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

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

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

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

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条件发生

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1、吸管

2、滴管

3、试管

4、电炉

5、ph试纸

6、水浴锅

7、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

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

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

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

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浓硝酸

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

9、冰醋酸

10、浓硫酸

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氯化钠晶体

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

观察颜色变化。

2、蛋白质实验:取2ml蛋白液,加millon’s试剂0.5ml,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

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1、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然后加

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2、取蛋白液1ml,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

现象。

(三)黄色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1ml蛋白液及浓硝酸5滴。加热,冷却后注意颜色变化。然后再加入10%naoh溶液1ml,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茚三酮反应

取蛋白液1ml于试管中,加4-8滴茚三酮溶液,加热至沸,即有蓝紫色出现。

蛋白质的沉淀

(一)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1、试管中加蒸馏水3ml,加固体硫酸铵至饱和。另一支试管加蛋白液2ml,再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2ml,摇匀静置观察现象。

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渐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铵,直至饱和为止,此时析出为清蛋白。再加入少量蒸馏水,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试管中加蛋白液1ml,加晶体氯化钠少许,溶解后加95%乙醇3ml,摇匀,观察现象。

(三)重金属盐与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1、取试管2支,各加蛋白液2ml,一支管中滴加1%醋酸铅溶液,另一支管中滴加1%硫酸铜溶液,至有沉淀产生。

2、取一支试管加蛋白液2ml,再加入10%三氯乙酸1ml,充分混匀,观察结果。

(四)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液2ml及醋酸4-5滴,再加饱和苦味酸数滴,观察现象。

六、实验结果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

溶液即出现玫瑰红色。

2、蛋白质实验:

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心加热后凝固的蛋白质出现红色。

(二)双缩脲反应

1、有紫色出现。

2、溶液有蓝紫色出现

(三)黄色反应

先有黄色沉淀生成,加入10%naoh溶液1ml后颜色变为橘黄色。

(四)茚三酮反应

有蓝紫色出现。

蛋白质的沉淀

(一)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1、有蛋白析出。

2、有蛋白质析出,加水后可复溶。

(六)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试管加蛋白液1ml,,加入晶体氯化钠少许,待溶解后再加95%乙醇3ml,摇匀,观察现象

(七)重金属盐与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2支,各加蛋白液2ml,一支管中滴加1%醋酸铅溶液,另一支管中滴加1%硫酸铜溶液,至有沉淀产生。

(八)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液2ml及醋酸4-5滴,再加饱和苦味酸和鞣酸数滴,观察现象。

七、实验分析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

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篇二: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 5 10 20 30 60 120 0 1 2 3 4 5 6

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 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 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 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 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 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 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

线如下:

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

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

??0.0548g/ml 水样体积31.0

悬浮物的浓度:c5?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

??0.0371g/ml 水样体积31.0

沉淀速率:u?

h?10(500-250)??0.069mm/s

ti?6060?60

c0-c50.0548-0.0371

?100%??100%?32.30 c00.0548

c50.0371

?100%??100%?67.70 c00.0548 沉淀效率:e5?

残余颗粒百分比p5?篇三: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

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

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对高分子混

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

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

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

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混

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

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 和al(oh)3 之间

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

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混凝剂的投加

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

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

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

稳定。因此混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其大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影响混凝作用的因素投药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水的ph值等。

5.浊度仪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

尘、微细有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中呈现浊度。浊度仪采

用90°散射光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

过溶液。与入射光成90 °方向的散射光强

度符合雷莱公式,在入射光恒定条件下,在一定浊度范围内,散射光强度与溶液的混浊

度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微粒的散射光强度来测量水样的浊度。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1)浊度仪一台(sgz-2数显浊度仪,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普通型混凝试验搅拌仪,潜江梅宁仪器有限公司)

(3)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4)沉淀桶(600ml烧杯)6个;(5) 100ml取样瓶6个;(6)乳胶管或塑料软管(直

径5~8mm)15~20cm;(7) 100ml烧杯1个;(8) 100ml量筒1个;

(9) 500ml量筒1个;(10) 10ml 量筒 1个;

