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

由文化的理念谈大学的教育理念

当今大学教育理念的某些欠缺在根本上源于人们对于文化的不当理解,因此,更新对文化理念的理解是更新大学教育理念的关键。“文化”实际上就是“人化”,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人文精神。在此“文化”理念指导下的大学教育理念就应该实现“从专家到通才”、“从求知到做人”、“从科学到人文”的转变。

[标签]文化大学教育理念大学之道

但是,这些发展成果的背后也暴露出大学教育理念的某些欠缺,比如重专轻博、重智轻德、重工轻文等问题。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潮中,大学教育的理念亟需更新。而直接把问题指向大学教育理念本身可能还没有抓到问题的病灶.因为大学教育的理念不是孤立产生的,它的内涵必然由一个更为根本的理念支配着。那么,这个“元理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文化的理念。

一、文化的理念

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义的问题。一般人们将文化理解为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等,也即一般把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看待。

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能否让我们真正理解文化?能否真切地把握文化的本质?这还像是有些隔靴搔痒,好像文化不过是人创造的一大堆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而已,不管这些东西是什么、对人有什么用处,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含义了。所以,我们经常对一些叫做“文化”的东西感到不置可否。比如,有的调皮的学生也仿照鲁迅儿时的做法在整洁的课桌上刻一个“早”字,当老师批评其破坏公物时,他美其名曰在创造“课桌文化”;有的无聊之徒在厕所墙壁上乱涂乱画,美其名日“厕所文化”。如果我们仅仅按照上面对文化的定义,这些的确可以称为“文化”,因为它们的确是人创造的东西,但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似乎又觉得不妥。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因为我们对文化的本质涵义缺乏深刻理解而造成的认识上的疑惑。为了正确理解文化的精髓,应把文化首先作为一个动词来理解。①把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来理解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根据的。

“文”者“纹”也,比如“文身”、“文过饰非”。可见,这里的“文”具有动词的性质,表示通过一定方式改变事物原来的样子,“文”代表了对事物本然状态的改变。“文”与“质”是相对的,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也就是人的本然状态,对人而言,就是人的动物性;而“文”对人而言,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摆脱人的动物性,来“文饰”、改变人的动物性。“化”就是变化的意思,“化”由“人”字旁加一个匕首的“匕”组成,说明人摆脱动物性的变化过程是相当痛苦的。“化”还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意思,全部的变化、完全脱离动物界的变化是人的最高境界。把“文”与“化”合在一起,“文化”就是通过文饰改变事物的本然状态,对人而言就是改变人原初的野蛮状态。通过“文”使人发生变“化”,这就是文化。文化作为动词,或者说从动词的角度来理解的文化,它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它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

大学之道和中国大学教育的缺失

张汝伦: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 一些问题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今天大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缺乏教育理想、大学被金钱和权力支配、本科教育空洞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文科基础理论研究萎缩、基本没有道德和修身教育、分数贬值、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甚至没有交流、科研产生大堆的文字垃圾,等等,这些都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梅贻琦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据说是日本人最先用“大学”来翻译西方的university,但这个翻译的确很妙。倒不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有“大学”这一说,《大戴礼记·保傅篇》上就有“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的说法;更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即《大学》开篇的那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学记》上还有对“大学之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但按照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的解释,这两段对“大学之道”的解释并不相互抵牾:“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这的确是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不过梅先生并不将它仅仅理解为与现代大学无关,或最多间接有关的古之大学之道,而是认为它也表达了现代大学之道,或者说,现代大学的实质精神。这与近代以来动辄用洪堡、纽曼或其他西人的大学理念来理解大学的流行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梅先生认为:“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大学各系科学术的传授和研究,固然可以格物致知功夫目之,课程以外的学校生活,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也对学生格致诚正的心理生活不无裨益。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学生课外的社团活动,以及教师以公民资格参与社会的种种活动,学生的实习,树立一种风气等等,都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贡献于社会有所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 然而,梅先生又不得不承认,现代大学的实践与此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例如,明明德讲的修己功夫中之所谓“己”,是一个整全的人格,至少包括知、情、志三个方面。但今日大学所能措意而略有成就者,仅有知这一方面而已,“夫举其一而遗其二,其收修明之效,因已极有限也”。更何况今日大学教学,“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不得二三”。这样,要学生左右逢源,深造自得,几无可能。此仅就知识教育而言。人格教育方面几乎全付阙如。 由于只重知识和技术传授,学校也基本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尽力。更何况今日之教师本身也是只重知识传授的现代教育的产物,能孜孜以求于专业知识已属不易,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对此辈而言是谈不到了。此外,“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习惯与时尚,舍教室中讲授之时间而外,几于不相谋面……。古

