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计算能力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计算能力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计算能力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现在的学生运算能力很差,几乎是”有算就有错”。国家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而弱化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关注,事实上,这对学生后期学习大学里的高级课程是不利的。在当下环境中,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机会尽量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这方面能力呢?

一、要遵循几个原则:

1、自我培养原则。运算能力提高与其他一些能力不同,主要不是来自于老师的教导,而是学生本人的自我培养。因为“算法”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造自己的思维方式,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老师可以帮助你优化其中一些计算过程,但如果讲的内容没有学生配合的练习,无法产生熟练准确地“结果输出”。

2、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要受到“序”的制约,也就是由易入难,且逻辑上环环相扣,问题上逐渐深入,从“量变”过度到“质变”,这是由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的。

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模仿。不仅是一个人学会各种东西的基本方法,更是高中生书写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模仿知识与技能,可以形成最初的规范和行为方式。但数学学习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因为它重视对本质规律的探究,重视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力求创新,这种创新即包括探求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与方法,也包括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构”,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与结论,改进一些

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创造出一些阐释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

4、及时反馈原则。重复刺激,归纳与首尾呼应有助于加深一些容易忘记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的,及时反馈是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按照现代控制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四个方面组成。该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必须要有反馈信息,形成互动,以便对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避免趋于盲目状态。

二、对应具体要求的做法是:

1、抓好审题训练:

审题训练能培养学生最初的定向能力,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要做一个运算问题,首先要做到审视性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以确定运算方向,过好审题关。

(1)教授数学概念时,应当让学生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学习,分别强化关键词提取与理解,并经常对概念、图像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表达;

(2)拿到题目,首先细致观察,分析题目特点,分析表达式特点,确定计算方向,有目的的运算。特殊题目要牢牢记住特征,采用解题技巧。

2、抓好心理与思维灵活性训练

抓好心理调节,抓好思维灵活性训练,可以促进计算的灵活性。心理与思维灵活性训练的核心是识别语言文字、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代数表达式等各种表达方式的本质,并迅速抓住计算的主旨与实质,以迅速联想,形成策略,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

(1)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测量、对比、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2)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并且把平面图与立体图对比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训练

优化运算方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是转化划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

(1)进行“有目的”、“有专题的解题训练;

(2)有计划、多渠道地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中的计算强化方向;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并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测。

4、提高稳定性。

保证计算正确率的最后一个核心是稳定性。尽管计算速度十分重要,但对解决问题来讲,准确完成题目才是最核心的目的,而熟练有助于提高速度到合理水平。稳定性的获得,包括推导过程中思路的清晰性,手脑配合的协调性,使用小结论时记忆的准确性,以及对条件是否使用充分和结果是否完整回答问题的及时检查,需要培养学生建立起计算“先稳后快的意识,以及能够判断自己正误的题感“。其优化方法,需要教师注意循序渐进、及时反馈与深入解决计算习惯问题。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江苏省宿豫中学陆新江高中新课标数学能力主要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些能力里面以运算求解能力更为基本,运算求解能力指的是要求学生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它贯穿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且运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运算是数学的心脏。在高中阶段,数学试卷中含有计算内容的题目占绝大多数,因此,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总体的成绩。 数学运算,都是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的,尤其是概念,它是思维的形式,只有概念明确、理解透彻,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对法则的理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前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然而现在非常多的高中学生运算能力越来越低,高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不单单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表现,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首先是提高数学的运算求解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时要认真仔细,平时审题要做到做到:(1)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2)理清题目中量与量的关系,特别是一些隐含关系需要我们解题时去挖掘,(3)明确题目所要求的量。 2. 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学生计算训练时要有耐性,不急不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计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在计算时应随时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养成回头望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要经常检查。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3.培养一些常用结论的记忆的能力,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平时解题的速度,比如在数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迅速、合理、灵活。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计算粗心,不进行验算所造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是钥匙。 针对一些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粗心只是一个借口,思想上没有充分重视才是最主要的。 二、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三、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

