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中的光线与色彩

绘画中的光线与色彩

绘画中的光线与色彩
绘画中的光线与色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418066286.html,

绘画中的光线与色彩

作者:鲁光远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8期

摘要:严谨地说,所有映入人眼的视觉信息都是由色彩和亮度来呈现的。而各个事物的轮廓线,是人的眼睛在区分它们之间色彩和亮度的差异时所分析出来的。事物呈现三个维度也依靠光线和阴影,而光线和阴影与色彩和亮度又是在同一视觉规律中存在的。即便在纯粹用線条勾勒的图画纸中,形状也是依靠墨迹与纸张的亮度区别来呈现的。但是,形状和色彩又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光线色彩视觉认知

一、表情色彩

首先,这两者都能使视觉对于人产生一种“表情”,都能把各个事物区别开来,使人可以接收到实物的基本信息。例如一棵被截断了的树木与一棵挺拔高耸的树所呈现出来的表情就不同;一个血红的西红柿与一个灰褐色的土豆所传递出的情绪也不同。事物的形状可以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色彩在这方面同样发挥着作用,例如当我们观看没有色彩的黑白电影时,就无法将其中各色的花卉区别出来,在信号、图标和制服中,色彩都被用来传递信息。就单纯的传递信息来说,形状要比色彩更加直接,但是色彩所传递出的情绪又是形状所不能的。形状可以传递出大量不同的样式,例如人的面孔,各种云彩的差别,以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形状的指纹。特别是在书写时,形状所发挥出来的符号形式非常方便有效,轻易地区别出各个符号之间的差别,可以被人快速识别出来。但是在说到表情与情绪的作用时,色彩却比形状更加有优势,那落日的余晖与地中海的碧蓝所传递出的情绪是形状所不能够达到的。色彩能够表现情感,大多数人认为色彩本身所传递出的情感是由人的联想所得到的。根据这一联想说,红色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那是因为它会让人们联想到血液与火焰,绿色的情感表达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的亲近,蓝色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海洋与水的冰冷。其实,色彩的表现作用非常直接,所以不能把它归为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产物。某种混合性色彩表现性的高低,主要不是取决于其中的主要色彩,而是取决于与这种主要色彩所被混合的程度,因此,只有通过某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时展现出的张力,才能把其表现性揭示出来。例如三原色,红、黄、蓝,它们是色彩表现力的低点,因为他们本身的动力很小,所以表现性也比较小。而微红、微黄、微蓝,都是在自己本身的颜色上加入其他的颜色,所以就产生出了张力。一些色彩的混合,能够产生非彩色的白、灰、黑等颜色。不仅仅是两种颜色的混合,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甚至把光谱上所有的颜色混在一起也会得到这样的效果。互补色就是在一起能产生出全白的效果或者全黑的效果,色彩趋向完整是心理上的现象而不是物理上的现象,为什么白色能使物体看上去更美?因为白色既是圆满状态又是虚无状态,白色能够形成完整统一的符号,但又不能给眼睛提供一种丰富的生命力,而互补色却不一样。

二、光线的规律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初一美术课--色彩的魅力教案

《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课标的有关要求,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色调给人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重难点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四、教学准备

色彩丰富的图片、色相环教具、多媒体课件、水粉画工具(颜料、画笔、调色盘或盒、水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映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师:观看这些图片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师: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本课我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板书)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 (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1、三原色:红黄蓝(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 2、三间色:绿橙紫(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 3、极色:黑白 (二)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不同色的“相貌”。

