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第二章合成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源性微生物的药物

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两类

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结构分类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结构特点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通式的结构特征A环

2、各类的基本母核区别B环

1、萘啶羧酸类

B环:吡啶环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B环:嘧啶环

3、喹啉羧酸类

二、理化性质和毒性

喹诺酮药物共同性质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各类药物化学结构通式的特点

2、结构的基本母核以及有什么取代基

3、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通性)

4、这些结构特征对药物的稳定性、使用过程有什么影响以诺氟沙星为例

(1)3位羧基

酸性,可溶于碱(成盐)

(2)4位酮基

(3)7位哌嗪

碱性,可溶于酸(成盐)

诺氟沙星

(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在酸碱中均溶解

(2)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属离子(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理化性质和毒性(其他类似物举一反三)

(3)光照分解(产生光毒性,用药期间避免日晒);光照3位脱羧(产物无活性)

(4)7位哌嗪杂环分解,7位哌嗪增加中枢毒性

(5)8位有F,有光毒性

三、喹诺酮药物代谢特点:代谢是考点

(补充知识)药物代谢: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1、3位羧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2、哌嗪3’位氧化成羟基,进一步氧化成酮

四、喹诺酮药物代表药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共5个代表药

2、掌握诺氟沙星(代表该类药物共同的特点)

3、取代基的区别

4、各自的特殊性

1、盐酸诺氟沙星

2、盐酸环丙沙星

3、左氧氟沙星

特点:活性好

水溶性好

毒副作用最小

补充手性药物的基本知识:

药物分子的手性和手性药物

凡是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

手性碳原子,具手性原子的称手性药物

当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一对互为实物与镜象的对映异构体(R构型、S构型)

n个手性碳有2n个异构体

键表示取代基在背面键表示取代基在前方

手性碳药物的四个基本概念:

.

1、构型:R、S(氨基酸、糖等习惯用D、L)

2、旋光性:(+)右旋、(-)左旋、(±)消旋

手性药物都具有旋光性:偏振光的振动面习惯称为偏振面。用旋光仪测定,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手性药物溶液后,偏振面的方向就被旋转了一个角度(左旋或右旋),称为旋光性。如:

构型与左旋右旋无直接关系

3、一对对映体等量的混合物称:外消旋体

4、分子中有对称面的称:内消旋体

考纲的要求:有手性中心的药物,具有对映异构体,不同异构体的活性、代谢和毒性都有一定差异。例左氧氟沙星

4、司帕沙星

环丙沙星

5位氨基,具较强的抗菌活性,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长。

8位F,具较强的光毒性,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致心律失常。

5、加替沙星

8-甲氧基,广谱,有1个手性碳,R和S异构体抗菌活性相同,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引起Q—T间期延长,应避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起使用。

五、喹诺酮药物的构效关系

(1)A环是必需的药效团,3位羧基和4位酮基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

(2)B环可以是苯、吡啶、嘧啶

(3)1位的取代基是乙基或环丙基活性强,环丙基最佳(环丙沙星)

(4)2位取代活性低

(5)5位氨基可增强活性(司帕沙星)

(6)6位F取代,改善对细胞的通透性

(7)7位引入杂环,增强抗菌活性,哌嗪最好

(8)8位以氟、甲氧基或与1位成环,增强活性(左氧氟沙星),甲基、甲氧基光毒性减少。第二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一、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从百浪多息体内的代谢产物发现

