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长沙理工大学)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长沙理工大学)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长沙理工大学)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长沙理工大学)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调查结果3.1。要求: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答:顺序数据

(2)用EXCEL或SPSS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4)绘制评价等级的帕累托图?

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进行观测,所得结果如下3.5,要求: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

(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3)根据分组数据绘制直方图,说明数据分布特点?

呈正态分布。

(4)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对比。

茎叶图与直方图十分相似。

3、2005年4月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汽车销售数据如下3.13,要求:

(1)画出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销售量的对比条形图;

(2)画出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销售量的环形图。

4、已知1995-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数据如下3.14,要求:(1)用EXCEL绘制国内生产总值的线图?

(2)绘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线图?

(3)根据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数据,绘制饼图。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4.2。要求:

(1)计算众数、中位数;

(2)计算四分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

(3)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4)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答: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占大多数。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由于偏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2、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那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下面是15个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如4.12.要求

(1)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

答:应该分别从平均值和标准差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对各种方法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则应采用离散系数。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答:

从三种方法的集中趋势来看,方法A的平均产量最高,中位数和众数也都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从离散程度来看,三种方法的离散程度分别为:

,,。方法A的离散程度最小,因此,应选择方法A。

第五章方差分析

1、从3个总体中各抽取容量不同的样本数据,结果如10.1。检验3个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a=0.01)。

答:单因素方差分析,如下图:

检验:假设::总体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影响

不全相等,总体均值之间有显著影响

检验结果由图表可知:因为,不拒绝原假设,所以总体的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影响。

2、一家超市连锁店进行一项研究,确定超市所在的位置和竞争者的数量对销售额是否有显著影响。获得的月销售额数据如10.11.取显著性水平

a=0.01,检验:

(1)竞争者的数量对销售额是否有显著影响?

(2)操守的位置对销售额的影响是否显著?

(3)竞争者的数量和超市位置对销售额是否有交互影响?

解:计算统计量

方差分析表如下:

得出结论:

(1),即竞争者的数量对销售额有显著影响。

(2),即超市的位置对销售量没有显著影响,

(3),即竞争者数量和超市位置对销售额没有交互影响。

第六章一元线性回归

1、从物流机械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表11.1.要求: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而这之间的关系形态。

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为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

对产量和生产费用进行回归分析,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相关系数

(3)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a=0.05),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答:检验统计量,,所以产量和生产费用之间有显著的正线性关系。

2、11.6是7个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要求:

(1)用人均GDP作为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为因变量,绘制散点图,说明关系态势。

两者之间为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2)计算该2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由上表可知,,二者之间为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3)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回归方程为:。回归系数表示人均GDP每变动1元,人均消费水平平均变动0.3087元。

(4)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判定系数。表明在人均消费水平的变差中,有99.63%是由人均GDP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估计标准误差,表示人均GDP预测人均消费水平的平均误差为247.3035元。

(5)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a=0.05)

检验统计量,,拒绝原假设,线性关系显著。

(6)若某地区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相应的人均消费水平。以及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元。

预测区间:公式:

区间[1580.463 , 2975.750] 。

第七章多元线性回归

1、根据12.1数据,用EXCEL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讨论,计算X1=200,X2=7的预测值。

答:b1=-0.04971表示,在X2不变的条件下,每变化一个单位,y平均下降0.04971个单位;b2=1.928169表示,在不变的条件下,每变化一个单位,y平均增加1.928169个单位。

判定系数r^2=21.0896%,表示在因变量y的变差中能够被y与和之间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比例为21.0896%。由于这一比例很低,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差。估计标准误差s=13.34122,预测误差也较大。方差分析表显示,Significance F=0.436485>a=0.05,表明y与和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用于回归系数检验的P均大于a=0.05,两个回归系数均不显著。

y=25.0287-0.04971x1+1.928169x2

当x1=200,x2=7时,y= 28.58302

2、根据12.9数据,其为随机抽取的15家大型商场销售的同类产品的有关数据,要求:

(1)计算Y与X1,Y与X2,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否有证据表明销售价格与购进价格、销售价格与销售费用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销售价格与购进价格:

销售价格与销售费用:

y与x1的相关系数为0.308952,与x2的相关系数为0.001214,所以相关系数的p值都较小,总体上线性关系不显著。

(2)根据数据结果,你认为用购进价格和销售费用来预测销售价格是否有用?

