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法论文

公司法论文

公司法论文
公司法论文

公司法-股东知情权

股东的知情权本质上是去债权请求权,即请求债务人向自己披露公司信息的权利。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是股东知情权的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也是股东提起股东知情权之诉的主要法律证据。如新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的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15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询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虽然股东知情权为法定权利,并不能以公司章程等形式加以限制和剥夺,但是公司法关于股东知情权的主要是原则性性规定,股东知情权在实践中的真实落实还必须经过股东和公司的磋商,这主要体现在公司章程之中。公司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私法,因此新公司法确立了“章程优先”的原则。公司章程在性质上是股东间、股东和公司间的协议,是公司的组织准则和行为准则。股东和公司之间可以在公司章程中队股东的知情权予以具体化、明确化,如知情权形式的具体方式,公司披露信息的期限等,使其适合本公司的本身利益和股东权益的保护。

虽然在法律上对股东的知情权有保障,但是事实上股东的知情权却常常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几种:1.拒不提供公司信息。指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未向股东提供或者披露公司信息,或者在股东请求下拒不提供。2.提供不完整的公司信息。指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规定的方式向股东提供公司经营或者管理方面的信息,但其披露的信息不完整。3.不按规定提供公司信息。主要指公司按照章程约定的方式与期限向股东提供或者披露公司信息。4.提供虚假的公司信息,此种行为从实质上侵犯了股东知情权,对股东的决策等行为进行误导。

在股东的知情权受到侵犯的时候,股东有权提起知情权之诉。此时会出现原告的主体资格问题。公司法33条明确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从此来看,只要记载于股东名册,股东便可以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自然包括股东知情权。对于股东的持股比例,持股时间没有特别限制。所以只要是公司的股东不论其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均平等的享有知情权,可以要求公司向自己提供或者披露公司信息。实践中涉及原告主体资格的有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出资或出资不足的股东。我认为新公司法规定,只要记载于股东名册上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权利,如果股东未按期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应当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但不影响其股东身份,因此股东的知情权纠纷和股东出资纠纷并不是同一法律关系,无论股东是否足额出资都不影响其依据股东身份形式知情权。2.股权已经转让的股东。股权已经全部转让的股东已经失去了股东身份,自然不再享有股东的权利。问题在于,股权转让后股东能否对其任股东期间的公司财务报告享有股东知情权。此点争议很大,但是我认为其还是有知情权的,因为这是当时股东所享有的权利,只不过他没行使,而法律也没规定股东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行使,其次,这是保护股东的一种行为也是司法正义的一种体现。3.隐名股东。公司中得隐名投资是指一方实际出资,但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其他工商登记材料的投资人却为其他人的法律现象。如果隐名投资人未直接以股东的名义行使权利,则以显明投资人未股东。如果以隐名投资人为股东会导致很多法律关系混乱。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我认为应当认定显名投资人未股东,其具备原告身份起诉。4.间接股东。间接股东是指通过层层控股关系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我认为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对其所持股的公司享有的权利,股东知情权具有相对性,股东只能对其所在的公司请求行使知情权。至于被告,一般都认为以公司为被告。

在法律上,股东的知情权是一种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权利一旦被滥用,必将对

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损害,所以股东知情权行使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审判实践中,把握这个问题主要是要看股东行使权利的目的正当性。具体来看1.股东要求查阅账簿的目的必须与自身利益相关。2.股东有查阅账簿的目的。目的的正当性在于股东,即股东应当举证说明其要求查阅账簿的目的。公司如果以“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的合法利益抗辩时,举证责任在公司。另外,股东在行使知情权的同时,应当遵循有限行使的原则,避免权力的滥用,以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

另外,涉及股东的知情权还有时效问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时效应当从股东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力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且股东知情权诉讼为一般诉讼,诉讼时效为2年。但此诉讼时效对于公司现存股东而言,并不具有约束力。因为股东知情权源于股东,只要公司一直不提供公司信息,其侵权或违约在状态便一直延续。对于转让股权的股东,时效一般从转让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公司提供的是不完整的或者虚假的信息,则应该从股东事后知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股东知情权案件较以前更加复杂,类型更加多样,数量更加庞大,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资料:1.《最新公司法解读和案例精析》孙邦刚中国法制出版社

