融聚集区。 专栏7 服务外包的重点领域

软件与信息服

务外包 软件外包 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 信息服务外包

系统操作服务外包、系统应用管理服务及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等 业务流程

外包 呼叫中心外包

(客服外包)

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呼叫中心外包正在全球范围快速发展 动漫外包 动漫外包主要是基于日本动漫产业不断向中韩外包,工序90%已以来海外 研发外包

集中在先进制造业相关领域 金融外包 发达国家金融外包规模仅次于制造业外溢,居产业转移规模第二,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

(三)大力引进和培育商务服务机构

依托金融集聚区和企业总部带动,重点围绕咨询、会计、审计、经纪、法律、租赁、会展服务及科技研发、专业设计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各类商务服务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商务服务机构向综合化、规模化和外向型方向发展,引导一般商务服务业企业向“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以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商务服务品牌企业为骨干,以特色商务企业为补充,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商务服务企业体系。

(四)大力优化金融商务业发展环境

增加政府性资金投入,完善金融商务集聚区基础设施及相关公共配套设施,支持和鼓励重点商务楼宇项目及休闲、娱乐、健身、商业等金融商务集聚区配套项目建设。支持建立、壮大各类金融商务行业协会,积极搭建金融机构、总部企业、专业服务业机构和政府的四方联系平台,努力改善金融商务业发展软环境。完善金融商务扶持政策,对贡献突出的总部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和个人进行扶持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开展金融商务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依托青羊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天府上下五千年”品牌,加强资源整合,实施联动开发,强化功能配套,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努力建设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吸引力强的中国最佳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 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期内文化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到规划期末,年到访境外游客总量比2006年翻两番。

(一)放大辖区文化旅游资源效应

依托青羊都市文化旅游“十名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着眼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旅游观光与休闲购物、非物质文化体验与传统工艺展示的有机结合,引导形成集文化展专栏8 青羊区与其它城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定位比较

地区 发展定位

青羊区 以“天府上下五千年”品牌整合辖区及周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

造中国一流的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强化旅游住宿、娱乐、餐饮等配套

功能,发展文化演艺业和旅游商品展销,着力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锦江区 打造都市体验旅游目的地,发展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等旅游业。

武侯区 以三国蜀文化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务休闲旅游。

金牛区 打造都市休闲旅游第一区,重点发展餐饮娱乐、购物等城市休闲旅游和城郊生态休闲旅游。

成华区 构建以生态旅游为主体,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为补充的都市旅游体系。

示、文化体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都市文化产业功能区。打造并充分发挥以“天府上下五千年”为主线的旅游品牌的整合效应,跨区域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天府上下五千年”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在大力发展大众化旅游的同时,培育发展高端商务观光旅游和都市商务休闲旅游,丰富都市文化旅游内涵。加强旅游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旅游服务企业,争取国内外知名主题公园落户青羊,努力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

(二)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着力研究文化旅游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着眼于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住宿、餐饮、娱乐、演艺功能,加强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重点发挥天府广场作为城市标志性区域和地铁枢纽对游客的集聚效应,强化和提升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发挥城西“上风上水”的环境、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集群,丰富夜间文化娱乐、文化体验活动,增强游客留宿青羊的吸引力,强化和提升区域旅游、商务住宿功能;依托琴台路片区、浣花溪片区、金沙片区等区域的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城市生态绿地的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建设文化演艺、特色酒吧、娱乐休闲会所、主题娱乐集聚区等项目,强化和扩大区域旅游娱乐功能。加快建设特色旅游商品交易场所、特色餐饮服务网点,增强区域旅游购物和美食体验功能。

(三)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快旅游快捷交通、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星级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都市文化旅游集散网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功能,鼓励旅游服务企业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开发旅游新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支持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组织在辖区举办各类合法的全国性、国际性“节、会、展、演、赛”活动。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和旅游警示制度,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加强城市管理,打造整洁、优美、亲和、宜游、宜居的都市环境,吸引海内外游客滞留青羊深度消费。

