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一、网间结算费用:《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7]557号)》

结算费用(元/月)=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单向结算,中国移动用户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IDC网站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用户访问中国移动IDC机房站点,均由中国移动向其他两家电信运营商支付费用。

因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网通与电信之间是对等互联,暂不进行网间结算。

对等互联是指地位相当或规模相当的网络之间进行平等的互联。对等互联的双方只交换自己网络用户与对方网络用户之间的业务,而不转接其他骨干网运营者的用户之间的业务。

当互联双方从对等中获得的利益相当时,通常采用互不结算的方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相同等级的网络经营者之间。而当两个或多个不均衡的骨干网要建立互不结算的对等互联时,可以采用局部网络对等方式。

二、网间结算规模:

根据09年移动年中报

中移动半年内为网间互联支出费用是:10,751,000,000元

以此类推估算全年中国移动要支付 215亿的网间互联支出。

附:中国移动09年中报https://www.doczj.com/doc/4a4652077.html,/view/c438d5360b4c2e3f57276322.html

参考资料:

1、运营商网间结算

流量方面:

旧资费为:设结算速率为X(Mbps),结算费用为Y(元/月),则

0

60

622

重组后为: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

(很明显看出,铁通重组前重组后,都没啥发展前途,移动还是要花钱重新布一张网络。估计1000亿是要的。又是要花一年的年收入。信产部规定的是要2011年才能建。移动08,09,10年真够折腾的,每一年的超过1000亿纯利都花在TD网络,2G扩容,固网宽带上了)

上面我写了我所了解的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网间结算费用。现在根据这个结算费来计算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一切基于理论。

运营成本大致=网间结算+基础建设分摊+运营支出+消费税(只是代收)

目前截至2010年1月1日。(以下的我都假定各个运营商的apu都相同,假定每一位用户都是平均拨打或者短信网内和网外的。)

电信固话用户1.89亿。手机0.56亿。

移动固话用户0.10亿。手机5.22亿。

联通固话用户1.03亿。手机1.47亿。

1 语音,也就叫落地费。

重组后,固话到移动网间0.001元移动到固话网间0.06元(TD157和188号段到固话网间0.012元)固话到固话网间0.06元移动到移动网间0.06元(TD157和188号段到移动网间0.012元)

重组后,按理应该是不同运营商固话和手机都同等待遇同等结算费。因为移动的过于庞大,所以信产部还维持着固话到手机的低结算费。

那么最终算出的电信电话平均分摊到每一个号码上面的通话费用为:0.0162+Va 元/分钟

移动为:0.0287+Vb元/分钟

联通为:0.0317+Vc元/分钟

电信固话0.0072+V1元/分钟移动固话0.0173+V2元/分钟联通固话

0.0122+V5元/分钟

电信移动0.0457+V2元/分钟移动移动0.0289+V4元/分钟联通移动

0.0454+V6元/分钟

很明显,对于做voip的人来讲,理论上选用电信线路是最划算的,我个人估计的成本应该在0.02元/分钟左右。落地费用国内代理的本来给的标准价格是0.05元/分钟。uucall出事前后上涨到0.06元/分钟。这样的价格当然只是指导价格。实际在

0.02-0.06之间。反正国内的水很深,如果实在看不惯选国外代理的也行。至少服务态度好。延迟高也就忍受了。

2 流量

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

对于此次的电信重组我认为是很合理的。每一个运营商都要有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这样才能最大的促进3G的普及。

只是,现在IDC互联互通中,网间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10%。而且电信和联通之间目前是暂不收结算费。结算费主要集中在移动(铁通)单向对电信联通结算。

移动向电信联通的流量结算成本大致为1GB=3元。因为移动没有自己的宽带基础建设,所以也等同于移动的手机流量成本为1GB=3+V元。

至于宽带的话,1M满速是1000元。移动提供的宽带包月基本都是1M起点。要如何让平均10个用户以上无不爽体验的享受那1M,太难了。

2、宽带隐形垄断:互联网结算成移动最大成本

国内IDC出现互联互通的问题主要源于2000年“大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时候,从那时候起,由于竞争和市场发展的关系,互联互通问题日益突出。坦白来说,多次重组以来,并没有改变目前国内IDC互联互通现状,包括最近一次重新组成的三大运营商也没有给这种现状带来改变。IDC业内有句话人人皆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和海角,是电信和网通”。

IDC互联互通主要涉及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双方势均力敌。出现互联互通的问题是因为竞争,保护市场地盘,不存在过多的技术问题,也没有过于复杂的技术限

制,主要是电信和网通的骨干网之间出口过小导致的,双方都在骨干网上卡对方的流量,怕失去客户,又怕对方过多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所以用户就像两个大池子里面的鱼,很难经这个水管从这个湖游到那个湖,访问也是如此。

