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

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指

A.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B.促进了土地国有化

C.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D.使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

2.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4.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

5.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种制度叫

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

6.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7.“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10.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1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盘庚B.吕尚C.周公D.纣王

13.下面是我国1982年发行的第二套《殷代铜器》中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1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

15.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6.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7.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西周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8.“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分封制的建立19.“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磨制的石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D.圆形方孔半两钱

20.《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瓦解B.华夏诸族和周边各族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D.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加剧

2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2.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B.

C.D.

23.2013年8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播出,至今已举办了六期。它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黄帝发明的文字使用至今

B.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经过简化,线条较为平直

24.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25.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约占40%甲骨文数量的是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字

A.象形、形声

B.指事、会意

C.假借、形声

D.象形、假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表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促进了井田制瓦解,导致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排除BD,C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周王朝的统治进一步瓦解,排除A。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答案选A

3.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楚汉之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人们要诚实守信,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晋文公曾受过楚王帮助,许诺若有一日两军交战必当退避三舍。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果真下令军队后退三舍,信守诺言。故选A。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

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了许多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光辉时期,故AB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解题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兴修了许多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史实,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数量增多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中的关键词“齐鲁、楚”可知,这些都是西周的诸侯国名。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等。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故选B。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A. ①②③符合题意;“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故排除含有④的BCD。

11.C

解析: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怨恨。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宗室贵戚多怨望”是解题的关键,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C项人物都不是商朝的国王,不符合题意;商纣王当国王前商朝的都城已经迁到了殷,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题中邮票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据此可判断出,这套邮票中的器物属于青铜器,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解题的关键,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涉及土地私有、重视农业和军功,富商提高地位可以通过买地、耕织、建立军功,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限制词“铁农具最早出现”,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C符合题意;西周和商朝时期的农具是青铜器,还没有铁农具,AB不合题意;秦汉时期比春秋时期要晚,已广泛使用铁农具,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不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C。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B符合题意;炎黄部落打败蚩尤时国家还没有产生,A排除;禅让制的实行是在国家产生之前,C排除;分封制的建立发生在我国早期国家产生之后,D排除。故选择B。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制作人面鱼纹彩陶盆,A排除;商朝时期使用青铜器,B排除;秦朝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D排除。故选择C。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弱,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诸侯称霸,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故C正确;分封制瓦解只是题干的部分现象,A排除;B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C。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相对强大起来,开始争霸,周王室衰微,这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C符合题意;ABD项的出现都促进农业的发展,但与“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符,排除。故选择C。

23.A

解析: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相传,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A项错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经过简化,线条较为平直。由此分析BCD项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时间是公元前344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中有一项内容是统一度量衡,让秦国各地在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上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给当时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题干图片铜方量是古代计算容积多少的器具,正符合商鞅变法采取的统一度量衡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5.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 A.与世无争麻木不仁神权至上及时行乐 B.压抑人性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自私自利 C.禁欲苦行人人平等知行合一和谐共生 D.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6.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半坡彩陶 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支持下,把都城东迁至,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期。A.镐京 B.洛邑 C.西安 D.咸阳 9.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11.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下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12.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我们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1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xx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

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世界科技发展史(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阶段:仿真演练(5月21日——中考)这一时期,考点基本清晰,但仍需探索命题趋势,了解试卷结构,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调整心理心态。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四套试卷(元月调考卷、样题、四月调考卷、五月卷),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并掌握命题者的思路。然后将四套试卷裁剪,拼接,变形,反复多次给学生训练,掌握答案,人人过关。 最后临考前,指导学生考场发挥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做到学有所获。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 卷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 说明:1. 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0页。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 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科目代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在答题卡 上;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第二卷密封线内。不得 在答题卡和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3. 本卷选择题(1---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它答案,凡 答案写在第一卷上不给分;非选择题(26---31)答案必须写在第二卷题 目指定的位置上。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下列古代君主中没有被称为皇帝的是 A. 商纣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2.释迦牟尼的塑像被尊奉在 A. 教堂里 B. 佛寺里 C. 道观里 D. 清真寺里 3.代表我国古代纺织业最高水平的是 A. 丝绸 B. 麻布 C. 棉布 D. 尼龙 4.下列几个行业中,受到我国古代统治者重视的是 A. 商业 B. 手工业 C. 农业 D. 制造业 5.下图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 张骞 B. 班固 C. 鉴真 D. 玄奘 6.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 八国联军 B. 英法联军 C. 美英联军 D. 德法联军 7.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口号是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历史与社会》中考知识点梳理.