2.《公司法前沿理论与实践》刘兰芳北京法律出版社

3.《商法学》范健王建文法律出版社

公司法论文(20210208235718)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变迁及现状

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变迁及现状 摘要 我国《公司法》2013 年修改前,公司资本制度是以注册资本为核心、净资产的变化受注册资本管控和检验的规则体系。2013 年《公司法》的修改对公司资本形成设定了新的规则。新资本规则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原先以注册资本为核心的公司运营及债权人保护理念,更为务实地在公司自由经营与债权人利益保障间选择了新的平衡点。资本形成规则改革既是整体资本制度改革的先声,也为资本理念发展和资本法律体系协调完善提出了紧迫要求。当前,应当结合新的资本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及周边法律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公司资本司法审判的新方法。 关键词:公司资本制度;注册资本;公司法

The Change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Company Capital System in China Abstract Before the revision of the Company Law of 2013 in China, the company's capital system is a system of rules that takes the registered capital as the core and the change of the net assets subject to the registered capital control and inspection. The changes in the Company Law of 2013 set new rule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rporate capital. The new capital rules largely abandon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company operation and creditor protection with registered capital as the core, and more pragmatically chose a new balance between the free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the protection of creditors' interests. The reform of capital formation rules is not only the forerunner of the reform of the overall capital system, but also pose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apital 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capital legal system. At present, the "Company Law" and the surrounding legal rules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in light of the new capital concept and should be explored in judicial practice. Key words: Company capital system; Register capital; Company law

公司法结业论文

. . 《公司法》结业论文 题目:我国公司法清算制度的修改建议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授课教师:XX 姓名:XX 学号:070XXXXX 班级:XXX 学生学院:XXX 学年:2010 —2010 学期:第二学期 2010 年05月30 日 我国公司清算制度修改建议 XXXX XXXXXXX10班学号0XXXXXX 授课教师:XXXX 摘要 公司清算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司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退出市场,维护市场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或公司股东等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公司法修改后,鉴于公司清算制度的重要作用,各国公司法均以强行法形式规定公司清算主体、清算程序、法律后果等。我国现行公司法虽然

对公司清算作出了规定,但其规范仍缺乏系统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状况导致司法实践的不统一;债权人或公司股东等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妨碍了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因此,完善我国公司清算法律规范,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术界和司法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公司法财产清算修改建议 Chinese Company Law Clearing System on the proposed changes Abstract Cleaning system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legal system,and also legal step for companies to get out of market,protecting creditors or shareholder of the Company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protect the

经济法 结课论文

案件 被告因建筑楼房资金短缺而向原告多次借款,高达八十余万元,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原告以一份购房合同书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庭审中原告主张此合同书是一份房屋买卖合同,而被告主张此合同书是一份借款合同的房屋抵押合同书。从此合同书的表面看与其他购房合同基本一致,只是在合同书的第八项其他中手写了这样一句话:此合同的性质对于此案来讲尤为重要,如果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则应判决被告将所争议房屋交付给原告,如果认定为房屋抵押合同,则应判决原告败诉。 究竟此案件应如何判决,合议庭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此合同应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并有以下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由此可以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此合同系有效的房屋买卖合同。 第二种意见认为,此合同应认定为房屋抵押合同,并有以下法律依据:《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自己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担保法》第四十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将其财产进行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由此可以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此合同系无效的房屋抵押合同。 买卖合同是一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款的合同。转移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或卖方,支付价款而取得所有权的一方为买受人或者买方。买卖是商品交换最普遍的形式,也是典型的有偿合同。根据合同法第174条、第175条的规定,法律对其他有偿合同的事项未作规定时,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定;互易等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也参照买卖合同的规定。 买卖合同的特征 1.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买卖合同的实质是以等价有偿方式转让标的