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在绘画中色彩起着独特的作用。它对塑造人物、描绘景物,可以起到引人入胜、增强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巧妙地运用色彩,能使美术作品增加光彩,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更深刻,塑造的艺术形象,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和更鲜明地表现生活和反映现实,因而也就更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绘画作品,虽然构图一般,但由于色彩处理得恰当,还是能吸引观众。与此相反,有的作品,如果在构图、素描、透视、解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水平,但在色彩处理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这幅作品就逊色了。 一张描绘工人形象的油画肖像画,形体结构和神态表现都很好,但是色彩很脏、很灰暗,或者是很“火”气,就不仅破坏了形和神,还可能在客观上造成丑化工人形象的不良效果。肖像画是这样,风景画和主题性创作也是这样。一幅主题是需要表现欢乐、热烈气氛的画,而作者使用了灰色调或冷色调,则不论在其它方面表现技巧多好,它的艺术效果还是未能达到。这是因为色彩在人们视觉上是有其独特作用的。而色彩在使用上又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因而它在画面上最富有感情效果。它对于深入刻画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生活,这种独特作用,是其它绘画语言所替代不了的。一般从事绘画工作的人,对色彩都是十分重视的。 作为绘画语言,色彩是重要的造型因素,但它不是第一位的,只有素描才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色彩,但反对色彩第一论与唯色彩论。把绘画中的色彩看成是第一的与唯一的因素,只看运用色彩的技术,这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语言,素描是解决形体结构这一最基本问题的,没有形也就没有造型艺术了。而色彩是依附于形的,不依附于形的一堆色彩是不能正确描绘对象的。我们在绘画训练中,不仅要处理好色与形的关系,更要处理好色彩与主题内容的关系。即色彩的运用必须服从于主题思想,才能达到以形写神,以色写神,使形、色、神浑然一体,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初中美术《色彩的魅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色彩对比等基本色彩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色彩,并运用色彩进行创作表现,抒发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画工具、装饰画线稿、彩铅、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轻音乐、摇滚乐),让学生找出与之风格相对应的配色图片(二)新授环节 ?感知阶段 感受大自然的色彩 ?发展认知阶段 1、三原色:红、黄、蓝(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 2、三间色:绿、橙、紫(在两种原色之间调配出来的颜色) 3、冷暖色:(视觉上感受的色彩的冷暖分别) 自主探究 1、观察分析教材中的色相环,理解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 色相(颜色的相貌) 明度(色的明暗深浅程度) 纯度(颜色调和后纯度降低) 2、观察教材中的色相环,分析对比色、类似色在色相环中各自有什么关系?

对比色:色环中180 度正对的颜色 类似色:色环中30~90 度范围内的颜色 巩固认知阶段 (体验色彩的奥秘,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脾气) 红色:(玫瑰、太阳、红旗)喜庆、热情、危险、革命 黄色:(灯火、香蕉、葵花、蛋糕)光明、快乐、希望 蓝色:(晴空、湖泊、海洋、冰峰)冷静、理智、永恒、深远 绿色:(树木、草原、农田、青山)和平、生机、希望、安全 紫色:(葡萄、茄子、丁香、夜空)高贵、典雅、庄重、神秘 黑色:(夜晚、煤炭、头发、墨水)严肃、刚健、恐惧、死亡 白色:(雪山、白鸽、浪花、面粉)纯洁、神圣、空虚、飘逸 三、学生作业 1、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为黑白装饰画线稿配色 2、作业要求: ①选择你喜欢的色调,至少用两种色相来搭配; ②可以表达欢快、沉静、热烈、神秘等各种感受,或者表达不同季节给人们带来的色彩视觉感受。 3、出示作业范例:课件图片、教材中的图片 学生先构思,然后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讲评 1、学生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谈配色思路 2、互评 3、教师总结评价 五、课堂小结 欣赏一幅室内设计的作品,色彩搭配会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也有应用,色彩不仅能运用在设计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来表现记录每天的心情。 六、板书设计 色彩的魅力 三原色 三要素 对比色 类似色

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时间:2008-11-17 15:47:40 来源:作者: 一、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则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定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炼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一幅画中,色彩往往只起着一种吸引视觉注意力的诱饵作用,所以传统上把形状比作富有气魄的男性,把色彩比作富有诱惑力的女性,形状和色彩的结合对于绘画是必不可少的,绘画作品由于有了色彩才会产生更加诱人的魅力(图44)。 图44 秋海棠(水彩画) [英] 查 理斯·雷尼 二、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色彩应用于绘画,首先必须了解描绘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一)固有色 物体的色彩受光源的制约,物体的本身并不呈现恒定的色彩。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物体的固有色并不存在,但我们在绘画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或便于观察常引用“固有色”这个概念。固有色是指在特定光源条件下物体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这种特定光源条件泛指白天日光下物体呈现的颜色,比如绿树、红花、蓝天等。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强烈的光照下则会减弱,在灰暗的光线下也显得不够明确。其次固有色与物体的质地关系密切,质地松软而表面粗糙的物体,因对光源色的反射较弱,物体受光源色、环境色影响较小,固有色明显;质地坚硬而表面光滑的物体,因对光源色的反射强烈,环境色对其影响也较大,则固有色较微弱(图45)。 图45 静物(水彩画)[美]史蒂芬·朵荷提图46 秋(水彩画)王绍 波 中国传统绘画以平面造型和设色为主,注重固有色描绘,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绘画也是注重于描绘物体的固有色。

