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设计基础方法

色彩设计基础方法

色彩设计基础方法
色彩设计基础方法

第七章色彩设计基础方法

第一节色彩与视知觉

色彩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赏心悦目的色彩中,人们获得了美的享受,但人们对于色彩的视觉原理,色彩的配合原理并不都有机会了解,初学者都很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我们先来区分颜料和色彩两个不同的概念:颜料是指色料本身,如从吸管里直接挤出的未经配制的颜色可称为颜料。而色彩是指按一定的美的原则混合、组合及合理配置的颜色关系。当然直接利用颜料、油漆、染料也可以画出颜色,但如果没有相关的色彩知识,缺乏合理的搭配,画面上只会是一堆堆互不相关的颜料,就难以达到所需的视觉艺术美感。

这一节我们从色与光的关系和色彩与视知觉这两方面来初步认识色彩现象。

一、色与光的关系

我们知道,色彩所展示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光为我们作出的贡献。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碧空万里的夏日海滩上,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人们,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夺目绚丽的色彩,充满迷人的魅力。但当黑夜降临,灯火俱灭之时,这一切都会黯然失色。只有当灯光再明或黎明来到,才能使万物重现色彩。这一现象使我们知道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色彩的形成与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说无光即无色,无光即没有人对色彩的视觉感受。

光的产生来源于不同的发光物,即光源,如:太阳、白色荧光灯、白炽灯、霓虹灯、蜡烛的光焰等等。不同光源发出来的光带有不同的色彩倾向,一般太阳光呈白色光,月光呈青绿色光,日光呈冷白色光,电灯泡呈橙黄色光……。不同光源发出来的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就带上了相应的色彩感觉,这是需要在进行色彩表现时注意的。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将日光分解得到红、橙、黄、绿、兰、靛、紫七色的光谱,为我们展示了光与色的科学世界;从美术学的角度看,印象派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获得了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物质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原理也有不同,物质颜料是色的混合越多,色彩的纯度越低,故称减色混合;而色光的混合正好相反,色的混合越多,合成色的纯度越高,故称为加色混合。

二、色彩与视知觉现象

人类的视觉现象必须具备光、物和人的眼睛这三个条件。人眼对色彩的感受由经视觉神经传向大脑,从而判别色彩差别并产生色彩的审美。也就是说,色彩通过视觉生理作用之后会对心理产生连索反映,并且确确实实在影响着人的情感、性情和行为。

例如,冬天走进橙色、咖啡色调的房间,会让人有温暖之感,夏天走进绿、蓝色调的房间则会有凉爽清新之感;人们还有这样的体验:政治会议的会场不知色彩会让人有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追悼会的会场布置色彩则会使人产生静穆哀悼之感;而参加宴会婚礼的会场布置色彩则有一种欢悦、喜庆的情调。

之所以看色时有冷与暖的感觉,这是由于视知觉的感情作用并且与视觉的经验相关。冷与暖的感受是视觉经验积累作用于大脑加以联想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常常会把红色看作火焰、旗帜的象征;蓝色看作水、冰、永恒或理智的象征。视觉还具有同时追求冷色和暖色的视觉生理特性,看多了冷色需要有点暖色,而看多了暖色又需要点冷色,能够满足人的这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配色,就会产生视觉上的调和美。

色彩对人的视觉还产生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的感觉,一般来说,红、橙、黄暖色系的色呈前进感。兰、绿、紫冷色系的色呈后退感。前进色一般看起来面积比实际大,所以又叫膨胀色,后退色看上去比实际面积要小故叫收缩色。基本规律是:暖色、高纯度色、大面积色具有膨胀、前进感;冷色、低纯度色和暗色一般具有收缩和后退感。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的视觉现象,对于实际配色效果有很大影响。

人们对色彩视觉感受有共性也有个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层次、性别差异、职业特点不同,对色彩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喜好与选择。各种色彩带给人的感觉还与人的联想、民俗等有关,这些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人们对色的喜好程度。

设计人员掌握有关色彩与视知觉的知识,对于更好地把握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色彩的基本性质

一、色彩的分类

大千世界是彩色的世界,在五光十色的城市风光与自然动植物中色彩是千差万别的,几乎没有相同的色。只要我们略加注意就能在我们周围辨别出很多不同的色。白色的墙红色的瓦,浅蓝色的书本;深绿色的钢笔;豆绿色的衬衣;姜黄色的帽,灰红色的毛衣,紫色的裙等等也只是一个大概,各种看似相同的颜色之间又不知又有多少差别。色彩学实验证明人眼辨别色彩差异的能力,对色相(红或兰)的色类区分大约可达2百多种,对明度(明或暗色)辨别大约可达5百种。对鲜艳的色或暗淡的色感的辨别,因色类不同。大体可达7百种左右,另外把不同的色搭配起来,因辨别时,看的人和看的条件不同,大体上又可达200万至800万种。可以说是无数多的色。如果再加上这些随着表面色本身的物体的光泽、材质等区别,其色彩更是变化无穷。因此将这些色彩作系统地分类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无彩色系

是指颜料中的白、黑和由这二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其深浅等间隔排列构成系列,称无彩色系列,也称黑白系列。我们将这个色所具有的明暗叫明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黑白灰并不属于色彩范畴,它不属于可见光谱,而属于无色的明度系列。与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因为无色系列只具有一种特质,那就是明度。但是不能硬性把它们排除色彩之外,因为它们在色的搭配上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颜料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颜料的各种色彩中加入白色能使深色逐渐变浅,白色加得越多,原色就越浅越亮,加入黑色能使颜色变深,加入灰色能使鲜艳的色变为不艳的中性色。可以看出,黑白灰在人的心理以及化学等方面都表现出具有“色”的性质,呈有色之态,它们在颜料的混合变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白灰也具有表达情感的特性和象征性,我们将在后面详叙。

(二)有彩色系

“彩色”是指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兰、紫所呈现的各种色,都属有彩色系。

有彩色也有各种不同的明度,同样是红的系统色,浅红色亮、深红色暗。反之色相不同,却可以有明度相同,如果我们将有彩色按从黄到紫依次排列也可以得到一个明度阶段。

有彩色系的颜色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三大要素),是色感觉的三属性。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特征,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二、色彩的三属性

作为色彩都存在这三种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上的差别,当色彩运用于设计组合中,它们还会有大小面积差、形状差、位置差筹因素。

(一)关于明度

即光度或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绘画上称素描关系,它是色彩因受光程度不同而

产生的明暗变化。一个颜色由明到暗由浅到深可以划分为很多色阶,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譬如、光照情况的变化、物体色在强光照射下明亮,反射率高其明度大,而在弱光下灰暗、反射率低明度低)。在一个色中加入不同量的白或黑色混合其明度也会改变。白颜料属于反射率高的色,将其它颜料混人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也即提高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白色愈多,明度提高愈多。黑颜料是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在其它颜料中混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反射率,稍加一点,反射率就明显降下来,也就降低了混合色的明度。混入黑色愈多明度就愈低。黑白与不同明度的灰色,可以构成有秩序美的明度序列。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兰、紫色彩本身作相互比较时,在明度上也有区别。黄色是一个很浅的亮色,紫色近似于黑色。色带呈现不同程度的深浅亮面貌(从黄、橙、红、绿、兰、紫).掌握好明度变化的关系,能处理好画面的深浅变化,把握主次与色彩的层次。

为了判断色彩的明度,需要有一个衡量明度的标准,即明度色标。这个色标制作的方法是:选黑色作零度色标,白色为11度色标,再用黑与白混合出9个不同明度。每两个色之间的明度差要求均等的灰色,按序排列,即是从0度到11度的明度色标。并且可用这一色标序列来表现具有明暗推移的秩序构成。

另外,还可任选某个色相加白混合成单相明度色标作构成练习。

(二)关于色相

色相是指颜色的相貌,确切的说是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对眼睛的感受不同,形成色彩的区别。它是色彩显而易见的最大特征。所谓红、橙、黄、绿,每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

在红色系中,玫红、大红、朱红、橙红、紫红都标明一个特定的色相。特定色相之间的差别也属于色相的差别,如果再用这些颜色调配出其它颜色,这些颜色之间的差别也是色相的差别。如果将大红加白,混出明度不同的浅红,或者加黑混出明度不一的深红。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算色相的差别,只能属于一个色相内彼此明度不同的色彩。

如果将大红加灰色,会混合出很多鲜艳程度不一的红灰色,有些红灰色还容易误认为灰紫色,但从波长角度来看,它们的色相依然是相同的。

色相的感受主要是波长来决定,只要色彩的主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主波长不同就体现出色相的区别来。

在“光与色”一节里,已经讲过波长与色相的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色相并非光波,色相是眼分辨光波的结果,所以光波差不能完全等于色相差,就光波而言,差距最大的是780红光与400nm的紫光,从视觉来说它们同属于接近视觉极限的色光。色相感因此比较接近。色彩学家们把红、橙、黄、绿、兰、紫、红紫等色相连起来构成色相环,所依据的就是一这视觉规律,而不是纯光学规律。讲色相主要是用来区别色彩、培养准确识别色彩的能力,便于在设计色彩时能正确地认识和组织配色。

(三)关于纯度

纯度指色相纯净和饱和的程度,也有艳度、彩度、饱和度等提法,含意基本一致。在光源色中是指可见光辐射波长的单一程度。

可见光辐射如果波长混杂就会看不出任何色相感,其色彩纯度为零。一般视觉对红色光感觉最敏锐,因此红色相的纯度在有彩色中显得特别高,对绿色光波感觉相对就低一点,其余色相的纯度居两者之间,接近红的偏低。另外就是一种颜色除了明度之外,也还有鲜艳与不鲜艳的差别,不掺杂黑白、灰和其它色相的颜色,其纯度基本就是饱和状态,色彩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越能充分发挥色彩的固有特性,当颜色纯度高到饱和状态时就是该色的标准色,一般从锡管挤出来未经调配的颜色应该算是标准色。

在一般光照下,各色相的物体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视觉上可以感受到。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这亦是视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并不是一致的,明度强的不一定纯度就高,如红色加白越加多明度越高,但纯度就越低。因此,颜色纯

正而饱满就是色彩纯度的最高标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色彩的纯度就越高。水粉色为什么湿的时候,色泽觉得鲜艳,而干了以后会有色彩变灰的感觉,这是因为颜料是由分子颗粒组成的,湿的时候颜色分子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填满,表面看上去光滑,减少了漫反射的白光掺和。所以彩色的纯度看上去高,颜色干了,水分被蒸发,颜色颗粒显露,表面变粗糙了,所以色泽就变灰暗了。

总之,纯度是根据色相和明度而定的,若色相明度不同,即便是同样的纯度,其色彩的鲜艳度也是不等的。高纯度色相加白或加黑,不但改变了这个色的明度,同时也降低了该色的纯度。(一个颜色加白后,该色的明度就会提高,而纯度则降低;若加入黑色,该色的明度降低,纯度也降低;若加入灰色,也可以降低色相的纯度)

纯度色标制作方法:

①选出高纯度的色相,例如:大红色或玫红色

②再找一个明度与该色明度相等的中性灰色,(反复比较用感觉求得它们的明度相等)

③然后将红色与这一灰色直接混合,混出9~11个纯度依次增减,纯度差非常均等的含灰色。

(由于颜料的混合是减光混合,混合的含灰色若明度有所降低,可以适当加白,把各含灰色的明度提到与红和中性灰色一样,再依次排列成纯度序列)以灰色的纯度为零、红色纯度为最高,中间各色依次等间隔递增就是红色的纯度色标,也可用来作为纯度推移的色彩构成。

三、色彩的相关要素

(一)关于面积

客观物象,无论是点、线、面、体,一旦在视网膜上成象,都得占有面积,没有面积就不可能成象,没有面积也不会有立体感,那么视面积是色彩存在不可缺少的形式。视面积的大小对色彩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视面积大,心理作用强,视面积小,心理作用弱。

人对色彩的感觉及感情反应,因其面积大小不同所形成的差别是明显的。

例:一平方公分的黑,清晰干净。

一平方公尺的黑,严肃暗闷。

一百平方公尺的黑,阴森、恐怖、消极和莫明其妙。

(二)关于形状

从理论上说,客观存在的物体及视网膜上的成象,都有一定的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几何形、偶然形、自然形、动植物的形状等。