2.实验试剂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原水(制备工作已由实验员完成);自来水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原水:事先用高岭土配制浊度为50 ntu左右的浑水,静沉1天以上,取上清液

备用。(已由

实验员完成)

2)用电子天平称取混凝剂(pac)3g溶于1l自来水中,浓度为3g/l。

3)取600ml原水倒入与搅拌仪配套的沉淀桶中。共六个沉淀桶。

4)根据原水体积,按照投加量80、120、160、200、300、400mg/l计算加药量,并换

算成混凝剂溶

液的体积量。换算后,混凝剂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6、24、32、40、60、80ml。

5)设置搅拌仪程序:

(1)转速400转/分,搅拌1.5 min ;(2)转速150转/分,继续搅拌5 min;

(3)转速60 转/分,继续搅拌5 min;(4)转速0转/分钟,沉淀15min 6)用量筒量取步骤(3)计算的混凝剂量,快速加入沉淀桶中。贴好标签,将六个沉淀

桶放置在搅

拌仪上。

7)开启搅拌仪,按照设定程序运行。(注意观察各个沉淀桶的絮凝沉淀情况)

8)程序结束后,打开沉淀桶的小阀门,取每个沉淀桶中上清液50~100ml于清洗好的试

管中。

9)用浊度仪测定上清液浊度并进行记录(速度要快;使用前要调零;待浊度仪示数较

稳定时读数)

五、实验结果记录及处理

表.不同加药量溶液的浊度

加药量

mg/l

pac溶液

体积/ml 浊度/ntu 8.23 3.30 2.20 以投药量为横坐标,上清液浊度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混凝剂混凝沉淀图,从图中求出最低

浊度时混凝的投加量。

2.43 4.70 110.00 16 24 32 40 60 80 80 120 160 200 300 400

图.不同混凝剂混凝沉淀图

从以上作图结果可以看出,以四次方的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r=1),当溶液的浊度达到

最低点时对应的投药量约为255mg/l,即该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255mg/l。 2

六、结果与讨论

1.实验时,在搅拌过程中发现不同沉淀桶中呈现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成的絮状颗粒大小

也不同。这说明,不同加药量会对混凝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2.实验中,600ml原水未用量筒进行量取,而是直接根据沉淀桶上的刻度进行添加。沉

淀桶上的刻度相对不精确,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测定上清液的浊度时,发现若是测定速度较慢,不同溶液的沉淀时间就不平行。较晚

测定的溶液沉淀时间较长,这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也会造成影响。

4.测定浊度时发现浊度仪的示数不稳定,波动较大。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静置

沉淀的时间不够长,溶液中的颗粒还处于较为剧烈的运动状态,这样测得光源被散射的散射

光强度就会有较大变化,导致浊度仪示数不稳定。

5.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发现可以使用不同次幂的多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本实

验用四次幂或五次幂的多项式进行拟合时,r都等于1。而用三次幂的多项式进行拟合的r

则等于0.9999。根据观察拟合曲线的情况,选择以四次幂多项式拟合。最佳投药量是根据曲

线进行估计的,并未进行精确地计算。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22

六、思考题

1.选择混凝剂种类及确定其投加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混凝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如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

态且电位较高则营先投加无机混凝剂使其脱稳凝聚;如絮体细小,还需投加高分子混凝剂或

配合使用活性硅酸等助凝剂。同时,用于水处理的混凝剂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类健康无害,

价廉易得,使用方便。对于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主要考虑水中微粒种类、性质和浓度以及

混凝剂品种、投加方式、介质条件等。对任何废水的混凝处理,都存在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

药量的问题,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取原水时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原水浓度上的差别。

2)混凝包括混合与凝聚,混合过程(即混凝剂刚加入水中的混合过程)要求快速避免因

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而导致混凝效果悬殊。之后则要不断减慢

速度,使脱稳胶体粒子相互凝聚。混合过程大约要在1~2分钟内完成,而凝聚过程则大约需

要20~30分钟,沉淀过程则大约需要1个小时。试验室烧杯试验可适当缩短试验时间。

3)混凝过程要保持搅拌仪不被人为扰动,防止对混凝结果产生影响。篇四:实验二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姓名:王家伟

