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_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_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_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_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综 述?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朱 雷

(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78)

摘 要:本文将对网络影响因子(WIFs )这种基于链接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进行讨

论。从网络计量学诞生到现在,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仅有了很重要的发展,而且与之有关的网络数据搜索技术也不断提高。目前WIFs 也已经被认为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从本文分析中可以发现文献计量学通过对超链接的分析已经被应用到网络信息的研究。此外本文对未来的此项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Internet ;网络计量学;链接分析;网络影响因子;WIF 中图分类号:G 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634(2006)0821269206

Web Impact F actors :the I ndex of Q 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WEB Site

ZHU Lei

(Medical Library o f Centeral South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78,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how this linkbased metric has been developed ,enhanced and applied.N ot only has the metric itself underg one im provement but als o the relevant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en 2hanced.WIFs have als o been validated b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research measures.Biblio 2metric techniques have been further applied to the Web and patterns that might have otherwise been ignored have been found from hyperlinks.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s 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internet ;webometric studies ;hyperlinks ;web im pact factors ;WIF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朱 雷(1973-),男,湖北宜昌人,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馆员,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

事业管理博士生,从事网络数据库开发、应用,网络计量学研究.

1 网络影响因子的起源及其概念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Internet 网络技术飞

速发展,纸质印刷型等传统信息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使用原有的信息计量方法已不能够满足对电子和网络信息进行测度和计量的需要,这就促成了新的网络计量学的诞生。网络计量学是应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及信息技术,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

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111 网络影响因子的研究基础

11111 链接分析

链接分析法是网络计量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近年来对Internet 上网站之间相互链接分析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链接分析研究的意义在于:

(1)通过分析站点被其他站点“引用”的情况,也就是对其它站点指向某站点的链接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核心站点。

(2)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可以通

第24卷第8期2006年8月

情 报 科 学

V ol.24,N o.8

August ,2006

过计算网络资源被检索或引用的次数来测定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3)指导网站建设和网络管理,完善搜索引擎的功能。高度链接的站点被认为是“核心站点”,这样就可以增加网站的知名度,推动网站建设【1】。

(4)根据链接深度分析结果,使网络机器人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进行不同深度的搜索,同时删除无效链接,以提高其检索质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数学图书馆计划开发的G oogle搜索引擎就可以通过对搜索到的网页超链接进行定量分析来对其搜索结果进行排序【2】。

11112 引文分析

传统的引文分析法是评价纸质型期刊质量的重要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将网站间的链接看作类似于印刷型出版物中的论文被引用情况。信息科学家从1996年开始对超链接进行了研究,并将超链接分析与传统的引文分析进行了对比分析【3-7】。

112 网络影响因子的产生

网络影响因子是链接分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早出现在Ing wersen【8】于1998年发表的《网络影响因子的计量》一文中。他选择了包括7个国家(英国、挪威、法国、丹麦、瑞典、芬兰、日本)域名、4个顶级域名(1Bov、1orx、1com、1edu)和6个学术机构域名的网站,利用A1taVista 的高级检索功能得到了各自的网站总网页数和网页链接数,在此基础上Ingwersen计算了各网站的网络影响因子。

113 网络影响因子的概念

从Ingwersen的论文中可以得知网络影响因子的概念是借鉴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提出来的。它是指网络空间中所有指向某网站的超链接总数除以该网站内的所有页面总数,在数学上可以用这样的数学公式表示:在某一时间点,某个网址被其他网址和其自身所链接的网页数目的逻辑和(a)除以该网址的所有网页数(b),即WIF=aΠb。网络影响因子还可以分为外部网络影响因子(某个网址被其他网址所链接的网页数目除以该网址的所有网页数)和内部网络影响因子(某个网址被其自身所链接的网页数目除以该网址的所有网页数)。

114 早期网络影响因子的实证测量

Alastair G1Smith【9】在1998年10月对网络影响因子的测度进行了研究。他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澳大利亚的大学网站和电子期刊网站,并把研究结果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他采用的计算方法与IngWemen类似,得出的结论是: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网络影响因子是评价其网络影响力的一个有用指标。Vaughan和Thelwall【10】对电子期刊网站,T ang和Thelwall【11】对科研学术网站的网络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网络影响因子与传统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网页链接与科研学术机构站点的学术价值、学术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K im【12】研究了学者个人学术水平与学者个人网站网络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他调查了15位学者,这些学者所在网上发表的学术性论文都存在被外部链接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网页与普通网页的网络影响因子具有一致性,即内容丰富、信息更新、更快、可利用价值高的网页的网络影响因子越高,网络影响力就越大。1999年,Owen Thomas和Peter Willett【13】对英国大学图书情报系网站的网络影响因子做了分析。他们发现链接到图书情报学系网站的网页中有很多是来自非图书情报主题的网页甚至是商业性的网页。他们认为:链接分析的数据不适合用于对图书情报系的研究能力进行定量研究。

实际上AltaVista搜索引擎统计出的链接数是那些至少包含一个指向被链接网站的网页。Egghe【14】指出网页链接可能是双向的(网页可以相互链接而不论它们出现在网络上的先后顺序),但引用却是单方向的,引用的常见情况应该是后出现的网页链接较早出现的网页。然而在网络上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网页的制作者相互交换链接。同时WIF与J IF的时效性也是不相同的,J IF计算的时间段是指期刊已经出版后的一段时间内其他作者对期刊论文的引用,而WIF计算的是某一时间点,即搜索引擎在网上爬行的极小时间段。与期刊内容相比较,网页的内容缺乏同行的评审,所以缺乏质量控制,因此WIF与J IF相比较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

