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 腹 部 五 行 按 摩 法

胸 腹 部 五 行 按 摩 法

胸  腹  部  五  行  按  摩  法
胸  腹  部  五  行  按  摩  法

胸腹部五行按摩法(综述)

一、按摩胸腹部防治疾病的机理:

胸腹部是八条经脉聚集地(任脉,肾经,胃经,肝经,脾经,肺经,心包经,胆经)。按单穴来计算,在胸腹部就有74个穴位。按摩胸腹部的五个穴区(心肝脾肺肾)及对任脉进行较大面积的按摩转揉,就可打通胸腹部的八条经络,能够增强人体的“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

等系统的的功能,并有减肥功效,故可防治五脏六腑的多种疾病。

二、各穴区防治的疾病:参见胸腹部五行按摩图

1、肚脐及关元穴区(11,12,1),五行属水。可防治:遗精,阳痿,早泄,疝气,尿频、尿急,尿路感染,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腹痛、胀、泻,便秘,脱肛,腹部水肿,痢疾,肠粘连,痔疮等男与妇科及肾与膀胱方面的疾病。

2、肝区(2),五行属木。可防治:腹痛、胀、泻,呕吐,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目赤,肝炎,肝硬化,黄疸,肋间神经痛,肝脾肿大、腹水,胆囊炎、胆石症等肝胆方面及血压高等疾病。

3、心区、乳根(3),五行属火。可防治:胸闷,胸胁痛,咳嗽痰喘,乳腺炎及乳腺增生等心胸方面的疾病。

4、脾胃区(4、

5、10),五行属土。可防治: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呕吐,吞酸,便秘,便血,胃及12指肠溃疡,肠梗阻等脾胃疾病及糖尿病。

5、肺区、云门及中府穴(

6、7),五行属金。可防治:咳嗽,哮喘,胸胁痛,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肺与心脏方面的疾病。

6、胸腺(8),任脉。提高免疫力,防癌。

7、膻中穴(9),任脉。可防治:胸闷,胸痛,心痛,咳嗽,哮喘,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返酸、呕逆。

8、大腹(13)。可防治:腹痛、胀、泻,便秘,脱肛,腹部水肿,细菌性痢疾,肠粘连及胃肠部的多种疾病。

三、什么是五行按摩:

按中医五行学说(水木火土金)的顺相生理论(补法)按摩: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 - - - -。

依据人体各脏腑与中医五行学说对应关系的理论: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

依据五行学说与脏腑的关系及五行顺相生理论: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

综上所述胸腹部五行按摩的顺序是:肾→肝→心→脾胃→肺。四、按摩方法:用双手叠压或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按摩。固定在一个穴位或穴区按摩时用顺时针转36次、逆转24次的按摩法。

五、参照胸腹部五行按摩图,按如下顺序按摩(共13个按摩点及穴区):

1、肾——属五行之水,乃先天之本,固先养肾水。肾在小腹部,以脐下3寸(四指)的“关元穴”为中心是主要按摩点。可双手叠压在关元穴周围做扁圆形运动,先顺时针转揉时36圈,再逆时针转揉时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2、肝区——属五行之木,水生木,则润泽。肝在腹之右上部(肋骨下)。用左手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抠住右肋下,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先顺时针转揉36圈,再逆时针转揉时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3、心——属五行之火,木生火,肝好心更好。心在胸部左上部,用左手虎口扣住乳根,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顺时针转揉时36圈,

再逆时针转揉时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4、脾区——属五行之土,火生土,脾为后天之本。在左肋骨下侧的脾区(与胰腺相连),用左手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抠住左肋下,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顺时针转揉时36圈,再逆时针转揉时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5、胃区——属五行之土,脾胃互为表里。在肋骨中间的下面,中脘穴处(脐上四指),双手叠压在中脘穴处做圆形按摩,顺时针转揉时36圈,再逆时针转揉时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6、左肺——属五行之金,土生金。在胸腔上部,先用右手梅花指在左胸腔上部的中府云门穴处(近锁骨下缘)做扁圆形按摩先顺转36圈,再逆转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7、右肺——属五行之金。用左手梅花指在右胸腔上部的中府云门穴处(近锁骨下缘)做扁圆形按摩,先顺转36圈,再逆转24圈。然后点压3-5秒钟。

