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第2版) 谭博学 苗汇静 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模拟集成电路的线性应用

2.9 试分析图1所示电路是什么电路,有何特点?图中设

3

4

21R R R R =

(图1)

解:第一级运放为同相放大器。对A 1:由“虚断”和“虚短”得 i 1=i 2,v -1=v +1=u 1i ,

则u 1i =

1211R R R u o +,即11

21)1(i o u R R

u +=,

对A 2:由“虚断”和“虚短”得 i 3=i 4,v -2=v +2=u 2i , 则

4

2321R u u R u u o

i i o -=-,即1342

34)1(o i o u R R u R R u -+= 代入u 1o 得))(1(

123

4

i i o u u R R u -+=, 因两个输入信号均从同相端输入,所以输入阻抗比较高。该电路为高输入阻抗的差动放大器。

2.11 求图3所示电路的增益A f ,并说明该电路完成什么功能。

解:该电路由两个集成运放构成,A1为主放大器接成反相运算放大器,A2为辅助放大器,A2也接成反相放大器,利用A2对A1构成正反馈,是整个电路向信号源索取的电流极少。 主放大器A 1:由“虚断”和“虚短”得

2

1R u R u o i -=

,则A f =121o o i i u u R

u u R ===- 辅助放大器A2的电压放大倍数:221222

2o o VF i o u u R

A u u R =

==- 该电路为自举电路,目的是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 由1i i

i i U U R I I I

=

=

- 由

12i o U U R R =-和321

2o U U

R R =-得32i U U = 所以 1i i

i U U I R R

=

- 因此1

1

i i i U RR R I R R =

=

- 当1R R =时,i R →∞,1I I =

2.12 求图4所示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表达式,并说明该电路完成什么功能。

解:对A 1:由“虚断”和“虚短”得

R

u R u o i 1

1-=,即u 1o =-u 1i 。A 1为倒相器

对A 2:由“虚断”和“虚短”得

f o

i o R u R u R u -=+2211则u o =)(22

11i f o f u R R u R R +-,A 2为反相放大器

将u 1o =-u 1i 代入上式得u o =

22

11

i f i f u R R u R R -

故该电路为减法电路。

2.15 如图6所示电路为积分反馈式微分电路,试分析此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写出传递函数的表达式。

解:对A 1:由“虚断”得 v -1=v +1

由“虚短”得

2

111R u v R v u o i -=

---,4

1234o R v u R R +=+ 又R 3=R 1,R 4=R 2 整理得2

21

()(()())o o i R u s u s u s R =

- 对A 2:由“虚断”和“虚短”得2()

1()o o u s u s SC R

=-

代入上式得

()2

12()A s ()o i u s R u s R R SCR

=

=-+ A 1为差动放大器,A 2以A 1的输出为反相输入,经过积分放大后的输出电压在电阻R 4

上的分压作为A 1放大器的同相输入。

2.16 设计一个运算电路,要求运算关系为u o =20()()[]dt t u t u i i ?+2

1

解:此题设计方法较多,此只列举几种仅供参考

方法一:将求和电路的输出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入,则积分电路的输出即为u o ; 方法二:将积分电路的输出作为求和电路的输入,则求和电路的输出即为u o ; 方法三:反相积分求和电路再加一个倒相器; 方法四:利用同相积分求和电路。

前三种方法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合适,即可得出结果,再此简单说明几种,具体如下: 方法一:电路如下

u 1o =???

?

??+-223113i i u R R u R R ,u o =dt u RC o ?-11

, 则u o =

RC

1

dt u R R u R R i i ????

? ??+223113 当R 3=R 1=R 2,RC=20

1

时,u o =20()()[]dt t u t u i i ?+21。 方法三:电路如下

对A 1:

()()1211o i i u dt R t u R t u C -=??

?

???+?, 对A 2:u o =1o u -, 则u o =RC

1

dt u R R u R R i i ????

? ??+223113, 当

RC

1

=20时,u o =20()()[]dt t u t u i i ?+21。 方法四:电路如下

u 1i 单独作用时:

dt

dv

C R v u R v u o i +++=-+-531, 又v +=v -,v -=

12

1R R R u o

+,

整理得,o

u '=()dt t u CR R R i ?+1

2

1

21

同理,u 2i 单独作用时:()?+=''dt t u CR R R u i o

2

2

1

21,

则u o =o

u '+o u ''=()()[]dt t u t u CR R R i i ?++2

1

2

1

21,

2

1

21CR R R +=20时,u o =20

()()[]dt t u t u i i ?+2

1

第三章 模拟集成电路的非线性应用

3.7 试分析如图3所示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此电路在

什么条件下能完成全波整流功能,此电路有什么特点?