少儿绘画教程:用色彩表现想象

少儿绘画教程:用色彩表现想象 生活中不能没有色彩,没有色彩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单调。只有 构思好、画的生动、色彩搭配的好看的作品,才会让人理解作品中所 表达的想法和意境。所以,色彩在儿童画创作中是很重要的。小班幼 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对色彩的感受有所差异。往往他们笔下的色彩与 实际生活中的色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一些幼儿在涂色的时候,大多 只用一种颜色,这样对于作品来说就达不到好看、耐看和吸引人的效果,也不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那么,如何 来提升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呢? 一、到大自然中去寻觅色彩 大自然仿佛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颜料库,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五颜六色的花朵……都能点亮孩子纯净的目光,给孩子色的启迪、美 的享受。所以,在散步时,春游时,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使用多种 感官去摸摸花草;闻闻花香;捉捉蝴蝶,观察树叶的变化,让他们在感 受大自然美妙景色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对色彩的敏感。二、在活动 中萌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对于外界的新奇事物往往感到好奇,喜欢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也愿意去尝试新的活动材料。就如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 老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他认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 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只有自己 亲自感受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所以,我们都让孩子自己去玩新的美术 绘画材料,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无穷的乐趣,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美术活动“吹画:五彩的烟火”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颜料水 和吸管。我们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料水,再从 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互相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画面,这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浅谈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作者:————————————————————————————————日期: 2

浅析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摘要:在艺术发展到"东西方会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选择野兽派领袖马蒂斯为代表,以分析、对照具体作品为方法,从画面形式层面,具体从色彩方面剖析这位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具有东方意味的情趣,以展现东方意味在他画面中的具体运用或表现。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平面性;东方艺术;色彩观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出生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诺尔省),是法国野兽派的先驱,与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1892年,马蒂斯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重,收入自己的画室。这位导师竭力鼓励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绘画。他教导学生,为抵制学院主义,不要单纯地满足于经常去博物馆,也要向街头或者到大自然中去作画。莫罗的"在艺术上,你的方法愈简单,你的感觉就愈明显"这句格言,对他启发最大。① 他从后印象派画家中得到启示,大胆发展塞尚的"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协体"这个思想,并从凡高那跳动的笔触中得到狂热表现的力量,也从高更东方色彩的运用中取得表现的方法,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线条狂野,富有装饰趣味,成为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他的油画、壁画、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继往开来,但那看似极其概括简单却又神秘的色彩,精致、提炼,究竟有何深度呢? 一、马蒂斯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这种工业革命的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人们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带来了变化。20世纪初,以反叛传统为特点的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出现,但从艺术本身来看,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已经多次复兴,整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无人能有新的建树。事物的极度发展往往会导致衰退或者变异,西方现代艺术走向了相反的道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实走向写意。于是改变了对自然物象的摹仿与再现,开始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科学的发展也使得追求客观物象视觉真实效果的西方传统绘画受到了危机;照相机的发明可以把客观景物十分快捷并且真实无遗地重现出来,以客观再现为主要目的的西方传统绘画,无法与照相机抗争,而到主观色彩更加强烈的领域寻找出路,因而笔触、线条、色彩、光等,都成为画家一直用来表达情感和情趣的手段。 2、东方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从工艺美术之国--日本选择工艺性重于绘画性,装饰性重于写实性的浮世绘等艺术。这种选择也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最重大的文化革命--现代主义扬弃写实主义传统。所以早在1891年,法国批评家在谈到日本主义的时候就指出:"试图无视这个影响者,看不清现代艺术革命的起源,注定会犯这种过失,忽略形成今天样式的本质要素。同时,在艺术历史中,也注定会对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实例视而不见。"事实上,这种影响,与古希腊,罗马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具有同样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量的东方艺术品、非洲艺术、中世纪艺术涌入欧洲,给欧洲艺术家以许多启发,审美价值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绘画不

