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第9卷第2期2010年04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oya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9N o.2

Ap r.2010

■文学研究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

———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姚涛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关键词:竹意象;辛词;人格;开拓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0)02-0086-04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与诗人陆游并称为南宋爱国主义的两面旗帜。其《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数量和质量都居两宋词人之首。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如稼轩词中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意象,如刀、枪、弓、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接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3](P134)同时,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松、竹、梅、莲等意象,这些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辛词中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中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的内涵

竹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代表着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它挺拔高直,冲寒犯雪,翠色长存,具有“高直”、“抱节”、“虚心”、“清介”的特点,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

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人常借助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如:梁?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6](P18)高节代表着性格的刚毅、气骨的不移、志向的远大。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的涵养,因此,文人对于竹的这种“高节、清介”的品格更加推崇。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7](P569)王禹偁《客舍竹》:“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6](P126)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8](P128)坚守节操,无论穷达,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

另一方面,竹子又有“疏萧”、“不俗”的特性,因此他也常被文人用来寄托自己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

收稿日期:2010-02-08

作者简介:姚涛(1986—),男,河南南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68

不知,明月来相照。”[9](P105)幽静繁密的竹林,和诗人高雅闲适、怡然自得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衬托出王维淡泊、恬静的心态。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10](P44)朱熹《新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竹子已经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竹、赏竹不正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宋代文人的一种人格精神的折射。

二、稼轩词中竹意象内涵分析

辛弃疾现存词626首(据《稼轩词编年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据笔者统计,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54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竹意象主要是古典诗歌的意象,文人多用来表达自己高节、清介、脱俗的审美理想,而且这一特点在失意的文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在宋词中,竹意象出现的频率却是相对比较低。如苏轼酷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因此,苏轼的诗歌中多咏竹之作,但是在苏轼的词中,出现的竹意象却只有9次。其他的文人也如此,如柳永词中出现2次,欧阳修词4次,秦观词4次等。而辛弃疾却打破了这种局面,不但在词作中大量用竹意象,而且内涵也更加丰富。

稼轩词中的竹意象有对传统诗歌竹意象的继承,作者由对竹子“高节、清介”特点歌颂,上升到对人品的赞颂。“席上看君,竹清松瘦”。(《感皇恩》),谓范倅的人品像竹子那样清介,像苍松那样瘦硬。又如“竹瘦松坚。看君自是当年。”(《清平乐》)。辛弃疾喜由竹的高直、瘦硬、清介的特点来溢美他人,正是其本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稼轩词中多通过竹意象来寄予自己超尘脱俗的人格追求。《点绛唇》:“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辛弃疾傲视权贵的思想。词上片主要表达自己不汲汲于功名富贵,洁身自好的追求,而下篇通过写自己的交游,“竹外僧归”,与僧人交友,并且僧人居住在具有幽静的竹林之外,更加衬托出自己超尘绝俗的品质。“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本篇写于作者人生的罢居带湖时期。这里借延伸入云的葱茏松竹,表现其居处的清净无尘,同时也意在表明自己的脱俗的人生理想。此外,还有“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满江红》),“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水调歌头》),“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卜算子》),这些词句都托物言志,意在表明自己高洁、出世的人生理想。

另外,辛弃疾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同时又寓以竹意象新的内涵,借竹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惆怅,寄予竹意象一种沉郁不平之气。《水调歌头》(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因再和之)属于一篇唱和之作,但是与他其它的唱和之作不同,在文中,稼轩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友的殷勤盼望之意,但是更重要的是下片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忧谗畏讥的忧愤寂寞的心情。[2](P252)文章的最后,“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载”,特写自己当春逢春雨,而思栽竹,看似词人的自我解脱,更重要是托竹表明自己无法实现自己抱负的沉郁心情,政治上的失意,只有借思栽竹,聊以自我排遣。又如“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无重数。”(《卜算子》寻春作)词表面写日暮时分,一个孤独的佳人,独倚修竹,这时候修竹已经成为孤独、寂寞的象征,这里辛弃疾借佳人寄托自己“幽约怨悱”的痛苦的心思。

三、稼轩词竹意象与其人格精神的契合

通过上文的分析,辛弃疾竹意象具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被作者注入了一种人格精神,集中体现了他高洁脱俗,但是又无法释怀的沉郁的个性特征。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稼轩词中的竹意象多是以复合范畴的形式出现,而且多与松意象共同出现。如:“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松菊竹,翠成堆”(《鹧鸪天》黄沙道中)、“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鹧鸪天》博山寺作)、“莫向蔗庵追语笑,至今松竹无颜色”(《满江红》和郑舜举蔗庵韵)。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松意象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意象,灌注着儒家的传统的文人精神。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1](P95)荀子对此又阐发道:“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问正以是非对。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苛,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松意象已经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特立独行的人格象征。辛弃疾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读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立志要成为伊尹、周公那样的治国之才,然而在仕途中,却屡遭挫折,辛弃疾心中的报国之志至死不悔。这和

