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基础知识:焦点、弥散圆、景深 焦深

光学基础知识:焦点、弥散圆、景深 焦深

光学基础知识:焦点、弥散圆、景深 焦深
光学基础知识:焦点、弥散圆、景深 焦深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图片:1.png

2、弥散圆(circleof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ofconfusion)。

3、景深(depthof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深的含义

焦深:指在保持影像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焦平面)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

二、影响焦深的因素和规律:

1.光圈与焦深成正比。光圈小,焦深大;光圈大,焦深小。

2.摄距与焦深成反比。摄距近,焦深大;摄距远,焦深小。

原因:摄距(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远、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3.镜头焦距与焦深成正比。镜头焦距长,焦深大,镜头焦距短,焦深小。

原因:摄距一定时,焦距增大,远、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

4.焦深与模糊圈成正比。允许的模糊圈大,焦深大;允许的模糊圈小,焦深小。

三、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1.含义不同:景深是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纵长距离;焦深是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许移动的距离。

2.当摄距减小时,景深减小,焦深增大;当摄距增大时,景深增大,焦深减小。

3.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时(如使用长焦镜头、缩短摄距等),景深减小,焦深增大;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减小时(如使用短焦镜头、增大摄距等),景深增大,焦深减小。

4.减小光圈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增大光圈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5.当降低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当提高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6.焦深在很大程度上与相机的制造有关;景深在很大程度上与被摄体的再现有关。

四、焦深的实用价值

拍摄前应先用最大光圈聚焦(这样既可增加影像亮度,又减小了焦深,有助于准确聚焦),聚焦准确之后,再将光圈调至拍摄所需要的档位上。

镜头的景深

一.什么叫作镜头的景深 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称这一点为最佳拍摄距离,既最佳成像点。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拍摄得较为清晰。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成像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二.决定景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光圈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 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同款焦距的镜头不同的光圈大小,如F5.6比F2.8的景深范围越大。 2.焦距与景深的关系: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 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比如同样F2.0的光圈,f:1.7mm比f4.35mm的景深范围越大。 3.物距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 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镜头的景深参数,请访问vision-lens。 三.镜头景深计算公式/方法? 景深=(2×弥散圆直径×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对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4次方―弥散圆直径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对焦距离的平方)

电子显微镜的景深和显微镜的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的景深和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由于电子的波动性,当它通过小孔光阑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结果表现为每个物点形成的像是一个圆斑(周围的副光环可忽略不计)。定义这个衍射圆斑的半径为衍射像差。在像方或物方可分别表示为: (Ar&ff),=0.611/a(1一22a) (1rdff)o=0.61A/ao(1一22b)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同前。可以看出加大光阑孔径角as,可以减小衍射差。但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这样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景深和焦探(11) 景深就是在保持像清晰的前提下,可允许物面在轴上的移动距离,或者说可允许物上不同部位处的凹凸差。根据图1-10,理想情况下物点P成像在Q点.如果物面在P点前后P’P"之间移动,则在Q看到的物有一定横向宽度。如果透镜有各种像差。该系统实际存在一个对物的可分辨极限(分辨率8)。显微镜价格只要P’P,,间平面上的物点宽度小于或等于s,则在Q处的成像效果与P点处几何物点造成的像斑是相同的,即其清晰度相同。因此可允许的物在轴上最大距离PP"称景深Do,它由下式定出: D0二 (1一23) 式中d一电子光学系统对物的分辨率; ao一电子束的物方有效孔径角. 对于100kV的电镜,偏光显微镜如果分辨率为lnm,物镜孔径角为5X10-1rad,则景深Do=200nm.这表示样品厚度或表面凹凸起伏不超过200nm时,能得到均匀清晰的图像.由此可见景深也常常成为对样品厚度的限制因素之一。

