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公共英语

研究生公共英语

目录

研究生公共英语 (1)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4)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13)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16)

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4)

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研究 (27)

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32)

政治学原理 (34)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38)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42)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44)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9)

国学经典选读 (52)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专题研究 (57)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与政治学名著选读 (62)

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67)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70)

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 (7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专题研究 (76)

研究生公共英语

Course Outline of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编写人:万涛审核人:刘冰泉

学时:120 学分:6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05016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公共课

4. 学时/学分:120/6

5. 课程目标:研究生英语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借助专业词典阅读英语文献,读懂报刊、杂志等上的英语学术论文,从而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和技术,并能用英语和他人较顺畅地进行交流。读懂报刊、杂志和各不同专业的学术论文。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

8. 预修课程:

教材:

(1)高桂珍,王慧莉主编,《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Jeo Jones, 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Let’s Talk (2),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参考资料:

(1)王同顺主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熟谙》,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吴依弟,《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Miriam Espeseth编著, 《高年级英语听说》,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何福胜主编, 《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进阶听说》,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Unit 1Text: A Y oung Boy’s Ambition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A Pound of Butter

B. Brave Ballerina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A Young Boy’s Ambition,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的写作与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课文涉及的话题“志向”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2 Text: What the Internet Cannot Do?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im Berners-Lee (I)

B. Tim Berneers-Lee (II)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What the Internet Cannot Do?,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课文涉及的话题“因特网”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科技产品的看法和对科技进步的观点。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Three Text: Oceans of Sand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Desert

B. Moles Are Happy As Homes Go Underground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Oceans of Sand,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环境”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环境变化的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Four Text: Three Kinds of Fatigu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he Breath of Life(I)

B. The Breath of Life (II)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Three Kinds of Fatigu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和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压力”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对生活和工作压力的看法以及如何缓解压力。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Five Text: Bringing Up Children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Let Children Learn to Judge Their Own Work

B. Five Parenting Styles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Bringing Up Children,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Six Text: How Service Experiences Affect Students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he Futrue of the Universities

B. Education Does Count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How Service Experiences Affect Students,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

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工作经历”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Seven Text: Supporting Scienc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U.K. Joins Fight for IT Workers

B. The History of Space Observation and Travel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Supporting Scienc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科技发展”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Eight Text: How Trees Are Killing Our Rivers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A Fable for Tomorrow

B. Lightning in the Mountains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How Trees Are Killing Our Rivers,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自然灾害”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Nine Text: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My Lif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Signs of a Changing Season (I)

B. Signs of a Changing Season (II)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My Lif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讲述“我的一次难忘经历”及它对自己的影响。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Ten Text: How to Build a Body Part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Embryos and Real Lives

B. Clone: Will There Be “Carbon Copy” People?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How to Build a Body Part,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How to Build a Body Part”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Eleven Text: Etiquett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American Classroom Customs

B. A World Guide to Good Manners---How not to behave badly abroad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Etiquett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东西方礼仪”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Unit Twelve Tex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 Imperative Supplementary Readings: A. The Muddle of MBAs

B. Keepers of the Dream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主课文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 Imperative,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文章结构,掌握词汇表中的词汇和课文中重要的句型结构,理解文中语言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就话题“知识管理”进行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看法。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就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课后补充材料,完成课后练习。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Teaching Outline of Selective Reading on Marxist Original

Works

编写人:江宏龙审核人:饶国宾

学时: 48 学分: 3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24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

4. 学时/学分:48/3

5. 课程目标:本课程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为学习

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现实意义,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哲学

教材:

许庆朴、郑祥福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

(1) 《马克思恩格斯选读》第一至四卷。

(2)《列宁选集》第三、四卷。

(3)《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5)孙典祥、张士卿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习提要》,吉林大学出版社。

(6)刑贲思主编,《马列著作选读·哲学释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7)田光、陆立军主编,《马列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释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8)赵明义、杨军民主编,《马列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释义》,山东人民出版社。(9)匡显萍、叶霞娣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10)刘炳英、沈连元、何建东,《资本论》(节选本)纲要和释疑,浙江人民出版社。(11)[ 德 ] 弗·梅林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基本原理(第1——2条)

