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

姓名:刘兴锋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132班

学号:131404237

前言: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便成就了飞机的雏形。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发展史

正文: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军用飞机投入使用,对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使航空科学技术正在孕育一场重大的变革。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2.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

3.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

4.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

5.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

6.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

7.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

8.1910.10.31 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

9.1911.02.08 世界第一次运载航空邮件。法制“索默”双翼飞机携带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达五英里外的奈尼。

10.1915.05.31 德国的齐伯林“LZ-38号”飞艇首次夜袭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袭。

11.1919.08.25 第一条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DH-16双翼机可载四名旅客。

12.1923.06.26 美国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驾驶一架DH-4B双翼机,用输油胶管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

13.1929.08.08-08.29 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环球飞行成功,航程31400公里,历时21天7小时26分钟。

14.1937.05.06 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德国的“兴登堡号”着火爆炸,36

人牺牲,从而导致了飞艇的衰落。

15.1939.08.27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德国的亨克尔公司制造的He178试飞成功。

16.1947.10.14 由B-29母机投放的X-1火箭飞机首次突破音速飞行,驾驶员为美国的查尔斯.耶格。

17.1949.02.26-03.02 第一次不着陆环球飞行成功,美国的盖莱合尔等人驾驶B-50轰炸机历时94小时零1分钟,航程37734公里,途中进行了四次空中加油。

18.1954.08.01 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雅克-18初级教练机试制成功。

19.1961.11.09 英国的“SUMPAC号”(塞桑普顿大学号)人力飞机首次实现了自力飞行,飞行距离64米。

20.1973.12.06 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旅客机“协和”客机试飞成功,最大速度为2333公里/小时。

21.1999.03.01-03.21 第一次不着陆气球环球飞行由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和英国的布赖恩.珍斯驾驶“布雷特林轨道器3号”气球完成。他们一共飞行了19天21小时55分,飞行距离为42810公里。

20世纪以前人类对飞行探索的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做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

“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气球飞行成功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就使用过原始的热气球──孔明灯(见中国古代飞行技艺)。历史上还记录过各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其他设想和尝试,在西方,13世纪的R.培根曾提出用稀薄空气或液体燃料充入薄壁金属球使它在空气中上升的想法。但首次制造成功载人气球的是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他们于1783年6月4日进行了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表演。1783年9月19日他们用一只更大的热气球,载上羊、公鸡和鸭各一只,飞行8分钟后安全降落。1783年10月15日F.P.罗齐埃乘热空气气球上升到26米,飞行4.5分钟。同年11月21日他和M.达尔朗德又乘热空气气球作了一次自由飞行,在约1000米的高度上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蒙哥尔费的气球引起了法国科学院的注意。法国物理学家查理认识到对于提供升力来说,氢气比热空气更有效,他用涂以橡胶的绸制成了氢气球(称查理气球)。1783年8月27日,氢气球在巴黎上升到约915米,飘行了约25公里后降落。查理后来又制造了一只更大的气球,球下系以可载人的吊篮。1783年12月1日,他和一位同伴乘这只气球在空中飘行50公里,留空时间超过2小时。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1785年1月7日法国J.-P.F.布朗夏尔和他的一个伙伴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飞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了用氦气代替氢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氦气球,它比氢气球安全,但价格昂贵。在现代,气球主要用于高空探测。

飞艇的兴衰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带有动力且可操纵的气球──飞艇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早期曾有人在气球上装帆、桨或翼片,但这些措施都未获效果。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汽气球。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上装蒸汽机,带动3叶螺旋桨,并有方向舵。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速度约10公里每小时。早期的飞艇都是软式或半硬式的。19世纪末铝问世后,有人用铝作骨架,用薄铝板作气囊外壳,制成了硬式飞艇,上面装一台8.8千瓦(12

马力)的4汽缸汽油内燃机,于1897年11月3日升空飞行。1900年旅居法国

的巴西人A.桑托·杜蒙因为驾驶

自制的飞艇,在30分钟内绕飞巴

黎艾菲尔铁塔而获奖。

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von齐

伯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1894年

他完成了硬式飞艇设计,1900年

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

积约11300立方米。1909年齐伯林创设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1910年6月22日开始用LZ-7号齐伯林飞艇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载客定期飞行,距离共193公里。LZ-7号飞艇可载20人,装有3台88千瓦(12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巡航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伯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曾多次用飞艇对伦敦进行轰炸。飞艇体积大、速度低、飞行不灵活,极易受到攻击和损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伯林公司又造了两艘巨型飞艇──“齐伯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的商业航线上飞行。“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容积200000立方米,长245米,内部陈设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0公里每小时。1936年3月4日开始飞行。1937年5月6日从德国飞往美国时,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上空,它的上部垂直尾翼忽然起火,火焰蔓延全艇,36人遇难,从此结束了飞艇的商业航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国家又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的飞艇,用于油田巡逻和吊运大型装备。

对飞机的探索和试验

在人类利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飞行成功的同时,许多航空先驱者对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飞机也在进行探索和试验。19世纪初英国的G.凯利首先提出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和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的设计概念。由多年来尝试的扑翼转向定翼,是飞机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他在仔细地研究了鸟类飞行之后,认识到鸟翼的功能可分解为升举和推进两部分。1809年,凯利在其著作中写道:“全部问题是如何应用足以抵抗空气阻力的动力来使翼面支持一定的重

量。”这就是动力飞行的基本原理。1849年,他制成一架滑翔机,将一个10岁的小孩带到几米的上空。1853年,他又制成一架新的载人滑翔机,带着他的马车夫飞了几百米。由于当时没有一种动力装置具有足够大的推力重量比,所以不可能实现动力飞行。

为了飞机的成功飞行,必须解决升力、动力和稳定操纵问题。许多人利用蒸汽发动机对动力飞行作了探索。英国的W.S.亨森于1842年设计了飞机草图并获得专利,但未制造。1882年俄国的Α.Ф.莫扎伊斯基曾使其单翼机沿斜坡下滑作过动力跳跃。1890年法国C.阿代尔的蝙蝠式飞机由平地作了跃飞。1894年旅居英国的美国人H.S.马克西姆的巨型飞机试飞时也未获成功。他们的飞机飞行距离很短,无法说明飞机是可操纵的。1883年,汽油内燃机(活塞发动机)问世。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S.P.兰利制造了安装活塞发动机的飞机,但在1903年的两次试飞均遭失败,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解决飞机的稳定操纵问题。

当时,有少数人沿着另一条道路对飞行进行探索,他们从试飞滑翔机开始,先使滑翔机稳定地飞行并能操纵,然后再加上动力,这个途径恰是成功的道路。沿这条道路的创始者是德国的O.李林达尔。他从1867年起研究滑翔,1891年设计并制成一架滑翔机,1893~1896年间作了约2000次滑翔飞行,滑翔距离曾达300米。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滑翔机上安装发动机,实现动力飞行。不幸他在1896年的一次飞行中因滑翔机失事而遇难。沿着李林达尔的道路继续探索的是在法国出生的美国土木工程师O.查纽特。他从1875年起开始对飞行发生兴趣,毕生搜集和编辑其他研究者的成果,于1894年出版了《飞行机械的进展》一书。1896年查纽特采用桥梁设计技术改进了李林达尔的双翼滑翔机,并作了几百次成功的飞行,飞行距离达几百米。查纽特曾打算制造动力飞机。当莱特兄弟读了他的书后与他建立了通信联系,他便成了莱特的顾问和知已,3人就通力合作了。莱特兄弟沿着李林达尔开辟的道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在航空史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