磺胺类药物构效关系可以用代表药推测

化学性质和稳定性讲义无叙述

二、代表药物

3、甲氧苄啶

作用机理: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抗菌增效剂

三、其它其他抗菌增效剂

1、丙磺舒(降低青霉素排泄)第30章

2、克拉维酸(抑制β-内酰胺酶)第1章

这章的练习题放在第4章中“第2章~第4章综合题”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A 1、目前不良反应最小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氧氟沙星 D、左氧氟沙星 E、依诺沙星 2、属非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培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依诺沙星 E、吡哌酸 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A、环丙沙星 B、氧氟沙星 C、诺氟沙星 D、洛美沙星 E、氟罗沙星 4、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口服吸收好 B、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 C、抗菌谱广 D、抗菌作用强 E、不良反应少 5、喹诺酮类药物不宜应用于 A、溃疡病患者 B、肝病患者 C、婴幼儿 D、老年人 E、妇女 6、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转肽酶 B、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 7、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的是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厌氧菌 D、革兰阴性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8、不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的是 A、环丙沙星 B、吡哌酸 C、依诺沙星 D、洛美沙星 E、氧氟沙星 9、不符合氟喹诺酮类的叙述是 A、多口服吸收良好 B、口服吸收受多价阳离子影响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可进入骨、关节等组织 E、大多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 10、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 A、促进分布 B、促进吸收 C、抗菌谱相似 D、双重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E、双重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 11、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1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化学合成抗菌药、抗菌药和抗生素

天然的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抑制细胞粘肽合成酶,阻断细胞细胞壁粘肽合成。 抗菌机理相同 (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 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厌氧破伤风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与百日咳杆等 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5、放线菌 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 _内酰胺酶不稳定 大环内酯类 抗菌机制为通过与敏感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主要抑制肽酰基—tRNA由A位移向P位,抑制移位酶,阻碍肽链延长,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抗菌谱 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主要对需氧G+菌、G-球菌、厌氧球菌及军团菌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有良好作用,仅作用于分裂活跃的细菌,属生长期及抑菌剂。 林可胺类抗生素 药理作用 抗菌谱与红霉素略窄,其最大特点是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如消化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芽胞杆菌以及大多数放线菌均对本类抗生素敏感。对G+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作用,对支原体亦有作用,对G-菌无效。 氨基糖苷类 作用机理 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使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 抗菌谱: 较广,对多数G-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绿脓杆菌、耐青霉素金葡菌对其中某些品种亦敏感;对G-球菌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的作用较差。 四环素类抗生素 机理:本类药物为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抗菌谱: 属于碱性广谱抗生素,对G+、G-菌均有作用,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等亦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 2)二重感染 3)静注时偶见过敏反应 4)影响骨牙生长。

药二第十章抗菌药物(绝对重点)

第十章抗菌药物(绝对重点) 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按照青霉素的来源,可将青霉素类分为天然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两个大类。后者又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口服耐酸青霉素,如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3)广谱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5)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机制,均为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导致细菌肿胀、变形。 (二)典型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用药后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I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三)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药可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2.青霉素类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四)监护青霉素类药的特殊反应 三、主要药品 青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1)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等。(2)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苴造荭: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炭疽;⑤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⑥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⑦钩端螺旋体病;淋病脏病。 氨苄西林[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阿莫西林[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苄星青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典][基][医保(甲)]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适应证】用于:(1)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2)下呼吸道感染:

药物化学合成方程式

【盐酸普鲁卡因,即:对-氨基苯甲酸-β-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盐酸氯丙嗪,即:2-氯-10-(3-二甲氨基丙基)吩噻嗪盐酸盐】 1、CH2=CHCH2OH+(CH3)2NH(CH3)2NCH2CH2CH2OH NaOH SOCl 2.(CH 3 )2NCH2CH2CH2 50-60 NaOH (CH3)2NCH2CH2CH2Cl 2、COOH NH22 HCl COOH N2.Cl H2COOH NH 2 NH Cl 3、 (CH3)2NCH2CH2CH2 + S N S Cl CH2CH2CH2N(CH3)2 NH Cl 【奋乃静,即:2-氯-10-﹛3-〔4-(β-羟乙基)哌嗪〕丙基﹜吩噻嗪】 【布洛芬,即:2-(4-异丁基苯基)丙酸】 【醋氨酚,即:对乙酰氨基苯酚】 【盐酸哌替啶,即:1-甲基-4-苯基哌啶-4-羧酸乙酯盐酸盐】 【肌安松,即:内消旋3,4-双(对二甲氨基苯基)己烷双碘甲烷盐】 【盐酸多巴胺,即:3,4-二羟基苯乙胺盐酸盐】 【美西律,即:1-(2,6-二甲基苯氧基)-2-氨基丙烷盐酸盐】 【溴化新斯的明,即:溴化[3-(N,N-二甲氨基甲酰氧基)苯基]三甲基铵】【氯贝丁酯,即:α-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 【异烟肼,即:4-吡啶甲酰肼】 【磺胺,即:对-氨基苯磺酰胺】 【盐酸普萘洛尔,即: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度米芬,即:N-十二烷基-N,N-二甲基(2-苯氧乙基)溴化铵】 【甲苯磺丁尿,即:1-正丁基-3-对甲苯磺酰尿】 【环磷酰胺,即:N,N-双-(β-氯乙基)-N`-(3-羟丙基)磷酰二胺丙酯】【氟尿嘧啶,即:5-氟尿嘧啶】 【 】 【O 】 【】