大学生对现代教育的看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班 组长: 指导教师:2012年4月13日

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摘要:现代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有人提出了不满,有人则提出了满意。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究竟现在这套普遍推广的现代大学教育还能不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其的适应程度,培养出高才子的质量是否还能够令人满意,下面便是本小组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对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方面做出来调查总结。 关键词:学习生活教育道德提高 正文: 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方面,从整体来说,有人说出了满意,有人给了非常反感的看法,给满意看法的同学认为现代大学教育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缺点,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而提出反感的同学则认为,来到大学,他们不再接受严厉的管制,自己往不好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比如说越来越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等。自己的活动中心不再围绕着学习进行,而是在不断的玩耍、不断的浪费时间,感觉到自己来到大学没有什么收获。下面将从四方面具体来说明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一生活方面 进入大学,让我们在高中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回报。但是在我们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所没有想过的。我们在高中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可以进入大学,但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是对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我们的困惑。 大学是培养我们兴趣爱好的一个契机、是锻炼自我能力的一个平台、是提升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对高职绿色教育理念进行 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绿色教育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教育观,是“面向人人”的人本教育观,是“君子不器”的素质教育观。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教育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导航标,使高职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 正文: 绿色大学是开展绿色教育,传播绿色思想与绿色文化、培养绿色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基本职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绿色教育的展开,正因为如此,绿色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内容。那么什么是绿色教育呢?“绿色教育是创建绿色大学的伴生产物,也是环境教育发展到现代阶段产生的新概念、新事物” [6],“绿色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媒体教育等方式来宣传绿色文化的活动”[7],“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即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以上这些概念可见,绿色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人们对绿色教育概念的理解与表述各异,但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其教育形式如何,这种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也是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的教育。 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那么,对于开展高等教育的大学来说,应该如何实施绿色教育?通常,人们认为绿色教育应该通过两种形式展开,一是课堂教学,另外是课外实践。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绿色教育形式,但对于应该制定怎样的课程体系、教授哪些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高校也有不同的实践方法。 绿色教育,就是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象数、理、化那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毕业后无论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环境意识,具有基础的环境知识,象“绿色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为改善中国的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国的多所大学高校、中小学都有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尝试。 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展性;绿色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绿色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已综合育人为己任;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绿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服务于社会的人身目标,积极、乐观,责任明确,主动健康发展。 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绿色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绿色教育的关键是突出时代特色,适应社会转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绿色教育的重点是传承文明、教书

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

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高等教育发展随之呈现出新的动向,进而影响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实施策略。 关键字:高等教育理念转变校园规划与建设发展趋势实施策略 一、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向 1、新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与高校校园的影响 如今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 的市场需求,而招生规模扩大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拓展校园空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从培养人才质量的角度考虑,校园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校园外部环境和校园空间的规划,在满足师生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更深层次的要求。校园空间规划需要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营造适合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空间环境。 2、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与高校的社会化和开放办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高校逐步推行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校园规划与建设产生影响。 首先是学生与教职员工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的社会化与商 品化。同时,校园的文化与体育设施也逐步为城市共享。 其次是高校从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