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力

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力 摘要: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表现充实了绘画的内涵,如果在绘画中忽略色彩在传达作者内心感受与情感方面的作用,往往会限制色彩本身魅力的发挥。比如说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用色明快,光彩夺目,鲜亮的黄色使向日葵仿佛成为金色的太阳,作品中的色彩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这种视觉上的色彩效果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睛,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色彩; 心理; 象征; 情感 色彩是赋予绘画的一种基本要素,它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实,描绘现实生活,色彩又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其非凡的表现能力会因为呈现的状态影响到人的整个生命机能和心理,正如塞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色彩是真实的……它能使万物生机勃勃。”1随着人们对色彩有着更加丰富的认识和感知,色彩在绘画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由早期源自生命本能的基本色彩需要,一直到现代派绘画中完全凭籍艺术家的思想和知觉进行自由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已经从本能的运用色彩到主动大胆将色彩作为情感语言来使用。 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表现充实了绘画的内涵,如果在绘画中忽略色彩在传达作者内心感受与情感方面的作用,往往会限制色彩本身魅力的发挥。比如说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用色明快,光彩夺目,鲜亮的黄色使向日葵仿佛成为金色的太阳,这幅作品中的色彩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这种视觉上的色彩效果牢牢抓住了人的眼睛,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如果仅仅是写实的描绘向日葵人们根本不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当时真实的心声。画家在掌握色彩规律性运用的同时,如果重视对色彩心理层次表现力的运用与发挥,作品的内涵会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现代主义画家越来越重视色彩,这与色彩自身无法比拟的视觉表现力有关,更与其对心理层次的表现有关。画家们一直在寻求可以表达内心感受的语言和方式,在这方面,色彩恰恰具有其它绘画语言很难企及的表现力,在一幅作品中,色彩具有这样几方面的表现力: 一、心理错觉感受 1、冷暖感觉 色彩本无温度,但是色彩会影响人的心理产生心理错觉,比如红和黄总是给人温暖的感觉,而蓝色会让人有凉爽的感觉,依据人们的心理感受将色彩分为冷暖色。利用色彩的冷暖来再现客观世界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会经常看到,特别是印象派前期的绘画色彩作品就充分利用了色彩的冷暖,印象派画家自觉的运用倾向性的冷暖色彩对比,简洁直率的表现感情倾向。观赏者会随着画面中的冷暖感受到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色彩的冷暖要表达的是激情还是悲愤还是寂寞这还需要通过色彩的对比还烘托,通过整幅作品大的色彩环境突出主题。 2、轻重感觉 色彩明度的高低总会使人的心理有轻或重的错误判断,正是这种心理的错误感受会使不同色调的作品“告诉”观看者它要表达沉重还是愉悦的心情。一般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快,富有动感,明度低的色彩有一种稳重沉静之感。明度相同时,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感觉轻。各个流派的画家在绘画中都会有意的加强色彩轻重感的对比来增强心理效应,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运用色彩轻重感的来处理画面,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3、远近感觉 画家们总是能够在平面上制造出突出和凹陷、前进和后退的效果,之所以能制造出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不仅利用了造型和虚实关系,还利用了色彩的前进和后退感。一般暖色会有前进的感觉,而冷色会有后退的感觉。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还与背景、面积的对比有关。 二、象征意义

浅谈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浅析马蒂斯绘画中的色彩观 摘要:在艺术发展到"东西方会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选择野兽派领袖马蒂斯为代表,以分析、对照具体作品为方法,从画面形式层面,具体从色彩方面剖析这位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具有东方意味的情趣,以展现东方意味在他画面中的具体运用或表现。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平面性;东方艺术;色彩观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出生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诺尔省),是法国野兽派的先驱,与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1892年,马蒂斯报考巴黎美术学院,落第后被著名象征派画家莫罗看重,收入自己的画室。这位导师竭力鼓励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绘画。他教导学生,为抵制学院主义,不要单纯地满足于经常去博物馆,也要向街头或者到大自然中去作画。莫罗的"在艺术上,你的方法愈简单,你的感觉就愈明显"这句格言,对他启发最大。① 他从后印象派画家中得到启示,大胆发展塞尚的"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协体"这个思想,并从凡高那跳动的笔触中得到狂热表现的力量,也从高更东方色彩的运用中取得表现的方法,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画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线条狂野,富有装饰趣味,成为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他的油画、壁画、雕塑、素描、版画、剪纸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继往开来,但那看似极其概括简单却又神秘的色彩,精致、提炼,究竟有何深度呢? 一、马蒂斯绘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这种工业革命的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人们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带来了变化。20世纪初,以反叛传统为特点的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出现,但从艺术本身来看,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已经多次复兴,整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几乎无人能有新的建树。事物的极度发展往往会导致衰退或者变异,西方现代艺术走向了相反的道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实走向写意。于是改变了对自然物象的摹仿与再现,开始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科学的发展也使得追求客观物象视觉真实效果的西方传统绘画受到了危机;照相机的发明可以把客观景物十分快捷并且真实无遗地重现出来,以客观再现为主要目的的西方传统绘画,无法与照相机抗争,而到主观色彩更加强烈的领域寻找出路,因而笔触、线条、色彩、光等,都成为画家一直用来表达情感和情趣的手段。 2、东方艺术的影响。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从工艺美术之国--日本选择工艺性重于绘画性,装饰性重于写实性的浮世绘等艺术。这种选择也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最重大的文化革命--现代主义扬弃写实主义传统。所以早在1891年,法国批评家在谈到日本主义的时候就指出:"试图无视这个影响者,看不清现代艺术革命的起源,注定会犯这种过失,忽略形成今天样式的本质要素。同时,在艺术历史中,也注定会对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实例视而不见。"事实上,这种影响,与古希腊,罗马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具有同样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量的东方艺术品、非洲艺术、中世纪艺术涌入欧洲,给欧洲艺术家以许多启发,审美价值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绘画不做自然奴仆"、"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已召示着现代主义的到来。 二、马蒂斯东方艺术的发展过程