专栏9 青羊文化旅游业关键词解释

青羊区都市文化旅游“十名片”:是青羊区重点打造的十个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包括金沙遗址、杜甫草堂、锦绣工场、琴台路、文殊坊、宽窄巷子、天府广场、百仁生态文化园、绿地南区创意园、绿地北区运动休闲园。

“天府上下五千年”品牌:青羊的文化旅游资源点位多、涵盖历史时期长、文化内涵丰富,能体现出“天府之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文明、汉唐、明清、近代及现代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文化特征,以及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诗歌文化、都市文化等多样化的文化形态。打造“天府上下五千年”品牌就是要通过串联时空线索,加强各个文化旅游板块和项目在规划、建设和营销等环节的联动性,塑造青羊文化旅游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整体形象和竞争优势。

三、以商务商贸融合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

依托青羊区商贸流通业传统优势,借助骡马市、太升路、金沙·光华等商圈以及特色商业街区的良好发展势头,以商贸与商务的互动融合为重点,在扩大商贸规模、优化商贸结构、

提升商贸业态上下功夫,推动商业中心集聚化、特色化、商务化发展,提升商贸业的现代化水平。 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期内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4%以上;骡马市、太升路、金沙·光华三大品牌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以上。

(一)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

加快骡马商圈、太升路商圈和金沙·光华商圈建设,立足于商圈的基础、特点和发展空间条件,坚持错位竞争,突出主打特色,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大型商业广场、主题专业商厦、品牌旗舰店和精品专业店、专卖店,形成商业中心的核心企业群体。大力发展时尚消费、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行业,开发营造夜间休闲、消费项目,加强商圈功能配套,增强特色、提高品位,促进商业集群、集聚发展。

(二)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

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示范,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手段和流通方式改造传统零售、餐饮服务业,支持区域内优势商贸流通企业品牌输出和扩张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优化和提升批发贸易的结构和功能

依托现有批发贸易业的基础优势,在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商务商贸区域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产品销售中心、采购中心和实力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和经销商,逐步改善目前的以垄断型国有批发企业为主的贸易结构,形成一批业务特色鲜明、市场辐射半径大、自主增长能力强的大宗批发贸易企业,增强青羊区商贸业规模效应和辐射能力。

四、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改造转型

依托青羊区突出的区位、资源优势,以强化对高端服务业的承载支持、培育持续稳定的

专栏10 青羊区与其它城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定位比较

地区 发展定位

青羊区 以骡马商圈、太升路商圈和金沙·光华商圈为重点,突出“精、特、

新”,打造商务与商贸互动的品牌商圈和复合型商圈,强化非现场实物交

易的批发贸易功能,提升商贸现代化水平。

锦江区 以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为核心,重点发展高端零售业和服装批发业,打造集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西部商业第一品牌。

武侯区 发展以建材、食品、汽配、家具、皮鞋等若干特色专业市场,推动专业市场精品化、特色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

金牛区 以日用商品市场、医药物流中心和生资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发展为重

点,提升业态,延伸功能,塑造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力,打造成

都“商贸第一区。

成华区 打造与“中产城东”相适应的大型社区商业片区,发展与物流业相结合的专业市场。

地方税源支柱为目标,推动房地产业从以住宅地产为主向以商业地产为主转变,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向为房地产开发服务转变,引进培育一批高品质、持续经营的商业物业群落和经营实体,努力形成具有巨大品牌效应的服务全市、辐射全川的房地产服务体系。

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期内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3%以上,其中商业地产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3.5%以上。

(一)打造地产服务企业集群

发挥市房产交易中心的核心平台功能,依托成都勘测设计院等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创意策划机构、勘测设计机构、专业中介代理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延长房地产业链,引导形成内部业务相互衔接、辐射聚集效应明显的房地产服务企业集群。

