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说谎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说谎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说谎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说谎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说谎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儿童的说谎行为看似平常,却隐含着儿童心理健康、道德等问题。在笔者看来,教育儿童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问题,更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才能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毕业生。为了弄清楚儿童说谎的原因,找到矫正儿童说谎行为的有效方法,笔者将采用文献法、材料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以一位在校二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个体的说谎行为。观察并记录她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说谎现象,并结合各方面材料,针对个体,有效地分析出该生说谎的原因,进而采用榜样引导、集体讨论、奖励强化、家校结合等恰当有效的矫正方法,帮助该生改掉说谎的习惯,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以此案例为依托,在当今热议的儿童说谎行为问题当中吸收宝贵的知识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有效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说谎行为诚实

目录

引论 (4)

一、问题的提出 (7)

二、个案的基本情况 (7)

(一)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

(二)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三)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三、个案说谎的原因分析 (9)

(一)个人目的的原因

1、想要得到父母的奖励而说谎

2、想要得到同学的关注而说谎

3、害怕责罚、逃避责任而说谎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不当的家庭教育

2、父母错误的榜样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1、素质教育下仍过关注成绩

2、赏识教育下过于保护学生

3、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四、采取的措施 (10)

(一)建立自我监控的道德观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以道德观监控自我

(二)转变家庭中的教育观

1、学会尊重孩子

2、批评宽容结合

3、做好正面榜样

(三)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

1、榜样引导法

2、集体讨论法

3、奖励强化法

4、家校结合法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引论

一、研究缘起

实习经历

(情景一)

我:昨天的家庭作业怎么没交?

生:我作业本忘家里了。(低着头)

我:打电话叫家长现在送过来。

生:我昨天住在姑姑家。(声音很小)

我:昨天在校门口接你的是奶奶!

生:……..

(情景二)

我:怎么还不写作业?

生:我作业本找不到了,刚刚还在这里呢。(摆出很可怜的表情去翻找空空的抽屉)。

我:借你同桌的本子写。

生:她就一个本子。

我:同桌借个新本子给他。

生:老师我找到本子了。(从书包里快速拿出本子)

诚实守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从小就受到很多这方面的教育,父母用狼来了的故事告诫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老师用匹诺曹的故事教育我们讲真话的学生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然而,实习期间(我在低年级组),类似这样的说谎事情却是常常上演,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学生“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情况,我真是哭笑不得。当我发现说谎行为在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当中时常发生而且不止发生在一两个学生身上时,我开始产生疑惑,我不禁在想小孩子不都是纯真善良的吗,怎么现在这么多孩子都会撒谎骗人?学生不是都是怕老师的吗,为什么现在他们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对老师说谎?现在的小孩子怎么不像我们以前了,是如今的孩子都早熟还是当今诚实在他们眼里已经过时?是这个阶段儿童成长的自身原因还是我们的家庭学校教育所致?我弄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也开始为解决学生的说谎事件头疼不已。这些情况促使我想去弄明白造成当今小学儿童在校学习及生活说谎行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所以在此次实习中我将针对一个说谎个体进行深入研究,记录说谎的情况,分析说谎的原因,采取有效地策略,帮助学生纠正问题,使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为小学生说谎问题的研究积累一定的相关材料。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近些年来,关于儿童说谎的研究层出不穷,儿童说谎的话题随着儿童越来越受重视而逐渐成为研究者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本研究针一名在校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她的说谎行为心理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丰富了该话题的个案研究资料,为以后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通过本次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一方面加深了自己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心理问题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实践意义

1、学生的说谎行为表现出的是他们的心理成长问题,折射出的是教育中的一些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在一些“错位”的观念引导下在我们校园里某个被我们忽视的角落中正悄悄成长成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制造出一些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社会问题,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已经为成了教育中一个急需进一步强化的内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了解了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我们才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教育,在学生人生的起步阶段为他们打下一道坚实的心理防护墙,不断完善他们自我的监督系统。此次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教师处理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提供一个参考,为教师解决小学生的说谎问题提供一个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案。

2、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的,本次研究提出了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家长的注意、反思,同时也为我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变方向,以便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

(一)自我意义

1、本次研究对自己以后真正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此次说谎行为的个案研究,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方面知识的疑惑,另一方面也丰富拓展了自己在儿童说谎这个问题上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修养。

2、通过深入了解个案儿童说谎行为的心理情况,使自己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到小学生说谎行为产生的实质性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既为自己以后处理此类问题找到了思路和具体的方法策略,又使自己在儿童说谎问题的研究中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积累了一定的个案研究资料。

三、研究目标

(一)小学生说谎的类型

说谎的分类一直都很多,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将说谎分为不同的类型。外国研究者Bok以说谎的不同目的将说谎分为“白谎”和“黑谎”,即为了不伤害他人情感所说得慌为白谎,为了为了逃避责罚而说的谎为黑谎。类似的,我国的徐芬等研究人员则从说谎的利害性出发也界定出了两种说谎类型,即白谎和伤害性谎言。当然,还有很多人为说谎做了分类,例如朱艳新,她从说谎时人的不同交往动机出发,将说谎分为了善意性说谎、利己性说谎和玩笑性说谎。夏艳芳则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出了更多更细的说谎类型,分为混淆说谎、谋利说谎、防卫说谎、模仿说谎、报复说谎、恶作剧说谎、表现说谎。基于此次研究,我将以儿童的不同目的为说谎进行分类:为了获得父母奖励、同学关注的获利性说谎

和为了避免责罚、逃避责任的避害性说谎。

通过阅览分析文献,了解什么是儿童说谎行为、儿童说谎认知,明确该问题已经研究的领域及研究成果,从中收集与本次研究问题的相关辅助资料。

(二)小学生说谎的原因

说谎的分类不统一,说谎的原因解释也各不相同。当然,说谎最常见的有三大理论解释:原型理论、民俗模型、命题理论。其中前两种争议较大。原型理论:原型理论通过三个语义成分定义了说谎的原型特征:(1)言语表述与事实相违背(事实成分);(2)说话者知道此言语表述是假的(信念成分);(3)说话者有意欺骗听者(意图成分)。对原型理论进行验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Strichartz和Burton俩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儿童不会以系统的方式来使用“谎言”或“真话”的标记;学前及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只以事实为依据来判断“谎言”或“真话”;五年级学生不能把三种成分整合起来考虑, 在说话者欺骗的意图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信念成分勉强地超过了事实。民俗模型: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有关说谎的民俗模式。Lee等人比较了中国儿童和加拿大儿童在不同因素(亲社会或反社会、说谎或说真话)组合条件(如,做好事不告诉老师,即是亲社会说谎的条件)下对主人公言语的道德评价。这个研究部分地验证了Sweetser的民俗模式,同时说明了说谎的动机和社会因素相应地影响儿童对于不同类型说谎的道德评价。此次我的研究,将说谎的原因分为三大部分,即小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原因、学校教育的原因:1、想要得到父母的奖励而说谎。2、想要得到同学的关注而说谎。3、害怕责罚、逃避责任而说谎。1、不当的家庭教育。2、父母错误的榜样。1、素质教育下仍过关注成绩。2、赏识教育下过于保护学生。3、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矫正小学生说谎的策略