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作用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418066286.html, 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作用探讨 作者:崔亚瑞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2期 摘要:莫奈的绘画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光与色,也因此创作出室内光、外光人物、风景等闻名世界的绘画作品。莫奈绘画作品中运用光与色,使其绘画风格转变为瞬间印象,也使画面更具抒情性,同时对后世绘画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作用着手分析,探究其对光与色独立美的追求。 关键词:莫奈;绘画;光与色;作用 光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认知世界的一大工具。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将会出现不同的色彩。而在绘画作品中,如果画家对光有着不同的理解,则会将光运用在画面中,展示绘画作品不同的含义。此时的绘画作品不仅有光与颜色的运用技巧,还包含了绘画者自身的情感。莫奈则是光与色运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吸取了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结果,并反复的实践,创作出以室内光为基础的人物图及以室外光为基础的人物、风景图,为后世绘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运用 (一)室内光 在十九世纪中期,莫奈在思维赛学院学习,在这个学院里,莫奈创作出其早期作品,例如《画室一角》,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莫奈对光与色的运用已有自己的看法。虽然笔触略为生涩,但光与色的运用已经趋于成熟。在画面的明暗过渡、冷暖色调搭配等方面皆有自己的认识,充分将真实事物利用绘画展现出来。莫奈的创作中,室内光运用的作品并不多,但这幅作品中,还是可以看出莫奈善于利用颜色的过渡与对比,来丰富画面的层次。 (二)外光人物 莫奈曾经创作出《绿衣女子》一画,这是一幅肖像画,“女子”则为其妻子,画面的构造十分巧妙,色彩的融合与对比也十分出色。其中“女子”的上衣与裙子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女子”的脸与手也充分利用光的突出性,光与色的搭配运用促使“女子”形象脱颖而出。另有一画《花园中的女人》,也是利用外部光线所作的肖像画,这幅画大部分颜料皆与白色颜料进行融合,整幅画面都亮了起来。同时,莫奈还放弃了传统的绘画方式,运用互补的色彩塑造画面,画面更加和谐,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风景

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感受

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感受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色彩。在生活中,我们对色彩的敏感度得到训练,在欣赏绘画时,我们对色彩的感觉得以抒发。色彩不仅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引发人对绘画作品的感悟,从而引发人的共鸣。一副能引起观赏者共鸣的优秀的绘画作品离不开好的色彩搭配。优秀的色彩搭配又得在冷暖色调、色调强弱、主题突出等问题上特别注意。 【关键词】色彩;绘画;视觉感受;心里联想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世界里,最先进入人感官世界的都是色彩。在欣赏绘画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走进由色彩组建成的五彩缤纷的画面中的世界,在这世界中体会绘画者得感情。不同的色彩反应了绘画者不同的情感,而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欣赏同一副画面所看到的色彩也是不同的。色彩是引起绘画者与观赏者情感上发生碰撞的一个重要因素。 1.关于色彩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随着对光学知识的了解而变化着。起初人们认为色彩是有物体本身发出的,而实际是部分光线不能被物体本身吸收而发生反射形成的。比如黑色的物体将所有颜色的色光都吸收了,没有色光反射出来,人们看到物体就是黑色的了;白色物体将所有色光都反射,七色光混合在一起,人们看到物体就是白色了;红色物体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反射红光,于是人们看到物体呈现红色…… 色彩在绘画中的变化规律分为两个方面:冷暖色调变化以及强弱变化。在绘画中绘画者一般用冷暖色调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基调,而色彩强弱的变化的使用使得色彩在过渡方面不会显得太突兀。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应用这些规律,让我们的眼睛更容易捕捉色彩,思想更容易捕捉情感。 2.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绘画者根据绘画的需要将色彩分为光源色、固有色、条件色。光源色指光源的色彩,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源是太阳光,太阳光实际是7色光,由7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手电筒的光是橘黄色,白炽灯的光是白色的,这就是他们的光源色了。而固有色指的是物体在阳光照色下所表现的颜色。至于条件色就比较复杂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平时人的肤色一般都是白色或黄色但在舞厅的时候,各种色光照过来,人脸的颜色也不同的变化着。物体在不同光源、环境下呈现的色彩就叫条件色了。对于绘画者来说,要注意固有色和条件色的把握,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从生活中寻找他们的矛盾统一关系,并且灵活运用,才能提高色彩运用的表现力。