公司法小论文

现代公司法律制度中的政治功能2006177108 黄志兴内容摘要:作为形成市民社会基础力量的现代公司制度,在促进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制衡国家权力、推动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公司制度是达致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中介环节。由此得出中国企业的公司化改革必然是一个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宪政体制机制实现双向建构的渐进历程。 关键词:现代公司制度;国家;市民社会;良性互动 人们最为关注现代公司制度的经济功能,然而,现代公司制度作为一种庞大的制度存在,在促进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制衡国家权力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利益分化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两大相互独立的体系,整个社会分裂为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和政治国家两大领域。这种分裂在自由资本主义随着大量法人社团加盟市民社会而日趋明显。由于市民社会表现为一种经济的力量-这是一种最根本的力量。因此,市民社会本身即为对政治国家的一种控制。公司制度的普遍推行,建立了为数众多的个人力量无法比拟且意图成为社会自主代言人的新型私法主体-公司法人,直接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力量,强化了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权利主张,为防止国家权力的异化和对市民社会私域的随意介入,严格界定政治国家的活动范围,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公司制度和现代民法典不仅划定了政治国家进入市民社会的空间范围,而且划定了公司法人(市民)相互之间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使主体意识,人格平等观念和私法自治观念深入人心。这也是公司法人作为经济人的必然逻辑。多元化的公司利益主体势必要求政治上的机会均等和政策上的平等待遇,反对政治国家给予个别市场主体以经济上的特权和政治上的优待,监督政府行为。换言之,“社团性利益集团是从事利益表达的专门机构,它们是为了表达某些特定集团的目标而专门建立起来的。”并且“它们相对具有公开表示目的和提出要求的合法性,它们整个集体代表广泛的利益,因而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以至控制机构性集团和非正式小集团的比较隐蔽的行动。”[1]进而要求政府行为的合法化和公开化。这种公司间基于关注自我利益而展开的“博弈”,对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公正执法,彻底消除身份等级观念,意义重大。 二、在任何一个现代公司里,应首先确立公司法人财产的独立性即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主体资格,这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是公司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公司作为市场生存和发展主体的必要条件;其次,公司的出资者,无论是谁,不具有身份的外在性和特殊性,只不过是公司的内部成员而已。其具体内涵是:出资者(股东)一旦将其所有的资产投入到公司后,便丧失了对其投入到公司中的资产的所有权,而换回了仅以

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

烟台南山学院 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姓名: 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x 论文成绩: xx

摘要 公司治理就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就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通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二者相互关系及意义进一步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相互关系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后的挑战,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说,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样,就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有效的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可以保证企业科学决策;而内部控制作为这种制度安排与设计下的重要内部控制机制与制度,有利于公司防范经营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与相关法规制度得到有效遵循,也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一)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定义 我国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所称的内部控制,就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2、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就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与监督五大要素组成的,只有当这五大要素都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有效的。 (二)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定义

从本质意义上讲,内部治理结构就是指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的关系;从具体组织形式上讲,就是指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就是指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基于特定法律法规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 2、公司治理的内容 公司治理可以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本文中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两个部分。 具体而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股东权利保护与股东大会作用的发挥;董事会的形式、规模、结构及独立性;董事的组成与资格;监事会的设立与作用;薪酬制度及激励计划;内部审计制度等。 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瞧,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市场中的独立审计评价机制。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设计与发挥有效性的制度基础与环境基础,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只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在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内部控制的改进必须结合公司治理来进行。 (一)公司治理设定了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就是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经理阶层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董事会与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顺利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控制,就是对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实施的监督。 (二)公司治理的演进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 在我国,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就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变化所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自主权及会计人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决定着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

毕业论文总结辩解通用范文

毕业论文总结辩解通用范文 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毕业论文总结辩解通用范文,希望对你的答辩准备有帮助。 范文一: 2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 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论文终于落下了帷幕毕业论文完成之后,还以写一份毕业论文总结报告,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提醒。因为毕业论文的完成,既为大学生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将来的人生之路做好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我所选论文题目是“清代铜元兴衰”,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自己感觉它具有 挑战性,越是自己薄弱的环节越要去尝试。在过程中,有时感觉很辛苦,有时还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为了自己的目标,更为了自己的选择。开始是搜集资料。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准备工作—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学术论文、核心期刊、书籍等。通过一个月的深入学习,搜集了一大堆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资料,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摒弃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保留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为备用。在这段时期,我整天出入图书馆。在中国知网上,我搜索了一些学术论文和期刊文章;在Springer上,我搜索了外文文献资料,参考了一些毕业论文样本;在常 见的搜索引擎中,我了解到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内容列成提纲,便于以后查询,以减少后期工作量。接下来,我开始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制作了课 题研究的方案,完成之后随即进入紧张而有序的写作之中。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我撰写了初稿,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点。在此期间,我多次与张老师电话或短信以及利用E-mail进行沟通,听取老师好的建议,积极采纳。 老师将初稿修改后及时反馈给我,看了之后才发现论文中的论文漏洞很多,特别是我对铜元的了解还不是很到位,以至于在文章中的钱币学用语出现了很多错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一一改正。至此,我发现,要干好一件事并非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很难,敷衍了事是万万不可的,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去思考,用思想来完成任务。 一篇优秀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这需要的是耐心,还要用心。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很多,有些是在自己知识所在范围之外,每当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运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出现浮躁的情绪,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论文。越是不懂的东西才要去学,在学习