(二)突出支持商业地产项目发展

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从增量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投资商开发商务楼宇。充分挖掘存量潜力,积极鼓励投资商对现有的商务商业楼宇和居民楼,按照提升商务商业功能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功能置换和深度开发利用,拓展商业地产的持续发展空间,丰富商业地产的发展内涵。

(三)推动商业房产物业经营健康发展

鼓励投资商采用整体持有商业商务楼宇等物业集中经营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物业管理机构,提升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楼宇品牌。进一步规范房产租赁经营活动,建立和完善房产租赁信息登记和共享机制制度,提高房产资源利用效率及房产租赁经营的交易透明度、税收贡献度。 专栏11 青羊区与其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定位比较

地区 发展定位

青羊区 以延长产业链和扶持商业地产开发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从以住宅

地产为主向以商业地产为主转变,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向为房地产开发

服务转变,强化对高端服务业的承载支持、培育持续稳定的地方税源支

柱。

锦江区 增强房地产住宅功能和为现代服务业提供载体功能,打造“宜居”

和“宜商”城区。

武侯区 发展住宅地产,打造城南高档社区。依托科技商务区大力发展商务

地产。

金牛区 着力培育城西北宜居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宜居生态住宅,全面提升

区域形象和宜居住宅业品牌。依托高新西区和绿地生态资源,配套发展

商业地产。

成华区

以城东厂区旧城改造为重点,引进大型住宅开发商打造 “中产城东”

新社区。发展工业地产和休闲商业地产。

五、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创意产业

依托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绿地创意产业园等园区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发展基础,以及高端商务办公区、文化旅游功能区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围绕加速集聚、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高端工业设计、与商务商贸和文化旅游业融合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与工程建设融合的工程设计,引导创意企业集群发展,使青羊区成为成都工业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和工程设计的先导性、标志性地区。

(一)重点培育打造高端工业设计产业群

依托132、611等龙头企业的科研资源优势、工业设计市场开拓优势、业务衍生优势,以及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和模具产业园的发展基础,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各类专业化研发设计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民用航空技术研发、精密模具设计为龙头,立足成都、服务全川、辐射西部的高端工业设计产业集群。

(二)依托产业互动促进文化创意和工程设计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商务和商贸集聚优势,积极发展服务于商务、商贸活动的广告、策划、设计、软件等创意行业,重点扶持一批产业融合型创意项目和企业。充分利用锦绣工场、文殊坊、宽窄巷子等特色文化街区,打造集艺术产品创作、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创意产业载体,引导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以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为契机,积极引导工程设计企业集聚发展。

(三)以集聚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创意产业档次

依托绿地南区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创意产业的开发、交流、展示、营销平台,大力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的优势创意企业及中介机构,引导形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群,打造成都市创意产业的标志性园区。大力支持创意型企业承接国内外服务流程外包、技术外包和知识服务外包业务,增强区域服务业外向型服务功能,拓展创意产业专栏12 青羊区与其它城区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比较

地区

发展重点 青羊区

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高端工业设计(研发)产业、与商务商贸和文化旅游业融合的创意行业、与工程建设融合的工程设计行业。以创意企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繁荣。 锦江区

传媒创意、工业设计创意、文化艺术、休闲娱乐、数码内容。 武侯区

文博旅游、音乐创意集群、数字娱乐体验交易。 金牛区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艺术创作等设计创作类文化创意产业。 成华区 数字娱乐、动漫设计、信息和多媒体增值业务。

服务领域。

六、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

依托青羊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切实保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础上,以更好地满足民生服务消费需求和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为目标,依托市场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使青羊区成为最适宜生活、工作和创业的城区之一。

产业发展主要目标:规划期内以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4%以上,其中教育培训和体育健身行业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

(一)加快教育培训产业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发展多层次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和市场化的教育培训项目。重点依托市、区青少年宫和名牌中小学等的影响力,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和开办各类盈利性的青少年能力和素质教育项目和机构,通过集中经营规范其发展,打造青少年课外拓展培训品牌;加强与国内外的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支持规范发展留学中介和培训;积极推动企业与区域内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培育打造一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