只有明度,色相、纯度、面积,却没有形状的色彩,在客观上不可能存在,那么色彩具有的形状是千变万化,难以穷尽。就对色彩感觉的影响而言,聚散是关键。

(聚集的形:正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三角形等。

聚集程度最高的是:正园形

分散的形:自由形、网形、线形、点形、雾形等。

分散程度最高的:雾形)

从视觉生理来看瞳孔、黄斑、中央窝都是圆的。圆形的物象在中央窝上构成圆形的成象,被敏锐度一致的锥体细胞感受,所得色彩感受最精确、一致、稳定。假如说物象是条状的,成象既在黄斑内,又有在黄斑外,色彩感觉就是可能一致和稳定。必然诱导视线移动,这样一来,面积相同而聚散不同的色彩引起视觉注意的程度及带给心理的影响,差别就显著了。

(三)关于位置

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及空间里,都占有一定位置。当眼睛看到该物体时,必然在视域内占有一个位置,并在视网膜的成象中占有一个位置,视网膜上的成象位置称视位置。这位置首先表现出光感特点,即具有一定明度、色相及纯度,其次表现出面积和形状特征,面积大、位置必然大些,反之亦然。形状集中,位置会占得少些,形状分散,位置肯定占大些,越是分散占得越大。

从客观位置来说,会有上、下、左、右、中、偏之分;

从位置关系来看,还有距离远近、邻接、重叠等。

从视位置来看,也有同样的情形。

作为物体的位置,还有个距离视点远近的问题,一般来说,近大远小,近强远弱、近清楚远模糊。

从视位置来看,这些印象都保留下来,但还有感觉问题:即空间感、层次感。当然近的视面积大,远的视面积小,近的感觉明确,远的感觉含混,对色彩的影响是极大的。

(四)关于肌理

引起色彩感觉的可见光,都是从客观物象上辐射来的,无论是发射、反射还是透射,这光都是受客观物象材料性质、表层的触觉质感及视觉可以感受到质感的影响,并为我们在感觉色彩的同时感觉到该材料的性质及表层特点,这一性质特点我们称之为肌理即纹理。

在生活中,金属、石头、木材、泥沙、纸、布绸绒等都有各自的肌理。各种绘画也有各自的肌理,这些肌理都可以通过色彩关系被视觉感受到。

四、色立体

(一)色立体的概念

色立体是球状的色块组成。色立体是以色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表示三个维区,借助于三维空间形成的一个立体。(例图84)

色立体色块的位置、结构和色彩关系是:以无彩色系作垂直中心轴(明度秩序列入无彩中心轴作白上至黑下的直行排列。)色相秩序作水平状排列,纯度秩序产生横向辐射状配置排列一个(球形)复合锥形的色彩的立体结构图解。色立体的中心轴由无彩色构成,顶端为白,底端为黑,中间按等明度差排列为不同明度的灰色。色立体的水平面是以中心轴为圆心的色相环,同水平面上各色的色明度相同,离中心轴远的色纯度高,离中心轴近的色纯度低。(色相环上的色纯度相同)。也称外层色为清色,内层色为浊色。

如果把色立体以无彩轴为中心纵剖切开,就会出现一对色的同色相的明度剖面图。明度剖面图的色阶越往上走,明度越高,越往下明度越低,我们把明度高的色称为明色,把明度低的色称为暗色,把中间明度的色,称为中明色。

在配色中,一种色调取决于明度和纯度关系的倾向。在明度关系中,不论是无彩色还是有彩色,凡是以明度高的色配置就叫明调或亮调。凡是以中明色配置为主的就叫中明调;凡以明度低的暗色配置为主就叫暗调,在纯度关系中:把纯色及在纯色中加了白或黑的色,叫清色。在纯色中加了灰色的色,叫浊色。如果将明度和纯度一起来看就会有明清调、中清调、暗浊调等等。实际上,凡有色的物体,除了色的三属性以外,正如上节所述还有其它二类要素,还有从光泽的程度、透明性、材质感等物体表面质感带来的属性,与色的三属性的表示一样,有时也常表现为完全不同的色感,在设计中须予以注意。

色立体当中的一片,红、橙、黄、绿、兰、紫像光谱色一样顺序变化,再加上红紫色系列就可以再循环变化至红,这种环状的排列叫做色相环。(例图85)

(二)、蒙赛尔色立体

蒙赛尔是美国色彩学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早在1915年就发明色系表,出版《蒙赛尔颜色图谱》。1929年和1943年又分别经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光学会修订出版《蒙赛尔颜色图册》。蒙氏色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颜色的视知觉特点制定标色系统。目前国际

上普遍采用该标色系统作为颜色的分类和标定的方法。

蒙氏色体系是由色相H(Hue)、明度v(value)、纯度c(chroma)构成。色立体的中

心轴由无彩色系从白色到黑色分为11个等级。色相环主要由10个色相组成:(10个基础色,

10个中间色)。20色相环(如图82、83)

红(R)、黄(Y)、绿(G)、兰(B)、紫(D)、黄红(YR)、黄绿(YG)、兰绿(BG)、紫

兰(PB)、红紫(RP)。

这10个色即是色环的主要标准色。为了作更细的划分,每个色相又分成10个等级。各

色相的5号色,是该色相的代表色。5R、5Y、5G、5B......每种色相都分出2、5、5、7、5、

10四个色阶。全图册共包括40个色相。这些色相仅靠语言表达是难以说清的。蒙赛尔创造

了符号表达:

任何颜色都用色相·明度/纯度,即H·V/G表示。

如:5R4/14

"SR"说明是第5号红色相,即红色的代表性色。“4”说明5号红的明度位置在中心轴的

第四阶段纯度为14,该色是一个空间明度的纯度很高的红。蒙赛尔色立体十个主要色相的

纯色符号表示:

SR4/14 SYR4/14 6/12 5Y 8/12 5GY 7/10 5P 4/12 5G

5/8 5BG 5/6 5B 4/8 5PB 3/12 5RP 4/12

蒙氏色相各明度与纯度的对应关系表:

5BG

5R

在无彩色的黑白系列中的中性灰色用“N”表示。

无彩色明度标记方法:顺序为N、明度值、斜线·Nv/(中性灰色·明度/),如N5表

示该色是明度为5的中性灰色。

(三)、奥氏色立体(三角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德国的物理学家,也是很有造诣的染色学家。1921年出版《奥斯特瓦德

色彩图册》以后称为奥氏色立体。奥氏色立体特点与表色方法:

①复合锥形的立体结构,属封闭式的色立体。

②奥氏色立体上的各色也有严格准确的表示法。其色立体的中心轴也是由非彩色构成,

自白到黑共计为八个明度阶段。上为明色,下边为暗色分别用A、C、E、G、I、L、N、P八

个英文字母表示。每个字母表示该色的白色及黑色含有量。色立体的结构是以明暗系列为三

角形的一条边,其顶点为纯色。位于三角形中间部分为含灰色。各色的比例为:纯色量十白色量十黑色量=100%奥氏色相环的8个主要色:黄Y橙O红R紫P兰紫BP兰B 绿G黄绿YG,各主要色再分三个色相123…编成24色色环

在色环上穿过园心相对的色相各成互补色。色的表示法:3y·ec各色的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第一个数3y表示3号黄色相

第二个数e表示该色含白量

第三个数c表示该色含黑量

从百分之一百的总量中减去的白与黑(查表)含量就是该纯色的色量。

字母白量黑量

a 89 11

b 56 44

e 35 65

g 22 78

I 14 86

L 8.9 91.1

N 5.6 94.4

P 3.5 96.5

如8NE(8R NE)

8指8号红色相

N表示5、6的白量

E表示65的黑量

其该色的量=100-(5.6+65)=29.4

得知该色是一个红灰色。

(四)PCCS色立体

pccs色立体是日本色彩研究会(1966年)发表的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ractical color coordinate system的简称。是以在教育范围内应用为主要目的的色彩体系,吸取蒙赛尔和奥斯特瓦德两体系的长处、配色方便。

1、 Pccs色体系特点

明度:以包含白和黑共有9个阶段的明度色标,用1.0;2.5……9.5表示。

色相:是由24色组成。

纯度:是选择各色相的标准色,在标准色与无彩色间做等间隔排列,无彩色标为0,随数字增大,饱和度也增高,用1S;2S;3S……9S来表示色彩的饱和度。

2、Pccs表色法

这个体系最有特色的是由色调来表示色。色调是指色的明暗或强弱的调子。在同一色相内考虑色时,有强烈的色,淡色、浓色、深色等多种色。依明度和纯度的关系可以有:淡薄色调、浅调、亮调、亮灰调、中间调、鲜艳色调、暗灰色调、深调、浓郁色调。

(五)色立体的实用价值

1、色立体有利于学习现代化的色彩知识,它相当于一本“配色词典”。在色彩的使用上,色立体色谱可提供几乎全部的色彩体系,帮助你丰富“色彩词汇”和配色方案。

2、由于各种色彩在色立体中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的,有利于寻找出色彩的组合规律。色立体在色相秩序、明度秩序、纯度秩序组织得非常严密的体系中,指示着色彩的分类、对比、调和等一些规律。

3、色立体有利于色彩名称的鉴定,色彩的科学管理,便于生产上标准化、统一化。如果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色立体色谱,那么对于色彩的使用和管理将带来方便。只要知道某种色彩、标号,就可以从色谱中迅速正确地找到。

在学习过程中色立体帮助我们认识色彩规律,在实际工作中,色立体只是作为配色的工具,科学的工具不能代替艺术的创作,因而在实践中还要灵活运用色彩以发挥其最大效用。

第三节色彩的混合原理

我们把色光混合大致分为加光混合、减光混合与中性混合三个类型。

一、加色混合

加色混合属于投照光的混合。将光源体辐射的光合照一处,可以合照出新的色光。例如面前一堵石灰墙,没有光照时,它在黑暗中,眼睛看不到它。墙面只被红光照亮时呈红色,只被绿光照亮时呈绿色,红绿光同时照的墙面呈黄色。这黄色的色相与纯度均在红绿色之间,其亮度高于红,也高于绿,接近红绿亮度之和。由于投照光混合之后变亮了,所以称为加色混合。

从投照光混合的实验中可以知道:朱红、翠绿、兰三种色光是原色光,原色光双双混合,可以混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一种原色光和另外二原色光混出的间色光称为互补色光。例如翠绿与紫红,兰与黄、朱红与青等,三组都是互补色光,互补色光依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例图86)

二、减色混合

减色混合指色料的混合。色料混合之后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增强了吸收光的能力,削弱了反光的亮度。在投照光不变的条件下,新色料的反光能力低于混合前的色料的反光能力的平均数,因此,新色料的明度降低了,纯度也降低了,所以称为减色混合。

减光混合分色料的直接混合与透明色料的叠置。(一般来说手绘作品用的都是色料的直接混合;印刷用的是色料的叠置方法。)

色料直接混合的三原色是品红(较大红紫些,比玫瑰红的紫味又少一些)、柠檬黄和青(带绿味的兰,如天光兰,不是普兰和群青,也不是酞青兰。)每两个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可以混出若干个间色,其中橙、绿、紫是典型的间色,减光混合的间色的纯度往往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依赖化工厂生产的纯度更高的间色。三个原色一起混出的新色称为复色,一个原色与另外两个原色混出的间色相混,也可混出复色。复色种类很多,纯度比较低,色相不鲜明。三原色依一定比例可以混出黑色或深灰色。一原色与相对立的间色可以依均等的分量混出黑色或深灰色,这两色就称为色料互补色。(例图87)

水彩颜料、油墨、彩色玻璃、彩色玻璃纸、透明度较高的塑料、有机玻璃等,被称为透明色料,它们的叠置,如同色料的直接混合,可以得到新的色彩感。

和色料直接混合一样,叠置三原色是品红、黄与青。主要三间色是橙、绿、紫。原色与相对的间色为互补色。

黄与青可叠置出中绿,黄与品红只能叠置出大红,叠不出桔黄。青与品红叠置出紫色,这紫色比青与品红的明度要低得多。一旦品红改成大红,或青色稍稍偏绿,叠置色就不再偏紫,而是偏黑了。例如普兰与大红叠置,叠出色就偏黑色。