绘画中色彩与素描的关系

第26卷第2期集宁师专学报Vol.26No.2 2004年6月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June.2004 绘画中色彩与素描的关系 焦俊亮 (集宁师专内蒙古集宁012000) 内容提要绘画中色彩和素描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又是艺术造型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绘画经验,充分揭示和阐述色彩和素描二者本身的内涵以及它们 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来体现色彩和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色彩素描造型基础明度明暗 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SSN1009-7171(2004)02-077-03 无论是课堂上的写生,还是课后的创作,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色彩与素描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绘画作品以及绘画理论的反复思索专研,我对绘画中色彩与素描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仅以以下拙见与同仁商榷。 在绘画中色彩和素描的训练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但是两者的训练方向相差甚远,研究内容也大相径庭,如果说素描是理性的,那么色彩则是感性的。素描写生的过程是将感官感觉归纳为单一色调形式,从而研究对象的透视、结构、解剖等,并用单色调表现出来。色彩写生则是凭借掌握的造型知识,利用现有的色彩工具、材料将观察到的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素描解决的是观察基础上的理解,色彩解决的是理解前提下的观察方法。素描作为研究形体和训练的手段被西方大师一生不停的运用。一幅油画名作的诞生往往会伴随着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出现,如我们熟悉的西方艺术大师/伦勃朗素描0、/达芬奇素描0、/门采尔素描0大多归于此类。色彩由于是表现感觉,许多习作往往直接作为最终的艺术作品,如印象派的很多作品。 在不同画家的绘画作品中,素描与色彩的因素是有侧重的,例如:古典画风比较侧重素描的严谨,表现准确的形象、质感、空间体积感和气氛等,强调理性而忽视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印象派则更侧重色彩的表现,以光色变化表现物象瞬间印象,习惯表现客观环境下引发的主观激情,以线条与色彩抒发意识,强调色彩的感觉和表现。但作为造型艺术基本功的训练,素描和色彩是同等的重要。画好色彩必须得先画好素描,虽说西方大师大都是以色彩作品著称于世,但他们的成功却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素描功夫上的。足以见得大师们对素描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视。因此,对素描和色彩的学习应该相互结合不可偏废。 素描和色彩都是艺术造型的手段,虽然它们的体裁容量、艺术效果、审美情感、工具性能和绘画语言等表达方式各有追求,但是,塑造形象则是它们共同的准则。素描称得上是一切绘画艺术造型的基础,是被看作进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领域(其中包括色彩)。素描运用其关系表现物体空间、形体、结构、光影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样也是色彩造型必须考虑和完成的,因此,要学好绘画,就必须具备从素描基础上升到色彩造型的 # 77 #

色彩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当代绘画艺术伴随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油画、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种类不断走向具有创新性、颠覆性、先锋性艺术特點的道路,从而推动了艺术革新。色彩是当代绘画艺术生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论述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历程,揭示色彩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标签:当代艺术;色彩;综合;理性;独特 一、当代绘画艺术发展趋势 艺术是时代的符号,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当代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新鲜的特点。21世纪是不同领域发生急速创造融合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潮流更近一步的时代,所以在当代绘画艺术领域中同样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新情况:当代绘画艺术的综合化趋势。这一趋势强调将各门类艺术手段融会贯通,突破色彩规律的局限,打破传统画种的界限,从而跨越艺术的国界限制,开创当代艺术发展的崭新局面。 “理性是知识的源泉”艺术的理性体现在作品主题的表达意义上。狭义的说,绘画是线条与色彩的简单组合,画家借助与线条来表达事物的“形”,运用色彩表达事物的“意”。形与意的结合正是画家对社会时代的理性思考。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艺术与错觉》中明确提出“自十九世纪以来,绘画是用色彩和图形表达画家情感的”,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意”上,这就揭示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美国视觉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这样说过:“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来说,形状要比色彩有效得多,但是运用色彩得到的表情却不能通过形状而得到。” 身处于社会变革的大时代,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迷茫和困惑:为什么我们的世界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而人跟人之间却越来越冷漠。冷漠、庄严的视图效果成为当代绘画艺术的主流,“理性主义”的勃兴正是这种时代主流的体现。艺术家们永远行走于时代的尖端,他们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中的细微变化,将色彩和线条剖析表达运用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应该说,当代绘画艺术的综合与理性趋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文明创新的新成果,是知识综合运用的必然体现。这种趋势为艺术家开启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当代绘画的内容与形式也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充与发展,促使当代艺术家们更加注重色彩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运用,从而创作出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色彩贯穿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色彩作为绘画艺术表达的窗口,对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再简单的绘