(二)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引进多元化社会资本举办经营性医疗机构,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服务机构。鼓励国外医疗机构来青羊开办与国际接轨的合资合作医院,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利用富余资源与国际知名品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办医,培育国际化医疗机构。在满足市民基本医疗的基础上,逐步做大、优化高端医疗和医疗康复、保健等多层次医疗服务。突出传统中医药特色,打造中医药休闲保健特色街区,推动医疗保健与文化旅游、休闲健身有机融合。

(三)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结合生态绿地综合利用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体育健身产业园区,培育辐射全市、全川的体育休闲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赛事承办机构的地区总部落户青羊,大力发展训练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及体育彩票、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广告、体育用品产销等体育相关产业。

(四)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业

充分利用青羊区社区层次丰富、中高档社区比较集中的优势,加强社区服务业的规范和引导,重点发展连锁化经营的餐饮娱乐、健康养生、养老托幼、食品配送及家政、维修等社区服务业,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专栏13 青羊区与其它城区服务业发展重点比较

城区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

青羊区以增强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商贸商务融合为重点,促进商贸流通业提档升

级;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改造转型;以产业服务为重点,

积极培育发展创意产业;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培育发展教育、医

疗、体育、社区服务等社会服务业

锦江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业、文化创意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

武侯区重点发展总部商务办公、科技产业和知识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以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商贸业档次。

金牛区重点发展都市旅游业、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培育保险、会展、专业服务等新兴

服务业。

成华区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餐饮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第四章空间布局

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按照集聚发展原则,完善青羊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功能区,构建“一核、一带、三圈、两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专栏14 青羊区服务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一、一个核心区

“一核”即成都CBD青羊核心区。依据成都中央商务区建设规划及中心城区“二轴四片”建设意见对成都CBD青羊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围绕该区域“后行政中心”时代的产业转型和

升级,突出该区域“地铁经济”条件下的枢纽地位,加快西御街·陕西街片区、羊市街·西御河沿街片区及江汉路片区等区域旧城改造步伐,按照产业集聚区与生活配套区统筹建设、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推动建设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和标志性的文化展示区,把成都CBD青羊核心区建成金融机构集中、企业总部密集、辐射能力强劲、服务水平最佳的成都现代服务业制高点,成为“商务青羊”的核心支撑点。

专栏15 成都CBD及其建设规划

根据目前公布的概念性规划,成都CBD北起新华大道,南至府南河,东起红星路,西达东城根街,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青羊辖区面积约为2.9平方公里。成都市最近出台中心城区“二轴四片”建设意见,对中央商务区规划进行了完善,“二轴”指人民路、东大街两条轴线,“四区”指红星路—盐市口片区、天府广场—陕西街片区、骡马市片区、猛追湾—游乐园片区。其中天府广场—陕西街片区、骡马市片区及人民路(青羊段)“二片一轴”在青羊辖区。

按照成都CBD建设规划及中心城区“二轴四片”建设意见的功能定位,青羊辖区的骡马市片区将成为成都市的金融商务区,是未来成都打造中西部金融中心的主要承载地;天府广场—陕西街片区一带是成都市主要的高端商务办公区及文化展示区和市民活动中心。

即将实施南迁的大部分市级行政机关单位集中在CBD青羊区范围及周边,南迁腾出的“零拆迁”地块为青羊CBD的发展按照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地铁建设规划,天府广场和骡马市将建设两大地铁枢纽站,青羊CBD区域作为城市经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将在“后行政中心”和“地铁经济”的助推下进一步体现。

(一)建设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

依托骡马市片区整体改造,在顺城街—西玉龙街—人民中路Z字型金融集聚带基础上,重点依托羊市街—西玉龙街、西御河—东御河沿街片区旧城改造地块,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金融楼宇及配套的宾馆酒店、写字楼,重点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各类资本市场入驻,进一步拓展金融集聚区范围、提升金融集聚区档次,着力将该区域打造成“西部金融第一街”,形成成都市标志性的金融商务核心区块。

