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力学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

复习:1、复习刚架的组成及特点。

2、复习平面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过程。

新课:

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第一节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横梁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平面弯曲时,如果某段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M,而无剪力Q = 0,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1、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变形观察

现象:

(1)变形后各横向线仍为直线,只就是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保持垂直,即小矩形格仍为直角;

(2)梁表面的纵向直线均弯曲成弧线,而且,靠顶面的纵线缩短,靠底面的纵线拉长,而位于中间位置的纵线长度不变。

2、假设

(1)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就是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仍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垂直。

中性层:梁纯弯曲变形后,在凸边的纤维伸长,凹边的纤维缩短,纤维层中必有一层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这一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两个区域——拉伸区与压缩区。 注意:中性层就是对整个梁而言的;

中性轴就是对某个横截面而言的。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就是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2)纵向纤维假设:梁就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且各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各纵向纤维只产生单向的拉伸或压缩。

3、推理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不存在剪应力。

二、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由于各纵向纤维只承受轴向拉伸或压缩,于就是在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可知

ρ

εσy

E

E =?=

通过上式可知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即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也就就是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而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

三、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

Z

I My

=

σ 式中:σ——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

M ——该点所在横截面的弯矩;

Iz ——横截面对其中性轴z 的惯性矩;矩形Z I =123

bh ;圆形Z I =64

4D π

y ——所求正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正应力的单位为:Pa 或MPa,工程上常用MPa 。

公式表明: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σ与截面上的弯矩M 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而与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 成反比。

在中性轴上(y=0),正应力为零。离中性轴越远,正应力越大。在横截面上、下边缘各点处(y=ymax),正应力达到最大值。

应力σ的正负号直接由弯矩M 的正负来判断。M 为正时,中性轴上部截面为压应力,下部为拉应力;M 为负时,中性轴上部截面为拉应力,下部为压应力。

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一、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等直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发生在最大弯矩所在横截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各点处,即

z

W M max max

对于工程上的细长梁,强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就是弯曲正应力。为了保证梁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使梁内最大正应力σmax 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σ],故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max max

σσ≤=z

W M

二、常用截面的惯性矩与抗弯截面系数

1、常用截面的惯性矩I Z

惯性矩就是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

它就是与截面的形状及尺寸相关的几何量。

123bh I C

z =12

3hb I C

y =64

4

D I I C C y z π=

=

2、常见截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在对梁进行强度计算时,总要寻找最大正应力。有公式可知,当y=ymax 时,

64

)

( 4

4 d D I

I

C

C y z - =

= π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 及强度计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课时授课计划 掌握弯曲应力基本概念; 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弯曲剪应力的计算;掌握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掌握弯曲剪应力强度校核。

教学过程: 复习:1、复习刚架的组成及特点。 2、复习平面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过程。 新课: 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第一节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横梁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平面弯曲时,如果某段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M,而无剪力Q = 0,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1、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变形观察 现象: (1)变形后各横向线仍为直线,只是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保持垂直,即小矩形格仍为直角; (2)梁表面的纵向直线均弯曲成弧线,而且,靠顶面的纵线缩短,靠底面的纵线拉长,而位于中间位置的纵线长度不变。 2、假设 (1)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仍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垂直。 中性层:梁纯弯曲变形后,在凸边的纤维伸长,凹边的纤维缩短,纤维层中必有一层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这一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两个区域——拉伸区和压缩区。 注意:中性层是对整个梁而言的; 中性轴是对某个横截面而言的。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是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2)纵向纤维假设:梁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且各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各纵向纤维只产生单向的拉伸或压缩。 3、推理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不存在剪应力。 二、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由于各纵向纤维只承受轴向拉伸或压缩,于是在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可知 ρ εσy E E =?= 通过上式可知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即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也就是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而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 三、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 Z I My = σ 式中:σ——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 M ——该点所在横截面的弯矩; Iz ——横截面对其中性轴z 的惯性矩;矩形Z I =123 bh ;圆形Z I =64 4D π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课时授课计划 掌握弯曲应力基本概念; 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弯曲剪应力的计算;掌握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掌握弯曲剪应力强度校核。