无用。

(3)用EXCEL进行回归,并检验模型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a=0.05)。

答:因为F=0.073722>0.05,,所以,线性关系不显著

(4)解释判定系数R2,所得结论与第二问是否一致?

调整后的R为0.244537073,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无影响,所得的结论与(2)一致。

(5)计算X1 与X2之间的相关系数,所得结果意味着什么?

X2的P值为-0.85286,Sig为0,方程不显著,但回归系数显著,因此意味着负的多重线性。

(6)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改进有何建议?

存在多重线性。

第八章时间序列预测

1、依据13.3表格,其为某物流公司18个月的营业额数据。要求:(1)绘制时间序列描述其形态;

从时间序列图可知,该物流公司18个月的营业额大体上呈指数上升趋势。(2)用3期移动平均法预测第19个月营业额

由上表可知,第19个月的营业额为630.33万元。

(3)采用指数平滑法,分别用平滑系数0.3、0.4、0.5预测各月的营业额,分析预测误差,说明用哪一个平滑系数更合适。

比较误差方差可知:a=0.5更适合。

(4)建立一个趋势方程预测各个月的营业额,计算出估计标准误差。

估计标准误差为:31.6628。

2、对13.6数据,分别拟合一阶曲线、二阶曲线和三阶曲线方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曲线拟合

一阶曲线: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第四版

第三章节:数据的图表展示 (1) 第四章节: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5) 第六章节: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26) 第七章节:参数估计....................................................... (28) 第八章节:假设检验........................................................ (38) 第九章节:列联分析........................................................ (41) 第十章节:方差分析........................................................ (43) 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E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要求: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顺序数据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接收频率 E16 D17 C32 B21 A14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4)绘制评价等级的帕累托图。 逆序排序后,制作累计频数分布表: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附标准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 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 A260 B 215 C 230 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

A变量分组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C ) 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 A上限所在组B下限所在组 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 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 A正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C ) A标志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D统计对象 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 ) A左方B上端中部C右方D下方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BCD ) A区分现象的类型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

统计学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略)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 分组天数(天) -25~-20 6 -20~-15 8 -15~-10 10 -10~-5 13 -5~0 12 0~5 4 5~10 7 合计60 (3)直方图(略)。 2.6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2.7 (1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真题-三套

一、选择题(单选与多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连续配筋砼路面的纵向配筋率与()有关。 A.缝宽 B.缝距 C. 砼板的厚度 D.钢筋的屈服强度2.构成路基的三要素是()。 A.路基宽度 B.地面横坡度 C. 路基高度 D.路基边坡坡度 3.路基土的最佳含水量与()有关。 A.压实功 B.初始含水量 C. 土类 D.塑性指数 4.路基土的稠度与()有关。 A.含水量 B.塑限 C. 压实度 D.液限 5.SMA的特点有()。 A.粗集料多 B.细集料多 C. 沥青多 D.中间集料少 6.我国刚性路面设计理论为()。 A.弹性地基上的小挠度弹性薄板理论 B. 弹性地基上的弹性厚板理论。 C. 文克勒地基上的小挠度弹性薄板理论。 D. 文克勒地基上的弹性厚板理论。 7.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有()。 A.查表法 B.换算法 C. 室内试验方法 D.现场检测方法8.以下属于路基地下排水设施的有()。 A.排水沟 B.渗沟 C. 盲沟 D.渗井 9.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指标有()。 A.断板率 B.接缝传荷能力 C. 脱空 D.平均错台量 10.横缝设传力杆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接缝传荷能力 B.减少基层冲刷C. 减薄面层 D.减薄基层11.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土基模量是指下列哪个模量()。 A.切线模量 B.割线模量 C. 回弹模量 D.弯拉模量12.松散粒料材料的强度是用()表征。 A.粘结能力 B.内摩擦角 C. 抗拉强度 D.抗压强度 13.评定路表抗滑性能的指标有()。 A.BPN B.SFC C. 平整度 D.TD 14.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机构有()。 A.集料嵌锁 B.传力杆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第三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统计学 课后习题答案

附录:教材各章习题答案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1(1)数值型数据;(2)分类数据;(3)数值型数据;(4)顺序数据;(5) 分类数据。 1.2(1)总体是“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样本是“抽取的2000个职工家 庭”;(2)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抽取的“2000个家庭计算出的年人均收入。 1.3(1)所有IT从业者;(2)数值型变量;(3)分类变量;(4)观察数据。 1.4(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3)所有的网上购物 者的月平均花费;(4)统计量;(5)推断统计方法。 1.5(略)。 1.6(略)。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2.1(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4)帕累托图(略)。 2.2(1)频数分布表如下