抗菌药物作业

抗菌药物作业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抗菌药物 思考题 第38章抗菌药物概论 1.解释下列名词: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和杀菌药,MIC和MBC,化疗指数(CI),抗菌后效应(PAE),耐药性首次接触效应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3.细菌产生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试述青霉素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分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每类写出一个药物。 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肾毒性等)。 4.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详述青霉素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抗菌特点 6.简述防治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7.青霉素G有哪些主要优点及缺点 第40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试述红霉素、林可霉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2.比较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抗菌谱)、机制和临床应用。 3.简述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 4 . 目前红霉素临床首选应用于哪些感染性疾病 第41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1.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哪些试述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 2.为什么氨基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3.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4.简述氨基苷类抗生素抗菌机制。 第42章四环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1.什么是二重感染 2.试述四环素和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第43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简述其抗菌作用机制。 2.试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3.磺胺类和甲氧苄啶(TMP)的抗菌机制各是什么为什么联合使用抗菌作用增强 4.简述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简述磺胺类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抗菌药物概述 自测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2. 抗菌谱是() A. 药物的治疗指数 B. 药物的抗菌范围 C. 药物的抗菌能 力 D. 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E. 抗菌药的适应证 (二)多选题 5.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A.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 产生灭活酶 C. 改变细菌体内靶位结构 D.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E. 改变细菌代谢途径 6. 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二、填空题

人工合成抗菌药题库

人工合成抗菌药 重点: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一、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代:萘啶酸第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主流药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呼吸道喹诺酮类药物” 【药理作用】 1.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G+、G-、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军团菌等各种菌均有作用。 2.药动学特性好: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浓度高,可杀菌,t1/2长。 3.细菌对本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4.临床应用广:呼吸道、尿路、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 5.不良反应少、轻微:恶心、光敏性皮炎和骨关节病。 【抗菌作用机制】 1.抑制DNA回旋酶: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机制。通过形成DNA回旋酶-DNA-喹诺酮三元复合物,抑制回旋酶切口和封口功能,从而阻止DNA复制。此类药物对人体内的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解链酶) :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阳性菌的主要机制。喹诺酮通过抑制其解旋活性,干扰DNA复制。 3.其他:诱导DNA错误复制及抗生素后效应等。 【耐药机制】交叉耐药,故两种喹诺酮药不能交替使用。与其他类别药无交叉耐药。 1.酶与药物亲和力下降; 2.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改变或缺失,使细菌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进入菌体的药物减少; 3.药物外排增加。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首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β-内酰胺;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 2.呼吸道: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联用;代替大环内酯类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 3.肠道与伤寒:志贺菌痢疾、胃肠炎、伤寒、副伤寒 4.旅行性腹泻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毒性:CNS兴奋表现、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幼年动物软骨组织损害、肝、肾功能损害、跟腱炎、心脏毒性 常用药物: 诺氟沙星(norfloxacin):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应用广,是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用于革兰阴性菌、耐药菌株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左旋体):用于全身感染左氧氟沙星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 二、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广谱抑菌药。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使应用受限。 1.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易吸收):磺胺嘧啶(SD)、磺胺甲恶唑(SMZ)。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难吸收):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 治疗非特异性结肠。 3.外用磺胺药:磺胺嘧啶银(SD-Ag)用于烧伤、创伤伴铜绿感染。磺胺醋酰(SA-Na) 用于眼部感染。 【抗菌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与PABA竞争菌体二氢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第二章合成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源性微生物的药物 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两类 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结构分类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结构特点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通式的结构特征A环 2、各类的基本母核区别B环 1、萘啶羧酸类 B环:吡啶环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B环:嘧啶环 3、喹啉羧酸类 二、理化性质和毒性 喹诺酮药物共同性质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各类药物化学结构通式的特点 2、结构的基本母核以及有什么取代基 3、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通性) 4、这些结构特征对药物的稳定性、使用过程有什么影响以诺氟沙星为例