(1)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仍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垂直。 中性层:梁纯弯曲变形后,在凸边的纤维伸长,凹边的纤维缩短,纤维层中必有一层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这一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两个区域——拉伸区和压缩区。 注意:中性层是对整个梁而言的; 中性轴是对某个横截面而言的。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是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2)纵向纤维假设:梁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且各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各纵向纤维只产生单向的拉伸或压缩。 3、推理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不存在剪应力。 二、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由于各纵向纤维只承受轴向拉伸或压缩,于是在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可知

ρ εσy E E =?= 通过上式可知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即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也就是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而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 三、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 Z I My = σ 式中:σ——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 M ——该点所在横截面的弯矩; Iz ——横截面对其中性轴z 的惯性矩;矩形Z I =123 bh ;圆形Z I =64 4D π y ——所求正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正应力的单位为:Pa 或MPa ,工程上常用MPa 。 公式表明: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σ与截面上的弯矩M 和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而与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IZ 成反比。

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1.梁的强度计算 梁的强度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局部承压强度和折算应力,设计时要求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均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相应的强度设计值。 (1)梁的抗弯强度 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不断增加时正应力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以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为例说明如下: 梁的抗弯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向弯曲时 f W M nx x x ≤=γσ (5-3) 双向弯曲时 f W M W M ny y y nx x x ≤+=γγσ (5-4) 式中:M x 、M y ——绕x 轴和y 轴的弯矩(对工字形和H 形截面,x 轴为强轴,y 轴为弱轴); W nx 、W ny ——梁对x 轴和y 轴的净截面模量; y x γγ,——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对工字形截面,20.1,05.1==y x γγ;对箱形截面,05.1==y x γγ;对其他截面,可查表得到; f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为避免梁失去强度之前受压翼缘局部失稳,当梁受压翼缘的外伸宽度b 与其厚度t 之比大于y f /23513 ,但不超过y f /23515时,应取0.1=x γ。 需要计算疲劳的梁,按弹性工作阶段进行计算,宜取0.1==y x γγ。 (2)梁的抗剪强度 一般情况下,梁同时承受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工字形和槽形截面梁腹板上的剪应力分布如图5-3所示。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发生在腹板中和轴处。在主平面受弯的实腹式梁,以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达到钢材的抗剪屈服点为承载力极限状态。因此,设计的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v w f It ≤=τ (5-5) 式中:V ——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设计值; S ——中和轴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I ——毛截面惯性矩; t w ——腹板厚度; f v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图5-3 腹板剪应力 当梁的抗剪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最常采用加大腹板厚度的办法来增大梁的抗剪强度。型钢由于腹板较厚,一般均能满足上式要求,因此只在剪力最大截面处有较大削弱时,才需进行剪应力的计算。 (3)梁的局部承压强度 图5-4局部压应力 当梁的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固定集中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或受有移动的集中荷载时,应验算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翼缘类似支承于腹板的弹性地基梁。腹板计算高度边缘的压应力分布如图5-4c 的曲线所示。假定集中荷载从作用处以1∶2.5(在h y 高度范围)和1∶1(在h R 高度范围)扩散,均匀分布于腹板计算高度边缘。梁的局部承压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关于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7-2 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一、最大正应力 在强度计算时,必须算出梁的最大正应力。产生最大正应力的截面,称为危险截面。对于等直梁,弯矩最大的截面就是危险截面。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应力处称为危险点,它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处。 对于中性轴是截面对称轴的梁,最大正应力的值为: max max max z M y I σ= 令z z max I W y = ,则 max max z M W σ= 式中z W 称为抗弯截面系数,是一个与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的几何量。常用单位是m 3 或mm 3。z W 值越大,max σ就越小,它也反映了截面形状及尺寸对梁的强度的影响。 对高为h 、宽为b 的矩形截面,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32 z z max /12/26 I bh bh W y h === 对直径为d 的圆形截面,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43 z z max /64/232 I d d W y d ππ=== 对于中性轴不是截面对称轴的梁,例如图7-9所示的T 形截面梁,在正弯矩M 作用下 梁下边缘处产生最大拉应力,上边缘处产生最大压应力,其值分别为: +1max z My I σ= 2max z My I σ-= 令z 11I W y = 、z 22 I W y =,则有: + max 1 M W σ= max 2 M W σ-=