(二)建设现代化的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

依托西御街·陕西街片区旧城改造地块,着力在以蜀都大道、西御街、陕西街为骨干的“曰”字形区域,集中建设一批高档甲级写字楼,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及专业服务机构、国际组织机构、商会组织、外商代表机构等入驻,形成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旗舰”区块。依托江汉路片区旧城改造,加快建设骡马市片区高端商务楼宇集群,重点引进金融机构、高端酒店、总部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创意机构等,强化该区域的金融商务服务功能。推动锣锅巷片区旧城改造及冠城广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富力·熊猫城项目建设,提升顺城街片区商务办公集聚区整体档次,并依托区域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吸引商贸物流企业总部机构和知名产品地区总部、地区代理商、地区经销商、直销企业地区总部、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入驻,着力形成商贸总部基地。依托市房产交易中心的带动和辐射,推动西华门—平安巷片区旧城改造,吸引房地产策划咨询、勘测设计、建设监理和房地产中介、经纪、评估、广告等机构,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部、高端物业管理公司总部

入驻,形成房地产服务企业集聚区。

(三)建设标志性的文化展示区

实施天府广场片区改造,推动广场北面文化区、西侧文化项目地块和城市中心绿地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形成成都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成都市民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活动中心、来蓉游客的集聚中心,打造成都CBD的核心文化景观。

二、一条文化旅游产业带

“一带”即以“天府上下五千年”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青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重点打造文殊坊(文殊院)、宽窄巷子、天府广场—人民公园、琴台路(青羊宫)—浣花溪(杜甫草堂)、金沙和生态绿地等六个文化旅游功能片区,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吸引力强的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带。文化旅游产业带要突出天府历史文化的主线,整合成都古蜀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时尚文化和生态环境,塑造“天府上下五千年”都市文化旅游品牌,成为展示天府历史文化的窗口和最具影响力的“成都名片”。

专栏16 青羊文化旅游功能片区布局示意图

(一)文殊坊(文殊院)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以文殊坊院落式仿古街区为载体,着眼于旅游者、商务人士和都市主流消费人群及信教群众需求,重点发展体现佛教文化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商务会所、俱乐部、高档酒吧、茶楼和休闲度假酒店,以及特色旅游商品专卖、餐饮、文化娱乐行业,支持古玩市场、宗教文化服务场所发展,使之成为集佛教文化体验、巴蜀文化展示及旅游观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二)宽窄巷子文化旅游功能片区

以成都传统民居建筑为载体,以巴蜀文化和成都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围绕川菜、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件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件 成府发…2008?70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建设西部商贸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提出以下意见:一、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旅游产业、服务外包、科技商务、文化创意、物流配送、市场园区和特色街区等集聚区。优先安排集聚区内市政工程、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二、加快编制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聚区内符合城市建—1—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化项目建立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三、集聚区内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含会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信息服务、市场园区、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建特别重大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以上,下同)用地,且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按以下原则供地:旧城改造项目参照土地拆迁整理成本挂牌出让;其它区域项目参照工业用地政策实施。 四、服务业新建项目选址必须遵循《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市发改委根据市政府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 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