飞机飞行成功和初步进展W.莱特和O.莱特两兄弟是美国自行车技师。他们在李林达尔滑翔飞行活动的鼓舞下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制造了滑翔机,进行飞行操纵试验,又自行设计和制造了风洞,在风洞中他们把不同的机翼

模型悬挂在风洞天平上,以测定机翼的气动力。在风洞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制成新的滑翔机,在1902年9~10月,进行了近千次飞行,取得完全成功。于是他们决

定进行动力飞行。

1903年,莱特兄弟

设计和制造了“飞行

者”1号飞机,这架飞

机采用8.8千瓦(12

马力)的水冷4缸活

塞发动机和高效率

的螺旋桨。机体主要

为布、木材加钢管的结构。空气动力外形为“鸭式”,即两个升降舵在前,两个方向舵在后。机翼面略呈弧形。横侧稳定操纵靠两侧向上下相反方向扭转的翼尖来保证。机翼翼展12.3米,飞机重约340公斤。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1号飞了4次。第四次飞得最远,约260米,留空59秒,这是人类最早的持续的动力飞行。

1904~1905年,莱特兄弟又制造了“飞行者”2号和3号,后者是第一架实用的飞机。1906年莱特飞机获得专利,1908年莱特在法国的飞行表演轰动了欧洲。同年与美国陆军签订了制造军用飞机的合同。

20世纪初,欧洲也有人从事飞机的研究。1906年桑托-杜蒙设计的飞机在法国飞行成功。1909年7月25日法国L.布莱里奥驾驶自己设计的“布莱里奥”Ⅺ号单翼机,首次飞越了英吉利海峡,在37分钟的时间内飞行了约40公里。这是最早的飞机国际飞行。1910年3月法国H.法布尔设计的浮艇式水上飞机,把飞机的使用范围从陆地扩大到水面。1909年8月在法国兰斯举行了第一次航空博览会。会上展出了38种不同型式的飞机,其中23架作了飞行表演和竞赛。在这些飞机中最远的飞行距离为180公里,飞行时间超过3小时,最高速度为75公里每小时。1910年11月14日在美国进行了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试验。1913年2月25日,俄国И.И.西科尔斯基设计的4发动机大型飞机“伊里亚·穆罗梅茨”号首次飞行成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被用为重型轰炸机。1914年俄国飞行员П.Н.聂斯切洛夫完成了第一个飞机特技飞行──筋斗。飞机初步显示了它的

军事潜力。

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

飞机在军事上的最早应用是在1911~1912年意大利侵略土耳其之战。在后来的几次战争中也曾使用,主要用于侦察,而且规模很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大规模用于军事目的。大战开始时,各国拥有的飞机仅数百架,也没有专门设计的军用飞机。飞机起初用于侦察和照相,1914年8月22日,协约国的飞机在比利时前线进行

了第一次侦察,从而发

展了侦察机。侦察机在

空中相遇时,飞行员常

用手枪射击,于是产生

了“控制天空”驱逐敌

机的需要,出现了驱逐

机(后称为歼击机)。

飞行员先用马枪或步

枪,后又改用机关枪射击。驱逐机于1914年10月5日首先进行了空中格斗。德国1915年制成机枪射击协调器,射击时子弹从螺旋桨桨叶间隙中射出。1915~1916年,德国装有射击协调器的单翼驱逐机福克E-3取得很大成功,不久协约国也制造出这种装置并设计了一批优秀的驱逐机,此后又研制出轰炸机和强击机。先是用手榴弹和炮弹从飞机上进行轰炸,后来发展了专用的航空炸弹和航空瞄准具。1914年11月21日英国用爱弗罗504型轰炸机深入德国境内对齐伯林飞艇工厂进行轰炸。1917年10月11日英国皇家飞行团成立,专门执行轰炸任务。1918年4月1日,这个团发展为英国皇家空军。1915年12月19日,德国容克斯铝合金张臂式单翼机制成,大战末期德国曾将这种飞机作为对地攻击的强击机使用。战时还设计和生产了教练机以满足培训飞行员的需要。广泛使用的教练机有美国的寇蒂斯JN-4D。美、英两国还开始建造航空母舰和舰载作战飞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了飞机在军事上的作用,出现了执行不同军事任务的飞机机种。战争由平面向立体转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飞机的飞行性能已有显著的提高,飞行时速由80~115公里提高到180~220公里。升限由3000~

5000米提高到8000米,航程增大到440公里。飞机的结构和动力装置都有较大的改进。飞机的研究、设计、制造和驾驶有了明确的分工。航空已从个人的活动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航空工业,世界上已有200多个飞机厂和80个发动机厂,共生产了183877架飞机和235000台活塞发动机。大战开始时双方共有约1500架飞机,大战结束时已增到约8000架。航空活动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飞机、发动机和其他航空装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已形成较为严密的体系。

飞机民用运输的创建

从1911年起就有人尝试用飞机开展运输和邮递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剩余军用飞机很多,又有大批飞行员退役。德国战败后采用举办民用航空运输的手段,以保存技术力量,

继续发展航空工业。首先

在1919年2月建立了国

内航线,同年8月25日,

英法建立了国际定期空

中客运航线,不久就形成

了航空运输网。航线上使

用的飞机是经过改装的

轰炸机。1919年6月25

日德国容克斯公司专门

设计和制造出全金属下单翼民航机F-13。机上装有一台136千瓦(185马力)的活塞发动机,可载乘客4人和空勤人员2人。1920年,英国汉德利-佩奇公司制造了能载12名乘客的双发动机旅客机。1922年,改成装罗耳斯-罗伊斯公司265千瓦(360马力)发动机的旅客机,投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航线。随着空运业务的扩大,又制造出几种3发动机的旅客机,例如美国的福特4-AT(1926)、波音80A(1928),德国的容克斯Ju-52(1932)。

速度和舒适性是旅客机的两项重要指标。30年代为提高飞行速度,旅客机采用了流线型的空气动力外形,提高了客舱内部的舒适性。首先体现这些特点的是波音247旅客机,不久,道格拉斯公司设计出性能更优越的DC-1、DC-2和DC-3

旅客机。DC-3于1935年12月17日首次飞行,可载21、28人或36人。它装有880千瓦(1200 马力)的星型气冷活塞发动机两台,巡航速度290公里每小时,航程2415公里。DC-3具有现代旅客机的主要特征──全金属结构、光滑金属蒙皮、收放式起落架、张臂式单翼、带整流罩的多台大功率活塞发动机、变距恒速螺旋桨。