早期WIF计算被认为是网络计量学的一个粗略统计工具【13、15-17】。首先,因特网上的链接与其说是对感兴趣的网页内容的认可,不如说其仅仅只起到了网络导航的作用。Web站点包含的网页越多,其内部链接量也就越大。所以说只有外部链接数才能真正代表对目标网页的引用,才更具有计量学意义。然而区分内、外部链接数并非容易之事,例如,英国的计算机信息学院(scit1wlv1ac1uk)站

0721情 报 科 学 24卷

点是w olverham pton (wlv 1ac 1uk )大学网站的下属的子站点,那么从wlv 1ac 1uk 指向scit 1wlv 1ac 1uk 的链接应该被认为是外部链接还是内部链接呢?本文认为作为同一所大学网站内的链接,其应被看作内部链接;其次,搜索引擎对链接数据的统计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如AltaVista 搜索引擎在1999年10月升

级以前其检索结果相当不稳定【17-18】

,对同一检索目的不同的检索表达式检出的结果不同,因此信息学家不得不设计多种测量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

种误差【8、15】

;第三,WIF 计算公式的分母是该网站所包含的网页总数,而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被当作是一个网页并没有公认的标准,一篇论文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网页,也可以将该篇论文分成几个页面显示而作为几个网页进行计算,举个例子,某篇在线电子文档吸引了100个外部链接,如果这篇电子文档的内容全部包含在一个页面中,那么其WIF 值为100,如果它的内容被分成100个页面来显示,那么其WIF 值仅为1。这表明WIF 的结果将会因电子文档在Web 网上出现方式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 网络影响因子计算公式数据的收集

为了对Web 站点网络影响因子进行计算分析,那么首先要对Web 站点链接数量进行统计。在网络计量学研究中,商业搜索引擎和专门的网络爬行工具都被使用。 211 商业搜索引擎

商业搜索引擎的出现为网络影响因子的计算提供了可能。在网络计量学研究中,AltaVista (w w 2w 1altavista 1com )和AllTheweb (w w w 1alltheweb 1com )搜索引擎因为它们的网页数据库所覆盖的范围较大,网页数据库及时动态更新,并且提供了对网站总网页数及网站总链接数的检索命令,同时运用布尔逻辑符对检索命令进行组配,可得到某网站的内、外部链接数,所以都被用于对链接量及网页数

的计算【8、15、20】

。Altavista 和AllTheweb 搜索引擎的检索表达式和网络影响因子计算见下表(以w w w 1csu 1edu 1cn 网站为例):

表1 AltaVista 与AllTheweb 检索表达式的比较

检索目的Altavista 的检索表达式AllTheweb 的检索表达式网站的总网页数T

H ost :w w w 1csu 1edu 1cn

Must

include http :ΠΠw w w 1csu 1edu 1cn in the UR L

网站的总链接数L 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Must

include http :ΠΠw w w 1csu 1edu 1cn in the link to UR L

网站的内部链接数S S1: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Must

include AND host :w w w 1csu 1edu 1cn http :ΠΠw w w 1csu 1edu 1cn in the S2:host :w w w 1csu 1edu 1cn link to UR L AND Must include AND 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http :ΠΠw w w 1csu 1edu 1cn in the UR L 网站的外部链接数E E1: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Must

include AND

NOT

host :

http :ΠΠw w w 1csu 1edu 1cn

in the

w w w 1csu 1edu 1cn link to UR L AND NOT Must include E2: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http :ΠΠw w w 1csu 1edu 1cn in the

AND

NOT (host :UR L

w w w 1csu 1edu 1cn AND

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E3: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AND

NOT

(link :w w w 1csu 1edu 1cn AND

host :w w w 1csu 1edu 1cn )

总网络影响因子WIF L ΠT

L ΠT 外部网络影响因子WIFe (E1+E2+E3)Π3ΠT E ΠT 内部网络影响因子WIFs

(S1+S2)Π2ΠT

S ΠT

如邱均平等【19】

利用A LLTheWeb 搜索引擎搜索42种工程类中文期刊网站的外部链接数,并计算

1

7218期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其网络影响因子。杨涛【20】采用A LLTheWeb搜索引擎对中国20所大学的链接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尽管A LLTheWeb搜索引擎在处理中文网站的能力上没有处理英文网站那样出色,但是用来做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还是基本可行的。

G oogle搜索引擎(w w w1g oogle1com)同样具有高级检索方法,但它不具备AltaVista和AllTheweb 对某一站点的链接数进行检索的功能,它只能统计某一网页的链接数,其次G oogle的高级检索虽然能限定在某一分类域名中,但它不能准确地区分内外部链接【21】。所以说尽管G oogle被认为是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引擎【22】,但它并不适用于链接分析研究,不能用于对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和计算【23-24】。因此,信息学家大都采用Altavista和AllTheweb作为链接统计工具。

因为Web网上的商业搜索引擎对链接量的统计是免费且使用方便,所以研究者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必要自己去开发设计一种专门的爬行工具对整个Web网或某个国家的Web网进行爬行分析。但商业搜索引擎也存在缺陷,比如只对Web网进行了部分搜索,统计出的值都是近似值,检索结果里有许多死链接,其检索结果在不同时间相差较大,尤其是其检索算法是保密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它进行有效控制等,因此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17、25-27】,所以使用商业搜索引擎检索出的结果只是被认为是定性分析,而不能作准确的定量分析研究。基于此,Bar-Ilan【28】敦促信息学家设计专门的爬行工具以便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