计划和 建设进度,统筹安排项目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服务业新建 重大项目用地,实施项目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动态管理。 五、集聚区外符合规划新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且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商务楼宇,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项目建设用地可按本意见第 三条规定执行。 六、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新建特别重大项目(不含住宅建 设部分),或从市外新引进的企业法人机构自建自用办公用房的重 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60%收取。 七、2008年1月后新开工服务业特别重大项目,建成后不分 割出售产权的,在项目开工后第一个建设年度内完成投资额超过 项目总投资额的30%;或在前两个建设年度内累计完成投资额超 过项目总投资额的65%;或在第三个建设年度内完成了项目剩余 —2—投资,按项目在本意见有效期内实际完成投资额(扣除土地费)的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规划依据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武昌区“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武昌区“十一五”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武昌区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武昌特色区域商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关于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议》 2、现代服务业现状评价 表1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①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武昌区拥有丰厚的区位、金融、科教、智力、行政、通讯等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先天的资源优势为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武昌区应努力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②产业发展块头较大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全口径税收的角度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武昌区“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1%,在三大产业中块头最大。其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弥补武昌区过度型工业退出所留下的GDP和税收缺口,同时对武昌区现代都市工业和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③龙头企业地位突出 本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昌区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7.5%)、设计业(77.8%)、金融业(42.9%)、现代物流业(34.3%)、批发和零售业(33.8%)等都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地位突出。龙头企业的壮大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提升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具体表现为行业全口径税收及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从全口径税收来看,武昌区现代服务业2004年、2006完成总税收分别为79550.03万元、175602.6万元,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6%,比武昌区GDP增速(13.97%)多出近35个百分点;从企业户数来看,武昌区从2004年到2006年现代服务业企业户数年平均年增长比率达11.1%。 (2)劣势 ①空间再布局有难度 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武昌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有必要从武昌区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出发,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进行空间再布局。但要真正实现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再布局却面临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第一,现有的城市布局已基本固化,要想改变,将会面临土地征用、拆迁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且拆迁费用不菲;第二,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可能会影响原址处企业的商业利益,增加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可能性;最后,再布局必然会增加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施工量,且在施工期间,其正常使用会受到影响。有鉴于此,在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

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 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 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 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

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其中,

成都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

《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 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经市商务委、市财政局研究,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项目申报总体要求 (一)支持对象 申报《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的主体应为我市所辖的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注册地和税收解缴关系在我市的独立法人企业及行业协会、院校和相关研究咨询机构等。被“成都信用”公众网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支持。 (二)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需提交下列基础材料: 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企业简介、项目的主要内容、实施运行情况、申请支持条款及资金金额等内容。 2、项目资金申请表。 3、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自评)表。预拨项目提交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完成后申请补助的项目提交绩效目标自评表。 4、企业承诺书。包含申报资料、申报项目的真实性,诚信经营、合法纳税,申报项目未享受国家、省级、市级财政其他类似扶持资金等承诺。

5、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 6、区(市)县商务、财政主管部门联合转报文件。 (三)项目申报时间及方式 1、项目申报时间 《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项目申报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4月20日。 2、项目执行时间 2018年:2017年7月1日-2018年3月31日; 2019年:2018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2020年: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3、申报单位统一通过成都市商务委员会廉政风险防控和专项资金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网址:.cn/egrantweb/index)申报项目。 二、项目申报具体要求 (一)支持商圈建设 1、支持零售企业入驻商业中心商圈 (1)支持标准 对新入驻我市城市级以上商业中心的国内外零售企业,开业并且经营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择优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2)申报条件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县服务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理念,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商贸服务业为骨干,其他服务业为支撑,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全面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和生活品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思路 立足沐川实际,强化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和现代流通服务业,打造具有沐川特色的商贸、酒店、餐饮业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现代物流、商贸服务。调整、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优势行业竞争力,通过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消费性服务业,以三产的发展促进现代工业转型,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新兴服务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最终建立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和沐川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全县服务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达到23%;产业质量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0%以上;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年均增长15%以上; 2、建成市级以上星级“农家乐”12家以上,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3、2015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50亿元以上,交通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 4、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5、完成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综合楼和县120急救中心建设;按照规划,力争引进1—2个民营医院; 6、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以上,完成城区综合敬老院建设; 7、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8万人; 8、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率100%,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50%以上,实现村村建农家书屋; 9、专利申请量达到3件以上,实现科技贸易额亿元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二)有完善的集聚区建设规划,集聚区边界清晰、业态突出、目标明确。 (三)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四)公共服务功能完善,能够为入驻集聚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二、类型条件 (一)现代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主体,具备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金融、保险、税务等功能,入驻园区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二)商贸功能区。以大型商圈、商贸物流、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通过转型升级形成商品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加工、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等基本功能及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商品展示等配套功能,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三)旅游休闲区:以A级旅游景区或城市特色街区为主题,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 (四)中央商务区:以金融、会展、商贸、商务活动或

