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氨基苯磺酸MSDS

对氨基苯磺酸MSDS

对氨基苯磺酸MSDS
对氨基苯磺酸MSDS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对氨基苯磺酸121-57-3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氨基磺酸生产可行性报告

氨基磺酸生产可行性报 告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氨基磺酸生产可行性报告 、产品概况 氨基磺酸是硫酸衍生产品,属危险化学品,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结晶,不挥发,不吸湿,无气味,无毒,常温,常压下稳定性高,不发生质变,易溶于水,液氨和甲酰胺,微溶于甲醇和乙醇,干燥产品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分子式:NH2SO3H,分子量,属斜方晶系,密度,熔点205°。主要用于生产甜味剂,中药中间体,清洗、印染等行业。、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总投资2800万元人民币,分三期运作,一期工程1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四个月/期。 、人员编制及工作日数和用地面积 总人数150人,一期工程50人,全年工作300天,年生产时间8000小时,占地面积10亩。 、项目组成 项目分为主厂房、辅助厂房、机泵房、仓库等配套设施。、产品方案 氨基磺酸主生产线含量≥% 10000吨/年×3 最大储量1000吨/年时数8000小时,可兼一般小化工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 工业氨基磺酸的技术要求

、项目投资的经济意义 氨基磺酸作为硫酸的衍生产品,也是尿素的后开发产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进行了开发,40年代实现工业化并在化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特别六七十年代后氨基磺酸在许多领域迅速得到运用,以氨基磺酸为原料而开发的衍生产品在医药、农药、电化学方面有着突出的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以氨基磺酸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广泛应用,使得市场上对氨基磺酸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由于氨基磺酸生产中生产的副产品,稀硫酸又是制造磷肥、清洗、电镀等行业的首选,故而也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传统的氨基磺酸的生产由于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故而传统的生产工艺势必面临淘汰,而我公司在多年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摸索出一条对周边环境无污染且节能降耗的生产工艺。在生产中只有副产品稀硫酸生产,无废水外排。在设备装置上比同类型的厂家在电器上就减少280KW。反应中生产的少量CO2气

氨基磺酸镍溶液MSDS最新

核工业兴中——氨基磺酸镍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与企业资料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镍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Nickel Sulfamate 分子式:Ni(SO3NH2)2·4H2O 企业名称:江西核工业兴中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东大道999号 传真号码:(86-791)(88158900) 企业紧急联络电话:(86-755)(27373896) /(86-791)(88216442) 生效日期:2014-3-1 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害性质概述 危害性类别:普通化学品(非危险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刺激喉咙、眼睛和鼻子,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湿疹,常伴有剧烈瘙痒,称之为“镍痒症”。大量口服会引起恶心、呕吐和眩晕。 环境影响: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不爆。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泻。就医。

核工业兴中——氨基磺酸镍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适用灭火剂: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避免氨基磺酸镍流入下水道、河流及排水沟。 消防人员特殊防护设备:无。 特殊灭火程序:无。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橡胶手套,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或面罩。用惰性材料吸附(如干沙、石灰等)并移到封闭容器中。处理过 程中先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区域保持良好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面罩或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一般防护服,戴橡胶手 套,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不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过氧化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仓温10℃~35℃储存期 可超过五年。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TWA TLV:0.1 mg(Ni)/m3 STEL TLV:0.3 mg(Ni)/m3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避免超出TWA规定界限。 呼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部防护:戴橡胶手套。 卫生措施: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要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

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完整版

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M S D S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标识 中文名:1,2-二甲苯;邻二甲苯 英文名:1,2-xylene;o-xylene 分子式:C8H10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95-47-6 危险性类别:第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化学类别:芳香烃 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6%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闪点(℃):30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引燃温度(℃):463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氨基磺酸生产可行性报告

氨基磺酸生产可行性报告、产品概况 氨基磺酸是硫酸衍生产品,属危险化学品,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结晶,不挥发,不吸湿,无气味,无毒,常温,常压下稳定性高,不发生质变,易溶于水,液氨和甲酰胺,微溶于甲醇和乙醇,干燥产品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分子式:NH2SO3H,分子量,属斜方晶系,密度,熔点205°。主要用于生产甜味剂,中药中间体,清洗、印染等行业。 、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总投资2800万元人民币,分三期运作,一期工程1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四个月/期。 、人员编制及工作日数和用地面积 总人数150人,一期工程50人,全年工作300天,年生产时间8000小时,占地面积10亩。 、项目组成 项目分为主厂房、辅助厂房、机泵房、仓库等配套设施。、产品方案 氨基磺酸主生产线含量≥% 10000吨/年×3 最大储量1000吨/年时数8000小时,可兼一般小化工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 工业氨基磺酸的技术要求