(习题3.7图)

解:对A 1:u i ≥0时,u -=u +=u i , VD 2导通,VD 1截止 , u 1o =u i

对A 2:u -=u +=u i 故流过R

2f 的电流为零,故

u o =u i

当u i <0时,VD 2截止,VD 1导通, 对A 1:u 1o =(1+

1

1R R f )u i , 对A 2:u -=u +=u i ,

2

21f i

o o i R u u R u u -=

- 此时u o =21

R (R 2+R 2f --1

1R R f 1)u i

21

R (R 2+R 2f 221

1f f f R R R R --)=-1时,完成全波整流功能;由于为同相输入,故该电 路输入电阻较高。

3.8 设计一个能实现图4所示曲线的二极管函数变换器。

(习题3.8图)

解:设计图为:(可参考课本P 88页)

3.10 如图6所示电路为集成块BG307专用电压比较器,画出其传输特性(常温下输出高电平为3.2V ,低电平为-0.5V )。

(图3.10) 解:由“虚断”和“虚短”得

32R U U R U U o

i -=

-++ r U U U ==-+=3V

故o i U U 3

1

4-= 则:

()

()()

V U V U mh ml 16.45.03

1

493.22.33

1

4≈-?-=≈?-=

其传输特性如下所示:

第四章 集成变换器及其应用

4.1 求下图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假定图中的集成运放满足理想条件。

s R 10k Ωo

R 100k Ωi

Z o

C 0.1μF A

(图4.1) 解:

o o

o

i

i

i i SC U U R U U I U Z 1?

?

?

?

?

?

-'+

'=

=

又''

'1o i i o o s

U U U U U I R SC R --=+=

,i o U U = 则'

00o s

i o s s

R SCR R U U R SCR R R +=

++

将上式代入,则'01

i i i s o s s

U U I U R R SCR R R -==++

因此 0110000100i

i o s s i

U Z R S C R R R j I ω=

=++=+

4.2 求下图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假定图中的集成运放满足理想条件。

(图4.2) 解:

整体有:

SC

I U U i

o i 12

=

-?

?

? 对2A 有:

1222210o o o o U a U R

a U R U -=?-= 对1A 有:

i o i

o i U a U a R U U R U 1111)

1(=?--= 以上各式联立得:

()C

a a j I U i

i

ω211(1

+=

?

?

4.3 求如图3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并说明其性质,假定图中的集成运放满足理想条件。

(图4.3) 解:对于A 1有:

?

-??==i O U U U 1

对于A 2有:

()o o U R R U ??

=-211

则U o =?

-i U R R 1

2﹍① 整体有:

SC

I U U i

o

i 1

=

-?

?

?

﹍② ①②联立整理得:

?

???

?

?+=

?

??? ?

?+=

=

?

?

12121111R R c j R R SC I U Z i

i ie ω

则该电路输入端等效为一电容,等效的电容值为???

?

??+

='121R R C C 该电路为电容倍增器,通过改变

1

2

R R 的值,以及C 的大小,可得到任意大小的电容值。

4.12 A/D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D/A 转换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设某DAC 有二进制14位,满量程模拟输出电压为10V ,试问它的分辨率和转换精度各为多少?

答:A/D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①分辨率;②量程;③精度;④转换时间和转换率;⑤输出逻辑电平;⑥对参考电压的 要求。

D/A 转换器的技术指标有:

①分辨率;②转换精度;③偏移量误差;④线性度;⑤输入编码方式;⑥输出电压;⑦ 转换时间。

分辨率为10V ×214

-≈610.4μV ;

转换精度为

2

1

LSB=305.2μV 。 4.13 某一控制系统要使用D/A 转换器,要求该D/A 转换器的精度小于0.25%,那么应选择多少位的D/A 转换器?

解:转换精度a=2

1LSB ,又LSB=b ×2n

-(b 为量程,n 为位数)

则21b ×2n

-/b<0.25% 得n ≥8

4.14 11位A/D 转换器分辨率的百分数是多少?如果满刻度电压为10V ,当输入电压为5mV 时,写出其输出的二进制代码。

解:2

11

-×100%≈0.49% 因此A/D 转换器的分辨率为10V 0.49%=4.9mV ?