企业为主体,写字楼、酒店、公寓等设施配套齐全,企业总部或者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以商贸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年营业额达到20亿元以上,以总部经济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入驻企业50家以上。 (五)科技创业园区:具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与推广、产品研发与试验、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注册科技类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能够为创意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广告策划、动漫游戏等活动提供保障,注册创意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达到15家以上。

成都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年考成绩优异.doc

成都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年考成绩优异 2010-12-20 11:22:24 来源:成都日报 一、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 今年,投资建设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60个,1-11月实际完成投资129.5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6.3%。 天府新城规划形成六大主导产业与功能区定位差异化的产城圈,着力打造西部综合实力第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西部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全国领先的高端服务业集群,并突出对周边功能区的协同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 它以建设“成都新中心、西部新高地”为总体目标。目前,该功能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概念性城市设计审查。 明年,天府新城将重点抓好规划完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三项工作。产业上,要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的高端IC设计和晶圆制造项目等,吸引一批国际知名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落户,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服务业和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要发展专业特色园区,积极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物联网产业园、民营企业总部园等专业特色园区建设。 在城市建设方面,要加快中和老场镇和华阳老城区的旧城改造,完成城市配套。 二、“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截至11月底,新增绿化面积已完成约5020亩,占年度计划的90% ;已规划19处田园风光保护区,包含农田、湿地、果园等现状生态类型,共7176亩。

5-8年,“198”功能区将被打造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引擎,城市规划建设的经典,节能环保的模范,解决农民问题的样板。” 初始,“198”功能区就确定了“一带三核”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端度假旅游、都市创意及高端休闲服务、高端商务及服务业三个核心产业,明确在外环路两侧生态带以及耕地保护区域形成一个以现代农业生态带串联起来的环状绿廊。 根据规划要求,在“198”功能区实际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中,生态用地面积要确保1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4%;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45平方公里以内,占总面积的25% 。同时,生态用地面积中确保耕地面积66.29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面积确保19.99平方公里。 明年,该区计划启动“198”新型社区大配套道路建设10条、骨干道路建设2条,建设公共配套设施项目42个。重点推荐“熊猫”产业项目、锦江区“郊外购物中心”、青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等项目建设。 三、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已签约引进新加坡丰隆集团城市综合体等7个重大项目,实际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5.76亿元,3个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20个重大项目正在积极跟踪洽谈。 功能区确定了建设“大型亲水田园现代化新城,成都西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中国西部以健康产业和咨询信息产业高端集聚为特色的复合型中央商务区”的发展目标。近期,要重点发展以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主导产业,打造成都西部商业中心,现代新城宜居、宜业的功能初具;远期,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均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11) 填报时间:2009-04-30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均市城市总体规划》、《成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成均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均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 壹、发展基础 (壹)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之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壹期总部基地紧邻成均市高新西区,是成均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于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区科技和经济相互结合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