《历史与社会》第二篇我们传承的的文明 一、知识梳理 ㈠冲破思想的牢笼 1.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什么时间?主要有哪些代表人物?冲击什么宗教(或思想)?提倡什么精神? 2.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是哪国人?代表作是什么? 3.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至少写出两部) 4.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如何?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5.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是谁?提出的什么学说(主张)? 6.列举近代科学诞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7.启蒙运动发生在什么时间?主要有哪些代表人物? 8.启蒙运动的旗手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什么文件与他的观点相一致? 9.启蒙运动批判什么,宣扬什么?它对什么战争和什么革命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0.德国宗教改革的时间、代表人物及主张? ㈡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作用 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受谁派遣?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中非航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 4.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5.在海上探险方面欧洲哪两个国家走在了最前面? 6.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后,西方殖民者犯下了哪些罪行? 7.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㈢概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过程、性质和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的标志)是什么?导火线又是什么? 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 5.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有关的著名文件分别是什么? 6.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处死的国王分别是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 1、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 从此,代替,变成 2、最后一个国王是___ 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 3、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 ____和___ _____一带,都城___ ___(今_ ) 4、国家机构修筑了、建立,组建,制订,设置 它是的工具 二、商朝 1、位置____ ____建立时间(夏灭亡)建立者__ ____ 任用_____ __很快强大 2、迁都人物迁至 3、统治区域东到西达北到南至 4、最后一个国王是__ ___,是有名的他施用等酷刑,最后逃到 _ _自焚(商灭亡) 三、西周 1、位置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2、建立者时间(商灭亡)都城战争 3、周厉王(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时发生 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年,西周灭亡 4、分封制 (1)目的(2)内容周天子把 ,诸侯必须 (3)意义 5、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手工业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______已出现,种类逐渐增多,灿烂时期,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 (2)特点、、 (3)代表巨大的____ ___ 造型奇特的____ ____ (4)西南地区的举世闻名的文化代表__ 、、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就有烧制的瓷窑 3、玉器制造时期很兴盛,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有商朝的、 二、农业 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相当发达。 2、_________时期,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已经知道、和 3、已用一定数量的进行农业生产 三、畜牧业 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已经有了,还建有 2、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 ※、、和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 四、灿烂的青铜文明繁荣的基础——奴隶的悲惨生活 1、 2、 3、 4、

2020届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word版,(有答案))(已审阅)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年4月15日,象征法兰西文明的标志性古迹发生火灾,许多珍贵文物遭到毁坏。该古迹是()A.巴黎圣母院B.克里姆林宫C.五角大楼 D.议会大厦 2.衢州历史上编著《针灸大成》的著名针灸学家是() A.毛晃 B.杨继洲C.华岗 D.赵抃 3.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A.孔子 B.墨子 C.孙子 D.老子 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的应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步伐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成功地领导了南昌起义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这是对二战期间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该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偷袭珍珠港C.诺曼底登陆D.中途岛战役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2分) 9.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1)图2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2)为了开辟和保障图1的路线,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请以丝绸之路为例,结合材料分析中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答】2019年4月15日,象征法兰西文明的标志性古迹发生火灾,许多珍贵文物遭到毁坏。该古迹是巴黎圣母院。故选A。 2.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衢州是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的故里。杨继洲编写的《针灸大成》是明朝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故选B。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 )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 A.桀 B.纣 C.汤 D.启 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 郡县制 D.分封制 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A.祭祀天地 B.祭祀祖先 C.祭祀社稷 D.祭祀神灵 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2.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主干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主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观点:原始社会是最早的人类社会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观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社会性质:原始社会 主要代表:北京人——群居(早期的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氏族 远古居民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用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观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从河姆渡、半坡开始 黄河流域居民代表:半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居民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原始农耕居民工具:磨制石器 (原始农耕文化特征)共同点手工业:制造陶器(半坡彩陶) 生活方式:定居(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干栏式) 第3课华夏之祖 观点:黄帝的发明创造为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群居——氏族——部落 炎帝 部落首领黄帝炎黄结成部落联盟——华夏族 蚩尤 人文初祖——黄帝(炎黄子孙) 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观点: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立)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观点:农业为主的社会,灿烂的青铜文明 建立者: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 夏朝:朝代特点:(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夏商西周的兴亡商朝:建立者:汤 迁都:盘庚迁都到殷 朝代特点: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观点: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农牧业发达(出现五谷、青铜农具) 社会生产畜牧业:今天家畜、家禽主要品种出现 手工业青铜器制造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 陶瓷业、玉器制造业 社会生活——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春秋时期——奴隶社会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 观点: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资料(全)