2.5(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4)茎叶图如下

2.6 (3)食品重量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2.7 2.8(1)属于数值型数据。

2.9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比A 班分散, 且平均成绩较A 班低。 2.11 (略)。 2.12 (略)。 2.13 (略)。 2.14 (略)。 2.15 箱线图如下:(特征请读者自己分析) 第3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1 (1)100=M ;10=e M ;6.9=x 。

(2)5.5=L Q ;12=U Q 。 (3)2.4=s 。 (4)左偏分布。 3.2 (1) 19 0=M ; 23 =e M 。 (2)5.5=L Q ;12=U Q 。 (3)24=x ;65.6=s 。 (4)08.1=SK ;77.0=K 。 (5)略。 3.3 (1)略。 (2)7=x ;71.0=s 。 (3)102.01=v ;274.02=v 。 (4)选方法一,因为离散程度小。 3.4 (1)x =274.1(万元);M e=272.5 。 (2)Q L =260.25;Q U =291.25。 (3)17.21=s (万元)。 3.5 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元),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元);原 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3.6 (1)x =426.67(万元);48.116=s (万元)。 (2)203.0=SK ;688.0-=K 。 3.7 (1)(2)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平均身高和标准差应该差不多相 同,因为均值和标准差的大小基本上不受样本大小的影响。 (3)具有较大样本的调查人员有更大的机会取到最高或最低者,因为样本越大,变化的围就可能越大。 3.8 (1)女生的体重差异大,因为女生其中的离散系数为0.1大于男 生体重的离散系数0.08。 (2) 男生:x =27.27(磅),27.2=s (磅); 女生:x =22.73(磅),27.2=s (磅); (3)68%; (4)95%。 3.9 通过计算标准化值来判断,1=A z ,5.0=B z ,说明在A项测试中 该应试者比平均分数高 出1个标准差,而在B 项测试中只高出平均分数0.5个标准差,由于A 项测试的标准化值高于B 项测试,所以A 项测试比较理想。 3.10 通过标准化值来判断,各天的标准化值如下表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标准化值Z 3 -0.6 -0.2 0.4 -1.8 -2.2 0 周一和周六两天失去了控制。

长沙理工大学统计学120加标准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考试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 1.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研究活动是: A定性认识活动B定量认识活动 C既是定性又是定量的认识活动D计量而不讲质的认识活动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 C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D总体性、大量性、社会性 3.某地区全部商业企业为总体,该地区全部商品销售额是: 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4.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 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B经常性调查和一时性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5.普查规定一个统一的调查时点,是为了: A统一行动在规定期限完成B保持统一的普查周期 C保证普查资料的时效性D避免调查登记的重复或遗漏 6.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间断B不等C重叠D上述三者均可 7.下面属于变量分配数列的资料有: A大学生按专业分配B电站按发电能力分配 C商业企业按类型分配D企业按国民经济部门分配 8.下列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指标是: A价值指标B多重实物量指标C标准实物量指标D劳动指标9.反映总体中各构成部分之间数量关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称为: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0.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A有时一致的B是毫无区别的 C是无关联的两个概念D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 11.对比不同地区的棉花生产水平,应该采用的指标是: A人均棉花产量B每亩棉花产量C棉花总产量D平均每亩棉花产量1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区别主要是 A数学处理方法不同B计算条件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说明意义不同13.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14.零售商品价格增加2%,零售商品销售量增加5%,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加:A3%B7%C10%D7.1% 15.抽样误差产生于: A随机性代表性误差B系统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D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 二、判断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 1.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量,是从总体开始的。()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统计学概论》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八章课后练习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相关系数?它与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P237- P238 2.什么是正相关、负相关、无线性相关?试举例说明。P238- P239 3.相关系数r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根据相关系数来判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P245 4.简述等级相关系数的含义及其作用?P250 5.配合回归直线方程有什么要求?回归方程中参数a、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P256 6.回归系数b与相关系数r之间有何关系?P258 7.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有什么联系与区别?P254 8.什么是估计标准误差?这个指标有什么作用?P261 9.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如何?P258-P264 10.解释判定系数的意义和作用。P261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向来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正相关和负相关B.直线关系与曲线关系 C.单相关和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比较,对变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