互补色叠置,本来色的明度高时可叠出灰色或含灰色,本来色的明度中间偏低时可叠出深灰色或黑色。

叠置时,色彩有底面之分,一般来说,叠置色受面色的影响大些,相对接近面色。例如大红与翠绿叠置出黑色,大红为面色时,黑色有红味,翠绿为面色时,黑色倾向绿。面色的色层越厚,透明度越低,这种倾向越明显。

印刷油墨叠印时,从生产的方便和叠印的效果看,叠色中明底偏高的最好作底色,不应

作面色。

包装装潢设计的作品绝大多数经过印刷,设计人员如果能准确而熟悉地应用油墨叠色,可以使印刷品的用色和印次少,色彩丰富,色层匀实,光泽感强,印刷方便,印刷费用有可能节省。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指混成色亮度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

中性混合主要有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需要多实践才能掌握这一色彩应用技术。

把红、橙、黄、绿、青、兰、紫等色料等量涂在园盘上,旋转之后呈现浅灰色。把品红、黄、青涂上,或者把品红与绿、黄与兰紫、橙与青等互补色料涂上,只要比例适当,都能旋出浅灰色。

在色盘上,红与黄旋出粉橙色,青与黄旋出黄绿色,红与兰旋出粉橙色。

我们站在铁路上,可以看见眼前的两根铁轨伸向远方,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一点。如果两根铁路轨各有各的色彩,经过一定距离,铁轨合一了,两种色彩也会合成一个新的色彩。形的合一称为形体透视缩减,色的合一称为形的空间视觉混合。

让不同色彩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错杂陈地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空间混合出来的新色。

空间混合的原色与减光混合的原色相同,空间混合的间色,复色等和色盘混合的间色、复色等接近。混合色活耀、明亮,有闪动感,与减光混合色彩很不相同。

空间里都有形的透视缩减,同样都有色的空间混合,这是眼睛的感觉方式决定的。后期印象派画家们利用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的油画风景,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

近代与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于大小和疏密不一的极小的三原色点,混出极丰富、真实感极强的色味来。

装饰色彩也可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例图88)

第四节色彩的对比原理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对”有双数,互相面向的含意。

“比”有挨着、较量、找出异同等含意。

当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出清楚可见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对比关系。

“两个以上的色彩”是色彩对比存在的第一个条件。

所谓一个色彩指的是具有面积、形状、位置、明度、色相、纯度的色彩单位。这种单位两个以上才能称之为对,否则就没有比的可能。

“放在一起”是色彩对比存在的第二个条件。

这里所说的一起,包括时间上非常接近还包括空间上尽可能接近,几乎在同一视域内,只有在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一起才容易准确地发现异同,才能充分显示出应有的对比效果,相反色与色的距离较远,视觉印象就会淡漠甚至消失,比就失去意义了。

从概念的角度来说,基本相同的色彩放在一起应称为色彩的同一或重复,而不是对比。在构成色彩对比的诸条件中,色彩差别是最基本的,色彩的对比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因

为:

(一)在同一光源照射下,空间万物或是同一物体不同部位在受光的角度、距离和受光的强度影响下,它们的反光的明度、纯度就会不一,如果所照光源变化,它们的反光会更加千差万别。

(二)发光体与反光体分布在空间各处,它们与感光的眼睛的距离、角度位置各不相同,即使它们反射与吸收光相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这也是色彩差别无处不在的原因。

(三)发光体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也造成了色彩的变化。例如:太阳的光照,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会出现早、日、昏、夜四时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万物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距离也会随着变化,色彩也会不同。印象派画家正是用眼睛观察到瞬息万变的色彩世界,发现了色彩对比关系产生的色彩组合奥秘。(例图89)

其次,眼睛随人而运动,眼睛的感觉还随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而变化影响色彩感觉的变化。当然眼睛对色光的感觉有极大的适应性,包括明适应、暗适应、有彩适应,而色光的明度、色相、纯度有无限的可分性,当眼在适应之前可能看不出差别来,而适应之后,就能分辨清楚,这又是色彩差别感无时不生的原因。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称得上单独的色彩只是些大体相同的色光刺激眼睛的结果。它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它的周围还有些不同的色光刺激眼而形成了与之不同的色彩感觉。由于这些不同色彩的对比关系才能看见对比着的双方的色彩,假如眼前漆黑不见五指,这就意味着视觉功能的丧失。换句话,只要眼睛能看见点什么,就意味着色彩的存在,同时意味着色彩差别以及色彩对比关系的存在,这就是色彩存在对比关系的普遍性意义。

二、色彩错视与幻觉

这是色彩普遍对比时的二种情况

(一)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是依色彩对比的概念,将二个色放在一起同时能观看。它们因色幻觉的关系发生对比而起变化,这种因色彩对比发生在相同的时间称同时对比。同时对比的结果使相邻比较的两色改变原来的性质感觉向对应方面发展。例如:把同一个颜色放在不同色相的底色上,这一色的色相会随着底色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色感。另外,红底上的灰方块呈绿味灰色,而绿底上的灰色呈红味灰调。同一灰色在各色相底上能略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这是色彩对比时的错觉所在。

同时对比是因为眼晴对任何一种色彩并置时,同时要求出现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设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将它出现。正是这一原因,色彩和谐与基本原则中包含有互补色的规律。

颜色的同时对比,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寒者更寒,暖者更暖。

2、当不同的色相并列时,其色感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面。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同时对比的效果在从事色彩构图艺术实践时,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配色效果按需要加强或抑制。

加强的方法:

①提高色彩的纯度。

②使对比两色建立补色关系。

③运用面积对比。

抑制的方法:

①改变纯度,提高一色的明度。

②破坏互补关系。

③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缩小面积对比关系。

试在橙底色上配兰灰,能扩大同时对比作用,橙底上配黄灰能抑制同时对比的作用。

(二)连续对比

当我们看过一种颜色后立即再看另种颜色,由于前一种色的影响会改变后一种色觉,一种色因为它色影响与单独看它时显得有所不同时,就是连续对比现象。例如:先注视红色,后看紫色,则不见紫色而成兰绿色感。或者将一鲜艳色块放在白纸上,凝视一会拿开,在白纸上会出现刚才看见颜色的补色感觉的色,这种现象也叫视觉残象。

一般连续对比经稍长时间的阻延与视觉休息,错视影响会基本消失,而同时对比的现象无法经过视觉休息来消除。因为它们同时被看见,但人的眼睛注视会疲劳,强烈刺激久了会不适应,视锐度会下降,这说明视觉生理需要有节奏。在戏剧、电影、展览及服装表演等艺术色彩设计中就是利用这些对比作用安排色彩的间歇和高潮,烘托主体为欣赏和宣传服务。

三、色的易见度

是指色彩的清晰程度。在白纸上画黄色图形或是黑色图形,哪个看来更清楚?当然是白底上的黑形清楚,能清晰看到形时叫视认度高,相反,看不大清就叫视认度低。一般图与底的色差大,视认度高,色差小视认度则低。影响色彩易见度的关健是明度差,比如,图形色和底色色相如果不同,但明度近似,那么,界线就会模糊;如果是同一色相,只要有明色和暗色搭配就能清晰辨认。一般明度、纯度、强对比时,易见度高。明度、纯度弱对比时,易见度低,易辨认和难于辨认的二色列表如下。

视认度高的色彩搭配:

视认度低的色彩搭配:

四、色的膨胀、收缩与进退感

在同样距离观察一列色时(夜空中的霓虹灯),感觉红色好像是近在面前,而蓝色好象退在后面,这种跳到前面的色叫前进色。退到远处的色叫后退色。一般象红、橙、黄暖色系的色是前进色。象兰、绿、紫冷色系的色是后退色。从明度来讲,明色看较靠前,暗色看较靠后,从色相来讲,纯度高的色在前纯度低的色靠后。平面设计中适当使用前进色和后退色可给人有色彩的距离感或层次感。

由于前进色有看起来比实际大的感觉,所以又叫膨胀色,看来远去的后退色,又因其收缩性看上去比实际要小故叫缩色。也就是说,暖色及明色看大,冷色及暗色看小,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的文字组织,不难发现白地上的黑字看来小,而黑地中的白字看来大,这是因为白色具有膨胀性,黑色具有收缩性的原故,服装设计配色中,往往利用这些错视原理,弥补和修正人体的不足。

综合起来,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感有如下规律:

暖色、高纯度色、大面积色、亮色、对比色一般都具有膨胀、前进感;寒色、低纯度色、

小面积色、调和色、暗色一般具有收缩、后退感。色彩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的错视,对于实用色彩效果有很大影响。

五、色彩的特性与所形成的对比关系

色彩的对比除具有普遍性外,由于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变化万千,色彩的千差万别说明了特殊性的色彩成千上万,彼此不同,其构成的对比关系也必然各具特点,都有其它色组对比无法代替的特点与效果,这就是色彩对比关系的特殊性所在。

我们知道:非彩色的特性主要在于明度变化,非彩色系之间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关系;有彩色系同时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的特征,有彩色系之间可形成更加多样的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以及综合对比等关系:在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此外色彩间还会有冷暖、进退、张缩、厚薄…等差别,可形成冷暖对比、进退对比、厚薄对比…等。这些条种性质的对比都有别的性质对比所不可能有的对比效果。这些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特性。

以上种种对比都会因差别大而形成强对比,因差别小而形成弱对比,因差别适中而形成中等对比等。在同性质对比内每一程度的对比也有其它程度对比所不可能有的对比效果。

每一个色彩的存在,必具备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存在方式,对比的色彩之间就会有面积的比例关系。形状的聚散关系,位置的远近关系及肌理的异同关系。这四种存在方式和四种关系的变化,对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色彩对比的效果都会有非常明显的独特的影响力,它们既影响色彩对比的视觉效果,还影响它的心理作用,并为其它的色彩效果与作用无法替代。

研究色彩对比的重点就在于研究它的特殊性。下面将从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综合等五种主要对比研究每种对比的强、中、弱的对比效果,研究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关系于对比效果的影响以及色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二色或多色并置所产生的变化和特殊效果,研究色彩对比就是研究色彩的矛盾因素与对立统一的规律。色彩的配合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在色彩构图中是客观存在的,而装饰色彩美的魅力常常就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把握与妙用。

为掌握色彩的对比规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明度对比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最重要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根据一个9个等级的明度色标,可划分为三个明度基调:

低明基调——由1-3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沉静、厚重、迟钝、忧郁的感觉;

中明基调——由4-6级的中明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柔和、甜美、稳定的感觉;

高明基调——由7-9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

具有优雅、明亮、寒冷、软弱的感觉。

由三种明度基调又可组成3种中、长、短调的明度对比,明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明度差别的大小,以明度色标为例:

短调:(明度弱对比)——相差3级以内的对比

具有含蓄、模糊的特点。

中调:(明度中对比)——相差4~5级的对比

具有明确、爽快的特点。

长调:(明度强对比)——相差6级以上的对比

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

运用高、中、低调和中、长、短调六个因素又可组成9种明度对比的不同的调子。

以第5级色为基色、第7,9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中高短调;

由于明度倾向和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各有特点,各种明度基调具有不同的性格。

一般来说,明度对比强时,光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明度对比弱时,光感弱,不明朗、模糊不清、形象不易看清晰。对色彩设计来说,明度对比的恰如其分是其它对比的基础,是决定配色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等感觉的关健,并为其它对比的心理作用作了铺垫。历史的图案配色,都重视黑白灰的训练,即重视非彩色的不同程度的明度对比,也重视有彩色之间的明度对比,把注重检查配色的明度对比及其效果,作为配色的重要手段。

(二)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相在色环上的距离。在24色相环中,任定一色,与此色相邻之色为邻近色,色环上两色距离30?左右是为邻近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2~3色为类似色,色环上两色距离角度约45?左右,是为类似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4~7色为中差色,色环上两色距离角度约90?左右,是为中差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8~10色为对比色,色环上两色距离约120?左右,是为对比色相对比。与此色相间隔11~13色为补色。色环上两色距离约180?左右,是为互补色相对比。同种色、邻近色、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在色环中,任何一种色相都可以自为主色,组成同种、类似、中差和互补等色相的不同程度的强弱对比。