因此当输入电压为5mV 时,二进制代码为000 0000 0000b

第六章 集成有源滤波器

6.4 如图1所示,当分别取如下两组参数时,试分别求出该电路的G 0,n ω,ξ等参数。

(1)R 1=R 2=24k Ω,C 1=940pF ,C 2=470pF ,R=∞。

(2)R 1=7.3k Ω,R 2=39.4k Ω,C 1=C 2=0.047μF ,R=4k Ω,R f =20k Ω。

(图6.4) 解:由电路得:()2

2111211112221211,1

,1C R C

R G C R C R C R C R C C R R W R

R G o n f o --+=

=

+

=ξ 则当取⑴参数时:1≈o G

()()4.112

,

/107.6212

11232

12

1≈--=?≈=

C C

G C C s rad C C R W o n ξ

当取⑵参数时:64

20

1=+

=o G ,(),/106.12541

32

121s rad C C R R W n ?≈=

()6.012

12112≈--+=

R R G R R R R o ξ 6.6设计一个一阶高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2kHz 。要求画出电路图,写出传

递函数的表达式。

解:电路图如下所示:

其传递函数为:

()S W G S G c

o +=

1

又c f =2KHZ ,则1

11

C R W C =

=12.56(rad/s) 令21

-=-

=R R G f o , 取C 1=0.1μF

则R 1=796.18Ω,R f =1592.36Ω

6.7 设计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10kHz 。要求画出电路图,选择集成电路芯片的型号和各种元器件的参数值。

解:电路图如下所示:

选择巴特沃斯型滤波器 则()1

414.12

++=

S S G S G o 又KHZ RC f c 1021

=∏= 令R 1=R 2=R, C 1=C 2=C 取C=0.1μF 则R=160Ω, 又414.13=-=o G ξ,则o G =1.586

又R

R G f o +=1 取R f =58.6K Ω,则R=100K Ω。

最新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

第五章 1.常说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精确地说是指()。 A.两个用户在通信 B.两台主机的CPU在通信 C.两台主机的网络层在通信 D.两台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中互相通信 2.下列对于传输层端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输层端口的概念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硬件端口的概念一样 B.端口是用来标识不同的服务的,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端口 C.TCP/IP的传输层使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来标识一个端口,因此端口的范围是0~65535 D.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的范围是0~1023 3.在TCP数据段的布局格式中,头开始的固定格式长度是()。 A.20B B.24B C.32B D.36B 4.以下TCP熟知端口号错误的是()。 A.TElNET:23 B.SMTP:25 C.HTTP:80 D.BGP:161 5.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套接字地址6.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B.TCP和UDP 均是无连接的 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D.UDP是面向

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 7.UDP报文中,伪首部的作用是()。 A.数据对齐 B.计算校验和 C.数据加密 D.数据填充 8.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包括()个步骤。 A.2 B.3 C.4 D.5 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10.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 11.以下关于TCP可靠传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在传输用户数据之前必须进过传输连接建立、维护和释放的过程 B.TCP传输连接建立过程中需要协商双方的通信参数 C.通信参数主要是指带宽、延时以及延时抖动等 D.TCP协议在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连接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习题 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2.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3.简述逻辑结构的四种基本关系并画出它们的关系图。 4.存储结构由哪两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实现 5.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相对位置、个数无关的是数据的()。 A.存储结构B.存储实现 C.逻辑结构D.运算实现 (3)通常要求同一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A.数据具有同一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B.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5)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顺序队列B.链表C.有序表D.链栈 (6)以下数据结构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B.字符串C.队D.栈 6.试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x=90;y=100; while(y>0) if(x>100) {x=x-10;y--;} elsex++; (2)for(i=0;i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图1-10为张力控制系统。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0 题1-5图 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 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角位移相应变化,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 角位移 题1-5 框图 1-8.图1-13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由跟踪控制系统 获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经过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由此调整视线方向,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瞄准命令,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获得瞄准误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二章 2-2.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t<0时,f(t)=0。 (3). ()t e t f t 10cos 5.0-= 解:()[][ ] ()100 5.05 .010cos 2 5.0+++= =-s s t e L t f L t (5). ()?? ? ? ?+ =35sin πt t f 图1-13 题1-8图 敏感元件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算法实现题3-7 数字三角形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由n行数字组成的数字三角形,如图所示。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出从三角形的顶至底的一条路径,使该路径经过的数字总和最大。编程任务: 对于给定的由n行数字组成的数字三角形,编程计算从三角形的顶至底的路径经过的数字和的最大值。数据输入: 有文件input.txt提供输入数据。文件的第1行是数字三角形的行数n,1<=n<=100。接下来的n行是数字三角形各行的数字。所有数字在0-99之间。结果输出: 程序运行结束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文件output.txt中。文件第1行中的数是计算出的最大值。 输入文件示例输出文件示 例 input.txt output.txt 5 30 7 3 8 8 1 0 2 7 4 4 4 5 2 6 5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main() { intn,triangle[100][100],i,j;//triangle数组用来存储金字塔数值,n表示行数 FILE *in,*out;//定义in,out两个文件指针变量 in=fopen("input.txt","r"); fscanf(in,"%d",&n);//将行数n读入到变量n中

