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1 问题的提出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

虽然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通常认为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不能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而使人难以理解,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不能保持协调、统一与完整而失去良好的社会功能,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人格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使人难以捉摸,则被视为心理异常。

因而心理异常不仅是指各种心理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神经症、功能性和脑器质性精神病等)以及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失眠病、精神性厌食症、偏头痛、哮喘等),而且也包括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中普遍存在。

实际上,人们通常认为的所谓心理障碍(这里指的心理障碍是广义的,与心理异常同义)以及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异常,大量的还是指一般心理问题。

因此,界定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显得十分重要。

遗憾的是,国内至今还未对此作过科学的规范,以至对一般心

1 / 11

理问题的把握仍不甚了了,这就必定会对心理异常的咨询和矫治带来负面影响。

2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要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作科学的界定是不容易的。

因为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通常使用的判别标准可适合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以此为标准来界定一般心理问题就缺乏针对性,就难以与心理异常的其他各种类型(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区分开来。

为此,就必须寻找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的其他类型质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

根据这种思考,我们认为,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应该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则可被视作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

第一,一般心理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性。

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尽管也有明显的情景性,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驾车外出时的过度紧张等,但这种情景性是极其广泛的,大凡第一次都有可能产生这种过度反应,因为第一次碰到某种情景,无经验可言,心理准备就有可能不足而张惶失措。

同时,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也能因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使致不断适应而逐步缓解以致消失,如经常登台演出、经常驾车外出,则必定习以为常而不再出现过度紧张反应。

然而一般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则不然,即一般心

---------------------------------------------------------------最新资料推荐------------------------------------------------------ 理问题仅由特定的情景所诱发,在其他情景中则不会出现。

如学生考试情景中的过度紧张反应(心悸、手颤抖、冒冷汗等)只对考试情景情有独钟,在其他情景即使是在第一次出现的情景中也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

而且即使特定情景屡屡出现,如考试情景反复出现,具有对考试存在过度紧张反应的学生,也不会由于逐渐适应而有所缓解,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愈演愈烈,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甚至昏厥等使人难以理解的剧烈反应。

当然,如果对考试情景的过度紧张反应因不断适应而有所缓解乃至消失,则就不能列为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一般心理问题业已得到了自我矫正。

第二,一般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

一般心理问题并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持续出现的,只有在为数不多的特定情景的刺激下才会发生,而在其他情景中则不会出现类似心理问题,即具有某种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在大多数非特定情景的时间里,并不表现出心理异常问题。

如对考试具有过度紧张反应的学生,在其他非考试情景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表现正常,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同时,一般心理问题也不稳定,大部分一般心理问题都会自行缓解甚至自行矫正,有的一般心理问题也会累积、迁延、演变而发展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异常。

3 / 11

如对考试情景的过度紧张反应就会或者因心理自我调整而逐渐缓解、消失,或者久而久之演变为考试恐惧症。

第三,一般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因精神活动损害而伴随的诸如自知力和定向力缺损、智力迟滞、情感淡漠、病态幻觉、妄想以及各种程度的意识水平降低和丧失等病理变化现象。

也就是说,一般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病理性症状,不存在与常人比较有明显不同的各种病理性精神症状。

这是区别其他类型心理异常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显然,一般心理问题是既有别于健康心理,也与其他类型的心理异常有严格区别的。

把握了一般心理问题以上的这些基本特征并以此作为评估标准,对心理异常中的一般心理问题也就不难作出确切的判别了。

3 一般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一般心理问题在各种心理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在情绪活动中尤其频繁和突出。

根据一般心理问题上述的判别标准,兹把心理活动中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根据我们研究分述如下。

分神(distraction)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但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

分神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在一般活动尤其是感兴趣的活动中则很少发生。

---------------------------------------------------------------最新资料推荐------------------------------------------------------ 例如在考试场合,有分神心理问题的学生,尽管其心理活动指向了考卷,但却常常心猿意马,看错题或者答漏题,甚至眼注视看某道考题,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着另道考题,严重时还会时不时对着考卷发呆,半天才回过神来。