夏艳芳在其文中提出的矫正方法有:1、混淆性说谎的矫治需要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2、谋利性说谎的矫治告诉他们合理的需要必须用合理的方式来满足。

3、防卫性说谎的矫治则是不同性格的学生奖惩分开用。

4、模仿性说谎的矫治。父母树立好榜样。

5、报复性说谎的矫治给说谎者以严厉的处罚。

6、恶作剧性说谎的矫治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

7、表现性说谎的矫治启发、引导他们。徐宇晨在文中提出的对策有:1、尊重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2、正确引导和谅解儿童的过失行为。3、创造民主、愉悦的成长环境。4、做好行为榜样。5、正确的引导。6、奖罚分明。7、协调一致的教育。刘雪华在文章中提出:1、要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2、不要轻易数落孩子,不要暴跳如雷也不要轻描淡写。

3、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发现后重要的是教育帮助他人是说谎的危害性,在孩子表示该正时家长要深信不疑。

4、给孩子一个安全踏实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5、一定要弄清楚不讲实话的原因,对症下药,不要想当然甚至冤枉孩子。

6、对真正隐瞒实情而栽赃他人的孩子要严厉要让他认错以后不再犯。彭晶的对策是:1、使用正确的奖励惩罚机制。2、以身作则,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营造诚信的班级环境。4、实践中的事事先沟通可以防止撒谎行为。

5、这都能对不同的撒谎现象不同对待。本次我的研究提出的方法策略是:1、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2、学生自己道德观监控自我。3、家长学会尊重孩子。

4、家长学会批评宽容结合。

5、家长做好正面榜样。

6、学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四、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研究者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需要与我的研究对象谈话,以便了解她的具体情况。

(二)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在本研究中需要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来发现,进而分析总结归纳。

(三)榜样法:既要包括书本故事中的榜样人物,又要为其选定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榜样人物,给其树立一个鲜明生动而又具体的榜样,让他以此为目标产生说真话的自豪感,进行说谎行为的矫正。

(四)讨论法:使该生参与集体的有关“说谎”还是“诚实”的情景讨论,并特意让其在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之后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教师对其说法给予合理的评价指引,传达给该生一种说实话时的心理安全感和幸福感。

(五)奖励法:用奖励的形式鼓励该生诚实的表现,减少说谎的次数,形成该生说实话的成就感。

(六)文献法: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与下载、借阅图书等方式,收集有关儿童说谎问题的资料,对所拥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七)材料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及记录的个案资料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整理,有效地辅助本次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可见,诚实守信不仅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受世界各国认可的一种做人的美德。人的品德要从小培养,诚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儿童的关注越来也多,儿童成长中的说谎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被人们发现,儿童说谎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看去的那么简单,它关系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观念。因此我将以此次实习的学校班级中小学生晓晓(化名)为基础,展开一次有关小学生说谎问题的探讨研究。

案例描述:

情景一:周一中午,作业事件。周末的作业是一份语文报纸,我批改完后发现少了几个人的,就一一叫来询问原因。她很肯定地告诉我她早上一来就把作业交了,自己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找不到。我告诉她别急,先让她在办公室找一找,又叫她去今天早上收作业的同学那里找一找,结果都未找到。又让她在自己的书包里再找找,都没有。因为我是实习生,并没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就让她说出父母的电话好确认情况,她依然说自己交过作业了,自己不记得父母的电话。我已经开始怀疑,就说那老师只能打电话询问你们班主任了,她一听眼泪立刻出来了,一直坚持自己写作业也交作业了。我为了稳定她的情绪就叫他先回班里了。事后向她父母了解了真想,她向父母说谎因为自己表现得好所以周末没有语文作业,由于以前班中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她的父母并没有怀疑。

情景二:周五放学,打扫卫生事件。放学了,即将迎来周末,大家都很兴奋,班级里的队伍早早的排好了。正当我准备带领学生出发的时候,班里传来了几名学生的大声争吵,没办法,我必须先去处理班里的事情,就让带队的学生先再整理一次队伍,我进班里了解一下情况。进去后发现又是晓晓在与同学争吵,而且又是哭着闹着和其他值日生争辩,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先询问了情况,原来是晓晓是第五排的学生,轮到周五值日,但是她却说自己周二已经值日过了,今天不用值日,其他值日生都说她周二并为值日,边争吵了起来。我让晓晓留下值日,因为今天周五,理应她值日,班级里并没有规定周五值日的可以调换到周二值日,也没有规定某天的值日可以代替自己当天的值日。接着我出去带领学生进行放学。在途中我认真询问了值日班长和周二值日的同学,他们都肯定的回答晓晓周二并为参加值日。

二、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

晓晓(化名),女,8岁,2006年2月10日,出生在南京城区,生活在南京城区,与父母一起生活,现读小学二年级(下半学期)。

相对于班级里的同学,晓晓个子高大,身体偏肥胖,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搭配着小小的鼻子,嘴巴很大嘴唇又很薄,见面时给人一种“小人精”(“小人精”:人很小,却很精明)的感觉。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名中上等,活泼大方,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动手能力很强,表现欲也很强,又热心班级事情,常常帮助老师处理班级中的一些事件,免费帮班级增添生活学习用品,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做事方面都经常得到老师的认可受到老师的表扬。平时喜欢说谎,老师问起时总是各种狡辩,绝招:喜欢哭着否认一切。很爱面子,很任性,有一点骄傲自满。不论你怎么问,死活不会承认。

(二)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晓晓从小生活在南京城区,家在南京主城区的边沿地带,父母开了一个花店,家里还养了各种小鸟。她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都是普通小生意人,有时会帮学校里的老师代购物品,要求晓晓在班级中积极主动帮助同学老师,班级里的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及班主任用来奖励学生用的小红花等教师用品经常由她积极主动的及时补上。父母对其期望很高,经常喜欢与亲戚中的兰兰(化名)比较,在晓晓取得成绩(或表扬)喜欢炫耀,在晓晓表现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会不分场合的严厉指责,常常以晓晓的哭泣结束。家庭教育中缺少民主,属于权威性的家庭教育。

(三)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晓晓在三年级这一年龄阶段,思想相对其他学生而言是较为成熟的。她的性格活泼外向,喜欢与人交流沟通,有许多朋友;她经常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受到老师的赞许、表扬,得到同学的羡慕和认可;动手能力强,时不时的制作一些纸质的花篮、飞机、盒子等物品,以每人每天免费领取五件物品的名义“卖”给其他学生,深受同学的喜爱。但是经常发生与同学争吵的事件一周三四次,爱在同学面前哭,在老师询问情况是总是哭泣不止并强硬否认。

同学眼中的晓晓:

我:你认为晓晓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生1:她是一个好学生。每天都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为什么说她是好学生呢?