(2)揭露旧唯物论的唯心史观及其根源,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 3 —9 条)

(3)新旧唯物主义对立的社会基础、阶级根源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显著特点。(第 10 —11条)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重点理解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资产者和无产者

(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及其国家上层建筑,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制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通过学习主要掌握以下四个基本原理:第一,物史观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红线,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第三,《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了科学预见;第四,《共产党宣言》还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作了批判,从而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重点理解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第三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生产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3)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首次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作的系统论述,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马克思对社会物质基础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阐述。重点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

(2)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和经过

(3)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研究的顺序,明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意图及思想轨迹;掌握马克思的总的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和理解。

第五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867 年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第 1 — 2 段)

(2)分析社会经济形式必须运用抽象力(第 3 — 4 段)

(3)《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第 5 — 9 段)

(4)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第 10 — 11 段)

(5)《资本论》的结构(第 12 — 14 段)

1872 年第二版跋

(1)对第二版修改的简要说明(第 1 — 3 段)

(2)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评述(第 4 — 13 段)

(3)关于《资本论》方法论的说明(第 14 — 21 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与第二卷“跋”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的论述,掌握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

程”的原理,明确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重点理解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

第六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的发展》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伟大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重点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伟大意义。

第七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2)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3)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指出了费尔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

(4)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联系及根本区别,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

第八章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对立统一规律(第 1 — 8 段)

(2)两种发展观(第 9 — 10 段)

(3)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第 13 — 15 段)

(4)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第 16 — 18 段)

(5)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 19 — 20 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明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是根本对立的,掌握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懂得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重点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第九章毛泽东《实践论》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阐明认识论的来源问题,也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第 1 — 5 段)

(2)阐明了认识的发展过程(第 6 — 23 段)

(3)批判了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第 24 — 26 段)

(4)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原理。(第 27 — 28 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明确感性认识与理性的辩证关系,认识中国革命实践中“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实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真理问题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第十章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教学内容:

写作的历史背景

(1)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坚持改革开放

(3)经济建设

(4)提出两手抓的思想

(5)搞好领导班子建设

(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和国际形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原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编写人:饶国宾审核人:王国炎

学时: 32 学分: 2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36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代意义和学术前沿情况,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现实性,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文学、史学、艺术等领域的诸多内容,因此,授课的同时要求学生要加强对相关基础理论,使学生对此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开展座谈、讨论等较为活跃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课程专业论文、文献综述、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需要以上述课程的知识为基础。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1.潘万木、李孝华、上宫政洪主编:《简明中国传统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张友谊、商志晓:《中华民族精神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教学参考资料: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张岱年:《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5.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周谷城:《史学与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2.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沈善洪、王风贤:《中国伦理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顾建华:《中国传统艺术》,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6.毛祖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7.商聚德、刘荣兴:《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何静、韩怀仁:《中国传统文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金钊、胡林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学习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导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华民族与民族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化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研究范围,重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途径以及从事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三、人本精神

四、礼治精神

五、天人合一精神

教学要求:

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重点领会与理解其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重视整体精神,强调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向往理想价格,注重美德修养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重点领会其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作用。

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思维

二、直觉性、比附性思维

三、对立两端的辩证思维

四、执中适中的中和思维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通过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轨迹来分析其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第四讲中国古代的哲学的人生智慧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二、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下的传统文化

四、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智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启迪

教学要求:

领悟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智慧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启迪。

第五讲中国古代的伦理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伦理精神的主要内容

三、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

四、传统伦理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传统伦理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第六讲中国古代的宗教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历程

二、儒、道、佛三教的基本精神特质

三、儒道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儒、道、佛三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第七讲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和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概况

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性格与基本特色

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浩然正气与慷慨悲患

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统一的艺术魅力与自然含蓄的审美崇尚

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中华魂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中华魂。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史学的学术品格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及伟大成就

二、中国古代史学中“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

三、中国古代史学中爱国忧民的情怀

四、经世致用,以史为鉴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旨在以史为鉴,培养求实精神

第九讲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三、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与互补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Spceial Subject Study of Marxist Fundamentals