、项目投资的经济意义 氨基磺酸作为硫酸的衍生产品,也是尿素的后开发产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进行了开发,40年代实现工业化并在化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特别六七十年代后氨基磺酸在许多领域迅速得到运用,以氨基磺酸为原料而开发的衍生产品在医药、农药、电化学方面有着突出的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以氨基磺酸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广泛应用,使得市场上对氨基磺酸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由于氨基磺酸生产中生产的副产品,稀硫酸又是制造磷肥、清洗、电镀等行业的首选,故而也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传统的氨基磺酸的生产由于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故而传统的生产工艺势必面临淘汰,而我公司在多年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摸索出一条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磺酰胺酸 化学品英文名sulfamic acid;amidosulfonic acid 分子式H3NO3S 相对分子质量97.10 结构式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成分浓度CAS No 氨基磺酸5329-14-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第 8.1 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或造成灼 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 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 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牛奶或蛋清。禁止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域,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防尘口罩,穿防 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 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 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 作规程规定。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 服,戴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 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及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有残留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 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未制定标准 美国(ACGIH)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 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PH 值:无意义熔点(℃)200 ~205 沸点(℃)209相对密度(水=1) 2.1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 3.3 临界压力(KPa)无资料 辛醇 / 水分配系数0.101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国标编号: 33535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英文名称: 1,2-xylene;o-xylene 别名: 分子式: 熔点: 密度: 蒸汽压: 邻二甲苯 C8H10;C6H4(CH3)2 -25.5? 沸点:144.4? 相对密度(水=1)0.88; 30?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 溶解性: 有机溶剂 稳定性: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 95-47-6 分子量: 106.17 稳定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一、健康危害 2.对环境的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 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14天用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24小时(孕7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70%,在整个的接触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 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 2.25μg/(cm?min)(范围0.7, 4.3μg/(cm?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烃的含氧衍生物习题

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选择题 2.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下列关于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B.先加入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酸化后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 解析:由于和检验试剂(溴水)反应时会同时反应掉—CHO,因此需先检验—CHO后,再检验。—CHO的检验方法为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并用反应后的溶液(即除去—CHO的有 机物)来检验。 答案:C 3.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布洛芬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则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使用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钠 D.1 mol与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能消耗5 mol NaOH 解析:CH4O一定为甲醇,而C2H6O可为CH3CH2OH或CH3OCH3,则A错误;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不能得 到乙烯、苯等不饱和烃;由于酸性:H2CO3>>HCO-3,因此与CO2反应只能生成苯酚 和NaHCO3;由于1 mol该物质水解生成、HOOCCH3,因此1 mol 该物质会消耗(2+2+1)mol=5 mol NaOH。 答案:D 5.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微热,酸化后再加溴水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适量H2,加催化剂反应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滴入适量溴水,过滤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35 CAS: 95-47-6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英文名称: 1,2-xylene;o-xylene 别名: 邻二甲苯 分子式: C8H10;C6H4(CH3)2分子量: 106.17 熔点: -25.5℃ 沸点:144.4?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8; 蒸汽压: 30℃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 溶解性: 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μg/(cm3·min)(范围0.7~4.3μ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

氨基磺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 磺酰胺酸 化学品英文名:sulfamic acid; amidosulfonic acid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氨基磺酸5329-14-6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 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 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 戴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 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pH值: 无意义熔点(℃): 200~205 沸点(℃): 209相对密度(水=1): 2.1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3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临界温度(℃): 无资料

甲苯msds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 benzene 分子式C7H8 健康危害 1.吸入或吞食有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2.蒸汽可能造成头痛、疲劳、晕眩、眼花、麻木、恶心、精神混乱、动作不协调;食入或呕吐时可能引起倒吸入肺部; 3.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环境影响无明显的的生物浓缩作用、具生物降解性。释放至土壤及水中,会挥发及进行生物分解,释放至空气中,会与 氢氧自由基反应而衰减。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其蒸汽和液体易燃,液体会累积电荷,蒸气比空气轻会传播至远处,遇火源可能造成回火。高温会分解产生毒气,炎场中的容器可能会破裂、爆炸。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使用注意事项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但因甲苯最初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对血液并无毒害。连续8h吸入浓度为100~200mL/m3的甲苯蒸气时,会出现疲惫,恶心,错觉,活动失灵,全身无力,嗜眠等;短时间吸收600 mL/m3蒸气时,会引起过度疲惫,激烈兴奋,恶心,头痛等症状。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200 mL/m3 (750mg/g)。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 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处理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 沟等限制性空间。 安全处置 1.此物质是易燃性和毒性液体,处置时工程控制应运转及善用个人防护设备,工作人员应受适当的关物质之危险性及使用方法之训练。