生1:她总是帮蔡老师做事情。(蔡老师是他们班的班主任)

我:帮老师做事情就是好学生吗?

生1:她每天都受到蔡老师的表扬。

我:是因为她学习而表扬的吗?

生1:有学习的,也有做事情的

我:你认为晓晓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生2:她总是动不动就哭。

我:哦,还有吗?你喜欢她吗?

生2:喜欢。

我:为什么?

生2:她经常帮老师做事情。

我:她帮老师做事情你就喜欢她吗?

生2:她会做手工,折纸发给我们。

我:你很喜欢她的折纸?

生2:恩。

我:为什么?

生2:不要钱。

我:还有呢?她有什么缺点吗?说说。(此处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开导,讲明老师并无恶意,只是想多了解一下晓晓,并保证此次谈话会保密)

生2:她总是哭。

我:为什么哭?

生2:她不讲真话。

我:你的意思是她说谎?

生2:恩。

我:老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班的晓晓,她怎么样?

副班(副班主任):她很懂事,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

我:我怀疑她有说谎的习惯,您平时发现了吗?

副班:是的,有这种情况。因为她经常帮老师做事情,父母也与老师有联系,有些时候会比较骄傲得意,会出现说谎的情况。

我:她父母对她的要求很高吗?

副班:是的,经常与老师联系,很关心她的成绩表现。

我:她总是和同学争吵哭闹?

副班:对,估计是觉得自己经常帮助老师,心理没有顾忌。

我:谢谢您,有机会我还想向您了解更多她的情况,麻烦了。

副班:不客气,有什么事就直接过来,没关系的。

三、个案说谎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目的的原因

1、想要得到父母的奖励而说谎

晓晓从小就受父母疼爱,父母对她的学习也要求很严,并在她表现得好时就会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晓晓发现,只要自己向父母汇报的都是好消息,他们就会奖励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不过问细节,久而久之,她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会在自己渴望一件东西时努力表现自己,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就回家将自己在校的表现加油添醋告诉父母,然后就会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2、想要得到同学的关注而说谎

其实这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一家之宝,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众人的喜爱,他们习惯了也喜欢这种被人关注的感觉,来到学校依

然希望自己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晓晓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都较强,他意识到这些可以引起同学的关注,所以偶尔被同学忽略的时候,便会编造一些事件吸引同学的目光。与此同时,晓晓经常帮助老师做事情,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引来无数同学的羡慕、敬佩。同学们都觉得她和老师关系很好,能经常帮助老师做事情,老师很喜欢她,很了不起,老师又经常表扬她,都觉得她是一个好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她就虚荣心膨胀,觉得自己就是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了,仗着帮老师做事情,认为自己就是受老师的喜欢,就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厉害,很爱在同学面前装样子,摆架子,而晓晓有很爱面子,自尊心较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就会说谎故意夸大事实,讲一些自己添油加醋的话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

3、害怕责罚、逃避责任而说谎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心理,小学生亦是如此,而且小学生是特殊的人群,是正在发展中的人,难免会将常犯一些被大人不能理解和宽容的错误。当他们无意间犯了错误时,大人又很少能认真倾听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只是一味的作出批评指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们就找到了应对家长、老师批评责罚的方法——说谎话。说谎能让他们逃避责罚,保护自己。晓晓,作为老师身边的“红人”,她在班级中做事情很霸道,只考略自己的想法,任性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常常和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犯一些小错误。当老师问起的时候,害怕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就选择说谎,而发生的事情多半是一些有关个人利益的小事(例如午餐多拿了一个橘子等),老师稍微一让步,事情就过去了,而说实话则会受到批评,父母则会严厉责罚,故而她选择了用眼泪来说谎。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不当的家庭教育

晓晓父母对孩子很严,是典型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父母,渴望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晓晓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总是和老师来往的同时关注其他优秀的学生,用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当晓晓取得一定的成绩是,他们就急着满足晓晓的各种物质要求,一旦晓晓表现得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就会表现出非常的失望,并严厉的指责、谩骂,认为她给家里丢了脸,认为她不知道努力学习,对不起父母这么辛苦的养育她,给孩子心理上很大的压力。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结果就是,受到奖励时,孩子懂得了有一个很方便的途径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且还无风险;受到批评时,则积累了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产生了恐惧和不敢去说真话的心理。当讲谎话既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又同时可以逃避责罚时,晓晓渐渐地在这种环境中养成了说谎的恶习。

2、父母错误的榜样

晓晓的父母都是小生意人,在家中做生意难免会出现说谎的现象,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谎话,而这种情况又不避讳晓晓的在场,晓晓在这种这种错误的榜样环境下成长,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的行为。而且父母又缺乏这种关注意识,不能及时的对晓晓进行正确的教育,晓晓就在这种无人批评指正的情况下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观念,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运用这种在无意识状态下学到的交往方式,养成无意识的说谎习惯。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1、素质教育下仍过关注成绩

教育的改革让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目前的现实是,素质教育正在开展,但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还没有完全消失,其中就包括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当学校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时,就不能更多的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晓晓的心理问题才被老师忽略掉了,这种忽略,让她的说谎恶习在班级的某个角落里渐渐成长。

2、赏识教育下过于保护学生

现在家长保护孩子的意识随着新闻的报道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不体罚学生在赏识教育下变成了放任学生。教师害怕自己稍不留神,哪句话就伤害了学生的幼小心灵,引起新闻报道中的学生自杀事件,处理学生的事件个个如履薄冰,都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晓晓身上存在的这种恶习就在老师们的不作为,不关心的状态下肆意的成长。

3、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现在的小学中,学校教育存在一个缺口,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十分不足。小学生正处在发展成长之中,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他们面对校园生活,还存在许多无知和疑惑,对于许多外界的观念和看法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受错误的观念引导,思想还不够成熟,面对一些事件,在无助的状态下,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晓晓缺少相关的学校教育,对说谎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判断。

(四)说谎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1、说谎行为受说谎认知的影响

有关儿童的说谎研究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根据儿童的年龄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认知发展,儿童的说谎行为则受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其中,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说谎的定义,并将定义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行为意图上,提出了:六岁以下的儿童还没有能力有意识的考略到意图的问题,只是笼统的将所有的他们认为的错误行为都归为说谎行为。只有当儿童到了10-11岁时,才能有效的区分出说谎就是有意的欺骗。而晓晓已经8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一些特点“具体运算思维”、“互相尊敬的情感”、“主观的责任”等。对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皮亚杰认为他们已经能够把握说谎的含义,但是对于说谎的内容和说谎的评价还不够客观,相反的,对于这些,他们的主观意图占据的较多。晓晓的说谎行为是受她的认知影响的,她还不能客观地分析考虑问题,一旦遇到让自己头疼的“麻烦”,就想办法去一味的逃避,用说谎作为挡箭牌,这样的主观因素占据了上风,于是就想怎么想就怎么做,任性而一意孤行的犯错误。