肾—→肝—→心—→脾—肺

8、按摩胸腺:

A、意义:胸腺位于胸骨后面,胸骨上端,左右两肺之间,紧靠心脏,呈灰赤色,火柴盒大小,扁平椭圆形,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充良好,40岁过后的时候,就会逐渐萎缩.但是只要你经常不断的刺激它,就会保持活跃的状态,可提高免疫力,不容易生病,有防癌效果。

B、位置:胸腺只有一个在正中央,但它的代表点是左右各一,

如肝只有一个,却有左右叶。具体说由锁骨中间的天突穴(嗓子眼)直垂下来、一短带状、这就是胸腺,紧靠任脉两侧,约四指宽的长度。

C、按摩法:在任脉两侧1.5 —2寸(两三指)处,用双手指自上至下(从嗓子眼垂直下来到膻中穴)剁搓摩擦100次,力度要适中,不可用蛮力。

9、按摩膻中穴:两乳中间,用右手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按摩,先点住穴位顺转36圈逆24圈。然后点压半分钟以上。

10、按摩中脘穴:脐上4寸(就是胃区),用右手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按摩或双手叠压按摩,围着胃区画圆,顺转36圈逆24圈。然后点压半分钟以上。

11、按摩神阙穴:双手叠压按摩,以脐中为中心画圆、顺转36圈逆24圈。然后点压半分钟以上。、

12、按摩关元穴:脐下3寸(四指),双手叠压按摩,以关元穴为中心画近似扁园形,顺转36圈逆24圈。然后点压半分钟以上。

13、双手叠压按摩,围肚脐转大圈,触及全腹(以肚脐为中心距肚脐约4、5指为半径转揉):见图5,先顺时针转36圈。然后在左肋下面“稍用力”向下↓拍搓24次,一直搓到左小腹。最后在肚脐处点压1分钟。切记转揉大腹(大肠区),要顺时针按照大肠的自然走向转揉: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升结肠)经“天枢胃经穴位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穴位一直到左小腹底部的乙状结肠,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

中医饮食养生知识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饮食养生知识有哪些 导语:食疗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市面上很多食疗馆的开设,更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饮食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而服用一些正确的食物才能达到我 食疗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市面上很多食疗馆的开设,更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饮食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而服用一些正确的食物才能达到我们养生的效果,而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搭配饮食来养生倍受人们更多关注。那么中医饮食养生知识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就一起进入到下面的内容来深刻探讨一下。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或孤立。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使用添加药物的药膳,如黄芪炖鸡之类,就是“中医饮食营养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饮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身”,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一、视诊: 1、准备: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双手置两侧,暴露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光线充足柔和,从前侧方射入视野。 2、方法:医生站右侧,按顺序自上而下观察,必要时将视线降至腹平面,从侧面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3、内容:(1)外形(2)呼吸运动(3)腹壁静脉(4)胃肠型及蠕动波(5)皮肤(皮疹、色素、腹纹、瘢痕、体毛)(6)疝、(7)上腹部搏动。 二、触诊: 1、准备: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两腿屈曲稍分开,张口缓慢腹式呼吸。 2、方法:医生站右侧,前臂与腹部表面同一水平,手温暖,指甲短,先全手掌置于腹部上部,适应片刻,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协同以旋转或滑动触诊。 (1)腹壁紧张度(浅触):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或先健侧后患侧。腹壁下陷约1厘米。 (2)腹壁肿块(深部触诊):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或先健侧后患侧。腹壁下陷>2厘米,共4-5厘米。 (3)压痛及反跳痛:浅压或深压,以深压为主。压痛点:麦氏点、胆囊压痛点、上中输尿管点、季肋点、肋骨点、肋腰点。反跳痛:压痛点用2-3个手指并拢压于原处稍停片刻,迅速将手指抬起。