涉及到互联互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竞争,技术因素很少。

互联互通在经过最初的相互砍电缆的原始混乱局面后,目前各个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整体来讲局面比较缓和。阻碍的方式已经从表面明显的争斗转移到了隐性的争斗,“并非单纯地限制接入,而是对其他运营商进行速度限制。”Frost&Sullivan首席咨询顾问王煜全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互联网接入的互通上,目前存在的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南北区域都设置相同的内容托管服务器就可见一斑。说明主导运营商在互联网访问上对于不是自己的用户隐性地采取了不能够明显察觉的措施,降低了用户感知。

在移动业务之间的互通上,目前比较规范。但是在固定业务和宽带业务上,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中国铁通在本地接入资源和带宽出口上存在很大弱势,尤其是在IDC业务上,大部分的内容服务商的托管服务器并不在弱势运营商一方。

所以,中国移动发展宽带业务就会在带宽出口上遇到强势运营商的人为限制,以降低用户感知的方式逼迫用户放弃相关服务。“在监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互联端口的流量不存在波动,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中国移动相关技术人员表示。

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类似的限制措施多种多样,比如按照原地址IP 段进行速度限制,或者可以将来自不同运营商的数据包降低优先级,加大其丢包可能性。

在问题的另一层面,对于类似限制的监测非常困难,由于互联网不同于运营商的传统PSTN网络,数据包的走向无法准确确定,网络速度的上下波动更会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举证困难。“主要技术障碍在于一些能够影响互联互通的技术行为措施的不可追溯性,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系统记录或者说有记录也可以很容易地被销毁,从而造成举证很困难。”一位技术人士表示。

天价过路费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手机上网最大成本不是网络开销,而是互联网结算。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互联网就像三个独立的岛屿,相互之间通过几座桥梁相连。中

国电信的岛屿最大,互联网上大部分内容都在电信岛屿上;中国联通的岛屿要比电信小,上面有些网站的镜像;中国移动的岛屿最小,除了梦网门户及一些SP站点外,其余的内容很少。

移动用户访问互联网上内容时,移动要替用户向电信缴纳这个“过桥费”,这个费用称为互联网结算费用。最新的互联网结算标准是由《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7]557号)制定的,按照这一结算标准规定,就是无论移动用户访问电信内容,还是电信用户访问移动内容,都是中国移动买单。

例如,假如移动推出50元包月不限流量的TD-HSDPA上网卡,用户按2.8Mbps

的速度不间断访问电信网上内容,那么按照1000(元/Mbps月)的结算标准,一个月下来移动要结算给电信2800元。其结果将是中国移动用户上网速度越快,中国移动赔钱的速度也越快。

所以,中国电信天翼可以推300元不限流量的包月依然还能够盈利,而中移动要想不亏,同样的资费套餐却要定在3000元左右,不具备丝毫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从互联网网间结算的标准制定的方式来看,属于一个谈判+成本核算的方式确定,这种费率的制定对于那些强势运营商而言,就处于有利的地位。首先是谈判地位比较强势,另外就是有积极性故意多报自己的成本,从而让费率制定得比较高,获取更多的溢价。其次,从费率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技术已经进步,而且运营格局已经改变,国家需要对此进行修订。在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下,需要降低这个价格。而且这个价格太高,也会侧面影响中国整个互联网事业的发展。这个费率越高,对于拥有宽带资源越多的运营商,越有能力采取价格壁垒封杀弱势运营商,阻碍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的建立。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发展TD 无线宽带业务可以被称为“不计成本”,在类似的网间结算费用下,对于TD网络仍多次扩容,提升用户感知。更将总网络的一部分固定划给TD用户,确保网络畅通。“但是,目前的网络流量仍然很大,根据测算,高峰时期的网络带宽已经被占用了90%,最近仍需要扩容。”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

在此次调查采访中,有地方铁通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由于铁通本身需要向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租用网络,由于高昂的租用费用,“如果用户流量较大,如使用P2P下载软件,铁通就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同样受困于IDC与宽带网络规模的中国移动也存在上述状况。

在中国移动相关人士看来,由于全业务竞争时代来临,三大运营商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移动在支付了网间结算费用或者租用了网络后,仍有可能无法得到完全平等的服务。

因此,弱势运营商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陷入了自相矛盾的窘境,一面是为了提升用户感知需要扩容,增加租用带宽;另一面则是用户增加越多,亏损越严重。(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转型举措研究