水上飞机在民用航空运输中也起了重要作用。1919年美国寇蒂斯NC-4首先开辟了大西洋航线。1929年德国的Do-X是30年代最大的水上飞机。其翼展长达47.88米,装有12台活塞发动机,总功率达4400千瓦(约6000马力),载客最多时达169名。

全世界旅客机载客总量发展到3400000人,其中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个阶段内,航空科学技术发展得很快,成为促进飞机性能提高,应用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研究航空器飞行原理的空气动力学发展迅速。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成功,曾得益于风洞实验。到了30年代,空气动力学已成为数学和工程相结合的典范。Н.Е.茹科夫斯基、F.W.兰彻斯特和M.W.库塔等在研究环流的基础上建立了机翼理论。1906年茹科夫斯基发表了升力理论。1904年,L.普朗特首先提出了边界层概念,解决了当时无粘性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矛盾。他还创立了有限翼展理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回流式风洞。1915年,美国创设了航空咨询委员会,并建立了各种型式和不同尺寸的风洞,开展了大量航空科学研究工作。普朗特的学生和助手卡门领导了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实验室,成为美国航空科学的带头人。1918年苏联创建了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英、法等国家也相继成立了航空科学研究机构。

在这段时期内,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在改善飞机空气动力外形、降低飞机阻力和提高发动机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成果很快地反映到飞机设计上。20年代后期,双翼机逐渐向单翼机过渡。1933年以后,双翼机逐渐被淘汰。1930年前后,飞机的起落架由固定式加装整流罩改进为收放式;座舱由开敞式变成封闭式;发动机加整流罩,散热器改放到特殊风道内;飞机采用气密式结构;机翼上采用襟翼。飞机结构材料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木材、层板、亚麻布或棉布,改进为铝合金应力蒙皮,从而提高了强度、降低了阻力。活塞发动机也发展

迅速,到30年代,重量功率比降低到0.68公斤/千瓦(0.5公斤/马力),单台功率从1919年的294千瓦(400马力)提高到30年代末的约1470千瓦(2000马力)。美国的星型气冷活塞发动机得到广泛的应用。英、德两国则在液冷直列式或V 型发动机方面取得进展。螺旋桨也由定距改进到变距恒速。1929年,美国的无线电导航技术在飞机飞行试验中取得成功。到30年代末,民航飞机已普遍采用无线电导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还发展了雷达技术,并用雷达从地面指挥战斗机作战。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飞机的飞行性能有了很大提高。1919年水上飞机首次横渡大西洋。1927年5月20日美国C.A.林白驾驶瑞安NYP-1型轻型飞机从纽约直飞巴黎,用了33小时39分。1937年6月,苏联А.Н.图波列夫设计的安特25又从莫斯科直飞美国。这些长途飞行表明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除航程外,飞机的升限和速度纪录也不断刷新。1933年飞机飞越珠穆朗玛峰。1938年创造了17094米的升限纪录。1933年飞行时速提高到491.05公里。1939年4月26日,德国Me-109R驱逐机创造了活塞发动机飞机飞行速度的空前纪录──755.09公里每小时。

直升机和旋翼机在两次大战之间获得改进,到1939 年渐趋成熟。早在1906年就有人研究过直升机,但没有解决平衡和操纵问题,直升机大都不能飞行。1923年西班牙人J.切尔瓦引入铰接式旋翼才使旋翼机飞行成功。1936年6月26日,

德国人H.福克成功地试飞了第一架得到公认的载人直升机Fw-61。1939年9月14日,西科尔斯基设计的VS-300直升机试飞成功,1940年持续飞行31小时32分,性能超过了Fw-61。由VS-300发展了一系列单旋翼带尾桨的典型直升机型式。1942年属于这个系列的R-4直升机成批生产。1946年美国L.D.贝尔设计的贝尔47直升机取得适航证。在这以后直升机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用飞机

3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各国都研制了新的军用飞机。德国首先研制了Me-109驱逐机,英国研制了“飓风”式和“喷火”式驱逐机。这些飞机的最大速度约为480~564公里每小时。苏联研制了拉格3、雅克1和米格3,米格3的最大速度为64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7800米。美国研制了寇蒂斯P-26A,在1935年设计了4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空中堡垒”B-17。这些飞机

大部分在大战初期应用。美国因参战较晚,使用了更加新的飞机,早期使用的战斗机有P-40、P-39和P-38(图8)。后来投入了P-47和P-51。P-38和P-47多用于轰炸机护航,但航程很短。P-51的航程远(带副油箱约为3349公里),速度大(784公里每小时)、升限高(11688米),作战性能好,于1943年12月投入护航后,大大降低了轰炸机的作战损失率。苏联后期的新型驱逐机有拉5、雅克9和雅克3,对德作战十分有效。日本“零”式驱逐机的重量小,机动性好,主要用于航空母舰和海战。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时,“零”式飞机曾是主力。美国优秀的舰载战斗机有“野猫”、“山猫”、“海盗”等,它们在太平洋上多与“零”式飞机作

强击机中最优秀的是苏联的伊尔2。这种飞机的装甲性能好、火力强,能有效地打击坦克和地面部队,是苏联战场上使用最多的作战飞机。伊尔2及其改型伊尔10的产量占这时期苏联飞机产量的第一位,共生产41000多架。

轰炸机除轻型、中型和重型外,还有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中以德国的容克斯-87最为著名,在俯冲轰炸时发出尖锐的啸声以产生恐吓作用。此后,德军还使用了亨克尔He-111A双发动机轰炸机。美国的中型双发动机轰炸机B-25以首次轰炸日本东京而闻名于世。4发动机重型轰炸机,美国有B-17和B-24,都装有精确的轰炸瞄准具,能在白昼进行精确轰炸;英国有“兰克斯特”和“哈里法克斯”,能进行夜间区域轰炸。1944年初盟军加强对德战略轰炸,常常一天出动近1000架战略轰炸机和800~900架护航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最大的作战飞机是美国的4发动机重型轰炸机B-29“超级空中堡垒”,总重为62500公斤。1944年6月,B-29轰炸了日军的亚洲基地,接着又轰炸了日本列岛。1945年8月6日和9日,它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造成巨大的伤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性能迅速提高,参战飞机数量大,种类多。空军已成为重要的军种。飞机生产量达到高峰。美、英等盟国生产了约40万架,全世界共生产了约100万架。

喷气飞机的诞生和突破音障

30年代后期,活塞发动机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已达700余公里每小时,俯冲时接近音速。在这种条件下,飞机发生剧烈抖振、不稳定,甚至失去操

纵而破坏。当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音障。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喷气飞机的诞生,为突破音障开辟了道路。

早在1791年已出现燃气轮机的设计方案,20世纪初产生了喷气推进的理论,但是很长时间内叶轮机的效率太低,不可能造出实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由于活