分神与一般意义上的注意分散不同,后者通常由内外干扰造成,在任何活动中都可发生,属正常心理现象,前者只出现在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特定活动中,属心理失调现象;分神与注意衰退等心理障碍也不同,后者是注意兴奋性在指向性和集中性上全面减弱的表现,是注意全方位的迟钝缓慢,前者注意兴奋性的减弱是局部的,仅表现在集中性上,有明显的活动针对性。

期待性焦虑(expectancy anxiety)期待性焦虑是指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会出现最坏的结局,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所表现出的消极心态。

期待性焦虑通常发生在以往屡遭挫折的活动进行前夕,在从事这些活动之前,由于主观上有一种威胁感,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紧张焦虑反应。

例如考试屡屡受挫的学生,一旦进入考试复习阶段,就会焦躁不安,时时处于恐惧状态之中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迎考复习。

但考试过后,时过境迁,不管考试成绩如何,期待性焦虑也会烟消云散。

期待性焦虑与正常焦虑不同,后者人皆有之,是重视某

5 / 11

个事件或某项活动的必然反应,且能随着焦虑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适应,前者是对屡遭失败的特定活动后怕的过度反应,不仅对这些活动难以适应,而且还会出现焦虑反应愈演愈烈的倾向;期待性焦虑与作为心理疾病的焦虑症也不同,后者尽管也常常出现期待性焦虑,但毫无原因,只感到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后者仅发生在对自己有威胁,以往又很少有成功经验的特定活动前夕。

冷漠(unconcern)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

冷漠通常因受人漠视、轻视、歧视或欺骗、侮辱、暗算等心理创伤所致。

一般表现在其所属的不和谐的群体或完全陌生的群体中,在这些群体中常常显示出漠不关心、冷眼视之,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一付冷若冰霜、与己无涉的样子。

但在关怀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中,则依然开朗、热情、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冷漠与情感淡漠等心理障碍不同,后者是情感反应的缺乏、内心体验的缺如,即使对足以引起大喜大悲的刺激也无动于衷,前者则是情感反应有选择的自我抑制,是对受伤害情景有限度弥散的消极反应。

暴躁(rage)暴躁是指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缺陷。

暴躁通常在相处极为随意的熟人或家庭成员中表现出来,

---------------------------------------------------------------最新资料推荐------------------------------------------------------ 因无所顾忌,一不顺心就激动愤怒,给人一种脾气极坏的感觉。

在生人面前则能为要保持良好形象而忍耐控制。

暴躁与病理性激情等心理障碍不同,后者的情绪暴发和冲动行为来势凶猛而残暴,常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事后多不能回忆,前者则能控制且意识清醒,仅有意识狭窄的表现。

自卑(inferiority)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自卑感通常产生于屡屡受挫或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之后。

由于屡遭挫折,就会情不自禁地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能;由于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其转化为自我否定评价,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失去自信,结果对那些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

自卑不同于自责,自责可以是正常心理现象,是对做错事而感到内疚的表现,也可以是具有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心理失常,常伴有犯罪感并频频自伤自罚,多见于抑郁症;自卑则是某种情景下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是自感无能而失去正常自信的一种表现。

空虚(void)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

空虚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通常在以下两种情景下产生,

7 / 11

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习惯并满足于享受,不思追求;另一种是心比天高,既不屑追求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追求自己也感到难以达到的目标,结果是无所追求。

因为不思追求和无所追求,精神就无从着落,心灵就虚无空荡。

空虚与慵懒不同,慵懒是心理上的懒散,是惰性使然,慵懒虽然会导致空虚,但未必表现为空虚,相反,如习惯并满足了慵懒,常常也会有一种消极的充实感;空虚则是对生活失去兴趣,是无聊寂寞的表现,是心理上的没劲。

无端烦恼(without cause worriment)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燥苦恼的消极情绪。