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

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示(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全力融入天府新区,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卫星城”步伐,经邛崃市人民政府申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下,年月日,经成都市经信委批复,羊安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成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天府新区统筹规划和管理。 年月,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正式印发印发〈优化调整后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单〉的通知》(成产领办【】号)文件精神,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用地约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约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平方公里,与羊安镇按产城一体统筹规划建设现代新城。 按照成产领办【】号文件,规划区范围为东至邛崃与新津交界处,西至邛崃市高埂镇、牟礼镇兴贤社区,南至南河,北至天新邛快速路。此范围涵盖了原羊安工业园区(平方公里)和原成甘工业集中发展区(平方公里)的全部区域,同时涉及到冉义、羊安、高埂、牟礼、兴贤等外围小镇。 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为引擎,创新生态链,加快推动以新型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以电子新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建设。新能源主要发展领域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封装与回收利用、新能源整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性能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高能量密度硅碳负极、电池级碳酸锂、纳米碳酸锰等电池材料,其他载能新材料。新材料主要发展领域有级硅单晶材料及外延片,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及外延材料、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及终端应用产品,新型显示材料、电子化学材料、高纯特种金属材料)。为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年)》。 二、规划方案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摘要) 前言 为充分发挥义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示范引领全省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商贸服务业竞争制高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特编制《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范围: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义乌中国网商城、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工业园区、佛堂产业区等发展空间,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53.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背景 1、全球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义乌是一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的国际商贸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与流通中心。2009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5亿美元,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箱量达到52万标箱,全年常驻义乌的国外采购经营户达到1万人以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614户。当前,义乌正面临着全球小商品采购需求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加快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既可为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拓展空间,又可为小商品市场链的上下游专业市场优化布局与建设创造条件,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积极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工作正积极推进。这将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是义乌探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路径的难得机遇。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可为开展这一改革试点提供发展平台,从而为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坚实基础。 3、浙江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实践亟需引领推进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 规划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依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和<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编制<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旨在指导”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范服务业行业秩序等,充分提高服务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达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规划是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级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

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创第三产业新优势,突出了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对成都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成都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快。增加值由的681.0亿元稳步增加到的1181.0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1.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的9.1∶45.3∶45.6调整为的 7.7∶42.5∶49.8, 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9%,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二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十五”期间,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要支撑,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2.80%、 52.20%、51.90%、51.24%、47.2%。与相比,房地产业的比重由5.5%上升到1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1.6%上升到3.1%,其它行业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特色突出,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品牌。

成都市某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青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20)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6) 一、发展基础 (6) (一)经济结构实现了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6) (二)服务业产业特色和优势日趋明显 (7)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7) (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扎实 (8) 二、发展机遇 (8) (一)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8) (二)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8) (三)“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9) (四)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9) 三、问题和挑战 (10) (一)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0)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0) (三)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力、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1) (四)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 (11) 第二章规划总则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发展目标 (13) 三、基本原则 (14) 第三章重点产业 (15) 一、以强化集聚效应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业 (15) (一)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 (15) (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 (16) (三)大力引进和培育商务服务机构 (17)

(四)大力优化金融商务业发展环境 (17)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17) (一)放大辖区文化旅游资源效应 (18) (二)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18) (三)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19) 三、以商务商贸融合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 (20) (一)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 (21) (二)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 (21) (三)优化和提升批发贸易的结构和功能 (21) 四、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改造转型 (21) (一)打造地产服务企业集群 (22) (二)突出支持商业地产项目发展 (22) (三)推动商业房产物业经营健康发展 (23) 五、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创意产业 (23) (一)重点培育打造高端工业设计产业群 (24) (二)依托产业互动促进文化创意和工程设计产业发展 (24) (三)以集聚发展、外向型发展提升创意产业档次 (24) 六、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 (24) (一)加快教育培训产业发展 (25) (二)完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25) (三)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 (26) (四)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业 (26) 第四章空间布局 (27) 一、一个核心区 (27) (一)建设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 (28) (二)建设现代化的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 (28)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 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 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 10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 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31.9 %上升到 2002 年的 51 %; 就业人 数比重也由 1990 年的 29.6 %增加到 2002 年的 48.8 %。其 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黄浦、 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 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形态 (一)中央商务区( CBD 或微型 CBD ) :是指以城市经济为 核心,以金融、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 创意产业园: 是指以研发设计创意、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2009-12-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的通知 成办发〔2009〕6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分别占GDP的10.6%和7%;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分别占GDP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