塞发动机增压器的

发展,叶轮机械的效

率大幅度提高。在这

基础上英国F.惠特尔

于1930年1月取得

涡轮发动机专利。德

国H.-J.P.奥海因却

后来居上,他在1935年取得涡轮发动机专利,1937年3月研制成功推力为5000牛(500公斤力)的HeS-3B轴流式喷气发动机,1939年8月27日,装有此发动机改型HeS-3B的He-178飞机试飞成功,最大速度为700公里每小时,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飞行的喷气飞机。惠特尔的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于1937年4月12日试制成功。1941年5月15日装有W-1发动机的喷气飞机E28/39试飞成功。继He-178之后,德国Me-262战斗轰炸机也于1942年7月28日首次飞行。它装有两台推力各为9000牛(900公斤力)的“朱摩”004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为850公里每小时,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国所有高性能活塞发动机的驱逐机。英国在1943年还试飞了“流星”和“吸血鬼”喷气战斗机。美国于1941年引进惠特尔的喷气发动机,由通用电气公司仿制成功,命名为I-A。1942年10月1日,贝尔飞机公司的装有两台I-A发动机的喷气战斗机“空中彗星”XP-59A试飞成功。1944年又试飞了“流星”P-80(即F-80)。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德、英两国引进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喷气飞机的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歼击机、轰炸机和其他军用飞机都先后喷气化,民航机的喷气化稍迟。通过喷气化,飞机的性能提高很快,空气动力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46年,美国发展了“雷电”P-84和“泼妇”FY-1喷气战斗机,苏联试飞了雅克15和米格9。以上飞机都具有平直梯形机翼,其最大速度约为800~900公里每小时。后掠机翼理论早在1935年

就已提出。在以接近音速飞行的飞机上,采用后掠机翼可以延缓出现跨音速时不利的空气动力特性。1947年苏联和美国分别研制了后掠角为35°的米格15(图9)和“佩刀”F-86喷气战斗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中曾用米格15与美国F-86飞机作战,是喷气战斗机最早应用于空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速度,必须突破音障。在卡门的建议下,美国于1943年开始执行贝尔火箭动力试验研究机的计划。当时,喷气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在结构方面,气动弹性力学的发展,解决了30年代初因飞行速度提高而引起的飞机颤振问题。卡门和他的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同事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空气流动的特点,并且开始了火箭的研究。这就为突破音障提供了技术基础。1947年10月14日,美国贝尔X-1火箭试验研究机在12800米高空达到107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马赫数为1.015),首次突破了音障。1953年,美国“超佩刀”F-100战斗机的高空平飞速度达到1220公里每小时,也突破了音障。X-1试验研究机仍采用平直机翼,主要靠火箭发动机的大推力来实现持续时间很短的超音速飞行。对于实用的超音速飞机,须采用后掠翼和面积律等措施。美国F-102战斗机在1954年1月试飞时,由于跨音速时波阻过大而未超过音速,随后采用跨音速面积律和其他措施,其改型F-102A顺利地超过音速。喷气飞机的诞生和突破音障,是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从此飞机进入了超音速飞行的领

喷气军用飞机的发展

50年代,喷气战斗机的速度提高到音速的两倍。美国“星”式F-104、“鬼怪”式F-4和苏联米格21等战斗机都达到了这样的速度。60年代美国和苏联发展了3倍音速的军用飞机。飞机在高空持续以3倍音速飞行,空气动力加热严重,

因而出现了热障问

题。1962年4月,美

国研制的原型机

A-11试飞成功。由

A-11发展了YF-12远

程截击机和SR-71战

略侦察机。SR-71于

1964年试飞,1966年交部队使用。为了克服热障,机体93%采用不锈钢。1976年SR-71创造了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的速度世界纪录──3529.56公里每小时。苏联的3倍音速飞机是米格25截击/战略侦察机,1969年装备部队。其原型机E-266曾于1977年8月31日创造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的升限世界纪录──37650米。

50~60年代,为了研究超音速、高超音速飞行和解决热障问题,美国在X-1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机,如D-558、X-2和X-15。X-15为高超音速研究机,装有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超过266.9千牛(27215公斤力),1959年实现首次动力飞行。1963年和1967年分别达到107860米的高度和729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马赫数6.72)。X-15的蒙皮主要用镍铬合金,受力结构用不锈钢和钛合金。

60年代出现了两项航空新技术──变后掠机翼和垂直起落技术。它们在飞机上应用成功,为提高飞机综合性能开辟了新的途径。变后掠机翼是英国和美国分别于1946年和1951年开始研究发展的。第一架实用的变后掠机翼飞机是美国的F-111战斗机。它是为满足既要执行低空对地攻击任务又要执行高空远程截击任务的不同要求,而采取了变后掠机翼的布局。F-111飞机于1964年12月21

日试飞成功,变后掠机翼在70年代和80年代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B-1、F-14,苏联的米格23、米格27、苏17/20/22、苏24和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狂风”等飞机都采用了变后掠机翼。

垂直起落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1954年英国用“飞行台架”试验研究机作了垂直起落飞行试验。1962年起英国又试飞了垂直起落研究机P-1127和“茶隼”。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鹞”式垂直和短距起落战斗机,1969年装备英国空军。美国引进了“鹞”式,经过改进后命名为AV-8A。60年代末,苏联研制了舰载垂直起落歼击机雅克36。

60年代研制的3倍音速战斗机,机动性差,不适于空战。为此,70~80年代又发展了一系列机动性好、马赫数为2~2.5、机载电子设备先进、火力强大的新型军用飞机。这些飞机中除上述的变后掠翼飞机外,还有美国的F-15、F-16、F-18,苏联的米格29、米格27,法国的“幻影”2000和“幻影”4000等。这些飞机采用了边条翼和前后缘机动襟翼等先进的空气动力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轰炸机经历了继续发展活塞发动机轰炸机的短暂过程,然后转向喷气式。美国在B-29的基础上发展了活塞发动机的B-50和B-36。1951年12月17日,美国最早的喷气轰炸机B-47首次飞行。在B-47的基础上,1952年发展了重型战略喷气轰炸机B-52,用以代替B-36。B-52经过几次改型,一直使用至今。1962年B-52H曾创造飞机航程20168. 78公里的世界纪录。40~50年代,英国发展了三种V型喷气轰炸机,苏联发展了伊尔28、米亚4、图20和图16喷气轰炸机。60~70年代又出现了几种超音速轰炸机,如美国的B-58、XB-70变后掠机翼的FB-111和B-1,苏联的双发动机轰炸机图22和4发动机的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图26。XB-70是3倍音速的鸭式战略轰炸机,主要结构材料为不锈

钢,1964年9月21日首次飞行。后因美国战略思想的改变,只造了两架就停止发展,把它改用于超音速客机的设计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用运输机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各国研制了一系列涡轮螺旋桨和涡轮喷气军用运输机,其容积和重量不断增大。最大的是苏联的安22和美国的“银河”C-5A运输机。安22于1965年2月首次飞行,总重250000

公斤,最大载重约80000公斤。C-5A于1968年6月试飞,总重达348810公斤,最大载重约120000公斤。

喷气民航飞机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型机场遍布世界各地,为战后民航运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航机的喷气化比军用机稍晚,经过了一个大型活塞发动机民航机的过渡阶段。美国的战时军用运输机C-54,于战后复原为民航机DC-4。接着美国又发展了“星座”式和波音B-377“同温层巡航者”式。它们都是大型4活塞发动机民航机,

