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校联盟2016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

百校联盟2016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

百校联盟2016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
百校联盟2016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

百校联盟2016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

(三)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瓦尔登湖》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华美的文辞和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它构设了的故事。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A.深刻危言耸听矜持

B.深邃危言耸听矜持

C.深刻耸人听闻执拗

D.深邃耸人听闻执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深邃:深;深奥。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芈月传》开播一周多时间仍能维持超高收视率,并创下多项收视纪录,足以说明剧目本身品质不俗。

B.近年来,多位艺人涉毒被捕,其中凡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公众谅解的,无不是不热衷公益的艺人。

C.互联网兴起后,各种怪诞、恶搞、粗口、泼皮、另类、粗鄙的语言被贴上来自生活的标签广为流传。

D.新政策出台以后,想要“二孩”的家庭不仅有了政策保障,独生子女家庭和广大流动人口也将享有服务红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多重否定失当,应删除“无不是不”中的第二个“不”。C项,搭配不当,“粗口”和“泼皮”不能修饰“语言”。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提到“想要”之前。

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其他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从A项

中的“有心”“惜别”“垂泪”可以看出,从C项中的“嫌”字可以看出,从D项中的“送”字可以看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年轻的时候,读郑振铎先生译的泰戈尔的《新月集》,极其羡慕书中那个稚气甚至近于傻气的小男孩,,。,,,。

①思维和行为可亲可爱可信赖可容忍

②尤其像《孩童之道》《偷睡眠者》《同情》《恶邮差》等

③他是一个真正的孩子

④不仅表现了孩子思维的幼稚天真

⑤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真实的精神世界

⑥更凸显了孩子幼小心灵的爱心和善意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①④⑤②⑥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④⑥②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通读全部文句,把握文段内容,理清思路。其次要抓住句中的关联词、代词等,如④中的“不仅”与⑥中的“更”为一组关联词,⑥应紧跟④后。据此可以排除B项。③中的“他”指代的是横线前的“那个稚气甚至近于傻气的小男孩”,故③应排在第一空。据此排除C、D两项。

5.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

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

C.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A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B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C项阐明了什么才是“中国故事”,D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

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祔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6.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讣于乡曰讣:报丧

B.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修:置办

C.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敕:命令

D.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适:出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

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8.把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9.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案】

6.C

7.A

8.(1)(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

(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

9.孝顺知礼;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教子有方。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可知,“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

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9.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答题时,要从王夫人的事迹入手,王夫人的生平事迹主要在选文的第二段。王夫人力主公公归葬,可见其孝顺知礼;与亲族相处,“虽贫不傲,虽富不屈”,可见其不卑不亢;为祭祀劳神费思,可见其吃苦耐劳;教育孩子“不失家法”,可见其教子有方。

【备注】【参考译文】

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伤心地哭诉:“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

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

很能干。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

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王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

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王夫人将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摸鱼儿·东皋①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②。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③,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①东皋:东山,词人被免官后回到故乡,曾修葺了东山的“归来园”。②邵平瓜圃:邵平,秦故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青门外。③班超:东汉名将,被封为定远侯,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去世。

(1)“无人独舞”和“酒尽未能去”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2)请简要赏析“一川夜月光流渚”一句。

(3)词的最后提到班超,有何作用?

【答案】(1)词人陶醉于东皋美景,翩然起舞,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表达出词人对东皋由衷的喜爱之情。

(2)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和谐的山中月夜图。用“一川”形容“夜月”,写出了明月映照着溪流的静景。“光流渚”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

(3)运用班超的典故,是为了阐明前句“功名浪语”的观点,表达词人厌弃官场、急流勇退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备注】【诗歌鉴赏】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山涧溪水的涨痕清晰可辨,沙洲上聚集着白鹭和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对此美景由衷的喜爱。以“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地;“光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光浑然一体,那汩汩流动着的,是溪水还是月光,难以辨识。面对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偌大的世界好像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 ,酒尽了还不忍离开。下片抒情。“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三句是说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两句是说自己曾做过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是说细看镜中容貌,已经是两鬓花白了。“功名浪语”是说,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就像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的人,回来后不久便死去了。词人通过班超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厌弃官场、急流勇退的情怀。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7)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8),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答案】(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苍颜白发(3)舳舻千里(4)艰难苦恨繁霜鬓(5)千里共婵娟(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7)曲肱而枕之(8)一腔热血勤珍重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竹排嫂