编写人:钟小石审核人:饶国宾

学时:32 学时学分:2学分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18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向学生较为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有关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

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或重要思想,以便使学生有一个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观察重大社会问题和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6.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写作等方式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哲学

10.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高放,黄达强主编,《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冯秀珍著,《社会主义发展史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3.张生明著,《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中相关经典文献。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关著作;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有关著作;

9.“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有关著作;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关著作;

11.《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并且对这些原理的历史演进线索,它们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及这些原理的当代方法论意义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专题一世界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的原理相对观念

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的当代方法论意义。

专题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普遍规律的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当代方法论意义。

专题三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

1、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2、唯物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唯物史观的当代方法论意义。

专题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在当代新发展的原理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新发展。

专题五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新内涵的原理

1、剩余价值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剩余价值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剩余价值论的当代新视角。

专题六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

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

专题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原理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线索。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编写人:熊申英审核人:黄亲国

学时:32 学分:2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 课程代码:13028

2. 课程类型:学位课

3.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

4. 学时/学分:32/2

5. 课程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的科学。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融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知识性。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学会初步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查(论文与读书笔记)

8.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参考资料:

(1)邱伟光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刘德华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讲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7)苏崇德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8)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和学科特点;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力量、人的本质理论;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其它直接理论依据;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教学内容:

1、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熟悉中国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前苏联、东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了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又为其服务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教学内容:

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人的思想品德结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环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和特点。

3、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教学内容:

1、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2、正确分析和认识职工的特点

3、正确分析和认识农民的特点

4、正确分析和认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特点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职工、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特点;了解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3、正确分析和认识农民的特点

4、正确分析和认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特点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了依据;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思想政

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了解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世界观教育

2、人生观教育

3、政治观教育

4、道德观教育

5、法制观教育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各方面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熟悉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进行教育;了解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含义、意义。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主要原则及其实施;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主要原则及其实施;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教学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各有什么功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载体的运用提出了什么要求;掌握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有哪些并如何运用它们。

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47113543.html, 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杨筱玲陈忠猛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12期 摘要:随着英语重要性的日渐突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日益体现:传统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考试因素。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改革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往和合作日渐频繁,英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公共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因此,提高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及经济的要求,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传统因素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语法翻译法和结构主义听说法。教师作为 课堂的主角,无论在教学内容的计划上,还是在课堂言语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段。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师的“教”。由于公共英语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多,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很难。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量纷杂、繁琐、无序的语言现象更让学生陷入茫然、无助而又无奈 的题海大战中。结果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说不好,听不懂,即“哑巴英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受乔姆斯基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根本就是一种繁杂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语言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会语法规则或语言符号的排列规律,获得语言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规则造出无限多的句子,达到使用语言之目的。所以,传统的语言教学重点只在于长期使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孤立的、与现实交际情景毫无关系的语言项目;教学的中心不是交际,而是为了以后交际可能会用到的某些语言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失语现象。这就是传统语言教学方法 的弊端。 二、教师因素 不可否认,教师的人格魅力、师德品行、渊博知识以及治学态度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外语学习产生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外语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法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转变,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转变。教师那种以词汇讲解、句 法分析、翻译解释和让学生以听、看、记为主的结构教学法必须朝着怎样在稍加指引后让学生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听说上全原文、解析、答案(供参考)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听说(上) 听力原文 Lesson 1 Music 1. M: By the way, Jane, did you talk to the consultant顾问about our new health program? W: I contacted联系his office but his secretary said he would (be out for)试图得到lunch until two.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B. she couldn’t talk to the consultant before two 2. W: We need to let everyone know about the charity [?t??riti] n. 慈爱concert, but we don't have much money for advertising. M: How about using the school radio station? They broadcast free public service服务announcements. 通告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y do? c. Ask the school radio station for help 3. W: I don't understand why this self-study自学book doesn't hav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M: But it does. You can find them at the back of the book. Q: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self-study book? d. the book does include the answer 4. M: The new sales manager says he has never met you before. W: We've been introduced about three times. He seems a little forgetful. Q: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new sales manager? B. He probably has a poor memory 5. M: Have you had the brakes[breik] n制动器; 闸; 刹车. and tires checked? And do you have enough money? W: I have taken care of everything. And I'm sure it's going to be a wonderful极好的, 精彩的, 绝妙的trip. Q: What's the woman going to do? D. spend some time travelling 6. M: I've had my new stereo立体声for a whole week, but I haven't yet figured out想到how to record music. W: Didn't an instruction manual [?m?nju?l] 手册形式的,像手册的;教范性质的come with it? Q: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B the man should refer to the instruction manual 7. W: I want to pay you for that long-distance call I made. But, I suppose you haven't gotten your phone bill yet, M: Oh, but I have.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has received his telephone bill. 8. M: Professor Smith assigned us three more novels to read. W: He must think you don't have any other classes. Q: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Professor Smith? B he assigns too much work 9. M: Let's go watch the fireworks烟花tonight. W: I have tickets to the theater. Q: What plan does the man has that night? B he’ll go and watch the fireworks 10. M: I am exhausted筋疲力尽的. I stayed up熬夜the whole night studying for my history midterm exam. W: Why do you always wait till the last minute? Q: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he man? A he had bad study habits 11. M: I'll be coming straight from work, so I'll have to pack包装;捆扎a change of clothes. W: It's only a barbecue [?bɑ:bikju:] (常用于室外的)金属烤架. Jeans and T-shirts will be fine. Q: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D Casual dress will be appropriate 12. W: I'm going to the snack [sn?k] 小吃; 点心; 快餐bar for a cup of coffee. Would you like me to bring you back something? M: Not from the snack bar, but could you pick up a paper for me?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C he wants her to get him a newspaper 13. M: I don't understand how this budget was calculated[?k?lkjuleit] 计算, 估计, 核算. W: Let me have a look, OK?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C she’ll try to s ee what method was used 14. W: We need a fourth player for tennis this morning. Do you want to join us? M: I've got a class at nine, but Carol is free and she is really good.