for(i=0;i=0;row--)//从上往下递归计算 for(int col=0;col<=row;col++) if(triangle[row+1][col]>triangle[row+1][col+1]) triangle[row][col]+=triangle[row+1][col]; else triangle[row][col]+=triangle[row+1][col+1]; out=fopen("output.txt","w"); fprintf(out,"%d",triangle[0][0]);//将最终结果输出到output.txt中 } 算法实现题4-9 汽车加油问题 问题描述: 一辆汽车加满油后可行驶nkm。旅途中有若干加油站。设计一个有效算法,指出应在哪些加油站停靠加油,使沿途加油次数最少。并证明算法能产出一个最优解。编程任务: 对于给定的n和k个加油站位置,编程计算最少加油次数。数据输入: 由文件input.txt给出输入数据。第1行有2个正整数n和k ,表示汽车加满油后可行驶nkm,且旅途中有k个加油站。接下来的1行中,有k+1个整数,表示第k个加油站与第k-1个加油站之间的距离。第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后习题答案(课件)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后习题 答案 2.3 课后习题解答 2.3.2 判断题 1.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2.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3.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代价,因为每次操作平均只有近一半的元素需要移动。(×) 4.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同一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属于同一数据对象。(√)...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5.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并不一定相邻。(×) 6.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7.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结构。(×) 8.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时移动元素的个数与该元素的位置有关。(√) 9.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

10.在单链表中,要取得某个元素,只要知道该元素的指针即可,因此,单链表是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11.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的优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所以它存取表中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12.线性表的特点是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2.3.3 算法设计题 1.设线性表存放在向量A[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x 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并且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提示】直接用题目中所给定的数据结构(顺序存储的思想是用物理上的相邻表示逻辑上的相邻,不一定将向量和表示线性表长度的变量封装成一个结构体),因为是顺序存储,分配的存储空间是固定大小的,所以首先确定是否还有存储空间,若有,则根据原线性表中元素的有序性,来确定插入元素的插入位置,后面的元素为它让出位置,(也可以从高下标端开始一边比较,一边移位)然后插入x,最后修改表示表长的变量。...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int insert (datatypeA[],int *elenum,datatype x)???/*设elenum为表的最大下标*/...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_第二版_课后习题解答(完整)

第一章 3 解:1)工作原理:电压u2反映大门的实际位置,电压u1由开(关)门开关的指令状态决定,两电压之差△u=u1-u2驱动伺服电动机,进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 大门的开启。当大门在打开位置,u2=u 上: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 大门不动作;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逐渐关闭,直至完全关闭, 使△u=0。当大门在关闭位置,u2=u 下: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大 门执行开门指令,直至完全打开,使△u=0;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不动作。 2)控制系统方框图 4 解:1)控制系统方框图

2)工作原理: a)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顶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通过杠杆机构是进水阀的开度增大(减小),进入水箱的水流量增加(减小),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进水阀开度增大(减小)量减小,直至达到新的水位平衡。此为连续控制系统。 b) 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拉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浮球拉杆的带动下,电磁阀开关被闭合(断开),进水阀门完全打开(关闭),开始进水(断水),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直至达到给定的水位高度。随后水位进一步发生升高(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又发生一次打开(闭合)。此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 2-1解: (c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22111R i R i u += 222R i u = ?-= -dt i i C u u )(1 1221 得到:11 21221222 )1(u R R dt du CR u R R dt du CR +=++ 一阶微分方程 (e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i d t C iR iR u 1 211 R u u i 2 1-=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C: D: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1600ms 、1600ms 、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算法和数据结构C语言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4章习题集参考答案解析