刘心武

制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好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较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

段两端有螺纹,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并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的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说

笑一阵,再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的面点数,算下来,每个竹排嫂平均每天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收入于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

实支撑。

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包括老板在内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在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姐妹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

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

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

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建筑工人踩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

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

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

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

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用的那种!”养羊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有来要那个货的啊!”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用的!”又对老板说:“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个竹嫂,还真惹不起你!”

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串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过程中震松,她却省略了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新手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架!”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了。我出的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在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再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

(有删改) 12.小说第一段详细介绍竹排的制作原料和方法有何作用?

13.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竹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5.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

【答案】

12①说明制作竹排的活儿并不轻松,衬托竹排嫂们的吃苦耐劳。②为下文叙写竹排嫂们保证竹排质量的情节做铺垫。

13.(1)老板先是为了利益不顾质量,要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竹排,并且狡辩;后来妥协,不情愿地接受了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养羊用的竹排的决定;最后竹排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口碑,老板立场鲜明地盛赞竹排嫂们的质量意识。(2)老板的态度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衬托出竹排嫂们强烈的责任意识。

14.①勤劳善良。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还接着干;买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②有强烈的责任心。她首先抗议老板使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建筑工地用的竹排,为建筑工人的安全着想。③泼辣勇敢。与老板争论未果,竹嫂就做主将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④聪慧。把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既保证了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老板的利益。

15.①新手被竹排嫂们的真善美感染,她们团结在一起,快乐地劳动。②竹排嫂们的付出

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她们难抑愉悦之情。③展现了竹排嫂们对生活的热忱,表现了她们心

灵的淳朴之美。

【解析】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作用类试题,一要点出情节的具体内容,并将其与人物形象、主旨等联系起来思考,明确其在内容上的作用;二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文中老板的话一共有四处,第一处,老板为自己使用被虫子啃过的劣质竹子制建筑

工地用的竹排而狡辩;第二处,老板的态度没有明显变化;第三处,“好吧好吧”“惹不起你”

表明老板向竹排嫂们妥协了;第四处,老板向新手大力夸赞竹排嫂们的工作态度和产品的

质量。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14.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竹嫂”这一个体的性格特征,而不是“竹排嫂们”这一群体的形象特征。其次要从文中筛选出竹嫂的言行,

如雨下大了,别人不干活了她还干,她有时会去小店买小瓶的奶给孩子们吃,她首先反对

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作建筑工地用的竹排,等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概括出竹嫂的性格特点。

1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探究的能力。此题要求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结尾句的丰富意蕴,考生要多角度思考,既要分析其表面意思,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具体分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二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不再争吵”说明竹排嫂们和新手团

结在了一起,隔阂消失。她们为什么“不再争吵”?这要从上文中寻找答案。上文写竹排嫂们加班帮新手加工不合格的竹排,新手被竹排嫂们的善良感染。“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

表现了竹排嫂们愉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她们为何心情愉悦?不仅是因为和新手消

除了隔阂,还因为老板肯定了她们的工作态度。那么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何在?很显然是要表现和赞扬竹排嫂们的心灵之美。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

王芊霓

“广场舞”在今天的中国业已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焦点。它流行的原因通常被解读为廉价和低门槛,或者是集体主义时代传统的回潮。伴随着这种解读,“广场舞”和广场舞者

被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淹没,似乎整个社会以“噪音污染”和“空间占用”为主要战场,开始

了对“广场舞”的讨伐。然而围绕着噪音和空间来讨论“广场舞”的问题显然是流于表面的。对广场舞者来说,跳舞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情趣,大大小小的舞队已然成为现代中国中老年

女性排遣孤独、沟通情感的团体。与“广场舞”赋予其参与者的正能量相对比的,则是这一群体所蒙受的社会污名。人们把参加“广场舞”的这些并不年轻的女性称为“大妈”,这个词

