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模式“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产物,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

“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

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

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

2、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地体验画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的态度和能力。

(1)让学生体验方法。第89页例题是计算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题目的叙述很清楚,也很有条理,但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有些学生读题以后处

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教材及时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了画图的步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应用了画图方法,而且对这种方法能产生新的体会——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体会使画图从具体的行为上升成意识,策略在此形成。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住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学生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第二个时机是学生解答问题后,要引导他们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些整理方法产生好感,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自觉地使用。

(2)让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有相应的画图技能。如果学生不会画图,那么绝不可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学会画图落实到“想想做做”的练习里,提出先画图整理,再解答的要求。

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

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3、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课例简单说说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的落实。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解读: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原生态的方法与策略,激活学生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为新课中进一步探究有关的策略作铺垫。

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

提问:知道长方形长和宽,怎样求面积?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要求长呢?

(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面积÷宽=长)

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提问: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刚才画的示意图上表示出来。

(预设:长增加,宽不变;宽增加,长不变;长和宽同时增加;……)

[说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课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认知准备。让学生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通过画图、讨论和交流,初步体验面积增加(或减少)的几种情形,为新知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2、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初步感知替换策略。早晨喝牛奶时,我喝一大杯牛奶,儿子喝一小杯牛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

杯牛奶,如果给我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几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两次喝完;儿子四次喝完。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明: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生经历前面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自主探究、提炼策略

解读:策略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能完成的。在这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活动,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策略解题的过程,体会策略形成的来龙去脉,初步感知策略。

教学过程:

1、四年级下册(画图)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实验小学基地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画图分析。讲述:这道题和我们过去学习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有所不同。(长增加了,面积增加了)

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教学;创新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课题申请书 一、基本情况 预期的主要成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以我校校本教研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指导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二、课题论证 1.研究目标及意义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研究背景: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但深入课堂,走入讲台上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其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不好; 二是教师受教材的限制,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三是教法上只追求形式,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无实效性; 四是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教师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目标,只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课堂中只注重学科内容的价值趋向,而忽略了学科特点的实际意义。 五是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形成策略指南,从而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参与课题的教师明确课改的方向,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培养研究型的教师。 研究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申报、研究,对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策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提供平台。 2.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 2、研究问题的表现形式及问题的归因。 3、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自我角色定位。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

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置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word论文]

“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1],是新兴的一种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是一种将学习管理系统与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型课程开发模式。MOOC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慕课与传统课程的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可以同时有几千甚至几十万人。慕课的首要特征是开放,开放意味着公开、自由、民主的学术精神。参与学习者不分国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只要是想学习的只要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慕课与传统教育体制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不需要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课程可供选择。从文化角度上看,MOOC是一种基于文化交流的网络学习模式。MOOC优秀平台有Coursera: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门类丰富,不过也良莠不齐。EdX:哈佛与MIT 共同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自由灵活。Udacity:成立时间最早,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课程数量不多,却极为精致,许多细节专为在线授课而设计。一、慕课的特点(一)大规模表现在学生人数上,没有人数限制。一门MOOC课程的人数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人,在传统课程中这是无法想象的。 (二)在线学习是在网上进行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

(三)开放网上所有课程对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开放的。不管你是上班族、学生还是退休工人都可以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课程在线学习。 二、MOOC对教师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网络的学习。有人认为,由于慕课的存在,课堂翻转了,老师的作用越来越被削弱了,我却不敢苟同。恰恰相反,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在线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丰富的知识,老师的照本宣科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为学生会对那些个性,新颖的事物充满兴趣,老师就更需要下功夫去探究新的课堂理念。老师要在课堂中敏感地意识到学生的困惑,并应及时找出解决方案。慕课打破了以往课堂以老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方式,课程应依照学习的规律设计,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纵观传统课堂,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如何火如荼,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是一种课堂上频频出现的现象。这表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才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是创造性。教师要从普通的教书匠向更高水平的导师转变,这就更需要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课堂更多是用于提高、巩固学习和梳理作业,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维拓展。可见,教学重点的转移无疑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三、MOOC对课堂形式的冲击 慕课完全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授”为本的教学价值观逐渐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慕课给学生制造了更多自主的学习空间,开放程度高,重复性大,其核心是一个“学”字,这