同组:汤殷飞

日期: 2011/9/26 学号:

0901222

班级:

室温:

教师:

09针外

实验室:

成绩:

实验室二

刘连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2.掌握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2.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三.实验原理及操作

(一)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是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特殊基团与一定的化学试剂作用而呈现的各种

颜色反应,可作为检查蛋白质是否存在的参考。另外,不同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

各不相同,而在某些蛋白质内还可能缺乏呈某种颜色反应的氨基酸。因此不但不同蛋白质呈

色反应的强度不同,而且某些呈色反应在某种蛋白质可能不存在。本实验操作两种呈色反应:

双缩脲反应与茚三酮反应,用以比较和鉴别不同的蛋白质。 1.双缩脲反应【实验原理】在浓碱液中,双缩脲能与硫酸铜结合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复合物,这一呈色反应为双缩

脲反应,凡含有两个及多个肽键(酰胺键)的化合物都可能发生此反应,故蛋白质及二肽以

上的物质都有此反应,但除肽键外,有些基团如—csnh—,—c(nh2)nh—等也有双缩脲反

应,因此,一切蛋白质或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操作】

(1)取小试管一支,加1:10鸡蛋白液2滴,10%naoh溶液5滴及1%硫酸铜溶液1 滴,混匀,可见溶液呈紫色。

(2)另取一小试管,加一小匙尿素(绿豆大小),小火加热至熔,嗅其气味为(臭味)。

继续加热使之凝固,这固体是(双缩脲),加水10滴,10%naoh溶液5滴,1%硫酸铜溶

液1滴,可见溶液变成紫红色。

2.茚三酮反应【实验原理】

凡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多肽,各种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例外)和

其它伯胺化合物(包括氨)与茚三酮共热时,能生成紫蓝色化合物,这种反应即茚三酮反应。

【操作】

注意: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不要随便移动,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不能用吹气的

方式熄灭酒精灯,以免出现危险情况。

当维持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水化膜和电荷)遭到破坏时,蛋白质析出。如果是

非变性沉淀,例如加入中性盐或者在低温下加入有机溶剂脱水,则除去沉淀剂后,蛋白质仍

可溶解,此即可逆的沉淀反应。如果是变性沉淀,例如加入重金属盐类,生物碱试剂或加热,

则沉淀剂不易除去,沉淀常不能再溶解,此即不可逆的沉淀反应。 1. 蛋白质的盐析【实验

原理】

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在高浓度的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镁,氯化钠等]中析出的现象,称为

盐析作用。盐析作用包括两种过程:1)大量电解质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从而出现沉淀。2)

电解质中和了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而沉淀。

中性盐能否沉淀各种蛋白质常决定于中性盐的浓度,蛋白质的种类,溶液的ph值以及蛋

白质的胶体颗粒。颗粒大者比颗粒小者容易沉淀,如球蛋白多在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析出,

而清蛋白常在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析出。【操作】

(1)取5ml鸡蛋白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静置20分钟后,

观察现象是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2)过滤,收集透明滤液,滤液中会有清蛋白,若溶液混浊,须重复过滤至透明为

止。

(3)取1ml滤液加固体硫酸铵(0.5g)使达到饱和,边加边振摇到溶液出现混浊,

再向混浊液加1.5-2.0ml水,观察现象是溶液中沉淀逐渐溶解

2.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实验原理】

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带有较多负电荷,当它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时即可生成不

溶解的沉淀,重金属盐类沉淀蛋白质能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中性盐类即使加入量很多也不

改变蛋白质原来的性质。【操作】

【实验原理】

由于温度升高破坏了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引起蛋白质变性,因此几乎所有蛋白质

都可因加热而凝固。

蛋白质在其等电点时不带电荷,或带等量的正负电荷,此时若温度升高则容易出现沉淀。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有正或负电荷,较为稳定。如果过酸或过碱则易变性,

此时若温度升高,虽变性却不沉淀。在冷却后加酸或加碱调节ph值达蛋白质等电点时则有沉

淀析出。【操作】

(1)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2)取出试管,冷却后于第3管中慢慢滴入10% naoh溶液,观察现象是溶液先变浑浊,