在北方方言中带有贬义,而现如今它俨然成为了大嗓门儿、有些发福、不再性感的中老年女性形象的代名词。不仅如此,“广场舞”和“广场舞大妈”已经成为不少脱口秀和笑话节目的固定“包袱”和笑料,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大妈和引用广场舞的方式,也都说明了广场舞大妈蒙受污名之实。

根据戈夫曼对“污名”的洞见,招致污名的原因往往是蒙受污名者的某些特征与社会对它的期望不同。基于此,人们对“广场舞”或含蓄或明确的消极态度就容易被理解了。“广场舞”的污名,其实裹挟了社会期待,对它的主要参与者——中高龄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广场舞”无论是被“污名化”还是被“魅力化”,其实都是社会和文化动态建构的产物。以健身和舞蹈为例,在动态的建构过程中,它们被赋予了积极或消极的符号意义。例如瑜伽已经成为健康、积极、高端的代名词,甚至已成为专属于城市中上层的一种高雅的运动方式。换句话说,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练习瑜伽而成功地标榜一种品味。比如,在斯里兰卡,有一种叫做“Kandyan”的传统舞蹈,它的表演者因为与传统的密切关系而遭遇边缘化。舞蹈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种传统舞蹈被它代表的“落后的过去”长期禁锢了,舞者们被认为与“现代”格格不入而陷入一种底层困境。

有人通过对秧歌的研究认为,对秧歌的污名化和舞者多为老年人的身份有关,因为老年人参与舞蹈往往挑战了社会惯常对他们的期待。这些社会期待与老人的自我认同存在差异,社会惯常认为老年人应该是位于社会边缘的,与感官愉悦无关,与性感无关,是数日子度

时光的。

然而,有些讽刺的是,这些中老年舞者体现的与社会期待冲突的自我追求,恰恰也是社会

构建的产物。大部分广场舞爱好者经历过推崇“去性化”的时代,然而在她们身上这种“去性化”的时代烙印已并不多见,反而她们表现出的对柔美和性感的追求是在当今社会被

扭转和重塑出来的。性感、柔美、苗条的女性出现在方方面面的商业宣传中,不停刺激着大妈也去追赶这种当下流行的女性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的女性似乎都有类似的追求。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很多老年人钟情于摩登舞,这与英国社会对老年人行为的期待也有差异,却没有招致污名。而中国的广场舞,却成为大众调侃和取笑的对象,这是否提醒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社会的包容性?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17.本文题为“污名与冲突”,“污名”具体指什么?“冲突”又指什么?

18如何才能减少或消除广场舞者的污名?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

16.①首先指出广场舞者蒙受污名之实;②然后引用戈夫曼对“污名”的洞见,分析广场舞污名产生的原因;③最后呼吁社会对广场舞者适当包容。

17.污名:①认为广场舞有噪音污染,占用空间;②称呼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为“大妈”;

③将“广场舞”和广场舞者作为笑料。冲突:社会对中老年舞者的期待和她们的自我追求之间的冲突。

18.①广场舞者要自律,减少噪音污染,合理利用公共空间。②社会要改变对中老年人的

固有期待。③对广场舞者少一些讥讽,多一些包容。

【解析】

1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逐段概括段落大意,划分出文章的层次。然后用“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关联词串联起文章的多个层次。最后合理组织语言作答,注意语言要具有概括性。

1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正文中,“污名”一词最先出现在第二段的“与…广场舞?赋予……社会污名”一句中,这句话后面对广场舞者的污名进行了具体介绍,

考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即可。解释“冲突”的含义时要指出发生冲突的双方。文章在介绍招致污名的原因时指出,社会对老年人的期待和老年人的自我追求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冲

突所在。

1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思考广场舞者的污名因何产生。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一是因为广场舞者自身有一定的问题,如制造噪音、占用

空间;二是因为社会对广场舞者的主力——中老年人的期待与其自我追求之间存在冲突。所以考生可以从广场舞者、社会等角度回答。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便对主人说:“您

应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对邻居们表示

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

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有火灾,如今论

功请客酬谢,为什么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邀请,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