1万吨氨基磺酸技术方案

10kt/a氨基磺酸 方案术技

目录 一、产品概括 (3) 1. 产品名称 (3) 2. 产品技术标准、包装、运输 (3) 3. 用途 (4) 二、原材料规格及其消耗定额 (5) 三、动力消耗定额 (5) 四、工艺流程 (5) 1. 工艺流程简述 (5) 2. 工艺流程示意图 (6) 五、环境保护 (6) 六、总图 (6) 七、施工周期 (7)

八、投资费用 (7) 九、经济效益 (8) 十、结论 (8) 附:10kt/a氨基磺酸设备清单表 一、产品概况 1. 产品名称 氨基磺酸分子式:NHSOH 32分子量:97.09 物化性质熔点:205℃ 分解温度:209℃开始分解 206℃分解成SO、SO、N、H等2223 结晶方式:斜方晶板系状结晶 3 2.126g/cm℃):比重(25 易溶于水,微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很少荣誉甲醇、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中。 2. 产品技术标准、包装、运输 产品技术标准 指标称名指标特优品优等品

白色无透明状外观99.50 99.00 % SO氨基磺酸(NHH)≥322- % ≤SO硫酸盐(计)0.20 0.40 4水不溶于物% ≤0.01 0.02 % ≤Fe铁()0.005 0.010 Pb重金属(以计)% ≤0.001 0.001 0.50 % )OH干燥失重(≤0.50 2包装:用内衬塑料编织袋包装,袋口用耐酸线缝制。每袋25kg。运输:本产品是无毒、非易燃化学品,运输时按运输有关规定办理,并防止雨淋。. 贮存:产品贮存在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防止受潮。 3. 氨基磺酸用途 1)食品添加剂:用于代替糖精的甜味素添加剂。 2)清洗剂: 利用氨基磺酸对碱金属盐类有较好溶解能力,在清洗过程中以氨基磺酸作为主要原料的除垢剂。氨基磺酸作为清洗剂,它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可用于清洗锅炉、冷凝器、夹套以及化工管道、作为清洗剂,具有贮存、运输方便、容易配制等优点。 2)处理油井:增加油量,将氨基磺酸溶液注入碳酸盐岩层油层,容易与岩层油层发生反应,能避免发生反应生成盐的沉积,石油产量倍增。 3)电镀:主要是作为电导、缓冲作用的化合物使用,并使镀层细密而富有延展性,其粘度力高。 4)蚀刻:蚀刻溶液中,氨基磺酸盐离子可加速Cu蚀刻,该溶液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 中文名称2:磺酰胺酸 英文名称2:amidosulfon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09 CAS No.:5329-14-6 分子式:H3NO3S 分子量:97.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氨基磺酸 CAS No.:5329-14-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

激性或造成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甲苯MSDS

标 识 中文名:甲苯 英文名:Methylbenzene 分子式: C7H8 分子量: 92.14 C A S 号: 108-88-3 ? RTECS 号 : XS5250000 ? U N 编号 : 1294 ?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和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甲苯衍生的一系列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助剂;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也用于合成材料工业。 熔点(℃): -94.9 相对密度(水=1):0.87 沸点(℃): 110.6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3.1 饱和蒸汽压(kpa ):4.89(30℃)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318.6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等级:甲 闪点(℃):4 爆炸下限%(v/v ):7.0 自燃温度(℃): 535 爆炸上限%(v/v ):1.2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火花,明火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包 装 与 存 储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有毒品 包装类别: II 类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电子版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药物化学 实验项目: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时间:2010年12月05日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掌握酰氯的氨解和乙酰氨基衍生物的水解。 2、进一步熟悉回流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基本原理: 对氨基苯磺酰胺可以看作是磺胺类药物的母体 三、实验材料: 1.器材:电加热搅拌油浴锅、电子天平、铁架台、球形冷凝管、100 mL三口烧瓶、温度计、50 mL烧杯、玻璃棒、100 mL量筒、抽滤瓶(布氏漏斗)、洗瓶、胶头滴管、PH试纸 2.试剂: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浓氨水(28%, d=0.9)、稀盐酸(6M)、固体碳酸钠 3.主要试剂及产物的性质