【摘要】为了帮助运营商借助“互联网+”发展之力尽快走出困境,首先剖析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遭受的冲击及转型困境,其次站在运营商的角度,阐述对“互联网+”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服务标准。通过以上分析,最后得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运营商转型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化转型电信运营商 1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与运营商转型困境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电信业务收入总共完成 11 251.4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扣除“营改增”对电信业务收入的影响)同比增长仅0.8%,创近10年新低。行业竞争加剧、资费下降、“流量当月不清零”等固然是导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但“互联网+”时代的“分享、开放”理念更是迅速冲垮了运营商因信息不平等筑起的各种围墙优势,运营商需要解构和重塑生产经营体系,其面临的冲击及转型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模式方面。随着个性化需求激增及强化,传统的标准化大生产已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紧密连接生产与消费,帮助企业实现按需生产甚至按需定制。运营商如何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核心价值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是营销模式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及服务更多是以信息方式呈现,媒体合作及广播式诱导消费难以为继,用户是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如何构建高效的互联网化营销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成为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另外一道门槛。 同时,转型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三个新要求: (1)大平台要求:一是跨地域、跨业务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平台;二是支付、社交、位置、通信等能力的云化和开放;三是高速智能网络,快速支撑产品部署。 (2)小团队要求:一是技术水平高,产品开发能力强;二是灵活多变,因需制宜,形成快速作战的虚拟团队;三是富有“创业激情”。 (3)一体化要求:一是集团公司、省公司和本地网的纵向一体化运营;二是营销、开发和运营三位一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2 研究评述 从2015年以来在“通信”、“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来看,在发展模式及策略、技术演进及方案、业务探索及实践等领域有部分代表性成果,具体如下: (1)发展模式及策略方面 高歆雅[1]剖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服务商竞合的新生态,观点如下:一是互联网厂商通过打造低价平台进入传统产业;二是传统it企业利用新技术优化产品及服务模式重构传统企业流程;三是运营商应立足通信能力优势,通过大量合作整合产业链,实现业务创新。李蓉蓉、杨新章[2]对运营商业务现状及业界发展趋势剖析后,提出运营商通信业务在场景化、平台化和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建议。吕恒、任晓亮[3]认为“互联网+”即是“互联网+各行各业”,主流运营商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在于颠覆传统模式,形成高效灵活的销售、交付、服务模式。张锦顺等[4]认为“互联网+”等于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数据流动”对产业资源和分工进行重组,以实现效率提升、多方受益和产业升级,提出如果要构建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多赢生态环境,必须开放基础资源、开放渠道资源、开放大数据资源、开放产品能力和开放营销体系。 (2)技术演进及方案方面 邓煜熙等[9]对欧美日韩等标杆运营商互联网化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客户体验;二是跟随用户需求与产业形势来革新产品与应用;三是利用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以应对互联网浪潮挑战。胡世良等[10]认为与传统洗衣行业相比,荣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重要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 卓望杂志 | 高雁冰 | 2010-11-30 16:02:56 标签: [导读]本文站在运营商对价值链商业模式选择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上的商业模式选择。整体上来看,运营商应该具备更加积极的心态,一方面加强价值链资源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做法来对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参与者。通过构建统一的能力开放体系,依托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支撑,把价值链相关方聚合起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通过营销、计费、终端、客户服务的有效整合,通过持续的运营使“用户”真正成为自己的用户,重拾价值链的掌控权。 前言 能力开放的概念经过各大媒体和行业的炒作,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了。这其实并非是一个高深的概念,运营商在汹涌的能力开放大潮面前,经历了一个从被灌输思想,到逐步接受尝试,再进而到积极推动其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纵深发展,运营商面临着产业价值链的更多更强大竞争对手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充分竞争。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重拾移动通信时代价值的链霸主地位,是摆在当前各家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能力开放体系这个时候无疑成了运营商牵动价值链,把控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关键。但是,我们看到,各家运营商对待能力开放的态度和策略是不同的。我认为,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中对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选择,必然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掌控移动互联网价值链。 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分析 当前,在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体系中,涉及到包含内容服务提供、能力提供、能力开放平台提供、能力开放平台运营、增值业务提供、业务营销、业务与能力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及终端提供九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在价值链中承担关键,不可或缺的职责。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运营商作为数据管道工的思考 中国政府自2009年发放3G牌照给电信、移动、联通后,国内三家运营商各自经营了一条“移动数据高速公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的服务,从而弥补了3G之前移动通信运营商数据因带宽原因而无法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的不足,同时也正式拉开了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与竞争的序幕。 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与竞争过程中,运营商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一场新的竞争环境中,不被轮为简单互联网数据管道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如何通过实现智能数据管道来有效地控制用户的接入和内容的展现。但这个思路对于互联网业务的开放、用户自主服务、内容基本免费等的特点,我们将很难去实现对互联网业务的有效控制同时,还会导致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产生诸多的不满。 在参加香港PCCW交流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思路。在与PCCW交流时,对方就谈到他们在与移动互联网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他们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在与互联网合作的过程中如何多收用户的钱,而是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去为用户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免费业务,把用户吸引过来,通过经营用户的点击率来去运营广告业务,从而实现了向广告企业收费的目标,套用他们一句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向最有钱的人—企业收钱,收广告费,而不是向普通用户收钱”。 听了PCCW的经验之谈,我对我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应该采用的如下的运营策略:“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内容商+广告代理商”的模式,共同去经营好3G移动互联网数据高速公路的广告牌位,在这个运营策略中,运营商的角色是在3G移动互联网数据高速公路上,如何快速“建造”和挖掘出好的“广告位”(即相应的门户或者终端软件),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用户群的眼球(即用户的访问量和点击率),再通过好的广告代理商将这些“广告位”卖给需要做互联网广告的企业,从而弥补了现在广告无法到达的移动用户终端,让企业的广告无时无刻进入用户眼球,为运营商开辟一条新的创收渠道。