色相对比的具体方法与色彩效果:

1、同种色相对比:

同种色相配色,可以是一个色的深浅之分,但并不存在色相对比。

配色效果:色相感明确,单纯、柔和,容易统一,这种对比方法容易掌握,但有时也容易感觉,单调、平淡。

2、邻近色相对比:

邻近色相差别很小,色彩对比非常微弱。如红/黄光红,绿/黄光绿,虽然是不同的色相,但是相似于同种色相的配合,可略补同种色相对比的不足,但也易于单调,配色中,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

3、类似色相对比:

类似色相对比要比邻近色相对比明显些。如红/橙,橙/黄,黄/绿,绿/兰,兰/紫,紫红的色组对比。类似色相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近色的单纯、统一、柔和,主色调明确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耐看的优点,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容易流于单调,配色中,可运用小面积作对比色或以灰色作点缀色增加色彩生气。

4、中差色相对比:中差色是介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如红/黄,红/兰,蓝/绿等的色组对比,因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对比效果较明快。

5、对比色相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要比类似色相对比鲜明强烈,是色环上120**左右的三色对比,如:红/黄/兰、红/黄绿/兰,橙/兰紫/绿,黄橙/兰绿/紫,黄/绿兰/红紫等色组对比。

色环上间隔90?左右的4色如:红/黄/兰绿/兰紫。

橙/黄绿/绿兰/紫,黄橙/绿兰/红紫等色组也用于对比色相对比。其色彩对比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

6、互补色相对比

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兰绿,黄/兰紫,绿/红紫,兰/橙等互补色相同,能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大的鲜明程度,比之其它色相对比更强烈,更富有刺激性,可引起视觉的足够重视:适应视觉的全色相刺激的习惯性要求,达到生理上的满足。现代色彩学家伊顿说:“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会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平衡。”在运用同种色、邻近色、类似色配色时,如果色调平淡乏味、缺乏生气,可以适当地在对比中使用补色将会使画面效果得到改善。互补色相对比的配色特点是:强烈、鲜明、饱满、充实、活跃、刺激。在同样色数参加对比的前提下,任何别的色相对比都会显单调。但也有其短处,掌握不好,也会产生不安定、杂乱、欠协调、过分刺激、粗俗和生硬等缺点。

(三)纯度对比

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纯度对比,它们是较鲜艳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的对比,并且两色调有明显的鲜艳程度差别。

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从表面层向内逐渐转灰至无彩色系,以色立体中5R纯度为例、可划分为三个纯度基调:

低纯区基调——由0~4级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中纯度基调——5~9级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

高纯度基调——由10~14级的纯度较高的色组成的基调。

纯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纯度差:例如

1、纯度弱对比:是纯度较接近的色彩对比。色立体纯度色区差3个阶段以下的就是纯度弱对比。

2、纯度中对比:是纯度差间隔4~6级的对比。如饱和色与含灰的色的对比,含灰色与无彩色系黑白的对比。

3、纯度强对比:是纯度差大的对比,相差10个阶段以上的纯度对比,称纯度强对比,如高纯度色或纯色与无彩色黑白灰的对比。

色彩的模糊与生动是纯度对比引起的。用二种灰色来衬托鲜艳的纯色,由于色彩同时对比的作用、鲜艳的色会更加生动。

在纯度对比中,假如其中面积最大的色和色组属高纯度色,又可称鲜色,对比的另一色纯度低,这就构成了纯度强对比,那么这组对比可称为鲜强对比,用这样的分法可把纯度对比大体划分如下:

鲜强对比中中对比灰强对比

鲜中对比中弱对比灰中对比

鲜弱对比中强对比灰弱对比最强对比

由于纯度倾向和纯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与感情影响各有特长,一般来说,鲜色的色相明确,易引起视觉注目和兴趣,心理作用明显,但容易疲倦,不能持久注视。含灰色等低纯度色相含蓄,能持久注视,但因平淡,视觉兴趣少,注目程度低,久看容易厌倦,感其单调。

在同色相等明度条件下的纯度对比,总特点是柔和,越是纯度差小,柔和感愈强。与柔和感相联系的是清晰度低,对视觉来说一个阶段差的明度对比的清晰度等于三个阶段差的纯度对比,因此,单一纯度弱对比表现的形象是较模糊的。

纯度对比的另一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感,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色相越鲜明,可增加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注目及其情绪因素。如果纯度对比过强也会带来不足,出现生硬、杂乱、刺激、眩目等感觉。

对比不足时,会出现配色的粉、脏、灰、黑、闷、火等毛病,作业时应加以注意。

色彩可以用4种方法降低其纯度:

l、加白:纯色混合白色可以减低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

曙红+白——带蓝味的浅红;黄加白——变冷。各种色混合以后都会产生色相偏差;

2、加黑:纯色混合黑色,既降低纯度又降低明度,各种色加黑以后,会失去原有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3、加灰:纯色混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混合,可以得到相同明度的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4、加互补色:纯色可以用相应的补色接淡。纯色混合补色,相当于混合无色系的灰,因为一定比例的互补混合产生灰,黄十紫可以得到不同的灰黄。如果将互补色相混合,再用白色淡化,可以得到各种微妙性格的灰色。

(四)冷暖对比

因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冷暖对比。

冷暖本来是人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触觉。太阳、炉火、烧红的铁块,它们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其光所及将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的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这些射出的光照所及,亦会觉得温暖。另外,大海,远山、雪地等环境,是蓝色光照最多的地方,兰色光不导热,而大海、雪地又有吸热的功能。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人在这些地方只会觉得冷,这些生活印象的积累,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或是下意识的联系,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一看见红色光,无论它是光源色还是物体色,都会引起条件反射,皮肤会觉得热,心理也觉得温暖。看见蓝色光,皮肤产生冷的反应,心理也会觉得冷。当你走进清洁间,看见有红橙色标志的水笼头。自然会想到是热水管,而有兰色标志的水笼头,则是冷水管。可见冷暖色的提法来源于色光的物理特性,更大量的来源于人们对色光的印象和心理联想。而眼睛对色彩冷暖的判断主要不是依赖于眼睛本身对色彩的感觉,而是依赖联想和对冷暖感觉体验而形成的色彩概念的积累,所以色彩的冷暖及其对比属于色彩心理作用的范畴。

因此,人们把冷暖色彩看成比较抽象的,似是而非的,不容易言传的概念,又把冷暖看成万能的,把握色彩技巧的锁匙。

另外,中性色或者是类似色相在比较中也会得到不同的冷暖感。如柠黄—黄绿—绿—中绿中,柠黄就偏冷而中绿偏暖。玫红—深红—大红、朱红—桔红中,玫红偏冷而桔红偏暖。配色中,色彩冷暖属性是在同时比较下产生其冷暖知觉的。

如果根据冷暖关系把色立体划分为十几个阶段,那么,凡差别十个阶段以上的称冷暖强对比、差别三个阶段以内的称冷暖弱对比,其余的称中等程度的冷暖对比,两极色的对比称冷暖最强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说,还有一组冷暖概念。那就是白冷黑暖的概念。

在同一色相中,不论它是冷色还是暖色,如果加白越多,越亮色越冷;反之加黑越多、越暗、色越暖。也可以说是冷色中兰的明色是蓝色相中最冷的,暖色中朱红如加白成明色,呈粉红或桃红,色变冷。相反,如果在冷色中加黑成暗色时,深暗的色给人暖感。

冷暖对比,主要是感情的影响力量。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越单纯,对比越强,刺激力量愈强。

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以相对语(即反义词)来表示,介绍如下:

冷色暖色

阴影阳光园·曲线形方·直线形

透明不透明缩小扩大

平静刺激流动稳定

稀薄稠密冷静热烈

淡的浓的

远的近的这些词显示出冷暖对比复杂的表现力。

轻的重的

女性的男性的

软弱的强烈的

湿润干燥

理智的感情的

(五)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相对的面积比例,色彩面积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结构比例差别的对比。这里主要探讨不同的面积比能否达到最美、最稳定的均衡。

前面分析视力时谈到对比辨认与色彩面积的关系。当观察的对象大时,视网膜上的成像大,色彩就清晰,细节形象容易辨认。反之就不容易辨认。当一个形象看不清楚时,要清晰可见,可供选择的办法有三:第一,扩大形象的面积。第二缩短视点与对象间的距离。第三,扩大呈现形象的色彩对比。在一般情况下,用三个办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达到看清楚该形象的目的。这一例说明:假如表现形象的色彩对比关系不变,仅扩大对比色双方的面积,使视角扩大,视面积随之扩大,色彩对比的清晰度会随之提高。对比效果就会加强。反过来,缩小对比色双方的面积使视角缩小,视面积随之缩小,色彩对比的清晰度肯定会下降,对比效果肯定会削弱。这是一个规律,因为视面积大意味着受刺激的锥体细胞多,给大脑的视觉信息强。视面积小,受刺激的锥体细胞少,传给大脑的视觉信息弱。

可见面积是色彩不可缺少的因素,结合面积来研究色彩对比是因为:

1、色彩的明度和色相的纯度只能以相同的单位面积才能比较出实际差别。

2、单位面积的色彩的明度和色相的纯度不变,随着总面积的增减它们的光量及色量也随之增减,对视觉的刺激程度与心理影响也有强弱。

如:一平方公分的黑,清晰、干净。

一平方公分的红,鲜艳可爱。

一平方公尺的黑,严肃暗闷。

一平方公尺的红,兴奋、激动。

一百平方公尺的黑,消极、阴森、恐怖。

一百平方公尺的红,过分刺激、疲倦、难以忍受。

3、单位面积的色彩的明度和色相的纯度不变,它们的对比关系将随着其面积以及面积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比双方的色彩面积越大,对比较果越强,反之越弱。

例如:对比双方的面积之和不变,双方面积在1:1时对比效果强。反之越弱。

例如:对比双方的面积之和变,双方面积在1:1时对比效果强。1:2就弱些,1:10更弱。这说明,对比的色彩面积相当时:对比较果强,面积大小会悬殊。对比效果愈弱。

4、对比色的面积与其错视程度关系也很大。一般来说,本色彩面积大,对它色的错误影响大,受它色错视影响小,稳定性高。反之,本色面积小,对它色影响小,受它色影响大,稳定性较低。可见,色彩的稳定性的高低与面积的大小恰好成正比。

以上四点就是我们设计色彩对比时,不能忽略色彩的面积的基本理由。

色彩构图时,有时会觉得某种颜色太跳,而显得太刺眼,某种颜色力量不足,而不发挥作用,为了调正关系,一方面是改变色彩的色相和纯度,另一方面就是合理安排各种色彩所占据的面积比例。

离开一定的面积无法讨论色彩的对比效果,离开双方或多方的面积比例关系也无法讨论色彩的对比效果。考虑到这些规律,一般在设计色彩对比时,大多数选择明度高,纯度低、色差小,对比弱的配色,使人感觉明快、舒适、安详、持久、和谐。即使在近距离活动较长时间,也保持美的感觉。这是大面积的设计包括建筑、室内装饰、展览、展台、广告等活动中应予注意的。

在设计中等面积的色彩对比时,如家具、服装筹。一般选择中等程度的对比,既能引起视觉的充分兴趣,又能持久地保持这种兴趣。

在设计较小面积的色彩对比时,灵活性相对大很多,强对比一般下会引起反感,弱对比也能得到喜爱。如首饰、服饰及各种环境中的小装饰等。但是,要想在小面积对比的条件下清晰有力地传达内容,引起尽可能充分地注意,如小商标和小包装,往往可采用强对比,效果较好。