试剂熔 点℃ 沸 点℃ 水溶性性状化学性质毒性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149 426.8 不溶于 水 白色至灰 色晶体。 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热苯、 热氯仿。 LD50= 16500 mg/kg(小 鼠经口) 氨水-77 165 与水以 任意比 溶无色澄清 液体 挥发性、腐蚀性、水溶液呈弱 碱性、不稳定性、沉淀性、还 原性 低毒、 LD50= 350 mg/kg 碳酸钠851 ——21g (20℃ )白色粉末 状,是固 体 盐的通性无毒 稀盐酸-114. 8(纯) 108.6 (20% ) 与水以 任意比 溶 无色澄清 液体 1与酸碱指示反应 2和活泼 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与某些盐反应4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 5与某些金属 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低毒 对氨基苯磺酰胺164-- 166 ° C 7.5 g/L at 25 oC 白色颗粒 或粉末状 结晶,无 臭。味微 苦。 微溶于冷水、乙醇、甲醇、乙 醚和丙酮,易溶于沸水、甘油、 盐酸、氢氧化钾及氢氧化钠溶 液,不溶于氯仿、乙醚、苯、 石油醚。 中毒 4.投料比 试剂分子量(Mr)质量/体积摩尔数(mol) 摩尔比Ρ(g/ml)对乙酰氨基 苯磺酰氯 233.5 5g 0.021 1 0.059 浓氨水35.045 35 mL ——0.104稀盐酸36.46 20 mL ———

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名称: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磺化反应的基本操作及原理和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方法。 (2)了解氨基的简单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反应: 苯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即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称为磺化反应。磺酸一般指磺酸基(-SO 3H )直接和烃基相连(即硫原子直接和碳原子相连)。 磺化反应的实质是苯和三氧化硫的亲电取代反应。三氧化硫虽然不带电荷,但是中心的硫原子为sp 2杂化,为平面结构,最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另外硫原子和三个电负性较大的氧原子连接,增强了硫原子的缺电子程度,即为缺电子试剂,容易和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反应的机理如下所示: S O O δ SO 3H 本实验是以苯胺为起始原料,经浓硫酸磺化得到目标产物对氨基苯磺酸。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式: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100 mL 三口瓶、空气冷凝管、布氏漏斗、滴管、抽滤瓶 药品:苯胺、浓硫酸、10%NaOH 溶液 四、基本操作训练 【操作步骤】 1. 在 15mL 烧瓶中加入 1g 新蒸馏的苯胺,装上空气冷凝管,滴加1.7ml 浓硫酸。油浴加 NH 2 2OH H SO NH 2

热,在180-190oC 反应约1.5h ,检查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放冷至室温。 2.将混合物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ml 盛有冰水的烧杯中,析出灰白色对氨基苯磺酸,抽滤,水洗,热水重结晶得产物约0.8g 。 【实验流程】 五、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浓H 2SO 4要分批加入,边加边摇荡烧瓶,并冷却,加料时加上空气冷凝管。 2、反应温度180—190℃。 3、 可用10%NaOH 溶液测试,若得澄清溶液则反应完全。 六、产品性状、外观、物理常数:(与文献值对照) 白色片状结晶 附: 七、产率计算 理论产量:5.1g , 八、提问纲要 1、对一氨基苯磺酸较易溶于水,而难溶于苯及乙醚,试解释。 苯胺 滴加浓硫酸 180℃, 1h 反应液 对氨基苯磺酸 水洗

甲苯MSDS GH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苯化学品英文名:Toluenemethylbenzene;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对皮肤的腐蚀、刺激类别2 急性毒性,口服类别4 对眼有严重的损伤、刺激类别2 对靶器官、全身毒害性(多次/反复接触)类别2 吸入性呼吸器官毒害性类别1 急性危害水生环境类别3 GHS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危害说明:易燃性高的液体及蒸汽,吞咽有害,对皮肤有刺激,可能引起肾脏衰竭,刺激眼睛,吞咽、吸入气管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害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页第甲苯 1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废弃处置:本品及容器的处置应遵循地方/国家法规规定。 物理化学危害: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对氨基苯磺酰胺