(1)3位羧基 酸性,可溶于碱(成盐) (2)4位酮基 (3)7位哌嗪 碱性,可溶于酸(成盐) 诺氟沙星 (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在酸碱中均溶解 (2)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属离子(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理化性质和毒性(其他类似物举一反三) (3)光照分解(产生光毒性,用药期间避免日晒);光照3位脱羧(产物无活性) (4)7位哌嗪杂环分解,7位哌嗪增加中枢毒性 (5)8位有F,有光毒性

三、喹诺酮药物代谢特点:代谢是考点 (补充知识)药物代谢: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1、3位羧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2、哌嗪3’位氧化成羟基,进一步氧化成酮 四、喹诺酮药物代表药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共5个代表药 2、掌握诺氟沙星(代表该类药物共同的特点) 3、取代基的区别 4、各自的特殊性 1、盐酸诺氟沙星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抗菌药的分类: 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 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 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I+II:协同(增强) I+Ⅲ:拮抗(可能) II+Ⅲ:协同(增强或相加) I+Ⅳ:协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s) 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 (一)天然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 青霉素G 抗菌谱: ★大多数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少数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 首选: ★溶血链球菌A组、B组感染:蜂窝组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等。 ★敏感葡萄球菌感染、鼠咬热。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与链霉素联用)。 ★淋病。 ★梅毒、回归热。 ★流行性脑膜炎(首选SD,SD无效时才首选)。 ★破伤风、白喉(与抗毒素合用)。 ★钩瑞螺旋体病、放线菌病。 (二)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1.耐酶类青霉素(异恶唑类青霉素) 药物:氟氯西林 抗菌特点:①耐酶,耐酸;对G-菌无效。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该类药可产生耐药性。 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2.广谱青霉素类 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