的人才是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答案】

社会需要“曲突徙薪”者

林璞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一个叫叶志平的校长和他所在的桑枣中学创造了奇迹。地震突发,桑枣中学那栋“盖楼花了17万、加固却用了40多万元”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倒塌;2000多名师生,仅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冲到操场,无一伤亡。

桑枣中学的奇迹,看似“幸运”和偶然,实则未必。假如不是叶校长坚持一次次地整修加固

校舍,一次次地组织紧急疏散演练,很难想象震后的学校会是怎样的情形。

谁都不希望遭遇灾难,但人类与灾难的斗争向来贯穿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来看,诸

如地震等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人力还不能控制,甚至是人难以预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灾难面前就束手无策。有时候,即便我们无法阻挡灾难的

发生,但仍可以选择应对灾难的态度和方式。

类似桑枣奇迹的若干实例表明,通过预先准备和超前应对,不仅自然灾害,诸如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乃至改革中的矛盾、发展中的挑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正所谓“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是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表现。不要等到下大雨时才想到房屋时间已久该做修缮了,不要等到火灾发生以后才去检查消防栓,才去为员工普及消防知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牢牢握住“曲突徙薪”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把灾难和不幸挡在门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灾难和危机,“亡羊补牢”固然可慰可诫,但“曲突徙薪”更是可嘉可勉。事实上,做到“曲突徙薪”并不是很难。很多时候,它只需要我们多一些敬畏、少一点轻视,多一些忧患、少一点自负,多一些坚持、少一点放弃,多一些“较真”、少一点懈怠……难的是让“曲突徙薪”成为规则、融入意识、化为自觉、养成习惯,普遍为人们遵守奉行,主动付诸实践,真正贯彻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曲突徙薪”凸显的是眼光和智慧,彰显的是责任和良知。如果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如叶志平那样,把一个普通公民对自身的职责和操守、做人的良知和道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得如此深刻,笃行得这样彻底,我们的身边定然会少一些悲伤悔恨的泪水,多一些欢乐欣慰的笑容。

灾难忌惮“曲突徙薪”,发展需要“曲突徙薪”,社会呼唤更多的人来做“曲突徙薪”者。

【解析】【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把握人物的言行。建议主人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客人明显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主人不听他的意见,结果吃亏的是自己。主人宴请救火的邻居们,有人提醒他应该感谢那个当初劝他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说明有防患于未然意识的人很重要。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①防患于未然,消除可能产生事故的因素。②要重视曲突徙薪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善于把握事情发生发展的规律。③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高明的人;不听忠告的人,吃亏的还是他自己。④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⑤要尊重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⑥注重直观性价值,同时要看到隐性价值。⑦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真诚建言的朋友。⑧预警危难的朋友和危难时伸出援手的朋友一样重要。等等。

【备注】【名师点评】文章以四川汶川地震中一所中学的奇迹引出观点,接着阐述了“曲突徙薪”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做法,最后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做“曲突徙薪”者。本文分析深刻,说理恰当,鞭辟入里;语言精辟,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运用恰当,文采斐然。总之,这是一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考场佳作。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有删改)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1.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请另外写出两位代表人物。

22.作者反对苏子瞻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20.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21.方苞刘大櫆(戴名世)

22.秦扰乱天下的方法并不是从李斯那里得到的,李斯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即使李斯不对秦始皇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也会自己去做。

【备注】【参考译文】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荀子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朝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使秦孝公明确法令,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说求官之人。秦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使秦朝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之人便习以为常,认为它很好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却被东吴的陆逊打败,逃往白帝城。他忧郁成疾,临终时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B.克劳狄斯察觉到杀害老国王的罪行败露,便借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惺地送哈姆莱特去英国避难,却在书信中让英国国王杀掉哈姆莱特。

C.《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新诗集。《女神》中的篇章绝大部分写于1919年至1921年之间。

D.鲁迅的作品多取材于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涓生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E.查理去印度时,欧也妮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送给他;苦等查理时,父亲抢夺梳妆匣,她拼

死保护,并为查理还清债务;被查理抛弃后,她又成全了查理和侯爵家小姐的婚姻。

【答案】DE

【解析】D项,涓生不是《呐喊》中的人物,是《彷徨》中的人物;E项,应是欧也妮被抛弃后为查理还清了债务。

24.简答题

(1)香菱学诗,拜的老师是谁?老师让她细心揣摩了哪些大诗人的诗作做底子来提升自己

的诗歌素养?

