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地理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地理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地理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地理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实验正日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它以科学的方法、直观的演示、师生的共同动手参与互动……等优势,对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突破知识上的重难点大有裨益。特别是“基于缄默知识下课堂核心问题”的教学中,运用教学实验来提出课堂核心问题形象又生动,同时还可以化解知识难点,激发学生大脑中缄默知识的显性化。

我在准备本年度教改月的公开课时,发现本节课知识中有一个教学难点——“同一纬度海洋/陆地冬夏气温的特点”,由于初一年级的同学尚没有开设物理课,无法理解海陆间存在的巨大力差异,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思考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我们设计了一个地理实验(见附图):

①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里,分别倒入水(代表海洋)和沙子(代表陆地)并置入温度计;

②在早上温度相同时把两个分别倒入了水和沙子烧杯放入向阳的窗台上,分别观察从早上

——中午(表示吸热过程)和中午——傍晚(表示放热过程)两个时间段上两个烧杯里温度计的度数变化,

③分别记录两个烧杯里温度计在中午12:00和傍晚18:00的刻度数,进行分析比对度数

得出结论。

④因考虑受一节课时间的限制,我们又把整个实验过程加以完善制作成为P.P.T幻灯片的

演示实验。

教学实践显示:我们85%的学生可以认识到“沙子——代表的陆地具有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代表的海洋具有升温慢降温也慢”的特点,对于认识“同一纬度海洋/陆地冬夏气温的特点”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充分说明运用科学、直观的教学实验能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表现方法,成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金字塔的“脚手架”,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地理实验来获取或证明,这或多或少让同学们对地理学科有了一种不同的感受和全新的认识。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 扬州市地理教研员朱雪梅 【理论阐释】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发挥课程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标准》也指出,地理学习评价在于“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 学习评价涉及复杂的心理作用,必须认真考虑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反应。激励性评价倡导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做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要求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因此营造课堂宽松民主的氛围是做好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 2.制定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机制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即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要遵循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对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结果进行多元化的价值判断,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检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课堂上重要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众多的问题应当是递进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能够形成“问题链”。激励性课堂提问的内容还应具有探究性与开放性,要鼓励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诸如“可能发生哪些地理现象?”、“你能举例说明?”、“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解决?”等等这些追问,远比那些只须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课堂形成性检测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量的测试题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率,是检查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也体现讲练结合的教学思想。激励性的课堂检测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能够准确把握内容的科学性、难度的层次性、题目的趣味性、用时的合理性,特别要重视读图、用读、绘图、分析地图的

浅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8-23T13:24:07.25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作者:李海云丁连超[导读] 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山东省安丘市和平中学李海云丁连超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策略展开论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着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着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板书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特别是在近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中,几乎见不到老师动手板书了,黑板似乎成了多余的摆设。果真如此吗?许多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并正努力以各种方式强调板书的重要性。其实,板书是课堂上师生交流、展示师风、突出主干、指导学法,乃至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还利于学生思考和笔记,其某些功能是多媒体手段也无法替代的。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十余年,一向重视板书的设计与运用,即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重视板书的恰当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将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板书形式展示出来,以期与同行们共商。 一、提纲式板书: 这是最常见的板书形式,也最容易使用。它是将一堂课的主干内容,随着教学进程,提纲结领地写在黑板上。如“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可设计为下列两种提纲式的板书: 之一: 之二: 提纲式板 书的

优点是容易设计,易于板演,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因此它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这种板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体现层次,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充实其中,可详可略。 二、结构式板书: 如“大气的保温效应”可设计为: 结构式板书特别适用于知识间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再如地壳物质循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数等等。而且在一章、一节总结和专题复习中,是极有效的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综合的观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如以“风”为中心,将相关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可以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相关的各类问题。其板书可设计为: 海陆风城郊风台风寒潮风能利用 三、表格式板书: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比较能更加清晰的理解多个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及联系。在使用比较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表格式板书易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共5页文档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和实践都离不开探究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探究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探究式学习方法构建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研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为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知识学习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比如,讲授《大洲和大洋》一课,在课前导入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探究游戏,将一个充气地球仪轮流在全班学生的手中传递,每个学生记住自己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然后在全班统计结果,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有益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探究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学习,例如:组织学生春游或考察,出发前,先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并写出考察报告。