公司法硕士论文题目

公司法硕士论文题目 1. 关于我国公司清算制度的评述 2. 新《公司法》背景下抽逃出资及其法律责任 3.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探析 4. 新《公司法》视域下强化防控交易风险的对策思考 5. 论封闭公司中股东的受信义务 6. 授权资本制下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 7. 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边界之厘定:一个法理分析框架 8. 我国《公司法》中信义义务的制度缺陷 9. 财务总监派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10. 公司优先股制度发展的反思与完善 11.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践和完善 12. 解读2021年施行的最新公司法修正案 13. 营业自由与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 14. 关联公司交易与债权人及股东利益的司法保护 15. 公司法上股东代位诉讼要件之检视 16. 市场经济新环境下的公司法发展趋势探讨 17. 新《公司法》注册资本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8. 论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问题与公司法的完善 19. 论我国公司法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0.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完善探讨 1. 企业法律形式与企业立法的完善 2. 私人诊所、私立学校的企业性质研究

3. 企业注册资本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4. 有限责任制度研究 5.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6. 企业托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7. 公司企业的设立人的责任问题研究 8. 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研究 9. 有限合伙的若干问题研究 10. 合伙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1. 风险投资与企业形态法律问题研究 12. 独资企业的业务转让问题研究 13. 论公司代表制度 14. 授权代表与法定代表的比较研究 15. 公司债的若干问题研究 16.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 17. 法定资本制研究 18. 授权资本制研究 19. 论股东权 20. 股利分配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论我国公司法与公司资本制度 2、公司法交易安全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新《公司法》对资本注册制度的修改 3、公司信用体系建设--基于新《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 4、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理探析 5、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外部监督机制构建 6、对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思考 7、微型企业的发展与《公司法》修订--以重庆实践为例

公司法论文结课论文

公司法要义结课作业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方敏 学号:0965138202 班级:09信管

摘要 广义上的公司法---是指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以及公司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涉及公司的所有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狭义上的公司法---专指以“公司法”命名的立法文件,在我国,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的概念,可表述为: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运营、变更、解散、股东权利与义务和其他公司内部、外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关键词:公司法公司股东权利

金融危机袭来,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和变味薪酬等“问题薪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舆论哗然,社会公众愤愤不平。高盛集团和花旗集团等华尔街投行巨头在危机之中依然我行我素,高薪重奖,惹来众怒,被奥巴马总统怒斥为“可耻”。公司高管(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下同)薪酬的确定属于一种关联交易,内含了公司利益冲突在我国,企业高管的高薪丰酬同样被推上舆论的浪尖。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高管亦官亦商的双重角色,引发出了中国特色的国企高管“高薪谜团”。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群体的佼佼者,高管薪酬“大跃进”,而企业并未相应地做大做强,不少企业利润一降再降,薪酬涨了再涨,越亏薪水涨得越快,即使业绩下滑甚至严重亏损,高管照样领取丰厚的薪酬。这种现象令人痛心,从而让人们产生了高管薪酬是否物有所值的“薪酬之迷”。 多数国家公司法都允许董事会(或股东会)确定董事以及董事会确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在美国,1969年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在修正第141条时增加了第(h)款,规定“除非公司章程或细则另有限制,董事会应当有权确定对董事的薪酬。”其后,美国《示范公司法》第8.11条作了相同的规定。在英国,《示范公司章程》第82条规定,高管薪酬由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决定,第84条规定董事会可以决定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英国公司确定高管薪酬的标准作法是,“章程授权董事会任命高级管理人员,并确定他们的薪酬。薪酬的细节经常在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签订的服务合同中予以规定。通常,顶级经理也会因为成为董事而取得薪酬。在典型的英国上市公司中,多数董事也会是全职的高级经理,并且向董事支付其履行职责所花费的费用是标准的作法。……但是,专职经理在公司董事会中的代表优势的事实可能产生问题,即他们好像决定他们自己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换言之,经理薪酬的水平大部分好像是依靠自律来确定的。”不难看出,高管薪酬的确定完全符合关联交易的核心特征:交易表面上发生在两方当事人(即高管与公司)之间,实际上却只由一方即高管决定。但时至今日,有关高管薪酬的税收规制、司法审查和强制披露制度的公共政策讨论对我国正在建立的高管薪酬规范制度有何借鉴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披露制度的规范 薪酬信息披露作为一项良好公司治理标准。由于“两权分离”和现代公司中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分权,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包括高管薪酬在内的公司事务。