把景深这一特性转换到像方便可得到焦深Df。它就是为了得到清晰度相同的像,可允许的图像显示或记录平面的轴向位移量。参照(1一23)可得: Df=B;/a(1一24) 式中S;一像方的分辨率;a;一电子束的像方有效孔径角。 显微镜像方分辨率S;受观察荧光屏的分辨率所限制。通常荧光屏的分辨率为505m。如电镜最高放大倍数M=10`X,电子束孔径角ao=5X10-’rad,则最长焦深(D1),o,==100M。即使在最低放大倍数M=10’X,相应的ao=1X10-’rad时,最低焦深(Df).二50cm。可见电镜的焦深值很大.这就说明了在透射电镜中为什么我们只对荧光屏调焦,而把像记录在其下方的电子感光板或其上方的35mm胶片上时,总能得到清晰的像。 本文由广州深华实验室仪器设备整合发布

摄影技术 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3章

1.3 习题 一、单选题 1.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 (Daguerre) 发明了____,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① 明胶基片② 银版摄影法③ 胶卷④ 胶片照相机 2. 短短一个半世纪多,____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并以其即时成像的快捷以及操作技术的简便易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① 传统照相机② 数码照相机③ 摄影④ 摄像 3. 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过程。 ① 光学② 化学③ 光影④ 光化学 4. 当一卷胶卷拍摄完后,在暗室中,或在胶卷冲洗机中冲洗胶卷,通过显影、定影等光化学处理,将胶卷中的潜影变成与被摄景物相反的负像,这就是____。 ① 胶卷② 胶片③ 底片④ 照片 5. 传统摄影的三步曲是____。 ① 拍摄、印放、扫描② 拍摄、冲洗、印放 ③ 显影、定影、水洗④ 取景、对焦、拍照 6. 关于传统摄影,错误的叙述是____。 ① 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影像存储在胶片上 ② 特征是使用胶卷 ③ 投资小 ④ 拍摄后在胶卷上形成潜影 7. 关于数码摄影,其主要特征是____。 ① 使用数码照相机② 拍摄后可以立即看到影像 ③ 前期投资大④ 以上都对 8. 数码摄影是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它以____为其主要特征。 ① 数码照相机② 计算机处理③ 影像即显④ 速度快 9. 使用数码手段可以进行照片的____。 ① 保存② 查找③ 删除④ 以上都对 10. 关于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不同之处是____。 ① 针孔成像影像比较模糊,而透镜成像比较清楚 ② 针孔相当小时才能成像,像的亮度很暗,而透镜的孔径可以大得多,影像亮 ③ 透镜成像时必须调整物、像与透镜的距离才能成像清晰,针孔成像时不需要 ④ 以上都正确 11. 关于影像的存储介质,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传统摄影的胶片只能使用一次,照坏的不能重照 ② 传统摄影拍照后可以马上看到胶卷中的影像 ③ 数码摄影的影像存储介质是CCD芯片 ④ 以上都对 12. 对于小型数码照相机,正确持机的操作是____。 ① 双手上下左右托紧机身,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② 左手持机,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一、关于照相机镜头得常识 1、焦距 无限远处得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得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就是镜头中心)得距离,就就是镜头得焦距。 焦距就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得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镜头得视角大小,镜头得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得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得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得镜头称超广角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比人眼得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范围广阔。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得透视关系,所拍摄得照片会形成明显得夸张,可创造特殊得艺术效果。对于35㎜照相机,镜头得焦距在21㎜以下得便就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得镜头称广角镜头。由于它得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张,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得大场面。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得范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与人眼得视角相近,在46°左右。由于这种镜头得透视关系真实,就是照相机最基本得镜头。这种镜头得焦距与其所摄底片得对角线基本相等。35㎜照相机得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得镜头称为中焦镜头。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得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得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它得视角还不到人眼得一半,所以远处得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得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对35㎜照相机而言,其镜头焦距为100~300㎜。 (6)超长焦镜头视角小于8°得镜头称为超长焦镜头。它得视角很小,可把远处得实物拍得很大,专用于望远摄影,如野生动物、朝阳落日特写、体育竞赛、人物特写等。这种镜头往往口径大、镜身长、造价高,多为专业人士使用。对35㎜照相机而言,其镜头焦距在300㎜以上。 2、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就是摄影光线得输入口,镜头上用来控制光束大小与形状得装置叫光阑。光阑能使像平面上获得适宜得照度并使成像质量得到改善。光阑按作用分,主要有孔径光阑、现场光阑、消杂光光阑。光圈就是光阑中得一种(孔径光阑),一般由一组光圈叶片组成,这组叶片组成一个光孔,与镜头轴线垂直,光孔中心在轴线上,并可以通过镜头上得光圈调节光孔直径得大小。 当光线通过镜头时,镜筒与光圈都会遮挡光线得通过。不同得镜头结构,即使在相同得光圈直径时,通光能力也并不一样,所以常常用镜头得有效孔径(实际通过镜头得光束直径,用D 表示)更能有效表述镜头得实际通光能力。 为了简明,便于刻制,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如下经圆整得光圈系数: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二、景深得概念及其计算 介绍几个概念:

模糊圈、景深、焦深和超焦距

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 “模糊圈”又称“分散圈”、“弥散圆”等,弄懂和掌握模糊圈的概念,其价值并非仅仅在于从理论上认识影像为什么会清晰与虚糊,更重要的是对于十分重要的摄影技术之一--景深的运用有着重 要的实用价值。 一、模糊圈的含义 一幅画面上的影像看上去清晰或不清晰的直观原因,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能分辨则清晰;不能完全分辨则不大清晰;完全不能分辨则虚糊。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越高。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这种最小光点实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圆圈,可测量其直径。离开聚焦点前、后的其他景物在胶片上就不能产生焦点,它们的焦点或落在焦平面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落在焦平面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而在胶片上成像的圆圈(光点)都比焦点上的圆圈(光点)增大了。离开聚焦点距离越大的景物(包括离镜头比聚焦点更远或更近),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也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尽管在增大,但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当这种构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开始构成不清晰的影像了,构成影像的这种圆圈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 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虚糊的影像;反之,构成影像的圆圈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 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在一张照片上,要产生看上去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能允许的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取决于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照片的距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大多数照片是从较小的底片放大,因而,当制作同样大小的照片时,较小底片上的影像就比较大底片要有更小的模糊圈,或者说要有更高的清晰度。 实验证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这是通常的观看照片距离),对于模糊圈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较为清晰的感觉;而对模糊圈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甚至虚糊了。因此,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可以用公式“最大模糊圈直径=0.25mm/放大倍率”计算。 例如,用24x36mm的底片要放大8x10英寸照片,放大倍率约为8倍,那么根据上述公式:0.25/8=0.031mm,这0.03lmm就是135底片放大8倍,即放成8x10英寸照片时,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又如,用4x5英寸底片放大8X1O英寸照片,放大倍率是2,那么,0.25/2=0.125mm,这0.125mm就是4x5英寸底片放大8x10英寸照片时,所能允许的最大模糊圈直径。 根据模糊圈的含义和实用要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底片当高倍率放大时,影像清晰度会下降。 景深 -1- 灵活运用景深是摄影常用的重要技术之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景深的运用,对提高照片质量颇具实用价值。 景深的含义

摄影的景深原理及计算方法

景深原理及计算 一、在线景深计算器https://www.doczj.com/doc/474358460.html,/tools/dofjs.html 二、景深原理及计算 1、焦点(focus) 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镜头将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这个点,就叫做焦点,焦点和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过焦点后光线继续以锥状发散开来。

2、弥散圆(Circle of Cnfusion) 又译为:弥散圈、模糊圈等等 在焦点前后,光线从聚集到扩散,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点),继而有扩散到圆,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

如果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成像。这个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这时的弥散圆的大小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体的尺寸大约为0.125mm。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时,选用了常用尺寸7吋照片(175×125mm)为依据计算,要求弥散圆只能在0.125mm以内,按此计算得到是图像对角线长度的1/1730左右。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δ=1/1730 底片对角线长度。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底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要求。各厂家对于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的取值并不统一(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7吋的大小,观察距离为25~30cm)一般取值范围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和弥散圆直径δ的取值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弥散圆直径δ 的取值的大小和镜头生产厂商的技术能力有关。 一般常用的数值是:

镜头焦距和景深

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 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 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

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尽管两种拍摄条件不同,一个用全画幅+150mm焦距镜头,另外一个是DX画幅+100mm焦距镜头,但由于两者成像时的视角相同,结果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样了。因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说明相同焦距镜头在不同画幅相

《景深》之照片分析品评

is2is 色廊摄影交流园地- 摄影知识系列讲座- 第 三章《景深》 第三章《景深》第一节照片分析品评 在讲“景深”原理之前,我想让各位学员先看看下面两组照片。然后思考最下面的问题!