均衡的面积对比还有其它因素。如构图,明暗、主调等等。所以在表现的时候用哪一种色,用什么样的对比,还取决于主题、内容的需要以及要达到的美的感觉和个人的意向。

(六)综合对比

因明度、色相、纯度等两种以上性质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综合对比。

前面所述的明度、纯度等对比,都是单项对比,譬如,明度对比的各色的色相,纯度都相同,只表现出明度差别;纯度对比的各色的色相、明度都一样。只有纯度之差,这样规定,对深入研究单项对比的规律有好处,但是,色相对比,难以排除其它对比来研究,例如纯色相对比,按孟氏色立体的观点,各纯色的色相不同,明度就不一,这就不可避免同时存在着纯度对比与明度对比。因此,纯色相的对比就不算单对比,应称为综合对比。只有较低纯度的色相对比,才能做到明度划一,纯度相等,才可算单项对比。

综合对比的重点在研究其中各单项对比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是研究主要性质的对比与次要性质对比之间的关系,在多种性质的对比中,既考虑主与次的关系又考虑主与次的相互影响。

我们知道:最强的明度对比是黑与白的对比,这组对比是单项对比。如果把它改为综合对比,如把白改成浅黄,黑改成暗红,新的色组就属于综合对比,这样的改变虽然不影响明度对比作为主要性质对比的地位,但最强的明度对比却肯定地被改变。再看:最强的纯度对比是5R4/14和n4”0(灰色)的对比。这组对比也只能是单项对比。如果改为综合对比,必然要改变其中一种色的明度或色相,如把5R4/14改为5R6/10,或者把N4/10改为N6/0改前者肯定削弱了纯度对比,改后者则分散了视觉对最强纯度对比的注意力,实际上削弱了纯度对比。如果要把它改为纯度与色相的综合对比,就将N4/0改为有彩色,提高它的纯度,这样也会削弱最强纯度对比。

最强的色相对比是5R4/14和5BG4/6的对比,这组色的明度划一,基本上可称单项对比。如改为综合对比,就要改变其中一方或双方的明度与纯度。纯色如果明度改变了,意味着纯度随之改变,纯色变成非纯色,色相的纯度降低了,色相对比的程度相应削弱,最纯的色相对比就会变成不足强色相对比。如果把三组最强的单项对比放在色立体上来考察,结论也是一样。

最强的明度对比的白色处于中心轴顶端,黑色处于底端,两者保持了上下间的最大距离。而黑白之间的任何色对比都使对比相对削弱。

最强的纯度对比的灰色处于中心轴上,纯色处于色立体表面离中心轴最远的部分,两者也保持着中心与色立体表面的最大距离,改换纯色的位置,势必缩短中外的距离,也就会削弱对比。如果是改变灰色的明度,势必综合了明度对比,新的对比加入,原有的对比没有加强,实际上意味着对原有对比的注意力被分散,也算削弱对比。

最强色相对比的两色处于色立体表面水平线上相距最远的两点,从奥氏色立体来看,它们恰好处于穿过色立体中心的直径两端。如改变其中一色的位置,也必缩短两色在色立体表面上的距离,因而削弱对比。

由此可知,凡保持单项最强对比的两色,不可能并有其它性质的对比。凡保持综合对比的两色,不可能保持最强的单项对比。对此,可以认为是色彩在色立体上单项间隔的距离变化千万造成的。因为色彩在色立体上的距离越远,对比越强;距离越近,对比越弱,在单项

对比是这样,在综合对比时也是这样。

要想使综合对比达到理想效果,应借助色立体,根据色立体上的色彩顺序,逐项地思考和选择。

装饰配色一般用色不多,要求却比较多,如要求,光感明快,形象清晰,用色鲜明,用色效果丰富等,即常说的,明快、大方、鲜艳、丰富,对这么多要求,只考虑单项对比是不行的,哪怕是最强的单项对比也不行,只得求助于综合对比。一些小包装上常用玫红与粉绿、中绿与粉红、深兰与浅黄;服装配色中运用红与黑等对比色组就是综合对比的应用实例。在这样的色组对比中,虽然放弃了最强的单项对比,却保留了一定的对比强度,同时使色感丰富、鲜艳、明快,有所失则有所得,这就是综合对比的长处。

(七)色彩形状与对比效果

形状是色彩存在的形象要素之一。单个色彩的明度,色相及纯度会受到形状的影响,对比的色彩的明度,色相及纯度及其对比效果也要受形状的影响。例如,在9个方格内的黑色本是一个颜色绘制,它们的面积都一样大,只是形状的聚散程度不一,结果表明,形状最集中的色最黑,最分散的色最灰。这些黑色与白底色的对比效果也受到形状聚散的明显影响。黑色集中的对比效果最强,黑色分散的对比效果弱,越散越弱。色块的分散,意味着和它对比着的衬托着它的底色也分散。分散后,每局部的色面积就小了。这就为视觉空间混合创造了条件。在走向空间混合的过程中,对比色的双方从互相排斥变为互相吸引、互相靠拢。

不同色彩的相互排斥与相互吸引,本来就是相反相成,共居于对比着的色彩关系中。对比双方的明度、色相或纯度差别越大,排斥力越强吸引力越弱、色差别越小,排斥力越弱,吸引力越强。当色差关系不变时,双方面积越大,越集中,排斥力越强,吸引力越弱;双方面积越小越分散,排斥力越弱,吸引力加强,对比也弱。由此可见,对比着的色彩之面积与聚散程度之变化,必然带来对比效果的变化。

通常当色彩的性质与面积保持不变,其形状完全可以千变万化,也使色彩的对比效果变化。我们将形色变化规律归纳如下:

l、色彩形状的变化,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属集聚形状:如正园形、椭园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

一类用分散形状:如雾一样匀散的点形,较集中的点形,散开的线形、网形等。

其中聚集程度最高的是正园形,分散程度最高的是雾一样匀散的点形。在色彩本身的面积不变以及其它分布的范围也不变的时候,色彩形状的变化规律基本如是。

2、一定性质与面积的色彩在对比中的稳定性与其形状的聚散情形关系极大。当形状集聚程度高时,色彩的稳定性就高,形状分散程度高时,与它色发生空间混合的部分多,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长,色彩的稳定性就低。

3、色彩的形状是通过色彩对比表现出来的,作为图色的集聚意味着底色的相对集聚。图色的分散也意味着底色的分散。因此双方集聚程度高时对比效果强,双方分散程度高时对比效果弱。

4、色彩形状的集聚程度高,注目程度也高,对人的心理影响明显。另外要注意分散程度高的色彩所引起的心理作用,分散之后的色彩由于受到错视和空间混合的作用,已经改变原色彩的面貌,构成了新的色彩印象,其心理影响不应再是原色彩的影响了。

总之,色彩在性质与面积均不改变的前提下,提高形状的集聚程度与加强色彩的对比较果恰成正比。这是调整对比较果时,不应忽视的一条规律。

(八)色彩位置与对比效果

前面已讲过:作为非概念的客观存在的着的色彩,除了具有一定的明度、面积、形状、肌理,和具有一定的色相及纯度之外,还在平面上或空间里占有位置,在视网膜的成像中占有一定的视位置。对比着的色彩双方可能会共有一条边界线,绝不可能共有位置。因此,对

比着的色彩双方一定会发生位置关系。一般来说,它们的位置关系会有上下、左右、正斜、中偏、远离、邻近、接触、切入,一色在另一色的边缘或正中央等等。(例图90)将天空本应该是蓝色的位置处理成红色,表达特定的情绪。

另外,由于色彩的位置和形状不同造成的色彩变化,利用其对比关系了也可以虚拟出一定的层次感。就象真实环境中的色彩,依一定的对比关系呈现出物体与人的空间距离,给人以空间感一样。

在色的知觉中我们已经知道色彩有前进感、后退感,有扩张感、有收缩感。在色彩对比中,也可发现红、橙、黄等暖色在对比中前进。绿、兰、紫色总是往后退,使人感觉它在离开我们,其中蓝色最明显,这是冷暖对比形成的一种层次感。

在对比中发现:鲜红、鲜兰、鲜黄等高纯度色有前进感,灰红、灰兰、灰黄等低纯度色有后退感。鲜色注目性高,灰色容易看不清,这是纯度对比形成的一种层次感。

明度对比也形成一种层次感,那就是浅色、白色和深色、黑色。对比时,浅色白色有前进感,深色、黑色有后退感。黑白两色如果面积一样大,人们会觉得黑色小些,白色大些。白色有扩张感,黑色则有收缩感。

在色彩性质相同或者比较接近的情况下,面积大的色彩有前进感,面积小的有后退感。形状集中的色彩有前进感,分散的有后退感;位置居中、下的有前进感,位置居边角的有后退感,这是透视习惯造成的。

在多组色彩对比的情况下,除了上述基本因素对层次感起作用之外,与底色对比弱的有后退感,与底色对比强的有前进感,在这个基础上,强对比色组有前进感,弱对比色组有后退感。

色彩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感或者在艺术作品中的层次感,都与色彩所具有的形象、位置与形象本身的可视性等分不开。因此,色彩要想表现出理想的层次感,应与形象的层次感统一起来。

第五节色彩的调和原理

一、色彩调和的概念

“调和”一称和谐或“多样统一”。它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和高级形态。它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中的特殊的统一。从调和的字义上来说“调”包含着调整、调理、调配、组合等意思,“和”可作和一、和谐、融洽、有条理、恰当、相反相成等解释。布鲁诺认为:整个宇宙的美就在于它的多样统一。他说:“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由完全相象的部分构成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了,因为美表现于各种不同的结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的多样性。

色彩调和这个概念和一般事物的调和概念一样,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对比着的色彩,相反或者相成,一种是多种非对立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形成不太显著的变化,也是调和色彩关系。如音乐中利用谐音原理使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响,形成和声一样。对立或调和,都要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统一的美。因此,艺术家总是追求一种“不齐之齐”,在参差中求整齐,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的多样统一之美。

二、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色彩调和决定色彩的美感和这美感是否被社会承认,历来的艺术家与色彩学家均提出了不少见解。我们将调和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视觉生理角度的调和

“调和感觉是视觉生理最能适应的感觉,是视觉生理的平衡”。从生理角度来看,要求色彩调和是满足视觉的生理平衡。当眼睛看过亮色光之后,在一瞬间会出现暗色残象,这是

视觉生理出现不平衡的结果。当眼睛看温和阳光下的一般景色。看红黄绿等配色适当的色调或看中等明度的灰色,都不会出现视觉残象,说明此刻的视觉生理是平衡的。生理学家赫林曾说:中间灰色在眼睛中产生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眼和大脑需要中间灰色,缺少了它就会不安稳。有些色彩学家把一些世界公认的优秀油画作品的用色,依其面积比例涂在色盘上,一经旋转,发现转出的是中间灰色。这就说明:这些优秀油画不仅局部看来是和谐的,而且总的关系又保持着视觉生理平衡。当然还有更多的世界名画其色彩总合,并不是中间灰色,而是具有较明显的色相倾向。这些作品更能激励观者,能使作品与观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装饰配色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说明,有色相倾向的色彩与观者的某种感情需要是统一的、调和的。当然,这里就不止是生理的需要,而属于心理的需求了。

关于调和有:“调和是对比的反面,与对比相反相成”、“调和等于秩序”、“调和就是近似”等观点。这些都是有关色彩和谐的规律,也是色彩调和的基本原则。从上述三种观点来看,可以认为,互补色配合、对比着的色配合是调和的。因为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平衡。其二,秩序是一种调和,就自然景物的明暗光影、冷暖、灰艳等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色立体三要素,也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而成。因此,在色立体中,凡有秩序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会是调和的。其三,近似也具有调和感,它是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配色好象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会显平板单调。一味高昂紧张又会杂乱无章,因此配色的基本法则应该是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

以上是色彩美感的生理学原理,实际上是色彩配置的总效果与视觉生理反应之间的调和,它不仅要求色彩配置不应过分刺激也要求色彩关系不过分柔和、平淡。要求对比与调和的恰如其分。

(二)视觉心理角度的调和

“调和是色彩与审美需求的统一”。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人对色彩除了生理需要之外,不包括功能及精神的需求,从实用角度说,这也是色彩产品的“供”与色彩需要者的“求”之间的调和。因为人是复杂多样的结合体。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的生理特点(如性别、年龄);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所处的社会条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与自然环境(中外、东方、西方、国内、南方、北方)与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同,对色彩的喜好偏爱就会有不同。另外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不会完全一样。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不同的情调如:富丽华贵、优美典雅、热情兴奋、含蓄沉静、欢乐喜庆、朴素大方……等。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那么人们就很自然地感到色彩和谐的愉悦。因此,设计配色,必须与人的视觉心理满足基本一致,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特点来进行色彩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三)关于色彩与形状的统一调和