2、想象丰富但语言表达力欠缺

小学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但是小学生又是不同于成人的人,他们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这两点:其一,这个年龄的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常常处在天马行空的状态,对于成人来说,我们常常无法理解。他们会把想象中的事情当做是真正发生的,无法分清哪些是自己的想象哪些是自己经历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他们一定的说谎行为。其二,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想象力丰富的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让他们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不尽人意,无法完整的还原事实。晓晓正在读二年级,又活泼开朗,一些事情在自己的想象中经过自己不完善的表

达,展现出的就可能是一次说谎的现象,如对同学的炫耀,对父母夸张的汇报等。

四、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自我监控的道德观

认知影响着行为,晓晓需要先建立“诚实是做人的美德”这一道德观。一旦她建立了这样的认知,就能在说谎行为即将发生的时候渐渐地有意识去避免说谎事件的发生。新的认知会帮她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做事方法。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晓晓需要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明白说谎是错误的行为,这样的认知,会让她慢慢明白和接受:老师、家长和同学喜欢诚实的孩子,说谎是会被大家瞧不起的,会让大家再也不相信自己说的任何话,说谎会让自己失去老师、同学的信任,失去朋友。也会懂得,诚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诚实会让自己收获丰硕的果实。同时看清楚,父母的有些行为是错误的,应该摒弃,与人交流沟通的正确方法是真诚,诚实的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才能拥有美好的友谊。

2、以道德观监控自我

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晓晓并不可能一下子脱离这个年龄成熟起来,认知是需要慢慢建立,丰富的想象力也并不是错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爱,但这些不能成为犯错误的理由,晓晓应该学会用道德监控自我。当晓晓树立了正确的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后,做事情时就要学会用正确的道德观监控自己,让自己慢慢改掉说谎的习惯。

(二)转变家庭中的教育观

帮助晓晓改正说谎的习惯,其家长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既要创建孩子新的成长环境,有意识的选教育场所和教育方法,又要建立新的自我认知,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顺应孩子的成长需求,正确的引导孩子。

1、学会尊重孩子

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思维,不应该把家长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如果希望孩子改正错误,就首先要尊重孩子这一成长特点,要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学会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激化矛盾逼迫孩子走向错误的道路,又可以和孩子改善现有的关系,建立新的友谊。尊重孩子,就要理解他们会犯错误,明白成长中的他们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接受他们的错误,才能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晓晓父母首先要做到尊重晓晓的想法,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地引导指正。尊重晓晓,就要允许晓晓犯错误,这样她才能感觉到家庭给与她的安全,她才愿意做出让步,进而积极的改正。

2、批评宽容结合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所以要在批评的时候注意给与犯错者自己的宽容。当晓晓再次表现不令他们满意时,可以和晓晓进行有效的沟通,当认真的指出她存在的问题后及时的表达家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小孩子,使晓晓赶到父母对她的理解,在这样的民主环境中,晓晓就会慢慢有勇气说出实话,抛弃恶习。

3、做好正面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这孩子,特别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是非判断能力还较差,父母必须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品质。父母的影响是一点一点的,晓晓父母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首先开始注意生意的场合应有意避开晓晓,接着在有意做一些诚实守信的事情引导晓晓产生“我们喜欢诚实的孩子”,不要给晓晓太大的压力,一点点的让她慢慢接受父母的改变,并学习父母,进行勇敢的改变。父母共同为晓晓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晓晓则有机会成长为一名身心健康的儿童。

(三)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采取一定的方法策略,帮助晓晓矫正说谎的习惯,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

1、榜样引导法

榜样示范就需要先找出榜样,这样晓晓才有可以学习的依托。我采用了从故事中找榜样和从现实生活中找榜样两点来入手。首先,选取了诚实守信的古、今、中、外四个伟人的故事,以伟人的故事来引导她确立诚实守信,说真话的是人的优秀品质,诚实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以此为晓晓建立第一道心理健康防御墙——诚实是人类的优秀品质,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就应该做的诚实守信。我不多讲,不用说教的方式,而是以引导的方式,让晓晓自己从阅读中自己领悟出这样的道理,她就会更加的认可。接着,我再引导她关注班级中具有这种品质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这样她的榜样就一下子从书本中来到了现实生活中,可触、可感、可见,也相当于为她选取了一个学习、竞争的目标,让她更有奋斗的动力。

2、集体讨论法

现在的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天到晚都待在学校,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集体生活,集体的力量是庞大的,一个优秀的集体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故我依据晓晓的情况设计了一次有关“说实话还是说谎话”的班级讨论学习活动,先以自己说谎成功的例子引出话题,以此鼓励学生这次讨论可以大胆的放开自由讨论,进而展开一场辩论,接着出示一些诚实的故事说明诚实带来的好处以及说谎的故事说明说谎的危害,引导学生们提取自己记忆中的相似的故事,启发学生们要争做诚实守信的人,并在此次大讨论中认真观察晓晓的变化。当学生们有了正确的认识基础后,我再选几名同学作总结性的回答,其中包括晓晓,让她自己总结并回答,必要时我在进行帮助,让她在同学的赞许和表扬中肯定自己的认识,后来她再犯这样的错误时,就直接正面指出,她也能回想起这时的想法和表现,乐于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正,不再哭泣无理取闹。

3、奖励强化法

小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要想让其快速有效地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奖励强化法。首先相信晓晓可以转变,然后在一段时间内,认真留意晓晓的一切事项,当她犯错误后能勇敢承担责任(桔子事件)就及时的进行个人的表扬,征得她的同意后进行全班表扬,树立晓晓在班级中的新的良好的形象,渐渐使她成为班级中“诚实孩子”的榜样,建立她的诚实的自信心。

4、家校结合法

通过电话联系,以及放学时与晓晓家长见面谈话等方式,我将近期晓晓的学

习、生活、与其他学生交往等情况一一向家长说明,在提出问题的所在,并善意的提出解决的方法策略,得到家长的认可。之后,劝说其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作出诚信榜样的一些要求,再次共同商讨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使晓晓家长接受学校对其进行的矫正策略,与晓晓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立“统一战线”,为晓晓养成新的诚实的行为习惯共同努力。

结论

说谎行为并不是小学生中的特有行为,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说谎,不同的时期我们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因此,对待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小题大做,要用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对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我们就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学生本人、家长、老师三位一体的矫正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小学的校园里身心健康发展,快乐自由的学习生活。总的来说,说谎是小学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它不仅是一种错误的道德观,也是一种亚健康的心理问题,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儿童的思维是和我们成人不同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更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他们。当儿童遇到问题时,我们既不能回避忽视,也不能小题大做把事情向坏处推去。首先我们自己要先冷静下来,用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来面度,接着自己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为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帮助孩子走进说谎、了解说谎进而改掉说谎,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开启一道诚实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1.

