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题满分套路

记叙文阅读题满分套路

记叙文阅读题满分套路
记叙文阅读题满分套路

记叙文阅读题满分套路!

语文考试中,以现代文阅读分值比重较大,而现代文阅读又以记叙文最常见,也最难。下面给大家分享记叙文阅读中最常见的六大题型及其解题的一些套路:

一、概况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准备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二、语言赏析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从修辞方面入手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详见本专题文体知识梳理。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6)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启迪的角度品味。所谓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爱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感悟。

三、段落作用

分析段落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结构(1)开头: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照应标题;③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④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⑤设置伏笔,照应后文;⑥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⑦开篇点明主旨;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比如: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③丰富文章内涵;④照应前文;⑤具体展示、深化主题。(3)结尾:可从3个角度分析:①情节角度:a.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b.与题目或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②主题角度:深化或升华主

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③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段落,如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标题作用

文章标题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全文线索的作用。②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③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④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⑤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含象征含义。

五、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为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托人物的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

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答题步骤:①审清题干:看题干要求,是只写出人物的形象,还是要写出对应分析。

②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或描写。③具体概括。④增加序号,使答案条理化。?答题格式:人物性格或人物特点+具体依据。

六、写作手法

对写作手法的考查主要有两种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解答此类试题,入手的角度有:(1)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探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4)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5)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明

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组织答案时,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按照这八个步骤来做,提高20分不是梦!

很多学生认为,做语文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做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文无定法”,语文学习也无定法。

其实,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一套语文卷子,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八块,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每一块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

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

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

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

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

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

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五、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

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七、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

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无论写什么文体,一定要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在文章中时刻体现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虚。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现硬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