应届毕业季公司法论文题目整理103个

最新公司法论文题目整理103个 1、论我国公司法与公司资本制度 2、公司法交易安全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新《公司法》对资本注册制度的修改 3、公司信用体系建设--基于新《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 4、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理探析 5、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外部监督机制构建 6、对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思考 7、微型企业的发展与《公司法》修订--以重庆实践为例 8、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的演进探析--基于新《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 9、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0、浅析我国“一元公司”的发展前景 1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制度的比较研究 12、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现实评价与未来走向 13、德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启示 14、论公司法修订对公司资本制三大罪名的影响 15、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其法治化路径 16、浅论《公司法》对公司高管的要求 17、担保链危机的法律问题思考 18、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内部承包经营的思考--兼论《公司法》第166条 19、论我国公司法的发展及其完善--从新公司法关于资本制度改革的视角 20、新《公司法》下董事催缴义务及责任承担 21、探析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几个异议点--兼论新修订的《公司法》第71条适用问题 22、关于我国公司清算制度的评述 23、新《公司法》背景下抽逃出资及其法律责任 24、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探析 25、新《公司法》视域下强化防控交易风险的对策思考 26、论封闭公司中股东的受信义务 27、授权资本制下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 28、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边界之厘定:一个法理分析框架 29、我国《公司法》中信义义务的制度缺陷 30、财务总监派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31、公司优先股制度发展的反思与完善 32、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践和完善 33、解读2014年施行的最新公司法修正案 34、营业自由与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 35、关联公司交易与债权人及股东利益的司法保护 36、公司法上股东代位诉讼要件之检视 37、市场经济新环境下的公司法发展趋势探讨 38、新《公司法》注册资本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9、论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问题与公司法的完善 40、论我国公司法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41、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完善探讨 42、新丝绸之路下的公司法务变革 43、试述我国公司法的特性

公司法 论文--论合伙企业与公司的区别精编版

论合伙企业与公司的区别 合伙,是指两个人以上按合伙协议,各自出资,共同经营组成的营利性组织。合伙作为一种企业,是合伙人组成的团体组织,是营利性的商事主体。公司是指一般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根据现行的我国公司法,其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与合伙企业二者的区别如下所述。 1)法律地位不同 合伙企业法律地位的集中表现是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不具有法人地位,其与独资企业一样,也是非法人企业。而我国《公司法》第三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是法人企业。 2)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的责任不同 合伙企业在对外财产责任上,由合伙的非法人地位决定,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须承担连带无限责任。而公司则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拥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责,二者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 3)信用基础不同 合伙是典型的人合企业,合伙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信赖关系,合伙企业的成立与维持主要依赖于合伙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而对外的信用基础主要在于每个合伙人的诚信问题。对于公司而言,公司股东之间的人身联系较为松散,公司的设立与存亡主要基于资本的联合,对外的信用基础主要在于公司本身的财产和经营状况,而不是股东的个人信用问题。 4)表决方式不同 合伙企业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经营管理,其决议方式由合伙协议加以规定。 而公司的管理权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由法定公司组织机构统一行使的,每个股东个人并不享有对公司事务的直接管理权。 5)利润分享的标准不同 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盈亏分配通常是按出资比例。但就法律规定而言,其分配完全可以由合伙合同约定。而公司的盈亏由公司法统一规定,基本的法律原则是按股东出资比例或按股东持有的股份分配。 6)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不同 设立合伙企业没有规定最低注册资本额,而公司则根据其经营性质和行业不同分别规定了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有限责任公司法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为10万元—5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法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是1000万元。7)投资者是否能以劳务出资 合伙企业的出资方式较为灵活,允许以劳务作为出资,而公司的出资方式不允许以劳务出资。 8)是否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同 合伙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不设立专门机构,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每个合伙人对企业事务执行享有同等的权利。而公司的所有权和经