[3]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

[D].长春:吉林大学, 2004.

[4]李胜男.10-16岁儿童诚信价值观现状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3.

[5]蔡佩珊.犯罪少年与非犯罪少年说谎行为与动机之比较研究[D].嘉义:中正大学, 2003.

[6]阿德顿·维吉.说谎心理学[M].郑红丽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7]徐芬,荆春燕,等.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J].心理学报, 2002. 1.

[8]朱艳新.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C].硕士论文,河北大学, 2003.

[9]傅根跃,王丽.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7.4.

[10]贺舟颖.不同动机类型下小学儿童说谎的发展研究[C].硕士论文,上海师范

大学, 2010.

[11]刘伟,张振.儿童说谎行为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 2010.11.

[12]赛丽莎.儿童说谎与问题行为、同伴关系、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C].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2011.

[13]邓小燕.一个说谎孩子的个案研究[J]读与写杂志, 2012.6.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新、选)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类型 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这类说谎纯粹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而与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关系,不必产生恐慌。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的。这类说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说谎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无意说谎及其原因 1.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 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撒谎。 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

幼儿说谎行为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教育 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一、说谎的界定 (一)说谎与欺骗的关系 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骗方式,是欺骗的策略之一,是欺骗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 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

学生综合表现评语

关于学生综合表现评语撰写的说明 “综合表现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日常表现、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表现评语要求在学生自评、互评、任课老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主任复核汇总,最后报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附: 学生综合表现评语案例(仅供参考) 1、××: 该生平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领导才干,为人正直,有很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不良行为敢于进行劝阻和指正,能团结班干部做好班级的日常工作,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平时性格随和,为人友善,关心同学,能主动与学有困难的同学结对子,帮助同学共同进步;意志坚定,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质疑和探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计算机运用方面尤其突出,曾获得“市中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一等奖。 综合表现等级为优良 2、××: 该生尊重国旗、国徽,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遵守公德,尊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重爱惜劳动成果,注意环保;为人正直,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工作认真负责,心理素质较好,积极进取;学习自觉,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方法科学,能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和探究,具有一定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成绩优异;能努力锻炼身体,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曾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七级的证书;因在班级里、学校里表现突出,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综合表现等级为优良。 3、××: 该生热爱国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升旗仪式,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遵守社会公德,注意保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劳动。积极参加自主管理,能认真圆满地完成值日工作。并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仪表朴素,举止得体。平时尊敬师长,待人宽容友善,性格温良贤淑,与同学关系融洽。她学习态度端正,进取心强,上课能专心致志,作业认真完成,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从不退缩,虚心好问,刻苦用功。.....综合表现等级为优良 4、××: 该生尊重国旗、国徽,能较认真参加每周的升旗仪式。关心集体,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性格开朗随和,待人真诚友善,同学关系融洽。尊敬老师,虚心听取老师和他人的意见。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意志力薄弱,上课有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自觉和刻苦,不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自修时间。在生活上,有时太过于注重外表装束。但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作为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多次在各项比赛中为学校和班级赢得了荣誉。 综合表现等级为合格 5、××: 该生能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升旗仪式和两操两活动,基本上能做到姿势端正,态度严肃关心集体,能按时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能较好的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性格虽耿直又执拗,尚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不够自觉和刻苦,由于过于迷恋课外书,有时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但基本上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爱护公物和公共设施,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摘要】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弄清幼儿说谎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本文论述了幼儿说谎的原因和心理特点,以及提出了矫正幼儿的说谎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说谎行为 说谎行为是指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幼儿说谎的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说谎主要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分清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据专家调查发现,3岁幼儿大部分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些谎话来。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然而他们尚无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加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常是想象力发挥的极致,许多夸张的动作行为使幼儿信以为真,把想象当事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行为,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其行为的表现,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自我保护 这是幼儿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和被保护的地位。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为了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有一位刚满三岁的小女孩平时很少把大便拉到裤子上的,可今天把大便拉到裤子上了。保育员帮她把裤子洗干净后放在书包里让她带回家,由于她是坐校车的,老师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妈妈。当那位小女孩回到家里时,她妈妈问她为什么裤子湿了,她竟然说喝水时不小心把水碰倒了。 (二)避免矛盾 孩子处于家庭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使得他们有时为了不得罪任何人,避免矛盾而不愿说出自己的某些真实想法或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些情况,当父母都在场时,有人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孩子的回答多半是“都喜欢”。因为这样回答可以避免矛盾,让爸爸妈妈都高兴。但如果在幼儿园,老师问同样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场,孩子就会如实回答“喜欢妈妈”或“喜欢爸爸”。如果老师又问:“你喜欢妈妈还是老师?”有的孩子会不做声,而有的孩子就会说:“喜欢老师”。这样的孩子常被成人称为“机灵鬼”。 (三)虚荣心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人的爱心和关心都单向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造成“攀比”风盛行。在“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支配下,有的孩子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一个小女孩沁妍经常有和同伴攀比的现象。有一次捷捷穿了条新裙子回来,捷捷说:“是妈妈买给我的新裙子。”旁边的沁妍小朋友不甘示弱的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裙子,还买了新书包。”她说话时嘴巴还翘起来的,神情有点高傲,和往常的说话表现很不相同。但事实上她就是在说谎,根本没有那回事。可见,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

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疏导

2011年心理监护课题论文 农村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其疏导 [摘要]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孤僻、任性、自卑、撒谎、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意志薄弱、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父母外出;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然而,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说谎、抄袭、作弊、偷窃、任性、孤僻、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我们要对这一群体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进行探讨,以求找到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异常表现主要是 (一)不诚实。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太令人不满意。小学生不诚实的言行主要有以下表现: 1、说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试探性说谎:通过说谎试探真实情况或了解别人的意图。b、掩盖性说谎:这种说谎又有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因为做错了事情,怕被责备或惩罚,出于自卫编造谎言。如,有的学生逃学,欺骗老师说家里出