无端烦恼产生的情景比较宽阔,但都是通过主观想象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如生活顺利时担心天有不测风云而生烦恼,子女尚幼担心将来考不上大学而生烦恼,身体偶有不适担心罹患重病而生烦恼,恋爱顺利担心对方变心而生烦恼因而常会感到烦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无端烦恼与生活中正常的烦恼不同,正常烦恼皆有具体原因,如为生活拮据而烦恼,为失恋而烦恼等等,人皆有之;无端烦恼则是莫明烦恼、自寻烦恼,是无中生有地自我折磨,烦恼是徒劳而毫无结果的,杞人忧天就是这种无端烦恼的生动写照。

消沉(depression)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

消沉通常在力不从心而使渴望变成失望、处处失意而抱怨

---------------------------------------------------------------最新资料推荐------------------------------------------------------ 命运不济以及受错误人生观影响而看破红尘时发生,这时就会萎靡颓废、浑浑噩噩,似乎已经心死。

消沉与委顿不完全相同,委顿虽也表现为精神不振,但同时也伴有躯体疲乏且常由躯体过度疲乏引起,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消沉则由失去实现希望的信心造成,与躯体疲乏无关,且持续时间也较长。

偏执(paranoia)偏执是指表现为极端执拗、刚愎的人格缺陷。

偏执常在以下一些情景中表现出来:

有了些许成绩就自以为能力非凡而理应与成功相伴;听到不同意见就争辩反驳,一付即使不得理也不饶人的架势;有人胜过自己就忌恨和攻击,显得目中无人、唯我独尊;遇到挫折不勒马回缰,始终自以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总之,只相信自己而不信任别人,显得异常执拗任性、刚愎自用。

偏执与生活中常见的固执不同,固执是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不能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是自尊心过强的表现,通常不伴有自我能力非凡的错误认知;偏执则是以自我为中心,是自信心过强的表现,凡事耿耿于怀,好走极端,给人一种难以容忍的感觉。

孤僻(unsociableness and eccentricity)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缺陷。

9 / 11

孤僻通常在以下一些情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别人不愿理睬自己而伤及自尊,与人交往而受到讥讽、侮辱、奚落和指责,遇到挫折而产生自卑等情况时,往往就会自我封闭,郁郁寡欢,拒人以千里之外,独来独往,高群索居,一付自我禁锢的样子,倘若与人不得不交往,也缺乏热情与活力。

孤僻与孤独不同,孤独是孤单寂寞的心态,通常渴望与人交往,独处时会产生被人遗弃的感觉,但与人交往时一切如常;孤僻则不合群,常伴有对他人戒备和鄙视心理,使人感到行为怪僻、奇特。

敌对(hostility)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

敌对通常在以下情景中表现出来:

当他人轻视、指责和伤害自己时,不管是否是自己主观上的错觉,都会怒目相对、冷漠仇视;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不管是否惹自己,都会冷眼相视、动辄非难。

敌对虽是攻击行为的潜在状态,但与攻击不完全相同,攻击是对他人的有意侵犯和破坏行为,从言语上的谩骂到行动上的暴力,都属于攻击的范畴;敌对则是一种敌视、对抗的情绪状态,一般仅限于攻击欲望而不转化为攻击行为,尽管敌对有时也有非难举动,但非难只是设置障碍,不具有攻击的进攻性和侵犯性。

狂热(fanaticism)狂热是指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盲目热衷的、过度的、不合情理的热情的情绪缺陷。

---------------------------------------------------------------最新资料推荐------------------------------------------------------ 狂热一般在迷恋、倾慕、感染和冲动的情景下发生。

沉缅电脑游戏等是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结果;狂慕歌星等是倾慕而难以自制的结果;盲信伟人是受到伟人业绩、品格、气质等感染的结果;过火举动则是冲动而不听劝告、不顾后果而不易控制的结果。

狂热与热情不同,热情比较稳定持久、广泛、深厚和合乎情理,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狂热则显得短暂、狭窄、浅显和违背情理,是一种消极的缺乏理智的情绪缺陷。

一般心理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还有记忆减退、注意转移困难、急躁、多疑、狭隘、冲动、狂妄、怯场、怯懦、压抑和心理疲劳等等,因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11 / 11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