外向型校园的转变,大学的核心功能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和博雅教育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高校已经逐渐成为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 3、高校教育方式的转变与校园环境育人的新职能 在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强调教育不应仅在教室课堂上完成,校园空间环境作为“泛教室”对人产生的熏陶作用也作为教育的延伸部分。同时高校更加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的人本化、多元化、职能化、终身化、社会化成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发展方向。 4、高校的专业办学特色与学科体系建设 找准学校的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办学在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中,可以体现在空间格局、功能布局、景观环境、公共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例如,以医学为专业办学特色的昆明医学院,在空间格局上借鉴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抓住中医药科学和校园规划理念之间共同的文化根源;在功能分区上则引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细胞学说”,将细胞的基本结构拓扑到校园 的规划布局中;而在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又引入体现中医药文化发展成就的名医、名著以及体现地域性特征的地产名药,在校园内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轴线与主体空间节点,将医药文化内涵有机的融入校园的空间场所;在校园的建筑单体设计中加入了传统地域文化与医学特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发展 学号:20120491 专业:高等教育 姓名:王莎莎 摘要:大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领导人,是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带头人。校长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释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大学校长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治理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长;教育理念;大学发展 一、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 埃里克·阿什比曾经说过,“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1]。的确,人们在提起世界上每一所一流大学的时候,都会想到很多闪亮的名字,比如芝加哥大学之赫钦斯, 哈佛大学之科南特, 柏林大学之费希特,北京大学之蔡元培,清华大学之梅贻琦等等。一所成功的大学,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更应该拥有独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引其治校。这些坚持大学理想的校长们的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理念简单地讲就是关于教育的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体现和追求,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范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特征。[2]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形成与其所处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背景、学术背景、实践背景不同,他们的教育理念就会有差异,无不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早期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性质单一的教学机构。它是教师与学生的行会组织,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地方。大学理念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发展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上。中世纪后期,大学成了一个保守落后的机构,这一时期的大学根本无理念可言。所以在16~18世纪,大学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们称为大学发展的冰河期。现代大学理念的真正形成是在19世纪上半叶。1810年,洪堡、费希特创办柏林大学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大学理念。他们认为:国家决不应该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地。[3]众所周知,在西方高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柏林大学的创立,正是洪堡、费希特(柏林大学首任校长)等人的教育理念的直接产物。他们提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理念,树立了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相统一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1873年,都柏林大学校长纽曼将他在大学所作的七次演讲材料汇编成大学的理念一书正式出版。纽曼的大学理念反映了英国大学传统的精髓。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任务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格调。1876年,美国人约翰?霍普金斯以德国模式为基础,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在就职演说中阐明,大学的目标是最自由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人成长。吉尔曼将研究机制引进教学过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探求知识,发现真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把训练师生的科研能力与净化师生的道德作为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洪堡、费希特的大学理念。20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国大学校长们改变了德国大学校长们重学轻术的倾向,他们把教学和科研活动延伸到课堂和校园之外的社会生活过程之中,建立了供师生观察实验和科研之用的各种基地,鼓励师生把掌握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实际,从而使大学的教育理念更加先进和完备。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万?亥斯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的理念。他认为,大学还有两大使命,即帮助政府在全州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14级教育班内容与总目标: 一.安全警钟心中常鸣 1. 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 2. 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 3. 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二、生活适应教育 1. 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 2. 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 3. 正确使用手机交费机和自动存、取款机。 4. 顺利坐公交车到达中心城区及车站。 5. 说出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方法和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 三、个人成长教育 1. 会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 说出参加学生社团的利与弊及应对方式。 3. 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及娱乐的时间。 4. 说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专业教育 1. 说出自己专业的特点、它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以及它的就业前景及师资力量。