78

苍松的笑傲风雪、坚贞不屈的特质是一致的。因而,在辛词中松竹并举,这两者都包括有作者的人格精神在其中。

其次,竹意象在辛词中具有明显的情感指向,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物象,而是作者情感的承载物,因而竹意象在辛词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有关竹意象的词作都作于作者归隐时期。这一时期的词中的竹意象传达出作者矛盾的心态,既想超脱尘俗,又包含有未能建功立业的苦闷。如:“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表明自己愿意以松与竹这样直节伟岸的树木为朋友,以自然无伪的山花山鸟维弟兄,传达出自己亲交自然、远离世俗的思想。“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溪上枕,竹间棋”(《鹧鸪天》重九席上再作)这些意象都传达出作者悠闲自得、远离尘俗的理想。但是,辛弃疾作为一个受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人,其内心深处,是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如“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载”(《水调歌头》)“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定风波》)都作于这一时期。而在作者的晚年,辛词中的竹意象更多是一种超脱的心境,如:斜带水,半遮山,翠竹载成路。(《蓦山溪》停云竹径初成)通过对停云竹径描绘,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又如“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鹧鸪天》山门道中),这时候,出世的情怀可以说是作者的主导思想,追求一种自在随得、顺其自然的生活。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时期其他意象看待,这一时期,作者词中的意象多“渊明”意象,也可以一窥词人的心态。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辛词的前期和后期大量出现。作于辛弃疾再次被贬带湖的词,其思想也更加深入。如:“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念奴娇》重九席上)、“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蓦山溪》停云竹径初成)。而超脱思想的背后是作者无法释怀的忧愤悲怆,是不能忘怀现实的巨大忧伤。

辛词是其心灵的独白,又是其人格美的赞歌。辛弃疾在词中展开的心灵抒写既广又深,完整地展现了他的精神风貌。他的词品和人品达到了完全一致的境地。因而,他的词,不但是作为英雄豪杰的人品的集中体现,而且还成功地展现了他作为活泼泼的复杂的人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4](P229)而辛词中竹意象,融和了稼轩的高尚的品德和清介的追求于其中,因而显得更加的摇曳多姿。因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辛弃疾的词以很高的评价:“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12](P45)王国维虽对南宋词评价不公,但是却对稼轩词颇为推崇,“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稼轩词的境界不正是稼轩用自己的心灵来歌唱,是自己人生的悲歌。

四、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

稼轩词中的竹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有保持高节、清介不俗的一方面,同时又有稼轩沉郁悲怆的个性特征寓于其中。稼轩词自然意象中除了竹意象之外,还有坚贞不屈的松意象,傲霜凌雪的梅意象等,这些意象都注入了作者的灵气,浸润着稼轩的气质修养和禀性风度,体现着稼轩的独特个性追求。如:“松篁佳韵,倩君添做三友”、“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与松为友,松的坚贞不屈和作者永不屈服的个性融为一体。“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馀花别。”疏梅斗雪,方显英姿本色。这些意象经过稼轩心灵的点化,组成了特定的意象群,集中体现了稼轩高洁、坚贞的襟怀。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文人的个性特征,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学史的变迁。[3](P134)辛稼轩词中的丰富多姿的自然意象,我们可看出他对宋词的开拓之功。我们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例,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辛稼轩之前,宋词中竹意象很少,这可以从宋词婉约的本色解释,竹意象的直节不屈的个性与宋词浅吟低唱的特质是不协调的,故词人很少用竹意象。苏轼以诗为词,开豪放词风的先河,使词走出了花间小径,涌进了生活的波涛。其中一方面就是创作了一部分的咏物词,如《卜算子》咏孤鸿,《减字木兰花》咏古松,在词境上多有新创。[5](P202)但是苏轼虽“以诗为词”,但是传统诗歌中意象还没有自觉地运用,因此其词中竹意象还不很多,内涵也不是很丰富。多是单纯的写景之作,无深刻的寄托含义,如:“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高林表。”(《水龙吟》咏笛材)[13](P29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鹧鸪天》)[13](P474)等。而辛稼轩却打破了这种局面,不仅在其词作中大量地运用竹意象,而且丰富了竹意象的内涵,更好地融入了抒情主人公的精神。

因此,辛弃疾对宋词的自然意象的开拓,更好体

88

现了士大夫文人的高雅超俗的精神气质,推动了宋词的雅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为宋词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4.