在喷气民航机问世

后不久就被淘汰

了。喷气式民航机

的使用是民航技术

的一次飞跃,不仅

提高了民航机的速

度近2倍,而且使飞

行高度提高到11公里左右,在平流层飞行,增加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最初使用的喷气民航机是英国的“子爵”号,它装有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1950年7月29日在伦敦-巴黎航线上飞行。第一架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喷气民航机是英国的4发动机“彗星”号。它于1949年开始设计,1952年5月2日开始在航线上使用。在1953年5月到1954年4月之间,“彗星”号连续3次失事,主要是由于疲劳断裂问题。“彗星”号虽遭失败,但已经显示了喷气民航机的优越性,它的教训使以后的喷气民航机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这以后,航线上飞行的喷气民航机又有苏联的图104(1956年)和美国的波音707(1958年)。波音707的速度达到900~1000公里每小时。50年代末又出现了同类型的喷气民航机DC-8和康维尔880/990。这些可以称为第一代喷气民航机。从1956年起,喷气民航机数量日增,终于成为民航运输的主力。

60年代,由于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改进,第二代喷气民航机安装了高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耗油率低和发动机噪声小,使喷气民航机变得更加经济和舒适。这一类飞机包括美国的波音727、DC-9,法国的“快帆”,英国的“三叉戟”和苏联的伊尔62。

70年代出现的喷气民航机以宽机身为主要特征,提高了飞机的载客量和舒适性。1970年1月美国4发动机巨型喷气民航机波音747开航。其总重达约373000公斤,客舱可并排乘坐10人,最大载客量超过500人。70~80年代又有几种宽机身民航机问世。其中有法国、英国、联邦德国、荷兰和西班牙五国合作研制的双发动机的“空中公共汽车”A-300,美国3发动机的DC-10和“三星”L-1011以及苏联4发动机的伊尔86。

80年代的喷气民航机有美国双发动机的波音757、波音767和欧洲的A-310,可用于中短程和中远程的航线,其主要特点是耗油率低,经济性好。

1968年12月31日苏联首次试飞了超音速民航机图144,它的设计参照了英法合作研制的“协和”号超音速民航机。后者在1969年3月开始试飞,1976年1月用于航线飞行。这两种飞机把民航机的速度提高到略大于2倍音速。但是超音速民航机耗油多、噪声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和使用。

喷气式民航机的发展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飞机已成为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近30年来,空运成本下降很多,规模迅速扩大,形

成了遍及全世界的航线网。

其他航空器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的发展十分迅速,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类型飞机。直升机具有灵活方便和不需要固定的机场设施等优点,在民用航空运输、军事、救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0年代直升机的速度很低,约100~200公里每小时。采用涡轮轴发动机、固接式旋翼和组合式构造后,直升机速度提高到约480公里每小时。1961年美国开始使用S-61型直升机,它装有两台1030千瓦(1400马力)的涡轮轴发动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S-62、S-64起

重直升机和S-65重型直升机。1961

年美国还研制了纵列双旋翼的CH

-47运输直升机。60年代中期美

国的武装直升机“休伊眼镜蛇”用

于对地强击任务。1965年苏联研

制出横列双旋翼式运输直升机米

12,总重量达105000公斤。此外,

还有米8运输型、米10起重型、米24武装型和米26重型运输型等直升机。

通用飞机是指军用飞机和商业民航飞机以外的所有轻型飞机。通用航空始于20年代,由于社会的需要,通用飞机已广泛用于农田作业、空中摄影、测量勘探、交通运输、造林护林、医疗救护、体育运动等方面。通用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到1965年已超过53000架。60年代通用飞机已占全世界飞机总数的60%,到1974年通用飞机总数已达153000架。

人力飞机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扑翼人力飞机迄今未获成功。英国的定翼人力飞机曾作过短暂飞行。1977年美国人力飞机“飘忽秃鹰”号完成8字航线飞行。1979年5月12日,美国人力飞机“蝉翼信天翁”号用2小时49分飞越英吉利海峡。由于人的体力有限,人力飞机只能用于体育活动。人力飞机为研制低速、低翼载、轻重量飞机提供了经验,太阳能飞机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9

年4月29日,美国太阳能飞机“太阳升降机”号首次航行,飞了约1.5 分钟。1980年12月“太阳挑战者”号试飞成功,它使用了大量工程塑料,仅重约90公斤,机

翼和尾翼上装有16128只太阳电池,1981年7月7日,它用5小时23分和64.4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越了英吉利海峡。随着太阳能转换技术的提高,太阳能飞机的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

航空科学技术的新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科学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变革。60年代飞机开始使用计算机、捷联式惯性导航和塔康导航系统,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飞机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将飞机的通信、导航、自动控制、电子对抗,目标的截获、识别和跟踪、全天候飞行等方面的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飞机的作战、机动和生存能力。例如1968年英国“三叉戟”2E民航机装备了全天候自动着陆系统,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70年代军用飞机广泛使用了主动控制技术,使得飞机在初步设计时就考虑控制系统的作用,综合选择飞机最佳外形,降低飞机阻力,减轻飞机结构重量。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综合机载电子系统。例如波音757、波音767、A-310民航机都装备有飞行管理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用于调度系统工作,它通过数据传输线与传感器分系统、飞行控制分系统和控制显示分系统相联,整个系统兼有性能管理、导航、控制和显示等功能。在70~80年代的军用飞机上,机载电子设备在飞机总成本中的比例,已从50年代的5%~10%增加到30%~60%,航空工业已经成为微电子工业高级产品的重要市场。计算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已使传统的飞机设计和飞机制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此以外,80年代的飞机已经广泛使用新型复合材料。7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F-15、F-16等战斗机,复合材料只占结构重量的2%~3%,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的F-18等战斗机上已提高到10%~26%,这就能大大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使航空器的性能产生新的飞跃。

航空科学技术不断变革发展,在世界航空史上有10个重要瞬间对航空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

1.莱特兄弟飞机上天(1903.1

2.17)

首次升空时间只有12秒,飞行距离不过36.58米,他们却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2. 第一架全金属客机首飞(1919.6.25)

航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飞机速度的提高,带动了航空材料的发展。在20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史 1、航天飞机是属于航空器还是航天器? 2、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用中国人名命名的月环山叫_________。 3、中国古代的孔明灯是________航空器的鼻祖。 4、第一个坐气球离开地面升入空中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5、巨型飞艇一次灾难性事故,它名叫_______。 6、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升空,得益于蒸汽机的出现。对吗? 7、第一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是________。 8、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人叫_______。 9、二战后期,螺旋桨飞机最快速度达到了_______千米/小时。 10、涡轮喷气发动机是那个国家的工程师发明的? 11、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是______。 12、第一次突破音障的人名叫________,他驾驶的飞机叫_______. 13、遇到“热障”的飞机叫________ 14、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 15、隐形飞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 16、第四代战斗机的“4S”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柏林大空运的有名的运输机是_______。 18、驼峰航线要翻越的山脉是________。 19、第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客机是________。 20、“协和号”客机能够以几倍音速飞行? 2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是_______。 22、“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又名________。 23、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在哪个城市? 24、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______。 25、洪都生产的“强五”飞机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 26、我国最强悍的武装直升机是______, 在哪个城市生产的? 27、历史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德国的______。 28、第一个宇航员是____年升空的,名叫_______。 29、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年份是_____。宇航员是_______。 3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_年升空的。 31、中国的“嫦娥之父”探月首席科学家是________。 32、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_______。 33、中的月球车叫______。 34、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35、第一架升空的航天飞机的名叫_______。 第二章飞行原理 36、在对流层层里,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度。 37、平流层也称为同温层,平均温度恒定在零下______度。 38、海平面的音速是_______米/秒。