提高计算能力的五种训练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的五种训练方法。 一、基础性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要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相信大家非常不喜欢异分母分数加法吧?因为它太容易出错啦。现在请大家自己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不是只有下面这三种情况?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

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相信大家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现在的学生运算能力很差,几乎是”有算就有错”。国家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而弱化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关注,事实上,这对学生后期学习大学里的高级课程是不利的。在当下环境中,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机会尽量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这方面能力呢? 一、要遵循几个原则: 1、自我培养原则。运算能力提高与其他一些能力不同,主要不是来自于老师的教导,而是学生本人的自我培养。因为“算法”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造自己的思维方式,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老师可以帮助你优化其中一些计算过程,但如果讲的内容没有学生配合的练习,无法产生熟练准确地“结果输出”。 2、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要受到“序”的制约,也就是由易入难,且逻辑上环环相扣,问题上逐渐深入,从“量变”过度到“质变”,这是由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的。 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模仿。不仅是一个人学会各种东西的基本方法,更是高中生书写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模仿知识与技能,可以形成最初的规范和行为方式。但数学学习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因为它重视对本质规律的探究,重视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力求创新,这种创新即包括探求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与方法,也包括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构”,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与结论,改进一些

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创造出一些阐释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 4、及时反馈原则。重复刺激,归纳与首尾呼应有助于加深一些容易忘记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的,及时反馈是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按照现代控制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四个方面组成。该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必须要有反馈信息,形成互动,以便对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避免趋于盲目状态。 二、对应具体要求的做法是: 1、抓好审题训练: 审题训练能培养学生最初的定向能力,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要做一个运算问题,首先要做到审视性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以确定运算方向,过好审题关。 (1)教授数学概念时,应当让学生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学习,分别强化关键词提取与理解,并经常对概念、图像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表达; (2)拿到题目,首先细致观察,分析题目特点,分析表达式特点,确定计算方向,有目的的运算。特殊题目要牢牢记住特征,采用解题技巧。 2、抓好心理与思维灵活性训练 抓好心理调节,抓好思维灵活性训练,可以促进计算的灵活性。心理与思维灵活性训练的核心是识别语言文字、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代数表达式等各种表达方式的本质,并迅速抓住计算的主旨与实质,以迅速联想,形成策略,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

(完整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目前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如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同样抱有轻视的态度,认为只要把运算方法和运算步骤讲解具体了,学生就能做对了;只要多练,学生的正确率也会提高。可是效果并不能随愿,学生对计算缺乏兴趣,反复计算学生只会应付了事。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认为习题形式应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52÷2时,要注意沟通操作中的“剩下的1筒和2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十位上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联系;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8×12时,通过比较“乘加法”和“竖式法”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积应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计算法则的关键。这样的比较,既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又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计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 示范。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总结。我们注意教给学生检查计算的方法:一对题目,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 反思。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1)这道题自己一开始是怎样计算的?现在怎样计算?(2)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计算能力训练 全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计算能力训练 (一) 一、直接写得数 4 36 1? = 4 13 1- = 3-0.51= 137 1÷= 0.53×101= 0.12 = 3- 5 1= 2.4+1.2-2.4+1.2= 二、填空 1、 5 4小时=( )分 100毫升=( )立方分米 4 3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分=( )小时 3 2小时的一半是( ) ( )的 3 1是 3 1米 2 1米是( )米的 5 3 6米的32 和8米的()() 相等 ( )比50千克多51 比50千克多51千克是( ) 2、 3 7×( )=( )× 5 4=4÷( )= 7 8× 8 7=( )% 3、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是 6.28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高是( ) 4、一个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以宽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 5、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扩大( )倍。 三、求未知数x 3 2x÷6= 21x 4.6=0.2 3:4= x 5 四、脱式计算 75%× 71+ 4 1÷7 5-?? ? ??+÷103143 76 15+5÷?? ? ??-4183 6030÷15-2.5×72 小学计算能力训练(二) 一、直接写得数 3+3%= 18÷6%= 1-26.4%= 0.625+8 1 =