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以下内容均摘自易观智库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易观智库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地为您提供数据、观点、深度分析、分析工具等企业决策人士常用的信息和服务支持。成为易观智库会 员,您就可以随时随地,以最及时便捷的方式,获取上述信息和服务。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易观智库或者查看更多内容,请咨询专属客户服务经理。 黄文良:各位专家,我是来自(600050,股吧)研究院的。刚才听了唐教授介绍对3G很悲观,我说的观点绝对是我个人观点,一不代表联通研究院,第二更不代表中国研究院。我今天演讲题目是移动互联网我所属的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应该说移动互联网概念通过我们一些移动设备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一些咨询,进行一些商务娱乐活动。确实,我们移动互联网继承我们桌面互联网开放协作,同时又继承了移动网的准确性。简单来说,我们很清楚可以看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我们通信网从2G,到时代,到现在3G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从桌面互联网时代往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 但是移动互联网我今天非常遗憾,在业界一直对什么叫移动互联网没有一个界定或许从我个人感觉来说,本身说出这个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大家可能仔细想一想移动不是本身的特点,是因为无线了之后必然可以移动。为什么大家界定不了什么叫移动互联网,有人最典型一个观点,通过Wap 上网到底算不算移动上网,我看大多数人不支持Wap上网是移动互联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有一天,像我们北京市市政府要建无线城市,整个北京市都覆盖了无线网络,Wap,那难道就不算移动互联网用户。 还有一个假如用3G上网卡,我带着笔记本在抽屉里用3G互联网上网,算不算移动互联网。所以,在座各位专家可以对着这个问题思考一下,完了之后

运营商互联网化运营探析

运营商互联网化运营探析 1月4日,中国联通集团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8年中国联通要深入推进混改,全面推进互联网化运营,加快新零售互联网化,加快产品互联网化。在同质化竞争的互联网时代,我国电信运营商紧紧抓住企业战略转型发展的关键机遇期,积极进入移动互联网等创新业务领域,借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模式,摈弃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推进公司互联网化运营。 第一,具有互联网思维是运营商进行互联网化运营的前提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化的运营。因此,运营商是掌控互联网思维六大特征、五个关键词、三个层次。互联网思维的六大特征是大数椐、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众生;五个关键词是便捷、表达、免费,、数据思维、用户体验;三个层级是数字化、互联网化;互联网模式。 第二,具备互联网企业的特征是运营商互联网化运营保障 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必须要具备互联网企业的一些特征,这是运营商互联网运营的重要保障,互联网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企业文化上,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其核心的特征是平

等、开放、协作。在平等、开放、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是无层级、去中心化的组织。互联网时代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比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和电视台是一个传播中心,公众话语权被这些传播中心掌控,但是有了微博、微信之后,任何人都成为平等的自媒体,任何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尤其是微信更是无中心的个人媒体。平等、开放、协作的互联网企业文化,互联网管控较少,更是要去管控化。其中,快乐;鼓励冒险、容错机制;开放的学习氛围;发挥员工的优势和长处;高效沟通等等,都是互联网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在运营方式上,根据互联网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制定了不同的运营方式。主要四种运营方式:一是基于用户的。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新增用户和存量用户保有上,以及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二是基于内容的。通过丰富视频、音频、资讯、阅读、游戏等互联网产品,来吸引用户,提升产品使用频次,增强用户粘性。三是基于数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相关产品策略,做到精准营销。四是基于活动的。通过事件、关键节点营销等来达到吸引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以达到激励用户使用的目的。 三是要有一个平台,还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接受并且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更为重要的是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战略定位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定位 张勇