(2)《子夜》中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

的死。这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1)林黛玉;王维、杜甫、李白。

(2)①点明时代特点,侧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革命风暴的到来;②吴老太爷是封建

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势力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没落,预示

封建制度必然崩溃。

材料概括分析题。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

类的东西。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

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

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学文学的人们的最

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这种人不但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

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

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东西。

(选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有删改) 25.为什么说“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请简要概括。

26.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7.怎样才能培养文学趣味?请结合文本回答。

【答案】

25.①诗比别类文学更谨严,更纯粹,更精致,如果不喜欢诗,对诗没有兴趣,那么在阅读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时就难以领略其佳妙之处;②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诗,看小说、戏剧时,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而欣赏不到作品所描写的内心生活或社会真相。

26.学文学不能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关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也不能仅仅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

27.①在阅读时,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②要从读诗入手,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③做到真正地去了解欣赏,积累比较资料,注重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④培养广博的趣味,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完整word版)2016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 押题卷 16

高考押题卷16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哽.咽梗.阻田埂.骨鲠.在喉 B.宾.白傧.相滨.海落英缤.纷 C.缟.素铁镐.蒿.草形容枯槁. D.亵渎.牛犊.文牍.买椟.还珠 心群众疾苦,为那些死去的窑工和那些受侮辱损害者呼吁。 4.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相关问题。(5分) 【星岛网讯】电视剧《大旗英雄传》因随意喷涂风景区内明代摩崖石刻古迹,被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点名批评后,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通知,

要求各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媒体近日从四川省重点风景区九寨沟获悉,景区从日前起一律谢绝影视剧进沟拍戏。九寨沟管理局有关人士透露,早在2006年夏天,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无极》剧组严重破坏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被媒体曝光之后,九寨沟就立即对各景区做了严格检查,并做出了《关于严格限制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的决定》。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2020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范文 2020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1/ 9

2020 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2020 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一)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为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原创】 A.深圳交警 3 月7 日出台新规定,外卖小哥第三次交通违法被交警查处,将被辞退,并且一年内不得在各平台内的各送餐企业再次聘用。 但这规定能否给外卖小哥戴上紧箍.(kū)咒呢? B.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 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xié)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遐接。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 C.为了追逐梦想,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天眼”之父南仁东心无旁鹜,在世界天文史上镌.(juàn)刻下新的高度。 D.《烈火如歌》这部改编至明晓溪同名小说的古装玄幻电视剧,目前正在各大卫视与网络上热播,人物的命运与剧情的第0页共8页

发展牵动了很多观众的心,该剧在微博和豆瓣.(bàn)网上评分很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层级为 A。 本题所选材料新鲜,错误语音体现浙江吴方言易混错处,还有学生学习生活中易错的字。 字形则为现实生活中的形近字或学生易错的音近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原创】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2003 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甲】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乙】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 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 3/ 9

2016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

(完整版)2016年江苏高考化学真题解析(有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O B.Mg2+的结构示意图: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 C.硫化钠的电子式: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答案】B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其漂白性,错误;B、NH4HCO3用作氮肥是因为其中含有氮元素,

易被农作物吸收,错误;C、Fe2(SO4)3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错误;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答案】B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 -=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3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原理错,将铜插入稀硝酸中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错误;B、电荷不守恒,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应为:2Fe3++Fe==3Fe2+,错误;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正确;D、硅酸钠为可溶性盐,用化学式表示,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应为:SiO32—+2H+ ==H2SiO3↓,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6.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最新江苏省2018-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卷 (2)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导学号:76934135】 ①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 真的作品和电视剧《渴望》一起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最重要的________。 ②军旅作家王树增对“如何评论黄继光是假的”这一提问的怒斥,彰显了 为尊者讳、为长者忌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________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德。 ③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 ________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A.表征慎终追远以至 B.表象谨小慎微以至 C.表征谨小慎微以致 D.表象慎终追远以致 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 表现出来的特征。表象: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慎终追远:指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以至:直到,表示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上的延伸。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76934136】A.安倍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国内民众及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强行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因解禁集体自卫权被认为是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尺度的