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动手模拟布置电影场景的情境,在亲身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主要理论知识的归纳,有学生的实验中完成。 二、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体验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绘画的色彩》是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五课的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包括色彩形成的原理,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区分,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等。在学习过程中分两部分进行。本课重点解决影响物体颜色的因素和色彩的几个概念。第一部分是光色的关系,通过观察课间中色光的混合和小组调制颜色的混合的区别,明晰色彩的几个概念。第二部分先引导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排演《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变化思考原因,说明固有色和影响物体色彩的因素。再介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让学生

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学生探讨固有色的概念。 3.学生了解色彩的几个知识,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 五、教学难点 “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六、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原色不同色的衬布、灯光、几何体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第三节色彩构成与绘画用色的区别

第三节色彩构成与绘画用色的区别 传统绘画写生的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依据,对表现物体瞬间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基本方式。 色彩构成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主动表现色彩的能力。 1.绘画色彩的特征 图1-3-1 荷兰画家伦布朗的作品《戴金头盔的男子》(布面油画)

绘画色彩重在表现自然物象及绘画者的情感。想表现绘画者的内心世界,就需要了解色彩现象的成因和表现色彩的绘画技巧。 对于色彩现象的成因以及色彩概念和原理的认识,通常需从光色谈起。有光才有色,光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色彩的起因。光让我们感受到瑰丽的色彩世界,也决定了我们的视觉对自然界的感知。没有光线,色与形就消失于我们的视觉中了。在写实绘画中运用的一切有关色彩的法则都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同时,绘画中的色彩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点的,人的色彩感觉首先来自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机能,它能感受、分辨色光中的红、蓝、绿,并做出综合反映。而且,人的视觉感受还会受到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影响,面对不同色彩会唤起人不同的生活体验,产生不同的联想。光的运动和色光的反射是造成色彩现象的外界因素,而色彩概念则是由人的视觉思维形成的。 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对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色彩对画面的最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尽管各画派对色彩的要求是不同的,使用的材料和画法也各有特点,但色彩运用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确定画面的基色调,基色调在绘画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荷兰画家伦布朗的布面油画作品《戴金头盔的男子》(见图1-3-1),这幅油画的基调色是深赭色,因此在进行表现的时候,几乎每一色调都有赭石色倾向。在绘制传统油画时每种色都要加入基色,如我们定一幅画以红色为基色,那么这幅画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要加入一点红色,如这幅画中的纯白色带有一点粉红色,黑色头发不是纯黑而是带有褐色。运用色相、明度、纯度、冷热及面积大小的对比,使主要形象更显突出,次要的部分起陪衬作用(具