?移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中国电信与移动互联网?合作模式

?移动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发展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冲击 –移动互联网也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机遇?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中国电信与移动互联网 ?合作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终端向个人的延伸,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结果。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难以改变,如果互联网能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在业务或功能上都应遵循免费模式。 但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规则性更强,更容易建立起信用机制,因而更具商业价值。在通信属性的基础上,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最具价值的特性有两点,一是媒体化,一是商业化。 “统计显示拥有手机的中国人手机媒体化 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游戏规商业化 –“统计显示,拥有手机的中国人,手机在自己身边1米范围之内的时间每天大概是14小时,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具有个人专属性。”这种专属性使移动互联网的媒体价值不可估量–相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游戏规则和信用体制的保障,使得他更具有商业价值。比如互联网的盗版、黄色内容泛滥,并且还难以管理,移动互联网是有规则的市场很多制约广播电视、音乐游戏阅读博客/微网的媒体价值不可估量。–“媒体最核心的价值和考量因素是其能否为广告主精准定位,其定位功能越强,价值就越高。移动互联网能够做到精准 定位这就是它的媒体价值联网是有规则的市场,很多制约。–运营商强大的业务支撑系统可以更好的对客户行为偏好进行挖掘,针对客户需求尤其是基于客户位置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戏、阅读,博客/微博,SNS…定位,这就是它的媒体价值。 –手机作为媒介的五大价值特征:个人媒介,永远在线的个人媒介,随身携带,内置付费渠道,用户随时随地能创造内值的服务信息。 –虚拟货币、移动支付、个人信用体系,以及未来可能的线上线下物流系统的完善,移动商务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虚拟货币、支付结算 、信用体系、消费偏 好挖掘、移动广告…容 空间。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运营商互联网网间结算 一、网间结算费用:《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7]557号)》 结算费用(元/月)=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单向结算,中国移动用户访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IDC网站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用户访问中国移动IDC机房站点,均由中国移动向其他两家电信运营商支付费用。 因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网通与电信之间是对等互联,暂不进行网间结算。 对等互联是指地位相当或规模相当的网络之间进行平等的互联。对等互联的双方只交换自己网络用户与对方网络用户之间的业务,而不转接其他骨干网运营者的用户之间的业务。 当互联双方从对等中获得的利益相当时,通常采用互不结算的方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相同等级的网络经营者之间。而当两个或多个不均衡的骨干网要建立互不结算的对等互联时,可以采用局部网络对等方式。 二、网间结算规模: 根据09年移动年中报 中移动半年内为网间互联支出费用是:10,751,000,000元 以此类推估算全年中国移动要支付 215亿的网间互联支出。 附:中国移动09年中报https://www.doczj.com/doc/4a4652077.html,/view/c438d5360b4c2e3f57276322.html

参考资料: 1、运营商网间结算 流量方面: 旧资费为:设结算速率为X(Mbps),结算费用为Y(元/月),则 0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本地网范围内通话费结算 第三章国内长途电话费结算 第四章国际电话费结算 第五章主、被叫方与转接方的通话费结算 第六章其他费用的结算 第七章结算时间单位、结算周期及结算地点 第八章网间结算的计费与核对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电信业务市场的有效竞争,保障电信网间互联,维护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利益和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卫星移动通信网之间的通话费结算,以及互联网骨干网与固定本地电话网、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之间的结算。第二章本地网范围内通话费结算第三条陆地蜂窝移动网用户(以下简称移动用户)呼叫固定本地电话网用户(以下 简称固定用户) 主叫用户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以下简称主叫方)应向被叫用户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以下简称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 第四条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 主叫方与被叫方暂不结算。 第五条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用户相互呼叫 当主、被叫用户在同一营业区内,或主、被叫用户虽不在同一营业区内但不使用被叫方营业区间电路时,主叫方应向被叫方支付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的50%。 当使用被叫方营业区间电路时,主叫方应得到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的10%,被叫方应得到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的90%。 第六条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移动用户相互呼叫 当两网直联时,双方可以互不结算,也可以相互结算,具体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第三章国内长途电话费结算第七条由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发起的国内长途呼叫,当使用非主叫方的国内长途电路(不含使用IP电话网)时,主叫方应得到接续费X元/分钟。 通过国内长途电路(不含使用IP电话网)至固定用户、移动用户的呼叫,当提供国内长途电路的经营者与被叫方不是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时,该提供国内长途电路的经营者应向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 第八条固定用户、移动用户通过IP电话网呼叫国内异地固定用户 主叫方向主叫用户(固定用户)收取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或向主叫用户(移动用户)收取本地网范围内通话费,IP电话业务经营者与主叫方不结算。当该IP电话业务经营者与被叫方不是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时,该IP电话业务经营者应向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第四章国际电话费结算第九条国外用户通过国际电话网国际出入口局呼叫国内固定用户,当使用该国际电话业务经营者的国内长途电路时,该国际电话业务经营者应向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 国外用户通过国际电话网国际出入口局呼叫国内用户(含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当被叫用户在国际出入口局所在本地网时,该国际电话业务经营者应向被叫方支付接续费X元/分钟。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能力开放及商业模式分析 来源:卓望杂志作者:高雁冰 2010-11-30 16:02:56 [ 185阅读0评论 ] 分享到139说客 内容摘要:本文站在运营商对价值链商业模式选择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上的商业模式选择。整体上来看,运营商应该具备更加积极的心态,一方面加强价值链资源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做法来对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参与者。通过构建统一的能力开放体系,依托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支撑,把价值链相关方聚合起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通过营销、计费、终端、客户服务的有效整合,通过持续的运营使“用户”真正成为自己的用户,重拾价值链的掌控权。 前言 能力开放的概念经过各大媒体和行业的炒作,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了。这其实并非是一个高深的概念,运营商在汹涌的能力开放大潮面前,经历了一个从被灌输思想,到逐步接受尝试,再进而到积极推动其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纵深发展,运营商面临着产业价值链的更多更强大竞争对手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充分竞争。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重拾移动通信时代价值的链霸主地位,是摆在当前各家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能力开放体系这个时候无疑成了运营商牵动价值链,把控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关键。但是,我们看到,各家运营商对待能力开放的态度和策略是不同的。我认为,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中对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选择,必然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掌控移动互联网价值链。 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分析 当前,在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体系中,涉及到包含内容服务提供、能力提供、能力开放平台提供、能力开放平台运营、增值业务提供、业务营销、业务与能力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及终端提供九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在价值链中承担关键,不可或缺的职责。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运营商的战略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运营商的战略转型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靳亚男 移动互联网作为全球ICT行业不可逆转的潮流,对中国电信传统业务和商业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国内运营企业的发展轨迹,中国运营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做出了战略调整,而身处全球最大亦是最为复杂的电信市场,也注定了这一转型过程的艰难与不易。 一、当前国内电信市场发展的整体状况 1、电信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性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用户规模看,中国电信市场用户规模继续维持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9.21亿户,普及率为68.8%,但与国际上其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内地移动电话普及率未来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用户增长对收入拉动的作用已经接近极限,用户增长已不能继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力,整体行业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方式。 图1 2009-201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 数据来源:三大运营商年报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也迅速增大,达到3.18亿人,近三年年度复合增长率达26.9%。手机上网用户占比快速提升,由09年6月的23.1%发展到11年6月的35%。