了事。第二种情况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做的事而撒谎。如有的学生一碰到集体劳动就会“身体不舒服”等等。c、谋利性说谎:指自身为了取得某种利益不惜歪曲事实。如为了争取个“三好生”或“优秀干部”,不惜说假话、造假材料;为了争个贫困生扶助,撒谎说家里经济多么拮据。 2、抄袭,有两种情况:a、平时抄袭同学的作业。b、写作文时,抄袭范文。 3、作弊,根据作弊的原因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类:a、原发性的作弊:一般出现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怕家长问起或学校排名次伤害到自尊而萌发作弊动机。b、继发性的作弊:当一个集体里面很多人作弊时,其他一些没作弊的同学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感。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也跟着作弊。或者原发性作弊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时也会引发继发性的作弊。 4、偷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手牵羊”式的,本来事先并无计划,只是在外界情景诱惑下,激发了偷窃的动机,立即实施了偷窃行为。还有一种青少年偷窃方式是事先有计划的,是主动地寻求行窃的对象和场合。相比之下,这种事先有计划的偷窃更为恶劣,反映了自身品行障碍的严重性。 (二)任性。任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为基本特征的个性缺陷。目前,我国随着独生子女的与日俱增,独生子女所表现的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爱虚荣、易怒、好空想、依赖、神经质、嫉妒心强,孤独、自私等现象,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任性,使好多的教师、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有的孩子一件事满足不了,就满地打滚,大发脾气;有的孩子看准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弱点,依靠家长而随意撒娇,纠缠不休;还有的孩子在班级和同学因发生一点小矛盾而大哭大闹,不分场合为所欲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发表时间:2019-12-23T11:31:59.4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付翠[导读] 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一直是近些年来心理学领域和学前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都对此课题进行了各项研究摘要: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一直是近些年来心理学领域和学前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都对此课题进行了各项研究。本文通过查阅部分已发表的期刊文献,结合自己观察研究得到的结果,对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类型、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总结综述,为以后再次研究幼儿说谎行为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原因;对策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本次研究是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和教育对策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对前辈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同时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研究理解,为以后再次研究此课题提供参考和研究方向。(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说谎行为不仅关系到学前教育的研究,还与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研究幼儿的说谎行为可以同时给予两个研究项目帮助。 2.实际意义 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需时时刻刻接触各年龄段、性格各异的幼儿,研究其说谎行为的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促进其社会性行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三)研究理论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将目光放在了幼儿说谎行为上面,从心理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准备期间,我在中国知网上对幼儿说谎行为进行了检索,搜索出300多篇文章,经筛选查看,明确关注幼儿说谎行为的文章有100多篇,其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有些是单纯研究幼儿说谎的现象,大部分是从各个方面分析此行为产生的原因。 1.国内研究理论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我国学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卢乐珍和徐丹丹认为,儿童说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1)天真幼稚的无意说谎。(2)愿望与幻想导致的无意说谎。(3)争强好胜,满足虚荣心的无意说谎。(4)为帮助同伴逃避惩罚而说谎。(5)因恐惧焦虑而说谎。(6)面对诱惑,为得到利益而说谎。马金祥和温秀芳将儿童说谎的主要原因归为以下7种:(1)为逃避惩罚而说谎(2)为得到赞扬而说谎;(3)为避免矛盾而说谎;(4)因不愿做某事而说谎;(5)因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说谎;(6)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说谎;(7)因成人言行影响而说谎。[2] 王炯,辛自强总结:影响儿童说谎行为或道德评价的因素除了事实线索、意图线索及信念成分之外,不同的情境因素,如交往情境、故事情境等等,也会对儿童的说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应该综合使用原型理论和民俗模式解释说谎问题。 2.国外研究理论 (1)约翰·洛克,环境决定论。也即为著名的“白板论”。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德性都是后天环境教育的产物。(2)让·雅克·卢梭,分类说。卢梭认为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有时有些儿童为了逃避惩罚或贪图利益而选择撒谎。(3)伯兰特·罗素,恐惧说。罗素认为,儿童之所以会撒谎完全是出自于儿童对成人的恐惧,不诚实基本上都是恐惧的后果。(4)让·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说。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3岁)前道德阶段;第二阶段,(3—7岁)他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7—12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时的儿童很可能是受到不良动机驱使的。[4] (四)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期的儿童,具体为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针对其说谎行为现象、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观察,记录下幼儿的说谎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幼儿说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应措施。 二、说谎概念的界定 对于说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列举几种。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善意的谎言与黑谎”的界定方式。 三、幼儿说谎行为的类型 俗话说“小孩子嘴里说实话”,很多家长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说谎,在他们眼里,尤其一些年纪大的爷爷奶奶辈,总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说谎,将来一定不学好。其实说谎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非个别现象,根据实际情况说谎行为也可分出不同的类型。(一)无意说谎 无意说谎又可细分为以下几项:第一种是想象与现实混淆。 第二种是能力的限制。 第三种是“催眠”式。 (二)有意说谎 有意说谎,即为主动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说出的谎言。这种谎言与品格相关,若是没有做好引导,很可能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而且有意说谎带有很大的的目的性,一旦幼儿养成习惯,那就真的养歪了。有意说谎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逃脱责罚。 第二种为了得到奖励。 第三种是虚荣心。 第四种模仿。 第五种无意识教导。

关于儿童说谎行为的方式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前言 Premack和Woodruff在研究黑猩猩的认知能力时首次提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1】。个体具有心理理论即个体具有将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归因为心理状态的能力,由此产生的对行为原因的推论组成一个理论系统【2】。目前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一个热门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主要集中在研究3-5岁的学前儿童能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作出各种假设进行推断和理解的方面上。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意识以理论假设的形式探索儿童心理理论的机制【3-5】,二是研究影响心理理论形成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6-9】。在国内,自从方富熹、王文忠、陈英和、桑标、邓赐平等学者对儿童心理理论进行引介和研究之后,不少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从大的方面来看,引介文章居多,实证的报告少,纯理论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10】。因此,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儿童心理理论的本质。但是如何通过一定的现象去探索儿童的心理理论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方的有些研究者从儿童的语言入手,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互动模式、撒谎的类型、平常使用语言的方式等,进而探查他们的心理理论【3,9】。无论是对儿童说谎认知还是对儿童说谎行为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的研究,都涉及对事实、情境、意图和信念等几方面,不仅体现了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事实上,许多研究者把说谎或欺骗行为的发生作为心理理论获得的重要指标之一【11,12】。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Leekam(1992)。她认为,儿童说谎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对他人信念能力的提高。因此,为达到在儿童日常生活中或社会活动中研究其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目的,许多研究者开始试图通过对说谎和欺骗行为进行探索,从而解决目前关于心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关于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果等方面的争议。张文静、徐芬等(2005)通过创设“讲故事问问题”的情景,对儿童说谎认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证实了儿童对说谎的理解水平能够反映其对他人心理的认识水平这一结论。她们认为,心理理论能力不仅与说谎认知有关,而且应该是说谎认知发展的前提【13】。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没有在研究说谎行为的同时对信念进行考察,因此目前的研究结果只能从说谎或欺骗发生来间接说明对信念或错误信念的理解,很难直接探讨说谎或欺骗行为与信念发展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无