食品企业管理结课论文

科技发展视域下的食品企业安全责任问题 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然而,食品生产环节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安全权的保障乃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全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迫切需要法律规制。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和支持。特别是其中对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为食品生产企业节制经营权的滥用,维护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支持。论文通过对科技发展、食品安全以及中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分析,探讨食品安全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和法律范畴。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科技诱因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传统的食品卫生、健康到现代的食品安全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中,给食品安全下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及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食物安全。”这一概念,不仅体现了客观上的食品安全,也包括了主观的食品安全。该定义将食品安全提高到人类意识所能感触的安全。然而,在实践中,食品安全感应属于幸福感的一种表现,故难以规制和考量,所以我们通常提及的食品安全往往是一种狭义的客观安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1]。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法律的底线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的概念终于从道德关注、政治关注上升到法律规制层面。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为保障公众身体和生命安全提供了一定法律依据。食品安全问题是随着商品和科技的发展逐步引起社会关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冰箱、微波炉等食品加工、保存工具的发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食品在制作、保管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化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产生不断改变食品的色、味,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类的食品需求。食品生产技术、工艺与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完善,提高了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但由于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所以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滥用带来新的危害,食品添加剂、非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时有发生。因此,在现代科技发展、食品丰富使人类在享受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 也面临着更多的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这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迫切需要法律规制。 二、食品生产中科技成果滥用与企业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许多都是科技成果滥用的结果。食品生产企业对科学技术成果滥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利润的不当追逐。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企业仅仅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益最大化是其关注的首要目标,企业总是千方百计的减少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技术合成的成本比传统工艺的食品生产成本要低得多。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食品生产技术和非食品生产技术被非法运用到食品生产领域,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者非食品添加物质以减少食品生产成本等现象屡禁不止。然而,“在现代社会,企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其每一行为、每一举动都可能对社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2](P236)。如何在利益面前承担起尊重食品科技成果,尊重食品安全的法律与

公司法论文打印

论文题目:论股东的表决权专业: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学号:10114056 姓名:李思瑶

论股东的表决权 摘要:股东表决权是众股东对公司管理做出的意思表示,是公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司的结构日益多元化,股权日益分散,股东大会职权弱化,股东对公司控制呈减弱趋势。同时,“股东平等原则”,对中小股东权利行使和权益保护产生极大威胁。为了确保公司的健全经营秩序,强化对股东表决权的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就股东表决权的发展背景,基本原则,具体制度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股东表决权制度。 关键字:股东表决权、平等原则、代理征集 一、股东表决权的概念及意义 股东表决权(Shareholders’ V otingright)又称股东决议权,是指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而享有的、就股东大会的议案作出一定意思表示的权利,可以包括赞成、反对或弃权。 在股东权益中,对股东最有价值的莫过于股利分配请求权和董监选举权,前者可满足股东的经济需要,后者则可满足股东对公司经营阶层的人事控制需要。而这两种权利之实现莫不以股东表决权之行使为前提。因为股东可通过表决权之行使,将内心的需要和愿望转化为法律上的意思表示,而众股东的意思表示依资本多数决原则又可上升为公司的意思表示即股东大会决议,并对公司自身及其机关产生拘束力。 表决权作为股东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是股东干预公司经营决策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股东表决权争夺与行使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的分配,从而成为平衡公司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的有力工具。 二、股东平等原则 股东平等原则是指公司与股东间,在基于股东地位而发生法律关系之场合,应给予股东以平等待遇之谓。[1]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平等,即一股一权,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利益以及股东责任、风险应该是相等的。二是实质上的平等,即按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性质和数量实行平等对待。即相同之事同样对待、不同之事不同对待,是存在差别待遇的平等,但这差别待遇只能建立在基于股份种类和数量的差别之上。股东平等原则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即一股一表决权原则。 在资本表决原则上,公司史上经历了从一致同意到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过程。在公司制度