第3章栈和队列 一、基础知识题 3.1有五个数依次进栈:1,2,3,4,5。在各种出栈的序列中,以3,4先出 的序列有哪几个。(3在4之前出栈)。 【解答】34215 ,34251, 34521 3.2铁路进行列车调度时,常把站台设计成栈式结构,若进站的六辆列车顺序 为:1,2,3,4,5,6,那么是否能够得到435612, 325641, 154623和135426的出站序列,如果不能,说明为什么不能;如果能,说明如何得到(即写出"进栈"或"出栈"的序列)。 【解答】输入序列为123456,不能得出435612和154623。不能得到435612的理由是,输出序列最后两元素是12,前面4个元素(4356)得到后,栈中元素剩12,且2在栈顶,不可能让栈底元素1在栈顶元素2之前出栈。不能得到154623的理由类似,当栈中元素只剩23,且3在栈顶,2不可能先于3出栈。 得到325641的过程如下:1 2 3顺序入栈,32出栈,得到部分输出序列32;然后45入栈,5出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325;接着6入栈并退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3256;最后41退栈,得最终结果325641。 得到135426的过程如下:1入栈并出栈,得到部分输出序列1;然后2和3入栈,3出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13;接着4和5入栈,5,4和2依次出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13542;最后6入栈并退栈,得最终结果135426。 3.3若用一个大小为6的数组来实现循环队列,且当前rear和front的值分别 为0和3,当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再加入两个元素后,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多少? 【解答】2和 4 3.4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和e6依次通 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队列Q,若6个元素出队的序列是e3,e5,e4,e6,e2,e1,则栈S的容量至少应该是多少? 【解答】 4 3.5循环队列的优点是什么,如何判断“空”和“满”。 【解答】循环队列解决了常规用0--m-1的数组表示队列时出现的“假溢出”(即队列未满但不能入队)。在循环队列中我们仍用队头指针等于队尾指针表示队空,而用牺牲一个单元的办法表示队满,即当队尾指针加1(求模)等于队头指针时,表示队列满。也有通过设标记以及用一个队头或队尾指针加上队中元素个数来区分队列的“空”和“满”的。 3.6设长度为n的链队列用单循环链表表示,若只设头指针,则入队和出队的 时间如何?若只设尾指针呢? 【解答】若只设头指针,则入队的时间为O(n),出队的时间为O(1)。若只设尾指针,则入队和出队的时间均为O(1)。 3.7指出下面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1)void demo1(SeqStack S) {int i,arr[64],n=0; while(!StackEmpty(S)) arr[n++]=Pop(S);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三章课后答案完全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嵌入18-1杜国龙20180307008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 -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收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 -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 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3三个基本问(帧定界、透明传轴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 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C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 (X) -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得余数1110,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

数据结构课程 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简明教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练习题1 1. 单项选择题 (1)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是()关系。 A.一对多 B.多对多 C.多对一 D.一对一 答:D (2)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存储 B.物理 C.逻辑 D.物理和存储 答:C (3)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答:C (4)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答:A (5)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求解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调度方法 答:C (6)计算机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等5个特性。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答:B 2. 填空题 (1)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①、数据的②和数据的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①逻辑结构②存储结构③运算 (2)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①和②。 答:①线性结构②非线性结构 (3)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R),其中D是①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②有限集合。

答:①数据元素 ②关系 (4)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 ① 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 ② 后继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后继结点。 答:①没有 ②没有 (5)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 ①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② 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 ③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继结点数可以是 ④ 。 答:①前驱 ②1 ③后继 ④任意多个 (6)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继结点数可以是( )。 答:任意多个 (7)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 ① 、 ② 、 ③ 和 ④ 存储结构。 答:①顺序 ②链式 ③索引 ④哈希 (8)一个算法的效率可分为 ① 效率和 ② 效率。 答:①时间 ②空间 3. 简答题 (1)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吗? 答:简单地说,数据结构定义了一组按某些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数组元素的集合。数据类型不仅定义了一组数据元素,而且还在其上定义了一组操作。 (2)简述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不同点。 答:线性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对一的,树形线性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对多的,图在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多对多的。 (3)设有采用二元组表示的数据逻辑结构S=(D,R),其中D={a ,b ,…,i },R={(a ,b ),(a ,c ),(c ,d ),(c ,f ),(f ,h ),(d ,e ),(f ,g ),(h ,i )},问相对于关系R ,哪些结点是开始结点,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 答:该逻辑结构为树形结构,其中a 结点没有前驱结点,称为根结点,b 、e 、g 、i 结点没有后继结点,是终端结点,也称为叶子结点。 (4)以下各函数是算法中语句的执行频度,n 为问题规模,给出对应的时间复杂度: T 1(n )=n log 2n -1000log 2n T 2(n )=3log 2n -1000log 2n T 3(n )=n 2 -1000log 2n T 4(n )=2n log 2n -1000log 2n 答:T 1(n )=O(n log 2n ),T 2(n )=O( ),T 3(n )=O(n 2 ),T 4(n )=O(n log 2n )。 (5)分析下面程序段中循环语句的执行次数。 int j=0,s=0,n=100; do { j=j+1; s=s+10*j; } while (j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