在一幅绘画或设计作品里,形状和色彩的功能是同时发生作用的,就是说,形状和色彩的表现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红、黄、兰三种基本原色,和它们对应的有三种基本的形状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约翰斯·伊顿指出:正方形同红色相对应,红色的重量感和不透明感同正方形的静止、庄重的形状相一致。三角形的本质是三个交接的对角线。它同一切有对角线特点的形状相一致,如长斜形、不等边四边形。锯齿形以及由它们引伸出来的形状。它那尖头的角产生一种好斗和进攻的效果。尖锐、醒目它是有思想的象征。在色彩中,它的无重量特点同明澈的黄色相称。圆形,是在一个平面上从特定的一点出发,沿着一定的距离进行持续移动。同三角形所产生尖锐、紧张的感觉相比,园产生一种松弛的、柔和的运动感觉,园形包括了一切具有弯曲的、循环特点的形状,不停移动着的正园同色彩中的透明蓝色相一

色彩构成工作设计基础教程

色彩构成设计基础教程 颜色绝不会单独存在。(除了黑色)事实上,一个颜色的效果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反射的光,周边搭配的色彩,或是观看者的欣赏角度。 有十种基本的配色设计,分别叫做: 无色设计(achromatic)、类比设计(analogous)、冲突设计(clash)、 互补设计(complement)、单色设计(monochromatic)、中性设计(neutral)、 分裂补色设计(splitcomplement)、原色设计(primary)、二次色设计(secondary) 以及三次色三色设计(tertiary)。 下面让我们分类来看: 基本配色——强烈 最有力的色彩组合是充满刺激的快感和支配的欲念,但总离不开红色;不管颜色是怎 么组合,红色绝对是少不了的。 红色是最终力量来源——强烈、大胆、极端。力量的色彩组合象征人类最激烈的感情:爱、恨、情、仇,表现情感的充分发泄。 在广告和展示的时候,有力色彩组合是用来传达活力、醒目等强烈的讯息,并且 总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基本配色——丰富

要表现色彩里的浓烈、富足感可藉由组合一个有力的色彩和它暗下来的补色。 例如,深白兰地酒红色就是在红色中加了黑色,就像产自法国葡萄园里陈年纯美的 葡萄酒,象征财富。白兰地酒红色和深森林绿如果和金色一起使用可表现富裕。 这些深色、华丽的色彩用在各式各样的织料上,如皮革和波纹皱丝等等,可创 造出戏剧性、难以忘怀的效果。这些色彩会给人一种财富和地位的感觉. 基本配色——浪漫 粉红代表浪漫。粉红色是把数量不一的白色加在红色里面,造成一种明亮的红。象红色一样,粉红色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快感,但是比较柔和、宁静的方式进行。 浪漫色彩设计,藉由使用粉红、淡紫和桃红(略带黄色的粉红色),会令人觉得柔和、典雅。和其它明亮的粉彩配合起来,红色会让想起梦幻般的6月天和满满一束夏日炎炎下娇柔的花朵。 基本配色——奔放 藉由使用象朱红色这种一般最令人熟知的色彩,或是它众多的明色和暗色中的一个,都能在一般设计和平面设计上展现活力与热忱。中央为红橙色的色彩组合最能轻易创造出有活力、充满温暖的感觉。这种色彩组合让人有青春、朝气、活泼、顽皮的感觉,常常出现在广告中,展示精力充沛的个性与生活方式。把红橙和它的补色——蓝绿色——搭配组合起来,就具有近、随和、活泼、主动的效果,每当应用在织品、广告和包装上,都是非常有效。 基本配色——土性 深色、鲜明的红橙色叫赤土色。我们常用它来组合、设计出鲜艳、温暖、充满活力与土地味的色彩。这种色彩有种淡淡的温暖,就像经过琢磨、润饰的铜器。和白色搭配起来,就会象发出自然灿烂的光。土性的色彩有年轻人爱笑、爱闹的个性,令人联想到悠闲,舒适的生活。

室内设计色彩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色彩基础知识 <一>室内色彩的搭配技巧 ——轻柔浪漫色调。中心色为柔和的粉红色。地毯、灯罩、窗帘用红加白色调,家具白色,房间局部点缀淡蓝、有浪温气氛。 ——典雅靓丽色调。中心色为粉红色。沙发、灯罩粉红色,窗帘、靠垫用粉红印花布,地板淡茶色,墙壁奶白色,此色调适合少妇和 女孩。 ——华丽清新色调。中心色为酒红色、蓝色和金色,沙发用酒红色,地毯为暗土红色,墙面用明亮的米色,局部点缀金色,如镀金 的壁灯,再加一些蓝色作为辅助,即成华丽清新格调 <二>设计的十种形式 室内设计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满足其功能实用,运用形式语言来表现主题情感和意境,形式语言与形式美则可通过以下方式表 现出来。 一、对比。对比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定型技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形体、色彩等作对照就称为对比。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放在同一 空间中,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在强烈反差中获得鲜 明的对比,求得互补和满足的效果。 二、和谐。和谐包含谐调之意。它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等组合得到协调,成为一个非常 和谐统一的整体。和谐还可分为环境及造型的和谐、材料质感的和谐、色调的和谐、风格样式的和谐等。 三、对称。对称是形式美的传统技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形式美法则。对称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对称给人感受秩序、庄重、整齐、和谐之美。

四、均衡。生活中金鸡独立,演员走钢丝,从力的均衡上给人稳定的视觉艺术享受,使人获得视觉均衡心理,均衡是依中轴线、中心点不等形而等量的形体、构件、色彩相配置。均衡和对称形式相比较,有活泼、生动、和谐、优美之韵味。 五、层次。一幅装饰构图,要分清层次,使画面具有深度、广度而更加丰富。缺少层次,则感到平庸,室内设计同样要追求空间层次感。如色彩从冷到暖,明度从亮到暗,纹理从复杂到简单,造型从大到小、从方到圆,构图从聚到散,质地单一到多样等,都可以看成是富有层次的变化。层次变化可以取得极其丰富的视觉效果。 六、呼应。呼应如同形影相伴,在室内设计中,顶棚与地面桌面与其他部位,采用呼应的手法,形体的处理,会起到对应的作用。呼应属于均衡的形式美,是各种艺术常用的手法,呼应也有“相应对称”、“相对对称”之说,一般运用形象对应、虚实气势等手法求得呼应的艺术效果。七、延续。延续是指连续伸延。人们常用“形象”一词指一切物体的外表形状。如果将一个形象有规律地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连续下去就是延续。这种延续手法运用在空间之中,使空间获得扩张感或导向作用,甚至可以加深人们对环境中重点景物的印象。 八、简洁。简洁或称简练,指室内环境中没有华丽的修饰和多余的附加物。以少而精的原则,把室内装饰减少到最小程度。以为“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简洁是室内设计中特别值得提倡的手法之一,也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趋势。 九、独特。独特也称特异。独特是突破原有规律,标新立异引人注目。“万绿丛中一点红,荒漠中的绿地”,都是独特的体现。独特是在陪衬中产生出来的,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在室内设计中特别推崇有突破的想像力,以创造个性和特色。 十、色调。色彩是构成造型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颜色能引起人视觉上不同的色彩感觉。如红、橙、黄温暖感很热烈,被称作暖色系,青蓝绿具有寒冷、沉静的感觉,称作冷色系。在室内设计中,可选用各类色调构成,色调有很多种,一般可归纳为“同

工业产品色彩设计基本法则

工业产品色彩设计基本法则 发表时间:2008-02-25 编辑:江昌华来源:网络 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是工业产品造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起着美化产品、美化环境的作用。当工业产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时,色彩比形状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色彩设计对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对协调操作者的心理要求和提高工作效率、对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现实的意义。 工业产品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功能特点不同,但在色彩设计上有着共同设计法则。 1. 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 色彩设计与产品的形态、结构、功能要求达到和谐统一,是色彩设计成功的重要标志。 例如,消防车都采用红色为主体色调。这是因为红色让人联想到火,红色有很好的注目性和远视效果,使消防车畅行无阻。同时红色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因此,消防车采用红色充分发挥了其功能作用。 家用空调、冰箱等工业产品,其功能是降温和保鲜,宜采用浅而明亮的冷色。卫生用具和医疗器械采用浅色;军用产品采用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的迷彩色和绿色;工程机械为了安全和引人注目,采用明度较高、纯度较低的黄色和橙色为主色调等等,都是从产品的功能特征和色彩的功能作用相结合起来的选择。 2. 满足人机协调的原则 色彩设计应使操作者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不易产生疲劳,这样才能达到操作准确,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 例如,一般机床设备的底座、床身等,宜采用沉重的颜色,给人以安全感;工作台、滑块等宜采用浅色,消除沉闷感;满足操作准确、人机协调的要求。 3. 满足环境的要求 色彩设计不应囿于产品本身。而应着眼于整个环境。使产品的主色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成为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色彩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工作愉快、安全生产、提高效率。 (1)自然环境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产品色彩基调的主要因素。在炎热的工作环境下,产品色调应给人以清凉、沉静、安定的感觉,宜采用纯度低、明度高的冷色为主色调;在寒冷的工作环境,产品色调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宜采用纯度高、明度低的暖色为主色调。

《设计色彩》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系部艺术学院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教学课时64课时 专业班级17级艺术设计本、专科 授课教师 职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7年9月11日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 第三节设计色彩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本章节教学重点】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表现风格、表现方法 【本章节教学难点】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以及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结合图片讲解及多媒体教学形式 附件及说明: 一、教具、幻灯、电化教学手段的说明 二、新课内容小结 三、作业布置 四、后记

五、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六、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它内容书写右边 七、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设计色彩的定义 所谓设计色彩就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受,对 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的一种色彩技法。与以往绘画 色彩不同的是它更具备装饰性和平面性,对于静物质感的表现要求没有绘 画类色彩那么高甚至是不要求,但对于装饰性因素以及构成式的色彩分割 感则有一定的要求与设计理念。 二、设计色彩的特征 (一)设计色彩的造型特征 1.单纯化 装饰造型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抓住“简而变”,通过造型构思, 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达到单纯的艺术效果。 2.平面化 装饰造型的重要基础,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 其中又分为客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面化,构图仍存在空间状态,较为 写实的平面化;以及主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铺,平视观察。 3.意象化 指对形体进行主观想象性设计和绘制。 4.夸张化 是指在装饰性绘画中,夸张就是变形变色,出于抒发情感,营造有意 味形式,为突出主题和生活本质,追求感染力为目的。 (二)设计色彩的色彩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 它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色彩形象,用与设计色彩表现就带有本质色 彩的特征。 2.色彩布局均衡性 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主要指分量的对称。色彩均衡重在 相互呼应,比如某中色出现在一方,要在彼方有同性色或近似色的“再现” ,才能相映成趣。 3.色彩表现高纯度 意思是指颜色的鲜艳要符合一般的审美要求,所以装饰性色彩追求高 纯度色彩搭配。 4.色彩观察移动性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是指集中于一点来观察,这对远近,左右,上下空间反映比较清楚。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

《色彩》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为美术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推动与辅助的作用。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本课本共分四个单元,分别以色彩概念类别、色彩形式表现、色彩性格归纳、主观构想表现为单元题,进行知识划分,使教学思路的体例更加清晰,知识点的针对性更强。第一单元主要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工具运用、认识不同的色彩类别及色彩基本原理。第二单元逐渐向色彩表现形式的叙述,学生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对色彩的运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掌握色彩的构成搭配规律。第三单元结合了人的色彩心理,着重讲解色彩自身的特征及心理特点,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第四单元针对环艺、广告、服装等不同专业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做了有针对性地知识点结合,把色彩的运用和专业开展进行了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色彩概念类别