然后浑浊慢慢溶解,其原因是加入碱溶液后使得溶液ph值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所以有沉

淀析出,加入过量的碱溶液使溶液偏离等电点,沉淀溶解。

(3)向第4管中慢慢滴入10%醋酸,观察现象为溶液先变浑浊,然后浑浊慢慢溶解,

其原因是加入酸溶液后使得溶液ph值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所以有沉淀析出,加入过量的

酸溶液使溶液偏离等电点,沉淀溶解。四.实验材料

(一)试剂

1.1:10鸡蛋白溶液 2.10%naoh 3.1%硫酸铜 4.尿素 5.0.1%茚三酮

乙醇液 6.0.25%丙氨酸溶液 7.饱和硫酸铵溶液 8.固体硫酸铵 9.0.5%naoh

10.0.5%硫酸锌 11.10%磺基水杨酸 12.10%hcl 13.1%hac 14.10%hac (二)仪器

水浴锅(100摄氏度)

(三)其它

鸡蛋,酒精灯,火柴,滤纸篇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吞噬细胞受

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

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

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

(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

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

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

【分析】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

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本实验是定性实验,

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

(1)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 (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

(3)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 (4)结果观察: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

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

1与抗体相对应。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

应。

【分析】抗体与抗原发生扩散时,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

形成可见的沉淀线。当有沉淀线出现时,说明有抗原抗体反应。

琼脂铺板时要一次铺成,并且铺设均匀。

打孔时要注意垂直打孔,注意不要有裂隙产生。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1 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得: 1.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得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得理解、 2实验原理 分散在水中得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得排斥能峰,降低胶粒得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得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得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得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得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3实验装置与设备 3、1 实验装置 混凝实验装置主要就是六联搅拌机。搅拌机上装有电机调速设备、 3。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1。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 1台 2。浊度仪(2100N)1台 3. 数显pH计(FE20/EL20) 1台 4. 温度计刻度0~100 oC1支 5。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 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三氯化铁FeCl3·6H2O 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4 实验步骤

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三部分。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与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在混凝实验中所用得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 1。Al2(SO4)3·18H2O 浓度10 gL-1; 2. FeCl3·6H2O 浓度10 gL-1; 3.HCI10%(v/v); 4、NaOH 10%(w/v)。 4、1 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2。确定形成矾花所用得最小混凝剂量。方法就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5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2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得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得最小投加量。 3。在实验杯中放入100 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4。确定实验时得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2得出得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实验杯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实验杯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得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实验杯中。 5。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0.5 min、转速约300 rpm,中速搅拌6 min,转速约100rpm;慢速搅拌6min、转速约50 rpm。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6、静止沉淀5min,关闭搅拌器,用60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得上清液(共约100mL)放入200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2 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在实验杯中分别放入150 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与最佳投药量实验时相同。 3、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实验杯中分别加入2、1.0、0、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讲解

实验一自由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自由沉降过程; 2、通过沉降实验学会绘制E~t 关系曲线和E~u 关系曲线; 3、能正确运用数据求解总去除率E T 。 二、实验原理 在含有离散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若试验柱内有效水深为H ,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 ,u=H/t 。如以p 0表示沉速u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沉淀反应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蛋白质地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地 掌握鉴定蛋白质地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地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地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地蛋白质由于所含地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地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地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地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地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地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地,相对地.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地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吸管、滴管、试管、电炉、试纸、水浴锅、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倍,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苯酚: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 、’试剂:汞溶于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地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尿素晶体 、: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浓硝酸 、茚三酮溶液:茚三酮溶于地乙醇并稀释至. 、冰醋酸 、浓硫酸 、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乙醇. 、醋酸铅溶液: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氯化钠晶体 、三氯乙酸溶液: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 、饱和苦味酸溶液: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地颜色反应 (一)米伦(’)反应 、苯酚实验:取苯酚溶液于试管中,加’试剂,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蛋白质实验:取蛋白液,加’试剂,出现白色地蛋白质沉淀,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地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然后加溶液,摇匀,再加滴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取蛋白液,加溶液,摇匀,再加滴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三)黄色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蛋白液及浓硝酸滴.加热,冷却后注意颜色变化.然后再加入溶液,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茚三酮反应 取蛋白液于试管中,加滴茚三酮溶液,加热至沸,即有蓝紫色出现. 蛋白质地沉淀 (一)蛋白质地盐析作用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 5 10 20 30 60 120 0 1 2 3 4 5 6 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