航空航天概论试卷

绝密★启用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103学期《航空航天概论》试卷A ☆注意事项:1、本考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密封 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考卷上的不记分; 3、答题完毕,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第一代“协和”号超声速客机退役、第二代超声速客机何时问世尚无着落的情况下, 苏霍伊设计局和美国格鲁门合作,提出___公务机概念。 2、A129“猫鼬”直升机,是___陆军引以自豪的尖端“低空利器”。 3、___“眼镜蛇”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研制的武装攻击直升机。 4、目前载人航天器内压力为千帕,而舱外航天服内的压力是___千帕。 5、___年,美国专利局正式授予莱特兄弟飞机设计专利。 6、飞机飞行必须依靠机翼产生升力,升力与空气的密度成___关系。 7、大气层气体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其次是___。 8、使用钛合金最多的飞机是___。 9、耶格尔是美国着名飞行员和试飞员,1947年10月14日,他驾驶X-1火箭动力研究机在 世界上首次突破___。 10、专用气闸舱一般能容纳___名航天员。 11、俄罗斯航天员预吸氧的时间是___分钟。 12、用失重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可产生___秒左右的失重。 13、月球上可能有水冰,且引力只有___,有望成为载人探索火星的跳板。 14、月球基地必须包括2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设施,那就是可供航天员在生活和工作的 加压居住舱和___。 15、勇气号和机遇号配置了___台光谱仪。 16、亚表面探测雷达/高度计,用以查找火星的___ 。 17、支线客机是相对于干线客机而言,按飞行航线划分的一类飞机,一般指飞行于小城市之 间或小城市至中心城市间,飞机座位数在___座以下的客机。 18、在A380超大型客机项目启动前,空客的设计师们已经秘密工作了好几年。关于机体的 设计方案,最初就有好几个。如两个A340机身挤压在一起的方案;飞翼方案;最终确定的是全长度___布局。 19、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时间主要是空中作业,而美国通用航空飞行时间60%是___。 20、由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___大型民用直升机将于3月中旬在江西首飞。该机最 大起飞重量为吨,一次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千米。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在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国家精品课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贾玉红 一、课程的历史沿革和特色 《航空航天概论》是我校针对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工程概论性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全校的重要特色基础课一直都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自1952年建校以来,《航空航天概论》(以下简称《航概》)就被列为全校的选修课。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该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使本课程成为全校重点建设的基础课程。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1997年学校又把本课作为全校所有理工类、文史类和法律类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使之成为一门具有浓郁航空航天特色的重要课程。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尖端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因此,《航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航空、航天科技和世界先进技术的第一窗口,是培养学生爱航空、学航空、投身于航空事业的重要入门课程,也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航空航天工程意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航概》课不仅对航空类专业的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非航空类专业和其它各类高校的学生来讲,也是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专业面,开拓视野,扩大知识口径,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先进的航空航天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达到融会贯

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种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各系资源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二、课程教材建设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自52年建校以来,教材内容几经改革,由最初的讲义,到史超礼编的《航空概论》和过崇伟等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都凝聚了很多教师的心血,课程内容浓缩了航空航天技术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996年学校组织了一批以何庆芝教授为组长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编写了《航空航天概论》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材发行量在20000册以上,已成为航空院校和相关院校的首选教材。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特点,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从2002年起,课程组又组织新版教材的编写。新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谢础主编)即将出版,并作为国防“十五”重点教材向全国推行。新编教材在吸收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突出了航空航天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 《航概》的特点是图片多,信息量大,涉及内容广,如果采用传统的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

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2017全球十大航空公司

TOP 1阿联酋航空:阿联酋曾经拿过三次第一名哦,今年是第四次拔得头筹! 阿联酋的机上娱乐系统ice今年已经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佳机上娱乐系 统了,它提供了2,100多个频道、超过500部影片。在去年交付的新客机中提 供了更大的个人高清电视屏幕。其中头等舱的屏幕尺寸达到了27英寸!阿联酋 的机组人员,在今年还被评为最佳机组人员前十。 TOP 2 卡塔尔航空:卡塔尔航空是去年全球最佳航空排名第一名,今年排在第二位。今年,卡塔尔航空依旧获得了最佳商务舱、最佳商务舱休息室、中东最佳航空公司三大荣誉。卡塔尔的航线遍布全球150多个目的地,涵盖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北美和南美地区,航线能遍布全球这么大范围的也没有几家哦! TOP 3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航空是全世界8家五星航空之一,无论服务还是安全性都是没有办法挑剔的。今年它在全球最佳航空排名第3,还获得了亚洲最佳航空、最佳商务舱座椅这两个大奖。耗资1.5亿美元打造的座椅、沿用几十年的独特制服、世界名厨空中相约、运营基地是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佳机场的新加坡樟宜机场。。。。。。最厉害的是,新航是全球唯一一家在飞机上拥有“双人床”的航空公司。 TOP 4 国泰航空:去年第三名,今年的国泰航空排名第4。国泰航空在今年还荣获全球最佳机舱清洁奖和最佳头等舱休息室。作为同样是五星航空的国泰航空,他们家的服务主要还是以细心体贴为主,特别是经济舱的服务,从座椅到餐食都很棒! Top 5 全日空航空:全日空也是世界8家五星航空之一,已经是第四年蝉联五星航空了!Skytrax的评审员对其登机流程高度赞扬,机舱清洁、服务、安全都也接近满分。所以今年,全球最佳机场服务和最佳航空公司员工就颁给了他们啦! TOP 6 阿提哈德航空:2003年11月开始正式运营,到现在也不过才13年,可以说是商业航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今天他们家获得了最佳头等舱,最佳头等舱座椅和最佳头等舱餐饮这三个奖项。从阿提哈德的每一架飞机涂装就能看出来它的出身,飞机的机身灵感来自阿联酋的传统设计理念、沙漠景观和阿布扎比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而阿提哈德空姐的制服,全部都是100%纯意大利羊毛制作,大约30%的服装以手工制作为主。 TOP 7 土耳其航空:土耳其航空从去年第四名掉到第七名,下降了3个名次。不过土航的广告依旧和往年一样是花了大钱的!截至2015年,土航已连续5年获得欧洲最佳航空公司的称号。此外,土耳其航空还获得了南欧地区最佳航空、最佳商务舱餐饮、最佳商务舱休息室餐饮的荣誉。除了广告,土航最令人难忘的,大概是机上的餐食。大厨推着小餐车到你面前,你忍心拒绝么… TOP 8长荣航空:长荣航空去年在全球最佳航空的排名是第9名,今年上升1名,排到第8啦!这家台湾的航空公司今年正好成立25周年,好事成双的是,在上个月长荣被SKYTRAX 评为五星级,成为全球第8家五星级航空!它有虏获了无数少女心的Hello Kitty主题客机,不只是涂装,连客舱内的装饰甚至登机牌,全部都是Hello Kitty的!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F050110 课程中文名称:航空航天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开课学期:秋/春季 学分/学时:2.0/24+10° 先修课程: 建议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全校1年级本科生 团队负责人:杨超贾玉红责任教授:执笔人:贾玉红核准院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航空航天概论》是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本课以飞行器(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分别介绍了飞行原理、动力系统、机载设备、构造以及地面设备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原理和技术,并尽量反映上述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爱航空航天、学航空航天、投身于航空航天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航空航天工程意识,提升国际视野,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1.1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2飞行器设计的基本能力 1.3熟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1.4熟悉航空航天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创新意识 1.5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6学时)