图2 2009-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 数据来源:《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运营收入来看,自2004年起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就进入了慢速增长通道,实际增长率已经持续低于GDP增长率,语音等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趋缓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自2004-20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3%,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而带动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2005-2010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2010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1947亿元,同比增长8.6%。截至2011年6月,作为国内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已达32.2%,即将占据三分之一强的重要地位。 2011年,电信运营商3G网络建设仍在持续,4G/LTE部署已匆匆上马。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来看,在3G/4G网络上投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从2009年到2010年的一年时间内,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总投资超过2800亿元,其中2009年的投资达到1350-1650亿。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内,3G网络覆盖了90%以上的大中城市。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实现了跨跃式增长。 2、用户移动互联需求日益旺盛,移动互联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当前,手机微博、手机视频等移动互联网新兴业务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和车载导航等融合类产品逐步普及,3G网络建设推进加快,这三方面的利好因素极大地推动了移动宽带接入务流量的快速攀升,移动互联网用户加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监测,2011年上半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应用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基本都有一定提升。排名前三的业务分别是:手机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新闻和手机搜索,其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使用率达到71.8%;手机网络新闻排名第二,达62.6%;手机搜索排名第三,达到59.5%。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虽然目前手机微博使用率还不是很高,但增长速度惊人,2011年上半年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4.0%,较2010年下半年的15.5%增加18.5个百分点。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1.1、移动互联网定义及内涵 移动互联网是从广义上是指移动终端以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并享受应用与服务。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等三个基本要素。 从行业的发展现状看,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基于Skype 的移动VOIP 业务、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等。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有别于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发展方向。四是流量经营,流量经营只针对于运营商,其也是运营商经营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在继承移动网和互联网的特征的基础上,技术和应用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与固定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在于终端和接入网络,移动互联网体现了更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特征。从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接入的终端是手持电子设备;从接入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移动时,接入服务具有连续性。这些差异反映在用户体验上就是移动互联网所独具移动性、个性化、便利性、私密性等特点,并由此导致移动互联网时的业务发展模式、运营理念和能力等一系列的转变,融合、开放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 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信息产业当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并给信息产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融合、开放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目前发达国家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处于爆发性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全球大的格局仍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在应用层面,互联网业、电信业、媒体业、金融业、文化业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平台层面,移动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趋向于建设开放性的平台。 (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促进互联网进入新的产业周期: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代表的数据业务2008年开始激增,2009年底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首度超越语音流量,即近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据流量,超过了46亿移动用户产生的语音流量。全球数据流量在过去两年内,以每年280%的速度成长,预计在未来5年,每年将以2倍的速度增加。以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处于爆发性发展阶段,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群,已经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期。有关权威机构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宽带互联网用户超过11亿(CAGR:28%),市场规模达到5110亿美元(CAGR:24%);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4亿,市场规模1712亿元。 (2)移动互联网让移动通信产业的基本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移动互联网领域内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其中基于平台运营的双边市场模式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导,以互联网企业及终端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给移动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中苹果Appstore为代表的应用程序商店模式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创新模式的典范。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更多依靠规模和资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被逐渐的边缘化。以I-Mode和移动梦网为代表、以移动网络为中心的围墙花园模式正在被颠覆和超越。不仅如此,移动运营商的命脉业务移动话音正在受到破坏性创新的威胁—移动终端的融合性让移动VoIP、移动即时消息与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正在替代基本的移动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同时,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移动网络流量的爆炸性增长,导致无线网络资源加速消耗和服务质量的急剧下降。无线资源稀缺性和无线环境突变性导致的带宽资源矛盾更加尖锐和长远,传统的资源构建和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甲方合同编号:【】 乙方合同编号:【】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乙方:【公司】 【】年【】月【】日于【】①