(4)脏器触诊:仰卧,两肘关节屈曲,较深腹式呼吸配合。 ①、肝脏(单手):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或脐右缘),估计肝下缘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被动上台,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应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分别触诊。 ②脾脏: 仰卧,两腿稍微屈,左手经腹前方置左胸下部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起,限制胸廓活动,右手掌平放于脐,于肋弓大致垂直,自脐平面与呼吸配合(同肝脏触诊)。右侧卧位时,双下肢屈曲。 ③胆囊:(钩指触诊) 以左掌平放被检查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呼吸配合。 ④肾脏:(双手触诊) 卧位,被检查者两腿屈曲,检查者在右侧以左手掌托起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手指方向与右肋缘大致平行,,被检查者较深腹式呼吸配合,检查右肾。在被检查者深呼吸时夹触肾脏。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脐前部,从后托起右腰部,右手搭置于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 ⑤膀胱触诊:(单手触诊发) 仰卧屈膝,检查者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滑动触诊。液皮震颤: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以一手掌贴于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也可以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腹中线

一例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肠梗阻护理

一例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肠梗阻护理 摘要:报告了1例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并急性高位不全性肠梗阻的护理。其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和心理支持,持续禁食禁饮、胃肠减压、 动态监测血清淀粉酶及电解质,配合使用生长抑素,积极抗感染治疗,给予静脉 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的颜色、量、性质及肛管排便排气,严格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内环境稳定。由于监测严密,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及护 理得当,患者痊愈出院。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置换;肠梗阻;护理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手术方式是胸腹联合切口,经胸左外侧第四、七肋间进胸 断肋弓,经腹膜外入路,采用四分叉人工血管施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顺利。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引起肠 管本身解剖生理改变和全身生理紊乱,临床病变复杂多变,造成不能及时诊断和 处理,引起肠坏死、腹膜炎、感染、休克及全身衰竭等。本例在行胸腹主动脉置 换术后出现左上腹疼痛,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自行排气,灌肠后 有成形大便排出,经诊断为急性高位不全性肠梗阻,经过严密监护,恰当治疗及 护理,最终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资料 患者女,28岁,因“间断腹痛半年,胸痛2周,晕厥1次”入院。患者于半月 前自觉有胸痛不适,有憋气,乏力感,一般日常活动尚可。患者仍未重视。一周前,患者日常活动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慌,继之出现黑朦,晕倒在地, 约2-3分钟后自行爬起,门诊行心脏超声检查后,以“腹主动脉瘤III型夹层” 收入。大血管CT检查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腹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入院 后完善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于2015.8.20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胸腹 主动脉置换术术,术后转入ICU,给予呼吸机辅助,维护心功能、扩管、调整血 容量、稳定内环境、抗感染等治疗,术后顺利撤除呼吸机,转入术后病房继续给 予维护心功能、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8.27日诉诉有恶心,腹胀不适, 偶有腹痛,呕吐。并呈加重趋势,反复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胃内容物,腹部稍 膨隆,轻度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有肛门排气现象,急查血化验:WBC 18.45×10^9/L,Neut 80.01%血淀粉酶:253U/L,脂肪酶:116.6U/L,肝功能正常,血钠130.3mmol/l,血钾4.23mmol/l腹部CT口头报告:左侧肾动脉梗阻,肠梗阻 可能。专家会诊“急性高位不全性肠梗阻”术后经过37天治疗,患者治愈出院。 1.2 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分析 1.2.1 手术操作范围广,较长时间内的腹腔积血,与周围组织之间有粘连, 或既往有腹腔手术史,腹腔本身的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的肠管充血、水肿,而 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1]。有资料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约90%有粘连,40%以上 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2]。引起肠粘连的机理一般认为是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引 起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再生以修复腹膜并形成肠管间粘连。 1.2.2 术后卧床时间太久,胃肠蠕动减慢,或者因为术后带有各类管道不宜 下床排便因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导致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使粪便干燥,发生 腹胀、腹痛和排气、排便不畅,而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 1.2.3 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各种感染,由于毒素的作用引起 肠麻痹而导致肠梗阻, 1.2.4 各种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均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肠功能紊