南昌大学化学实验中心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指导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由乙酰苯胺经氯磺化,氨解和水解等多步反应制备磺胺药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气体捕集器的使用,回流,脱色,重结晶等操作。 二、实验基本原理 乙酰苯胺经过氯磺化,氨解与水解等反应转变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实验耗材:乙酰苯胺5.0g (0.037mol ), 氯磺酸12.5ml (0.19mol ),浓氨水:35ml,浓盐酸,碳酸钠 主要仪器:搅拌棒、尾气吸收装置、减压抽滤装置及常规玻璃仪器 四、实验步骤 (一)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 1、投料和反应:①干燥的100mL 锥形瓶中加入5.0g 干燥的乙酰苯胺,石棉网上小火加热熔化,冷却使熔化物凝结成块。 ②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一次加入12.5mL 氯磺酸(通风橱中),立即装好如图反应装置。 ③待固体全部溶解后,温水浴中加热10分钟至不再有HCl 产生为止。 2、 后处理: 冰水冷却,通风橱中,强烈搅拌下细流慢慢倒入盛有120g 碎冰的大烧杯中,搅拌,抽滤得白色固体,少量冷水洗涤,粗产品直接用于下步制备。 (二)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上述粗产物放入烧杯,搅拌下慢慢加入17.5mL 浓氨水,继续搅拌15min,然后加入10mL 水,石棉网上小火加热10分钟以除去多余的氨。冷却,抽滤,冷水洗涤,得粗产品,直接用于下步水解。 (三)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的制备 1、 反应: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上述粗品和3.5mL 浓HCl,投入沸石,石棉网上小火回流

氨基磺酸合成方法详解

氨基磺酸合成方法详解 氨基磺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陶瓷制造的多种工业设备和民用清洗剂、石油并处理剂和清洗剂、电镀工业用剂电化学抛光用剂、沥青乳化剂、蚀刻剂、染料医药及颜料工业用磺化剂、染色用剂、高效漂白剂、纤维、纸张用阻燃剂、柔软剂、树脂交联促进剂、除草剂、防枯剂以及标准分析试剂等各个领域中。 氨基磺酸可以制成极纯的常温时稳定的结晶体,其水溶液具有与盐酸、硫酸同等的强酸性,别名固体硫酸。不挥发,不吸湿,对人身毒性极小,但皮肤不能长时间与氨基磺酸接触,更不能进入眼睛。氨基磺酸生产工艺过程简单,反应较容易控制,原料及设备都较容易解决,废水也容易处理,副产物可以有效利用。该产品可以代替硫酸,其包装、贮存、运输都很方便。 1、氨基磺酸的生产方法很多,有二氧化硫与羟胺或丙酮肟为原料的羟胺法,亚硫酸或硫酸盐与液氨为原料的氨化法,尿素与氯磺酸为原料的氯磺化法,以发烟硫酸和尿素为原料的发烟硫酸法,尿素、三氧化硫和硫酸为原料的硫酸法和发烟硫酸法(又称液相法)和液氨经气化与三氧化硫在气相条件下反应的气相法等。国内外具有工业意义的工艺为发烟硫酸法以及三氧化硫与氨直接合成的氨化法两种。由尿素与发烟硫酸在40-70℃下进行磺化生成氨基磺酸粗品,然后加水进行结晶制得氨基磺酸成品。原料消耗定额:尿素2000kg/t、发烟硫酸1500kg/t。 2、其合成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气相法操作条件苛

刻,设备材质要求高。副产品多,且氨基酸易粘附在反应器内壁需经常清理。生产成本高。优点是产品纯度高。厂家采用的多为液相法。 3、将过量的发烟硫酸加入反应釜中,搅拌降温至20~40℃,开始加入按比例混合好的硫酸和尿素。加料结束后,在20℃左右搅拌8h。再逐渐升温至70~90℃,蒸出三氧化硫,冷却析晶。固液分享后得粗氨基磺酸,用水重结晶,脱水干燥得高纯度精品氨基磺酸。 4、氨基磺酸是强Lewis酸SO3与强Lewis碱NH3的加合物,制取少量纯度要求高的氨基磺酸时,可在完全无水的条件下,直接用高纯度的SO3与氨反应。若用量较大时可用尿素与发烟硫酸反应来制取。将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圆底烧瓶置于流水浴中,向其中加入560g 100%的硫酸,在强烈搅拌下将100g尿素分多次(约45min加完)慢慢加入到硫酸中,注意不要使温度超过40℃。然后向其中加入309g 发烟硫酸(含65%游离SO3),并在42~45℃的温度下放置16h。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反应混合物,先用纯硫酸洗涤,再用50%的硫酸洗涤,最后用冷的甲醇洗涤。 5、将20%的发烟硫酸加热至30℃,慢慢加入尿素,温度控制在60~65℃,加完后保温3H,然后升温至80~85℃,保温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5℃,过滤,所得结晶离心甩干后,用5%乙醇洗涤,滤干后用蒸馏水重结晶精制,得氨基磺酸纯品。

TCL现色剂

TC L现色剂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 /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 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