2. 说出转专业的一般原因、利弊、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3. 说出辅修双学位的原因、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五、爱校教育 1. 说出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品牌活动、杰出校友。 2. 说出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基本内容。 六、心理健康教育 1. 正确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惑。 2. 说出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援助途径。 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说出性健康的基本常识。 具体目标: 安全教育 一、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火灾的威害及常见的原因。 2. 说出宿舍常用的违规电器。 3. 说出平时宿舍防火的基本做法。 4. 说出火灾现场逃生的基本做法。 二、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

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校园内常见的骗局类型。 2. 说出应对各类骗局的方式。 3. 说出被骗后的应对方式。 三、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校园盗窃案高发的原园。 2. 说出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适应教育 一、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 目的分类:智慧技能心智运动技能 1. 说出校园内重要建筑的名称及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2. 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找到这些位置。 二、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 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 1. 说出图书馆的书目分布情况。 2. 说出在图书馆查找图书的基本方法。 3. 说出关于图书馆书目借还的基本规定。 4. 独立地借出自己需要的书籍。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来源:发布日期:2001-4-25 浏览次数:449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但现代大学除了增减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以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办现代大学,不仅要有一个教育理念,还要有一个办学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增减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增减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增减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其核心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运用中文、外文和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继承与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和上网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 3.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教育理念和目标计划

教育理念和目标计划 研究科的目标 信息科学研究科的教育理念为∶向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作出贡献,促进以知识为根基的社会的发展。通过继承与创造信息科学的理论,以培养学识广泛高深、兼有国际性的技术人员,同时以培养创造力丰富、能够独立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为目标。 教育目标 信息科学研究科的突出特点是针对下一代信息系统、信息媒体、计算机科学、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生命信息等,从信息科学的基础到应用,广泛地进行教育与研究。教育课程以尖端学术研究为基础,并且为了让学生广泛掌握有高度的知识与研究能力,按照各个专业的目标配置了主专修科目。与此同时,作为副专修科目设置了也能学习其他专业的专业领域的双峰型教育课程。 硕士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及基础性研究能力,能够从多方面支持即将到来的以知识为根基的社会、拥有能够活跃在国际舞台的知识修养的技术人员。博士课程的教育目标为要求学生完成另一个副专修科目的学习,使他们可以扩大视野。而且,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化到最尖端的学识,让学生可以掌握独立开展创造性研究活动的能力,成为一名能够进行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 学校录取方针 不论是从校内还是从校外,我们选拔所有以信息科学为学习专业、有强烈意愿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本科学生,以及虽然已从本科毕业但希望一边活跃在社会,一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另外,从面向世界敞开本研究科大门的观点出发,本研究科积极地接纳外国留学生。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和外国留学生进行特别招生,每年招生两次。入学时间分别为4月和10月。 信息科学研究科硕士课程的入学考试,包括关于语言以及专业知识的考试。专业的考试将针对各专业的专业领域的基础科目,以及对专业的熟练程度进行笔试。但是,根据广开校门的方针,学校尽可能让考生比较自由地选择专业科目来应试。 信息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的入学考试包括有关语言和专业能力的笔试,以及重视判断考生研究能力的口试。