A.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给定的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不是随机的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 3.如果变量x与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低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 C.高度相关关系D.完全不相关 4.初学打字时练习的次数越多,出现错误的量就越少,这里“练习次数”与“错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A.正相关B.高相关 C.负相关D.低相关 5.假设两变量呈线性关系,且两变量均为顺序变量,那么表现两变量相关关系时应选用()。 A.简单相关系数r B.等级相关系数r s C.回归系数b D.估计标准误差S yx 6.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A.越大B.越接近0 C.越接近-1 D.越接近1 7.下列各组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 统计描述 【】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 45 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 即产量超额完成%。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 -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 即成本超额完成%。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85%.101100%8%110% 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 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 【】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 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 (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 ?数 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 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 75%.1261021025357 4 =??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要求: (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 .13800≈; 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 .21670≈ (3) %37.25 1%) 451(2824851353 ≈-+ 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 【】某乡三个村2000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亩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1)填上表中所缺数字; (2)用播种面积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3)用比重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50612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抽样推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抽样推断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抽样调查要遵循随机原则? 4.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各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区间估计比点估计优越? 6.抽样平均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7.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8.优良估计量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9置信区间、置信度、概率度之间的关系怎样? 10.区间估计的原理是什么? 11.为什么说在n固定的情况下参数区间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是此消彼长的?12.怎样同时改善区间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13.影响抽样极限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14.怎样正确理解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 15.确定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16.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7.怎样理解类型抽样的原理和意义? 18.等距抽样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19.整群抽样的原理以及与类型抽样的区别是什么?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为基础理论的统计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 A.高等代数B.微分几何 C.概率论D.博弈论 2.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相同之处为()。 A.均遵守随机原则B.以部分推断总体 C.误差均可估计D.误差均可控制 3.抽样推断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是()。 A.大量性原则B.随机原则

C.可比性原则D.总体性原则4.既可进行点估计又可进行区间估计的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5.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是()。 A.抽样调查B.普查 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 A.回归分析法B.抽样推断法C.综合指数法D.加权平均法7.以下正确的是()。 A.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B.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均为常数 C.总体指标是常数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D.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而样本指标是常数 8.总体属性变量平均数恰等于()。 A.1-P B.P C.P(1-P)D.) P? 1 (P 9.总体属性变量的方差等于()。 A.1-P B.P C.P(1-P)D.) 1 P? (P 10.点估计的理论依据是()。 A.中心极限定理B.抽样分布定理C.小数定律D.大数定律11.频率稳定性的必要条件是()。 A.同质性B.大量性C.随机性D.社会性12.样本指标的标准差就是()。 A.抽样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

教育统计基础与spss复习题及答案1

《教育统计基础与spss》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 2 3 4. 5 6.“65、66、72、83、89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 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 8. 9. 10 11 12 13. 从数量关系的特点看,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 14. 15. 16.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正态分布、t分布与F分布都是对称分布。(×)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A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B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C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D )。 1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D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D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 变为( B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9. 当标准差是下面哪一个数值时,该组数据平均数的代表性最好?( A) A.2.8 B.5.5 C.5.2 D.9.8 10.当一组数据中有某个奇异值时,应该用下面哪一种统计量反映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 ) A.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加权平均数 D.中位数 11.某班期末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0,72,60,标准差分别为7,6.5,5。问哪科成绩相对整齐些?(C)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 12. 在正态分布中,如果平均数增大,正态分布曲线会(D ) A.上移 B.下移 C.左移 D.右移 13.在正态分布中如果标准差增大,正态分布曲线会(D) A.左移 B.右移 C.变陡峭 D.变平缓 14.某学生凭猜测回答两道选择题,答对第一题的概率为51,答对第二题 的概率为41,那么他至少答错一道题的概率为(B) A.0.35 B.0.95 C.0.75 D.0.8 1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若某样本在总体中出现的概率在0.01——0.05之 间,则说明(A) A.样本与总体之间无显著差异 B.样本与总体之间有显著差异 C.样本与总体之间差异非常显 D.无法判断 16.非参数检验法与参数检验法相比较,最大的缺点是(D) A.计算量大 B.检验方法意义不明确 C.限制条件较宽 D.样本信 息利用不充分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答:(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