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萧后

萧后

萧后
萧后

隋炀帝皇后萧氏

萧皇后即隋炀帝皇后萧氏。

隋炀帝愍皇后萧氏(567年-647年),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后生于二月,江南风俗以为不吉,遂辗转由叔、舅收养。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选其为爱子晋王杨广之妃。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隋炀帝即位后,萧后虽年过四十,仍得到其宠爱和敬重。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中文名

萧氏

别名

萧皇后

国籍

中国隋朝→唐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陵

出生日期

约西梁天保五年(公元567年)

逝世日期

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

职业

公主→晋王妃→太子妃→皇后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助夫夺嫡、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

代表作品

《述志赋》

性格

婉顺、有智识

配偶

隋炀帝杨广

谥号

目录

1人物生平

?萧家有女

?密勿经纶

?母仪天下

?身若浮萍

?斜阳落处

2历史评价

3家庭成员

?长辈

?兄弟

?姐妹

?子女

4生卒年考

5文献记载

6身后是非

7影视形象

8考古发现

1人物生平编辑

萧家有女

萧皇后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1]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2],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家务。开皇二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策为晋王妃。[1]

密勿经纶

年轻的晋王夫妇婚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开皇二年成婚不久,晋王妃萧氏便随丈夫前往晋阳赴任。开皇三年四月初二,隋文帝梦见一位天神从天而降,说将会投生于杨家。不久,就传来了晋王妃在并州怀孕的消息。于是隋文帝便将晋王妃迎回大兴,安置在大兴宫的客省。

[3]次年正月,晋王妃生下长子杨昭,即后来的元德太子。

开皇五年,晋王妃又生下次子杨暕。开皇六年,晋王妃生下长女,即后来的南阳公主。

杨广坐镇江南、大力拉拢江南士族和佛教高僧时,晋王妃梁朝皇室的出身和佛教信仰的背景为其在江南加分不少。[4]

在晋王杨广决心夺嫡的时候,王妃萧氏亦全力支持。杨广想与心腹郭衍商讨夺嫡之计,又怕无故往来招人非议,便借口晋王妃萧氏为郭衍之妻治病,郭衍夫妇方能往来江都。[5]

每当独孤皇后派遣宫人前往探视晋王夫妇时,王妃往往与宫人同寝共食,借以讨好独孤皇后。

[6]

在隋文帝决定废除太子杨勇的时候,曾试探高颎说,晋王妃颇知占侯,有神附身于她,言晋王必定坐拥天下,怎么办。[7]

开皇十五年左右,晋王妃萧氏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久久不能痊愈,杨广命柳顾言致书智者大师,请求他为萧妃祈福。智者大师率僧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之后萧妃便痊愈,晋王十分高兴并大肆庆祝。[8]

开皇二十年,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被册封为太子,王妃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

母仪天下

吴丹饰演的萧皇后

仁寿四年,隋文帝崩于仁寿宫,杨广登基为帝,次年改元”大业“,并册封萧氏为皇后。这时杨广三十七岁,萧皇后三十九岁。隋炀帝在即位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婉谏无果。杨广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史书中也所记录著许多杨广对萧氏所说的话。对于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9]

萧皇后正位中宫之后,兰陵萧氏作为外戚,获得了不少恩遇,《隋书》记载:”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10]。萧皇后的亲人也得到了隋炀帝不少关照。

身若浮萍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杨广带领后妃、文武百官第三次下江都,至此,隋王朝统治陷入分崩离析,因杨广长期滞留江都,臣下大都怀有贰心,有宫女禀告后说:“在外听说人人都想要造反。”萧皇后说:“你去奏报陛下。”于是宫女向杨广禀告了这件事,杨广大怒说:“这不是你该说的话!”将宫女处斩。后来又有宫女来对萧皇后说:“宿卫们三三两两的商议谋反。”萧皇后说:“天下大事到了这个地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何必禀告呢,徒令陛下增添烦恼而已!”从这以后没有人再说这事。[11]

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江都政变,身在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等所弑,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兼杨广堂妹,因此关系,遂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处定襄。[12]

斜阳落处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灭东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回京后的萧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萧皇后崩逝,享年八十一岁。皇后逝世后,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上谥愍皇后。[13]

2历史评价编辑

杨广:“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14]

《隋书》:“二后,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文献德异鳲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萧后初归籓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暨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飘流异域,良足悲矣!”[14]

《隋书》:”昔文皇潜跃之际,献后便相推毂,炀帝大横方兆,萧妃密勿经纶,是以恩礼绸缪,始终不易。“[10]

3家庭成员编辑

长辈

祖父:梁宣帝萧詧,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母龚贵嫔。[15]

嫡祖母:宣静皇后王氏[16]

外祖:张缵,梁武帝萧衍表弟,尚梁武帝第四女富阳公主。[17]

父:梁明帝萧岿,母孝皇太妃曹氏[18]

母:张皇后

养父:东平孝王萧岌

舅父:张轲

姨母:张娥英,字妙芬。梁始兴王妃。[19]

兄弟

长兄萧琮

三弟萧瓛

四弟萧瑑[20]

五弟萧璟

六弟萧珣

七弟萧玚

八弟萧瑀

姐妹

长姐建昌公主(晋安长公主)萧氏,夫王衮。[21]

某姐萧氏,夫窦威。[22]

七妹萧氏,夫侯莫陈毅。[23]

子女

长子元德太子杨昭

次子齐王杨暕

三子早夭[24]

