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浅谈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7348098.html,

浅谈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作者:白春霞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2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悠久的历史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在

这个浮躁的当今社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还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心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可当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已成问题,责任心、民族感已淡化……,历史教学就要发挥学科优势,担负起德育的重任,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价值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古人常讲,亡其国者,先亡其史。可见,历史在民族兴亡中的重要地位。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个人一样,要维护自己的品格。……民族的品格必然依赖于多数人的道德品质。决定着个人品格的道德品质也决定着民族的品格。如果一个民族的品格不是心胸宽阔、忠贞、诚实、善良和勇敢,那么他就会被其他民族所轻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足轻重。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把培养民族自尊心和国格人格意识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都把历史学科作为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渠道。”现今,青少年的性格特点普遍是存在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唯我独尊、厌学、胸无大志等等。因此,打架、不遵守纪律、顶撞师长、沉迷于网络等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走上犯罪道路。这些正是德育教育缺失的表现,因而,历史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那么,怎样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进行传统人性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主张性善的,正因如此,古人的治国思想、个人品德修养都是以“善”为本的。与人为善,与民为善。儒家的“以德治国”、“以德服人”的“德治”思想,“利民”、“富民”、“爱民”、“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社会道德原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伦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无一不体现着人性为善。可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人早已抛弃了许多人性中的“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还管什么“仁、义、礼、智、信”。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耳濡目染,怎能不受影响呢?所以历史教学就要对青少年进行最基本的人性教育,教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向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如果不持之以恒的熏陶教育,人性中善的东西就会泯灭。历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桥梁。

二、进行国情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