1.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掌握) 2. 飞行器的分类、组成与功用(掌握) 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 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掌握) 5. 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3,1.4,1.5 第二章飞行环境和飞行原理(8学时) 1. 飞行环境(了解) 2.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掌握) 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掌握) 4. 高速飞行的特点(掌握) 5. 飞机的飞行性能,操纵性和稳定性(掌握) 6.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掌握) 7. 航天器的飞行原理(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三章飞行器动力系统(3学时) 1.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了解) 2.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掌握) 3. 空气喷气发动机(掌握) 4. 火箭发动机(掌握) 5. 组合发动机(了解) 6. 非常规推进系统(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3学时) 1. 传感器、飞行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掌握) 2. 飞行器导航系统(掌握) 3.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掌握) 4. 其他机载设备(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五章飞行器的构造(4学时) 1. 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和常用的结构材料(了解) 2. 航空器的构造(掌握) 3. 航天器的构造(掌握) 4. 火箭和导弹的构造(了解) 5.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二、三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是()。 B. 杨利伟 满分:4 分 2. 20世纪60年代,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人类实现了遨游太空的 伟大理想。 A. 东方1号 满分:4 分 3. 中国的运载火箭都是以()命名。 A. 长征 满分:4 分 4. 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 A. 滑翔机 满分:4 分 5. 美国的()兄弟发明了飞机。 B. 莱特 满分:4 、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神舟6号飞船搭载的航天员是()。 C. 费俊龙 D. 聂海胜 满分:4 分 2. 人造地球卫星按照用途可以分为()。 A. 科学卫星 B. 应用卫星 C. 技术试验卫星 满分:4 分 3. 飞机的隐身方式主要有()。

A. 雷达隐身 B. 红外隐身 满分:4 分 4. 民用航空市场现在基本处于垄断市场的两家飞机公司是()。 A. 空客 B. 波音 满分:4 分 5. 根据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可将大气层划分为()。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和散逸层 满分:4 、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中国是第一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A. 错误 满分:4 分 2. 伯努利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原理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 B. 正确 满分:4 分 3. 马赫数可以用来衡量空气被压缩的程度。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卫星导航系统是21世纪的新技术。 A. 错误 满分:4 分 5. 惯性导航系统是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进而推算出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的一种导航 技术。 B. 正确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20210304010336)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 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5 0 0- 40 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 9 0 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 903年12月1 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得飞行者”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得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得纪元 1 9 47年1 0月1 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 —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年7月20日2 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得一大步 19 57 年1 0月 4 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得人造卫星上天 19 59 年9 月12 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得航天器 1961 年4 月1 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得人 19 6 9年7月2 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得第一人 1970年1 2 月15 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 4 月9 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得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 入太空 19 7 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得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 8 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 9 86年1月 2 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 3秒后爆炸 1 9 8 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与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就是目前最成功得人类空间站 1993 年11月 1 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与平”号空间站得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 9 56年1 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 970年4月 2 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与发射卫星得国家。 197 5年1 1月2 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 84年4 月8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世界主要航空公司及两字代码

世界主要航空公司及两字代码美国航空 AA 加航 AC 华信航空 AE 印度航空 AI 阿洛哈航空 AQ 阿根廷航空 AR 芬兰航空 AY 意大利航空 AZ 英国航空 BA 英国中部航空 BD 孟加拉航空 BG 文莱航空 BI 长荣航空 BR 中华航空 CI 美国大陆航空 CO 密克罗尼西亚大陆航空 CS 国泰航空 CX 三角航空 DL 日本亚洲航空 EG 爱尔兰航空 EI 阿联酋航空 EK 埃塞俄比亚 ET 印尼鹰航 GA

海湾航空 GF 美西航空 HP 西班牙航空 IB 法国国内航空公 IT 日本航空系统 JD 日本航空 JL 港龙航空 KA 大韩航空 KE 荷兰航空 KL 肯尼亚航空 KQ 智利航空 LA 汉莎航空 LH 波兰航空 LO 瑞士航空 LX 以色列 L Y 马兰西亚航空 MH 丝绸航空 MI 毛里求斯航空 MK 埃及航空 MS 墨西哥航空 MX 全日空 NH 美西北航空 NW 新西兰航空 NZ

捷克航空 OK 奥地利航空 OS 韩亚航空 OZ 巴基斯坦航空 PK 菲律宾航空 PR 新几内亚航空 PX 澳大利亚航空 QF 尼泊尔皇家航空 RA 巴西航空 RG 约旦皇家航空 RJ 南非航空 SA 北欧航空 SK 新加坡航空 SQ 俄罗斯航空 SU 沙特航空 SV 泰国航空 TG 土耳其航空 TK 葡萄牙航空 TP 环球航空 TW 美联航 UA 缅甸航空 UB 斯里兰卡航空 UL

越南航空 VN 圣保罗航空 VP CA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Air China MU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China Eastern Airlines CZ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MF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 3U 四川省航空公司 Sichuan Airlines FM 上海航空公司 Shanghai Airlines HU 海南省航空公司 Hainan Airlines ZH 深圳航空公司 Shenzhen Airlines

航空概论作业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航 空 概 论 作 业 班级:1104073 学号:6 姓名:黄纪伟 日期:5月10号学习《航空概论》这门课程的收获感受及对本课程的意见及建议 轻轻的我们已经走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伴随着各种感受学习了《航空概论》这门课程,这无疑让我们增添了很多很多关于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也让人感受颇多。 我们知道航空航天是人类拓展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产物。经过百年的发展,航空航天已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领域,且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