公司法论文作业

成绩:论文题目:《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 课程名称:公司法 院系:07级英语学院英日双语专业 班级:一年七班 姓名:张同 学号: 20

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 一公司法理论 (一)公司法概论 1.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2.公司的种类 3.公司的概念 (二)有限责任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2.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条件及登记 3.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监视会或监事 4.国有独资公司 1)国有独资公司的概念 2)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设立条件 2)审批和登记 3.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监事会 4.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四)公司债券发行 (五)公司财务会计 (六)公司合并和分立 (七)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 (八)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九)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分析: 三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股份有限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因此我对股份有限公司十分感兴趣.现实生活中也是处处有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子,因此下面结合理论谈谈我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股份有限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规定设立的,由一定数量以上的股东组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及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特征:1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均负有有限责任,股东以其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均分等额股份,股份采用股票形式 3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只有最低人数的限制,而一般没有最高人数的限制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

国际金融法结课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内容摘要】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适应和促进这一进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立法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许多国家证券立法的宗旨之一,也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中国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法律和制度上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对国际和国内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及其表现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资金以证券形式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化,原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成为世界性证券市场的一部分。①从证券市场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应该包括投资者的国际化、筹资者的国际化、证券经营主体的国际化以及金融品种和金融制度的国际化。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外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机构在本国发行证券和本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发行证券,也即证券筹资国际化;二是外国投资者投资本国证券和本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也即证券投资国际化;三是本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进出本国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向国外发展的有关规定,也即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 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国公司;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国公司;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①

证券投资学结课论文

证券投资学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题目:国际板推出对中国的影响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国贸102 学生姓名:王少伟学号: 201004114235 指导教师:董亚丽教师职称:讲师 2012年6月9日

国际板推出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国家发改委不久前正式印发《“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对于此前市场热议的国际板,该文件明确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关键字:国际板、A股市场、资本市场、影响 中国正推进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被划分为“国际板”。 一、国际板推出的背景: 中国政府强烈希望把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之一就是交易市场向国际开放,所以在上海开设“国际板”使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一步。他是不是叫“国际板”并不重要,是单独搞一个“国际板”还是直接上市只是一个形式问题而已,重点是能让外国公司到中国来上市。另一方面,外国公司到中国来上市的意愿也很强烈,比如可口可乐、汇丰银行,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做得非常大了。联合利华早在六七年前就公开表示想要在A股上市,后来陆续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表示过这个意愿。这类企业在中国上市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上市可以提高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第二,企业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为他们在中国扩展业务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没有外汇风险。这两方面的好处是非常直接的。

其实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交易所基本都是对国际开放的,并没有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区分境内、境外企业,纽约所也是如此。全世界最早的金融交易所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它起初是便于自己的团队去亚洲进行贸易,进行融资的一个平台。后来发展到19世纪,美国也要去阿姆斯特丹融资,通过在阿姆斯特丹发行证券然后上市。那时候的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所以在国际上,一开始的时候金融中心就没有国内和国外之分。 但中国不太一样,目前为止证券市场还是封闭的,没有向境外开放。除了QFII这种安排,外国投资者还不能真正进来,中国人现在去境外投资也很难。所以在这种封闭的资本环境下,一个外国公司来中国上市的复杂程度要大得多。当然,一旦做成功,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二、国际板的推出对我国积极的影响 1.有助于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均有国际化的资本市场,2008年底全球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总数已达3046家,也就是说70%的金融市场都已经建立规模大小各异的国际股票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争夺国际上市公司资源,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几乎都拥有国际板,特别是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纽约与伦敦,均为境外上市公司最多的金融中心。并且国际板的建立有