长女南阳公主

庶子赵王杨杲,生母萧嫔

女杨氏生母未载,为唐太宗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4生卒年考编辑

《隋书》:“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北史卷七十一》:“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开皇四年)正月戊辰而生昭,养于宫中,号大曹主。”“初,文帝以开皇三年四月庚午,梦神自天而降,云是天神将生降。寤,召纳言苏威以告之。及闻萧妃在并州有娠,迎置大兴宫之客省。”[25]

萧皇后家世

杨昭的生日记载非常明确,为开皇四年正月初五(公元584年2月21日)。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四月初二那天晚上梦见天神下凡,之后得知萧妃有孕,则两人最迟在开皇三年初已经完婚。《北史卷十四》记载“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

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26]

因有“未岁”之说,可以推知萧后出生的当年,萧岌去世了。而萧岌死于天保五年:

《北史卷九十三》记载“岌,詧第六子也。……岿之五年,卒。”[20]

由于《北史》中所记载的“岿之五年”,发生了著名的南陈和北周、西梁之间的沌口之战,可以确知为公元567年。

由上述记载,萧皇后与杨广成婚时,年纪约为16岁,18岁时生下长子杨昭,与杨广维持了36年的婚姻,“恩隆好合,始终不渝”(《隋书》),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江都之变,萧后52岁,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南返长安,64岁,贞观21年(公元647年)去世,享年81岁。

有许多小说上称萧皇后比杨广小、天保二十年出生、自突厥南反时年四十多岁、与唐太宗关系暧昧、甚至封为昭容等等(清朝褚人获写的小说《隋唐演义》,近代蔡东藩的写小说《唐史通俗演义》都采用此说)。小说《说唐》和小说评书《隋唐演义》里甚至说,萧皇后叫“萧美娘”,本是太子杨勇的妻子,后来被杨广霸占,还有萧美娘调戏李世民,私通李密的故事。这些更是无稽之谈。

5文献记载编辑

《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14][26]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26-27]

《太平御览》

《神僧传卷五》

《释氏稽古略》

6身后是非编辑

一、萧后的名字不是“萧美娘”

二、“六帝桃花”纯属小说家之胡诌,萧后在历史上算得上一代贤后,却被后世妖言成红颜祸水,和历史原型完全是两个人。

7影视形象编辑

1996年《隋唐演义》:吴丹饰演萧皇后;

《开创盛世》的萧皇后

2005年《开创盛世》:萨仁高娃饰演萧皇后;

2005年《秦王李世民》:阎青妤饰演萧皇后;

2005年《傻小李元霸》:宁静饰演萧皇后;

2008年《隋炀帝》:胡晓婷饰演萧皇后;

2012年《隋唐英雄》:刘晓庆饰演萧皇后;[28]

2012 年《隋唐演义》:白冰饰演萧皇后。[29]

8考古发现编辑

2013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中星海上紫郡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申报了考古发掘执照,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4月中旬,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一号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志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文字。考古队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勘探出墓葬迹象136座、夯土2处、沟2条、砖基1处、井5口、坑(塘)29个。

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12.64米,宽5.9米,残高1.6米。墓室东、西、北壁各有3个小壁龛;甬道两侧各有1小耳室。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质地莹润;铜器有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陶器有罐、炉、钵、灯、几、磨等,陶俑有牛、马、猪、羊、骆驼、双人首蛇身俑、文官俑、执盾武士俑等,部分陶器有彩绘;瓷器有青釉辟雍砚1件,造型精美;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是隋炀帝萧后。[30]

参考资料

1.《北史·卷一十四》: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文帝为选妃于梁,卜诸女皆不吉。岿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遂册为妃。

2.《隋故魏郡太守正议大夫张府君墓志铭》:梁明帝以绿车承历……召君为安平王属。3.《北史·卷七十一》:初,文帝以开皇三年四月庚午,梦神自天而降,云是天神将生降。寤,召纳言苏威以告之。及闻萧妃在并州有娠,迎置大兴宫之客省。

4.《剑桥隋唐史》:杨广集中全力进行可称之为文化战略的活动,它旨在说服南人,说他们的新统治者并非夷狄,而是具有和珍视同一文化遗产的开化的人。在这一战略中,他个人的教养是他的本钱;他所讲的日益流利的南方主要方言吴语和他的出身名门的南方妻子无疑也是有利条件。

5.《隋书·郭衍传》:王因召衍,阴共计议。又恐人疑无故来往,托以衍妻患瘿,王妃萧氏有术能疗之。以状奏高祖,高祖听衍共妻向江都,往来无度。

6.《北史·卷七十一》:(独孤)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儿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言及违离,未尝不泣。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7.《隋书·高颎传》: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

8.《续高僧传·释智顗》:萧妃疾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豕吟之声。众并同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苏,表盍棺还起。豕幽鸣显示斋福相乘。”至于翌日,患果遂瘳。王大嘉庆。

9.《北史·卷一十四》: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焉。

10.《隋书·列传第四十四》.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4-18] .

11.《北史·卷一十四》: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斩之。后宫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

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

12.《北史·卷一十四》: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

13.《北史·卷一十四》: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14.隋书列传第一.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6-2] .

15.《周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萧詧,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阳郡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

16.《北史·卷九十三》:(萧岿)嗣位之元年,尊其祖母龚太后曰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曰皇太后……二年,其皇太后薨,谥曰宣静皇后。

17.《南史·卷五十六》张缵传:缵字伯绪,出继从伯弘籍。武帝舅也,梁初赠廷尉卿。缵年十一,尚武帝第四女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

18.《北史·卷九十三》:(萧岿)嗣位之元年,尊……所生曹贵嫔曰皇太妃,……九月,其太妃又薨,谥曰孝皇太妃。

19.《隋故贵乡夫人张氏墓志铭》:夫人即简宪公第五女,梁武皇帝外孙。母富阳悼公主,今上皇后之姨。

20.北史卷九十三.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9-8] .