电信网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本合同由下列当事人于【】年【】月【】日在【】①签订: 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 法定地址:【拉萨市金珠中路84号】 法定代表人:【卓锋】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乙方:【】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鉴于: 1、甲方拥有并运营陆地蜂窝移动电话网、IP电话网。乙方拥有并运营固定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 2、为实现双方业务的互通,甲乙双方须相互提供上述电话网的网间互联服务。 3、双方同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

《关于网间长途呼叫路由组织的通知》、《关于移动电话用户选择国内长途电话网或IP电话网呼叫国内异地移动电话用户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他有关互联技术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甲乙双方两总部之间相关协议,就上述网间互联服务以及与此相关的通话费结算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网间互联原则 1.1 甲乙双方应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向对方及时、合理地提供所需的网间互联服务。在国家规定的互联范围内,甲乙双方均不得拒绝对方提出的互联要求。 1.2 甲乙双方应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网间互联。互联方案应有利于甲乙双方业务开展、方便甲乙双方网络管理、便于甲乙双方进行网间结算、并保证甲乙双方网间通信的安全可靠。 1.3 甲乙双方应在《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规定的相应时限内,完成互联工作。 第二条互联业务范围 2.1 甲乙双方实现网间互联后,原则上甲方的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全球通用户、神州行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移动公用电话)和国际、港澳台漫游来访到甲方移动电话网用户能够与乙方的所有固定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普通固定电话用户、固定公用电话)相互通信。一方的国际局、IP 电话国际网关接收到的国际、港澳台来话能够通达另一方的所有用户,或者另一方电话网内开放国际来话呼叫功能的业务台。 2.2 甲方移动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全球通用户、神州行用户,下同)可以自主选择乙方的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IP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乙方负责对主叫用户使用乙方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甲方不对该主叫用户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 乙方固定电话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普通固定电话用户、PHS无线市话用户,下同)可以自主选择甲方的IP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甲方负责对主叫用户使用甲方IP电话网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乙方不对该主叫用户进行国内长途或国际、港澳台电话呼叫的鉴权。

运营商IP地址规划原则

一、运营商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对于运营商网络来讲,由于地址分配问题只是网络业务层面的问题,与网络物理结构基本上没有关系,所以这里只从业务层面来考虑网络结构。参考业务层面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 运营商的网络一般都具有网络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用户规模不断发展、承载业务多种多样、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等特点。 1.规模庞大 运营商网络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像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的网络都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网络则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样的网络规模在世界围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2.结构复杂 一般来讲,运营商网络包括省际和省骨干网络,各省又包含许多城域网,城域网下又有许多用户驻地网通过接入网连接进来。另外,运营商网络还需要有互联网出口以及和其他国或国外运营商之间的网际连接。 3.用户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进步,用户对数据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用户数也在急剧地上升。据统计,截至2004年2月底,我国固定用户数达到28108.1万户,移动用户数达到29030.5万户;而宽带用户数量在2004年的头第一季度中,2月比1月净增近百万户,而3月比2月更是净增140多万户,累计达到1399.5万户。另据报道,2003年底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900万,2004年将达到3200万。 4.承载业务多种多样 运营商网络承载的业务都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想见的业务。 5.需要不断扩容升级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业务要求的不断发展,运营商网络往往会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也促使运营商不得不对其网络进行扩容。另外,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也驱动着运营商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抢占市场先机,从而对其网络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 二、运营商网络IP地址分配的原则 由于运营商网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进行运营商网络IP地址分配时,应该遵循以下九大原则。 1.自治原则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doc 17页)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doc 17页)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二○○一年五月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公平、有效竞争,保障公用电信网间及时、合理地互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在下列电信网间的互联: (一)固定本地电话网; (二)国内长途电话网; (三)国际电话网; (四)IP电话网;

方的网络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的方式。 (二)互联点,是指两个电信网网间直接相联时的物理接口点。 (三)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控制必要的基础电信设施,并且所经营的固定本地电话业务占本地网范围内同类业务市场50% 以上的市场份额,能够对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电信业务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的经营者。 (四)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是指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以外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第二章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义务 第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设立互联工作机构负责互联工作。互联工作机构应当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制度,保证电信业务经营者与电信主管部门之间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工作渠道的畅通。 第七条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包括网间互联的程序、时限、互联点的数量、用于网间互联的交换机局址、非捆绑网络元素提供或出租的目录及费用等内容的互联规程。互联规程报信息产业部批准后执行。互联规程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互通活动具有约束力。