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 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 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 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 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 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 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 (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 ??0.0548g/ml 水样体积31.0 悬浮物的浓度:C5?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 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 Stokes 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 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 ),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i ,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u i =H/t i 。此时为t i 时间内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则颗粒总去除率: 00011C C C C C P E i i i -=-= -=。

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混凝搅拌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搅拌实验是一种模拟混合、反应、沉淀三个工艺过程的实验手段,自来水厂可以通过混凝搅拌试验选择混凝剂的品种以及混凝剂最佳投量。 一、仪器及器皿 1、六联混凝实验搅拌机(带6个原水杯)1台、电子天平1台、散射光浊度仪1台、pH计1台; 2、100mL的容量瓶2个、100mL烧杯2个、收集瓶(250mL-300mL)6个、1升量筒1个、刻度吸管(1mL、2mL、5mL、10mL)各1支; 3、10升~15升的水桶1只、玻棒2根、洗耳球1个、定时器1个,温度计1支、蒸馏水洗瓶1个。 二、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取固体混凝剂约10克备用(可装在磨口试剂瓶中以避免受潮)。混凝剂溶液的浓度单位实验室常用毫克/升(mg/L)表示,生产上用于投加量计算时往往采用公斤/千立方米(Kg/Km3),这两个浓度单位是等价的,即:1mg/L=1Kg/Km3。 配制混凝剂溶液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投药量的大小,混凝搅拌机投药试管的体积一般约10毫升,所以当投药量大时应提高混凝剂的配制浓度,以保证投药试管能容纳下所投加的混凝剂溶液(投加混凝剂溶液的体积不超过9mL)。 1、1 mL=1 mg(1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0.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mL=1mg(1mg/L)的混凝剂溶液。 2、1 mL=10 mg(10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 mL=10 mg(10 mg/L)的混凝剂溶液。 表1 投药量与混凝剂溶液浓度的关系 三、混凝试验模拟投药量的确定 混凝试验6个原水杯中混凝剂的模拟投药量,一种方法是根据当时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 1、根据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假如当时原水浊度为20NTU、投药量为5mg/L,则可以5mg/L为中心点来确定6个原水杯的投药量,即1~6号杯的投药量分别为3mg/L、4mg/L、5mg/L(中心点)、6mg/L (或以此为中心点)、7mg/L、8mg/L。 2、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①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速搅拌,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溶液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溶液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②根据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来确定混凝实验6个原水杯的模拟投药量。假如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为3mg/L,则取其1/4(即约1mg/L)作为1号杯的混凝剂投药量,取其2倍(即6mg/L)作为6号杯的投药量,用依次增加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药量,即2-5号原水杯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3mg/L、4mg/L、5mg/L。 四、搅拌试验步骤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1。 五、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生活污水 沉淀柱直径d= 110mm 柱高H=170cm 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 (mg/L)=962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白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公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与截留速度u o、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E=1?P0+ u s u0 dp P0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2-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E=0。

图2-1 自由沉淀示意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i相应为 u i=H i 此即为t i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而 C0?C i C0=1? C i C0 =1?P i P i=E0 此时去除率E0,表示具有沉速u≥u i(粒径d≥d i)的颗粒去除率,而 P i=C i C0 则反映了t i时,未被去除之颗粒即d<d i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实际上沉淀时间t i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u i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池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0<u i的那一部分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至池底。这是因为,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0<u i,但是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 i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 i,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沉速u0<u i的那部分颗粒虽然有一部分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大的沉到池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池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并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该粒径颗粒在时间t i内能沉至池底的颗粒占本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则二者乘积即为此种粒径颗粒在全部颗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班级:10工程管理2班 组别:第七组 组员:

一.实验目的: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自行设计强 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并通过实验检验其强度。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过程: 1.确定配制的强度(o cu f ,) o cu f ,= k cu f ,+1.645σ ; o cu f ,=30+1.645×5.0=38.225 Mpa 其中:o 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单位:Mpa ; k cu f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单位: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单位:Mpa 2.初步确定水灰比(C W ) C W =ce b a o cu ce a f a a f f a +,=0.48 其中: 07.0;46.0==b a a a —回归系数(碎石); ce f =γc ce f ;g :γc —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 g ce f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3.初步估计单位用水量:wo m =185Kg 4.初步选取砂率(s β) 计算出水灰比后,查表取砂率(碎石,粒径40mm)。s β=30% 5.计算水泥用量(co m ) co m =C W m wo /=48 .0185=385Kg 6.计算砂、石用量(质量法) co m +go m +so m +wo m =cp m ; s β= go so so m m m +×100% c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g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 s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 );w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 ) cp m --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 ),取2400Kg 计算后的结果为:so m =549Kg go m =1281Kg

实验报告(20200622234258)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质粒提取即将质粒与细菌基因组DNA 分开,去除蛋白质及其它杂质,以得到相对纯净的质粒。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获得相对纯净的植物表达载体质粒E1-PUC18 二.实验内容 1. 理解质粒提取的基本原理 2. 熟悉质粒提取的基本操作步骤 3. 获得相对纯净的目的质粒三.实验原理 1. Buffer P1(重悬菌体,提供缓冲环境)主要成分是50 mmol/L 葡萄糖,25 mM/L Tris-HCl ,10 mM/L EDTA,pH8.0 主要作用:悬浮菌体葡萄糖增稠,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离心管的底 部;EDTA抑制DNase的活性, 2. Buffer P2(氢氧化钠和SDS裂解菌体细胞壁、在细胞膜上穿孔,释放细胞内的质粒) 主要成分是0.2mol/L 的NaOH ,1% SDS 主要作用是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的内容物释放其中NaOH 主要是为了溶解细胞,释放DNA ,因为在强碱性的情况下,细胞膜发生了从双层膜结构向微囊结构的变化。SDS与NaOH联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NaOH 的强碱性,同时SDS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破坏脂双层膜。

注意事项: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样的碱性条件下基因 组DNA片断也会慢慢断裂;第二,必须温柔混合,不然基因组 DNA会断裂。破细胞的主要是碱,而不是SDS,所以称为碱法抽提。 3. Buffer P3 (中和氢氧化钠、SDS中的钠被钾替换,吸附菌体产生沉淀) 主要成分是3mol/L的醋酸钾,2mol/L醋酸,75%酒精 主要作用是沉淀蛋白和中和反应 其中醋酸钾是为了使钾离子置换SDS中的钠离子而形成了PDS, 因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sulfate,SDS)遇到钾离子后变成了十二烷基硫酸钾 (potassium dodecylsulfate, PDS),而 PDS是不溶水的,同时一个SDS分子平均结合两个氨基酸,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了。 2 mol/L的醋酸是为了中和NaOH。基因组DNA 一旦发生断裂,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断,就没有办法再被PDS共沉淀了,所以碱处理的时间要短,而且不得激烈振荡,不然最后得到的质粒上总会有大量的基因组DNA混入,琼脂糖电泳可以观察到一条较亮的总DNA条带。75%酒精主要是为了清洗盐分和抑制 DNase;同时Buffer P3的强酸性也是为了使DNA更好地结合在硅酸纤维膜上 3. Buffer DW1