212 专门的爬行工具

Thelwall【28-29】设计出一种专门的爬行工具来克服商业搜索引擎的弊病:爬行器首先从一所大学的网站的主页开始,分析网页上全部的链接并下载所有来自同一站点的网页,上述过程将反复进行,直到所有链接都被分析完成。该爬行工具能更加准确地区分并排除来自网站内部的重复页面和该网站的镜像站点(相同的网站内容被存贮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上相同的页面。采用这种数据收集方法,研究者能更准确有效地计算网站的总网页数及链接数。在搜索过程中,爬行工具只搜索包含在网站索引中的网页【30】,那些尽管被站外结点链接但没有被自身站点主页直接或间接链接的网页将被排除在网站总网页数的范围外。Smith和Thelwall【31】比较了自己设计的爬行器和商业搜索引擎AltaVista,他们认为商业搜索引擎AltaVista和专门的爬行器得出的结论比较类似,AltaVista也可以用作网络影响因子测度的工具,但是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A1taVista更便于做探索性研究,专门的爬行器在进行验证性的研究方面要好一些。

专门的爬行工具的优点在于它的检索算法更科学,它可以通过参数设置统计某个单独站点的链接数据【32】。当然专门的爬行工具也有自己的缺点,它不适合大面积Web网的搜索,如果研究大范围Web网的网络影响因子,商业搜索引擎仍然是唯一选择。

3 对网络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改进 311 对网络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分子的改进

尽管早期的WIF分析并没有什么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但它开创了网络计量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后信息学家在链接分析过程中发现内部链接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因此他们用外部链接量逐步取代了总链接量作为WIF公式的分子。Smith【8】研究了澳大利亚的大学网站和电子期刊网站,他就将外部链接量作为WIF的分子。Thelwall【33】利用专门的爬行器对英国6所大学网站的链接作了研究,分子仍然是外部链接数,分母是网站的总网页数。

312 对网络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分母的改进

Alastair G Smith和Mike Thelwall【31】利用了两种工具———自己设计的爬行器和商业搜索引擎Alta2 Vista对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学及中国台湾大学之间的相互链接情况做了统计,分别得出了网络影响因子的分子部分。对于分母部分,也采用了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网站所包含的网页数,另一种为学校的研究人员数,采用学校的科研人员总数作为分母,WIF的计算公式就变为:WIF=某大学网站的外部链接数Π该大学科研人员总数。

这是首次在WIF研究中考虑到网络以外的因素对网络影响因子的作用,这种改进后的WIF结果的相关性经分析后被认为是最好的,而普通的用AltaVista计算出的WIF相关性最差。杨涛【20】从中国大陆20所大学网站的总链接数、站外链接数、教育网站外链接数入手,比较总网络影响因子、外部网络影响因子、总科研网络影响因子、科研网络影响因子、教育网影响因子的效用。认为在网络影响

2721情 报 科 学 24卷

因子的计量中,以某大学的总科研人员数(即专任教师数、专职科研人员数、博士生数)作为衡量某网站的大小也是比较科学的。Thelwall【34】分析了10个不同域类之间的链接和96所英国大学网站的外部链接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顶级域名为edu、ac1uk、uk、org及外部网络影响因子都与平均RAE 指标存在相关性。Smith和Thelwall【20】利用AltaVis2 ta、AllTheweb以及专门的爬行工具对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Web空间及大学网站的链接作了统计,并且以大学科研人员数作为分母对WIF进行了计算。T ang和Thelwall【35】也发现在中国内地的大学网站的外部WIF与大学排名存在相关性。

313 网络链接量统计方法的改进

为了从良莠并存的Web网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应尽可能过滤掉大量的垃圾信息。Thelwall【36】经研究认为,在英国大学网站之间具有相互双向链接的网页之间的链接数比那些只有单向链接的链接数在链接统计分析中更具可靠性。

4 引用在网络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因子中的差异

超链接可被看作是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的论文相互引证的类似概念。论文之间的引用被认为是评估学术水平的一个指标,例如某一期刊的某篇论文被其他期刊的两篇论文引用,或者这篇论文的同一部分被另一种期刊的两篇论文所引用,那么该论文的被引次数为两次,但是一篇论文的多个章节都被另一篇论文所引用,这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仍然为一次。对于Web网上的链接而言,网页是不同于期刊页面的另一种载体形式。某个网页的被链接次数被定义为是那些至少具有一个超链接指向那个页面的网页数,如果利用搜索引擎统计链接数,那么可能会存在与引文统计不一致的地方,即某个网页包含多个内容,这些内容被另一网页所链接,则搜索引擎会认为其链接数为一次;在Web网上也会出现某一主题被切分成几个页面来阐述,或者多个页面论述的是同一主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网页链接进行统计可能会出现偏差。

5 结 语

尽管Web网络结构分散,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但利用超链接分析对大范围Web网而言,确实能起到揭示某些规律性的作用。在对WIF 进行改进后,WIF已经被发现与网络外的其它因素存在密切相关的特点。

网络影响因子可以像传统的影响因子用于对期刊、科学家、研究机构等进行评价一样,可以用于对网站进行评价。一般说来,网络影响因子的值越高则该网站的价值就越大。可以根据网络影响因子的大小并参考其它因素,选定某些网站为核心网站。其次网络影响因子对网络结构具有探索的功能,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网站产生和旧网站消失。网络影响因子的测度主要采用链接分析法,将它应用到网络结构的分析上,应用其结果,可以建立网络导航图。另外网络影响因子的研究可以改进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性能,通过对网络影响因子的研究使搜索引擎更加智能化,使其只在重点区域爬行,以提高检准率。

对于未来的信息学家而言,网络计量学不仅仅能在诸如顶级分类域名或某个国家这样大范围的Web网络中对网络信息进行规律性、特征性的研究,而且应深入到单个网站内部将其有价值的信息分离出来。

另外,我们知道在引文分析中不同的引文类型和引文动机的价值是不同的,在链接分析中同样应根据链接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动机给出网页的不同权值,使网络影响因子的值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 龚立群.网络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J].新世纪图书馆,2003,(6):6-9.