[2]朱德才等.辛弃疾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

2006:1.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11.

[4]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M].济南:齐鲁书社,1990:

2.

[5]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10.

[6]成乃凡.历代咏竹诗丛[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1.

[7]刘琳等点校.黄庭坚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12.

[8]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6.

[9]陈铁民选注.王维、孟浩然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

2005:8.

[10]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M].北京:中

华书局,1999:10.

[1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6.

[12]王国维著.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9.

[13]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

书局,2002:9.

Xi n Qi-ji’s Pi oneer i n g Developi n g on the Natural I mages

i n the Poetry of Song Dynasty C i

———Take Xin Q i-ji’s Ba mboo I m age for Exa mp le

Y AO Tao

(C ollege of C hinese L iterature,Fujian N or m al U niversity,Fuzhou350007,C hina)

Abstract:O ne of the p rom inent features of X in Q i-ji’s poetry is the extensive use of i m ages.The existing re2 searchs m ostly focus on the i m ages of w ar and m ilitary in X in’s poetry,how ever,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the natural i m ages.There are a large num ber of natural i m ages in X in’s poetry.These natural i m ages distinctly p resent the hum anistic colour and sym bolism and cross-echoed w ith the personality of poet,w hich has fasteningly em bodied the unsullied and faithful personality of the poet.This paper ai m s at analysising the connotation of B am boo I m age, seeking the interlink bet w een the poet’s personality and bam boo’s essence,and then inquirying X in Q i-ji’s contri2 bution to the p ioneering develop ing of B am boo I m age in C i Poetry.

Key words:bam boo i m age;X in Q i-ji’s poetry;personality;p ioneering develop ing

98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

论辛弃疾词中的竹意象 前言 辛弃疾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他一生力主抗金。因此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另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社其词作的最大特色。辛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拥有最深远的影响。[1] 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简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竹作为自然物以其特有的“中空外直,挺拔秀丽,凌霜傲雪,翠色长存”的客观形貌和风姿品性,占据了古代文人审美视野及价值系统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历代诗人词家的主观情感中,被文人阶层的雅文化所认同、传播,赋予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意味。竹意象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之一,它集中代表着中国文人尤其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精神,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它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白居易《养竹记》中将竹性概括为“性直”、“本固”、“心空”、“节贞”,这就与文人所崇尚的“高直”、“忠义”、“虚心”、“抱节”的群体伦理观联系起来。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本固”的特点,因而竹意象突出表现了文人那种伟岸高拔、清尚不变的气节和仪态风范。如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2]高直代表着性格的刚毅、骨气的坚贞和志向的远大。另一方面,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涵养,因此,他们对于竹的这种“心空、节贞”的品格也就更加推崇。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3]坚守节操,无论贫贵,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再有,竹子有“疏萧”、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满江红·汉水东流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宋苏轼《浣溪沙·有赠》: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6)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魏国既建,拜侍中。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于汉中,张鲁降。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 (7)弹铗:敲击剑柄。《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8)汉坛旌(j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汉书·高帝纪》: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 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 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赏析】 故国远在千山之外,滚滚清江水是国人血泪汇成,其哀、其痛 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青山碧 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 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 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 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 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 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赏析】 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满是艳丽繁华景象,温柔富贵气,却非词 人怀抱。追寻处,只有暗香萦绕而去。 暮然句,峰回路转,才跳入幽远意境,才知种种铺金叠翠作的 只是一暮华美之至的背景。灯火阑珊处,自是词人感怀伤世之怀抱。跌宕至此,又是袅袅收回。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 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 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诗淡笔素描如画,入诗的景物一派轻淡、闲适的气象,自然中隐含着朴素的村野生活的愉悦气氛。景物的先后出现,依行程所见为序;动静景观,皆依感受为是。诗中的诸多景物,皆因诗人愉快、新奇的心情连接在一起,在轻快的笔调中,形象地表现出旅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心不暇思的情形。 【原文】 鹧鸪天 东阳1道中 扑面征尘2去路遥,香篝3渐觉水沉4销5。山无重数周遭6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7,马萧萧8,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9剩有10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11。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白话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

辛弃疾诗词

1、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5、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6、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9、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11、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送剑与傅岩叟①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 (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3分) 答案: (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 (2)用典。“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荷叶 辛弃疾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6分) 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分) 答案: 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