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

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 【摘要】ESP(专门用途英语)把基本英语知识和某种专业知识信息结合起来,更能满足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需要。ESP是对综合英语教学的一个必要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和条件。本文论述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是我国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分析探讨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师;ESP教师;转型 引言 2010 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2011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直接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对“国际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极大需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单纯的外语人才已经明显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未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因此,在此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改革与挑战,要顺利地迎接这一改革和挑战,公共英语教师迫在眉睫要做的是进行成功的转型。 一、ESP教师的角色定位 1.教学者 ESP 教师主要还是从事语言教学。Strevens(1980)认为一个出色的专门英语教师要完成课堂教学,还要参加课程设计、材料编撰和测试设计。

2.实践者 ESP 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Hutchinson 和Waters 认为,ESP 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三点:第一,具备对待相关内容的积极态度;第二,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有大致了解;第三,对自己已有知识的程度要有所了解。何文贤也强调ESP 教师应具备知识基础结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和专业实践环节。 3.研究者 研究者指的是ESP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创新精神。教师成 为研究者,教研结合、以研促教,适应高校发展的新趋向。 二、ESP教师的现状 多数公共英语教师任教不久就承担一门或多门的备课和讲授教学任务,无从顾及新专业知识的了解、学习和掌握。 公共英语教师普遍语言能力强,但专业知识欠缺。不少公共英语教师不愿意涉及新的专业领域,有着对专业知识的害怕和敌视态度。 ESP教学重点是专业英语语言表达技能,它要解决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语言问题。笔者认为ESP教师应从英语语言教师中培养,因为ESP教学属于语言教学,相比于专业教师学好英语语言,英语语言教师学好ESP的一定专业知识更为容易和顺畅。因此公共英语教师需要转型以迎接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挑战即ESP教师短缺的社会需求。 三、公共英语教师向ESP 教师转型的方法和途径 1.公共英语教师制定ESP专业发展计划 首先公共英语教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端正心态,逐步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再者公共英语教师应努力争取校内校外的进修和培训机会,采取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公共英语四级与大学英语四级的区别