2 ST ANFORD[DBΠO L].http:ΠΠdiglib.stan 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Πindex.htm, 2005-09-22.

3 Almind,T.C.,Ing wersen,P.In formetric analyses on the W orld Wide Web: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Webometrics[J].

Journal of D ocumentation,1997,53(4):404-426.

4 Davenport,E.,Cronin,B..The citation netw ork as a prototype for representing trust in virtual environments,in Cronin,B.

(Ed.),The Web of K nowledge:a Festschrift in H onour of Eu2 gene G ar field,In formation T oday,Med ford,N J.2000.517-534. 5 R ousseau,R..S ita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Cybermetrics.

1997,1(1)[DBΠO L].http:ΠΠw w w.cindoc.csic.esΠcybermetricsΠarticlesΠv1i1p1.html,2005-09-22.

6 ISI.ISI Web of Science.2003[DBΠO L].http:ΠΠw w w.isinet.

comΠisiΠproductsΠcitationΠw osΠ,2005-09-22.

7 M oed,H.F..The im pact-factors debate:the ISI’s uses and

3721

8期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limits[J].Nature,2002,(415):731-732.

8 Ing wersen,P..The calculation of Web Im pact Factors[J].Jour2 nal of D ocumentation,1998,54(2):236-243.

9 Smith,A.G..The Im pact of Web sites:A com paris on between Australasia and Latin America.In Proceedings of I NFOπ99,C on2 gres o Internacional de In formacion,Havana,4-8October1999.

Retrieved January3.2003[DBΠO L].http:ΠΠw w 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Π~agsmithΠpublnsΠaustlatΠ,2005-09-20.

10 Vaughan,L.,Thelwall,M..Scholarly use of the Web:What are the key inducers of links to journal Web sit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 ociety for In 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2003,54(1):29-38.

11 T ang,R.,Thelwall,M..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US academ2 ic departmental web site interlinking[J].Library and In forma2 tion Science Research,2003,53(4):70-80.

12 K im,H.J..M otivations for hyperlinking in scholarly electronic articles:A qualitative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 ociety for In formation Science,2000,51(10):887-899.

13 Thomas,O.,Willet,P..Webometric analysis of departments of librarianship and in formation science[J].Journal of In formation Science,2000,26(6):421-428.

14 Egghe,L..New in formetric aspects of the Internet:s ome reflec2 tions-many problems[J].Journal of In formation Science, 2000,26(5):329-335.

15 Smith,A.G..A tale of tw o Web spaces:com paring sites using Web im pact factors[J].Journal of D ocumentation,1999,55

(5):577-592.

16 Thelwall,M..rdquo;Web im pact factors and search engine coverage[J].Journal of D ocumentation,2000,56(2):185-

189.

17 Bjorneborn,L.,Ing wersen,P..Perspectives of Webometrics [J].Scientometrics,2001,50(1):65-82.

18 R ousseau,R..Daily time series of comm on single w ord search2 es in AltaVista and N orthern Light.Cybermetrics,1999,2Π3(1) [DBΠO L].http:ΠΠw w w.cindoc.csic.esΠcybermetricsΠarticlesΠv2i1p2.html,2005-9-22.

19 邱均平,安 璐.中文期刊影响因子与网络影响因子和外部链接数的关系研究[J].情报学报,2003,22(4):398 -402.

20 杨 涛.网络信息计量学实证研究:对国内20个大学网站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3,(9):61-66.

21 Smith,A.G.,Thelwall,M..Web Im pact Factors for Australa2 sian universities[J].Scientometrics,2002,54(1Π2):363-380. 22 Sullivan,D..Search engine features.SearchEngineWatch,2001 [DBΠO L].http:ΠΠ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ΠfactsΠassistance.ht2 ml,2005-09-20.

23 Sullivan,D..Search engine sizes.SearchEngineWatch,2001 [DBΠO L].http:ΠΠ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ΠreportsΠsizes.html,

2005-09-22.

24 Sullivan,D..G oogle tops in“Search H ours”ratings.Search2 EngineWatch,2002[DBΠO L].http:ΠΠ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ΠsereportΠ02Π05-ratings.html,2005-09-14.

25 Bar-I lan,J..Search engine results over time:a case study on search engine stability.Cybermetrics,1999,2Π3(1)[DBΠO L].

http:ΠΠw w w.cindoc.csic.esΠcybermetricsΠarticlesΠv2i1p1.ht2 ml,2005-09-20.

26 Thelwall,M..Im plications of search engine coverage on the vi2 ability of commercial Websites[C].2000,Proceedings of ICEIS 2000,poster session.

27 Bar-I lan,J..Data collection methods on the Web for in forme2 tric purposes:a review and analysis[J].Scientometrics,2001, 50(1):7-32.