儿童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儿童说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小孩说谎的原因 一般有八种 说谎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可以说,说谎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一般比较常见的说谎有: 1、幻想式谎言。它主要发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无须过分担心和紧张。它与道德无关。 2、夸大式谎言。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为了达到某种效应,他会在真实的故事里“添油加醋”。 3、社交性谎言。社交场合中,成年人会说一些社交性谎言,儿童见多了以后,也会模仿使用。 4、补偿性谎言。当孩子没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又想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美时;或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儿童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5、防卫性谎言。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來的。通常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 6、逃避任务的谎言。当孩子面临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 7、报复性谎言。这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 8、还有一种“谎言”,与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关系。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或老师)希望他讲真话,可如果孩子觉得他讲了真话,会受到惩罚(肉体上的或者心灵上的),或者他不知道他讲了真话,后面会发生什么对他不利的事,这样孩子也会想办法进行暂时的掩盖,或不把实情说出来。也就是说,父母若提供孩子一个无法说实话的环境,这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 “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 在孩子9岁后开始表现出来 作为现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规律。在此,就本文作者提出的“说谎”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7岁~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许对家长有一些帮助。 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飞速的。比如: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有时因玩而忘了做作业,孩子为了避免父母(或老师)的指责,有时会说谎。三年级学生初步懂得“趋利避害”,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趋利避害”这一心理特点在孩子进入9岁后开始表现出来。

幼儿撒谎行为的案例分析及教育对策

幼儿撒谎行为的案例分析及教育对策 案例:某幼儿是该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小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在平时的班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某天午休期间,该幼儿没有安静地午睡,而是时常不停地四处张望,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该班的保育员告诉该幼儿要尽快入睡,幼儿在保育员的要求下才慢慢安静入睡。第二天早晨,幼儿的妈妈打来电话,向教师询问该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保育员向幼儿的母亲做了说明和解释。之后,保育员便询问幼儿,问其在妈妈面前讲述该件事情的经过和具体内容。在被保育老师询问时,幼儿低着头,没有回答,即便是在保育员的坚持询问下,幼儿仍然不愿意回答,且在询问过程中,幼儿想要离开。在接下来的户外活动中,幼儿所在班级的一位教师将该幼儿叫到身旁,该教师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该教师并没有和保育员一样询问幼儿,而只是很严肃地告诉幼儿:“你在妈妈面前怎么说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说的是实话,你一定要记住的就是不能撒谎,一定要说实话!”,并让幼儿向保育员道歉。幼儿不停地点头,此刻,幼儿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老师安慰之余,便让幼儿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这时,该班的保育老师也经过这里,幼儿走过去向其道歉,并表示自己以后不会撒谎了。保育员笑了,她抚摸着幼儿的头,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老师的教导,今后一定要讲实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幼儿不住地点头。

一、案例分析 (一)幼儿及家长 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更是有序的,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幼儿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是保证幼儿园学习和生活活动丰富而有序的需要,是所有幼儿共同成长的需要。案例中,开始幼儿在午睡期间并没有遵守常规,精力旺盛。在幼儿园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幼儿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有时不能遵守相应的纪律。案例中的幼儿在当时的时间段正是这样的一种行为表现,保育员催促幼儿午睡,是一种常规的教育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之一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幼儿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对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尤为 重要。但是,在幼儿的意识和思维中,对于类似规则的理解未必全面,对于保育老师教育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幼儿向妈妈描述时,未必完整和正确,幼儿可能会认为老师过于严厉,如果幼儿将这种认识和感受告诉其母亲,作为家长总是会很心疼孩子,听到这些,心中难免会有所疑虑,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合适我的孩子受委屈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一句话是无心的,而家长的心却是很在意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其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幼儿没有清晰正确地描述事情的具体经过,而站在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容易造成家长的误解。家长与教师联系,向教师询问该件事情的具体情况,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幼儿说谎是指幼儿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有意说不真话的行为。说谎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应予以正面教育,并恰当地加以引导。 (1)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环境影响。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设法让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例如,通过故事《狼来了》,使幼儿懂得说谎的危害性,认识到周围人对说谎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幼儿自己对说谎行为产生否定情绪。也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给幼儿呈现一个说谎的儿童形象,与幼儿一起讨论其表现及其危害,使其认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幼儿们创造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说谎行为。 (2)给予榜样示范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一言行都可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造成深远的影响。有时教师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安静,就哄骗幼儿,结果老师没有兑现诺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并会说谎。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说谎的幼儿,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 (3)允许幼儿申辩 申辩是一种权利。有时我们一旦发现幼儿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允许幼儿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心服口服,还会使幼儿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说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所以,教师一定要允许幼儿申辩,查找原因,并让他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标准去强制孩子。 (4)注重家园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诚实,不说谎话,并且要经常和幼儿园老师交流情况,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要是互不通气,各搞一套,相互抵消,不仅事半功倍,劳而少功,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总之,对于说谎的幼儿,我们应特别注意他在平时的表现。如果是为表现自己的智力与才能的发展水平,显示自己成就感的“谎言”,教师要倍加爱护、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同时也避免让他们忽视实际而长期陷于空幻的想象之中;如果是说谎行为,教师要及时加以干预、矫正,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铲除说谎行为产生的土壤。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科研论文:解读幼儿说谎的原因及策略 文章摘要: 说谎是幼儿遭受到困境、压力或处境难堪的时候,用来掩饰自己困窘情况的一种方式。目前,幼儿说谎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还呈递增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草根式的解决幼儿的说谎行为。 关键词:说谎原因策略 提到“说谎”两个字,最先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就是这个人比较恶劣,品质很有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并不代表着品质不好,但如果幼儿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幼儿说谎的行为就会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逐渐的使幼儿的诚信降低,最终将导致品质变差,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好能避免幼儿说谎,如何做到这一点,俗话说:“治病必先寻其因”,那首先要找到幼儿说谎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才会逐渐减少幼儿说谎的次数,最后让幼儿自觉说真话。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的差异 幼儿的记忆力不准确,认识水平也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当想象的事物成为期盼的事物时,就会产生这种说谎行为。如:一个幼儿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汽车,特别想要,就想让妈妈买,妈妈就骗他说,等爸爸回来,让爸爸买个更好的,第二天,孩子起床就问妈妈:“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汽车,我的小汽车呢?”这种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强烈缺憾,使幼儿相信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以及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因此他在陈述时,就相信却有其事。 (二)做错事想要逃避惩罚、掩盖错误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说谎乃是因害怕说实话会挨骂的避难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大大小小的犯不同的错误,而当幼儿犯错后,心理会感到很恐慌、焦虑,害怕承担责任,更害怕被成人指责、惩罚,因此幼儿就会用说谎来掩饰所犯的错,逃避惩罚,特别是当犯了错讲出事实之后又被惩罚的幼儿,更容易说谎。如:红红在家玩,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奶奶问:“红红,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