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 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

叶菜等食物。 (二)气阴两虚证 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食疗药膳方为: 1.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2.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3.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 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 5.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三)阴阳两虚证 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食疗药膳为: 1.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2.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未精加工面粉,全麦豆类等。副食以山药、蘑芋、南瓜、芋艿、芹菜、胡萝卡、油菜、洋葱等。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内脏动脉重建术知情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内脏动脉重建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手术。 胸腹主动脉瘤是指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扩张,直径超过正常 1.5 倍。病变范围较广,累及内脏动脉开口。病变发展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休克和生命危险。 手术用人工血管置换病变主动脉,去除动脉瘤病灶,防止破裂,降低大出血、休克、 死亡的风险。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内脏动脉重建术可能发生的 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 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1) 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生命危险。 2) 术中根据情况改变术式。 3) 术中瘤体破裂、血管损伤或凝血障碍引起大出血,严重者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 亡。 4) 术中损伤周围脏器(输尿管、肾、胰腺、肺、肠管等)导致肾积水、肠瘘、胰 瘘等相应症状,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暂时或永久功能障碍。 5) 术中、术后重要分支动脉缺血,如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腹腔干、腰动脉、肋 间动脉等引起相应症状如截瘫、肾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内脏器官缺血等, 一旦出现,患者预后极差、甚至死亡。 6) 术中术后体外循环并发症,多发脏器栓塞或出血(肺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能导致死亡。 7) 术后感染,包括切口、呼吸系统、泌尿系、胸腹腔、腹膜后感染等,严重致败 血症、二重感染甚至死亡;人工血管感染,可能需清创手术取出,生命危险。 8) 术后出血,严重者失血性休克,生命危险;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或假性动脉 瘤。 9)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人工血管肠瘘等需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10)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可能,对症抗凝、溶栓或下 腔静脉滤器植入等。 11) 术后呼吸功能衰竭,长期气管插管,呼吸机依赖,生命危险。 12) 术后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血栓形成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供血脏器或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题库.doc

腹部体格检查考试 考核评分标 体表标志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其下缘为腹壁108 一1.肋弓下 缘:由第上界。胸骨剑突:是胸骨下端的软骨.位于第七对肋软骨 之间凹陷的 2 顶部。 3 腹上角:是两侧肋弓的交角。 腰椎之间。 4 脐:位于腹部的正中央.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 4 .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 5 .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 6 7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位于腹前壁正中。 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位于腹股沟三角的下界与耻8 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壁下界肋骨与脊柱的交角。 9 肋脊角:是两侧背部第 l2 10耻骨联合:是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九区法:由. 2 条水平线 (两肋弓下缘连线、两髂前上棘连线)和

2 条垂直线 (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的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 #字形的 9 区,即左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中 腹部。左右下腹部及下腹部。 4 区。即四区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 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部。 腹部望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 2.医生站于病人右侧,一般按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检查者的眼晴需降低至腹平面,自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3.观察顺序及内容:腹部外形、 (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有无曲张及血流方向 ),胃肠型和蠕动渡。腹壁皮疹、色索、胆纹、疝等。 4.检查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 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 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 一,十大体表标志 腹上界:肋弓下缘,剑突,腹上角 腹下界: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耻骨联合 腹中部:脐,腹中线 腹部外侧:腹直肌外缘 腹后部:肋脊角 二,腹部分区:1,四区分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右下腹部:阑尾,右输尿管,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的精索。2,九区分法:由两侧的肋弓下缘和髂前上棘的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和腹中线连线的重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左右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左右下腹部,上中下腹部。 三,A,视诊方法:1,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2,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3,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B,表述视诊的主要内容:1,外形:腹部平坦,全腹\局部膨隆,全腹\局部凹陷,2,呼吸运动:男性和小儿以腹式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为主3,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门静脉高压---水母头; 下腔静脉阻塞—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向上;上腔静脉阻塞—上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向下;4;胃肠型和蠕动波——胃肠道梗阻——蠕动加强——蠕动波四,腹部听诊:A: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的听诊部位:1,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2,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3,主要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B ,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流动产生的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气过水声:1,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_5次;2,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3,肠鸣音消失的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C,腹部血管杂音:1,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2,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五,腹部触诊A: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1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触诊。2,从左下腹开始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3,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B:下列项目触诊中,操作方法正确:1,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2,液波震颤——腹腔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只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个人手掌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3,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六,肝脾触诊 A 肝脏触诊:1,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方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 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