28 Thelwall,M..A Web crawler design for data mining[J].Jour2 nal of In formation Science,2001,27(5):319-325.

29 Thelwall,M..A publicly accessible database of UK university Website link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need for human interven2 tion in Web crawling[C].University of W olverham pton,2001, W olverham pton.

30 Lawrence,S.,G iles,C.L..Accessibility of in formation on the Web.Nature,1999,(400):107-109[DBΠO L].http:ΠΠw w w2 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Π,2005-09-22.

31 Smith,A.G.,Thelwall,M..Web im pact factors and university research links”[C].Proceedings of the8th International C on2 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In formetrics,Sydney Australia, 2001,(2):657-664.

32 Thelwall,M..Methodologies for crawler-based Web surveys [J].Internet Research:E lectronic Netw orking and Applica2 tions,2002,12(2):124-138.

33 Thelwall,M..Results from a Web Im pact Factor crawler[J].

Journal of D ocumentation,2001,57(2):177-191.

34 Thelwall,M..A com paris on of s ources of links for academic Web Im pact Factor calculations[J].Journal of D ocumentation, 2002,58(1):60-72.

35 T ang,R.,Thelwall,M..Exploring the pattern of links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y Web sites[C].Proceedings of the65th An2 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 ociety for In 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2,(39):417-424.

36 Thelwall,M..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geographic trends in university Web site interlinking[J].Journal of D ocumentation, 2002,58(5):563-574.

37 Thelwall,M..C onceptualising documentation on the Web:an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heuristic-based m odels for counting links between university Web sit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 ociety for In 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2,53(12): 995-1005.

(责任编辑:滕代娣)

4721情 报 科 学 24卷

(完整word版)模糊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在嘉陵江水质评测中的应用2

模糊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 ——嘉陵江水质评价 一、案例背景 1、模糊数学简介 模糊数学是用来描述、研究和处理事物所具有的模糊特征的数学,“模糊”是指他的研究对象,而“数学”是指他的研究方法。 模糊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隶属度和模糊隶属度函数。其中,隶属度是指元素μ属于模糊子集f的隶属程度,用μf(u)表示,他是一个在[0,1]之间的数。μf(u)越接近于0,表示μ属于模糊子集f的程度越小;越接近于1,表示μ属于f的程度越大。 模糊隶属度函数是用于定量计算元素隶属度的函数,模糊隶属度函数一般包括三角函数、梯形函数和正态函数。 2、T-S模糊模型 T-S模糊系统是一种自适应能力很强的模糊系统,该模型不仅能自动更新,还能不断修正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T-S模糊系统用如下的“if-then”规则形式来定义,在规则为R i 的情况下,模糊推理如下: R i:If x i isA1i,x2isA2i,…x k isA k i then y i =p0i+p1i x+…+p k i x k 其中,A i j为模糊系统的模糊集;P i j(j=1,2,…,k)为模糊参数;y i为根据模糊规则得到的输出,输出部分(即if部分)是模糊的,输出部分(即then部分)是确定的,该模糊推理表示输出为输入的线性组合。 假设对于输入量x=[x1,x2,…,x k],首先根据模糊规则计算各输入变量Xj的隶属度。 μA i j=exp(-(x j-c i j)/b i j)j=1,2,…,k;i=1,2,…,n式中,C i j,b i j分别为隶属度函数的中心和宽度;k为输入参数数;n为模糊子集数。 将各隶属度进行模糊计算,采用模糊算子为连乘算子。 ωi=μA1j(x1)*μA2j(x2)*…*μA k j i=1,2,…,n 根据模糊计算结果计算模糊型的输出值y i。 Y I=∑n i=1ωi(P i0+P i1x1+…+P i k xk)/ ∑n i=1ωi 3、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T-S模糊神经网络分为输入层、模糊化层、模糊规则计划层和输出层四层。输入层与输入向量X I连接,节点数与输入向量的维数相同。模糊化层采用隶属度函数对输入值进行模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_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综 述? 网站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指标———网络影响因子述评 朱 雷 (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78) 摘 要:本文将对网络影响因子(WIFs )这种基于链接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进行讨 论。从网络计量学诞生到现在,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仅有了很重要的发展,而且与之有关的网络数据搜索技术也不断提高。目前WIFs 也已经被认为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从本文分析中可以发现文献计量学通过对超链接的分析已经被应用到网络信息的研究。此外本文对未来的此项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Internet ;网络计量学;链接分析;网络影响因子;WIF 中图分类号:G 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634(2006)0821269206 Web Impact F actors :the I ndex of Q 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WEB Site ZHU Lei (Medical Library o f Centeral South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78,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how this linkbased metric has been developed ,enhanced and applied.N ot only has the metric itself underg one im provement but als o the relevant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en 2hanced.WIFs have als o been validated b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research measures.Biblio 2metric techniques have been further applied to the Web and patterns that might have otherwise been ignored have been found from hyperlinks.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s 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internet ;webometric studies ;hyperlinks ;web im pact factors ;WIF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朱 雷(1973-),男,湖北宜昌人,中南大学医学图书馆馆员,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 事业管理博士生,从事网络数据库开发、应用,网络计量学研究. 1 网络影响因子的起源及其概念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Internet 网络技术飞 速发展,纸质印刷型等传统信息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使用原有的信息计量方法已不能够满足对电子和网络信息进行测度和计量的需要,这就促成了新的网络计量学的诞生。网络计量学是应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及信息技术,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 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111 网络影响因子的研究基础 11111 链接分析 链接分析法是网络计量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近年来对Internet 上网站之间相互链接分析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链接分析研究的意义在于: (1)通过分析站点被其他站点“引用”的情况,也就是对其它站点指向某站点的链接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核心站点。 (2)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可以通 第24卷第8期2006年8月 情 报 科 学 V ol.24,N o.8 August ,2006