论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摘要]在南宋的词坛上,辛弃疾是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遇坎坷,既有 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表现在词作上,即梦的意象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的游离,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徘徊。 [关键词]辛弃疾梦意象宋代文人心态 一、辛弃疾词中的梦意象 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相结合的产物。审美主体以自己的情感、思想去选择、改造客观对象,所得到的必然是带有主体色彩的象,故意象又可表述为意中之象。 我国文学作品中关于梦的描写源远流长,先秦典籍《左传》中种种有关梦境的描写。梦又成为一种文化的现象,后世描写梦幻者亦屡见不鲜。宋词中就有大量关于梦的描写,本文选取辛弃疾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山东历城人。一生报国无路,壮志难酬,因此他抒写这种情怀的词悲壮激烈,雄阔深沉。 《全宋词》收录辛弃疾词作260多首,其中直接写梦的词达70多首,梦意象成为辛弃疾最热衷的意象之一。笔者对所查到的有关梦的意象进行分类。内容上有幽梦、断梦、破梦、归梦、连环梦、钧天梦、醉梦、草春梦、客梦等,词人的梦是五彩缤纷的。根据所梦对象,可分为具象的和抽象的梦。抽象的梦:“有梦登天的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水调歌头)、梦天涯的“梦天涯一枕惊回”(江神子)等;具象的梦:有梦鹿“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满江红),梦孤鹤“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满江红)等。 总结辛弃疾梦词的内容,词人的梦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希望之梦,又有失望梦。希望之梦有草春梦、连环梦、梦归家、梦欢娱等。失望之梦往往表现在感慨人生如梦、梦孤鹤、梦登天、断梦、破梦等。 二、希望与失望交织:辛弃疾词“梦”意象的主要特征 辛弃疾词中,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频繁出现,既映射着辛弃疾的坎坷利途,又折射出其复杂的心态希望与失望的万动交织,成为辛词梦意象的主体特征。 (一)希望之梦。辛弃疾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区,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归南宋。南归不久,主动请战,献计献策,希望身披战袍,金戈铁马,收复故上,统一中原,更希望“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声声慢》)国家太平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他利途坎坷,怀才不遇,在几经弹被迫闲居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赏心亭读稼轩 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

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词的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辛弃疾古诗文赏析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 THE END~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_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1)

第9卷第2期2010年04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oya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9N o.2 Ap r.2010 ■文学研究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 ———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姚涛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关键词:竹意象;辛词;人格;开拓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0)02-0086-04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与诗人陆游并称为南宋爱国主义的两面旗帜。其《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数量和质量都居两宋词人之首。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如稼轩词中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意象,如刀、枪、弓、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接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3](P134)同时,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松、竹、梅、莲等意象,这些自然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辛词中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中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一、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的内涵 竹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代表着中国士人的传统精神,它挺拔高直,冲寒犯雪,翠色长存,具有“高直”、“抱节”、“虚心”、“清介”的特点,因而在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表现文人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取向。 一方面,由于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人常借助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如:梁?刘孝先的《赋竹》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6](P18)高节代表着性格的刚毅、气骨的不移、志向的远大。宋代的文人注重个人道德的涵养,因此,文人对于竹的这种“高节、清介”的品格更加推崇。如:黄庭坚非常爱竹,他在《画墨竹赞》中云:“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7](P569)王禹偁《客舍竹》:“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6](P126)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8](P128)坚守节操,无论穷达,都能泰然处之,这是竹的个性,也是文人酷爱竹的原因。 另一方面,竹子又有“疏萧”、“不俗”的特性,因此他也常被文人用来寄托自己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 收稿日期:2010-02-08 作者简介:姚涛(1986—),男,河南南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68

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

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 导读: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小编给大家提供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欢迎阅读和参考! 1)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2)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3)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 、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5)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 、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7)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8)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11)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1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3)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4)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1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6)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17)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18)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19)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0)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2)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3)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24)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25)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26)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27)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8)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29)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浅析辛弃疾山水词的意象

摘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壮志未酬。虽在政治上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在文学成就方面,他在历史上留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身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山水词中也透露着一股磅礴的气势,在这股气势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那么,我们就跟随他的人生经历来更好的了解山水词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辛弃疾;山水词;意象;评价

ABSTRACT No young Ann, Xin Qiji, Jia Xuan, unconstrained ci school poet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said the word dragon and su shi, called the"Su Xin" and Li Qingzhao and said "JiNan two Ann". He lived through a stop-start, high-spirited from a young age, to later ambitions. Are unsatisfactory in politics, but in terms of literary achievements, he's a major in history on the. As an unconstrained ci school ci, Xin Qiji is also revealed in the landscape words with a powerful momentum, behind the imposing manner, bitterness is unknown. So, we will follow his life experien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the story behind the words. Key words:Xin Qiji , landscape poems, image, assess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 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 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 (dōu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 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 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 鉴赏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所以,词 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 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 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 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