第八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的互联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业务。 第九条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含网络组织、信令方式、计费方式、同步方式等)、设备配置(光端机、交换机等)的信息,以及与互联有关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光缆(纤)、带宽、电路等通信设施的使用信息。 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向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设备配置的计划和规划信息。 双方应当对对方提供的信息保密,并不得利用该信息从事与互联无关的活动。 第十条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与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互联,互联传输线路必须经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等通信设施的,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提供使用,并不得附加任何不合理的条件。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环球网科技报道记者李文瑶】8月13日,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大会以此次会议以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为主题,与全球200余位嘉宾共聚一堂,共同关注互联网多个领域。 在大会互联网企业家对话环节中,中国电信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李安民、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刘昕、中国联通产品创新部总经理李红五三位高管就运营商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进行了分享。 以下为演讲实录: 武锁宁:三位专家从三个层次阐述了面向信息消费我们通信业大家的一些思考。我看讲的内容很切合今天大会的主题,为了拉动消费,今天的主题叫做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 大家按照这个主题全面的阐述了,这是我们的责任感。但是,我知道随着宽带的发展,实际上电信业在宽带推进的过程中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宽带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支撑整个信息社会,我们把效率越来越高,网络越来越开放,给社会推进信息消费,推进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的宽带化的发展,宽带本身也是一个双刃剑,它可能对于我们的传统的业务也会产生替代、分流。我们电信在整个产业链中,价值链也在不断的摊薄,所以电信业也面临转型的课题。中国电信业应该说是八年前在全球电信业中,应该是比较早的提出了转型的这样一种战略的定位和思考。那么,八年过去了,网络又有很大的发展,尤其现在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所以,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理解转型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转型和战略。就三位就这个问题发表你们的高见。李安民:这几年中国电信包括基础运营商都在不同的阶段在不断的深化转型,转型不仅仅是企业内发展的要求,更是行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转。所以,从中国电信的角度来讲,我们从05年就启动了这样一个企业战略转型,我们把这一轮的转型叫做二次转型,因为在中国电信一次转型当中,我们主要的衡量标准是要规划已有的战略,我们05年开始转型的时候,中国电信的话音业务占比超过80%,经过将近八年的转型,我们规划话音业务战略超过80%,这彰显了这样一个企业战略转型的效果,同时也是整个行业,包括基础运营商面临用户消费以及产业链各方面发展的整个的态势。现在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中国电信也启动了二次转型,我们面对这个转型又提出了一个一去两化,去就是去电信化,两化就是市场化和差异化。去电信化主要是面对中国现在电信运营商在新时代的定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某种意义上来讲,运营商并不是只是我们现在在座的,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某种意义上来讲,以他们为代表的叫新三大运营商为带大的泛运营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既是技术,也是业务发展,更是用户和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使然。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背景,我们中国电信也提出了去电信化,当然去电信化并不是把我们传统的优势简单的扔掉,更多要转变我们思维的一些方式,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用新时代的一些思维方式,用移动互联网的一些要求来推动这项工作。两化就是我们讲的市场化,市场化这几年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在工作

电信网间互联合同关键性条款的商订doc

电信网间互联合同关键性条款的商订 根据我国电信网间互联的有关立法,电信网间互联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签订合同的依据、互联工程进度时间表、互通的业务、互联技术方案(包括互联点的设置、互联点两侧的设备设置、拨号方式、路由组织、中继容量,以及信令、计费、同步、传输质量等)、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及通信设施的提供、与互联相关的设备配置、互联费用的分摊、互联后的网络管理(包括互联双方维护范围、网间通信质量相互通报制度、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制度、网间通信重大障碍报告制度、网间通信应急方案等)、网间结算、违约责任等。 下面就网间互联合同中若干关键性条款的商订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网间互联的原则 互联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合同任何一方必须在遵守国家有关电信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有关管理互联规定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向合同另一方及时、合理地提供所需的网间互联服务。在国家规定的互联范围内,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对方提出的互联要求。 合同双方应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诚实信用和维护电信用户利益的原则实现网间互联。互联方案应有利于合同双方业务的开展和满足电信用户的需求,方便合同双方的网络管理,同时要便于合同双方的网间结算,并保证双方网间通信质量的安全可靠,且符合国家标准。互联双方还应根据有关互联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在互联合同中明确约定具体的互联时限,并在约定的互联时限内完成互联工作。 目前,中国电信立法对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行为实行比较严格的规制。主要表现在:1、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不影响通信网络中的任何一点上,

与其他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实现互联。 2、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制定、公布具体的互联实施办法。 3、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根据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要求,及时配置、改造、扩容其网络。 4、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向其他电信业务的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设备功能、机房、管道等信息。 5、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保证通信质量不低于其网内同类业务的通信质量。 6、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必须无附加条件地及时向其用户提供各种电信业务服务(含特种业务和智能业务等)。 以上六项中的5、6项同样适用于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① (二)关于互联业务的范围 互联合同双方在实现互联后,原则上一方所有的电信用户和国际、港澳台来访到一方的电信用户均能与另一方所有的电信用户相互通信。在起草互联业务的范围条款时,最好采用列举加综合的方式。例如,“甲方所有的电信用户,包括但不限于……和国际、港澳台来访到甲方的电信用户能够与乙方所有的电信用户,包括但不限于…..,进行相互通信。” 如果遇有互联合同一方电信网与第三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网须经过合同另一方电信网实现互联时,合同一方应将其与第三方电信业务经营者所签合同中有关转接的内容以书面形式向合同另一方提供。 (三)关于互联技术方案的确定 互联技术方案是网间互联合同的重要标条款,包括互联点的设置、互联点两侧的设备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