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课稿.do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课稿.do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课稿.doc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说课稿

刘永花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有这样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各位专家、评委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饱和溶液,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其中我将对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着重介绍。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的内容饱和溶液它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学好饱和溶液才能真正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溶解度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定义的两个条件,所以我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建立与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说明饱和溶液的条件。3、了解结晶现象与结晶种类。4、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了解饱和溶液的定义,说明饱和溶液的限定条件,了解结晶现象与结晶种类。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海水晒盐的原理,探究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意识。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质疑——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本节课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物质的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个关联因素不易把握且常只根据直观现象而做出判断这样有可能产生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理解概念的活动方案,通过实验的探究解决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从生活故事中的问题导入-活动探究-建立概念-稳固总结。概念的建立共经历三次问题、探究、概念的循环过程。首先让学生根据上节所学的知识举出生活中的溶液提出茶水是最常见的溶液在喝茶时一杯茶可以加水几次才冲完。从这个现象引出第一个问题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某种溶质呢?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及方案进行探究分别向20ml水中分次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最终都出现剩余。通过探究学生首次认识到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接着引出第二个问题能否将剩余的两种固体再溶解呢?学生接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提出用加水和加热两种方法,再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向氯化钠溶液中加20ml水将硝酸钾的溶液加热并将称出的剩余硝酸钾加入到溶液中。通过这次探究学生认识到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既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同时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对概念的深化理解。在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教师接着提出问题若继续降温或蒸发溶剂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通过这一补充探究使学生又认识到结晶这一问题并且认识到结晶有降温和蒸发两种方法。最后提出第三个关于饱和溶液的问题,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否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呢?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认识到饱和溶液是对某一种溶质而言即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至此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和思考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断深,最终形成较完整的认知体系。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新知识概念建立以后,需要稳固与强化。如何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在具体问题中加以运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在本课的最后阶段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腌制食品的盐水底部的食盐晶体在放入食品一段时间后会消失。这时的食盐溶液是什么溶液应如何判断 2、如何使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呢 3、人类生活与生产中使用的大量氯化钠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其大致过程如下:请回答①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主要利用了什么原理②海水在蒸发池中蒸发到一定程度再转入结晶池蒸发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4、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吗?以上问题包括了本节所学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判断、相互转化和结晶。第四个题目难度较大需综合考虑饱和溶液概念中的条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体会到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学生被动接受局面。本课中充分展现了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及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能提出来自己的猜想,但在设计实验时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考虑不周,这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思维的不够严密所致。另外还有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不能抓住关键。除了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还要强化实验目的性的指导。我相信在坚持探究式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不断积累下这些问题会得到改善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