大学一解读书分享

《大学一解》读书分享 结63班陈秋月2016010205 《大学一解》乃是梅贻琦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很高兴能够在读完文章之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这次读书分享不仅让我对梅先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启发了我对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明明德乃是新民之基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格物致知和提高个人修养,而新民指造福于社会。窃以为明明德乃是新民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真正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才有能力和情怀去造福社会。 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培育理智乃是根本,若是从大学毕业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格物致知之精神,又拿什么去造福社会呢?即便拥有了理智,若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稳称的情绪,极有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陷入抑郁或者人格分裂,最终带来剥夺自己或是他人的生命的后果。当今社会中许多成功人士抑郁自杀及高智商学霸沦为杀人犯的案例比比皆是,可见意志的锻炼和情绪的裁节也十分重要。 明明德中“知、情、志”三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而明明德又是为新民做的基础准备,可见“知、情、志”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理应重视。 二.通识教育必不可少 在文中梅先生多次强调了“通专并重”,大学新民的效果不明显,一大弊端就是通识教育不足。通识是生活、专识、特种事业的准备,无通识基础的专家临民结果不为新民,反为扰民。 一名同学在读书分享的时候提到了清华“又红又专”的口号,认为专识教育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之道,我却不以为然。即便是在今天科研占有大学教育大量比重的清华,我仍然认为通识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学仍旧应该加强通识教育。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高中到进入各种研究院需要大学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同样可以在研究院里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远远不止我们的专业知识,而是多方位全方面的知识。清华作为一个工科为主的院校,“又红又专”的口号紧接着的是“全面发展”,并不是只注重专识教育,大类招生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对社会来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使得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异常突出。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简单分析,提出了对当今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一些思考。以期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2-0056-02【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uman right soci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especially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but also mak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the economy was extremely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made for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alent some thoughts. With a view to making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traine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but also be able to adapt more easily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Knowledge economy Human Education 一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对于社会上生存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必备品,我们看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感到知识爆炸的混乱,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来给从业人员充电,同时也需要各种专业创新性人才,迅速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然而剧烈的竞争又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1.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一词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了,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四个字,但是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却还未达成共识,或者只是存在一些只言片语,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所采用的定义是牛先锋博士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并由此展开论述。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以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以知识产业作为社会主导产业的一种技术社会形态。知识经济属于生产力范畴,它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它的核心要素,对人才的要求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则是很重要的两项因素。 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由知识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分析出知识经济是一种技术社会形态,其特征为:第一,知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二,创新知识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第三,知识产业是社会主导产业。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②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知识,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应该有新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摘要]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它是对自由教育的超越与发展,是与专才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施通识教育,要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外隐性通识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教育大学生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它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确立 1.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交融。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次。二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交融。三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只有从教育理念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通识教育,才能把握其精神内涵,避免将通识教育简单化、肤浅化地理解为开设几门课程、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专业教育是知识分化与社会生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专业教育并不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理性、情感、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生今后的收入产生一定独立的影响,但收入差距大多出现在大学内部,也就是说,出现在某一所大学毕业生内部。这中内在的差距取决于才能,资源,成绩和专业等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努力程度至关重要。真正驱动成功,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是职业。 与其说大学教育交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其实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微乎其微,更有甚很多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联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毕业五至十年后几乎被遗忘殆尽,真正成功的关键不是所学知识的多少。 然而无论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对于上述说法,他不确定这到底是归功于大学教育还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必然表现。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个人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

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我所说的教育没有目的,是指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其他的什麽。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所学知识忘光。如果是为了实用,你没有必要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你在别处学不到的,你在这里照样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把,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实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照亮你们内心教育的光芒。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人生阅历会更丰富,当然,这并不是说

MIT教学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探析 张立彬(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300071) 郭丽梅(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 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对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进一步明确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其中,物理教育理念包括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实践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重视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的理念等。物理教学方式主要有重视和坚持实践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物理教育的改革应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等。 [关键词] 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实践教育;通识教育;培养质量;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下简称MIT) 始建于1861年,是世界闻名的私立大学,而且是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经过短短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MIT从一所默默无闻的技术学校发展成为一所闻名海外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现已被誉为与哈佛、剑桥、牛津等老牌大学齐名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并获得“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 MIT是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既是美国的科学研究中心,也是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家的摇篮。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导航系统在这里设计完成, 四名传奇宇航员的月球漫步更是从这里迈出,美国星战计划的高级雷达电子装置在这里研制成功,集成电路和磁存储器在这里相继问世,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和第一个玩具机器人也是在这里诞生的,波士顿128公路高科技园区在这里繁荣……除此之外,MIT培养了78名诺贝尔获奖者,也培养了像前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丽娜(Carly Fiorina)、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Tim Berners)、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a. annan)等社会精英,美国国家研究协会更是把MIT在美国大学的知名度排为第一,《纽约时报》把MIT评为“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2] 在追求普遍学问、学科设置齐全的基础上,世界一流大学都根据各自的传统有所侧重,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色学科。MIT物理系在全美乃至世界久负盛誉,从20世纪初开始,MIT物理系就一直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其毕业生遍布世界主要大学和学院,联邦研究实验室以及各种工业实验室工作。本文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分析探究MIT物理系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这对探索大学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未来知识经济的适用人才和敢与世界竞争的高科技人才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也为我国各大学物理教育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一种非常好的范例和参考。 1、MIT的物理教育理念 MIT物理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是长期形成的独特而成熟的教育理念,例如: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实践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重视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等。 1.1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 MIT校、院长有特殊的办学意识,对办学育人、解决美国及世界问题有强烈的社会职业性敏感。MIT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知识资源、技术资源,其使命是为科学、技术和其他学术领域增进知识,培养人才,以在21世纪为国家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解决公共问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3]