3.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探究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让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周围的种种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 原因。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途径 1.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把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如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天河中学地理科林卫丹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适用于

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主体地位的关系 乌海市第十八中学孙岩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好如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摒弃了漫画中所展示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开始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摒弃“满堂灌”这个教学模式的极端时,有的教师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1、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实,在教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 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 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教师则在做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泛滥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只是由于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什么都让学生小组合作,令学生不知所措,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允许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行了,至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合作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哪些等的问题,教师则不太关注。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赖林坤 (浦城县忠信中学,福建南平353411)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因为地理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要想建立高效的课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起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轻松愉悦的去学习地理,更好的去掌握地理。这篇文章从以下四方面来讲述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学策略,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识,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高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第二,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此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地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如下图: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当前,地理教学中,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引起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作用,而不可能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难以使其迅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做出反应。 2.受诸多教学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地理教学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可是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所以在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中往往在形式上追求花哨,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可是这个“活动”经常变成形式主义。有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本身学生自己就可以突破的,却要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所谓合作学习情境,那么就没有意义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有些问题恰恰是应该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开展讨论、交流的,可是为了赶时间又草草结束。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恰当有效的情境,且不可流于形式。 再如教学中易忽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等,使情境成了让课堂气氛看起来活跃的一种形势,完全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3.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对于要花大力气准备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常运用,对于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学生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具体的注意内容,可能表面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对教学不会起到预想的作用。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摘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要提问,如何设问这非常关键。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提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关键词:提问艺术地理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在充满疑问中展示自我,使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此我们说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艺术的表现,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情境,积极动脑,让学生开拓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设置好难易台阶,做好铺垫,有意识培养学生动脑、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问题,由简到难,循序渐入 课本中有些知识点相对比较难的部分,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把抽象的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来解决,设计出几个问题,由简到难,步步深入。例如对于波斯湾石油资源的运输航线这部分内容,学生对世界地图的立体认知还不完善,在讲完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后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西欧,你可以采取哪几条航线?大部分同学一时也很难回答得出。但如果我们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步步深入:“油阀”是指哪个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谁?它连接哪两个海?欧非之间是哪个海洋?从西亚石油生产国把石油装上油轮驶出波斯湾,首先要经过哪个海峡?然后进入到了哪个海洋?又要通过哪个海峡进入到红海?通过哪个通道的连接才能进入地中海,最后到达西欧?这样由简到难,就好比楼梯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二、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 适时,是指提问要掌握一定的机会。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在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狭谷”,不能再“开阔”时。也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主要的问题,重点要突出。还可以在学生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警告溜号的学生让其集中精力听讲。适度,是指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度。一是有层次度。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情况,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这能让大部分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二是讲究方式方法。提问的问题不能太浅,太深,太空洞,太呆板。适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设计的问题要实用,数量适中,不能“满堂问”。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引人入胜 往往在上课时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一讲,立刻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如果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一下就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有许多地理问题在引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历史上的小故事联系起来。比如讲南亚的时候,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讲解:《西游记》所讲述的故事,历史上确有其事。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为艰险,过流沙,翻火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 四、通过事实讲道理,把结论简单化 有些地理事实或结论很简单,只要摆出事实和依据,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结论。这时候,老师的讲解反而显得多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提出问题、摆出事实,让事实来说话就可以了。比如在讲到“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时,我们就可以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请大家看下面一组数据: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人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很多地理教师还是以自己为主讲,充当课堂的主角,很少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效果,将学生始终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这样的原因:第一、地理学科入门难,学生从小学刚进入初中还没来得及转变思维方式,就要动用抽象空间思维学习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等,造成学生对地理科畏难情绪普遍存在,严重打击学习地理自信心,导致地理基础知识难以掌握,成为学习地理的一大障碍;第二、很多地区地理还不作为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科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愿参与,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在课程改革后,虽然有些教师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动,流于形式上热闹,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仍然是肤浅,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非常低效。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应该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就是要创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内发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尝试,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教学观念,“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构原有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的合作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主要起“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纲要》还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平时多给学生传达高效课堂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总之,师生观念真正改变了,才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学习的开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开放式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造教材”,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创生。各种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但并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按照课堂的思路理清前后顺序,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当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上人情,或者联系当地的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实例。教材并不是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使其更好地为己所用,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的教学中,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独特生产模式。由于在这与之前学习过的特别行政区课文中的“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内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学习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可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课堂情境,活化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极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