化学合成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磺胺药 磺胺药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35年发现百浪多息能够治愈实验性感染,并证明其有抑制菌活性的基本结构是对位氨苯磺胺(简称磺胺)以来,磺胺药发展很快,对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磺药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较低,但是它只能抑菌,且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磺胺药及甲氧苄氨嘧啶的出现,为磺胺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构效关系]磺胺药的基本结构是磺胺,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一般说来,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时才有抗菌活性;氨基端取代的化合物在体内解离,放出游离氨基,才有抗菌作用;取代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可以得到许多抗菌效力更强的磺胺药,常用磺氨药的化学结构见表24-1。 [理化性状]磺胺药一般为白或黄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低,较易溶于稀碱。制成钠盐后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抗菌作用]磺胺药属广谱抑菌药,血中最低有效浓度为5mg/100ml。严重感染时则需10-15mg/100ml。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根据病原菌对磺胺药的敏感性,可分为:①.高度敏感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②.次敏感菌,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绿脓杆菌等。此外,对某些真菌和衣原体亦有抑制作用。某些磺胺药还不够对球虫、住白细胞虫、疟原虫、弓形体等有效。磺胺药对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结核杆菌、病毒等无作用。 [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敏感菌叶酸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的。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宿主)叶酸,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利用PABA、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形成嘌呤和嘧啶必需的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嘌呤和嘧啶是合成核酸的必需原料,而核酸是细菌繁殖的物质基础。磺胺与PABA的结构极为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时酸的合成;或者,形成以磺胺代替PABA 的伪叶酸,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图24-1),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抑菌作用,磺胺对已合成的叶酸无影响,故作用发生较慢。能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细菌,对磺胺药则不敏感。畜禽细胞能直接利用叶酸,故不易受磺胺药阻断叶酸合成的危害。 值的注意的是,磺胺药只有在机体防御机能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抗感染效果。此外,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药强,所以磺胺药的浓度必须大大高于PABA,才能有效的抑制细菌。此外,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能耐减弱磺胺药的作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时可产生PABA,亦妨碍磺胺药的疗效。这些情况,在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耐药性]敏感菌对磺胺药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亦往往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生成大量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或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结果。 [体内过程]根据磺胺药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可分为易吸收型与难吸收型两类。前者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后者适用于肠道感染。磺胺药的体内过程见图24-2。 1.吸收:多数磺酰胺基端取代的磺胺药易经小肠吸收,但其吸收率因药物和动物的种类而异。其顺序分别为:SM2>SM1>SDM’>SN>SD;禽>犬、猫> 猪> 马> 羊> 牛。一般而言,肉食动物内服磺胺药后,经3-4h即可吸收完毕,其他单胃动物需经4-6h,反刍兽则要经12-24h才能全部吸收,尚无反刍机能的犊和羔,对磺胺药的吸收大致与单胃动物相似。此外,胃肠内容物过度充盈、胃肠机能减弱时,均级影响磺胺药的吸收。可溶性磺胺制剂(如各种磺胺药的钠盐)亦可经肌肉、腹腔注射或由子宫、乳腺注入而迅速吸收。 2.分布:磺胺药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及体液,其中以血液、肝、肾含量较高,神经、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就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 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就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2.离子通道就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在受到一定刺激时,能有选择性地让某种离子(如Na+、 Ca2+、K+、Cl-等)通过膜,而顺其电化学梯度进行被动转运,从而产生与传导电信号,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 3.抗生素就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就恩那个对各种 病原菌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4.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就是指当局部使用时能够可逆性阻断周围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 脑传递的药物。 5.质子泵抑制剂即H+/K+-ATP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与K+的交换,阻止胃酸的形成。 6.前列腺素就是一类含20个碳原子,具有五元脂环,带有两个侧链的一元脂肪酸。 7.化学治疗药凡就是对侵袭性的病原体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机体(宿主)没有 或只有轻度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治疗药,简称化疗药。包括抗微生物感染化学治疗药、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糖尿病化学治疗药。 8.软药设计出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与 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傲物的蓄积毒性,这类药物被称为软药。 9.前药将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或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 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称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10.定量构效关系(QSAR) 就是药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11.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生物大分子(受体或酶)的三维空间结构来模拟与其 向嵌合互补的天然配体或第五的结构片段来设计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方法。 12.金鸡钠反应服用抗疟药奎宁与奎宁丁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听力与视力 减弱,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的现象。 13.致死合成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 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14.维生素就是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不就是构成人体组织 的原料,也不就是能量来源,而就是主要作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与代谢调节。 15.生物电子等排体就是具有相似的分子形状与体积、相似的电荷分布,并由此表现出相似 的物理性质(疏水性),对同一靶标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分子或基团。 16.抗代谢药物就是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 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与复制所必须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17.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 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就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18.me-too 药物就是指对已有药物的化学结构稍作改变,而得到与已有药物的结构非常相 似的一类药物。

药化合成

合成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异戊巴比妥 巴比妥类药物的合成通法-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 在乙醇钠的催化下,在丙二酸二乙酯的α碳上先上较大的戊基,再上较小的乙基,最后以尿素关环缩合而成。 地西泮 从3-苯-5-氯嗯呢在甲苯中用硫酸二甲酯在氮上甲基化,再用铁粉在酸性条件下还原,得2-甲氨基-5-氯-二苯甲酮。以氯乙酰氯酰化后,生成2-N-甲基-氯乙酰氨基-5-氯二苯甲酮,与盐酸乌洛托品作用得本品。

盐酸氯丙嗪 以邻氯苯甲酸和间氯苯胺为原料,进行Ullmann反应,在高温脱羧后,与硫熔融,环合成2-氯-吩噻嗪母环,再与N,N-二甲基-3-氯丙胺缩合,生成氯丙嗪,最后成盐酸盐。 咖啡因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 盐酸麻黄碱 马来酸氯苯那敏

盐酸西替利嗪 盐酸普鲁卡因 盐酸利多卡因

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 第一节β-受体阻滞剂 (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 用α-苯酚与氯代环氧丙烷反应得1,2-环氧-3(α-萘氧)丙烷,再与异丙胺缩合得1-异丙氨基-3-(α-萘氧)丙烷,与盐酸成盐即得本品。在反应中经常有未作用的α-萘酚成为杂质,用对重氮苯磺酸盐出现橙红色,可作为杂质检查反应。 第二节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 以邻硝基苯甲醛为原料,二分子乙酰乙酸甲酯和过量氨水在甲醇中进行Hantzsch反应。 第三节钠、钾通道阻滞剂 一、钠通道阻滞剂-盐酸美西律 用2,6-二甲基苯酚与甲基环氧乙烷作用得1-(2,6-二甲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然后氧化为1-(2,6-二甲基苯氧基)-丙酮,进一步与盐酸羟成(月亏)再氢化,成盐既得本品。