任务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在色彩这个美妙的世界里,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特有的色彩变化,结合生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对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作用。将学生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引领到设计色彩领域当中,从设计生活和设计的角度介绍设计色彩的的概念、用途和特点,让同学们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在课本中,认识工具和工具的使用对学习的作用。 不同色彩特征对认识色彩的影响及存在的联系。 任务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内容]从学习绘画至今,我们接触了好多的绘画工具。比如,从幼儿园时用过的彩色铅笔,到学习专业素描时用过的专业铅笔,再到学习色彩实用过的水粉笔、油画笔、油画棒,等等。从长期接触的写实色彩进入设计色彩的领域,又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工具,以满足设计色彩的设计需求。 [教学要求]认识工具和工具的基本表现作用 明白设计色彩使用的工具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表现对象来选择的 任务三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 [教学内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是色彩体系的三大基本类别,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认识和了解它们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色彩、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以及专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认识写实色彩、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各自的特点 了解装饰色彩、构成色彩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装饰色彩、构成色彩的意义 任务四自然色彩的特征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颜色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黑色、白色以及深浅不同的灰色,其他均是彩色。自然山水显示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并且这些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享受。 [教学要求]解释自然界的色彩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理解人文色彩和自然色彩 任务五色彩的三属性及运用 [教学内容]色彩具有基本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设计色彩是从人对色彩的

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

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物理性质 1、光与色 A、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光是发生色彩 感觉的刺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的结果。 B、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决定。光波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 别。振幅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 2、物体色 A、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以后,会产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透明物体的 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光的物体,它的颜色取决于对 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的情况。 B、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选择性吸收的光量和表面反射的光 量,它实际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3、光源的演色性 二、色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指黑色、白色和由黑白色调和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2、有彩色系 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彩。 三、色彩的基本特性 1、色相 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2、纯度(彩度、饱和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颜色中含有色部分的比例。 3、明度 色彩的明亮程度(两种情况): A、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同一色掺入不同颜色或黑色时会使明度降低。 B、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色为中间明度。 四、色的混合 1、三原色 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 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 青(湖兰)。 2、混色理论 间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 复色: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 对比色:红与蓝为对比色 互补色:红与绿为互补色 协调色:红与桔为协调色 3、色立体 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种表色方法。 说明:A、赤道部分表示纯色相环 B、南北两级连接中心轴表示明度 C、南极为黑,北极为白,中心为灰

(工业设计教材)色彩设计基础(郑筱莹)

中国美术院样视觉设计同步教程 色彩设计基础 郑筱莹 著 中国美术院

第一章绪论 一、色彩的意义 形成人们审美观的主要途径 色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 色彩美已经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二、颜色感觉的形成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我国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色彩的形成原理 第一节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这是色彩的心理性质。 几种常用色彩的情感功能 红色: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 橙色: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 黄色: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 绿色:生命、青春、成长、安静、满足等 蓝色: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 紫色: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 黑色: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 白色: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 灰色: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高雅、安适等 1.红色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由于红色是可见光波最长的波长这一特性,所以它及易引起注意,它常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的表情,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纯色的心理特性:热情、活泼、引入注目,热闹、、革命,同时也给人以恐怖的心理。 2.橙色 橙色的刺激作用虽然没有红色大,但它的视认性注目性也很高,即有红色的热情又有黄色的光明,活泼的性格,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

服装设计基础试题集

一、填空题 1. 服装设计包括服装的()设计、()设计、()设计。 2. 色彩的三属性是()、()和()。 3. 粉绿色的上衣配墨绿色的下装属于()调和。 4. 最适宜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外型是()型。 5. 我们可以在纯色里加()色来改变色彩的()度。 6. 一般情况下,高明度色给人以()的感觉,而低明度色则给人以() 和()的感觉。 7. 色彩是构成服装美的( )。 8. 丝绸料在洗涤时,不能用的做法是( )和()。 9. 羊绒大衣呢比羊毛大衣呢更保(). 10. 尼龙绸里料在穿用时,易产生( )。 二、选择题 1. 胖体型穿()颜色会使身材显得相对苗条。 A.深色 B. 浅色 C. 对比色 D. 素雅 2. 服装用料多少,主要取决于服装的()。 A.尺寸 B. 式样 C. 所用面料的门幅宽度 D. 经济核算 3. 美丽绸的缩水率大约为()。 C.5 A.不缩水 B.2% % D.10% 4. 童装的设计和选择应以()为主要原则。 A.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B. 宽松自如 C.舒适方便 D. 穿着滑顺 5. 服装配色是指对服装用色的()。 A.选择 B. 搭配 C. 组合 D. 色彩 三、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 色彩的轻重感和软硬感主要是由色彩的明度决定的。 2. 服饰的第一印象是色彩。 3. 尼龙绸、美丽绸、羽纱是常见的里料,三者的性能很相近。( ( ( ) ) ) 4. 在为瘦体形人设计服装时,在面料色彩的选择上通常采用深色。() 四.简答题 1. 简述服装配色的基本原理。 2. 简述流行色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3. 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设计色彩教学总结

设计色彩教学总结 篇一:设计色彩总结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学时数:48 教学对象: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设计色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学习设计色彩 教学内容: 一、问题导入,设计色彩是从基础转向设计的过渡,同学们从艺术与设计中体会结合点。专业设计中所需要接触到的基础问题再这里都应该受到训练。 二、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 1.色彩的形成 2.色彩原理 3.设计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4.设计色彩与专业色彩 5.设计色彩分析 第一章设计色彩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 通过对色彩光学原理的分析,了解色彩的形成、色彩知觉原理,是色彩设计学习所依据的基本条件。

理解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原理,准备把握各色彩要素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为科学任何运用色彩技术奠定基础。 光与色的现象与原理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会产生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的七色光谱色,作为一种连续性的色,各色之间是互相融和渐变的,其中靛没有色光位置,故一般省略为六色,把这六色按顺序围成环状,便成为色相环。 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试验,论证了光与色的关系。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所产生的色带叫光谱色,由于光波不同,折射角度不同,会带来色彩差异,因此我们就以光谱色来判断和确定色彩。 范文写作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眼球内侧的网膜那里产生刺激,这个刺激通过视神经传达到支配视觉的大脑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视知觉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色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1、进入人眼中的颜色种类越多,光波数量就越多,明度就越大,所以色光混色是「加色混色」。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很多考生会问一些关于画水粉色彩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画色彩的经验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加以总结,希望会有一定帮助 一、认识色彩 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的色相。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 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 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 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 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 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 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中应准备的颜色

《色彩基础知识入门》教案设计

课型:艺术欣赏课 教法:讲解以及板书 教具:多媒体演示 课时:1课时 一、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色彩分类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色彩构图能力 情感目标:讲解范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色彩构图的要求 2、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导入课题:介绍水粉画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回忆三原色及其颜色本身的性质。展示幻灯片(原色、间色、复色) 2、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展示三原色幻灯片) 固有色——是指一个物体在通常情况下给人留下印象的色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红色的旗帜,绿色的草地,黄色的桌子等。但是物体本身的颜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不同环境不同光照不能同颜色的对比中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因此,在色彩绘画中,我们不能机械的看待物体固有的颜色,而要注意它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色彩变化。 光源色——是物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光源色的影响。对于光照的颜色,我们叫光源色。例如阳光、火光和各种灯光都可以使被照物体发生色彩变化。比如同样的景物在早晨、中午、傍晚的不同光照下其色彩会明显不同。 条件色——又称环境色,它是一个物体被附近的物体所反射的光色所照射,就形成了该物体的环境色。(展示幻灯片石膏像) 3、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一个颜色的相貌,是这个颜色区别于其他颜色的基本特征。有些颜色的相貌特征很明显,比如红、黄、蓝、绿等,其色相的名称也很明确;而有许多颜色的特征不明显,只能区别其色感倾向,如黄绿、蓝绿、紫灰等等。但无论什么颜色,他们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颜色的相貌特征。 明度:明度是指一个颜色的明暗深浅程度。色彩的明度有两种类别,一是各个不同颜色之间存在的明暗强度不同,例如黄色比红色亮,红色比紫色亮等等。二是同类色系中的明暗深浅程度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个颜色中含白色或黑色的分量不同而形成的。 纯度:纯度是指颜色的纯净度。一个颜色中所含其他色素的成分越少,其纯度就越高。以三原色是纯度最高的颜色,间色次之,复色更次之。 4、静物的布置与构图 1、色彩写生的静物布置,除了对色彩方面的要求以外,其他如题材内容的选择,物品的主次关系,大小疏密的安排等方面,与素描静物的布置要求都是一致的。 2、构图是表现绘画美感的重要因素。构图的基本原则是均衡、多样统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图要求整体感,画面布置上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二:构图要有主题意识,只要是指注意主题物大小要适当,位置越适当 第三:构图要有均衡观念,注意聚散的处理 四、课堂总结 完整是构图的终结,完美是一幅画的最高标准。一幅静物画中各个物体位置安排合适,大小黑白适当,形象塑造整体,创作意图得到明确体现,这样的一幅构图才称的上是完整的。完整与和谐是构图的灵魂。

色彩设计基础

色彩设计哲学 无论你是个怎样的死硬派,你不得不承认色彩和生活的亲密程度,差不多到了难舍难离的地步。小如每天上班该穿着什麽颜色的衣服,大如设计一国之国旗应用什麽颜色,全反映出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担当了个吃重的脚色。事实上,除了黑白影片的人物外,没有人可以生活在一个无色世界中。色彩令这个世界变得缤纷,它能改变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对某事某物的看法。企业因此愿意把花绿绿的钞票投资在设计代表企业的颜色上,设计师绞尽脑汁去表现每种颜色的特质,为的是他们相信,在你和颜色相遇的一刹那,你可以意会到在那或温柔,或暴烈的色彩底下,它所传递给你的讯息。 色彩运用是门学问,它在设计中占的位置到底有多重要?就这方面我们专诚向设计师蔡启仁先生请教。蔡启仁先生表示,一件设计作品,一般包含三个元素:色彩、图像、文字。这三个元素中,以色彩较为重要。蔡先生解释,人对色彩是相当敏感,当他们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最先攫取其注意力的,就是作品的颜色,其次是图像,最後才是文字。色彩给其他人的印象特别强烈,所以设计师最容易通过色彩去表达他的设计意念,而身为设计师,就必须懂得和色彩沟通,了解他们。 色彩密码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徵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徵热情,於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徵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的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色彩象征 红——血、夕阳、火、热情、危险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精华版

平面设计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设计的内涵 英文:指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 中文:动脑筋、想办法、找窍门、安排、计划、制定方案等含义。 广义: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它既可以指这种活动本身,此时它的词性是动词;同时“设计”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此时它的词性是名词。 外延:“设计”一词的外延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设计已深入到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尤其在应用学科中,设计是人为事物和活动的本质因素所在。 2、平面设计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平面设计是这种活动所要采取的形式之一。 平面设计就是以文字、符号、造型来捕捉美感,表达意象,表达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效果的一种设计活动。在平面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 3、设计的本源 人们一直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思想感情的方法。它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其超大型风格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代表着一种浓缩的时代精神。早期的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即所谓的“书画同源”。文字的产生使平面上的基本元素得以完美地组合,印刷的发展及为此提供了舞台。这意味着现代平面设计的真正开始。 4、平面设计的特点 (1)手段性 设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不可能为设计而设计。设计作品是一种中介,它的核心目的是最终传达设计者的意图。因此当衡量一个作品好坏的时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能否实现传达目的是首要的指标。 (2)主观性 设计过程是设计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设计资源和素材的重新组织、整合过程。主观性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同一个设计主题,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就是主观性的体现。 (3)客观性 指的是设计表达的客观规律。合乎现实实际。 (4)创新性 设计不是模仿,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创新性,是指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使之实现新的功能。艾伦弗莱彻是以设计为基础来探索一种意念的创造,因此十分强调设计意念的重要性,他说:“在设计中除了意念,其它所要做的就只不过是设色涂抹罢了。” (5)商业性 5、平面设计的分类 平面设计在二维空间的一切设计活动 (1)字体设计 (2)标志设计 (3)视觉识别设计 (4)名片设计 (5)平面广告设计(路牌、招贴、海报)