一、心理异常鉴别诊断 1.心理正常、异常三原则 郭念锋教授认为:为了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就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才能使该问题明确化,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机能",我们有理由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有无幻觉、妄想、自知力)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样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部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这时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妄想,这些便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 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丧失。在精神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 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上述标准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很有效。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协调一致)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成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 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 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1 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如悔恨、失落、恼怒、悲哀等)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2 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5 、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是: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以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 ,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

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也就说,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1、病程:不到3 个月为短程,评分1 ;3 个月到1 年为中程,评分为2 ; 1 年以上为长程,评分为3 。 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为1 ;中度者 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为2 ;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为1 ;中 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为2 ;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为3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 ? 怎样判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如下: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对当事人来讲是生活大事件。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常见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在全世界范围人群中至少1%的人有可能在其一生中发生此心理障碍。在我国90年代北京地区的统计患病率为0.97%。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所以中学生和大学生正是在此病的高发年龄阶段,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或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发病率较高。在青年教师中也不可忽视此病的发生。不少人以为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在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向精神分裂症,或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引发精神分裂症,其实这些都是被误解的习惯性错误看法。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和诊断需要全面的观察及多种方法的确诊,了解患病前后的整体详细过程是帮助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此心理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症状。尽管如此,大量的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现象学的研究资料表明这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一种“临床”性的诊断,识别和判断都是依靠“临床过程”。 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 绝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表现出典型症状之前其实都已经处于多年的“隐性”状态。在此期间可能表现为退缩、孤僻或与众不同。通常称作为有点“怪兮兮”。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令人费解,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减少或反应怪异,要么觉得对于周围一切都没有感觉,要么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别人驱使的结果。有些患者认为自己非同于一般常人,具有特殊的能力和才华,有“神秘”和“超感”的体验。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冷漠、平淡或不适切,但由于意识清晰,智力正常,在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都一时显示不出存在问题。上述“怪兮兮”的状态可以持续数年,隐含地在逐步恶化,直到精神障碍首次发作前异常的思维和行为这才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1)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思维障碍的两大类型。 思维形式障碍表现为思维的令人费解和逻辑紊乱。常见的特征性的表现形式有: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一)异常心理的分类 1、心理困难:轻微的社会适应不良和人格偏差 2、心理障碍:神经症和心身障碍 3、心理疾病:精神分裂或狂躁等(非咨询范畴) (二)心理问题四分法 1、心理问题: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心境和情绪产生一定波动,但思维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也十分完整。(即一般心理问题) 2、心理障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各种违反逻辑性思维的错误。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智行为。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1个月以上),心理负担难以克服,有时可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和攻击等。 3、心理疾病边缘状态:患者往往带有不很典型的异常精神现象,如注意力涣散、好幻想、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偏离常态、社会交往和人格方面的改变等。 4、心理疾病:表现最为严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等。患者主客观世界不一致,知情意不统一、协调性被破坏,自知力不完整,出现幻觉和妄想,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人格明显改变,拒绝就医服药。 由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是一个逐渐加重的病理层次。一般而言,前两类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后两类则适宜以药物治疗为主。早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可避免向心理疾病的演化。另外有一些心理疾病由于其症状不是很典型往往易被忽视,易被普通人群认为是一般的问题或个性原因而导致误诊。 (三)判定异常心理的方法 1、社会适应方法:(主要是通过日常观察,但是不够准确) (1)一般常态心理,偶有不适,但会消失(2)一般病态心理,较为吃力,努力可好 (3)较重病态心理,严重适应失调,无法正常生活 2、医学方法:以有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判断标准 3、统计学方法:极端值为变态 4、心理测验方法:标准化测验量表 5、内省经验方法: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即自知力) 6、价值观方法:心理行为与价值观是否一致 (四)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由于心理异常表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找出一个统一公认的判别标准,但基本原则如下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一个人如果看到或听到了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人的精神活动就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具有内在的协调一致性,这种协调一致性能够保证高度准确和有效的反映客观世界。(比如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怀疑其心理活动是否出现异常。所以,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是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五)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行为不失常态,对社会功能无严重影响(4)行为无泛化 2、严重心理问题

