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七世纪法国文艺思潮对高乃依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十七世纪法国文艺思潮对高乃依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4947244.html,

十七世纪法国文艺思潮对高乃依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郝逸林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6期

【摘要】高乃依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

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戏剧作品《熙德》着厚重的人文关怀,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保持着理性却同时被感性所影响,有血有肉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因为此剧不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规定,红衣主教兼首相黎塞留授意沙坡兰对《熙德》进行批评。沙坡兰文人们的反对声深深打击了高乃依,使他在这种压力之下沉默了几年之后,改变了创作倾向。一个极富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剧作家就这样止住了他的脚步,他的思想也因此受到了禁锢。

【关键词】高乃依;《熙德》;三一律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6-0184-01

高乃依(1606~1684),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1636 年,他推出了轰动整个巴黎的悲剧《熙德》,突破了三一律

的束缚,创立了法兰西民族戏剧的光辉典范。

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了“三一律”。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 世纪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从布瓦洛说明的“三一律”看来,三一律的要求就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情节。戏剧的发展应该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并且是在一天24 小时内进行的单一线索的情节。17 世纪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极力推行这一原则,古典主义作家大都严格遵守三一

律的创作原则。

当年的《熙德》写的充满鲜活的人性色彩和古典主义,剧中人物都表现出刚毅的美德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完成自己的义务,不惜牺牲一切。但因此剧不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规定,红衣主教兼首相黎塞留授意沙坡兰对《熙德》批评。

而在《熙德》中,高乃依并没有完全遵循三一律,沙坡兰指出高乃依“为求时间的一致,曾把情节尽量挤压”,于是就犯了“一个场面时常代表几个地点”的毛病。但这也是一种突破,超越了三一律的界限是对剧本创作的一种创新,但为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所不容。

高乃依的《熙德》严格的遵守了理性至上,他将理性放在了第一位,将家族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放在了第一位,相较之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变得无足轻重。在这样一个故事中高乃依所灌注的教育意义是明显的,英雄人物罗狄克一为家族荣誉牺牲个人爱情,二为国家驰骋疆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