主动脉全弓置换术3 例

收稿日期:2005-01-05修回日期:2005-06-07作者简介:金 涛,(1975-), 男,博士,讲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E -m a i l :t j i n c n @21c n .c o m h t t p :∥w w w .j o u r n a l s .z j u .e d u .c n /m e d 主动脉全弓置换术3例 金 涛,倪一鸣,张 羽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浙江杭州310003) [中图分类号]R 54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92(2005)05-0481-02 2002年至2004年, 我院在深低温停循环和右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下,为3位患者施行了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其中1例同期施行了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置换术,1例同期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均顺利,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 病例1:男性,50岁,因突发胸痛,胸闷5d 入院,当地医院胸部C T 曾提示"胸腹主动脉瘤伴夹层形成,最宽处6.5c m "。既往吸烟2支/d ,约20年,白酒100~150m l /d 。神志清楚,血压140/80m m H g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常规准备下,于2002年6月25日行主动脉弓置换术,术中见左全肺与胸壁、胸主动脉粘连紧密,胸主动脉钙化明显。瘤体起自主动脉瓣环上约2c m ,侵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升主动脉瘤样膨大最宽处约6.5c m , 夹层近心端破口位于主动脉瓣上约2c m ,远心端破口位于胸主动脉约肺门上3c m , 夹层内有暗红色血栓形成。股动脉灌注,深低温至20℃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植入26#H e m a s h i e l d G o l d (B o s t o nS c i e n t i f i cMe d -t e c h )人造血管,行主动脉弓置换术,转流122m i n ,阻断51m i n ,停循环26m i n 。术后出现声嘶,术后15d 出院。随访至今, 效果良好。病例2:女性,47岁,因反复胸痛,心悸3年,于2004年3月3日入院。神志清楚,马方综合征外观,血压170/50m m H g ,主动脉瓣区有舒张期Ⅱ级杂音,心脏超声及胸部MR I 提示: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最宽处6c m ;弓降部主动脉夹层形成,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家族中亦有类似疾病。术前诊断:马方综合征,升主动脉瘤伴夹层形成。于2004年3月10日行主动 脉弓及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术中见:左肺与胸腔及胸主动脉粘连紧密,升主动脉自根部起呈瘤 样扩张,累及主动脉弓,升主动脉最宽处约6 c m ,主动脉弓最宽处约4c m ,主动脉弓头臂干发出处亦呈瘤样扩张,最宽处约2c m ,主动脉瓣呈退行性改变,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近心端破口位于主动脉峡部。股动脉灌注,深低温至19℃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先以26# C a r b o m e d i c s 人造血管做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阻断人造血管近心端,体外转流和恢复脑部血供, 再以23#C a r b o m e d i c s 带瓣管道按常规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最后将头臂干起始部用自体心包包裹成型。转流131m i n ,阻断77m i n ,停循环29m i n 。术后第2天患者突发室颤,经电击除颤,胸外按压,加压面罩辅助呼吸后,恢复窦性心率。术后18d 出院, 随访至今,效果良好。病例3:男性,54岁,因突发胸痛2d ,C T 提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瘤样扩张,最宽处6c m , 于2004年6月1日入院。既往吸烟,每天约20支,约20年。神志清楚,血压110/75 m m H g ,主动脉瓣区有舒张期杂音。临床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于2004年6月12日行主动脉弓及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术中见升主动脉根部正常 大小,瓣环上2c m 起呈瘤样扩张, 最宽处约6c m ,主动脉弓部最宽处约3.5c m ,主动脉瓣呈二瓣型,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瘤内未见夹层形成。股动脉灌注,深低温至18℃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取26#C a r b o m e d i c s 人造血管,先行主动脉全弓替换后阻断人造血管近心端, 体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 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 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上腹部(右季肋部) (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