以上图片鸣谢星光临时模特、阿宽的器材。问题 1、你喜欢哪张照片? 2、说说你喜欢那张的原因? 景深原理 1、景深的认识你在拍摄的时候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 怎么大家都是拍摄同一朵花,为什么别人拍摄的会这么清晰,而自己拍的只是花的某一点清晰?

为什么我在取景器看到的图像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清晰,而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不一样?…… 那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到相机在拍摄时光圈的变化使得景深发生变化给图片带来的效果变化。 我们先通过了解镜头表面的数字显示来了解景深。 镜头景深标志(以旧款定焦镜头为例,现在新的自动准焦镜头已经简化了很多,有的甚至取消了景深标尺) 在图中,我们看到靠近蓝色线的那是“光圈数值”;绿色线的就是景深标尺;而红色线的就是对焦距离标尺。 那么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下图解:

首先,我们现在物体的准焦距离是≈0.75m,如果光圈值定在f /22时,最近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为0.4m,而最远的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为无穷远(红色标记);如果光圈值定在f/8时,最近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为≈0.56m,而最远的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1.2m(绿色标记)。如此运用,我们就可以在对物体准焦之后,定下了要拍摄的曝光光圈值,我们就可以通过景深标尺来知道我们将要拍摄的照片其清晰范围大概会在哪里了。 这个一定要通过多实践拍摄来理解,因为这对如何合理运用景深来拍摄到一幅物象清晰合理的照片有好处。 2、什么叫做景深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摄影新手必学光圈是什么? 这篇会讲解甚么是光圈、光圈的用途及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什么是光圈 光圈的大小我们会用数字表达,数字愈细,代表光圈愈大,数字愈大,光圈相对地较小。像上图,f/2.8是大光圈,f/22便是小光圈,我们会说f/2.8比f/4的光圈为大,f/16比f/11的光圈为小。 光圈对照片的影响主要有两大项,一是镜头的进光量,二是相片的景深。 光圈如何控制进光量? 我们可以把光圈想像成瞳孔,当光线强烈时,瞳孔会自动收细,当光线变弱时,瞳孔便会放大,等于相机的「光圈」——当我们把光圈调大,自然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反之亦然。 但什么时候选用什么光圈拍照,则取决于你想拍出什么效果。例如拍照时环境光源不足,我们会使用较大光圈来获取更多进光量,减低手震令相片蒙糊的状况出现。 而光圈亦会影响照片锐利度及对比度,每支镜头都有自己的最佳光圈值,在这个光圈值拍摄,可以拍到最锐利的最佳影象,一般而言是落在f/4 至f/8 左右。

人眼构造和光圈相似,在光线不足的时候,瞳孔会自动放大吸进更多光线,相反在光线充足时,会自动缩细,减少让光线进入眼睛。 光圈与景深 很多初接触摄影的朋友,都会对拍出「前清后朦」的照片感到疑惑,常嚷着为什么别人可以拍得出来,自己用同样的机子跟镜头却拍不出来,所谓「前清后朦」,在摄影中我们称为「景深」,景深和光圈有着直接关系。

浅景深,景深(相片清晰范围短) 深景深,景深(相片清晰范围阔) 「景深」是指在一幅相片中「清晰」的范围(也就是上图的「清晰部份」),在我们肉眼看起来清晰的部份,我们会称之为景深范围。 「前清后朦」的照片主要是因为「浅景深」,即比较短的景深深度,景深的深浅主要取决于以下元素: 1.镜头的光圈大小 2.镜头的焦距长短 3.摄影主体的远近 4.感光元件的大小* 景深并不会一下子突然由锐利变成模糊,而是逐渐趋向模糊。事实上,由焦点(中间的白色棋子)开始,前面或后面的部份已渐渐开始模糊,只是我们的肉眼,要去到一定模糊程度才能够察觉到有关变化。 * 关于第4 点涉及较复杂的模糊圈等概念,在此不赘,有兴趣可参考冼镜光的撰文 我们这篇集中说光圈和景深之间的关系。 光圈如何影响景深?