(完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还从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特点。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作者:刘扬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3期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变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地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增加师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加强地理学习,无疑是地理课堂上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 1. 课堂提问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在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应当是课前准备好的,或者是为了引导某个问题的分析,或者是为了引出某个知识点。可以是为了复习已经学习的知识,也可以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了解程度。这就需要对教材认真严谨的分析,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准确的把握。 课前的准备不但体现在对教材、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准备,对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准备更是重中之重。学生的年龄、教育程度、生活水平、平时的视野、智力水平、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乃至于学生的个性都会影响到教学情况。 2. 对于学生可能回答的多种答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但是由于有些问题本身就有难度,还有些发散性问题回答的角度会非常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尽可能多地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进行分析,找到处理的方法。尽量避免出现由于学生没有给出预期的答案,使课程无法继续下去的结果。比如,在交通枢纽一节提问:“交通枢纽有什么意义?”学生在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学习之前根本没有办法回答,只能笼统地回答:“有很大意义!” 3. 课堂提问不但要认真准备,在提问时选择正确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问就面向对象而言,可以分为个别提问和整体提问。 (1)整体提问。提问的内容答案要尽可能统一,这样不至于出现较多的答案,老师没有办法听清楚,反而耽误课堂的时间。但是也不要提问“是不是?”“对不对?”这种二选一的简单问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教师很难辨别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提问的知识。 (2)相对于整体提问,个别提问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的认知程度。不过由于提问的对象是单一的,需要在提问的时候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选择提问的对象要广泛。有时候,教师为了教学进度,提问局限于某些基础较好或课堂比较活跃的学生。虽然课堂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获得回答的机会,往往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认真思考问题,看热闹、走神,甚至感觉课堂与我无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地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还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关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被边缘化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涵盖着丰富的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加强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此外,地理学科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却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源于中国考试制度的存在。相对其他学科来讲,地理学科并不纳入初中的升学考试科目,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压根不重视地理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动力,觉得非升学考试科目不应占据学习的时间。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

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初中地理教材将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放在首位,这样设置教学内容,让地理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初中学生感到望而生畏。尤其是教师在落后的教学手段下,难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增强。 (三)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地理学科不被重视,优势的教学资源没有被分配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进行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教学设施的配置有待加强 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讲,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设备的配置极为重要。例如,地球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种模型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但是,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的配置明显不足,有些学校连最基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地理作为高考中文科综合的一科,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不少同学因高 考地理失分严重,影响了文综的成绩,最终影响到高考的成绩。课堂研究调查发现,不少的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进入高中就遇到了大家普遍 认为难学的自然地理,很多学生打了退堂鼓,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充满畏惧,甚至 主动放弃地理知识的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固然与自然地理本身较 为抽象,需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化有关。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合 理的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关键词:课堂互动;策略;方法 上学期有关专家给我们讲解了“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一些先进的教学 模式,暑假继续教育又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所有这些模式的学习,使我感 受到了我们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填鸭式的教学 观念,在课堂上充分与学生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主要任 务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均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的策略 1.建立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 创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无论听、说、读、写何种方式、都要鼓励尽 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中。教师以合作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 堂氛围、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 想的胆识。 2.坚持公平、公正的互动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师生互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其与 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课堂互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平等、公正和民主地对待 学生。如果不注意公平原则、将导致互动较少甚至没有互动的学生成为教学活动 的边缘角色、置身事外、形成互动障碍、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要注意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课堂互动中的评价、是互动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积极正面的评价、能激发学 生的热情、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中、对互动的效果以及继续进行都有非常 强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堂上一次次鼓励的不断暗示和强化,学生能发现相互间的 长处和进步。学生通过情感的投入,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 围中全面成长。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几种方法 1.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授课的形式和传授的知识内容都比较单一。随着互联 网应用的普及,今天的高中学生,多数已经成为广大网民的一份子,互联网成为 他们接触社会、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将互 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作为课堂互动的话题。 2.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中,常常面临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 些双向性的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既有流程的指引下尽快 融入讨论的环境中。类似的活动有锯齿形活动,头脑风暴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