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

第一招:底蕴成句

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表达式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品德。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品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如:

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

②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③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

④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

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

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如: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

表达为:名人+名事。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

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

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

如:①“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

②“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语言的弹性浓缩锤炼了诗的形象,那声“仰天长啸”和“沉痛的叩问”穿过历史的隧道,

压迫读者的心灵,让人思索命运的真谛。

第三种情况,历史人物与相关诗句的组合。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如:

①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②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③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

前两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

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

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②“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③“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④“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⑤“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⑦“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化用给人的审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诗还原成生活的同时又提升和诗化了生活第二招:底蕴成段

【第一种情况】:表达式,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它)。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分为六种情况:

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二、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三、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四: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苏东坡)

你能体味出“六根弦架成的桥通向心渊,弹落了多少春花秋月”中的无奈吗?你能体味出“一粒千年的老盐,腌咸了爱的花苞”中的辛酸吗?你能体味出“思念在风中弥漫,空气中充盈着湿湿的感动”中的诗情画意吗?你能体味出“雪花尘封天地的季节,爱是一枚单程邮票”中的感动吗?你能体味出“百花伤尽了春,只有一朵秋”中的悲伤吗?你能体味出“在遗忘的过程中,漂泊的月光经常来我的梦里栖息”中的孤寂吗?一句句轻灵的诗句让我体味到了一种语言上的诗意美而又不缺乏哲理,让我在飘香的花园前,感受着现代小诗清新秀丽。那润万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阴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更让我醉心啊,乘上落霞,与孤鹜齐飞;泛舟秋水,共长天一色。

实例借鉴

梦回大唐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祖国在心中。

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

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

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 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 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 常用词理解 (1) 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 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 多义词辨义 (1) 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6、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翻译: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注:选自《宋史·陈禾传》,陈禾时任左正言) (建议:先让学生翻译,一起分享,找一些不同的典型) 二、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两大招式: 1、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一)第一组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小结: 字字落实第一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 1、读文言句子,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

巧用诗句歌词添文采

巧用诗句歌词添文采 武汉阳逻思源学校周国安编辑 教学目标:如何将诗词融入写作,使之有意蕴,有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互动过程 一、学习两种巧用诗词方法 1、引用诗词名句 范例:这条人生路上有太多的荆棘。这条人生路上有无尽的辛酸。这条人生路上有背叛,别离,甚至死亡。但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语文是一部历史片,带着我穿越时空,驰骋古今。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我读出了屈原对亡国的无奈;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读出了岳飞对复国的渴望,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读出了文天祥的视死如归。 方法小结:作者只借用了原诗的"形",未用原诗之"神",将诗词赋予新的含义,我们称这种方法为“直接引用赋新意” 2、化用诗词名句 示例: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美丽一次》片段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3、引用歌词 流行歌曲,题材广泛,能比较自由地反映生活,表现情感;旋律优美,易学易记;歌词洗炼,同时又不乏妙言佳句。它给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亮点,深为广大中学生所青睐。作文时学会借鉴与引用流行歌曲中的语言精华,定能为作文增添色彩。 二、动手练习 以“思考”或“思念”为话题,尽量引用古诗,写一个不少于l00字的片断。 [示例一]思考是一种联想,是上帝赋予人类的超光速列车,可以带人到达任何—个世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思想者的高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思想者的深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思想者的寂寞。思考是一种寻觅,是荒漠中探险,繁华中寻幽。 思考是一种创造,数亿脑细胞就是一个神秘的有无穷潜力的制造加工系统,能制造出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 思考是孙大圣的火眼金睛,能剥去层层外衣,露出妖魔鬼怪的真相。 思考是人性的解剖,思考是灵魂的清洗。 [示例二]孟郊说,思念是亲情的眷恋,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勃说,思念是友情的感召,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余光中说,思念是乡情的叹息,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念是一种心境。思念能让你走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思念能让你拥有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学案 新人教版

《不畏浮云望眼·二招六式巧解文言文翻译题》复习学案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原则:标准: 二、文言文翻译的二招六式 第一招: 第一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得楚和氏璧。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二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2007全国卷1) 翻译: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翻译: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翻译: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三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翻译: 3)璧有瑕,请指示王。 翻译: 4)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翻译: 5)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 6)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二招: 第一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翻译: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翻译: 3)渺渺兮予怀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二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翻译: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翻译: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翻译: 2、方法总结: 第三式: 1、举例分析:翻译下列句子: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翻译: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翻译: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翻译: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翻译: 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翻译: 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翻译: 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翻译: 8)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翻译: 10)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潘秉雄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1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2.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2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4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 氏) 4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4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4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5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5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离娄下) 5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巧引诗文添文采