药物化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就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得综合性学科,就是药学领域中得重要带头学科。 前药:将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得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得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得化合物,称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构效关系:指得就是药物或其她生理活性物质得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得关系。 血管紧张素(ANG2):就是一种作用很强得血管收缩物质,其升压效力比等摩尔浓度得去甲肾上腺素强40~50倍。 先导化合物: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得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得化合物。 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得蛋白质。 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得特定化学物质。 INN:国际非专有名,即通用名。 3DSQR: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镇痛药:就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抑制痛觉但不影响意识, 也不干扰神经冲动传导得药物。 二、选择题 1.局麻药发展就是对可卡因结构研究开始得。 2.地西泮得化学结构为,其母环结构就是( 右上角得那个) 。 3.巴比妥会水解就是因为互变异构分子内酰亚胺结构比酰胺更易水解。 4.M胆碱受体拮抗剂得作用就是可逆性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得效应器上得M受体,呈 现抑制腺体(唾液腺、汗腺、胃液)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松弛支气管与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5.硝苯地平就是用于预防与治疗心绞痛,各种高血压得药物, 卡托普利属于循环系统(降血

压)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6.阿司匹林就是以水杨酸与醋酐合成。 7.生物烷化剂得作用就是抗肿瘤(使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8.β—内酰胺抗生素得抗菌机制就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得合成。 9.青霉素得结构特点由β—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及酰基侧链构成(也可以瞧成由Cys、Val 及侧链构成)。 10.药物化学得研究范畴①化学学科②生命科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得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 联系得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得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得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11.布洛芬得作用就是①消炎②镇痛。 12.药物得作用靶点有①受体②酶③离子通道。 13.(单选)布洛芬得作用就是抗炎(消炎)。 14.盐酸吗啡注射会变色得原因就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三、简答题 1.药物得作用靶点有哪些? 1.解:①以受体作为药物得作用靶点; ②以酶作为药物得作用靶点; ③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得作用靶点。 2.镇痛药类型(也考选择题),请列举一到二种代表药。 3.解:现常用于镇痛得药物有两大类,一类就是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得解热镇痛要(非 甾体类抗炎药);一类就是与阿片受体作用得镇痛药,习惯上称作麻醉性镇痛药,简称镇痛药。 第一类药物代表:阿司匹林 结构式:

