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二年级生物(必③)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则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均以

,则②过程不存在,①过程中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

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以及如何缓解,让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碳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过程 1.用导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和其他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每天也要饮水,但是为什么氧气和水一直都没有被我们消耗完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描述定义 让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中有物质交流,这个物质交流是循环的过程,描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 3.思考与讨论 (1)C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 2和碳酸盐的形式形式存在 B.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D.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形式有CO 2、碳酸盐和单质碳等,但主要以CO 2和碳酸盐的形式形式存在,A 项正确;物质循环的途径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B 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而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 项错误;叶绿体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 项正确。 2.右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 ~D 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据图分 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 是生产者,碳在B 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B.图中③是光合作用,②和⑤是呼吸作用 C.温室效应与大气中D 的增多有关 D.图中C 是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D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图中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 是消费者,D 是CO 2,碳在生物体内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A 项正确;①、⑥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及排出物,③是光合作用,②、⑤是呼吸作用,④是消费者的摄食,⑦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 项正确;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的CO 2增加,C 项正确;图中C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D 项错误。 3.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 B.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单向进行的 D.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C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质是循环的。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主要是绿色植物,丁所含的能量最少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碳在丙与丁之间以CO 2形式循环 D.无机环境中的CO 2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B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中,无机环境中的CO 2与生产者之间存在双向箭头,甲应为绿色植物,丁为分解者,所含的能量不一定最少,A 项错误;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 项正确;碳在丙与丁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C 项错误;无机环境中的CO 2来自细胞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D 项错误。 5.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 、B 、C 、D 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 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前导学、启发式讲解、分析与归纳 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五.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4)能量流动的特点?

2. 引入新课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讨论: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因为这些物质可以 被循环利用)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循环 3. 碳循环 出示“碳循环模式图”投影片。 (1)知识背景:光合作用 )(22 O CH CO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2)(CO O CH ?? ?→?有氧呼吸 (2)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②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化能合成作用 ③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 CO2 ④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 含碳有机物; 传递渠道? 食物链(网) ⑤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⑥碳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形式? CO2 ⑦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师生归纳] 4. 物质循环 (1)提问:①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②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了解氮循环和水循环,理解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动物、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无机环境(CO 2) 生物群落(有机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可以参考课本中本小节的引言所提供的思路进行:一是注意与上节课所讲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衔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二是体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由现象提出问题。除了可以引用课本中列举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多举一些实例。 1 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 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一个讨论题: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都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把主题带入课堂,接着通过碳循环过程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关于碳循环,这是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用碳循环模式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碳循环的过程,紧接着,精辟地讲述了碳循环的形式和范围,教材用较长的篇幅,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讲述了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关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材首先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概括地指出;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接着辩论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关于探究性实验,课本中分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引导并设计了两个案例供参考,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本小节内容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第三章中新陈代谢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本小节是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基础,本小节对生态系统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会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3.2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3.3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 4.1 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突破策略:(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明确碳循环过程中碳的载体及转化者,传递者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难点: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回顾旧知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流动的含义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生产者通过把太阳能转化为,固定在中。 二、基础感知 一、碳循环1.循环形式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3.特点:具有、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 中,打破了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① ②。 (3)范围:。 2.特点 (1)循环流动。(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循环。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二者是,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相互关系 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案例1 (1)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2)实验设计:实验组:______;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2.案例2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实验组:A烧杯中加入30 mL________; 对照组:B烧杯中加入________。 三、问题探究碳循环 1.碳循环过程及特点 (1)碳循环过程图解 (1)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 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学燃料的燃 烧。 大气中CO2的去路有两个:一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主要去路,二是化能合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自然界中是以CO2、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关于碳循环过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构建模型,使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有所回忆,并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形象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由物质循环失调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对于物质循环我们以碳循环为例,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何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本节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帮助学生明确其中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沿食物链进行流动,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流动表现出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也就是说能量并不能重复循环的利用,生态系统需要保持稳定、不断运转,就要不断有能量输入,对于生物圈来说,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为它提供了能量。但是生物圈中的物质却只能来自地球,生态系统运转过程中,亿万年来生物圈中的物质并没有减少或耗尽,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物质是循环的) 如果物质是循环利用的,那它就会不断的消耗和再生,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例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把它们变成了有机物和氧气,动物和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又把有机物和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