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课程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课程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课程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斐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计划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

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泰勒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柏拉图 B 毕达哥拉斯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 杜威原理

B 泰勒原理

C 斯宾塞原理

D 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 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 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 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 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课程实施) A.课程目标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21、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

A 德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英国

22、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末21世纪初

2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24、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生活本身

2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亚里士多德

26、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7、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的观点。

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

28、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布卢姆

29、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30、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32、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33、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

34、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3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36、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

37、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

38、1944年出版的( )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

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注意课程理论

4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4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A 科目 B 知识 C 跑道 D 讲授

45、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 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46、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A 课程结构 B 课程目标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

47、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 课程内容 B 课程计划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

48、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 A 选修课程 B 学校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必修课程

49、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文件 D 课程标准

50、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A 引导者 B 组织者 C 领导者 D 实践者

51、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教育主管部门

52、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

A 课程目标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结构

D 课程设计

53、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

54、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A 活动课程 B 校本课程 C 综合实践课程 D 选修课程

55、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 课程设计

56、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A 教师 B 学生 C 课程表 D 学校环境

57、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杜威 D 斯塔弗尔比姆

5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

5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6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6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

6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过程评价模式

D 成果评价模式

64、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 D 课程

6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6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7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74、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

75、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罗斯

7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 B (美)杜威 C (法)卢梭 D (德)福禄贝尔

7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7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7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

80、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

81、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

8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 杜威 B 叶圣陶 C 贾克森 D 苏格拉底

8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课程是项目

84、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 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 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 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 现代化 B 综合化 C 系统化 D 理论化

86、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87、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 活动课程

B 社会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特色课程

8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8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9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91、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以上都不对

9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

9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 )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9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95 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活动 B 教学 C 科研 D 教育

96、课业及进程是指( ) A 课表 B 课程 C 教程 D 学期

97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 )

A 以智育为主 B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

98、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育、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

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9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 班级 C 小组 D 团委

100、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101、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102、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

10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A 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 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 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104、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105、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

A 活动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隐形课程

D 综合课程

106、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0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的关系。

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08、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109、课程的()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 纵向组织

B 逻辑组织

C 横向组织

D 心理组织

110、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 学科课程

B 分科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任务,课程可分为()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多元课程

E 能力课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 知识结构

B 社会发展

C 教育部门的政策

D 学生的身心发展

E 课程理论

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对学生的研究

B 对社会的研究

C 对课程的研究

D 对学科的研究

E 对科学的研究

4、活动课程()

A 又称为经验课程

B 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D 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

C 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D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 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有效性原则

C 迁移性原则

D 生理适应性原则

E 实时性原则

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 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 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 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 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E 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C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D 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E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

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 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 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

E 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东师17春《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以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对。因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对。因为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持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人更强调“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生成性目标依赖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据此,通常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活动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使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课程史上的一大进步。(2)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知识的存在有分化与综合两种形态,由此形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强调各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综合课程将相关学科和内容加以整合,从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以管理方式为标准的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及答案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2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课程与教学概论离线作业解答

《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学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答: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以教学语言为载体表示出来。苏联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孔子也曾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教师要想讲好课,就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所以,也可以说是特殊的艺术。 2、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关特点判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即有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是普遍适用的),就是我所说的:有,集体上大课,比如卫生课、防疫课、等关系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的内容都适合上大课,免除了分头授课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和授课者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弊端,能让听众得到真知灼见。教学模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 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 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度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 1、被认为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着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的原理》? C、《怎样编制课程》? D、《儿童与课程》 ?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查特斯? C、泰勒? D、泰罗? 3、“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 A、观察? B、审议? C、实践? D、规定 ? 4、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解放兴趣? C、实践兴趣? D、价值兴趣?

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拉特克? 6、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着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学记》? 7、提出“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罗杰斯 ? 8、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儿童,通过学习“菱形”这一概念,知道了“菱形是四边形一样长的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是奥斯伯尔所提出的(?)? A、尚未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结学习 9、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随着后天经验的增长,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A、成功驱力? B、自我提高驱力? C、附属驱力? D、认知驱力? 10、下列属于行为控制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是(?)? A、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B、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C、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D、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 11、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条件反应”和(?)?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实物强化” D、“奖励强化” ? 12、“学生将通过陈述而证明已掌握了五个逗号规则的知识,并能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属于(?)? A、行为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 13、课程开发以当代社会的需求为基点、强调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的优先性,此种课程观是(?)?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姓名:楊杰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 191201812842231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广州学习中心(直属)2[32]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及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A 6、A 7、A 8、B 9、D 10、C 11、A 12、D 13、B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CD 4、ABC 5、BCD 6、ABD 7、ABC 8、BD 9、ABCD 10、BD

11、ACD 12、ACD 13、ACD 14、ABCD 15、ABCD 三、简答题 1、目标模式、过程模式以及自然设计模式。 2、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 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可陈年个与综合课程、必得课程个与选修课程。 4、可从重要性、实用性及正确性三方面考虑。 5、对教学结构的研究以及优化教学的整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6、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7、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整体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更加微观层面的、在具体的教学领域当中要达到的目标,他们是逐级细化的关系。 四、辨析题 1、此命题是错的。生成性目标也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2、此命题是对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它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理念。 五、论述题 1、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策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故意,有的则是初始时的不慎。因此,最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条件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它主要关注明确的行为标准、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 ①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行为问题。教师通常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了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深刻地把握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系,形成历史地看待课程于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课程与教学的多种涵义 2、难点: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的概念 (2)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的概念 (3)了解课程概念复杂多样的原因 (4)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技能目标: 厘清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在共同的视阈中探讨二者关系 四、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概念 1、词源分析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实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2、关于课程概念的不同界说及其实际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进程。广义指所教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列出9种不同的课程定义,即: (1)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使儿童和青年掌握一系列思维和行为的方式,而将潜在的经验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种经验组织就叫课程。 (2)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经验的全部历程。 (3)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的一整套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 (4)课程是旨在探讨能够体现教师、学生、学科、环境影响的学科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5)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是一项指导生活的计划;课程构成了人们及前人积极