0.25×7.6×4= 1-0.01= 6 51 1 - = 2 1 511 3 2 5?÷ ? = 二、填空: 小数 1、()() =1:4=2:( )=6÷( )=( )=( )% 2、 ( )的 5 4是20千克 41 比5 1 多( )% 10千克比( )千克多25% 30千克比40千克少( )% 3、如果y= 3 x ,x 和y 成( )比例,y= x 3 ,x 和y 成( )比例。 4、如果3 2 a=b(a 、b ≠0),那么a:b =( ):( ) 5、在比例尺为4:1的图上,8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 )厘米。 6、用1,2,6和x 四个数组成比例,x 最小是( ),最大是( ) 7、一种糖水,糖占10%,糖与水的重量比是( ) 三、求未知数x x -20%x =4 2x ÷31 =4 3 x: 4 1=12: 6 1 四、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 7 55 67 2? + ÷ 5 1232 3 2+÷- 9.0%908.171092.81+?+? 13 1 )163939(?+ 小学计算能力训练(三) 一、直接写得数 3 27 4÷ = 057 ?= 8 3275 5 3?? = 903 2?= 2 154+= 9 10453 2÷?= 二、填空 1、52 时=( )分 40 3 公顷=( )平方米 5.07立方米=( )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的运算技能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在训练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而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又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还要以身作则,

作学生的表率。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二、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困难和错误。 在培养小学生计算技能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学生的困难和错误,而我们教师通常将学生的困难和错误简单的贵为“粗心”,实际上是真的“粗心”吗?我个人认为不是。那么,对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我们要持理解的态度,并通过访谈等手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力图发现其中的原因和积极成分,把困难和错误当成资源来利用。 三、合理的设计练习。 要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必要的练习时不可少的,练习的设计包括练习的题目、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数量、练习的时间等的合理安排。 1、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连续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安排有趣的“数学黑洞”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中,学生既进行了减法的练习,同时也发现了有趣的规律,在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将基本技能的获得与其他四位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根据运算技能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并非练习的次数越来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就越好,比如,有些教师总结了怎么合理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的经验,我们可以交错训练,把计算的练习安排在了平时的每一天,和我们要讲的新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计算教学的一段时间,讲完算理和算法以后,每天早晨我们会做四到六道计算题,课堂当中可以做一两道题。