max σ- 图7-9 二、正应力强度条件 为了保证梁能安全地工作,必须使梁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max σ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这就是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现分两种情况表达如下: 1、材料的抗拉和抗压能力相同,其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max max z []M W σσ= ≤ 2、材料的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应分别对拉应力和压应力建立强度条件: +max max 1[]M W σσ+= ≤ max max 2 []M W σσ--=≤ 根据强度条件可解决有关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 1)强度校核:在已知梁的材料和横截面的形状、尺寸(即已知[]σ、z W )以及所受荷载(即已知max M )的情况下,可以检查梁是否满足正应力强度条件。 2)设计截面:当已知荷载和所用材料时(即已知max M 、[]σ),可根据强度条件,计算所需的抗弯截面系数 max z []M W σ≥ 然后根据梁的截面形状进一步确定截面的具体尺寸。 3)确定许用荷载:如已知梁的材料和截面形状尺寸(即已知[]σ、z W ),则先根据强度条件算出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即: max z [] M W σ≤ 然后由max M 与荷载间的关系计算许用荷载。 例7-2 如图7-10所示T 形截面外伸梁。已知材料的许用拉应力[]32MPa σ+ =,许用 压应力[]70MPa σ- =。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课时授课计戈I」

教学过程: 复习:1、复习刚架的组成及特点。 2、复习平面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过 程。 新 课: 第九章 梁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第一节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横梁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平面弯曲时,如果某段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弯曲称为纯弯曲。 1、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变形观察 现象: (1) 变形后各横向线仍为直线,只是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与变形后的梁 轴曲线保持垂直,即小矩形格仍为直角; (2) 梁表面的纵向直线均弯曲成弧线,而且,靠顶面的纵线缩短,靠底面的 纵线拉长,而位于中间位置的纵线长度不变。 M 而无剪力Q = 0,这种

2、假设 (1)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且仍与变形后的梁轴曲线垂直。 中性层:梁纯弯曲变形后,在凸边的纤维伸长,凹边的纤维缩短,纤维层中必有一层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这一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两个区域——拉伸区和压缩区。 注意:中性层是对整个梁而言的; 中性轴是对某个横截面而言的。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是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2)纵向纤维假设:梁是由许多纵向纤维组成的,且各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各纵向纤维只产生单向的拉伸或压缩。 3、推理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存在正应力,不存在剪应力。 二、纯弯曲横梁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由于各纵向纤维只承受轴向拉伸或压缩,于是在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由胡克定律可知 通过上式可知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即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

梁的强度与刚度

第八章梁的强度与刚度 第二十四讲梁的正应力截面的二次矩 第二十五讲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一) 第二十六讲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二) 第二十七讲弯曲切应力简介 第二十八讲梁的变形概述提高梁的强度和刚度

第二十四讲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常用截面的二次矩 目的要求:掌握弯曲梁正应力的计算和正应力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弯曲梁正应力的计算和正应力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平行移轴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第八章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8-1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一、纯弯曲概念: 1、纯弯曲:平面弯曲中如果某梁段剪力为零,该梁段称为纯弯曲梁段。 2、剪切弯曲:平面弯曲中如果某梁段剪力不为零(存在剪力),该梁段称为剪切弯曲梁段。 二、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1、中性层和中性轴的概念: 中性层:纯弯曲时梁的纤维层有的变长,有的变短。其中有一层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这一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2、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 以中性轴为分界线分为拉区和压区,正弯矩上压下拉,负弯矩下压上拉,正应力成线性规律分布,最大的正应力发生在上下边沿点。

3、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1)、任一点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2)、最大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其中:M---截面上的弯矩;I Z---截面对中性轴(z轴)的惯性矩; y---所求应力的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说明:以上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均适用于剪切弯曲。

§8-2 常用截面的二次矩平行移轴定理 一、常用截面的二次矩和弯曲截面系数: 1、矩形截面: 2、圆形截面和圆环形截面: 圆形截面 圆环形截面 其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