安保法案。 B.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五点半,习主席抵达了访美第二站——美国首都华盛顿,将在这里出席奥巴马总统为其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 C.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欧洲航天局进行的“罗赛塔计划”,以一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启了人类探索木星的奥秘以及整个宇宙的发展前景。 B[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可以将“通过了”中的“了”改成“的”。C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培养……兴趣”,再说“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D项,成分残缺,“开启”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新阶段”。] 3.下列各句中,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 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 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 流淌。 B[B项,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3分)()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

2016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2016押题卷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它先于语言文字而存在。现今世界仍有不少虽会说话却没有文字的原始民族,他们都有着并不十分简单的文化。人类社会有文明与原始的分别,而没有有文化社会与没文化社会的分别。 人类的文化,正如人类自己,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它随着人类的演化而演化。一旦人类的体质,特别是发声器官发达到足以创造出语言——表达意识而多少有着固定形式的变化的一套声音符号,且更进一步设计出来文字——表示语言的一套有形的书写符号以后,人类的文化趋向于急剧的发展。那些开化较早的民族的生活资料也就因此被记录、累积,并或多或少地流传下来,成为我们所谓的文献。而通常所谓的“历史时代”就是指有文献以来的那个时代。语言哲学自然要以历史时代人类的语言文字为其研究对象。 语言哲学有两个分科。其一,可称之为文献的语言学,或即文献学。这门学科大致相当于我国素来所谓的文字学、训诂学、校雠学等。它是以文献的搜求、注释与校勘,版本的异同及其年代的考订,文字的起源和流变,以及其他有关语文的问题为其研究对象的。这一学科的发展在东西方虽然都可追溯到很早的时代,但真正走向系统的科学研究似乎是17世纪以后的事了。语言哲学的另一分科即语言的语文学,或即语言学。这门学科大致虽然相当于我国素来所谓的音韵学,但其范围更为广阔,而且目标也不相同。它是以全人类的古今各民族的语言构造,即语音、语法为其研究对象的,从同一语言与不同语言的古今变异上加以研究比较,从而定其类别,溯其系统。因此,这样的语言学又或名之为比较语文学,它是19世纪以来由西方学者惨淡经营建立起来的。 语言哲学与人类文化史研究的关系是显然的,而且是多方面的。首先,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素质。人类文化史没有语文演化史,便不是完整的文化史。其次,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史的研究,该族语文的研究显然属于必要的基础,不通晓该族的语文,该族文化的研究必不能深入。又次,文献经语文学家整理、诠释、考订以后,即成为文化史上的可靠史料。如殷代的卜辞、周金铭文、居延汉简之类,分别属于殷周汉代的重要原始资料。再者,人类由于迁播和接触而促成民族间语文及文化上的融合,从而从某些语文的分布及借用的情形上,就可以溯求毗邻的民族间的文化演变关系。最后,语文的意义可以因为时间的不同而演变,而这种演变则可以反映出文化的演变,因此我们可以从语文上去推论古今某些民族的文化如思想信仰及其文化素质的流变。刘知几《史通》曾论史家写近事不宜用古语,或改夷言为汉语,以求文字之真,这正说明语文与文化史研究的密切关系。 (摘编自杨希枚《当代语言哲学与人类文化史的研究》)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文化的一项是()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 江苏卷 ) 语文 I 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人都希望自己 _________________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___________________ ,你 ,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 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D. 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2. 下列熟语中 ,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化干戈为玉帛 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 分) A.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往事历历, 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 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 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 去寻找无言的山水, 远逝的古人。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 显身手。 D.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 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第一组 : 《看见 <看见 >》《书虫诞生记》 《对话苏东坡》 《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 《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 《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 《我的 “离经叛道 ”的话》《扪心自问》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 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 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 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 新笙歌里 古衣冠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高山流水觅知音 舞台虽小有机关 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C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 辄不利。遂输粟入太 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 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 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 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教子读书, 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 特耕而不获耳, 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 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 2016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 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 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 丹铅。《易经》 3 分) 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 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 C. 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3 分 )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D.情人眼里出西施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 的一项是( 3 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④开幕几疑非傀 儡 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汝则已矣,还 ”文洁曰:“有是乎? “子文当名世,何止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1)信誓旦旦(2)积善成德(3)误落尘网中(4)歌 以咏志(5)谈笑有鸿儒(6)负箧曳屣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