关于绘画色彩的基本要素

关于绘画色彩的基本要素 1.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或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每个名称代表具体的色相。在颜料中,每一类红色,如大红、深红、朱红、玫瑰红、土红、曙红、桔红等,是红色类不同的色相。它 们之间存有着色相近似与差别的关系。颜料经过复杂调合后,产生非 常丰富的含灰复色。这些复色,比较难于全部定出它们确切的色相名称。 2.明度 每个没有调配或经过调配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明暗水准,即色 彩的明度。色彩中,明度的是白色,最弱的是黑色。黑白两色称绝色,又称无彩色。任何颜色中如调入白色,必会提升混合色的明度,调入 越多越明亮。调入黑色则情况相反。为提升或减弱某个色彩的明度, 一般并不单纯使用白与黑两色;而是根据色彩的纯度、冷暖等要求,用 调入其他较明亮的色来提升明度,调入较暗的其他色来减弱明度。举 一简单的例子:如红色,要转化为比红色深而偏紫含灰的色彩,就得 调入蓝青一类比红色深的颜料,调入黑色虽然能够使色彩变暗,但并 不能出现偏紫的色相,因为黑白色是无彩色。 3.纯度 纯度是说明色质的名称,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色彩的纯度 强弱,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水准。高纯度色相加 白或黑,能够提升或减弱其明度,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如加人中 性灰色,也会降低色相纯度。在绘画中,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 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相邻色相混合,纯 度基本不变(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对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纯度,以至成为灰暗色彩。色彩的纯度变化,能够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 的色相,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形象要素——指色彩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在画面上的位置和色彩表面的肌理等。这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根据表现主题的要求和形式美法则而创造的艺术形态因素。 心理要素——色彩冷暖、进退、轻重、胀缩、厚薄、动静等。这是色彩的个性,对人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冷暖 冷暖即色性。这是心理因素对色彩产生的感觉。人们见到暖色(如红、橙、黄等)一类色彩,会联系到阳光、火光、鲜血等景物,产生热烈、欢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等感情反应。见到冷色(如蓝、青等)一类颜色,会使人联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绿水、蓝天等景物,产生宁静、清凉、长远,悲哀等感情反应。在生活中,我国喜庆活动多用暖色调装饰,以显示热烈欢快的气氛。酷夏避暑,冷饮场所中的环境多用冷色调装饰,使进入这环境的人们心理上产生凉爽的感觉。冷暖是温度给人的感觉,怎么会与视觉领域的色彩感觉相联系?其实,色彩通过人的视觉感官,进而产生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显示出色彩的感染力。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曾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色彩效应:将两个车间的环境颜色,一个涂冷调的青灰色,另一个涂暖调的红橙色。在客观上,两个场地的温度是相同的,但车间中的工人主观感受上的温度有很大差异。在青灰色车间工作的人,在华氏59度时仍感到冷,但在红橙色车间工作的人,在华氏52度时还不感到冷。因为车间环境色彩的差异,工人们感受的温度竟有7度之差,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调的色彩环境刺激人的感官,产生了降低血液循环或加快血液循环的生理现象。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信号,红灯使人产生警觉,绿灯使人产生安全的心理,也说明不同色彩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同反应。卫生间热水龙头涂红色标记,冷水龙头涂蓝色标记,则直接引发人们对冷热的联想心理。冷暖色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还能够用如下一些概念来表示。 冷色——阴影、透明、冷静、镇静、稀薄、流动、远、轻、湿、退、缩小……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简单的讲讲吧,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不管是什么风格的绘画,都脱离不了绘画者对对象的个人理解,好看这个词在绘画的中高阶段显得很肤浅,关键是你要表达出来的感觉,如果你想传达出细腻写实的美感,那你就写实;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一种情绪,那你就凭着个人的理解去表现对象,不管什么颜色,都是你心境的一种表现!但是这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你要有把握刻画对象的能力和强烈的个人审美观念,要不然你压根就不知道画到什么样才是美! 一、印象派 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艺术家个人对艺术的探究与创新,印象派随之而生。与古典主义绘画不同的印象派通过研究色彩在光的作用下,冷暖,纯度,明度的变化,去表现真实的色彩。尤其是冷暖的变化,采用直接画法去快速表现稍纵即逝的光、色,更注重观察与写生。 二、色彩在绘画中的实际运用 色在光之下产生,万物在光之下会产生明度,纯度,冷暖,甚至是色相的改变。一幅画面当中根据对象的大小,远近,主次,位置,光线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光与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合而成的。所有物体都会吸收和反射光,每个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不同,就造就了世界的五颜六色。 冷暖光的照射产生了冷暖。冷暖是印象派区别与古典主义的最大特点。冷暖是人对色的一种视觉感受和心里感受,蓝绿青紫会让人感到冷,红黄橙会让人感受是暖的。在实际的绘画中,一幅画面有一个总体的冷暖倾向。或冷或暖决定画面倾向的有多重因素:一、光源。光会笼罩整个画面,所以光源的冷暖就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冷暖。二、色彩的面积。画面中占主导的,面积较大的色块的冷暖倾向决定了画面的冷暖。暖色会更加向前,冷色会后退。这是人的眼看色彩的视觉规律。在画面中靠前的会偏暖,越往后会越冷,这是由空气积累的效果所致。光会使单个物体产生亮暗和影。亮部和暗部的冷暖总是相反。一个红色的物体,在冷光的作用下,亮部偏冷,暗部会偏暖,红色偏冷就会往紫色方向走,偏暖就会往橙色方向走。黄色偏冷就会偏绿,偏暖就会偏橙。 三、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是色彩变化的本质原因。就是指物体直接被光照射的区域,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就要求画者仔细的去观察其中的变化。例如:冷色的光照射在绿色的物体所形成的光源色,就会使该区域呈现出青色的感觉,并不是改变色相,而是使其本是绿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同时在绿色的基础上呈现出青色,使颜色变的更加丰富,有内涵,这就是光源色的变化规律。 固有色。这是一个伪概念。在印象派画家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他们认为,颜色的形成,除了光源色,就是环境色。但这一个概念更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固有色并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同环境和光线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在一个冷的环境或光线下,固有色也会变的更冷,只是幅度较小,固有色的明度介于光源色与环境色之间,但纯度会高于另外两者。环境色。即除了受光源色直接照射之外的其他因素。固有色产生的变化的颜色。一幅色彩作品,并不是再现客观物象,而是去提炼,概括,夸张的手法去表现对象。这其中环境色的运用至关重要。环境色的出现在不受光源直接照射的区域将环境色清晰的表达出来会使画面增色不少。阳光下物体的暗部所出现的蓝紫色即是环境色,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环境以及蓝天所反射的光造成,并非暖黄色的光源照射,暗部就会呈现蓝紫色。环境色一般纯度不会太高,因为都是光的反射所产生的,强度较弱。 四、补色和同类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