全日制零基础,系统化外语专家 https://www.doczj.com/doc/447113543.html,/ 公共英语四级与大学英语四级的区别 很多人都听说过大学英语四级,但是对于公共英语四级又了解多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简单的了解下公共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四级的区别。 公共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四级的区别 公共英语四级,简称PETS-4。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负责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作为中、英两国政府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它得到了英国专家的技术支持。通过公共英语四级考试,考生的英语水平是中上级。 大学英语四级考,简称CET-4,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育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在校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 区别一:考试对象 公共英语四级考试不受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报考。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育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在校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 区别二:分数不同 公共英语四级有口试分数和笔试分数两种,口试满分5分,3分以上(含3分)为合格。笔试满分100分,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大学英语四级总分为710分,没有设置合格线,四级考分达到425分以上可以报考六级。 区别三:考试题型及难度 公共英语四级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其中笔试包括:听力、语言知识、阅读和写作。笔试和口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给《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其中笔试包括写作、听力、阅读、翻译,口试则是自主选择,笔试550分以上可以选择报名参加口试。 公共英语四级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大学英语四级相当于公共英语三级。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公共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四级的区别有所了解,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高等学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上)主编熊海虹何莲珍 1-6单元 练习参考答案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1-6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Unit One Planning Your Future Career Reading Focus Traits of the Key Players Text Exploration Task 2 1. B 2. A 3. D 4. B 5. D 6. B 7. C 8. B 9. B 10. B Vocabulary in Action Task 1 1. A 2. C 3. B 4. C 5. D 6. D 7. D 8. C 9. A 10. D 11. A 12. B Task 2 1. public (c) 2. discipline (b) 3. strength (a) 4. reference (a) 5. strength (d) 6. public (a) 7. demonstrated (b) 8. discipline (c) 9. reference (c) 10. personality (a) 11. disciplining (d) 12. demonstrates (a) 13. public (d) 14. reference (b) 15. personality (c) Task 3 1. employment 2. paid 3. adjust

4. setting 5. discouraged 6. credit 7. cite 8. demonstrate 9. teamwork 10. rules Translation Practice Paragraph One “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生意始终在进行。这意味着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竞争也同样在进行。”豪特说,“公司取胜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更快到达‘目的地’!这就是说,你不仅要把所有能支持公司快速运转的功能都调动起来,而且还得知道如何决定‘目的地’是哪里。这样,不仅对那些行动快速的人们,也对那些思维敏捷并有勇气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人们都提出了要求。这需要全公司各部门的运作,而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工作。” Paragraph Two 最后,职业地位包含对职业标准的遵守。很多律师通过在行业内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典范来找到自我价值。对那些在所有职业行为中都表现出极度正直和谦逊有礼的律师来说,当管理阶层对他们理应受到的特别尊重表示肯定时,便又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精神报酬。 Unit Two Arts of the Table Reading Focus Culinary Delights in China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后翻译答案