21.《全隋文补遗》:《隋故桃林县令王府君墓志》

22.《册府元龟·总录部·弃官》:窦威沈深有器局博览群言隋炀帝时以其皇后姊婿徵为考功郎

23.《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大唐故宁远将军上轻车都尉南宾公侯莫陈府君(毅)志铭》

24.《续高僧传·释法藏》:炀帝进太尉时,第三子夭,瘗于济法寺。乃勒铭,因施寺僧法藏灵寿杖。

25.北史卷七十一.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9-8] .

26.北史列传第二.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6-2] .

27.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3 .

28.《隋唐英雄》57岁刘晓庆演陈冲儿媳观众直呼太逆天.金鹰网[引用日期2013-11-22] .

29.《隋唐演义》白冰演绎萧皇后传奇爱情.新浪网[引用日期2013-11-22] .

30.国家考古专家组论证: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真墓.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隋炀帝杨广性格之我见

隋炀帝杨广性格之我见 【摘要】: 1.建东都、下江南,隋炀帝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开凿运河,隋炀帝有着堪比大禹的丰功伟绩;巡行西域,隋炀帝有着不输汉武的历史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游幸江都、东征西讨,又留下了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骂名。功与过、是与非都在隋炀帝身上同时呈现,就像电池的正负两极。那么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究竟是英雄还是魔鬼?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功过交织的隋炀帝? 【正文】: 说起杨广,可能大家头脑中浮现的都是他,“暴虐,好色,滥用民力,杀父弑兄”,怎么大肆挥霍、怎么鱼肉百姓、怎么费尽心机地夺取皇位,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过人的头脑与智谋,以及为国家复兴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就如同隋朝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的王朝,隋炀帝是一个伟大与罪恶并存的人。他的政绩即使隐埋在历史的表象之下,也一样不会磨灭。 1.有胆有识。自打秦汉之后,中国就陷入了长达近600年的军阀割据状态,“你方唱罢我登台”,场面很混乱,这对雄心壮志的隋文帝杨坚来说,绝对是难以容忍的事情。他要统一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南方的陈国就成了杨坚统一之战的拦路石。 公元588年,杨坚正式下达了攻打陈国的总动员令。动员令

下达之后,杨坚又命令二儿子晋王杨广为攻打陈国的总指挥。此时他任命杨广而不是成为太子的杨勇,除了是在保护身为太子的杨勇之外,也说明杨广的才学和胆识都在杨勇之上。凭借他年纪轻轻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奠定了一生的基础色彩。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并不失为一个有为青年:聪明,能干,谦虚,有上进心,对父母孝顺,对老婆忠诚。 2.做事利益最大化。有个传说说,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只是为了到江南去看琼花,还有什么这个昏君逼得花都谢了这种极具偏见的后期加工。其实仔细想想就会知道,一位有胆有识能分清轻重缓急的君王,怎么可能就为了自己游玩去修建一条运河。杨广原先的封地在江南,所以他可能是想要发展南方的经济。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所以我认为京杭大运河是杨广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并不是什么自私之举。 3.坚持实干,以身作则。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

读《隋炀帝的真相》有感

读《隋炀帝的真相》有感史书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有些历史的真相被人掩埋起来,后人只能通过史书去了解过去那被人修改后历史。许多历史人物的功绩被人掩埋起来,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创造大量功绩却被人称为暴君的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长安,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杨广从小就很聪明,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素后封越国公;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杨广登基为帝后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都有很大建树。政治上他迁都洛阳,经过五胡乱华后几百年的汉魏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于是隋炀帝另选地址,重新营建新都洛阳。隋炀帝营建的洛阳城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然后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绍兴,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军事上,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文化上,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他自己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一生有许多诗歌流传下来。隋炀帝晚年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叛军逼缢隋炀帝,时年五十岁。 其实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二人就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贵族,他们都在父皇的统一大业中都立下大功。两人都是次子,都是通过杀兄屠弟取得王位,然后都强占了兄弟的妻子,两人都曾东征高句丽失败。然而不同的是,两个人得到了不同的结局,一个称为世人尊崇的一代圣君,一个则身败名裂,成为中国声誉最差的皇帝之一。原因是隋朝存在时间太短了没办法宣扬杨广的功绩,而唐朝却延续一百多年。还有杨广太着急了,他完成了很多壮举,也影响隋朝百姓的生活,而唐朝继承隋朝的遗产减少了需要的工程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至于杨广的功过究竟如何,只能是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罢了。

隋炀帝杨广三下江南的故事

隋炀帝杨广三下江南的故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隋炀帝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一生追求逸乐,不惜以举国之力开凿运河,率领群臣、亲友组成的庞大旅游团三下江南,享尽人间富贵。最终由于纵情声色,荒废朝政,被叛军缢死江都,给后世帝王敲响了警钟。 开凿京杭大运河 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宽广,水上交通运输业自古就很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开凿运河,勾连水路。隋炀帝继位之后,一直梦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垂名青史,所以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 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运河途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四省,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其价值堪与万里长城媲美。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自然给隋朝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军事控制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热衷组团出游的隋炀帝的个人私欲。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大作用。不仅如此,它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和“民俗陈列室”,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中秋佳节,初下扬州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下扬州,每一次的排场都是空前盛大的。据《隋书》记载,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元年(605)的八月十五,光龙舟就有数万艘,庞大的龙船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不绝,竟然长达一百多千米。 这些龙舟体积庞大,长约33米,高15米,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水上宫殿。船上有四层,最上面一层是正殿和东西朝堂,供皇帝办公和接见臣子用。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用金玉装饰过的,比今天的五星级酒店还要奢华,主要是供皇帝娱乐和休息。最下面一层住的都是皇帝的内侍,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保卫工作。 整个龙舟的外观就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龙头引颈向天,怒目圆睁,甚为威严,龙尾高高翘起,直指苍穹。据杜宝的《大业杂记》记载,这些龙舟都“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船一启