人教版小学 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10以内的加减法 0+1=0+2=0+3=0+4=0+5=0+6= 0+7=0+8= 0+9= 0+0=1+2=1+1=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4+1=4+2=4+3=4+4=4+5=4+6=5+1=5+2=5+3=5+4=5+5=6+1=6+2=6+3=6+4=7+1=7+2=7+3=8+1=8+2=10-9= 9-1=9-2=9-3=9-4=9-5=9-6=9-7=9-8=9-9=8-1=8-2=8-3=8-4=8-5=8-6=8-7=8-8=7-1=7-2=7-3=7-4=7-5=7-6=7-7=6-1=6-2=6-3=6-4=6-5=6-6=5-1=5-2=5-3=5-4=5-5=4-1=4-2=4-3=4-4=3-1=3-2=3-3=2-1=2-2=1-1=9-0=8-0=7-0=6-0=5-0=4-0=3-0=2-0=10-6=10-8=10-1=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9+2=9+3=9+4=9+5=9+6=9+7=9+8=9+9= 8+3=8+4=8+5=8+6=8+7=8+8=8+9=7+4=7+5=7+6=7+7=7+8=7+9=6+5=6+6=6+7= 6+8=6+9=5+6=5+7=5+8=5+9=4+7=4+8= 4+9=3+8=3+9= 2+9=11-2=11-3=11-4= 11-5= 11-6=11-7= 11-8=11-9= 12-3=12-4= 12-5=12-6=12-7=12-8=12-9= 13-4=13-5= 13-7=13-8=13-9=14-5=14-6=14-7= 14-8= 14-9=15-6=15-7=15-8=15-9=16-7=16-8= 16-9=17-8=17-9=18-9= 10以上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1=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4+1= 14+2= 14+3= 14+5= 14+6= 15+1= 15+2= 15+3= 15+4= 15+5=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8+1= 18+2= 19+1= 20+0= 3+14=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6-1= 16-2=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富平县2019年文本类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论文题目: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作者姓名:党伶俐 所在单位:富平县富平中学 提交时间:二○二○年一月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摘要: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基础的数学技能,核心素养对数学运算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数学运算能力也是发展其他数学技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技能有巨大的作用。目前,部分高中生的运算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拟定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严重影响其数学学科甚至理化学科的学习。本文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主要针对如何提升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出如下建议:提高学生运算的兴趣,运算时迎难而上,培养好的运算习惯,总结运算技巧,加强引领、互动,加强课后练习,让学生“结对子”等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运算能力;提升 1 问题提出的背后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作为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讨论,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维度和指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而学科教育占学校教育的70%以上,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在高中阶段,课程标准里拟定了6个数学核心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明确指出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近年来,高中生的运算能力有下降趋势,大多一线老师都有这种感觉。每次考试下来或者做完作业,好多学生一看,这道题我会做呀,怎么做错了。部分同学的反应是“题目看错了”,“算错了”,“慌”,这种低级失误我下次不会出现了。同学们对此不是很重视,认为下次细心点就没事了,而最终的表现是下次还有此种现象存在。 这样的例子已不是个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中生的运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已迫在眉睫。首先先来认识什么是数学运算及数学运算能力。 2 数学运算及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 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1] 在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中对运算能力的描述如下: 运算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值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

浅谈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比较简单。但如果不引起重视,特别是运算能力,就会积累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影响整个中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因此,加强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对整个中学阶段乃至将来都是大有好处的。 那么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达到怎样的标准呢?这主要取决于各知识点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比如有理数运算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又如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其中的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除此,乘法公式还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呢? 一、了解影响初一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原因 1.固定思维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种知识(方法)后,往往习惯于用类似的旧知识(方法)去思考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思维的惰性,影响运算的速度,使运算过程繁冗不堪。 2.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这就容易使学生对数学语言和符号的具体性理解较差,对一些类似的东西容易产生混淆,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和记忆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3.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导致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或解题质量不高。 二、注重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 1.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学生解答数学题时的心理活动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收集解题所需的信息;2.对信息进行加工,获得一个答案;3.把有关这个答案的信息保持下来。为提高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教师可设计单个或少量知识点的简单题目要求学生限时完成,通过教师抢答等竞赛方式营造紧张气氛,把学生带入极限状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但运算的认识和掌握要遵以下规律:①计算的准确性;②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③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及强化练习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是一种能力,亦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魅力又在于“活”,数学处处都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不是枯燥的代名词,充满了观察、推理、判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以及周密严谨的思维能力等。 中考数学满分120分,与计算相关的题目约占100分,准确、快速地得出计 算结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理科成绩,帮助学生直达名校! 学生常见的计算问题有哪些? 学生在分析计算错误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往往归因于“粗心马虎”,告诉 自己“下次注意”就可以,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在计算方面学生容易出现哪 些问题呢? 1. 看到题目,不仔细审题,就慌忙答题,要求解周长,仅求出边长,做到一半发现遗漏隐 含条件或有其他简单方法,思路大乱。 2. 在大脑停止思考时,容易疏忽大意,抄错数。 3. 没有严格依据法则和运算律来运算。准确记忆法则和运算律是前提,关键是无论何时 何地都能正确地运用。比如两式相减求绝对值,如果前面有负号,容易错;乘法满足分配律,不少学生也误认为除法也满足分配律等。 4. 没有按照计算流程来走,认为一步一步写计算很麻烦,计算时跳步太大。 5. 越是成功在望,越容易大意,不少同学在倒数计算第二步时放松警惕,结果导致结果错误。 6. 缺乏检查意识,不知道怎么检查。误以为检查就是把题目再做一遍,对异常结果不敏感,不知道 积累自己的易错点,不善于结合题目背景进行检查,比如价格不可能是负数等。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目录 <1>()11002510133 ÷-+÷? <2>30 21220093026π-????-++-? ? ?????<3>cos 45cos 60sin 45cos30?-? ?-?