第五册 1.The Internet's speed, vast resources, and its ability to directly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re itsgreatestbenefits. Because the Internet uses the quickness of computers to transmit its data, information cantrave-l attre mendous speeds. Speed is not the only benefit. The Internet us-es hun dreds ofthousands ofcomputers all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o store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And finally, because the Internet allowsindividuals to have specific electronic mail addresses, people ca-n easily communicate with oneanother. 2.With the 21 st century coming, 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file importance of acquiringround easyinformation. If a nation can mak-e effective use of all the information it will benefit In the fields of Scientificresearch, edu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What the nati on needs to do is to establish anation-wide"information network",so as to link up scientists, businessmen, educators, etc. If such a network isset up, itwill promote the second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the cou-nt ry. 3.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echniques of sales promotion have beenmore andmore widely employed. The popula rity of varied and numerous promo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discounts, bonuses, and promotional parties has grown steadily. The reason is tha t they not only helpmanufacturers andbusinesses earn higher and quick er profits, but also help consumers become acquainted with theproducts involved and get some practical benefits. However, if these techniques are used to promoteproducts of inferiorquality, both the manufacturers and the businessmen will be made to pay for that. 4.Work is not only a means of sustaining life. More importantly, it is the way through which peopledisplaytheir talent, realize their ambitions, build relationships and establish social status. If youunderstand thisintr insic value of work, then however dull or hard work may be, it beco mes bearable if it helpsbuild up areputation, whether in the world at l arge or only in one's own circle. Updating one's aim is one of the mostessential elements of self-fulfillment in the long run, and form ost people this comes chieflythrough their work.In that sense, work is the most vigorous, vivid sign of life --in individuals and in civilization s. 5.America was once troubled by employment crisis. Now in this land, there areemployees, those who have lost their jobs and those who will never find a job. For decades, thegovernment took no notice of t he changes in its economic base and their effect on employmentand lif estyle. As a result, many people lost job opportunities. Many expert came up with variousideas to address unemployment. However, what is most important now is to stimulateconsumption. 6.The crime of identity theft is on the rise. Recent surveys show there are currently 10 millionvictims each year, greatly exceeding our earlie r estimates.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criminalssteal Social Security numbers, driver's license numbe~, credit card numbers, and other piece s ofan individual's information such as date of birth. They use this inf ormation to buy as many thingsas they can in their victim's name in as short a time as possible. Identity theft is a serious crime.People wh ose identities have been stolen can spend months or even years cleani ng up the messthe thieves have made of their credit record. 7.Let's assume you are a sports fan. What is your first reaction when you find in your e-mailan attachment called "Anna Kournikova.jpg.vbs'? Curiosity tempts you to open the documentto have a look at the Rus sian tennis star. But if you open it, the virus will be activated andwill copy the attachment to every e-mail address in your "Outlook Express ", spreading the virus evenfarther. E-viruses, which flood the Intemet t hrough dubious e-mails with fancy bait, makeproduction of anti-virus p rograms a profitable business. 8.Changes in the American family structure are evidenced by increased rates of separation anddivorce. In certain areas of the country these tr ends have resulted in a growing number ofsingleparentfamilies and rem arried parents. This does not indicate, however, that the institution ofm arriage is crumbling. It is estimated that four ont of five divorced cou ples eventually remarryother people. These shifts in family relationship s may be interpreted as a breakdown or as anadaptation of the Americ an family to changing roles,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 changes,accordi ng to the more traditional viewpoint, represent a breakdown in the fa mily structure, adisintegration of values, and a decline of morality. 第六册 1.While he shared his generation’s horror of war and was once called the “spiritual father”of appeasement. Keynes never, in fact, enterained the delusion that Hitler could be pacified. He hated the NAZI regime, never visited Germany after 1933.Instead,as Britain’s chief negotiator in contact with the Allies against Hitler. He pursued vigorously the com mon interest between London and Washington. 2.Some people wrongly believ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land of opp ortunity, and that everbody enjoys equal opportunities. With various dr eams in mind,many well-trained professionals steadily mignat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search of a good life.Some of them are even willing to live any life there. They would rather live in poverty there than en -joy a relativeprosperity at home. Therefore,lawers and doctors from C entral America may be found washing cars or waiting on tables in Mi ami. 3.Just as the 21st century requires a more diffused and safer balance Of interest in what needs to be an increasingly multilateral global villa ge, there is a risk of economic,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power being centralized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at a new bout of econ omic empire building may occur. 4.The path led straight through a wide stream.She could no longer risk disorientation by circling such obstacles.She took off her clothes and, with her belongings in ayion bag held above her head. She stepped into the chilling, neck-deep water. Minutes later she emerged. shaking uncontrollbably.But after warming herself by a small fire and re-dress ing, she set off with increased confidence.The limits of her physical capacity were expanding.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 课文原文及翻译