公司法有关论文

公司法有关论文 1、公司治理中的分权与制衡 分权与制衡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因为权力的过度集中必然引起专权与腐败。而公司作为赢利性经济组织,内部的权利分配和利益协调关系每一个股东的切身利益,能否建立有效的权利运行和制约机制直接影响公司利润的生成。权力制衡的手段是通过在公司内部建立与决策权、执行权相对应的监督权来保证公司经营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高效性。可以说,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任何公司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的就是公司治理中的分权与制衡,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了解其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良的建议。 一、分权与制衡的结构分析 分权与制衡是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问题,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我国1993年12月29日颁布的《公司法》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规定,从立法上确立了我国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的“三权分立——制衡”结构模式,公司法分别设立股东大会(第一百零二条),董事会(第一百一十二条),监事会(第一百二十四条)来分别行使决策权(第一百零三条),经营权(第一百一十二条),监督权(第一百二十六条);即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并由其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把公司法人财产权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代表公司运作公司法人财产权并聘请经理等高级职员具体执行,同时股东大会与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监事组成监事会,由其监督董事会,经理行使职权[3],这样从立法上形成了我国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的“三权分立——制衡”结构模式。 二、分权与制衡的优点 1、公司的监督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上面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分权与制衡的实现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这三者的互相监督实现的。对比过去的国有企业厂长一言堂,现代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不但有了监事会这个强力的监督机构,更有股东大会能够对公司的重大决策进行决定,在体制上防止了公司高层因为重大的决策

高级管理学课程论文

《高级管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学生姓名:徐倩 学号: 2016050324 学院: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淳伟德 提交日期:2016-12-3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代特色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注入了新动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渊源为出发点,分析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y into the "new norm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a's enterprises into a new impetu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origi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tatu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tec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 New normal econom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untermeasures;

公司法论文

公司法-股东知情权 股东的知情权本质上是去债权请求权,即请求债务人向自己披露公司信息的权利。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是股东知情权的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也是股东提起股东知情权之诉的主要法律证据。如新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的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15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询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虽然股东知情权为法定权利,并不能以公司章程等形式加以限制和剥夺,但是公司法关于股东知情权的主要是原则性性规定,股东知情权在实践中的真实落实还必须经过股东和公司的磋商,这主要体现在公司章程之中。公司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私法,因此新公司法确立了“章程优先”的原则。公司章程在性质上是股东间、股东和公司间的协议,是公司的组织准则和行为准则。股东和公司之间可以在公司章程中队股东的知情权予以具体化、明确化,如知情权形式的具体方式,公司披露信息的期限等,使其适合本公司的本身利益和股东权益的保护。 虽然在法律上对股东的知情权有保障,但是事实上股东的知情权却常常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几种:1.拒不提供公司信息。指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未向股东提供或者披露公司信息,或者在股东请求下拒不提供。2.提供不完整的公司信息。指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规定的方式向股东提供公司经营或者管理方面的信息,但其披露的信息不完整。3.不按规定提供公司信息。主要指公司按照章程约定的方式与期限向股东提供或者披露公司信息。4.提供虚假的公司信息,此种行为从实质上侵犯了股东知情权,对股东的决策等行为进行误导。 在股东的知情权受到侵犯的时候,股东有权提起知情权之诉。此时会出现原告的主体资格问题。公司法33条明确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从此来看,只要记载于股东名册,股东便可以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自然包括股东知情权。对于股东的持股比例,持股时间没有特别限制。所以只要是公司的股东不论其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均平等的享有知情权,可以要求公司向自己提供或者披露公司信息。实践中涉及原告主体资格的有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出资或出资不足的股东。我认为新公司法规定,只要记载于股东名册上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权利,如果股东未按期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应当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但不影响其股东身份,因此股东的知情权纠纷和股东出资纠纷并不是同一法律关系,无论股东是否足额出资都不影响其依据股东身份形式知情权。2.股权已经转让的股东。股权已经全部转让的股东已经失去了股东身份,自然不再享有股东的权利。问题在于,股权转让后股东能否对其任股东期间的公司财务报告享有股东知情权。此点争议很大,但是我认为其还是有知情权的,因为这是当时股东所享有的权利,只不过他没行使,而法律也没规定股东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行使,其次,这是保护股东的一种行为也是司法正义的一种体现。3.隐名股东。公司中得隐名投资是指一方实际出资,但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其他工商登记材料的投资人却为其他人的法律现象。如果隐名投资人未直接以股东的名义行使权利,则以显明投资人未股东。如果以隐名投资人为股东会导致很多法律关系混乱。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我认为应当认定显名投资人未股东,其具备原告身份起诉。4.间接股东。间接股东是指通过层层控股关系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我认为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对其所持股的公司享有的权利,股东知情权具有相对性,股东只能对其所在的公司请求行使知情权。至于被告,一般都认为以公司为被告。 在法律上,股东的知情权是一种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权利一旦被滥用,必将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