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答案(1)敛(2)C 解析(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2020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颔首/下颌偌大/承诺讪笑/氙气乳臭未干/嗅觉灵敏 B.眩晕/荤腥掉色/颜色歼灭/阡陌桂棹兰桨/绰绰有余 C.跻身/侪辈悖论/烘焙倩影/菁华惴惴不安/逸兴遄飞 D.骨骼/恪守楔子/修禊秩序/对峙匍匐前进/惊魂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按揭功夫茶浓妆艳抹 B.亲睐秸秆大杂烩以德报怨 C.岑寂戡乱亲和力皇天厚土

D.幅员晋升白内瘴惩前毖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涵“仁”“义”等81条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的简明中文释义 和英文翻译。 B.西博会后,省招商引资局将在全川范围内培训招商人员,帮助各市细化产业脉络,明确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而锁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 C.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还将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并将率 先垂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D.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 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并对 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 的事情。 D.对于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 的哀悼与慰问之意。 二、(9分,每小题3分)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 ...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2019年高全国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2019年高全国高考语文押题试卷 (名师精选试题+详细解答过程,值得下载打印练习)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 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 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 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 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 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 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 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 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 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 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 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 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一)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 (6分) (2016高二上·舒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

2016年高考英语真题江苏

2016 1.It is often the case _________ anything is possible for those who hang on to hope. A. why B. what C. as D. that 2. More efforts, as reported, _________ in the years ahead to accelerat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 are made B. will be made C. are being made D. have been made 3.Many young people, most _________ were well-educated, headed for remote regions to chase their dreams. A. of whichh B. of them C. of whom D. of those 4.—Can you tell us your _________ for happiness and a long life? —Living every day to the full, definitely. A. recipe B. record C. range D. receipt 5. He did not _________ easily, but was willing to accept any constructive advice for a worthy cause. A. approach B. wrestle C. compromise D. communicate 6._________some people are motivated by a need for success, others are motivated by a fear of failure. A. Because B. If C. Unless D. While

金考卷猜题卷2019语文答案

金考卷猜题卷2019语文答案 最新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卷1有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能量耗尽了就会起变化,变化了血脉就畅通,再接着生长、发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使中华文明生命力不绝、延续至今,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文明的发展虽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今天还能读懂数千年前的文献资料,古代经书上的格言警句还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在历演化中,中华文明的中心有过多次迁移,但整个历史都上演在欧亚大陆东部这块广袤

的大地上。 中华文明不曾间断,主要靠文明不断累积。这种累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文字记载而形成的大量书面文献资料; 二是众多的实物,包括器物、遗迹、遗址等。前者如历史文献,数千年文明连续不断地记录在史籍中,仅正史就有25部之多,还有《通典》《文献通考》《通志》等大量的“政书”以及野史、笔记等。中华文明就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保存着,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现象。后者如考古资料,20世纪以来的大量考古发现,使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有了越来越清晰和确切的实物证明,这是十分了不起的。除此之外,还有口口相传的文化传统、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等。 中华文明在统一与分裂、兴盛与衰落中交替演进,但以统一和兴盛为常态,以分裂和衰落为变态。有学者统计,自夏朝以后的约4 000年间,分裂时间总计为1200余年,而统一时间则为 2700多年。即使在分裂时代,分裂政权大都不甘于偏安一隅,而是把追求统一作为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一般来说,统一与兴盛大致合拍,分裂与衰落基本同步。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文明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侯坐大,政权下移,社会动荡。同时,新的因素也在生长,周边文明的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