谈谈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谈谈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大柳塔第三小学贾海军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认为“解决问题”就是指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从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知道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尝试的几种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对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至关重要。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事引入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思维能动性。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使学生感知问题的存在,关键是使学生碰到问题后能主动进入积极思考状态。 新课程的解决问题主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而图往往围绕一个具体的情境出现,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了生活情境。生活情境用得好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有时老师在选择生活情境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非常相似的生活情境,如商场购物,到游乐园游玩等,使得学生们失去了新奇感。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改编教材,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利于学生对解题策略的阐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应具备目的性、新异性和适度的障碍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校论文传统教育模式论文:浅谈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高校论文传统教育模式论文:浅谈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当前,学术界正在热议“教育模式”的新旧转变,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进行 了深入的剖析,本文就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on college education mode reform xu ling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a is hot deb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mode, in-depth analysesdefe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imperfection in realiz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llege education mode reform, aimed at a view of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others to come forward with valuable contribu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ducation mode; reform;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2010年9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厦门讲课时指出:我国目前的这套教育模式比较适应稳定的、发展比较慢的社会,但现今以及今后的社会变化非常快,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在诸多问题面前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一些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实施“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目前的课堂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只顾“授人予鱼”而非“授人予渔”。 2、教学案的编写问题。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教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 3、预习过程中的预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认真的组织安排,学生之间的对学、群学过程没有落实。教师对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解决不了的,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4、展示过程中的表面问题。现在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参与度不同,很

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学习小组的建设问题。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小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也不太清楚,组间安排有的没有做到同质。 6、反馈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反馈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下。 7、学习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教师们仍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劳动付出纳入学习评价中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之间的点评还不能形成争论的话题,不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纠偏、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8、课堂教学的监控问题。没有对教师教学工作细节上的明确要求,对课堂管理还比较宏观,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比较粗糙;备课组不能及时地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够深入,缺少有效的尝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观念要彻底转变。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对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行革命,没有教师们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向“学生为本”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规划方案.docx

......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调 " 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 ,思考 ,表达 ,评价的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 "要求学生说真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 "标准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 ,注重语言运用能力 ,淡化理论讲解 ,注重实际操作 ,淡化名词术语 ,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 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从而 "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 .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 另外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 "半壁江山 ",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 .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其一 ,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 其二 ,不正确的评价机制 (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 性定量评价机制 )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 ,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论文.docx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模式之后,其弟子在其基础上逐步尝试与实践,最终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主导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学实践。 我国也受到赫尔巴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的。 反思传统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以教学内容为主旨,目标突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感很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遵循的一致原则就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知识教学的目标无处不在,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朝着知识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方向努力。 虽然说,知识达成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但是在本质上,这种教学模式只将知识作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体验。 二机械组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由于知识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机械运用有章可循的操作方法,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对课堂教学进行操控,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征。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就像是等待老师填装知识的容器。 虽然说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记住不少化学基本原理、化学用语甚至会进行化学计算,但是一旦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 比如说,怎样取样分析出地窖中气体的主要成分、解释为什么用

酵母做成的食品松软可口等等。 学生可能学习了几年化学知识还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原因就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死记基本概念,脱离了课上讲的知识就不能解决,简而言之就是不会运用知识。 二、初中化学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定位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只会记知识点不会运用是很危险的。 如今南通市中考化学已经降到60分,其他各个地方也趋之效仿。 在初中化学知识点本来就很少的前提下,可能上课记记笔记、下课背背笔记如此也能应付中考。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会学、想学化学,就要让学生在初三化学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感悟到学习化学的独特方法和化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化学课堂的精彩,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都要思考如何转化和定位我们的角色。 请看下面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角色。 案例《燃烧与灭火》教学片断比较同课异构老师上课片段灭火原理及方法的探究师请你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试剂,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灭火。 创设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燃烧条件的学习,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尝试自己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1用水浇灭。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我校申报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课题于2014年10月批准立项为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接到通知到后,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学校及时召开了开题论证会议。在开题论证会上,老师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课题的选题符合当今课堂教学理念,针对性强,无论从课堂教学层面出发,还是当前学校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