摄影基础考试题

联大轻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摄影》试题 姓名李阳学号200915191518班级09成型2班专业材料成型 一、单选题 一、关于景深和焦深正确的是(1) 1、都是用以说明镜头可以结成相当清晰影像的物方和像方的纵深范围; 2、景深大,焦深也大。 3、景深小,焦深也小。 4、以上都对。 二、(1)闪光法易产生红眼现象? 1、机位直接。 2、侧位直接。 3、直接漫射。 4、反射。 三、表现主体的质感和立体感最好选择(2) 1、正面光。 2、侧面光。 3、逆光。 4、顺光 四、(2)最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给人以和 谐、大方、细腻、浑厚的感觉, 1、高调, 2、中间调。 3、低调。 4、硬调。 五、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4) 1、抓特征。 2、力求简洁。 3、有色调对比。 4、以上都对。 六、画面构图中最主要的是(1) 1、主体。 2、近景。 3、中景。 4、背景。 七、白平衡主要是调节(3) 1、影象亮度的大小; 2、影象反差的大小; 3、影象色温的大小; 4、影象色调的大小; 八、拍动体照片,使用手动曝光模式,最好选择(1) 1、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2、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3、程序控制曝光模式 4、自动曝光模式。 九、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相互间的空间关系或位置关系的是(3) 1、立体感、 2、景别; 3、透视; 4、视觉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 一、在描述景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 1、焦距和光圈系数相关联,二者成正比之关系。 2、曝光时间越短,焦距越长。 3、曝光时间与焦距无关。 4、被摄主题越亮,焦距越长。 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23) 1、数码和傻瓜相机均能达到闪光同步。 2、闪光灯作为辅助光源,其曝光不可过度。 3、红眼现象是在夜间用自动闪光模式拍照时出现。 4、所有相机都能达到闪光同步。 三、数码相机拍动体所用曝光模式最好选择(13) 1、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2、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3、完全手动模式; 4、以上都对。 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4) 1、在曝光时间一定时,曝光量与光照度成正比; 2、在光照度一定时,曝光量与曝光时间成反比; 3、在曝光量一定时,曝光时间与光照度成正比; 4、在曝光时间与光照度都增加时,曝光量也增加。 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34) 1、拍风景照片时,用较大的光圈系数; 2、拍风景照片时,用较小的光圈系数;

景深与景浅

景深就是对好焦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物体和背景同样清晰,称之为景深深 物体是清晰的,而背景很模糊,称之为景深浅。 调节景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光圈大小。把光圈弄大,景深会变浅,反之亦然。当然光圈变大,快门速度也相应变快,光圈便小,快门速度则变慢。这样在同一个曝光强度下,我们可以得到景深不同的照片。影响景深深度的不止是光圈一个因素。拍摄距离近,景深会变浅,拍摄距离远,则相反,焦距长(长焦),景深会变浅,焦距短(广角),则相反,所以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时,很容易对整幅图像对焦,而使用长焦镜头时,因为景深较浅,拍摄时需要注意。还有,以对好焦的点为基准,离它近的点比远的点景深深。光圈数,也叫F数。影像(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的照度除了与景物本身的亮度和像的防大(或缩小)倍率有关系,还与镜头光圈的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与镜头的焦距F成反比,D/F的值称之为镜头“相对通光孔径”,为方便把相对通光孔径的倒数F/D.该比值越小,则光圈越大,在单位时间内的通光量越大。 景深与光圈,焦距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光圈与景深:光圈增大,景深就越小。例如,在同等光圈下,300mm的景深要比125mm的景深要浅。 焦距与景深:焦距增大,景深就越小。例如,同等焦距下,F1.0的光圈指数要大于F22。F1.0的景深要比F22的要浅。 物距与景深:物距增大,景深也怎大。 一张照片上,焦点处是最清楚的,离开焦点往前或着往后一段距离相对也是清楚的,这段距离就是景深了。以上三个应素都是综合作用的,如果你想获得最大的景深,那就用“超焦距”吧:在光圈和焦距一定的情况下,把焦点放到景深的近界上。比如景深的范围是A到B 焦点是C 相机到A点的距离是D,A离相机近,B离相机远。此时焦距和光圈不变,把焦点放到A点上,那景深就扩大成D/2到B 。 回答:2006-06-12 23:1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感谢。

