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1.“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国民大革命是一次人民的大革命。广大群众、工人农民广泛参与,1925年以后是国民革命兴起到高潮的时期,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故A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故B错误;红色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之后,故D错误。

2.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经济主义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答案 A

解析商业管制背后反映的是官营垄断,进行官营垄断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这种政策能够因循沿袭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

3.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年比1952年增长110%,1956年比1952年增长269%。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

答案 D

解析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

4.(2018·镇江联考)1976年,巴尔出任法国总理并作出规定,冻结物价三个月,在1977年4月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据此判断,巴尔出台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

A.克服盲目竞争的危害B.应对经济“滞胀”局面

C.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D.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冻结物价”的措施,说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不提高公用事业费用”说明当时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滞胀”问题出现的原因可知,巴尔出台这规定是为了应对经济“滞胀”的局面,故B

项正确。

5.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

6.(2018·盐城质检)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答案 A

解析“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让土地的所有权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农民拥有土地就成为一句空话,故A项正确。

7.(2018·南京模考)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这里“断绝了”是因为( )

A.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法案,总统无权否决

B.最高法院有权禁止总统使用否决权

C.总统只能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法案是否生效

D.参众两院能够再以2/3以上票数否决总统的否决

答案 D

解析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法令,但国会再以2/3以上票数通过法令后,总统的否决无效,材料中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法案,断绝了总统否决权,故D项正确。

8.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

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

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

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

答案 B

解析按照周礼,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不能反映经济生产,故A项错误;技术交流频繁,会促进地区间文化的不断吸收融合,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指士人阶层为了应对复杂的社会变革与政治斗争提出各自的主张,与青铜器铸造等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9.明清小说中很多作品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抨击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这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发展B.礼教地位动摇

C.社会道德败坏D.小说创作繁荣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结合所学,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发展,越来越弱化礼教的影响,更加关注情欲作为人性的一面,故A项正确。

10.(2018·昆山质检)17世纪早期,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18世纪初,茶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

B.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C.中欧间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D.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反映的是欧洲对外贸易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8世纪初”,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结果会导致贵族与平民间生活习惯缩小差距,与民主平等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11.“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

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 A

解析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商品流通不畅,导致这一时期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故A项正确。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A.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B.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答案 A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亚非拉国家赢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崛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因为此,才出现了题干的现象,故A项正确。

13.(2018·苏州月考)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1848~1852年英国商品输华值呈现下降趋势,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所致,故C项正确。

14.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积极寻找包括储备货币多元化在内的各种方案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代表性事件有欧洲货币一体化、日本等国追求本币国际化等。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欧洲、日本都在寻求储备货币多元化,本币的国际化,实际上在挑战美元的中心地位,再结合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动摇,故A项正确。

15.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

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

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得出英国工业品在中国销路不畅,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具有天然的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

16.(2018·常州月考)东汉时期,张衡提出天为鸡卵、地似卵黄的说法,王充提出自然现象和人事没有直接关系,两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继承他们的学说。但太学之前树立的石碑上的六经文句,每日有众多学者前来临摹。这主要是因为( )

A.小农经济的自足性B.政府文化政策引导

C.选官以察举制为主D.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汉代在自然、科学探索领域后继无人,但是对儒家经典出现纷纷效仿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

17.据统计,美国的体力劳动者,包括白领工人、服务工人和农业工人在内,在整个职工人数中的比例,1900年时占了82.4%,但到1980年已降到49.2%。其中,农业人口由37.5%降到2.7%,导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滞胀不断恶化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美国经济迅速发展D.高科技革命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体力者和农业人口比例的下降,故D项正确。18.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答案 C

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上中国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特征,导致外国白银在中国只进不出,成为“吸泵”,故C项正确。

19.“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的清末,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是在民国初年,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推动是在1927年之后,故D项错误。20.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3.5%,英国3.5%,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

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

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

D.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 B

解析刺激需求、扩大消费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故B项正确。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整理)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 题;共54 分) 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 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 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 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 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 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 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 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 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 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 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 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3.00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3.00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

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3.00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3.00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3.00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 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3.00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

2016——2018年全国卷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 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 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 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4、(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 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图3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 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2018年全国Ⅰ卷)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 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图6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学@科网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工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完整word版,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2018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doc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8年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

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3. D 4. B 【解析】 3.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 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 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2018江苏卷历史高考真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精品试卷】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柳公权《玄秘塔碑》C.颜真卿《祭侄文稿》D.赵孟頫《洛神赋》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5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7年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⒈《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 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 ⒉《春秋谷梁传》记载:“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B.公田也要按亩收税 C.法律上承认私田地位D.只有私田按亩收税 ⒊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 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D.雅俗共赏 ⒋《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 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⒌孙中山认为:“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 A.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B.科目一直不合时用 C.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D.选拔出了很多人才 ⒍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⒎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 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 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 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 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⒏191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参观者初见那

2018-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1 . (2019 ?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 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 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 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 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一一“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②。 【答案】C 2019年题组 1 .(2019 ?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 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 .道家C .墨家 D .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 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 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 2 . (2019 ?海南卷历史?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 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3. (2019 ?浙江文综卷? 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 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 0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 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 (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2011年——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必修一汇编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015年全国卷1】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1年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014年全国卷2】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017年全国卷1】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13年全国卷1】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6年全国卷2】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018年全国卷2】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14年全国卷2】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2017年全国卷2】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

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