BP神经网络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

20 摘 要:研究网络学习评价问题对推动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网络学习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且仅限于线性模型,缺少科学性。为克服传统网络学习评价方法的不足,实现网络学习评价的智能化,提出了一种基于BP 神经网络的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并利用MA TLAB 进行实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准确率高,能为网络学习评价提供可靠数据。 关键词:神经网络;MATLAB ;网络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网络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网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几年,各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已是有目共睹,但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已成为困扰今后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教学资源之所以建 起来容易用起来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网络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 全面地、科学地评价网络学习,对推动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而传统评价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使用线性模型进行计算,这种方法缺陷是权值的确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且评价只限线性模型。由于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很难用一个线性模型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属于复杂的非线性分 类问题。[2] 而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智能计算技术, 以其非线性映射并具有学习能力等基本特性已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和非线性分类问题。 1网络学习评价问题的提出 网络学习评价问题实质上属于模式识别中的一个分类问题,即根据学生网络学习的各种数据,依据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出学生网络学习评价等级。设 n x x x ,,,21 为网络学习评价的n 个评价指标,y 为网络学习评价结果等级,网络学习评价结果等级与评价指标的关系可表示为),,,(21n x x x f y ,进行网络学习评价就是找出评价指标n x x x ,,,21 与评价等级y 之间的函数关系。 2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要进行网络学习评价,首先必须确定网络学习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即评价的指标体系。在 分析已有的网络学习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 第11卷第1期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Vol.11 No.1 2012年2月 GUANG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UM Feb. 2012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193-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影响因子研究——以纽约和香港为例

基于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影响因子研究——以纽约和香港为例* 崔 杨敏行 陈可石 翀 【摘要】近年来,TOD理念在减少汽车使用和提高运输能力的可持续性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经济社会特征相似的情况下,TOD社区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频率远高于其他社区。但现有的TOD模式研究往往关注近年来新开发地段和郊区的邻里社区等,而鲜有在城市层面通过站级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以轨道交通网络发达的纽约和香港作为范本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影响轨道交通客运量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以下几组相关变量对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较大:①土地利用;②车站特征;③社会经济和人口特征;④模式竞争。结果表明,车站特征为影响轨道交通载客量的首要因素,应该作为今后轨道交通模式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优化手段;高的汽车保有量会伴随更频繁的上落、停车和换乘等活动,从而提升远距离出行的公共交通比例;而地方特定因素对轨道交通载客量影响也很积极。 【关键词】TOD;轨道交通载客量;土地利用;纽约;香港 1 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内,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汽车使用以及对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学术关注的重点。常见措施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限制交通需求,比如道路收费、停车管理和交通静化;二、增加交通供给,包括公路建设、铁路投资和提供停车和慢行系统等。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交通措施解决问题的效果非常有限,人们的出行行为受到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TOD模式基本理念是:相对高密度、紧凑、混合的城市形态,高品质、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以及行人友好的环境。于是,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交通联合开发(Transit-Joint Development)、新传统开发(Neo-Traditional Development)以及交通集中发展(Transit-Focused Development)等一系列发展战略被陆续提出(Cervero et al,2002)。尽管这些理念涵义不尽相同,但结合交通混合开发等策略逐渐得到广泛接受,并被认为可以降低机动车使用率。 既有的大多数TOD模式研究更加关注未开发的新城和郊区等,而对交通系统已经高度发展的特大城市层面关注不足。这些城市往往已经拥有较高的轨道客流量,并且交通换乘多分布于中央商务区(CBDs)等高密度地区,而郊区和城市边缘逐渐兴起的大型居住、办公和产业集群,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城市结构和形态,单中心也逐渐向多中心转换(Loo和Chow,2008; Newman et al,1995)。这些土地利用和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促成了交通客流量的巨大变化。众所周知,纽约是世界的文化、商业和金融中心(Sassen,2001);而香港作为亚 *本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和深圳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究课题部分前期成果,内容 根据《Rail-base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New York City and Hong Kong》翻译整理,原文刊于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0(6),202-212; 作者Becky P.Y. Loo, Cynthia Chen, Eric T.H. Chan.

PNN神经网络评价方法本科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一、目的 为了规范各级人员的综合能力考评标准,正确评价员工岗位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综合评价”的指导原则,确保各级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有效识别,为有效任用各级人员提供明确的判定依据,特制订本考评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产业公司全员岗位能力评价。 三、职责 (一)各部门直接负责人:负责按照此标准的要求对所辖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二)各事业部/中心负责人:负责按照此标准的要求对所辖员工或部门直接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三)公司领导:负责按此标准的要求对各事业部/中心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四)人力资源部:负责发放、回收评价表,与各评价人进行面谈,对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对得分进行统计与汇总,根据月度绩效考核结果及日常工作情况,有权提出质疑及评分的修订,避免做多错多,错多罚多的现象发生。 四、评价方法 (一)一般员工: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由各负责人对所辖部门人员进行评价,权重占100%。