浅析隋炀帝的功过与性格

毕业论文 浅析隋炀帝的功过与性格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of Emperor Yang 姓名:付建锋 学号:100703151 系别: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 年级:2010 级 指导教师:刘福洪

摘要 隋朝二世皇帝杨广在位十四年,期间,他取得了一系列功绩,如开运河、建东都、开科举等等。然则取得如此重大功绩的炀帝,却最终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因而炀帝在学界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皇帝。笔者认为,炀帝如此极端的表现与其性格特点是有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隋炀帝;功过;性格 Abstract Emperor Yang as a Chinese ruler in famous short-lived Sui dynasty,suffers a lot from the writers who wrote the history in every period.When it comes to Emperor Yang,there is no other things but dissolute and brutal.In fact,though he made some mistakes,he still has something positive to be mentioned.It is so-called that someone did a good thing can not cover lots of evil things,so can the evil.The evaluation of Emperor Yang has certain signification in history.I inten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o Emperor Ya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objective. Key Words: Emperor Yang; achievements; mistakes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2)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内容主旨】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以来分裂割据的格局,重建了大一统的政权。隋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乃至二世而亡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创立等基本史实;认识大运河开通的背景与影响。 2、初步学会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此方法评价隋炀帝;通过分析隋朝大运河和粮仓分布示意图,初步掌握分析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赞赏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巩固统治,为后世繁荣奠定基础所作出的贡献;认识隋炀帝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对隋朝国力的影响,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 【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特

征以及发展趋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分裂割据,但分裂中蕴含统一的因素,江南经济的开发、民族融合的加强、广大人民迫切渴望统一的愿望,推动着统一的到来,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链接。 环节二:隋文帝的统一与统治 围绕隋文帝,讲述其推动统一、巩固统治的历史故事;呈现隋朝统一地图,从直观上加深对隋朝统一的认识;展示含嘉仓示意图,突出其规模和管理细致,使学生认识隋初的统一与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梳理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突出其按门第高低授官、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的局限性,讲述隋文帝开创科举制,按才学高低授官、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有针对性地改变了选官制度的局限性,呈现后世对科举制的评价,体现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呈现表格,从措施和影响两方面整理隋文帝的主要功绩。 设计意图:本环节叙史见人,以历史人物的鲜活,带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历史遗存,从中汲取相关历史信息,体验集证辨据的历史学思想方法;教师向学生示范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环节四:隋炀帝与大运河 出示隋朝疆域图、隋朝大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旧唐书·李勣传》、皮日休的《汴水铭》、杨广《泛龙舟》等史料,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了解大运河的大致走向和规模,分析粮仓分布的特点;出示大运河开凿过程中人力使用情况表和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让学生认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的滥用民力,提问“你怎么评价隋炀帝?”;呈现表格,整理隋炀帝在位时其他的措施及影响,让学生认识隋炀帝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对隋朝国力的影响,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大运河示意图,初步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隋炀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隋炀帝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1.改革均田制,取消妇女和奴婢的受田隋文帝时期,由于均田制实行得并不彻底,因此隋炀帝继位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又“诏天下均田”。在此之前,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他还宣布免除妇女、奴婢部曲的课役,实际上等于取消了他(她)们的受田。这项改革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妇女不再受田,不再负担租调力役,男子就不会因结婚而增加租税力役负担,这样对于人口的增殖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其次,妇女、奴婢部曲不再受田,使士族豪强不能再以多占人口而多占土地,对于抑制士族豪强的势力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隋炀帝腐败透顶的统治,均田制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而且还日益遭到破坏。史籍中没有关于隋炀帝时期均田情况的记载,说明隋炀帝“诏天下均田”的诏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2.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劝课农桑,重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其中制瓷业,造船业发展最为明显。 3.营建东都洛阳,洛阳地位适中,便于转运南北固定物资,取得充足供应。我们知道,自东汉以后,关中地区的农业经济在全国的重要性便开始日趋下降,加上关中宜于农耕的土地有限,随着人口增殖,便产生了粮食不能自给的困难,特别是当国都设在咸阳或长安时,尤为如此,隋时,长安一跃而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自然更增加了漕运关东粮食给关中的必要性。但由于三门天险,给漕运带来了很大困难,可见,文帝之都长安早经济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以营建东都洛阳,可以说是大有裨益的。 4 、开通大运河,从经济上看,大运河利于交通,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唯一的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路。 南北大运河的沟通,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农副产品的交换与商品的流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运河不仅是京都粮食、物资主要运输线,也是商业交通的重要航道。不仅淮南、江南等地的粮食、丝茶诸多产品从水路运来,北方的枣、梨、药材也由此路运向南方。唐宪宗时的在相李吉甫评论说:“运河开凿后,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11]可见,运河一通,则各地商人往来于运河南北,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又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漕运的兴起,沿线码头,堰闸等交通设施的兴建也促进了运河沿线商业城市的繁荣和市镇兴起。后人称隋唐运河好像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彩虹,而运河线上的城市诸如杨州、苏州、常州、杭州、汴州、宋州等就是彩虹上的一颗颗明珠,可见,运河的开凿,客观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消除旧有南北割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联通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隋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我眼中的隋炀帝_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隋炀帝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才导致隋朝传了两代就灭亡。可是,每个人都有两面性,隋炀帝也不例外。 据说,有一次,隋炀帝为了自己享乐,令人召集民丁修建京杭大运河,而办事的人为了讨好杨广(隋炀帝),夜以继日地逼迫民丁不停地修,以求迅速修好大运河,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大运河修好以后,杨广和几千个后宫妃子乘坐一艘三层高的船,两岸几千个士兵拉着船向前移动,排场之壮观,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且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杨广修建大运河也是有道理的。当时,江南一带十分富饶,百姓的粮食常有剩余,粮仓里的米都长虫了,各种蔬菜也是多出许多。可长安、北方的粮食一直供不应求,老百姓都吃不饱,于是,这条大运河才诞生。京杭大运河不仅使江南的粮食免于浪费,使长安的老百姓免于挨饿,为以后唐朝建都长安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还促进了长江两岸人民的交流,改变了从东晋就开始的南北敌对,无交流,正是有了这种南北文化之间的交流,才会有后来“唐诗”的繁荣。再说,这个工程远不及人们想象的那样的巨大,大运河只是将各条自然河道和前朝时期的运河连起来修建而成的,并不是需要从头到尾自己修。虽然不排除隋炀帝有“供自己玩乐而修建大运河”这种心理,但既然秦始皇修长城有好处,那这个工程也有可取之处,这也正是杨广的先见之明。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但无功而返,还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留