撒谎时的表现

1、用手触面 为掩饰谎话,说谎者会不自觉地抓鼻、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着上唇、抓面颊或耳朵。(你有什么的小动作?) 2、假笑 假笑笑得较慢,而且笑容不对称;双眼完全没有表情。(我有个朋友就有这个习惯,每次说完谎,就会不自觉地打哈哈。当我直指他讲大话,他便会不自然地说只是和我说笑来遮掩过去。) 3、眼神闪缩 说谎时,因为脑部要集中在谎话上,双眼会望向别处,或经常眨眼;跟对方没眼神接触,表现不安或闪缩。(所以,不看着他人的双眼,不单代表没有礼貌,或没有自信,也表现出你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说话!)4、视线 说谎者不时望向房门,双脚指向门口;这是因为潜意识想摆脱谎话,因而想离开房间。(其实在开会时,你常选近门口的位置坐下,也表示你想逃避开会。) 5、表现犹豫 为怕前后矛盾,说谎时说话会比平时慢,小心用字遣词,脑海中会先“预演”一次。(当然,如果你在说谎 前已在脑内预演了千百篇,我相信“反应”应该还是颇快的。) 6、“脚印印” 想尽快说完谎话,不耐烦感觉或会出卖说谎者,坐下时不自觉“脚印印”或摇脚。 (老人家说:“人摇福薄,树摇叶落”,原来还有其他暗示的。) 7、跷手跷脚 经典的自我保护象征,显示说谎者担心谎话最终被揭穿,因此作此守势。(除此之外,这也代表了不要烦我,我有自己的意见、思维;我就是我!) 8、面部抽搐 面部表情肌肉是不随意肌,偶然一次抽搐,即使过程不足一秒,或已露破绽。 9、面红 说谎时,心跳往往加速,血液涌进毛细血管,人就会觉得热,继而可能面红。(测谎机也是利用心跳的突然变化,来确定被测者是否说谎。) 10、微细表情 一个人若不想对方知道自己已早知一个消息,他会先做出一个惊奇表情,但很快就回复原貌。(所以,变面不要太快啊!) 1、用手触面 为掩饰谎话,说谎者会不自觉地抓鼻、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着上唇、抓面颊或耳朵。(你有什么的小动作?) 2、假笑 假笑笑得较慢,而且笑容不对称;双眼完全没有表情。(我有个朋友就有这个习惯,每次说完谎,就会不自觉地打哈哈。当我直指他讲大话,他便会不自然地说只是和我说笑来遮掩过去。) 3、眼神闪缩 说谎时,因为脑部要集中在谎话上,双眼会望向别处,或经常眨眼;跟对方没眼神接触,表现不安或闪缩。(所以,不看着他人的双眼,不单代表没有礼貌,或没有自信,也表现出你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说话!)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朱旺 【摘要】: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的话来骗人的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幼儿的说谎也是心理问题之一,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和害怕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针对这些成因,提出来成人作好表率作用,不随便斥责孩子等建议,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必须及早察觉幼儿的说谎行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行为问题,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成因对策 正文: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教育在我家》一书中说:一个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他走向成功的资本,诚实守信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它是做人的重要品德之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的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无意说谎及原因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里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这类说谎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这种说谎与品质毫无关系,因而不能称为真正的说谎,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想象与现实混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的判断性失误,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2)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便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说谎。(3)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师提问孩子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年龄的特点,可能造成孩子不理解被动说谎。 2、有意说谎及其原因 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表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讲课教案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陈杏媚 一、问题的提出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就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做出探讨。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及成因 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无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无意说谎的概念 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岁幼儿已有说谎的经验,4岁幼儿开始出现策略性说谎,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说谎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2.无意说谎的成因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形成一种“美丽的谎言”。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又如,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 (3)自信心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我们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不但是孩子无意说谎,同时,还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时期。 (二)有意说谎的概念及成因 1.有意说谎的概念 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编织谎言,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2.有意说谎的成因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却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红五星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2016年04月 浅析幼儿说谎行为 摘要3—6岁是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而说谎是幼儿品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因此,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幼儿园和家庭入手;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

前言: 传统思想一致认为:“孩子是张白纸”。但是在遇到孩子“说谎”的行为时,我们的观点又与我们看到的现象背道而驰。当说谎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问题”,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说谎是有许多原因的,应该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 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三、幼儿谎言的分类 王先达将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 (一)想象性谎言 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 一天早上,3岁的文文兴奋地跑进教室说:“李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我特别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她表示祝贺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并带领全班小朋友共同唱起了<生日歌>,这时,然然走过来说:“李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虽然有点诧异,但是在幼儿园,同一天生日并不奇怪,所以,我们又唱了生日歌,并且对小寿星表达了祝福,文

小学生在校表现的自我评价两篇

小学生在校表现的自我评价两篇 范文一: 我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积极参加升旗活动,能尊重国旗、国徽,自觉唱国歌。比较关心时事政事,比较关心家乡发展,能够学好的方教课程。能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法规,能很好爱护公共设施。尊规守时,能很好的服从学校及各项规定的管理。能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能面带微笑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老师及身边的陌生人,能做到拾金不昧,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能做到不说谎,不抄袭及步作弊,认真对待自己。能做到言行举止文明,穿戴朴素大方,爱惜自己的名誉及尊重他人的名誉。 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遵守网络道德,不说脏话、不骂人、举止文明和网络安全规定,能做到不去三室一厅,能从小事做起,很孝敬父母,能主动承担其学习劳动等应尽的职责,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接受帮助时很是会心存感激。能做到自觉爱护环境,乐于参加环保宣传活动,会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气,肯定做到生活节俭。 我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很珍惜集体荣誉,能维护集体利益。能够很好表达个人观点,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及处境,不太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做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能够建立融合的人际关系。能够细心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经验,去感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会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参与探究讨论活动,能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乐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实践能力,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在实验活动中能大胆动手操作。 我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我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小学五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

如何对待小班幼儿说谎现象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进行时,我在电脑里找到了许多水果图片,在放给他们看的同时,我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我吃水果的感觉和去海南看见陌生水果开心的情感,谁知一幼儿也说去过海南等等(了解后没有去过),还将他的感受讲得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我就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海南去玩,看看各种没有见过的水果,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他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我再作鼓励:“你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去海南玩的。”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去年教过的有个叫“叶张帆”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 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解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 3.自信眩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体育游戏拍皮球时,我问:“咱班谁会拍皮球?”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会派皮球!”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而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冯灵铄在老师指导大家剪水果的过程中,留下一个水果标志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了水果。”妈妈说:“得了水果不是贴在《好孩子》专栏里吗?”这孩子又说:“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幼儿的这类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这类错误的产生,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现象,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教育,绝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一个警察,也谎说自己的爸爸是个“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常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