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 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 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 帮助她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初一学生的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 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 12-15岁) , 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身体机能逐步健全, 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 有说明书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 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可是, 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 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 她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 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她们一般还比较幼稚, 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 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 缺乏思考, 表示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 她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 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她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 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 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她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 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 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

生顺利时盲目自满, 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 沮丧泄气; 而且她们

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 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 体力增强, 精力旺盛, 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

能力, 她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 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有

了参与感, 希望独立自主, 摆脱成人对她们的”束缚”。但毕竟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 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 ”你不用管我了”, 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 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

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 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 特别是新的学科, 如生物、地理、历史等, 内容丰富多彩, 是她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 这些使她们产生从未

有过的新鲜感受

1. 加强养成教育。从上面分析可知, 初一学生的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从一开学就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仪表仪容、文明礼貌、作息制度等方面严格要求她们。但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她们的认知特点: 一是。使她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 新的生活又是使她们产生了紧张

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 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 中学的老师不再象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 特别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 课时延长、考试增多, 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她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 她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 她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二、教育对策

要充分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如多看到学生的优点, 正面表扬、鼓励她们; 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中批她们。二是要采用自然、具体、生动的方式。如语文老师可充分利用思想性强的《背影》、《最后一课》、《老山界》等课文, 教学中抓住契机、创设情境, 自然地引入思想教育; 班主任则可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功效, 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智力竞赛》《颂祖国辉煌成就》《夸夸我们的班级》《懒惰——成功》等主题班队会, 既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渗透了养成教育。

2. 注重心理辅导。从上面的分析可发现, 初一学生已开始在人生的多种矛盾中, 步入了人生的”多事之秋”, 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应该全面把握她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 注重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主要有: ( 1) 自我意识的教育。如让学生自我介绍”我最喜欢……”、”我害怕……”、”我的目标是……”、”我学得最好的是……”、”我学不好是因为……”

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 在认识和反省自己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约

束能力、减少盲目冲动的发生。( 2) 情绪辅导。初一学生情绪不稳定, 因此要引导她们能充分表示自己的情绪、情感, 教给她们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 例如沮丧、忧郁时可经过交谈、读书、观景、游乐等方法转移等。( 3) 青春期教育。当代初中生与以往同龄少年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生理上的早熟, 而且她们

的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生理上的早熟, 使性意识提前”觉醒”, 但她们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相对较低。针对这点, 应该开展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性道德等教育

辅导。

3. 开展学法指导。进入初一, 科目增多, 容量变大, 需要理

解的成份增多; 小学老师助学, 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 学生对

老师的依赖性大; 中学老师开始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 课后学

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小学一些懒惰、毅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 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协调好, 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 如从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始,

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重复的具体指导和训练、强化。另外, 教学中也要注意小学和中

学知识的衔接, 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 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4. 结合家庭教育。学生家长是帮助初一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

因素和外在条件。因此, 争取家长积极配合是一项重要任务。争取家长配合的最佳方式是亲自到学生家家访经过。家访不但使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家表现、个性形成原因, 为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供了条件, 也能为个别望子成龙心切但又对子女的心理、生理发展认识不足的家长提供一定的材料。实践证明, 经过老师家访后的学生, 在日常行为、学习上都会有较大起色。

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倘若说初中阶段三年的学习生活看成是人生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 那么在这阶段时期孩子的思想大致上是沿着一条轨迹在发展和变化着的。初一是起点, 由于学生新到初中, 环境的更新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 又迫使她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好奇。到了初二年级, 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部分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 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慌、破坏等不良行为。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1、现在的初二学生, 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 正是她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 青春心理的萌动, 她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 青春心理的萌动,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不容忽视 内容提要:小学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步入青春期的同时,也被笼在了叛逆心理造成的阴影之下。本文力图揭开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正确认识叛逆、走出误区、真诚关爱学生、重视沟通、讲究策略等方面寻找矫正良策,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叛逆心理成因矫正策略 一叛逆心理的提出 前不久在办公室亲眼目睹了一高年级学生公然与老师顶牛的情景,学生不计后果的不逊言辞、粗暴态度,使人心生惶然。其实,在高年级,诸如此类不服教育,动则便与老师对立起来的学生并不鲜见。许多老师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听话。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表现为:满面不屑,如直翻白眼、嗤之以鼻、充耳不闻、冷漠处之;行为过激,如顶嘴狡辩、讽刺挖苦、暴跳如雷、破罐破摔、背道而驰等等。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学生的这些言行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们均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而学校家庭教育中往往只重智育,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青春期叛逆的泥沼而无法自拔。于是,从小学高年级起,如何矫正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一课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叛逆心理的界定及结构 什么是叛逆心理呢?《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叛逆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叛逆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叛逆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