下千古骂名。但是,李世民晚年兴兵讨伐高句丽不也损兵折将,没成功吗?而且,杨广出征又不是没胜利过,在我国东南部,隋军披荆斩棘勇如狮,将国境延伸至印度支那界内,还吞并了台湾、安南(今越南)。在我国西北部,隋军又连续击败吐谷浑,甚至还占领过其全界。所以,隋炀帝只是讨伐高句丽时太过心急,没准备好,才无功而返。 虽然隋炀帝整天花天酒地地生活,大兴牢狱,劳民伤财让百姓痛苦不堪,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修建大运河,对外扩张这两项为国为民的好事。他,只是一个有才能,但过于自信的人。

(2017春季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隋朝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第一,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 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了解隋朝的灭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想知道答案吗?请看课本第一课。 一、隋的统一 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 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 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二、开通大运河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

历史趣谈:隋炀帝杨广的理想和抱负 当得上是千古一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隋炀帝杨广的理想和抱负当得上是千古一帝 导语: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20岁的杨广就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伐陈,隋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攻占了南京,俘获了陈后主,结束了近百年的战乱纷争,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在征战的过程中,杨广对百姓“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公元590年,江南爆发大规模叛乱,杨广改任扬州总管,总督四十四州军事,“前后七百余战,转战千余里”,终于平定了叛乱。 公元600年,突厥犯边,杨广任行军元帅,率军北上击破突厥,消除了隋朝北方最大的隐患,打开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威震西域,进一步扩大了隋朝的疆域。 杨广统一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并且北击突厥,南占崖州(海南岛)扩张了国家的疆域。这时候的高句丽,可不只有朝鲜半岛那么点地方,它和突厥、回纥、百济等周边国家都已经达成联盟蚕食大隋。因此杨广才会发兵高句丽,虽然不顺利,前后征讨了三次才让高句丽投降,但好歹是征服了。 1.他下令修通南北大运河,大运河贯穿了四省二市,沟通了黄河、长江等五大水系,隋朝时全长27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生活常识分享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隋朝统一条件隋初社会繁荣局面怎么出现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人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隋朝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它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交流而且反映了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 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正确评价隋炀帝功过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回忆南北朝(2)北周时候统一北方? 2.导入新课上学期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时间秦朝第一个统一多民族有集权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也国上着名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父亲杨忠北周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女儿周宣帝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条件呢? (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自东汉以来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了南北政权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使江南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间'>民间贸易很双方官员也违禁互

浅谈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浅谈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摘要】:隋炀帝的暴政致使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很不公正的,其中不乏对他的政绩嗤之以鼻的。鉴于这种情况,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关系这几个方面论述了隋炀帝在位时的贡献。 【关键词】:隋炀帝;历史;评价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在位时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关系方面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可以从以下四点给予说明。 一、对改革的贡献 为了精简机构,改革吏治,把军政大权集中于中央,炀帝明令废除诸州总管府。又下令改革封爵制度。他下诏:“自今以后,唯有功勋,乃得赐封”,又规定“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须德行功能显著者,才能升级。大业三年,炀帝下《求贤诏》,批评各级臣僚,举贤不力,要求从德行、文武才干等各个方面荐举人才,指出人才“不必全备”,只要“一艺可取,亦宜录用”。北周官制,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员冗杂。隋文帝虽改周之六官,但基本上仍依前代之法。炀帝即位后,作了大胆改革。如废除三师、特进官;废除都督以上至上柱国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将光禄、金紫、银青等九大夫,建节、奋武等八尉定为散职。又改三卫为三侍,废除直阁将军、直寝、奉车都尉、别将等武官。文帝时设置了九等爵位,炀帝只保留了王、公、侯,其余都予以废除。尚书省六曹,原各设侍郎六人,共计三十六名侍郎,炀帝改为每曹各设侍郎一名。这些改革,不仅裁减了冗官,精简了机构,同时又削弱了北周的贵族势力,是切中时弊的。 南北朝时,豪族地主拥私兵,建坞堡。农民罹于战乱,又不堪赋役负担,纷纷依托豪族,加之当时盛行部曲佃客制,士族豪门便隐占大量户口。造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的局面。丁口不载国家户籍,国家就无法征收赋役,这就减少了朝廷对劳动力与财富的占有。隋文帝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索貌阅,检括出443000丁,1640500口。隋炀帝即位后,继承文帝的政策,任命裴蕴主持貌阅,进一步取得了成效。“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负租赋。裴蕴历为御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二、对经济的贡献 隋场帝即位,继续推行均田制,于大业四年(608年)和五年(609年)连续两次“诏天下均田”。在均田的同时,坚持打击豪强兼并的行为,专门派司隶台负责纠察“豪强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逾制”者,对赋役制度也进行改革。“场帝即位,