(二)中高层管理人员: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由各负责人对所辖部门人员进行评价,权重占70%;每月由人力资源部不固定进行分配,由其他部门进行评价,权重占30%。 五、评价要求 各评价人要对被评价人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认真阅读,公平、公正评价,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如发现营私舞弊或态度不端正现象,给予相应的评价处罚。 六、评价效用 本评价作为岗位胜任力评价凭据。 七、生效及解释 本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人资行政中心。 附件 1、员工评价表 2、管理人员评价表 3、高级管理人员评价表

员工评价表 姓名: 部门:岗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对评价期间工作成绩的评价要点 工作态度30分责任心 (10) 主动工作 和承担责 任的态度 1、工作非常主动,尽职尽责,公而忘私,勇于承担责任10分□ 2、工作比较主动,责任心较强,能够承担责任8分□ 3、工作主动性一般,有一定责任感,基本上能承担责任6分□ 4、工作不够主动,有一定本位主义,偶有推卸责任4分□ 5、工作很不主动,经常斤斤计较,经常推卸责任2分□ 勤勉性 (10) 遵守规章 制度情况 和时间观 念 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时间观念非常强10分□ 2、能较好遵守规章制度,时间观念比较强8分□ 3、基本上能遵守规章制度,有时间观念6分□ 4、偶尔有违反规章制度现象,时间观念一般4分□ 5、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时间观念很差0分□ 爱岗敬 业(10) 主要突出 在服务意 识方面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水平高,有奉献精神10分□ 2、有良好的岗位操守,服务水平较好8分□ 3、能遵守岗位操守,没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6分□ 4、基本能遵守岗位操守4分□ 5、服务水平差,严重影响企业形象0分□ 工作能力40 分专业知 识(10) 工作知 识、实践 经验和技 术能力在 工作中的 运用 1、对本职工作,包括工作细节,以及其他相关工作非常熟悉, 任何情况下进行工作,亦能应付自如,常有创新10分□ 2、在正常或非正常情况下独立工作,很少要人指导,并能 提出工作改进、创新方法8分□ 3、正常情况下,独立完成工作,遇非例行情况时,才需要 上司或他人指导 6分□ 4、知识技能、经验仍有限,常要他人密切指导 4分□ 5、知识及技能不足以执行工作基本要求 2分□ 判断能 力(10) 判断工作 问题轻重 缓急或决 策能力 1、在任何情况下,皆表现出准确的判断及组织安排能力, 并能及时总结,提出创新建议10分□ 2、在非正常情况下仍能准确判断,采用行动 8分□ 3、一般情况下,能独立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予以处理 6分□ 4、常需要上级指导,才能辨别问题所在、轻重缓急 4分□ 5、完全不能判别轻重,对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2分□ 学习能 力(10) 对专业知 识学习的 主动性和 效果 1、主动学习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并取得 优异成绩及国家相关相应的任职资格10分□ 2、努力学习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参加学习培训,未取得相 应的任职资格,但在公司培训中取得较好成绩 6分□ 3、学习程度一般,参加公司培训,成绩合格 4分□ 4、不主动学习,参加公司培训,成绩不合格 0分□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文献综述

1富营养化的概念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湖泊分类的一个指标。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把富营养化定义为水体营养盐增加所引起的一系列征兆变化,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生产力的增加,引起水质恶化,破坏了水的资源价值。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在近海中,夜光藻、无纹多藻等占优势,藻层呈红色,被称为“赤潮”;而在江河湖泊中,则被称为藻花,又为“水花”或“水华”。 富营养化是湖泊分类和演化的一种概念,是湖泊水体老化的自然现象。湖泊由贫营养湖演变成富营养湖,进而发展成沼泽地和旱地,在自然条件下,这一历程需几万年至几十万年。但如受氮、磷等植物营养性物质污染后,可以使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地加速。这种演变同样可发生在近海、水库甚至水流速较缓慢的江河。如1998年4月福建、广东、香港沿海,武汉市东湖,同年2月湖北省汉江段等,都由于水体受到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使夜光藻、蓝藻类铜锈囊藻及有毒裸甲藻疯长。呈胶质状藻类覆盖水面,色呈暗红,故称“赤潮”,隔绝水面与大气之间的复氧,加上藻类自身死亡与腐化,消耗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迅速降低。藻类堵塞鱼鳃与缺氧,造成鱼类窒息死亡。死亡的藻类与鱼类不断沉积于水体底部,逐渐淤积,最终导致水体演变成沼泽甚至旱地。 一般认为总磷与无机氮浓度分别达到0.02mg/L与0.3mg/L的水体,标志着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人认为,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达到临界负荷量:总磷为0.2—0.5mg/(L?a),标志着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2水体富营养化的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天然富营养化,水体从天然环境中获取氮、磷等营养物质,逐渐富集而发生水质变化的过程称为天然富营养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变化,湖泊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也使大量的营养元素进入湖内,逐渐增加了湖

浅谈神经网络分析解析

浅谈神经网络 先从回归(Regression)问题说起。我在本吧已经看到不少人提到如果想实现强AI,就必须让机器学会观察并总结规律的言论。具体地说,要让机器观察什么是圆的,什么是方的,区分各种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对某种事物进行分类或预测。其实这就是回归问题。 如何解决回归问题?我们用眼睛看到某样东西,可以一下子看出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可是计算机呢?它看到的只是一堆数字而已,因此要让机器从事物的特征中找到规律,其实是一个如何在数字中找规律的问题。 例:假如有一串数字,已知前六个是1、3、5、7,9,11,请问第七个是几? 你一眼能看出来,是13。对,这串数字之间有明显的数学规律,都是奇数,而且是按顺序排列的。 那么这个呢?前六个是0.14、0.57、1.29、2.29、3.57、5.14,请问第七个是几? 这个就不那么容易看出来了吧!我们把这几个数字在坐标轴上标识一下,可以看到如下图形: 用曲线连接这几个点,延着曲线的走势,可以推算出第七个数字——7。 由此可见,回归问题其实是个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拟合?机器不