五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

五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广泛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字谜答案扇形的小苹果找座位图四组数学口算机录音机配乐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播放麦克斯韦小时候的故事配乐录音) 2.学文明理 提问:谁来说说小小的麦克斯韦为什么喜欢提出许多问题?/ (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麦克斯韦对什么事情都好奇,都想知道究竟,这是一种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麦克斯韦最后城为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衣同学们看看书上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的人。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中有关达尔文及严文井的故事) 教师:听了刚才的故事,看了书中的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书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3.活动明理

(1)请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说完后再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发言情况。 (2)做个放松小游戏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字谜条幅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猜。将学生猜中的答案随时粘贴在字谜的旁边,并为猜中答案的学生发一颗智慧星。 (3)谁来帮助苹果娃娃 分别将扇形的填字游戏及写有“青、晴”等文字的苹果贴在黑板上,谁给苹果娃娃找到座位,就请谁把苹果娃娃带到他的座位上。 (4)开个小擂台赛 分别出示口算比赛题,每次两名同学比赛,看谁能当擂主,教师为擂主颁发证书。 (5)想想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有哪些?把它填在书中的表格中,填写完后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课?对自己不喜欢的课,想个办法使自己对这样的课有兴趣。最好能将这个办法写在表格后面。 4.总结全课 同学们喜欢今天的学习吗?大家的回答和笑脸告诉了老师。你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其实我们的学习都能像今天的学习这样使你有兴趣。请同学们回家后问问自己的家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请你的家长和你一起动脑筋,找一找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懂得什么是悦纳自己。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四年级下册心理教材分析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心理 健康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心理健康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套教材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编写的。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四个单元组,依次是:意见对对碰、计划学习、独战挫折、生命的理由。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强调的两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学习为主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2、时代性和针对性。教材选择的内容都是当代中小学生亟需辅导的,如自我意识、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困惑、考试焦虑、青春期问题、情绪调控等。通过螺旋霉式上升、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学会释放情绪和压力,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3、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用教材可以自学、自悟,教师可以据此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实践性。采用活动式的编排方式,利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和途径,如情境体验、角色扮演、问题辨析、心理测试、互帮互助等,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使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以正教育和预防为主,适当考虑个别差异,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单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

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的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理性价值观念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它必须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阅历实现感悟,以促进心理反思与构建。只有借助于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感悟,重视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的影响,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外在的心理知识内化为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借助于体验,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不断感悟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体验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体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手段实施的体验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活动中的体验。只有借助于活动,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教师应善于创设活动的情境,以体验学习为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已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激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活动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目标选择设计、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能评价活动的结果。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及特点 1、自身角色的改变 从小学的老大转变为中学的老小。原先在小学班级里成绩优秀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前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5、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我们小学时,我们的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五湖四海各个市县各个学校的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要重新选择朋友了。但是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朋友。所以,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以及关系的重新确立,对我们初一的同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进入中学的这个开始阶段,难免有些同学是心里虽然向往着友谊,却又与这新的一切保持着一段距离,因为他还没能像以前那样投入到班级和同学中,有的同学甚至自我封闭,成为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还沉浸在小学难忘的印象和旧日的记忆里呢,这样与同学的交往就会觉得拘谨、羞怯和手足无措了,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而还有的同学则是在新学校里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看作是一个“角斗”和“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 6、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

给大家一个关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

给大家一个关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或许有用 [size=4][color=royalblue] [color=blue][b]4年级学生,大多十一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b][/color][/color] [size=4][color=blue][b]一、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到了四年级,同学之间来往增多,到同学家里作客,一个人独自上街买东西、看电影戏剧等,这些活动使孩子接触的面扩大了,同时独立性也增强了,他不再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而是自己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未形成,假如有人牵了去做一件不好的事,他也会盲目地跟着去做。这个年龄段学生开始对游戏机房感兴趣,要留心观察,正确引导。 [/b][/color][/size] [size=4][color=blue][b]二、四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即判断对错、好坏等能力)开始逐步形成。 [/b][/color][/size] [size=4][color=blue][b]一二年级时,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能力。三年级时,这种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大体上是依照老师和家长的评语(评价)来认识自己。到了四年级,情况就不同了。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当然,由于这种自我评价刚开始形成,往往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比较好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别人都不如我好,骄傲自满。另一种是比较后进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低,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两种偏向,对孩