项目一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项目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训目标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技能要求 1、掌握颗粒静置自由沉淀实验的操作过程。 2、掌握取样、过滤和称量的操作方法。 三、课时 6课时 四、实验原理 颗粒的自由沉淀是指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的沉淀过程。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 (1)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 (2)颗粒沉降时,不受其它颗粒的影响。 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扰。当污泥浓度小于5000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低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Stokes(斯笃克斯)公式进行描述。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如图1.1所示,将已知悬浮物浓度为C0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为h0,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记下取样口高度,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i,从而通过公式 η=C0-C i/C0×100% 式中:η—颗粒被去掉百分率; 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 Ci—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同时计算: p=C i/C0×100% 式中:p—悬浮颗粒剩余百分率; 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 C i—t 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水处理实验设计与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低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低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斯托克斯)公式。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内径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η与截留沉速u 0剩余颗粒重量百分率P 的关系如下: ()dP P u u P s ?+-=00 001η ( 1 )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0(mg/L ),此时去除率η=0。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 ,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 i i t H u = ( 2 )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而: 00 0011η=-=-=-i i i P C C C C C ( 3 ) 此时去除率η0,表示u ≥u i (d ≥d i )的颗粒除去率,而: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 1000 ml烧杯1只 2. 500 ml矿泉水瓶6只 3. 100 ml烧杯2只 4. 5 ml移液管1只 5. 400 ml烧杯2只 6. 5ml量筒1台

7. 吸耳球1个 8. 温度计(0-50℃)1只 9. 100 ml量筒1个 10. 10 ml;量筒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 0.0250 g 五、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篇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 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实验用沉淀管进行。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 的沉淀速度vh/t。根据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o。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o则

沉淀率=(co-ct)/c03100% 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 u=(h310)/(t360)(mm/s) 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 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 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 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 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ml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

水处理实验问答题

实验一活性炭吸附实验 1. 2.间歇吸附和连续流吸附相比,吸附容量q和N是否相等?怎样通过实验求出N值? 答:间歇吸附指定量的吸附剂和定量的溶液经过长时间的充分接触而达到平衡。间歇吸附平衡的测定方法有:(1)保持气相的压力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后,测定气体容积减少值的容量法;(2)吸附剂和气体充分接触,测定吸附剂重量增加值的重量法 2.通过本实验、你对活性炭吸附有什么结论性意见?本实验如何进一步改进? 答: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内,吸附作用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的增加而增大,当到达某一个值时,去除率的增大不再明显,我对活性炭吸附的意见是:找到那个转折点,尽可能的保障投入有效。 实验二混凝实验 1. 2.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的关系 答:在一定范围内,混凝效果随混凝剂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剂量时,效果反而减小。 2.本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区别?如何改进? 答:(1)水环境的温度因素没有考虑进去,需多设一个因素(2)水平梯度跨越过大,可能最佳条件在梯度中间值。可在两个最佳条件范围内再设细分梯度,进行试验(3)实际环境中污水的污染物质种类多样,不单单是土壤颗粒,所以最好的水样,应该取自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水。 实验三压力溶气气浮实验 1. 2.气浮法与沉淀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1)两者都是污水初期处理的物理方法。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 (2)气浮法通过向池内鼓气,使憎水的悬浮颗粒与气泡相吸附结合,使其整体密度变小,上浮,再通过刮渣机除去。沉淀法是通过悬浮颗粒的自由沉淀和絮凝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沉入下层。 实验四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1.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实验人员: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矾花生成过程,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 2、确定混凝的最佳用量及最佳pH值; 3、了解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混凝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的胶体悬浮物。通常在废水中所见到的胶体颗粒其大小变化约在100nm-10nm之间,而其τ电位在15-20毫伏之间。胶体悬浮物的稳定性是由于高τ电位引起的斥力,或者是由于在亲水的胶体上吸附了一层非离子的聚合物所造成的。混凝过程包括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的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随后这些大颗粒可以用沉淀、悬浮和过滤等方法去除。 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用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τ电位,或者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如Al x(OH)Y+而吸附于胶体上,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是由于胶体悬浮物被围于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 形成矾花最佳的条件是要求pH值在等电离点或接近等电离点(对于铝来说,要求pH值得范围为5.0-7.0),同混凝剂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对于碱度不够的废水应该投加Na2CO3、NaOH或石灰。 最有效的脱稳是使胶体颗粒同小的带正电荷含水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接触,这种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是在小于0.1s的时间内产生的,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剧烈搅拌,在脱稳之后,凝聚促使矾花增大,从而使矾花能从水中去除。铝和铁的矾花在搅拌时较容易破碎和离散。投加2-5ml/L活性硅有可能提高矾花的强度。在凝聚阶段将近结束时,投加0.2-1.0ml/L长链阴离子或非离子聚合物,通过桥联吸附作用,有助于矾花的聚集和长大。所需混凝剂的投加量将由于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增加。脱稳也能通过投加阳离子聚合物来完成。 混凝的通常顺序是: 1、将混凝剂与水迅速剧烈的搅拌。如果水中碱度不够,则要在快速搅拌之前投加碱性助凝剂。 2、如果使用活性硅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则它们应在快速搅拌将近结束时投加。使用阴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应在凝聚阶段的中期投加。 3、需要20-30min的凝聚时间,以促使大矾花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要