巧引诗文添文采 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即“文采”。优美的语言毫无疑问是作文的一道风景。然而,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语言表达往往存在着词汇贫乏、句不达意、平淡乏味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平时语言材料的积累不无关系。“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如果同学们平时多诵读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你会发现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忧愤。这些久经岁月磨练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诗文名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如果在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可使文章文辞优美、摇曳多姿;或一枝独秀,或先声夺人,或余音绕梁,或意蕴丰厚,或光彩动人。 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读者了解文章的窗口。“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犹如美女姣容,让人顿生怜爱之感;犹如一壶好茶,香醇可口。如以凝练隽永的诗文名句为题,能使文章神采奕奕、魅力四射,能让自己的文题一枝独秀,给人一种“红杏出墙”的感觉,从而获得读者的青睐。 例如:《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通讯,大小标题全部引用古诗文名句:《映日荷花别样红——响水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纪实》(大标题)、《问渠哪得清如许》(小标题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标题二)、《小荷才露尖尖角》(小标题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小标题四)。作者巧妙地运用唐宋名家的诗词作标题,不仅吸引人,给人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觉,更为文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 再如:一考生在以《关注我们的家》为题的作文中,巧妙地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来表现“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的内容,用这些诗句表达出对绿色环境的向往与召唤,极具丰富的表现力,也引起了读者的反思与共鸣,直逼读者的眼睛。 立意: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漪老师曾说过:“文章的光彩在于思想的闪光。”的确,意高则文胜,作文立意要求新、求美,坦露冰清玉洁的心灵,表现光辉灿烂的思想。古诗文名句,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高度的语言技巧及深刻的哲理性而经久不衰、言垂千古。如在文章立意时适当地加以引用,则可以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立意高远。

两小儿辩日_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_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两小儿辩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

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沧: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 指热水,开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文言文翻译解密之二招六式

文言文翻译——“二招六式”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经常把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因为古文今译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全面使用古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考察古代汉语水平的过程。学习古代汉语,应该重视古文翻译的训练。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能够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努力做到文从句顺。 例: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③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生动、优美、有文采。努力译出原文的风格。 例:①曹公,豺虎也。②曹操是豺狼猛虎。③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例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翻译的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字顺,调补贯 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删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由也为之,此及三年,可使有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如果让我(子路)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能够使人人勇敢善战。 分析:“也”,语气助词,无义,用以舒缓语气,不译。 换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译: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

六字+口诀!解决你的文言文翻译

六字+口诀!解决你的文言文翻译难题! 对| 换| 留| 删| 补| 调 对 “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1. “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2. “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换 “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留 “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删 “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 古诗文名句是一座丰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库,聪明的你若能将它们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如何巧妙的移植古诗名句入文呢? 一、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009年山东潍坊中考一满分作文《伸出自己的手》片段)小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一满分作文《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片段)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如:

“隆冬时节,雪花纷飞。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09年江苏徐州中考一满分作文《走进四季》片段)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在议论文中,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名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翻开那绵长的历史卷轴,映入眼帘的一位位名人志士,几乎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才取得了令人仰止的卓越功绩。诗仙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但其能重新树立对自己前途的希望,才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这不禁使人感到无限的振奋。继续向前追溯,回到越王勾践的身旁,我体会到了他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鼓励着他卧薪尝胆,肯于寄人篱下,最终凭国人的力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强信念,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2009年黑龙江中考一满分作文《希望是力量之源》片段)文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都能充分论证“希望

巧用诗文增文采

巧用古典诗文增添文章文采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 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加强古诗文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古诗文教学历来提倡诵读,诵读不仅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知识最主要的手段,而积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除了重诵读,重积累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运用。下面我就如何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语言讲究文采,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蕴。从2002年到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几乎占了半壁江山。2005年四川省公开的满分作文中,底蕴类作文占了大半。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呢?巧妙运用古诗文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巧妙地运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使作文题目一枝独秀,靓丽夺目,扣住读者的心弦,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直接引用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可巧妙化用名句,如《莫把情云遮慧眼》(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怎一个“情”字了得》(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忙兮忙兮奈若何》(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2、以名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正文前,自拟的凝练的句子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它独立成段,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或揭示其主旨,起引导全文的作用。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既可以起到点题、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成为一大亮点。如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文章开篇就引用古诗文中的丽词名句,它往往一下子展示出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吸引住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个宋代词人笔下的名句开篇,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人们对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4、用名句写景,境界优美 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写景,不仅展示出优美的境界,也显示出文章丰厚的文化韵味。散文《家乡的三月》,为了突出江南三月独特的魅力,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个名句,江南莺飞草长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意境优美而清新。 5、用名句议论,观点鲜明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3、学无止境。——荀子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5、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老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5、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0、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2、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马诗》 2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5、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9、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3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3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3、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4、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两招六式帮你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整理精校版)

两招六式帮你高考作文增加文采 作文辅导 0104 1922 两招六式帮你高考作文增加文采 第一招:底蕴成句 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表达式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品德。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品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如: 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②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③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 ?花市?。④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 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 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如: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 表达为:名人+名事。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 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 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 如:①?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②?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语言的弹性浓缩锤炼了诗的形象,那声“仰天长啸”和“沉痛的叩问”穿过历史的隧道,压迫的心灵,让人思索命运的真谛。 第三种情况,历史人物与相关诗句的组合。 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如: ①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②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③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 前两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 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 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②?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 影?。③?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④?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 气?。⑤?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⑦?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500句).

古诗文名句五百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3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增文采

巧妙引用古诗文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 第一招:底蕴成句 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表达式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品德。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品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如: 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 ②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③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 ④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 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 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如: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 表达为:名人+名事。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 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 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 如:①“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 ②“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语言的弹性浓缩锤炼了诗的形象,那声“仰天长啸”和“沉痛的叩问”穿过历史的隧道,

《两小儿辩日》全文与翻译

《两小儿辩日》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注释】 辩斗:争论。 以: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车盖:车篷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阴凉的意思。 决:决断,判定。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 孰:谁 为:通“谓”,以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智慧。 游:游历、游学 故:原因 知:知道 【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四、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533条)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