地理 我们生活的区域 考点一: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 在地图上找出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地图三要素: 一、方向:1.N北、S南、E东、W西 2.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3.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比例尺: 1、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单位) 3、种类: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4、图幅面积相等的地图

考点二:大洲和大洋 大洲、大陆与岛屿的区别: 大洲: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合称(最大的洲:亚洲) 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 岛屿: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最大:格陵兰岛)半岛:三面临海,一面与大陆相连(最大:阿拉伯半岛)

一、大洲的划分(人为划定)(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山脉、河流等属于天然界线: 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为界(最大)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以白令海峡为界 欧洲和非洲之间以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为界 运河等属于非天然界线: 非洲与亚洲的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二、海洋包括洋、海、和海峡。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 太平洋: 面积最大大西洋: 形状象个“S” 印度洋:水温最高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温最低 三、海峡: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

霍尔木兹海峡:(石油阀门):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英吉利海峡:世界上最繁忙的的海峡之一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与太平洋 麦哲伦海峡:大西洋和太平洋 白令海峡:北冰洋和太平洋 四、世界著名运河: 京杭大运河:世界最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北美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一、奴隶王朝的演变 奴隶社会时期—⑴、⑴、⑴时期 1、夏朝:公元⑵年,⑶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政权)—⑷ 社会结束 ⑸继承父位,⑹制代替了⑺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前1600年,⑻灭夏⑼(暴君),建立商朝;后盘庚迁都到⑽,故又称“殷商、殷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⑾朝开始。 3、周:①西周:前1046年,⑿灭商⒀(暴君),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强盛时期;西周后期,周厉王(暴君)在位时,政局混乱,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君)在位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②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⒁、⒁。 春秋是⒂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⒃社会形成时期。 a、春秋五霸:⒄、、、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b、战国七雄:⒅、、、、、、、(东南西北上中下)。(战国形势图P33)答案⑴夏、商、周⑵前2070 ⑶禹⑷原始⑸启⑹世袭⑺禅让⑻汤⑼桀⑽殷⑾商⑿周武王⒀纣⒁春秋、战国⒂奴隶⒃封建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⒅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重要的制度 1、禅让制:黄帝之后,⑴时期,推举贤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制度;第一个通过禅让制成 为首领的是⑵。接着是舜、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世袭制:夏朝,⑶继承父位(禹),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⑷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创于⑸,天子为了⑹(目的),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导致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作用:⑺,,使周朝成 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答案:⑴尧舜禹⑵尧⑶启⑷公天下⑸西周⑹巩固统治⑺开发边远地区,加强周王朝的统治 三、青铜文明与大变革 1、冶金业: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⑴时期,⑵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⑶时期(典型:商代的⑷—最大⑸—最奇)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广泛制造“⑹器”。 2、农业发展:春秋战国⑺和⑺出现并逐步推广 牛耕技术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被使用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3、水利工程:都江堰——⑻时⑼国蜀郡太守⑽修建闻名世界的⑾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⑿之国”。 3、商鞅变法-⒀时期⒁国:内容:承认⒂,允许自由买卖;奖励⒃;建立⒄,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使秦国⒅,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答案:⑴夏商周⑵商⑶灿烂⑷司母戊鼎⑸四羊方尊⑹铁⑺铁农具牛耕⑻战国⑼秦⑽李冰⑾防洪灌溉⑿天府⒀战国⒁秦⒂土地私有⒃耕战⒄县制⒅国富兵强

2019年中考考试细则历史与社会(20181113晚上)