(完整)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课标》指:“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又如:1/8+5/8=6/8,先通过图解,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例如:把分数加减法与整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统一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整数、小数、分数相加减的认知结构。再如:把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起来,有些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高中计算能力提升专项练习

高中计算能力提升 专项练习 一.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1 23 (0.6)(3)(7)24 5 4 ----++-2 (2)3 3(1)1??---??-(2)6-÷ (3) 1(5)(10)()(2)5 ---?-?- (4)731 246412 +-?(-)(-) (5))7(11 7 49-÷ (6)41 21+0.5(3)3 -- ÷-?() 二、化简(或求值) 1、2 2 2 2 344237y x xy y x xy -+-+- 2、)2 1 43(2)25(222b ab a ab a -+-- 3、??? ?? ?--+---2)2(35)223(2x x x x x 4、222222422848b a ab ab ab b a ab +-+--,(其 中22-=-ab ab ) 5、已知:A=223y xy x +-,B=2225y xy x +-,求[])2()24(3B A B A A --+--的值,其中xy 满足 03)(2=+++x y x 。 三、解答题 1、已知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且m 的绝对值为1,求: m d c m ab 53322+- -的值。(6分)

2、大客车上原有()b a -3人,中途下车一半,又上车若干人,使车上共有乘客(85a b -)人,问上车乘客是多少人?当8,10==b a 时,上车乘客是多少人? 四.求下列各式的值: (1)( 32a 2b )3÷(31ab 2)2×4 3 a 3 b 2; (2)(4x +3y )2-(4 x -3y )2; (3)(2a -3b +1)2; (4)(x 2-2x -1)(x 2+2x -1); (5)(a - 61b )(2a +31b )(3a 2+12 1b 2 ); (6)[(a -b )(a +b )]2÷(a 2-2ab +b 2)-2ab. (7)化简求值 [(x + 21y )2+(x -21y )2](2x 2-2 1 y 2), 其中x =-3,y =4. 五.分解因式: (1)x 2+6x +8; (2)x 2-2x -1; (3) x 4+3x 2y 2+4y 4 ; (4)22)2(20)2)(1(4)1(7+-+-+-y y x x ;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大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高中数学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这几大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运算能力作为这几大能力的基础,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是很差的,严重影响其高中数学教学学习,这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习中一讲就懂,一做就错,也引来不少老师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也常算错。”这些状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现行初中教材淡化运算的原因;也有学生基础没落实,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也有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也有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也有老师只着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对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建设面向21世纪的数学课程中,人们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十分关注。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运算能力及其特点 运算能力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1、运算能力的层次性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运算的认识和掌握也必须是逐步有序、有层次的,不掌握有理数的计算,就不可能掌握实数的计算;不掌握整式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计算。不掌握有限运算,就不可能掌握无限计算。没有具体运算的基础,抽象运算就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运算能力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步加宽、内容的不断深化、抽象程序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如果说数学内容的发展是无穷的,那么运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远不会终结的。 对于中学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①计算的准确性——基本要求②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较高要求③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高标准要求。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把运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层次上,把运算的技巧与发展思维融合在一起。 2、运算能力的综合性 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因而提高运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中学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二、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1、思想意识的不重视 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数学中的运算方法和技巧降低了要求,对繁、难或技巧性比较大的内容和方法不作要求,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就对计算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忽视对要求稍高的运算的准确性,甚至有畏避心理。久而久之运算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数学的学习。