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原文及翻译 Unit1 Party Politics Judith Martin 1. Etiquette at an office party? Why, these people have been socializing happily every working day of their lives, give or take a few melees, rumors, and complaint petitions. All it takes to turn this into holiday merriment is a bit of greenery looped around the office—the staff will soon be looped, too. Surely it is enough that the annual Christmas party has the magic ingredients: time off from work, free food and drink, and a spirit of fun replacing such ugly work realities as sexual harassment. 2. Furthermore, partygoers figure, it offers relief from such pesky obligations as thanking anyone or being kind to wallflowers because there really aren?t any hosts. Nobody has to pay (that same Nobody who generously provides the telephone line for long-distance personal calls), and so nobody?s feelings need be considered. 3. This is all pure hospitality—there for the taking, like the office-supplied felt-tipped pens everyone has been pocketing all year. Out of the natural goodness of its corporate heart and the spirit of the holiday season, the company wishes only to give its employees a roaring good time, and the employees, out of loyalty and the thrill of getting to know their bosses off-duty as equals, delight in the opportunity. 4. For those still dimly aware of the once-standard give-and-take of real social life, this no-fault approach to business entertaining seems a godsend. In the now-rare domain of genuine society, hosts are supposed to plan and pay for the entertainment of their guests, on their own time and in their own houses. Guests have strict duties, as well—from answering invitations to cooperating with all arrangements, even to the extent of pronouncing them perfectly lovely. 5. Business entertaining appears to remove the burdens of time, effort, money,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and the etiquette connected with them. The people who do the planning are paid for their trouble, so those who benefit need not consider they have incurred a debt. Why, the annual Christmas party ought to be an inspiration to lower-level employees to work their way into realms where company-sponsored partying can be enjoyed all year long. 6. Not so fast. Flinty Miss Manners does not recognize any holidays from etiquette. (Employees, if not employers, should consider themselves lucky that she is only on the Party Committee, not the one that might take up ethical questions about those pens and calls.) Office parties differ from private ones but are no freer from rules. 7. If it were indeed true that everyone has a better time without etiquette, Miss Manners could easily be persuaded to take the day off. But having long served on the Office Party Etiquette Cleanup subcommittee, she is aware that things generally do not go well when there is no recognized etiquette and everyone is forced to improvise. 8. Let us look at all this spontaneous, carefree fun: There being no proper place for the boss, he or she hangs around the door, concerned about mixing with everyone. It might discourage hospitable bosses to see guests staring at them in horror and then slithering in by a side door. But etiquette?s solution of having everyone greeted in a receiving line was rejected as too stiff. So one can hardly blame employees for recalling a long-ingrained principle of the workplace: Seeing the boss and having a good time are best not scheduled at the same time. 9. Desperate to make the time count, the boss grabs the nearest available person and starts

大学公共英语第一册练习题答案1

Unit 1 Growing Up Text organization: 1. 1. Baker's feelings about English courses. 2. Baker's impression of his new English teacher 3. A topic that attracts Baker's attention. 4. Vivid memories the title brought back. 5. Baker's sudden desire to write about that topic. 6. Anticipating punishment. 7. Mr. Fleagle's announcement. 8. Classmates' response to the essay. 9. What Baker discovered. 2.argue hold up hand in up to date Part I ( paras Baker was bored by everything associated with English courses, including essay writing. 1-2) Baker found himself attracted by one particular topic and Part II (paras wrote about it for his own joy. 3-5) The experience of writing the essay helped him discover Part III (paras

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初中教案.docx

.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Section B 2a2b, 3a 学科英语学段:九年级上册年级初二年级 注重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新课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法的课堂相关 实践 领域 教材书名: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人民教育出版日期:2005 年 6月 教学设计者的基本信息 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一零一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笔者自 03 年 9 月以来,根据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现状,一直在探索与总 结归纳一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联动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对学 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并将其作为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马上进行同步 的写作教学。同时,以写作教学的结果(学生写作的文章),作为阅读理解教学效果的检验,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读写联动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过程写作和人本主 义。其中人本主义是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快乐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 的主体地位;多元智能强调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充分利用优势智能的迁移,特别是 将阅读理解中的成果直接迁移到写作教学中,作为写作的基础,从而大提高了写作教学 的起点水平;过程写作强调写作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强调写 作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侧重点应在注重篇章结构、语法、词汇同时,加强对写作容 及写作过程的关注。相对于大学的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而言,初中阶段必须考虑学生的 智能的发展特征,因此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项智能的发展,引导学生 优势智能的迁移是高效完成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法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基于这种理论有以下成绩: 主要成绩:在此思路指导下设计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第 6 单元》示课,获 2004 年全国第七届主体教育学术研讨会“求索杯”课堂教学一等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