一、课题简介:1、课题研究的背景基于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岁。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一节课用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问题”串讲,“师问生答,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碎讲”,课堂是“问答串讲的讲堂”,呈现出“线性” 课堂结构,因此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数学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时,或者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开始的热闹讨论,或者以教师的“越俎代庖”结束----课堂上,学生的“学”最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的“教”仍处于课堂的中心,所能教的还只是知识与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方面的落实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6:13:43.8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张娜[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张娜(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属中学福建泉州 362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75-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的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重视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情、意、志等方面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行,教育部尤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写作是个体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贯穿整个写作流程,学生只有不断思考、构思,才能写出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知识运用得当的优秀作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写作依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初中语文教师务必重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明确写作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语文写作教学计划,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实现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有效培养。 一、科学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展开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简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有效渗透,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成为时下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个性化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写作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科学设计写作教学计划。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将该理念应用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写作的积极性,并实现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利用生活资源,科学地进行写作。古往今来,文章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脱节。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激发学生辩证思维,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呈现于书面,不但有利于学生“三观”的有效树立,还能为学生累积大量的写作素材,使其在写作中有话说、有感可发。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新要求 (一)教学理念 时下的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视新时代学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而非学生得分能力。 (二)教学目标 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写作套路意识,使学生在仿造经典例句的同时,学习固有套路。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倡导个性、创新性写作,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另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学生具有面向社会进行创作的技能,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服务于社会,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务必进行写作教学革新。 (三)深入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实情,积极拓宽写作教学思路,改变以往镶嵌式写作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接触更多写作素材,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一)优化写作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写作态度在传统语文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大部分学生语文写作热情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存有反感情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实际写作目标与学生特点,科学制订语文写作教学计划,在整个写作教学计划中,应明确训练目的、训练周期、训练方式等,以确保语文写作实效性。语文教师应紧跟新课程改革教学核心思想,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 (二)选材于生活,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设置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也是现今应用最多的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视对学生内心真实情感与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设置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契合中考作文拟题方向,能有效避免程序化、模式化作文。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寻找语文写作教学切入点,培养与激发学生求真务实生活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激发学生语文写作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出发,结合生活经历,科学地构思、创作,进而将自己的情感与见解呈现于书面,高效地进行写作。 (三)注重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 初中生没有过多书本知识的羁绊,想象力极为丰富。学生可以自己的经历为写作切入点,进行独立的思考,科学地融入写作技巧,尽情发挥自己的写作灵感。注重初中生创作灵感的启发,无论是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学利用阅读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可采取“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写作教学目标,科学地筛选阅读素材。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对文中构思精巧的句子进行勾画、摘抄,教学方法虽然简单,但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利用情境教学开展语文写作教学训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主动注入自己的情感,迸发创作灵感,高效地进行语文写作。 (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时事 社会时事和热点贴近民生,展现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时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和热点,并定期开展社会时事讨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而实现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摘要: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策略,为当前深入实施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课堂;问题解决 如何使师生从繁重的“苦教”与“苦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以不消耗师生体能和时间为代价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教学循环轨道,使教师在快乐中教学,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笔者利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有效物理课堂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疑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用下述的流程图来表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来于生产、生活实践。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掌握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尽可能创设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可采用置悬设境、猜想设境、实验设境、类比设境、变异设境等情境创设方法。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只应注重一节课的开头,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 二、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找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 三、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 这是引进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新知识体系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重要过程。教师不能将学生提出的许多见解简单地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应由学生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或个人意见。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探索汇报交流,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与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同时还要诱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还应启发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如何想到的?能否用其他的方法?”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辩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鼓励等,尽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自地思考、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1)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细致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提出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2)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要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人类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从认识最简单的对象开始,逐步发展到对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内部结构的认识。3)应用性原则。随着数学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这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的重要动向。 如“认识分数”单元,教材创设分苹果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传统教材往往在此引入1/2的意义、读法和写法,这样做既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创造潜能,也没有体现出学习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等名词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情绪情境。创设情绪情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意志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或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全面参与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呢?1)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找。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根据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就可以提出它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什么关系,怎样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问题。2)在知识怎么样上找。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师生猜数游戏后,学生就可以提出老师猜得这样快有什么秘诀,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3)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如学习商不变性质时,在观察一组算式的商的特点后,学生就可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可采取的具体策略:作文教学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倡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以此提升其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进而形成写作素材。 【关键词】新形势;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是很多语文教师不愿触及的“禁区”,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也是捉襟见肘,可是我们必须看到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让很多语文教师与学生都不敢小看写作训练。自从大力推行新课改理念以来,大部分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创造了风格迥异的作文教学法。作文课教学方法很多,可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何时何地都能用的。所以,笔者根据自身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了以下作文教学策略。 一、作文教学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 读写结合的方式又称“读写链”,是指把课本阅读、课外拓展阅读、生活阅读中所学到的语言文字、方法技能,通过感悟,内化为“写作链”中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语文综合能力,即实现“阅读链”和“写作链”的有机连接。这样的教学策略落实阅读和写作两大教学难题,使“阅读链”