(整理)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手术需高位阻断胸降主动脉,因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阻断以下部位的代谢障碍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截瘫、肾衰等),麻醉处理颇有特点。现报道我院1998年完成的15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动脉转流、硬膜外阻滞以及脊髓保护措施在这类手术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期胸腹主动脉瘤患者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9~75岁,ASAⅡ~Ⅲ级。动脉瘤分型:Cr awfordⅠ型胸腹主动脉瘤2例,DeBakeyⅢ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其中马凡氏综合征3例)。主要伴随的内科疾病有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2例)和COPD(2例)。 麻醉方法所有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麻辅以浅低温 下完成。穿刺T7~8或T8~9硬膜外间隙,给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4ml。15分钟后静注芬太尼4μg/kg、硫喷妥钠4~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诱导后插左侧双腔管,继以间断静注哌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并按需静注芬太尼、吸入安氟醚维持。然后经外周静脉滴注0~4℃乳酸钠林格液,使体温降至33~35℃。动脉阻断后开始复温,手术结束时将体温升至35℃。术中按需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

术中监测常规监测ECG,监测BP、CVP、尿量和体温。6例近左锁骨下动脉高位胸降主动脉阻断的患者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排血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循环控制15例中有2例在阻断胸降主动脉前建立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转流管内径为0.6~0.8cm)。为了控制高位降主动脉阻断后的高血压,阻断前常规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4~5ml,配合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开始0.5μg.kg-1.min-1,并按需调节剂量)和吸入安氟醚,使收缩压降至90~110mmHg水平。主动脉阻断前15分钟开始静注多巴胺5μg.kg-1.min-1,并可静注艾司洛尔0.5~1.0mg /kg控制HR<90次/分。主动脉开放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多聚明胶补充血容量,并根据出血量补充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和血小板。主动脉开放后继续补充血容量,调整多巴胺用量,必要时间断静注去甲肾上腺素(每次25~50μg)使血压逐步回升,并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补充碳酸氢钠和氯化钙。 血液回收和脏器保护所有患者均采用Se questra1000型自体红细胞回收机(Cell-Saver,Medtronic)收集手术野出血,分离出血球压积为60%的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主动脉阻断前30分钟静脉滴注甘露醇1.0g/kg和甲基强的松龙1.0g,部分病人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抽取脑脊液20ml。主动脉开放前静注呋塞咪5~10mg。 术后处理术毕常规更换气管导管,患者送SICU接受呼吸支持和全面监护。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止痛。

浅谈中医饮食养生

浅谈中医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以 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一、中医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 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 1.全面膳食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 2.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3.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 4.因人择食因时择食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三、饮食养生的特点。 1.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2.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3. 先食疗、后药饵。 4.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四、饮食养生的方法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 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 吸烟——不吸烟的人不要学抽烟,吸烟成瘾的人戒烟应辩证地对待。如果打破旧机制又不能 及时形成新机制,人体失衡就会生病。所以戒烟应逐渐少吸,不可断然。 喝酒——“酒为百药之首。”但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 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吃水果——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上午吃水果伤气;下午吃水果 去燥。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本。 喝茶——茶是人们应该选择的饮料。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体的异味。可 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春温喝---花茶. 性温,有穿透性。所以,胃寒的人喝花茶暖胃。头昏脑涨的人喝花茶,有助于醒脑。夏热喝--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秋凉喝---乌龙茶,属于平性。冬寒喝---红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有助于暖胃。偏温性茶叶,上午喝有助于 补气。偏凉性茶叶,下午喝有助于收气。 总之中医饮食养生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养生保健要坚持不懈 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