千秋功过

千秋功过·重话杨广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做过的事,他大多也做过,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他没有;他做过的事,唐太宗李世民大多也做过,但是他下令开凿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大运河,唐太宗没有。然而秦始皇和唐太宗都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却落了个“荒淫无道”的罪名,一千多年来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混账的皇帝之一。这个人,就是隋炀帝杨广。 我认为不管怎样,隋炀帝杨广最起码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所以今天,我希望大家能够不落前人的窠臼,公正地评判隋炀帝,还历史一个真相。 开皇元年(581)二月甲子(十四日),隋文帝即皇帝位,当月乙亥(二十五日),封雁门公杨广为晋王,丁丑(二十七日),又任命他为并州总管。于是,年仅十三岁的杨广便出藩镇守并州这个防御北方突厥的军事重镇。而接下来这两年,这个半大的少年,以无所畏惧气概和雷厉风行的手段,竟完全控制住了此要害地区。开皇三年(583),十五岁的晋王在王韶、李彻的辅佐下,反击突厥,取得大胜,让不可一世的沙钵略从此屈膝称藩。那种让人心甘情愿俯首称臣的魄力和傲视天下的姿态,是这个少年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在并州这两年的磨练中,少年晋王杨广逐渐蜕变成一位“好学,善属文,深沉严重”的皇子,并且十分关爱士卒,有将领风范。有一次,晋王外出打猎,不巧天突然下起雨来,左右随从连忙为晋王取来油衣遮雨,然而却被杨广挥手制止道:“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士兵将领闻者莫不感动。就这样,这位能文善武又深得军心的年少皇子,在累积政治经验的同时,也取得不小的政绩声誉,使“朝野属望”。纵然他并不是太子,但他在民间的威望已经不知不觉为其二十年后终成一国之君埋下了伏笔。 开皇四年(584),十六岁的杨广迎娶了梁明帝萧岿之女萧妃,也就是杨广登基后册封的萧皇后。史称其“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侯。”虽然这是一门由政治因素主导的婚姻,杨广和萧妃却一起和谐地生活了三十五年,休戚与共,至死不渝,成为历史上帝王之家一对难得的结发夫妻。而这样一位深情的帝王,却被后人带上“荒淫”的帽子,着实让我为其感到不平。 这以后,晋王杨广十八岁入长安,理朝政;二十岁统帅平陈,天下称贤;二十二岁总管扬州,同杨素平叛江南。然而无论是《隋书》中的《高祖纪》还是《炀帝纪》,又或者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由于各种政治因素或个人成见,有意无意抹杀了杨广在平叛中的建树,而全把功劳安在杨素一人身上。幸而只要真实发生过,总能在史料中找到蛛丝马迹。《隋书·郭衍传》记载:“十年,从晋王广出镇扬州。遇江表构逆,命衍为总管,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与广州南,与贼战,败之,生擒魁帅,大获舟楫粮储,以充军实。乃讨东阳、永嘉、宣城、黟、歙诸洞尽平之。”《隋书·陆知命传》中记载:“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东,晋王广镇江都,以其三吴之望,召今讽喻反者。知命说下贼十七城,得其渠帅陈正绪、萧思行等三百余人。”由此可见,杨广在平叛江南之乱中,的确是功不可没。 开皇十年(590)到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再次出镇扬州。此十年间,杨广发展佛教,又弘扬儒学,在思想上巩固了其在东南地区的地位,又笼络一大批文人学士。为将来的宏图大业积聚政治实力,扎下政治根基。更重要的是,杨广直接促进了招士养士之风是有才之士能在政治舞台上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此举也启发了之后李世民、武则天等多位唐代明主,使隋唐在历史上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之后几年,杨广在权力之争中一步步取得成功,天下大事瞬息万变。开皇