最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斯坦豪斯不否认行为目标的价值,但却认为生成性目标更为根本。 答:错。斯坦豪斯认为课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人们将教育计划付诸实施,它既包括内容也包括方法。过程模式课程是根据过程原则详细说明教师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但不预先规定教学目标,因为许多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预先能够详细规定的。课程的影响力和可能性并不包括在目标中,而是建立在必须探究的知识基础上,教师不是扮演专家的角色,扮演的是一种高级学习者的角色,他要向共同学习的低级学习者提供有用的东西。在过程模式中,评价不是以目标的实现为依据的,而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知识形式,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原则为依据的。因此不仅要重视课程教学的累积性结果,而且更应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的形成性结果。过程模式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理解力,这一目的有两层含义:其一,发展学生和教师的理解力,其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其二,把理解力作为目的是因为它是不能获得的,只能不断深入下去。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就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就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就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就是( )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就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就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就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就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瞧作就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就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与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就是(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就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就是(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 )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与( )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就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课程与教学论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 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 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 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 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 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 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 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 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 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 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 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 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 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 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 是什么? 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 个环节的关系怎样? 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 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 征是什么? 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 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 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 么? 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 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 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 和“表现性目标”的? 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 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 自的涵义。 3.8.简单叙述艾斯纳与斯腾豪斯课程 目标观的相同之处。 3.9.就目前看来,将当代社会生活的 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 贯彻的原则是什么? 3.10.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 节是什么? 4.1.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关系如 何? 4.2.科学、艺术、道德的关系如何? 4.3.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 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4.4.“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 “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4.5.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以作为课 程内容? 4.6.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7.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是什 么? 4.8.简述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涵义、价 值及局限性。 4.9.简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 涵义及价值。 4.10.课堂讨论的性质及组织策略是 什么? 4.11.简述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涵义及 价值。 4.12.怎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4.1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涵义及其 应符合的要求。 5.1.课程组织的标准中,课程的整合 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5.3.什么叫科目本位课程?其特点是 什么? 5.4.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 有何特征? 5.5.经验课程有哪些基本特征? 5.6.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5.7.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5.8.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如 何? 5.9.“全球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 么? 5.10.当今时代大力倡导综合课程的 基本依据是什么? 5.11.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是什 么? 5.1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如 何? 5.13.选修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5.14.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个性 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5.15.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 5.16.开发隐性课程时应注意什么? 5.17.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关系如 何? 5.18.什么是班级授课组织?其基本特 征是什么? 5.19.简述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类 型。 5.20.简述凯勒个别化教学体系的特 征。 5.21.简述分组学习的特点。 6.1.简述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 6.2.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基本特征 是什么? 6.3.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的基本 特征是什么? 6.4.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 特征是什么?

2014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理论专家是B 2-76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杜威 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A 1-18 A.课程审议 B.工作分析 C.活动分析 D.综合分析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C 1-24 A.理智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科学兴趣 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D 1-25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拉特克 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D 1-29 A.《理想国》 B.《儿童与课程》 C.《民主主义教育》 D.《爱弥儿》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 1-41 A.赫尔巴特 B.班杜拉 C.桑代克 D.斯金纳 7.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C 1-41 A.发生认识论 B.主知主义心理学 C.实用主义哲学 D.科学主义哲学 8.“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A 1-49 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 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 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 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 9.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B 2-76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实践模式 D.整合模式 10.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著名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B 2-127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瓦根舍因 D.皮亚杰 11.“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教学目标的取向是D 3-148 A.表现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2.行为目标的具体特点是C 3-149 A.学术性、具体性、基本性 B.可操作性、学术性、专门性 C.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D.基本性、专门性、可操作性 1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 3-155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1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C 4-190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 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15.与提示型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A 4-207 A.接受性学习 B.社会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探究性学习 16.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D 5-212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将课程开发的方法视为“工作分析”的是 A.博比特 B.哈罗普 C.贾德 D.查特斯 2.提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的是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存在现象学课程论 C.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D.批判课程论 3.下列属于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的是 A.实物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教育性教学

D.学案导学 4.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5.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设计理论是 A.科学教学论 B.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 C.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 D.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6.要学会在高二历史课和高二地理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学习经验的组织过程是 A.纵向组织 B.横向组织 C.圆圈组织 D.三角组织 7.先行组织者策略常见于 A.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B.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C.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D.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

8.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目中的教育目标是 A.学习成绩提高 B.安度生活 C.自我实现 D.参与政治生活 9.学生能够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包含的文字信息的目标行为或者反应。这一目标领域属于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 D.知识领域 10.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是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1.目标问题是学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其中,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引导”三个过程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斯腾豪斯 C.艾斯纳 D.彼得斯 12.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目标 B.课程选择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5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 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博比特 D、查斯特 2、五段教学法”属于:()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学派 C、蔡斯 D、凯洛夫 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 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 A、宏观 B、中观 C、微观 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 B、教学重点 C、教学难点 D、教学时间分配 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派纳 D、泰勒 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 A、分科 B、相关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 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 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C、校长 D、教师和学生 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 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 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A 独立性 B 主动性 C 体验性 D 探究性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 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 B、黑龙江 C、浙江 D、辽宁 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A、认识目标 B、行为目标 C、展开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 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从课程 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不同的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