辛弃疾经典诗词(课外)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译文】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注释】 1、陈同父:即陈亮(1143—1194),字同父(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2、东阳:即今浙江金华。 3、来:访问,探望。 4、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 5、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早期主战,晚年主和,与辛、陈政见相左。 6、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 7、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 8、追路:追随,追赶。 9、鹭鹚林(l c ln):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南宋史弥宁《鹭鹚林》诗:驿路逢梅香满襟,携家又过鹭鹚林。含风野水琉璃软,沐雨春山翡翠深。 10、方村:村庄名,在鹭鹚林西南。 11、怅(chng)然:失望的样子。 12、不遂:没有成功。 13、泉湖:地名,在信州东,方村附近。 14、《乳燕飞》:《贺新郎》的别名,因苏轼《贺新郎》有乳燕飞华屋句而得名。 15、见意:表达意见。 16、索词:要我写词。 17、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18、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原文转自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摘要“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在唐诗宋词中,“竹”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有出世精神的闲散清高和入世精神的豪云壮志,结合身世抒发情感;有坚忍不拔和高洁谦虚等道德品质,这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向往。同时,竹的意象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当它与其它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时,往往又会演变成另外的象征符号。除此之外,爱情、生机、自然等意义都能“竹”上找到合适的归宿。通过举例和对比更好地领会“竹”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出世入世品质托物言志意象组合 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把竹和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翻开《全唐诗》和《全宋词》,随处可见竹的留痕。悠悠竹韵,千古情思,几处幽雅,几许情思。唐诗宋词中的竹,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客观实物,而

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完美意象。 一、出世入世,闲散壮志 竹林幽幽,清静高雅。满眼翠绿是隔挡滚滚红尘的最佳屏障,其清凉闲适与洒脱超然曾使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人隐士留连其中。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等七人不满现实,常聚竹林,吟诗作赋,人称“竹林七贤”,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唐朝诗人王维身居官位,却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他常在风景优美的辋川别业和南别业与裴迪等好友及一些僧道交往。其名作《竹里馆》便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潇洒绝尘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清幽竹林,正合萧散尘外的心境;琴啸和鸣,恰适淡然无物的情怀。除了洒在身上的月光,谁也不知竹林深处还有一个徜徉世外的诗人。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现存词626首(所《稼轩词编年长篇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54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 【1】可见其对“竹”的喜爱。在其《点绛唇》(身后功名)中写道:“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辛弃疾傲视权贵的个性。与竹,与僧,僧之超然与竹之清幽,衬托出自己超俗的品质。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宝钗飞凤鬓鸾。望重欢。水云宽。 肠断新来,翠被□香残。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玉千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佩声闲。玉垂环。 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却笑将车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2、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3、鹧鸪天·席上再用韵 水底明霞十顷光。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4、鹧鸪天·败棋赋梅雨

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6、鹧鸪天·石门道中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7、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8、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 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 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 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许多。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歪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歪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歪,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作者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漂亮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画面 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生查子·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辛弃疾的词 1.生平 爱国词:塑造英雄形象,表达英雄情怀(年轻:虎啸风生、充满活力; 南归:壮志难酬、悲愤;退隐:长期退隐、借酒消愁、一腔愁苦。) 农村词:平逸 内容{ 爱情词:通径直白 闲适谐谑词 2.词作{ 意象:战争军事意象等,抒情意象军事化 艺术成就{ 手法:“以文为词”用典多,善用比兴 风格:风格多样化;个性化风格;刚柔相济、亦庄亦谐 词史地位、影响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他钟情、崇拜英雄,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少年的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风生;进入中年后,经历了人世的危机和宦海浮沉,他已无法点兵沙场,只能在落日楼头,摩挲抚剑,面对友人,弹铗悲歌;到了暮年晚景,辛弃疾已是“头白齿牙缺”的衰翁。虽然他仍执着于功名事业,但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狂傲与乐观,而常常陷入失望之中,)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2)心灵世界的拓展。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他继承并发扬了情感世界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精神,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他对生活地区的村民和山水景致作了多角度的素描,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也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在唐宋词史上,也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辛词的艺术成就 (1)意象的转换。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得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①直接写刀、枪、剑、甲、弓等,把军事意象自然而然地呈现于笔端,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②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 (2)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他从前代诗赋中吸取语汇并独创性地用经史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3)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内容的博大精深,变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最能体现词人个性风格的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悲壮中有婉约,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处。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稼轩对流行的谐谑词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