大学生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坍落度实验 试验单位:云南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试验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5班 组号:第1组 组长:金端斌 成员:金端斌,陈飞,马伊帅,唐国银,柳帅,熊安林,李雄伟,饶启彬。 指导老师:肖松涛 一.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有级配变化、含水量、衡器的称量偏差,外加剂的用量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水泥的温度几个方面。坍落度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来说就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是一个很综合的性能其中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影响和易性主要有用水量、水灰比、砂率以及包括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几个方面。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注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二.实验目的。 混凝土由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成。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性能。由于它的内涵较为复杂,根据我国的现行标准规定,采用“坍落度”和“维脖稠度”来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这里先进行“坍落度”试验。 试验设备和器材:坍落度筒和弹头型捣棒、铁锹、卷尺、镘刀、磅称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 三.试验步骤: 1.先用湿布抹湿坍落筒,铁锹,拌和板等用具。坍落筒为上口直径100mm,下口直径200mm,高300mm,呈喇叭状。 2.称量材料: (1)C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6Kg; (2)砂子:11.2Kg; (3)石子:20.7Kg(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

肥达试验和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二者均在正常值内,患伤寒的可能性小; H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O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接种了伤寒菌苗或者是接种的回忆反应;O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H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伤寒早期或者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一般间隔1~2周复查,若抗体效价比前次结果增高2~4倍,则具有诊断价值。 实验报告

任务二:打孔 1.待琼脂板凝固后在琼脂板中间部分打四个孔,孔径3mm,孔距10mm。在左上角打一个孔作为标记。用胶头滴管吸去空上废液。 提示: (1)打孔时要小心,勿使琼脂层脱离载玻片或琼脂板底层开裂,以免加样时顺裂缝或底部散失。一旦出现裂缝或脱离现象,可向孔内滴加少许温琼脂加以弥补或将琼脂板在火焰高处来回通过几次补底。 (2)在琼脂板左上角打上标记孔,有助于确定正负极方向和样本上样位置,通常情况下,有标记孔侧,放置于正极端。 任务三:加样 1.如下图所示加样,用移液枪每个孔加10微升对应液体: C:人待测血清;D:人阳性血清;E:抗人血清抗体/诊断血清 提示: (1)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pH条件下,由于带电荷量的多少及分子量大小不同,在电场中以不同的速度作定向移动。在pH8.6的缓冲液中,多数蛋白质抗原物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而其抗体大多为Y球蛋白,等电点较高,带负电荷较少,且分子量较大,电泳速度慢,受电渗作用影响向负极移动。 (2)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 (3)抗原、抗体的量应相接近时容易出现沉淀带,反之不易发生,如抗原过多,可造成假阴性结果,可通过稀释抗原加以解决。 任务四:正确放置琼脂板至电泳槽 1.向电泳槽中加入约2/3体积的pH8.6 0.05mol/L巴比妥溶液,将加好样的琼脂板放入电泳槽,有标记孔的一侧放在正极端。 2.用纱布条搭在琼脂板两侧,以便电泳。 提示: (1)电泳时抗原、抗体电极方向不可放反。 (2)搭桥时应注意与凝胶接触紧密,否则会使电流不均匀,致使沉淀线歪斜、不均匀。 任务五:确定电泳电压 1.设置电泳仪Us=6V,Is=4mA,Ts=60:00 提示: 电压、电流增大时,电泳时间可更短。但电压过高则孔径变形,可将琼脂融化,电流过大抗原抗体蛋自易变性,干扰实验结果;电压过低时沉淀线出现的时间会延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