教师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理念 让每个孩子快乐和幸福是我最真挚的追求。 师以德为本,心以爱为源;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 课堂的教学艺术就是在讲授和探究两方面找到适度的结合点。 懂得欣赏,石头也会放光彩;不会赏识,金子也会被埋没。 微笑是冰释师生隔阂的催化剂;真诚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每一天于你,是蓬勃朝气和灿烂阳光。 爱心和耐心,不断地支持着自己去关心和善待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只要尽自己的努力,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无怨无悔。 做一个热爱学生且让学生热爱的老师。 得到学生内心的尊敬和思念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 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教师的初衷,学生的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快乐! 金子般的童年,需要金子般的爱心。 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信心,展示学生的才华,着眼学生的未来。 以爱,以诚栽培生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 埋在地上的树根并不要求地上的果实给予任何回报。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的。

如春风温暖每个学生,如细雨滋润学生心田。 我愿做校园内的一棵根深叶茂、呵护小草的常青树。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 我们要努力深耕、勤耘,付出爱心、耐心与信心,让花朵开得更灿烂而美丽。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 勤于好学的人才能乐于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自信,让每个学生都成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手中捧的是一块块未经雕刻的璞玉,让我们小心开好第一凿。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教师的最大责任就是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梦想。 关爱的阳光不只普照鲜花,温馨的雨露也要撒遍小草。 学生可爱的微笑,求知的眼神,时刻只燃我对基础教育的领悟。 在孩子的心田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则可以收获命运。 让学生的成长点缀我生命的精彩。 让每一位受批评的孩子笑着离开你,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一切关于灵魂的事业都拒绝功利,艺术如此,教育也如此。 我的孩子,我的宝贝! 教育无它,惟爱与榜样而已。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

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变与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变与文化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社会地位越来越突出,大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强化文化素质教育,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理念;育人;文化素质教育 一、西方大学育人理念的演化 西方大学开始于欧洲中世纪。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以发展,从而萌芽了大学教育。中世纪的教育始于基督教的寺院,主要传授初步的读写算,以维持社会极低水平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中世纪的大学在僧院和大主教学校不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中诞生。起初分文、法、医、神四科,以宗教和世俗教育为主,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一种自治的学术团体。虽然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但它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大学自治的传统,为文艺复兴储备了精神力量。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学育人观发生了革命化的变革: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推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当时的大学正如19世纪中叶生滓学者纽曼指出的,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育绅士的地方。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德国大学肩负起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功能,从事“创造性的学问”成为教师的职责之一。当时德国学者耶士培(Karl Japers)概括性描述:真正的大学必须具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学术性之教学,二是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三是创造性之文化生活。美国大学既继承了德国大学重研究之传统,又继承了英国大学重教学之传统。二战后,超出了德、英的模式,追赶时代,与市场结合,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从而建立起世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主流模式: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吸收英国大学教育淡化专业、强调基础的经验,开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广博知识和应变能力,改变过去专门化教育体制,重视培养通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0世纪中后期,欧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开始出现巨型大学和多种年龄段、不同就读形式的学生。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育人观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