高度发展,也标征着一个国家科学领域的先进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航空工业这个新兴的综合性工业。航空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水平、科研水平、制造水平,他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代表。集动力学、热力学、材料学等基础技术于一身,展现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喷气技术、制造工艺技术的重大作用,同时医学、真空技术、低温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其发展。上述技术在航空和航天的应用中相互交叉和渗透,产生了新的学科,使航空航天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航空和航天也是不同的。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它必须具备空气介质和克服航空器自身重力的升力,大部分航空器还要有产生相对于空气运动所需的推力。而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它的实现必须使航天器克服或摆脱地球的引力。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飞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航空,航天和航宇。目前人类发展到第二阶段。飞行器是可以分为三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是航空器,在大气层外飞行的是航天器,火箭和导弹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而升空的一种飞行器。在航空器分类中其分为轻于空气和重于空气两类,其中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又分为气球和汽艇,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则分为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扑翼机和倾翼机。为便于区别我们又把固定翼航空器分为飞机和滑翔机,把旋翼航空器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这里着重对飞机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我们分为民用和军用。其中军用飞机是指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按用途主要分为:战斗机(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军用运输机、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机、教练机、无人机等;民用飞机分类较少。航天器亦有军用和民用之分。用于军事目的的航天器可以分为三类:军用卫星系统,反卫星系统和军事载人航天系统;航天民用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空间天文探测、卫星气象探测、卫星海洋探测、卫星广播通讯、卫星导航、遥感考古等。 此外,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还认识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舰载机等飞机的图片和类型。知道了我国战机类型的发展从歼五到歼二十,强五,枭龙等。我国的战机也越来越先进了,尽管很大一部分是改进苏联的战机,但是也彰显了我国实力的不断增长。 学习《航概》之后的感受和启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日新月异,尤其以航空航天发展为迅速,一跃成为世界领军国家,作为这样一个领军国家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一些前沿技术,以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当然,作为以航空命名的大学里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关于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明白了各类知识对一个现代化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也明白了要想自己的大学生涯变得有意义,变得精彩纷呈,我们就必须以学习各种知识为己任。我们不仅要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学好其它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涉猎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身体,身体是革命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学习,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进取,拥护国家和人民, 我们是一个现代化大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人生经历,在课堂上要努力、要认真、要进取。在课下也要认真努力丰富自己那贫乏的大脑,多参加一些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对《航概》课堂的建议 一学期来通过对《航概》学习,老师让我们学到了较多关于航空航天知识,老师的PPT 让我们眼花缭乱,溢彩纷呈,老师的投入讲解让我们惊讶。但是,我感觉我们的课堂缺乏互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册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部分 一单项选择 1.C 2.D 3.B 4.B 5.D 6.C 7C 8A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16.B 1 7.C 1 8.C 1 9.A 20.B 21.A 22.D 23.B 24.D 25.D 26.D 27.D28.B 29.B 30.B 31.C 32.C 33.B 34.B 35.D 36.B 37.A 38.B 39.B 40.A 41.C 42.B 43.A 44.A 45.D 46.D 47.B 48.C 49.A 50.A 51.B 52.D 53.A 54.B 55.C 56.C 57.D 58.A 59.D 60.B 61.C 62.A 63.C 64.D 65.C 66.C 67.D 68.B 69.D 70.B 71.B 72.C 73.C 74.C 75.A 76.B 77.B 78.C 79.B 80.B 81.D 82.A 83.A 84.A 85.B 86.C 87.B 88.D 89.C 90.D 91.C 92.D 93.B 94.B 95.B 96.C 97.A 98.B 99.B 100.A 101.B 102.B 103.D 104.A 105.D 106.D 107.D 108.B 109.D 110.D 111.B 112.C 113.D 114.B 115.B 116.D 117.D 118.B 119.C 120.C 121.C 122.C 123.A 124.A 125.C 126.D 127.B 128.D 129.C 130.B 131.D 132.C 133.C 134.D 135.B 136.C 137.B 138.B 139.C 140.C 141.D 142.B 143.A 144.B 145.D 146.D 147.A 148.C 149.C 150.B 151.B 152.A 153.A 154.B 155.C 156.D 157.B 158.D 189.A 160.B 161.A 162.B 163.A 164.C 165.A 166.A 167.D 168.B 169.B 170.B

航空航天发展史

航空航天发展史课程论文——论战争与航空发展的关系 15191001 李想

摘要 每当我们提起战争,总会联想到残酷,杀戮等不好的名词。由于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血流漂橹,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战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战争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剂。从航空航天技术来看,战争无疑是该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剂。从1903年莱特兄弟自制飞机的试飞成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空天战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二战结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飞机,可以看出,不到50年的时间里,航空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航空技术也是由于世界局势的紧张,美俄之间的冷战促进发展的。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将成为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关键词 战争,航空技术,发展

引言 时代背景 我们羡慕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对飞行的渴望深深的植入人类的心中,我们将对飞行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之中。嫦娥奔月,阿波罗,赫尔墨斯等都是有关飞行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发明了很多有关飞行的技艺。例如竹蜻蜓,木鸟,风筝。同时还有一些人为飞行的尝试付出了生命。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对航空技术的研制。 发展过程

正文 战争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但航空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林塔尔因滑翔事故牺牲后,欧洲航空技术一度陷入困境,许多科学家和航空探索者对飞机失去了信心。直到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欧洲航空技术才一改之前低迷的状态。人们对飞机不断的进行改造,飞机速度不断提高,飞行时长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单翼机,双翼机多种种类的飞机不断出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飞机只是被人们看做一种有趣的玩物,其应用价值和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首先发现飞机具有空中侦察和同炮兵配合校准炮弹落点。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对于飞机飞行平稳以及观察精度提高的研究。于此同时,在侦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中战斗。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飞机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人们尝试着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大炮等,形成了战斗机的雏形。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战斗机,轰炸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具体数据。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航空航天概论学习心得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心得 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 一个试验 乘火箭上 天的人是 15世纪中 国官 员万户。 王大民 22 美术学院 航空航天概论 学习心得

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 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学号:021210229 姓名:梁欢欢

回顾中国航空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有不少叹息,又不禁赞叹,真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一曲跌宕起伏的歌谣。 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在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的清政府仍然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这直接导致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远远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改革是翻天覆地的。工业与科技的落后,文化教育的愚昧无知注定先进的航空技术无法在旧的条件下得到发展。虽然有一些努力,但是毕竟是改变不了这种现状。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所以在旧中国,没有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很快,便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两国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这对于正在筹建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年的4月18日,中央决定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维修工作,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诞生了。我们学校南航,还有北航等一批航空院校正是在这种目的下成立的。 我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等一系列的研究所和工厂,并且生产出了飞机。可是,在随后的几十年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是仿制前苏联的飞机,并摸索走自行设计之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自身工业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航空技术的复杂性,我国在航空领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正当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航空工业,研制新的高性能军用和民用飞机时,刚刚走上自力更生道路的中国航空工业再一次遭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严重地妨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文革中各种新型号的飞机长期延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时间上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工业恢复了正常的研制生产秩序,中国的航空工业才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航空教育濒临解体的地步,人才培养中断,造成航空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然而,就是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中,我们的航空事业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工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我国跨入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工业进入独立建设和发展时期,在克服重重困难和严重干扰中继续发展,1965年,我国自行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