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 旅夜书怀赏析 ,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无依的孤零之感。 本文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五言律诗当中的顶级佳作。其原文如下: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 (1)“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 痛苦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 析。 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 合, (借景抒情) 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 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3)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 分析。 答: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 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 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这是以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 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 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诗人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漂泊之意。 杜甫旅夜书怀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 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 著名, 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 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字词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 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 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杜甫旅夜书怀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正月, 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 (765)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 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 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 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 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 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杜甫旅夜书怀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 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 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 景, 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 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 浑阔大, 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 为是“开襟旷远” (浦起龙 《读杜心解》 ) , 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 (见 《唐诗 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 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 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 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 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 六句说, 有点名声, 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 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 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 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 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 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 很妥当。 最后两句说,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 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 联借景抒情,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真是一字一泪, 感人至深。 后世评价: 1,《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 品。” 3,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 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 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 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 生疾苦和政治动乱、 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 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 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 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 等名作。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 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 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 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 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旅夜书怀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这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

古诗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古诗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

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鉴赏】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唐杜甫(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 世影响深远。 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 展。 注释 (1)危樯:高高的桅杆。 (2)著:著名。 (3)“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这两句说:我岂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的确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诗别裁》:"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4)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5)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6)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 《旅夜书怀》。 【意思】飘然一身像什么呢? 就像 天地间一只独飞的沙鸥。 沙鸥:一种栖 息于沙洲,常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以飘零于广阔天地间 的沙鸥,比况自己转徙江湖的飘泊流离的生活,表现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情景 相生,情挚语痛,感人至深。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在空中、水 上等处飘浮游荡。[例]躺仰在海面上 时是最惬意 了,仰望天空云朵,悠然忘 机,天海之间,浑茫相接。这该是何等 的大快乐 啊,……真“飘飘何所似,天地 一沙鸥”是也。(周涛《浅海白人》) 二、 用以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或孤独无依 的心境。[例]只身远游,泊船江 中,难 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 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 灯光相 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份孤独感 的分量。(钱仲联等《元明清诗 鉴赏辞 典》) 三、 用以形容禽鸟翱翔于天地之 间。 [例]以沙汀点景, 显然更富诗情画 意。 会使人想起平沙落雁,月夜飞鸟和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诗 句。 何况湖上确实野鹭闲鹤,水禽不 少。(甘犁《沙汀湖之盼》) 【全诗】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 此诗前人多谓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
1/5

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然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渝州、 忠州(均为山区)所有景象。且李白 《渡荆门送别》 诗“山随平野尽, 江人大荒流”, 与此诗颔联所写景物相似, 故或谓此诗当是大历三年(768)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作,似较妥。诗中 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抒怀。颔联写月夜停舟细观景色,以“垂”、“涌”、 “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雄浑壮观,历来传为名句。 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末以天地间一沙鸥自况,深寓飘泊无依的感慨。意 境含蓄,“笔笔高老”(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 公元 765 年 4 月, 他赖以存身的 好友、巴州刺史严武故去,诗人只得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多日的漂泊,使他 倍感疲惫与郁闷: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他独自来到船头。 只见习习的晚风轻拂岸边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舟望去是那样的孤独。明星低垂,月光随着波涛涌动,大江滚 滚东流。原野分外空旷,广袤,只有脚下的小舟与他为伴。此时此刻,似乎一生 的坎坷、磨难重现眼前,一种莫可名状的悲苦、凄怆渐渐袭来。流落他乡,生活 日窘;官场失意,壮志难酬,“我何尝不是这江岸上的一颗弱草? 江面上一条独 泊的小舟?人怎能只靠诗文扬名天下?做官则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休退。 如今我飘 然一身像什么呢? 水天渺渺,我何尝不是那孤寂独立于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2/5

杜甫《旅夜书怀》高考诗歌鉴赏_081d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教学参考 0914 1427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

《旅夜书怀》 主备人:豆旺峰 参备人员:朱宏刚惠亚刚孙维刚孙鹏苏王芳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问】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请结合注释①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提问】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前四句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 二、诵读诗歌2遍 三、揣摩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首联 1、【提问】首联描绘了“旅夜”什么景物?找一下其中的意象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舟 2、欣赏比较画面,初步感知诗句的意境 【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对诗句加以分析。 3、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诗句。 【明确】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4、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独 (二)、颔联 1、【提问】颔联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星、平野、月、江流 2、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三两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平野。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 3、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阔 归纳: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明确: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大奖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过渡】后两联是“书怀”,那么到底怎样“书”,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后两联的抒情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尾联是借景抒情。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试题】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鉴赏】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旅夜书怀》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一、背景分: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内容分: 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以沙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去蜀》)语意相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答: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答: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3分)答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 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 旅夜书怀赏析 ,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无依的孤零之感。 本文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五言律诗当中的顶级佳作。其原文如下: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 (1)“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 痛苦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 析。 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 合, (借景抒情) 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 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3)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 分析。 答: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 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 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这是以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 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 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诗人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漂泊之意。 杜甫旅夜书怀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 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 著名, 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 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字词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 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 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杜甫旅夜书怀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正月, 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 (765)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 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 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 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 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 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杜甫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 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 一、导学 1、导入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与“名岂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应。 3、整体感知 (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着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 (多媒体展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 (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1、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先描摹画面,再给出意境) 2、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而显着,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着,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赏: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说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旅夜书怀》【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杜甫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杜甫旅夜书怀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原文欣赏《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简介: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杜甫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四川乐山、榆州至忠州。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字词: 岸:指江岸边。 危樯: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着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练习题: 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案: (1)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2)“垂”“涌”,垂即垂挂之意,满天星辰垂挂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之上;涌即奔涌之意,一轮圆月倒映在奔腾的江水之中,随着江水奔涌向前。 (3)衬托出平原的广阔和江浩荡之势。 (4)以乐景衬哀情,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答案: (1)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着,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2)颈联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尾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给同学们整理的杜甫旅夜书怀知识点啦!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原创专栏来看~~

杜甫《旅夜书怀》导学案

旅夜书怀(导学案) 5702中学:邓西谋【学习要求】 1.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诗人孤苦寂寞、飘泊无依的感情。 3.欣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难点】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时安排】1学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感知全诗,背诵诗歌。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仔细阅读全诗,找出文中写景的意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二)尝试练习 1.生字(给加点字注音) ⑴危樯.()⑵月涌.()⑶沙鸥.()⑷何所似.()2.词语(解释词语) ⑴旅夜: ⑵危樯: ⑶月涌: ⑷飘飘: 3.填空 ⑴本诗的作者,字,自号,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又被称为、。 ⑵本诗作者的诗歌大多涉及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转衰的演变,因此他的诗歌又被称为“”。他以律诗、古体诗见长,诗歌风格。和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 ⑶本诗写于诗人(年龄段),此时作者正离开四川顺流东下。在途中,作者看到了非常壮阔的自然之景“”(写出原句),在这样的壮景之下却反衬出了。作者希望一生声名是由铸就,而非文章,但无奈在政治上受人排挤。对于这一生的漂泊,作者感慨自己就如一样。 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修辞)。诗歌中写近景的句子是“”。 4.联系书下注解,尝试把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译文)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译文)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译文)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 二、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答: 2. 首联写出这些意象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