中医饮食养生方法

中医饮食养生方法 在中医上,可用作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给自己身体养生的时候是需要了解很多养生原则的,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但是食物必须要安全,卫生,健康,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食物很重要,但是选择能够保健自己身体的食物也很重要,这样的食物是大家都分不清楚的,那么中医饮食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一、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食宜细嚼缓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消、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以轻清甜淡食物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食宜熟软,老人更宜。

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饮食与健康论文 中医饮食养生得基本原则 3130610003宋雨薇 为了便于掌握,中医养生学得理论,有必要予以总结与归纳,提出若干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养生实践。事实上,千百年来所产生得诸多形式得养生方法,正就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五脏间得协调,即就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得关系来实现得。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得顺利进行、 脏腑得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五脏就是以化生与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就是以受盛与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得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得正常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二、畅通经络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就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就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形以达郁”得锻炼目得。活动筋骨,则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气血脏腑调与,则身健而无病;二就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任脉起于胞中,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可调节阴经气血;督脉亦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循行于背部正中,总督一身之阳脉,可调节阳经气血。任、督二脉得相互沟通,可使阴经、阳经得气血周流,互相交贯,《奇经八脉考》中指出:“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气之所由起”。因而,任督二脉相通,可促进真气得运行,协调阴阳经脉,增强新陈代谢得活力、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则气血运行如环周流,故在气功导引中称为“周天”,因其仅限于任督二脉,并非全身经脉,故称为“小周天”。在小周天开通得基础上,周身诸经脉皆开通,则称为“大周天”、所以谓之开通,就是因为在气功、导引诸法中,要通过意守、调息,以促使气血周流,打通经脉。一旦大、小周天能够通畅营运,则阴阳协调、气血平与、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故身体健壮而不病。开通任督二胎,营运大小周天其养生健身作用都就是以畅通经络为基础得,由此也可以瞧出,畅通经络这一养生原则得重要意义。 三、清静养神 清静养神就是以养神为目得,以清静为大法、只有清静,神气方可内守。清静养神原则得运用归纳起来,大要不外有三。一就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二就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即《类修要诀》

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

胸部 1胸部视诊(7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 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 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 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 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2、胸(肺)部触诊(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 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 分)。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 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 强度重复轻发“ yi ”长音(1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 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2 分)。 3、胸(肺)部叩诊(7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 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 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 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 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 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

中医养生方法大全

中医养生妙法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微妙的作用。 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 1.节制法戒怒宠辱不惊 2.宣泄法倾诉记日记高歌痛哭 3.转移法增加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垂钓及外出旅游等 4.情志相胜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 调养心神的方法 清静养神:少私寡欲,凝神敛思、抑目静耳,重视道德修养。 开朗乐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 保持心理平衡: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身心健康。 (二)心理养生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三)饮食养生的原则 1. 全面膳食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 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3. 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 4. 因时择食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绿养肝绿:绿豆 正确的绿豆药用方法:冷水煮绿豆,当水沸腾5-6分钟绿豆还没有煮开花时,把绿豆汤倒出来,这时候的汤颜色最深,把它当水喝,才有养肝解毒去暑的作用。剩下的绿豆再加水,煮成粥喝。 红养心红:红小豆 红小豆的药用方法与绿豆相同,煮水为药,豆煮烂为食。 黄养脾、白养肺、黑养肾黄:黄豆白:芸豆、白萝卜黑: 黑豆 黄豆、白芸豆、黑豆的药用方法:煮烂即可食用 酸生肝酸:山楂、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苦瓜牛黄黄连

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

胸部 1、胸部视诊(7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 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2、胸(肺)部触诊(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分)。(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2分)。 3、胸(肺)部叩诊(7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华医学与饮食论文 饮食和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 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

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 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 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 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 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 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养生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 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一百四十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 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一一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 食忌”之说。我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 尽之”具体指出,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