深化了“写作链”,“写作链”巩固了“阅读链”,两者互相转化、渗透,最终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实施读写链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无痕式链接。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针对作者遣词造句、语言表达、布局谋篇带领学生品、读、思、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属于自身的文体表达方式。无痕式链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第六册《翠鸟》一文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读写链。如:教师根据课文先后顺序,首先带领学习翠鸟的外貌特征所展现的静态美,开篇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介绍了它的羽毛、嘴、眼睛、爪子,将翠鸟描绘的栩栩如生,博得了小读者们的喜欢。其次,第二段中“注视”、“像箭一样飞”、“叼起”、“蹬开”、“贴着”等词语准确地将翠鸟一瞬间的连续活动详细而生动的动作描绘出来,展现了翠鸟的动态美,凸显了翠鸟的机警、敏捷身姿。在学习这两部分时,教师通过无痕式链接,让学生“引读”对比学习翠鸟的一静一动,体会翠鸟的可爱之处,最终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掌握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二种是分项式链接。就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单独进行训练写作。但是五个部分是相互连接的,都为作者的中心思想服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上述五个分项,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链接的这一思想。在语文课后练习题中仿写字词,仿写句子,仿写段落的方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船山区永兴镇中心小学胡梅 【内容提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解决问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创新思维 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存在一些局限。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策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认字能力差的同学就更加困难了。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明确条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要紧扣问题找适合的条件。同时要培养学生多积累对词义的积累,比如“甲乙的总数”我们成人能轻松理解,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有难度,这类词句我们应当多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传统应用题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现在新教材在解决问题内容上采取了多样的呈现形式,多以情境图、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避免了传统应用题的枯燥乏味,有效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题意,有的学生知道了文意却忽略了图意,这些都需要多训练。比如,在解决小兔子拔萝卜的问题时就要结合图意和文字的叙述来解决,就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题的意思在正确的

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以考核模式改革促教学模式改革全文如下: 摘要: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考核方式单调等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和实施相应的渐进式考核模式,以考核促教学,以渐进式评估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考核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财会类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涵盖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不仅培养会计、财务专业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的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他们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学习综合性财务和管理预判的高层次技能。这就要求财务报表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述分析指标那么简单,还要在特有的经济发展背景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条件下,透过财务报表的表象,综合分析和研判企业财务状况的能力。因而,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渐进式、多元化的综合考核体系的构建则是解决现有教学模式的重要路径,以考核促教学,以多元促综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专多能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 1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与考核现状 1.1 教学目标模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模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目的和教授对象。现有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针对财务报表做出企业财务状况的总结。这就导致该课程的讲授总是简单地围绕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讲解,老师满堂灌,学生辛苦记。其次,教授对象较为复杂,既有会计专业的学生,又有非会计专业的商科类学生,由于基础不同,要求不同,其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差异。但实际上该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一致,教学方式单一,使得这种差异无法得到体现,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1.2 教学方式单一。正因为以上对于教学目标和目的的简单认知,导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传统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其他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教学、课堂演练、实际仿真等教学方式采用较少,使得学生听得很多,但练得很少,因此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仅限于理解,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且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能记住公式,也会做简单的题目,但是一看见企业真正的财务报表便无从下手,所以就出现了“只会学,不会用”的状况。 1.3 考核方式单调。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只是考核的一小部分,并且期末考试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般采用的是闭卷的形式,作业和课堂表现是平时考核的主要形式。众所周知财务报表分析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计算大量的数据,在期末短短的两个小时考试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单调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地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是考核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