子的健康发展都有妨碍。我们老师和各位家长都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学习上的进步,又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承认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点,与班里、年级里最优秀的同学还存在差距,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快更好地进步、更健康地成长。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遇到暂时的挫折不灰心、不泄气。 [/b][/color][/size] [size=4][color=blue][b]三、四年级学生是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学校老师的教育,家庭的环境和氛围,父母的素质和修养,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自己也要严格要求,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作为家长,也要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应当做孩子的好榜样,家庭环境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对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b][/color][/size] [color=blue][b][size=4]四、四年级孩子考试分数可能有所下降,这也是四年级学生的一个特点 五、四年级学生家长与自己孩子的交谈普遍减少。刚进一年级,家长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见孩子回家,就要问这问那,常常检查孩子的作业,三天两头与老师联系。到了四年级,好象习以为常了,与孩子的交谈时间减少,说话减少,思想感情的交流也明显减少了,这对你了解孩子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造成困难。因此我建议,我们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

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1、适应性反应。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习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厌学型,认为学

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 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励他出去玩耍。 1、一般心理特点 1.1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1.2敬佩优秀同学 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 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1.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 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 1.4不轻信吹捧 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 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2、学习要领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 2010-12-27 14:35:00 | By: wyf-c006 ]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

解读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解读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沈琼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一对一补习专家强调,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一对一补习老师指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四年级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大老师会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去学习。这时候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四年级的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或厌恶学习,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强迫学习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外加的负担。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将学习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去培养。 四年级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但是,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育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育对策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五年级 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

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转载的)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五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

第一单元的心理特点: 学生: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五年级的学生开始知道生理现象,尤其是五年级是女性生理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一次重大转变,有些学生对初潮来临时怎么出来,有不少学生表示恐慌。 教材:选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叶一舵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已经学习完《成长的信息》,从生理的角度知道自己身上神秘的变化,生理的变化必然带来心理的变化,青春期教育也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和心理健康常识课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良药,这堂课使学生认识到男生有哪些性别特点,使男生明确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及时帮助解决一些学习及生活

中的琐事,鼓励他们从生活及学习中找到自信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单元的心理特点: 学生: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五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开始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关系到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 教材:在二三年级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基础上,本单元再次强化对自我全面、深入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本单元再次强化对自我全面、深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四年级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大老师会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去学习。这时候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四年级的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或厌恶学习,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强迫学习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外加的负担。但是,现在很多家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完整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要领(家长会)

沟通、理解、合作——————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要领 一、反馈上学期的学习情况 这次临沧市统考,在解决问题中来拉开学生的成绩,也就是数 学的最高层次是解决问题的约30分。有10分的题比较难。令人高 兴的是,有2人:4(2)班的穆娜和乔雨考了100分,90—99分:25人,80-89:25人。 二、心理特点: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四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三、学习的特点。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

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苦我一人,幸福一家子。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加强预习,学会总结。 在学校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有时老师把一些简单的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难点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就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脚。 四年级学生需要从二三年级“听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总结知识点便成为一个“法宝”!总结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或题型之间的联系,并注意它们的区别(难度上的不同、做题思考的角度等)。这样,面对考试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点的综合,总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应对也一定会越自如。

初一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知识讲解

初一学生上半学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名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团体领导者:徐鹏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悦尔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室主任;国家催眠保健顾问。 团体目标:一、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从团体互动中,建立温暖、友好的人际关系,融入新的集体;二、树立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团体的分享和互动,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爱上初中学习生活。 团体性质:教育性、结构性团体 团体辅导对象与规模:初一学生,8-10人一组。 团体活动时间:每周1次,共6次,每次两小时,初定周日下午2:00-4:00。在悦尔心理咨询中心举行,地址:西新桥公寓7幢丙单元101室。 团体理论依据: 1.初中生主要的心理不适应表现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2.初中生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理论基础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来访者中心治疗”研究扩展到心理治疗领域之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罗杰斯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2)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勒温从整体论、动力论的原则出发,把团体看作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这种部分与部分或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勒温团体动力学的核心。 勒温还发明了敏感性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参加者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3)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米谢尔和班杜拉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专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