浅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浅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1-02-14T14:53:56.98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何洁 [导读] 初中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非常强,学习的动力多来自兴趣。 广东省信宜市第六中学何洁 运算能力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对培养具有真正数学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初中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的理解不深,甚至不熟,从而造成学生运算速度慢,准确性差,见题就做,盲目运算而不求合理性和灵活性。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就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谈谈我的做法: 一、重视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初中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非常强,学习的动力多来自兴趣。同时,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动力和效果都不稳定。因此,我们就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应采用合理的设问和启导。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转化 初中学生运算出现的错误多与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有关,而他们往往受小学死记硬背的影响,但初中是重理解、应用。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尝试实践,逐步学会概括方法以及对比近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变式和应用的技能,养成一些计算习惯。如讲授了有理数的法则后,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养成先确定每一步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习惯,养成计算先观察题目、特点,选择合适方法,以求运算简便迅速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法则加深理解,运用自如。同时,我们在教学时还应着力突出弱成分,做好单层次思维向多层次思维的转化。如,在引入正负数后,我们可让学生比较一下a与-a的大小,这里,许多学生会认为a>-a,主要原因是a与-a中的“+”、“-”是明显的强成分(正数大于负数),但a是一个字母,可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则是弱成分,这往往是学生考虑不周到的,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充分显示弱成分,让学生弄清a的取值,克服强成分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层次思维,这对以后的平方根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要注意运算的层次性和阶段的训练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必须控制练习的内容、分量和范围,但如果在学生法则还不够熟的情况下,就进行强行练习,便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学生的信心。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要有层次和阶段性,每一个层次、阶段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如有理数的运算,我们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直接使用法则以符号法则为主,单一运算为主、循环练习,使学生逐渐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和性质符号的确定。第二个阶段,适当增大运算量,即加大数的绝对值,增加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第三个阶段是更为复杂的四则运算。如在一些运算中增加绝对值、括号等符号,增加幂和相反数的运算。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运算顺序,掌握一些运算技巧,逐步向合理、灵活方向发展。 四、要重视运算方法选择的训练合理性的训练。 运算能力,不仅仅要准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有速度、运算应必须合理。而提高学生的运算的合理性,最根本是使学生克服运算的盲目性。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在得到一种算法后,自觉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探求可否改进和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的习惯。因为一个公式、定理或一算法和应用范围越广,在处理某个具体问题时,很有可能比较繁杂。而定理、公式或运算方法越接近题目的特殊本质,相应的运算也往往越简捷。所以我们就应通过有效的引导(如比较等),使学生养成选取合理的算法的习惯,使运算简便。例如解下面这个方程组: 本题是含有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往往会选用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代入法解。这样解起来就会比较繁。但若引导学生用添项法把②变形为(2x-1)+(Y+i)=1,然后用换元法就会显得简便,而且这种算法也是相当合理的。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要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方面观察思考问题,通过运算方法多选择的训练,使学生运算灵活,摆脱习惯算法的束缚,自如地重建思维模式和运算系统,转换运算方法的能力,例如,分解因式4x2-4xy-3y2-4x+10y-3。其解法有四种,解法一:视被分解式为X的二次三项式,从而可利用十字相乘分解;解法二:视被分解式为Y的二次三式,用配方法分解:解法三:用配方法先分解4x2-4xy-3y2,使原式变为(2x+y)(2x-y) -4x+10y-3,再用十字相乘法解;解法四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解,使学生掌握各类运算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类算法。 此外,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算方法和常用数据,如运算率:1~40的平方,1~10的立方;特殊角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值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成验算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运算能国就会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