常见心理问题

问答题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制力障碍) (1)感觉障碍a.感觉过敏: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对外界低强度刺激过强反应(神经症患者)b.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木僵、意识障碍)c.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 (2)知觉障碍a.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精神疾患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常带有恐怖性质b.幻觉:A.幻听:精神病的诊断鉴别(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B.幻视:精神分裂C.幻嗅:D.幻味E.幻触F.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G.思维鸣响:听到自己所思的内容。 (3)感知综合症: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1)思维形式障碍:a.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语言多,快,转换话题等特征(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b.思维迟缓:思维慢,反应迟缓,语音低沉,抑郁思维联想(抑郁状态性精神障碍)c.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语言少,慢,多见神经分裂症d.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答非所问,精分早期e.破裂性思维: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精分特征的思维联想障碍f.思维不连贯g.思维中断:大脑一片空白h.思维插入:思维被夺得感觉j.思维云集:大量的内容突然出现,迅速消失k.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接了当的回答问题。L.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紧抱暖气片)z.语词新作x.逻辑倒错性思维:吃菜就是吃祖先。 (2)思维内容障碍(精神分裂):a.妄想:A.关系妄想(吐痰针对他)B.被害妄想:偏执性精神病。C.特殊意义妄想D.物理影响妄想(X光、激光)E.夸大妄想:夸大财富、地位(情感性躁狂)F.自罪妄想G.疑病H.嫉妒J.钟情K.内心被揭露感,又称洞悉感:分为原发性:突然发生,与处境无关,继发性b.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思维,反复出现脑海中,多见于强迫症,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超价观念:发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观念是片面的,有出入的,只是有这种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等活动之所以能正常进行,均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患者主动和被动的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记忆力受到影响。(神经衰弱症状群、脑气质性精神障碍) (2)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和回忆四个过程。记忆障碍包括:a.记忆增强:不重要的事都回忆起来(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b.记忆减退c.遗忘,有心因性遗症,对某一特定经历完全遗忘d.错构e.虚构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 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 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 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3.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 据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 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 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 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 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 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管理办法

冲镇中学对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 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加强对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人身伤害或其它事故,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校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一、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安峰 副组长:吴碧蓉加尔肯 组员:哈里亚库木斯古丽刘向荣及各班班主任 二、基本定义: 特异体质,是指体质状况不同于常人,例如对药物、食物、油漆、花粉过敏等。通常分为:过敏体质,指有的人对药物反应高于一般人,其中一部分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称为特异体质;另一部分是由免疫系统参与而形成的差异,称为变态反应。 特殊疾病,是指非危及生命的恶性病变,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轻微脑中风、癫痫、血液系统疾病等。 心理偏差,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三、有关法规: 中小学校发现或者获知学生擅自离校、旷课、重大生理心理异常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的情况时,应当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协助采取相应措施; 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习、考察、社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应当注意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相适应,并采取安全措施。对已知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的学生,应当特殊照顾。学校组织校外活

动需要租用交通工具的,签订合同时,出租方应当提供驾驶员驾驶资格和交通工具的合法有效证件。 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性体育活动前,应当提出安全要求,并采取防护措施。 中小学校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止学生携带凶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入学;做好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工作;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应当告知学校;学生有特异体质的,应当向学校提供书面诊断证明或者书面报告。 提倡中小学校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监护人发现被监护人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三)《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第七款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学校应当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条第三款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管理措施: 1.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臵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5.形成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特点 ?有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有度: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第一,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第二,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第四,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特点 ?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长时: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0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10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还与个人心理素质、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过往精神病史等因素有关。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或轻度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如果发现有以下的一些异常举动,就要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了。 1、疲劳感 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 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

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谎言表现。 4、强迫现象 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有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这种想法如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 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 8、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

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 正常人在紧张时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确认后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 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

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1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5、形成初步诊断。 1-2一般心理问题特点: 1、有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3、有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1-3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2-1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2-2严重心理问题特点: 1、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2、长时: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