2019年中考考试细则修《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生活的时空 (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主要岛屿、半岛、海峡、运河的位置和各大洲界线,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世界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和山脉的位置,说明不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知道河流湖泊对人类的影响。 4.判读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举例或根据所给材料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名称,在地图中指出其分布情况。 (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6.描述世界上一些典型区域(平原、山区、水乡、草原、沙漠、城市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特点。根据材料,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7.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位置、重要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台湾海峡。举例说明位置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我国大陆海岸线的特点,能举例说明海洋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8.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识记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知道我国人口数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的位置,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9.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天山、秦岭、南岭、台湾山脉、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的位置。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说明不同地形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0.判读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运用地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突出特点之一。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举例或根据材料说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根据地图说出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和主要支流。列举并分析黄河开发、治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近年来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现状。了解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 1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知道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从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 (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13.了解地图的基本种类。认识最常用的图例。掌握从各种不同的图表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14.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及其变化,感受区域的发展。知道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理解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部部部 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烽火台又称烽燧,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 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曾经“烽火戏诸侯”使少数民族攻破镐京,导致西周灭亡的国王是()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幽王 D. 周平王 2.史书上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 响是() A. 实行了禅让制 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 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3.“(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受封后的“叔鲜”“叔度” 的身份是() A. 诸侯 B. 卿大夫 C. 士 D. 县令 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禹建立夏朝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启继承王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王位世 袭制的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6.“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明显与其他三人不同的一位是 A. 汤 B. 桀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 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 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8.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 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9.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出现玉器④出现了鱼纹彩陶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 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2019中考历史与社会标准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中考模拟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读世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①②所表示的地形分别是() 第1题图第3题图第8题图 A. 高原、山地 B. 平原、山地 C. 高原、平原 D. 丘陵、高原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B. 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C. 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D.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3.据图可知,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佛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4.以下远古先民的用具中,能体现先民具有原始自然崇拜的是() A. 黑陶 B. 彩陶 C. 舞蹈纹彩陶盆 D. 骨针 5.人们经常用“发现了新大陆”来指遇到惊喜的事。发现新大陆的说法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6.莫斯科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①汽车工业②化学工业③机床工业④电机工业⑤电子工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7.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8.如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9.关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义和团势力起源于山东地区 ②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联手,力量强大 ③达到削弱义和团势力的目的 ④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的侵略势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 基本原则……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这种“进步”包括() ①颁布《法典》②多次打败反法同盟③远征俄罗斯④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 1. 2019年4月15日,象征法兰西文明的标志性古迹发生火灾,许多珍贵文物遭到毁坏。该古迹是( ) A. 巴黎圣母院 B.克里姆林宫 C.五角大楼D ?议会大厦 2 ?衢州历史上编著《针灸大成》的著名针灸学家是() A. 毛晃B .杨继洲 C.华岗D.赵抃 A.孔子B .墨子C.孙子D.老子 4.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B .①④C.②③ D.③④ 5. 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的应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 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 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 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步伐 D. 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7.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成功地领导了南昌起义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①②B .①④C.②③ D.③④ &这是对二战期间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 力……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该事件是( ) A.七七事变B .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战役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2分) 9?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二) 1、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建立元朝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2、元朝的中书省是A、征收赋税的机构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3、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4、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长期分裂,受到女真压迫 B、元朝的统一局面,对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人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5、记录毕升活字印刷成就的著作是A、《大藏经》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桑辑要》 6、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元时期发明或改进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7、在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广泛使用是在A、唐朝B、五代C、北宋D、元朝 8、元代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在A、建康B、杭州C、海南岛D、松江 9、关于《资治通鉴》,不正确的是 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按年月日顺序叙述原始社会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0、苏轼与辛弃疾的共同之处是A、都生活于南宋B、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C、都胸怀收复失地之志D、善于运用口语,格外清新自然 11、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因为 A、戏曲元代空前发达,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 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 C、它把诗歌、音乐、舞蹈熔于一炉 D、它把诗歌、散曲、说唱熔于一炉 12、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A、李清照B、窦娥C、关汉卿D、汤显祖 13、《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4.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 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15.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是谁主持开凿的() A、沈括 B、郭守敬 C、毕昇 D、隋炀帝 1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19.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0、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 A、苏轼 B、赵孟兆页 C、李清照 D、关汉卿 21、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牡丹亭》 B、《望卢山瀑布》 C、《金刚金》 D、《窦娥冤》 22、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名名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24.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 说明:1. 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0页。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 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科目代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在答题卡上;将考场、 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第二卷密封线内。不得在答题卡和试卷上作任何 标记。 3. 本卷选择题(1---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它答案,凡答案写在第一卷上不给 分;非选择题(26---31)答案必须写在第二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下列古代君主中没有被称为皇帝的是 A. 商纣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2.释迦牟尼的塑像被尊奉在 A. 教堂里 B. 佛寺里 C. 道观里 D. 清真寺里 3.代表我国古代纺织业最高水平的是 A. 丝绸 B. 麻布 C. 棉布 D. 尼龙 4.下列几个行业中,受到我国古代统治者重视的是 A. 商业 B. 手工业 C. 农业 D. 制造业 5.下图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 张骞 B. 班固 C. 鉴真 D. 玄奘 6.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 八国联军 B. 英法联军 C. 美英联军 D. 德法联军 7.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口号是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8.“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这真不辜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这段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A. 北伐战争 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9.下列战役中,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A. 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10.脍炙人口的名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诞生于 A. 古代阿拉伯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印度 11.下列人物中属于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朝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 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年1127年(金) 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杭州)1127年1276年(元) 辽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916年1125年(金) 西夏党项元昊兴庆(银川)1038年1227年(蒙) 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年1234年(蒙) 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 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