光学基础知识:焦点、弥散圆、景深 焦深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图片:1.png 2、弥散圆(circleof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ofconfusion)。 3、景深(depthof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深的含义 焦深:指在保持影像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焦平面)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 二、影响焦深的因素和规律: 1.光圈与焦深成正比。光圈小,焦深大;光圈大,焦深小。 2.摄距与焦深成反比。摄距近,焦深大;摄距远,焦深小。 原因:摄距(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远、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3.镜头焦距与焦深成正比。镜头焦距长,焦深大,镜头焦距短,焦深小。 原因:摄距一定时,焦距增大,远、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

4.焦深与模糊圈成正比。允许的模糊圈大,焦深大;允许的模糊圈小,焦深小。 三、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1.含义不同:景深是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纵长距离;焦深是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许移动的距离。 2.当摄距减小时,景深减小,焦深增大;当摄距增大时,景深增大,焦深减小。 3.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时(如使用长焦镜头、缩短摄距等),景深减小,焦深增大;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减小时(如使用短焦镜头、增大摄距等),景深增大,焦深减小。 4.减小光圈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增大光圈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5.当降低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当提高对影像的清晰度要求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 6.焦深在很大程度上与相机的制造有关;景深在很大程度上与被摄体的再现有关。 四、焦深的实用价值 拍摄前应先用最大光圈聚焦(这样既可增加影像亮度,又减小了焦深,有助于准确聚焦),聚焦准确之后,再将光圈调至拍摄所需要的档位上。

景深、像深和焦深

景深、像深和焦深 景深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这里对其做一些讨论 图一景深

图二景深像深 景深与像深 当摄影镜头对准某一被摄体平面准确调焦之后(该物平面称为调焦物平面或被摄主体平面),在像平面(即胶片平面或光电成像器件靶面)上,只有该调焦物平面处的物体才能结成最清晰的影像。而位于调焦物平面前、后的景物的影像都不是最清晰,其中离调焦物平面越近者,其清晰度相对就越高,而离调焦物平面越远者,其清晰度相对也就越差。也即随着物体逐渐远离调焦物平面,其影像清晰度逐渐下降。当物体远离至一定程度后,甚至会使人的视觉上产生逐渐模糊的影像。显然,在景物空间中,位于调焦物平面前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还能够结成人视觉上认为相对清晰(即尚未模糊)的影像。上述位于调焦物平面前后的能结成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间之纵深距离,也即能在实际像平面上获得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空间深度范围,称为景深。 摄影中,纵深距离大的,称为景深大,纵深距离小的,称为景深小。景物中能够结成相对清晰影像,又距镜头最近和最远的物平面,分别称为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调焦物平面至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的距离,分别称为前景深和后景深。景深近界与景深远界之间的距离,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 与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分别共轭的两个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像深。 景深和像深互为共轭。摄影时由于前景深与后景深的大小不相等,故前像深与后像深的数值也不等。 像深所分析的是调焦准确时,被调焦物平面前后的景物在胶片(电子成像器件)平面上所成影像的模糊(弥散)程度。该前、后景物之影像的模糊现象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不过摄影者可通过对光圈、焦距、调焦距离诸参数的合理选择,对其模糊成度加以控制----使之增大或缩小,甚至使一定纵深范围内的前、后景物在胶片(电子成像器件)片面上获得相对清晰的影像(即令其模糊程度不大于可容许值)。 前、后景物之影像的相对清晰对摄影有时有利应加以利用,有时又不利而需适当避免。什么时候利用、什么时候避免,则应视摄影者的创作意图而定。 景深的影响因素 a、光圈较小(F数值较大)时具有较大的景深 b、拍摄距离较大时具有较大的景深