第41集炀帝功过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从地域上统一了中国,但隋王朝的统一并不牢固,在平定江南之前,中国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时期,地方豪族势力的极大发展,导致了中央权力削弱,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就可以改朝换代。到隋朝初年,地方势力仍然威胁着皇权,大隋王朝建立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叛乱,而且多数发生在新统一地区。如何消弭分解的隐患,让王朝实现长久的统一,这个几百年来无解的难题,需要大隋王朝的统治者用超越前人的智慧去解决。 一名叫梁彦光的官员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如果在以前,临近赴任的这段时间,将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需要挑选和任命僚属,帮助他处理各方面的事务。但从开皇三年的候,他再也不必这样做了,因为隋文帝废除了地方长官就地自聘僚属的制度,他的下属以后只能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 黄正建:因为这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官主要都是由当时是这个地方长官来自己的辟属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弊病,就形成了一个地方这种小集团,或者说这个地方的割据,对于中央的统一的领导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杨坚看到这种弊病,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呢,他就做了一个改革,就把所有的用人权、任命权都收归中央。 全国2000多个县以上行政建制的官员,不论用何种方式选拔出来,最后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因此在吏部官员忙碌的时候,地方官的上任反而显得轻松很多。在相州,梁彦光只能工作三年,三年后朝廷会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将他调往外地。从隋朝初年开始,文帝就规定,州县长官三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因为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很容易被地方豪强拉拢结交,进而互相勾结,影响到中央政令的推行。通过这些措施,中央不仅把地方官任用之权牢牢抓住,而且可以防止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强互相勾结,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南北朝时期,王朝的更迭十分频繁,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的设计十分混乱。 吴宗国:杨坚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变成州县两级制,撤郡500多个,裁减了大批官员,这样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量就大大加强,所有的各项改革措施就能顺利地进行。 由于王朝更迭频繁,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官职和称谓,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之后,想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对制度作出了重大革新。在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尚书省下面设立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部,在六部之下各有四司,负责各项具体行政事务。在后人的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最终成为非常先进的政治制度。 吴宗国:三省制度它至少才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把决策跟行政分开,那么它这个中间呢,它是通过一种程序的分工,而不是一种互相的制约,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治理念,一种政治措施。 隋朝统一前,连年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和荒芜土地,而且地方豪强,直接控制着当地的人口,这既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兵役征收的对象,也给国家稳定造成隐患,在加上当时的赋税制度,徭役制度不合理,很多农民隐瞒户口,这都导致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大为减少。 吴宗国:农民隐瞒户口的办法很多,明明都20几岁小伙子说才六岁,四五十岁的这个壮汉说已经70岁了,那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这个中间包括减轻赋税,减轻徭役,减轻刑罚,使得老百姓觉得报了户口,受政府的控制比接受这个豪强的控制保护,负担还轻,他可不就愿意去向政府申报户口了。

功过评价法

1、功过评价法 凡需评价的历史人物,有些是具有两面性,即功过兼有,所以评价历史人物须从功与过两方面考虑。有的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并存于同一时期的不同方面,有的则分别存在于不同时期,呈现前后变化。教学中要将其活动分解为几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例如:康熙皇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为巩固清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仍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前者是进步的,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后者是消极的,表现了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多处在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常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历史,按现在的要求去评价历史人物。按现在的眼光看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大清的封建统治,我们就完全否定他是错误的,因为林则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让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建立新中国是不客观的。但在那个年代,他所领导的禁烟运动是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的,因此我们肯定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是正确的评价。19世纪末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救亡图存具有积极作用应肯定,20世纪初他保皇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而上是倒退应否定。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前提之下,承认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杰出人物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他们自己却是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的。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随着变化。或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好坏相间。评价跨越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时,应引导学生应用阶段论,根据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动,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结合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去评价其功过是非。例如:陈独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新文化运动;1920年,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退让,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在历史教学中分阶段评价历史人物,既可避免对历史人物不分阶段,不分功过的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的片面性做法,又可培养学生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要用唯物主义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历史人物的,能获此称号的人是那些对历史事件、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一般来讲历史人物的影响力无非是两个方面:积极的或消极的、进步的或倒退的。也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一分为二,不要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评价的标准往往是他的所作所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国家民族统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进步则肯定反之就否定。如左宗棠收复新疆我们肯定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就应否定他,创办洋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应肯定,其主观目的维护大清镇压革命就应否定。 4、分析评价法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在阶级社会里,人都是划分为阶级的,人们从事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活动,无一例外都代表其所属的阶级利益。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倾向,并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揭示其阶级内容和阶级实质,既不能笼统地进行综合或加减抵消,也不能互相取代,以瑜掩瑕或以瑕掩瑜。例如1929 ~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罗斯福,当时虽然通过采取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等措施使美国经济得到缓慢的恢复,但他毕竟是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只是“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由此,对其新政既不能评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术动态:对隋炀帝的评价_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术动态:对隋炀帝的评价当代历史学家对隋炀帝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大部分人持不必争论的态度,延续此前历代朝野对隋炀帝的恶评。在围绕为曹操翻案展开讨论的背景下,1959年,万绳楠发出不同声音。在《论隋炀帝》中,他从隋炀帝统一国家、巩固边防、开凿大运河、减轻农民负担、营建洛阳、定法律《大业律》、创立科举、发展中外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隋炀帝不仅对我国统一与巩固有贡献,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也有贡献,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认为,隋炀帝功大于过,历史上把隋炀帝斥为暴君是极为片面和无道理的。此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争论,在60年代初期形成批驳万文、否定隋炀帝的第一次热潮。此后,争论沉寂了20多年。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学术研究逐步走向正轨,海内外研究出现了新的动态。美国学者芮沃寿、《剑桥隋唐史》作者杜希德、日本学者布目潮沨、台湾学者黄仁宇、香港学者杨永泉、大陆学者高敏等,纷纷发表评论,认为不能以“末代昏君”论定隋炀帝,也不能以胜败定功过。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讨论,举办了多场专门的研讨会,涌现出上百篇论文,十几部专著。长篇历史小说、影视文学作品迭出,异彩纷呈。有学者疾呼“愿天下人还他个公道”,希望更多地从正面、积极的角度重新评价隋炀帝。80年代以前的讨论可以分为功微罪重派、功过比较派、功大于过派,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始回归学术的本义。随着对历史人物认识的深化,以及对隋唐历史的深入探讨,学界对隋炀帝的评价,脱离了非此即彼、功过分成、暴君明君之争的固定模式,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和科学,涉及的领域更广泛。 1/ 1

