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季保健小常识

秋季保健小常识

秋季保健小常识
秋季保健小常识

秋季保健知识

防病先防寒保健保三暖

头暖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寒冬季节,如果你只注意穿着

厚实,而不戴帽子,犹如一只热水瓶不盖瓶塞一样,体热会很快从头部散发。医生们发现,头部暴露受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头部肌肉紧张,易引起头痛、伤风感冒等病症,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失眠等。

背暖人体背部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寒冷的刺激可以通过穴

位影响所有的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影响内脏功能。背部受凉,除了会导致腰酸背痛外,也可通过颈椎、腰椎及胸椎脊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起各种不适。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这些人在冬季最好为自己添一件紧身棉背心或皮毛背心。

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

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显著下降。此时,原来潜伏在鼻咽部或新侵袭的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起来,使人感冒或引起气管炎等疾病。谢冰

天冷御寒三点注意

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人们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方法常常会步入误区。

误区一:穿衣越多越暖和

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 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另外,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但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受冻后先暖手脚

这样做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误区三:戴口罩防感冒

鼻子吸进的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秋防冻疮好时机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手、脚、耳部和颜面部是冻疮的好发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当气温突然降低时,末梢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变得缓慢。温度低于10C时,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使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淤阻,体内温度不能循环到体表,致其冻伤而引发冻疮。故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以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冻疮的措施是:

一、秋后即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二、入冬前坚持用冷热水锻炼血管。取一盆冷水和一盆热水,先把手脚浸泡在冷水中5 分钟,然后再浸泡于热水中,如此每天反复进行3 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发生。

三、保持手脚干燥和暖和。机体受凉后不能立即烘烤或用热水浸泡。鞋袜和手套要宽松舒适,防止局部受压,促进血液畅通。四、提前局部应用药物预防。下面两种药物能起到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从秋天开始即经常在冻疮好发部位搽洗,对预防冻疮有良好效果。(1)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 毫升,7 天后使用,每日涂搽2—3 次。(2)三七重楼液。三七、重楼、红花、赤

勺、鸡血藤(药店有售)各适量,水煎取液,用于局部搽洗。

秋季保健重在肺

根据祖国医学的观点,秋季肺脏保健当列为先。

喝水益肺

秋季养肺的最简便一招是积极补充水分。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 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 毫升。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 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也可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原理是肺“开窍于鼻”,通过吸入水蒸汽而使肺脏得到水的满足。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 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够。

食粥养肺

进入秋天后,一日三餐之食物宜以养阴生津之品为主,如芝麻、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萝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必要时可服补品,但应清补,不可大补。以下药粥值得一试:

银耳大米粥

银耳5克,发泡后加入大米50?100克淘净同煮。然后加蜂蜜适量,搅匀即可。

莲藕大米粥

莲藕10 克洗净切碎,大米50 克同煮。煮成后可加蜂蜜。

冬季防病就两招

医学专家指出:冬季防病就两招

注意保暖饮食清淡

专家指出:预防呼吸道疾病,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锻炼时不要热了一出汗就脱衣服,更要注意保暖平时,要多吃清淡素食(包括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食物,这样体内便不会积蓄太多的热,即使受一些风寒,一般也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疾病。此外,多喝些萝卜汤,它既消气又消食,还有轻微的发汗作用,对预防感冒有一定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平安度过这个冬天,到了春天也可以少生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