(完整版)药物化学整理

药物化学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vention, discovery, design, ident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the study of their metabolis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mode of ac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2、构效关系(SAR):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SAR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medicine. 3、先导化合物:是指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由于其活性不强,选择性低,吸收性差,或毒性较大等缺点,不能直接药用。但作为新的结构类型和线索物质,对先导物进行结构变换和修饰,可得到具有优良药理作用的药物. The lead compound is a prototype compound that has the desired biological o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but may have many other un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high toxicity, other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solubility, or metabolism problems. 4、NCE:第一次用作药物的化学实体。 5、组合化学:是指在某一时间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然后对其中最有可能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以进一步开发。 6、反义核苷酸:指基于DNA或mRNA的结构,根据核酸之间碱基互补原理,设计能与DNA 或者mRNA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互补链,分别阻断核酸的转录和翻译功能,从而阻断与病理过程有关的核酸或蛋白质(酶或受体)的生物合成。 7、同系物:是指分子之间的差异只是亚甲基数的不同所构成的化合物系列,这是最常见的优化方法。 8、剖裂物:先导物为天然产物,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常常用剖裂方法,作分子剪切进行结构优化。 9、插烯物:是对烷基链作局部结构改造的一种方法,减少双键或引入双键,称为插烯原理。 10、药物的潜伏化:是把有活性的药物(原药或称母体药物)转变为非活性的化合物,后者在体内经酶或者化学作用,生成原药,发挥药理作用,这种非活性化合物就是潜伏化药物。 11、孪药:是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先导化合物或药物经共价键连接,缀合成一个新的分子,经体内代谢后,产生以上两种协同作用的药物,增强活性或者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或提高作用的选择性。 12、前药:是指一类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概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类机多肽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病毒药及抗真菌药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药 抗寄生虫药 抗恶性肿瘤药物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基因治疗 (一)单选题 1.抗菌药物是() A.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B.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C.对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D.能用于预防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E.能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抗菌谱是() A.药物的治疗指数 B.药物的抗菌范围 C.药物的抗菌能力 D.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E.抗菌药的适应证 3.下列药物哪种是静止期杀菌药() A.氯霉素 B.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4.下列药物哪种是繁殖期杀菌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多粘菌素 D.四环素 E.阿米卡星 5.化疗指数是指() A. ED95/LD5 B. LD95/ED5 C. LD50/ED50 D. LD50=ED50 E. ED5=LD95 6.有关化疗指数(CI)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CI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B. LD50/ED50反映CI C.CI大说明药物临床应用更安全 D.CI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有效指标 E.CI也可用 LD5/ED95表示 7.可产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四环素 B.米诺环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氨苄西林 8.四环素的抗菌谱中不包括()。 A.金葡菌 B.真菌 C.大肠埃希菌 D.立克次体 E.支原体 9.大剂量可损伤肝功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四环素 D.头孢曲松 E.氧氟沙星 10.下列四环素类药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 A.米诺环素 B.多西环素 C.四环素 D.土霉素 E.金霉素 11. 治疗伤寒和副伤寒的药物是()。 A.氯霉素 B.金霉素 C.四环素 D.红霉素 E.米诺环素 12.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中不包括()。 A.二重感染 B.胃肠道反应 C.肝肾毒性 D.内分泌紊乱 E.过敏反应 13. 新生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脑核黄疸,是因为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及简单作用机制 已整理

抗菌药物分类及简单作用机制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1、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影响DNA合成。) 一代:萘啶酸。二代:吡哌酸。三代及其他: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琳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杀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 2、磺胺类(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 磺胺甲噁唑(SMZ)、硫胺嘧啶、复方新诺明、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唑、磺胺苯吡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脒、磺胺醋安、琥磺胺噻唑、甲氧苄啶 3、甲氧苄啶类(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合成) 甲氧苄啶(TMP) 4、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5、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 抗生素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支原体除外,其无细胞壁。) 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2、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非萘西林(苯氧乙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酶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5)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作用机制:与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即PBPS结合,阻碍细胞壁合成。) 1、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分、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替唑钠、头孢匹林纳 2、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 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亏、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硫啶、头孢咪唑、头孢地尼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甲吡唑、头孢吡亏、头孢克定、头孢匹罗 其他β-内酰胺类: 1、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2、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3、单环β-内酰胺类(单环菌素类):单酰胺曲素,卡芦莫南

药物化学考试重点合成,性质

异戊巴比妥合成 苯妥英钠 化学名为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又名大伦丁钠 物理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在氯仿和乙醚几乎不溶。 化学性质: ① 本品的水溶液呈碱性,露置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析出苯妥英,使溶液变混浊。故苯妥英钠及水溶液均应密闭保存,临用时新鲜配制。 ②游离的苯妥英加氨试液,形成铵盐溶解;继续滴加硝酸银试液,产生白色银盐沉淀。 ② 本品水溶液与二氯化汞试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氨试液。 (区别于巴比妥类) 应用:本品具有抗癫痫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还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对癫痫小发作无效。也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某些心律失常。 肾上腺素 应用:肾上腺素可以兴奋α-和β-受体,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和支气管哮喘的急救。 制止鼻黏膜和牙龈出血。 性质:分子中存在邻苯二酚结构。遇空气或其他弱氧化剂、日光、热及微量金属离子均能使其氧化生失活,生成红色的肾上腺素红,继而聚合成棕色的多聚体。其水溶液露置空气中也会氧化变色,加入抗氧剂如焦亚硫酸钠可防止氧化。储藏时应避光且避免与空气接触。 C 2H 5ONa C 2H 5ONa R 1X R 2X COOC 2H 5 COOC 2H 5 C H 2C COOC 2H 5COOC 2H 5R 1H R 1 R 2COOC 2H 5COOC 2H 5C R 2R 1CONH CONH O (S)H 2N C NH 2O(S)C C ,,