景深和焦深

Depth of Field and Depth of Focus Due to similarities in name and nature, depth of field and depth of focus are commonly confused concepts. To simplify the definitions for our purposes, depth of field concerns the image quality of a stationary lens as an o bject is repositioned, whereas depth of focus concerns a stationary object and a sensor’s ability to maintain focus for different sensor positions, including tilt. Depth of Field The Depth of Field (DOF) of a lens is its ability to maintain a desired amount of image quality (spatial frequency at a specified contrast), without refocusing, if the object is positioned closer to and farther from best focus. DOF also applies to objects with complex geometries or features of different heights. As an object is placed closer or farther than the set focus distance of a lens, the object blurs and both resolution and contrast suffer. Because of this, DOF only makes sense if it is defined with an associated resolution and contrast. A number of targets can be used to directly measure and benchmark an imaging systems DOF. DOF Requires a Resolution “Does this lens have good depth of field?” Although a common question,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without using a specific object detail size or image space frequency. The smaller the detail, the higher the spatial frequency that needs to be resolved, and the smaller the DOF the lens can produce. A DOF curve can be used to see how a lens actually performs over a given depth at a specific detail’s size (Lens Performance Curves). These graphs not on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f/# setting, but also the aberrational effects of the lens design itself. In Figure 1, the contrast levels (y-axis) that can be seen over a working distance range (x-axis) at a fixed frequency of 20lp/mm (image detail) are shown. Note the difference in DOF between Figure 1a, which is set at f/2.8, and Figure 1b, which is set at f/4. Something else to note is that there is more usable DOF beyond the best focus than between the best focus and the lens, due to magnification decreasing. The graphs themselves contain different color lines denoting different positions where the image will fall on the sensor. Figure 2 features the same lens as Figure 1a but at a different working distance. Note an increase in DOF occurs at longer working distances. Eventually, as the lens focuses towards infinitely far away objects, the hyperfocal condition occurs. This condition is reached at the distance in which everything appears in equal focus.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的景深掌握,

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 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三、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1.景深计算公式如下: H×D 景深近界限=————— H+D-F H×D

摄影基础试题-学生版2010(多选)

有关摄影的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针孔成像箱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 2、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 3、各种镜头是由(焦距)的大小来区分的。 4、光圈的作用是调节(进入相机的光通量),改变景深的(大小)。 5、光圈系数越大,通过光圈的光通量(越小。) 6、闪光同步是指闪光灯再快门完全开启时的(瞬间闪光),使整个画面(均匀)感光。 7、在夜间用数码摄影时,用自动闪光模式拍摄会出现(红眼现象)。 8、拍摄距离的变化,就是(景别)的变化。 9、景别分为远景、(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0、看物体时,远大近的现象,在画面的透视中属于(线条透视)透视。 11、近距离看物体景物反差大,远距离看物体景物反差小,此现象在画面的透视中,属于(阶调透视)透视。 12、虽然摄影时光线千变万化,但从光源的性质上看,只有_自然___光和_人造___光两种。 13、在光质方面,小和远的点光源往往会产生明显的_阴影___光效果;大和近的面光则较易产生___无影___光效果。 14、灯光型彩色胶片用于日光下,影像会偏__蓝绿__色;日光型彩色胶片用于钨丝灯下,影像会偏__红黄__色。 15、黑白感光胶片拍摄五颜六色的被摄对象,是以__影调____色调来记录的。 16、过强的背景光易使镜头产生__眩光____,同时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17、光在摄影上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感光胶片有了_以光信号的形式保存下来____的可能;二是使被摄物体有了_照明___。 18、广告摄影是以_渲染商品的优良品质_____为主要目的。 19、目前,摄影的测光方法,一是__机外____测光;二是___机内___测光。 20、在各类胶片中,__黑白____片保存性最好,_彩色____片保存性最差。 21、光圈大小对景深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用的光圈愈大,景深愈_小___;光圈愈小,景深愈__大___。 (二)、单选题 1、关于景深和焦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都是用以说明镜头可以结成相当清晰影像的物方和像方的纵深范围; B 景深大,焦深也大。 C 景深小,焦深也小。 D 以上都对。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 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1.景深计算公式如下: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xx表与xx计算公式 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 16、11… 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 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 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

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xx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1.xx计算公式如下: H×D xx近界限=————— H+D-F H×D 景深远界限=————— H-D-F H=超焦点距离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至被摄体距离)F=镜头焦距让我们举例来说明这种公式的计算:50mm( 0.05米)的镜头,f8的超焦点距离是 6.25米(模糊圈标准为 0.05mm),聚焦于4米时,f8的景深范围就是: H× D6.25×425 景深近界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