色彩设计学主要内容

1、叙述互补色的定义,特点,意义,举例说明(3个) 凡是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光,两种颜色相混呈现灰黑色的色光或是颜色即为互补色。特点:互为补色的色光是加色相混得白光,互为补色的颜料是减色相混却得到灰黑色。例如:洗白色衣服的时候加蓝色染料。用普蓝和朱红混合不出紫罗兰。一半为黄色一半为紫色的圆盘快速旋转时看到灰色。 2、色彩的共同心理感应,定义,包括九个方面,3个例子 共同的生理机制和情与欲以及生存环境使人类在对外界事物的感应心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轻重感3、色彩的强弱感4、软硬感5、明快与优越感6、兴奋与沉静感7、华丽与质朴感8、舒适与疲劳感9积极与消极感。例如:1、黑色容易让人产生忧郁感2、休息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一种放松的气氛3白色的物体轻飘,黑色的物体沉重。 3、色彩的3个功能9个特性:1色彩的认识功能2艺术功能3科学功能色彩的特性:1、社会性2、装饰性3、实用机能性 4、立体性 5、流动性6环境协调性7、流行性8、季节性9民族传统性。 4、色彩设计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心理学,艺术与美学,生理学)。 中国独有的颜色;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玉脂白、长城灰、青花蓝。 五色体系:青黄赤白黑(色彩最基本的元素)。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光:红绿蓝。三对互补色:黄-紫、蓝-橙、红-绿 视觉适应:人的感觉器官适应能力在视觉生理上的反应。 易见度:色彩学上把容易看清楚的程度叫做易见度。 色彩的美总是与装饰的具体对象结合在一起的,它与表现对象、使用对象、使用场合、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色彩工学:是一门研究色彩与人类行为关系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目的:从色彩的功能出发,运用色彩生理学、色彩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针对使用色彩的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地点的不同要求,正确科学的选择色彩和控制色彩。 色彩构成:是指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搭配、组合,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色彩的均衡2色彩的呼应3色彩的主从4色彩的层次5点缀色6色彩的衬托(1明暗衬托2冷暖衬托3灰艳衬托4繁简衬托)7色彩渐变 色彩构成的基本法则:1以无彩色变化为基础的构成2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3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4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5综合构成 色彩的对比理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等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1色相对比2明度对比3纯度对比4面积对比5冷暖对比6同时对比7虚实对比 纺织行业通用色卡:1中国色彩应用标准体系CNNS 2、国际的PANTONE 高长调——具有积极、明快、强烈、清醒感。高短调——淡雅、温和、阴柔之美。 中长调——明快、有力、阳刚之美。中高短调——具有丰富含蓄和层次感。中低短调——具有模糊、厚重和神秘感。中短调——具有沉着、含糊和暧昧感。 类似色15——60度中差色60——120度对比色120——165度互补色180度 色彩名法有自然色名法和系统色名法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很多考生会问一些关于画水粉色彩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画色彩的经验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加以总结,希望会有一定帮助 一、认识色彩 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 的色相。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 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 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 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 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 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 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 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中应准备的颜色 普蓝群青青莲紫罗兰钴蓝湖蓝

熟褐 赭石 /土红 深红 大红 玫瑰红 朱红 桔红 可以稍微生一点, 哪怕最 墨绿 深绿 草绿 翠绿 粉绿 淡绿 橘黄 土黄 中黄 淡黄 柠檬黄 建议初学水粉的同学把上面这些颜色都备齐了,可能有些学哥学姐会说某某颜 色根本没 用不用买, 那都是个人而言。 当你画了一个阶段色彩对颜色以及调色有了基本认识 以后,你会发现调色盒里的很多颜色你几乎用不着, 那时再根据个人的习惯去有目的选择颜 色。 调色 把颜色备齐然后在纸上尝试任意两种或三种颜色相调和所产生的变化, 从而熟悉 颜色。 然后再尝试着去调书上某个水果或者某个罐子的颜色。 注意要调某一块颜色时, 首先 分析用哪几种颜色有可能调出这块颜色。 以下面这组静物中的衬布为例来介绍下大体的调颜色思路: 其实想调一块漂亮的灰颜色或高级灰颜色方法很多, 调颜色还是要考自己的色彩 感觉和 平常画画的积累。 如果要靠去背颜色组合来调出好看的颜色太难了也太悲哀了 ...脑子 中装的不应该全是哪块颜色 + 哪块颜色 =哪块颜色。而是要做到看到一块颜色凭感觉从颜色 盒中找几种颜色然后直接能调的很漂亮,可能每次调出来的方法都不一样。 水粉调颜色不需要调太匀, 不能像搅拌机一样两块颜色拼命地搅, 后画到纸上会带点生颜色都不要紧。 画水粉调色时用的颜色种类太多颜色容易脏掉。 注意用色的比例。 当你能比较准确的吧书上 的任何一块颜色调出来时,那接下来就可以临摹整张的水粉静物画了。 三、工具的准备 想画好一张画,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笔:谢德堂的黄杆水粉笔准备一套,绿杆油画笔准备几只 7号、5 号、三号、一 号(双号也可以)小刷子、刮刀等。 其实,每个人到最后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方法以后工具是没有限制的, 比如我现在 画水粉就习惯用刷子和两三只小号油画笔, 初学者还是尽量把这些备齐各种都尝试下等自己 有了自己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像我都高三时老师还要求我们必须用谢德堂的黄杆 水粉笔画,因为他只用那种。还必须我们用湿画法画 ...遇上这种老师太要命了,幸好我那时 不怎么听话。 纸:用普通的素描纸就可以, 尽量别用那种带点点的水粉纸吧, 个人觉得超难用。 如 果联考或者某些学校有要求,那可以针对练练。

色彩设计教案

福建农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方向《色彩设计》 课程教案 《色彩设计》教案 一、教学题目:《色彩设计基础》——“色彩的心理、物理效应” 二、教学时间:课堂讲授时间在20分钟左右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从基础色彩到设计色彩有了基本认识。并了解色彩学在设计领域上的应用及重要性,以举例作品典故的形式进行讲授,引起学生兴趣,加深理解,为今后的设计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色彩心理、物理效应,并举列出几种原色 进行剖析。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对整个色彩心理、物理效应认识有一定难度,色彩多是抽象概念,由于学生想象力,理解度不同,因此,要达到相应的统一性,

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以讲授,举例作品、典故的形式,由浅到深,从易到难,对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实例、典故来剖析,使授课有“骨”有“肉”,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兴趣,并从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加深印象。 六、板书提纲A板 板B. 七、教学过程

(一)色彩设计基础 1.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感情) 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各种表情,它能引起人们心理振憾,而引起的感情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去进行设计。色彩产生心理效应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对视觉产生的美丑感受;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感情产生的好恶性;而美丑感就是说给人以悦目(视觉)视觉,好恶性就是影响人的情绪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联想和象征,对于色彩的感情,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人,其感受是不同,在不同的时期人对色彩的爱好也有差异。我们能掌握好这种心理规则,就能较好地把握住色彩的流行趋势。(下面列举一些常用原色予以分析) ①红色—光波长,穿透力最强,它最易使人注意(万绿丛中一点红:广告设计)、兴奋、激动、紧张和疲劳(希特勒画家)。 红富有刺激性,使人产生热烈、活跃、美丽、吉祥(电影蒙太奇—红高粱)、忠诚的联想(五星红旗);另一方面,联想到危险,给人以躁动和不安的感觉(红灯)。(资料) ②橙色—穿透力仅次于红色,注目性高,易造成视觉疲劳,橙色接近火, 更有温暖感,由于大自然许多果实是橙色,被人称为丰收色,使人容易有:华美、温性、明朗、妒嫉。另一方面有:桔、柿、焱火、秋天联想。 ③黄色—明视度最高,光感最强,所以在设计效果图时,照明表示多用黄色,另联想到大自然许多花、动物毛,因此黄色,给人以光明、幸福、丰收、快乐之感。一方面,中华民族来说,我国古代帝王以黄色象征皇权的崇高与尊贵,成为其代表色,黄色在我国民族心中有威严感和神秘感。 另一方面,在欧洲,由于圣经上典故黄色视为下流。 ④绿色—绿色占了地球2/3,由于太阳投射地球光线,因此人的视觉也最适应绿色光的刺激,给视觉以最平静的反应,所以绿色最能使眼睛得以休息,植物的绿色给人们带来清新的景致和新鲜的空气,是春天的生命的代表色,是自然界的总色调,所以让人联想到:新生、和平、生长、春天、健康、安宁。 ⑤蓝色—光波较短,穿透力弱,所以蓝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大多被折射掉而留在大气层中,使天空呈现出蓝色,所以天空最富有空间层次感,海洋是蓝色,使人联想到广大、深远、悠久、纯洁和理解。蓝色为一种极为冷静的颜色,所以联想到冷淡、阴郁和贫寒,恐怖等。 ⑥紫色—波长最短,所以在日光中,其实是有些紫色的(画色彩时),紫色不导热,也不照明,视觉低,分辨力弱,给人以疲劳感。 (纯)明亮的如紫色,好似天上的霞光,原野的玫瑰,使人感到美妙和兴奋,我们传统色之一,有“紫色东来”之说,代表祥瑞平和,明亮的紫给人以高贵、美妙、吉祥。又有其阴沉的一面,联想:阴暗、险恶的一面。 ⑦此外,白色—给人以纯洁、清白、神圣。 灰色—给人以朴素、忧愁、中庸也使人感到空虚、沉闷。 黑色—给人以坚实、含蓄和肃穆,也可使人联想到黑暗和罪恶,死亡、严肃(如电影:黑炮事件)。 2.色彩的生理效应 色彩的生理效果是色彩对人们感官和肌体所产生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可刺激人的肌体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1)色适应

《色彩设计手册》

A:红色Red ——警告/大胆/娇媚/富贵/典雅/温柔/可爱/积极/充实/柔软 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在中国表示吉利、幸福、兴旺;在西方则有邪恶、禁止、停止、警告。兴奋,幸运,小心,忠心,火热,洁净,感恩。 常用三色搭配方案: 常用六色搭配方案: 正红:警告

正红代表了禁止、停止、警告等含义,在设计中常用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配色方案: ↘洋红:大胆 洋红视认性强、感觉华丽。洋红是招贴画色彩中的代表红色。视认性强,它与纯度高的类似色搭配,展现出更华丽更有动感的效果。使用补色和对照色,制造出鲜明刺激的印象。 配色方案: ↘朱红:积极 朱红在日本叫做“朱色”,印泥就是这种颜色。朱红搭配亮色展现出十足朝气,积极向上的情感。 配色方案: ↘酒红:充实 酒红色与红酒的颜色相近,是一种比较暗的红色。 配色方案: ↘土红:柔软 土红色是相对比较暗淡的红色,是红色系中相对稳定的颜色。 配色方案:

浅珊瑚红:温柔 浅珊瑚红色是女性用品广告中常用的颜色,可以展现女性温柔的感觉。 配色方案: B:橙色Orange ——收获/生机勃勃/美好/轻快/开朗/天真/纯朴/雅致/古典/坚硬 橙色是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又称桔黄或桔色。在自然界中,橙柚、玉米、鲜花果实、霞光、灯彩,都有丰富的橙色。因其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兴奋、温暖、欢乐、辉煌、以及容易动人的色感,所以妇女们喜以此色作为装饰色。表示温暖、幸福。 常用三色搭配方案: 常用六色搭配方案:

↘橘色:收获 橘色能给人有收获感觉,也有着能让人振作的力量,同时可以点亮空间。配色方案: ↘阳橙色:美好 阳橙色是橙色中带着有些许黄色,将黄色的轻快和光感增强了。 配色方案: ↘蜜橙色:轻快 蜜橙色在给人以轻快动感的印象同时,也透露出不安稳的一面。 配色方案: ↘杏黄色:开朗 杏黄色不但具有橙色特有的乐天、愉快,还有孩子般独特的开朗。 配色方案: ↘米色:纯朴 米色多运用于安定感的图案,可以展现出大自然的氛围。 配色方案: ↘驼色:雅致 驼色看起来高贵、雅致,所以搭配同色调的色彩会更显柔和及沉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