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以硝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酯化得硝基卡因,再经还原、成盐即制的盐酸普鲁卡因 鉴别:1.芳香族第一胺反应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染料。 在酸性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合形成黄色Schiff碱。 2.芳伯胺基易被氧化变色,pH及温度升高、紫外线、氧、重金属离子等均可加速氧化。因此,在注射剂制备中要控制pH和温度,通入惰性气体,加入抗氧剂及金属离子掩蔽剂等稳定剂。 盐酸普萘洛尔合成: 机制: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应用:心律失常、心绞痛、抗高血压

执业药师人工合成抗菌药物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一、最佳选择题 1、对甲氧苄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B、能增强磺胺药的作用C能增强某些抗生素的作用D、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E、常与SMZ合用 2、服用磺胺时,同服碳酸氢钠是为了 A、减少不良反应 B、增强抗菌活性 C、扩大抗菌谱 D、促进磺胺药的吸收 E、延缓磺胺药的排泄 3、可对抗磺胺药抗菌作用的物质是 A、TMP B、叶酸 C、PABA D、GABA E、单胺氧化酶 4、磺胺类药物不具有的特点是 A、可供口服 B、性质稳定 C、价格低廉 D、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鼠疫)有特效 E、过敏反应少 5、细菌对磺胺产生耐药的原因是 A、产生钝化酶 B、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C、改变代谢途径 D、改变核糖体结构 E、产生水解酶 6、不符合磺胺类药物的叙述是 A、进入体内的磺胺多在肝中乙酰化 B、抗菌谱较广,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 C、可用于衣原体感染 D、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 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 7、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A、环丙沙星 B、氧氟沙星 C、诺氟沙星 D、洛美沙星 E、氟罗沙星 8、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口服吸收好 B、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 C、抗菌谱广 D、抗菌作用强 E、不良反应少 9、喹诺酮类药物不宜应用于 A、溃疡病患者 B、肝病患者 C、婴幼儿 D、老年人 E、妇女 10、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转肽酶 B、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 11、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的是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厌氧菌 D、革兰阴性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12、不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的是 A、环丙沙星 B、吡哌酸 C、依诺沙星 D、洛美沙星 E、氧氟沙星 13、不符合氟喹诺酮类的叙述是 A、多口服吸收良好 B、口服吸收受多价阳离子影响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可进入骨、关节等组织 E、大多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 14、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15、属非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培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依诺沙星 E、吡哌酸 16、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 A、促进分布 B、促进吸收 C、抗菌谱相似 D、双重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E、双重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 17、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药物化学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药物化学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由于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室的危险性和有机合成反应的某种不可预见性,在化学合成过程中需要对合成人员的安全防护,实验室溶剂及试剂的管理,实验室物品摆放,合成人员实验操作和危险反应的管理等方面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奖惩将以绩效考核方式体现,并通过严格执行来促使合成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此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1.有机合成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及日常行为规范: a. 有机合成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长袖实验服,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好眼镜,并根据实验需要戴好相应的防护手套。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短裤(裙子),凉鞋。违反者一项一次扣1分。 b. 有机合成实验人员在实验操作时完毕后,离开通风橱时必须把通风橱门拉到20cm以下。违者一项一次扣1分。 c.有机合成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内不得打闹,追跑以及无故大声喊叫。违者一项一次扣1分,如因此造成实验或实验仪器损坏的扣五分,并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 d. 所有废液必须倒到废液桶中,对于特殊废液(如强酸,强碱,低沸点溶剂)应分不同容器盛放,严禁混放。下班前(如加班,加班人员在离开实验室前),把旋转蒸发仪收集瓶中的废液清理干净,倒入公共废液桶,并盖好废液桶的盖子。违者扣每次1分。 e.有机合成实验人员的每一个过夜反应必须经过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在下班前准备好过夜反应单。过夜反应单一式两份,一份由实验人员于晚上8点交前台保安,一份贴于通风橱相应位置。过夜反应单应注明反应的起止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注意事项和实验者及实验室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手机号,且必须是能及时联系得上的,如实验人员不住在园区,必须留有住在园区人员联系方式)。现阶段危险反应和高温高压反应必须由实验人员亲自看守过夜,不得交由非专业的保安看守。反应单上的时间段原则上不得超过2天。不放过夜反应单者一次扣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