我眼中的隋炀帝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隋炀帝优秀作文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才导致隋朝传了两代就灭亡。可是,每个人都有两面性,隋炀帝也不例外。 据说,有一次,隋炀帝为了自己享乐,令人召集民丁修建京杭大运河,而办事的人为了讨好杨广(隋炀帝),夜以继日地逼迫民丁不停地修,以求迅速修好大运河,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大运河修好以后,杨广和几千个后宫妃子乘坐一艘三层高的船,两岸几千个士兵拉着船向前移动,排场之壮观,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且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杨广修建大运河也是有道理的。当时,江南一带十分富饶,百姓的粮食常有剩余,粮仓里的米都长虫了,各种蔬菜也是多出许多。可长安、北方的粮食一直供不应求,老百姓都吃不饱,于是,这条大运河才诞生。京杭大运河不仅使江南的粮食免于浪费,使长安的老百姓免于挨饿,为以后唐朝建都长安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还促进了长江两岸人民的交流,改变了从东晋就开始的南北敌对,无交流,正是有了这种南北文化之间的交流,才会有后来“唐诗”的繁荣。再说,这个工程远不及人们想象的那样的巨大,大运河只是将各条自然河道和前朝时期的运河连起来修建而成的,并不是需要从头到尾自己修。虽然不排除隋炀帝有“供自己玩乐而修建大运河”这种心理,但既然秦始皇修长城有好处,那这个工程也有可取之处,这也正是杨广的先见之明。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但无功而返,还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留下千古骂名。但是,李世民晚年兴兵讨伐高句丽不也损兵折将,没成功吗?而且,杨广出征又不是没胜利过,在我国东南部,隋军披荆斩棘勇如狮,将国境延伸至印度支那界内,还吞并了台湾、安南(今越南)。在我国西北部,隋军又连续击败吐谷浑,甚至还占领过其全界。所以,隋炀帝只是讨伐高句丽时太过心急,没准备好,才无功而返。 虽然隋炀帝整天花天酒地地生活,大兴牢狱,劳民伤财让百姓痛苦不堪,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修建大运河,对外扩张这两项为国为民的好事。他,只是一个有才能,但过于自信的人。

简评隋炀帝

简评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世人皆道隋炀帝为暴君,但史学家却又多为其翻案。他的是非功过究竟如何?本文从政治、文化、军事和心理四个方面来评价隋炀帝。 对隋扬帝的评价中,政治上的开运河、建东都、巡幸历来被说成暴政,认为这主要是为了游山玩水,但历史事实却绝不是游山玩水那么简单。 隋代是继分裂三百余年之后建立的一个统一封建王朝,巩固全国统一是摆在隋代君臣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但江南士族和少数民族的反叛给隋朝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恐慌,大业六年,隋炀帝“宴江淮已南父老,颁赐各有差”。企图用收买人心的方法加紧对江南的控制。但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江南的控制,开运河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事了。 并且隋炀帝开运河在客观上也具备了条件。隋代大运河由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和永济渠四段组成,其中山阳渎是隋文帝于开皇七年所开,为灭陈作准备。它基本上是沿袭吴邛沟故道,隋炀帝开运河主要是其它三段,在开渠中,人们只注意了使役丁男民夫,但却忽视了隋炀帝对军队的使用。《资治通鉴》卷181:“诏发河北诸军百万穿永济渠”。利用军队的力量开渠也多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隋炀帝要建东都的原因在他的诏书中可以找到。首先在经济上洛阳优越于关中。洛阳地处关东平原,广阔辽远,物产丰富,粮食充足,建都于此可解决缺粮问题。其次,在地理位置上洛阳位于全国中心,四通八达,既免除了外族人侵对中央的威胁,又便于和全国联系,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关中陆路交通不易,水路交通更难,而洛阳则不同。另外,建立东都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汉高祖起,历代帝王无不留意洛阳,但因当时“九州未一”,或“困其府库”而没能实现其目的。最后主要是从政治上来考虑的。隋政府为了发展社会生产,一直执行打击士族豪强的政策。而关东历来是士家大族盘据之地,大业八年以杨玄感为首的士族豪强反隋活动,就是双方矛盾的总爆发,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就更要加强。 关于巡幸,在执政前期,他“夙夜战兢,若临川谷。虽则幸遵先绪,弗敢有坠”,“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达”,“用求至治”。因此,他经常出巡主要是为了求治。还为了从政治上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严查州县谋反乱政的动向,巡幸之处无不是他认为容易生变的地方。安定边境,防止外患是巡幸的又一目的。巡幸还决定于他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南朝诸帝皆闭守宫闲,不知外情,是其朝代短促的主要原因。同时他在巡幸中大显尊威,无非是借此显示中央集权的强大。 隋炀帝民族政策的新颖独特之处在于他不简单粗暴地诉诸武力,而是在军事威慑的基础上,重视用灵活的经济手段和丰厚的经济利益(互市贸易、贡赐往来)吸引各少数民族内属,成功地达到了“弗动兵车”而“混一戎夏”的战略目标,使其自愿地与中央王朝建立从属关系,并用强大的文化优势加以维系巩固。 良好的贸易环境,吸引着大批商人,他们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相继,络绎不绝,同时也不断扩大隋王朝的政治影响,为丝路的全面拓通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经营西域,明确西域诸国对隋朝的政治臣属关系,炀帝又亲征吐谷浑。 但民族政策在东西突厥、吐谷浑、西域问题上一再成功,使炀帝的自信迅速膨胀,从好大喜功发展成为急功近利。他开疆拓土的豪迈之情,此时无法容忍高丽“藩礼颇阙”。 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隋军最终惨败,三十万五千隋军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也丢失殆尽。大业九年,第二次进攻高句丽。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大业十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隋炀帝因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句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杨广就此撤军。 在文化政策上最有名的应是开创科举。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大业二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