可能像你一样,凭感觉随手画一下就拟合了,它必须要通过某种算法才行。 假设有一堆按一定规律分布的样本点,下面我以拟合直线为例,说说这种算法的原理。 其实很简单,先随意画一条直线,然后不断旋转它。每转一下,就分别计算一下每个样本点和直线上对应点的距离(误差),求出所有点的误差之和。这样不断旋转,当误差之和达到最小时,停止旋转。说得再复杂点,在旋转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平移这条直线,这样不断调整,直到误差最小时为止。这种方法就是著名的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为什么是梯度下降呢?在旋转的过程中,当误差越来越小时,旋转或移动的量也跟着逐渐变小,当误差小于某个很小的数,例如0.0001时,我们就可以收工(收敛, Converge)了。啰嗦一句,如果随便转,转过头了再往回转,那就不是梯度下降法。 我们知道,直线的公式是y=kx+b,k代表斜率,b代表偏移值(y轴上的截距)。也就是说,k 可以控制直线的旋转角度,b可以控制直线的移动。强调一下,梯度下降法的实质是不断的修改k、b这两个参数值,使最终的误差达到最小。 求误差时使用累加(直线点-样本点)^2,这样比直接求差距累加(直线点-样本点) 的效果要好。这种利用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解决回归问题的方法叫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 Method)。 问题到此使似乎就已经解决了,可是我们需要一种适应于各种曲线拟合的方法,所以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我们根据拟合直线不断旋转的角度(斜率)和拟合的误差画一条函数曲线,如图:

一般的评价模式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一般的评价模式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定性评价是对旅游度假区景观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摄影、资料收集,结合相关专家的考察评价最终做出的评价;定量评价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数学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用数学运算中和实际调查资料及专家评分,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査阅,国内大部分研究都釆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但也有针对评价对象的特征釆用定性或者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法中,常釆用模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德菲尔法、灰色关联法、语义分析法等数学方法进行结果分析。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对景观资源定义为: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特殊地质、天文现象等自然景物及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风土人情等。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3i】是美国运筹学家、匹斯堡大学Satty最早提出的,是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 法,也是人们对主观判断做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标层综合评价层 评价因子层 Project Target Comprehensive Fact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level evaluation level level level 观赏价值CI、季相性Dl、奇特性D2、美景度D3、自然性D4、

鼓岭旅景观资源质量文化价值C2、知名度D5、文化传播D6、历史条件D7、科普教育 游度假 B1 科学价值C3、D8、科学考察D9、森林音效D10、空气质量D11、 区景观 保健价值C4 气候舒适度D12 资源评环境条件自然环境C5、绿化程度D13、大气环境D14、噪声环境D15、垃 价 B2 人为环境C6 圾环境D16、建筑景观协调度D17 A 开发条件区位条件C7、地理位置D18、可达性D19、游览通达性D20、食 B3 服务设施C8 宿设施D21、交通设施D22、会议设施D23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 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 =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02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还称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新华网https://www.doczj.com/doc/4312315231.html,/newscenter/2002-08/29/content)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从“不屑一顾”转向“研讨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潮,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外加他们拥有相应的网络应用知识和硬件支持。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同时,中国网民数突破4.5亿,达到4.57亿,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从我国网民的职 业构成看,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重为30.6%。从学历状况上看,大专及其 - 2 -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纵向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最早都出自语言学界。至今的网络语言研究也多以语言学为视角,对语言风格、语体变迁、新词语的建构、语义的转移与丰富等角度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99-03 “‘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以忽视它”,这是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的结尾给网络语言所下的定义。刚刚过去的2014年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周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普及,必然带动网络语言的活跃和相关研究的活跃。因此,在21世纪之交,国内外学界都迎来了网络语言研究的井喷,产生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下文将从语言学的视角回顾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概况。 1 网络语言的演变 19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美国洛杉矶,伦纳德?克兰罗克正在为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通讯试验做最后的准备。他计划向另一座城市的互联网设备发送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

词LOGIN,意思是“登录”。助手依次传输了字母“L”和“O”,正当敲下第三个字母“G”时,设备死机了,字母再也没能发送出去。于是,“L、O”成为历史上第一条网络信息。用今天的眼光看,LO也是“呦,您瞧”的网络英语缩写。连后世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克兰罗克本人也不禁感叹,“这真是注定要发生的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1]“有力而简洁”,再带点偶然性,都是今天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个层面上,LO也可以视作为网络语言的雏形。 英语中可表述“网络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如Chat room short hand(简称Chat shorthand)、network language、cyber language和internet slang等。其中,“Chat room short hand”因为进入网络聊天室(Chat room)必须快速打字(short hand)才能交流而得名,用来指代网络语言,可谓既形象又生动,带着早期网络社交的色彩。此外,英语中也有专门为指称网络语言而诞生的词汇:“Net-speak”,更有大型网站以此命名,获得大量点击和关注。 “网络语言”最初的词义是计算机之间的协议用语。后来西方学者们将网络语言的概念限定在“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CMC)”,直译为“以计算机为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