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

(完整word版)八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铝块制成铝锅B.木板制成课桌 C.铁矿石炼成铁D.冰块制成冰雕 2.正确量取18 mL液体,应选择的量筒是( ) A.10 mL B.20 mL C.25 mL D.50 mL 3.爸爸出差前,吩咐小明要喂养好家里的几条名贵金鱼。小明按爸爸的样子喂养4天后,突然发现有两条鱼死了。小明的同学们对鱼的死亡发表了以下看法:鱼缸里的鱼太多了;鱼缸的温度不适当;连续几天没给鱼缸换水;鱼缸里缺氧;鱼食有问题;喂鱼的方法不当。同学们发表的这些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做出猜想C.设计方案D.解释与结论 4.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2007年入夏太湖中的蓝藻出现疯长现象,5月29日发现,美丽的太湖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湖面出现死鱼,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①雨水②生活污水③农田废水④泥沙。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某同学归纳出氧气的主要用途有:①急救病人,为飞行员、潜水员等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②在钢铁冶炼中,进行富氧鼓风,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钢铁的质量和产量③化学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蒸馏水④使乙炔燃烧产生高温的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割断金属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作氧化剂⑥液氧用于火箭发动机,促进燃料迅速燃烧,产生高温气体推动火箭前进。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仅有③D.仅有⑤ 7.小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大家帮助小华分析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时,同学们发表了下列观点。其中与试管破裂没关系的是() A.可能是加热前没有预热 B.可能是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C.可能是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D.可能是被加热液体量太多,超过试管容积的1/3 8.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中没有带电的微粒,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一种微粒 D.任何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9.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B.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10.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有四个主要过程:①过滤②沉降③消毒④吸附。其处理的A.闻气体的气味B.点燃酒精灯C.取用液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教学案例:空气的力量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案例:空气的力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和评估。 体验成功的乐趣,深化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课前准备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马徳堡半球实验"。 分实验小组,自筹实验器材,教师准备一些备用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引入:我首先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吸气时,水会喷上去,为什么?要想知道其中奥秘,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吧。 学生甲组:先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再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大家注意观察,放手后,纸片掉了下来。(学生哄堂大笑) 然后,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大家注意观察,放手后,纸片没有掉下来。(学生惊讶) 我问:纸片为什么能托住一杯水,而托不住一杯空气呢? 学生答:玻璃杯装满水,排出了空气,硬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我问:这位同学讲得好。这说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不仅如此,硬纸片受到的大气压强比杯中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要大些。那硬纸片托空杯时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学生又答:纸片托空杯时,硬纸片上下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作用力相互抵消。硬纸片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落下。 我问:同学们,甲组同学回答对不对,满意就给予掌声(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学生洋溢在探究的快乐之中)。现在让大家观察乙组所做的实验。 学生乙组:派两个代表站起来。每人各拿一个吸盘,轻轻地合在一起,两人很容易把吸盘拉开。然后将两个吸盘用力对齐挤在一起,两人就很难将吸盘拉开。 我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乙答:当吸盘轻合在一起时,里面仍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内外都有大气压,作用相互抵消;当吸盘挤在一起时,里面空气被挤出,吸盘在外面的大气压的作用下就紧紧地吸在一起了。 我问:这个实验与哪个著名的实验相似? 众生齐答: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相似。难怪,马德堡市民都承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我问:为了让学生直观确信大气压是相当大的,我拿了一只吸盘紧紧地压在黑板上(选在非常光滑的地方)。然后,将一个同学的书包挂在吸盘钩上,吸盘稳稳地"提"着

初二化学试卷及答案

初二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5、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镁

B、铜 C、锌 D、铝 6、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 A、O2 B、N2 C、CO D、CO 27、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8、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NO3 D、Ca(H2PO4) 29、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碳酸钙 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11、小刚测定了下列4种日用品的pH值,其中呈酸性的是日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日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pH17912 1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H2O2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H2↑+O2↑ B、H2SO4+NaOH=NaSO4+H2O C、Fe+HCl=FeCl2+H2↑ D、2KMnO4K2MnO4+MnO2+O2↑ 16、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塑料瓶属于 17、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 18、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A、2 B、6 C、8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 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1)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新学年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认真的分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基本的情况,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生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有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四、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4、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等。 五、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积极开展科学探究的教学 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在本学期力争开齐开全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组织好家庭实验与课外小实验活动。 ②、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在实验探究与各类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能力,并通过评价改进探究方法,更深刻的领会物理知识。 ③、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通过实验设计、共同实验、实验评价、实验交流与总结等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块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教师主要利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际品质-复盛牌空气压缩机(空压机)

北京复盛国际品质-复盛牌空气压缩机(空压机)

公司简介 (一)公司简介 复盛公司董事长的话: 我们相信先进国家能,我 们中国人当然亦能! 复盛机械XX是XX复盛股份XX1993年投资经营的专业空气压缩机生产制造企业,工程投资550万美元,工厂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近150人,是目前空压机行业率先通过ISO9000/1国际认证及机械安全认证的现代化企业,为国内北方区域最为知名的压缩机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二) XX最大的空压机制造厂商,XX最为看好的上市公司之一。 复盛股份XX成立于1953年,拥有近半个世纪专业制造空气压缩机的经验,是XX最大的空压机制造厂商;在XX500强制造企业中,名列前茅,并被评为XX 百大最有潜力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业务涉及空压机、冷媒压缩机、运动器材(GOLF 球杆、球杆头等,占世界总产量近25%)、IT等高科技行业。产品不但在XX具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还设有强大的国际行销网络,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并在美国、意大利、越南、XX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及办事处。2004年公司营业总额达到80亿人民币。 (三)拥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自动化制造设备 公司从1961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实现工厂的自动化,1979年实现单点自动化,其间引进大量的日本NC、C数控机床等;1983年实现物流自动化,引进日本大型自动仓储系统,电脑编程无人搬运车等,组合成FMS柔性制造系统;1991年全面实现电脑资讯管理自动化,实现世界知名企业倡导的“CIM电脑整合系统”,将采购、生产、销售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为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公司先后引进数台世界久负盛名的英国HOLROYD转子齿形加工机、德国CLMBURGER转子齿形研磨机、德国ZEIS三维检测系统等关键设备,保证世界一流的螺杆空压机生产质量。(四)国内最大的压缩机生产和制造基地 1993年,复盛机械XX成立,由复盛股份XX采用租借土地的形式与第一通

八年级化学上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填写在如下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家庭自制冰块 B.馒头变馊 C.糯米酿成酒 D .火柴燃烧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的指示液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3.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 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1个5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 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8.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矿泉水 9.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硫 C.火山灰 D.一氧化碳 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 B.酿造米酒 C.红磷燃烧 D.食物腐败 11.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 12.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13.小兰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 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练习题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是大气压强引起的是 ( ) 图9-3-4 2.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9-3-5所示,结果是 ( ) 图9-3-5 A .仍是满罐水 B .水将流出一部分 C .水将全部流出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9-3-6所示,是一种塑料做的方便衣钩,只要将它往很平的墙上一按,便牢牢地贴在墙上,并可以挂上衣服。衣钩能贴在墙上,这是由于 ( ) 图9-3-6 A .墙对塑料衣钩有吸引力 B .有大气压强作用在塑料衣钩上面 C .地球对塑料衣钩没有吸引力

D .墙壁受大气压力作用 4.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图9-3-7 A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5.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 ( ) A .10 N B .100 N C .1000 N D .10000 N 6.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图9-3 -8为输液装置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 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使药液从A 管中顺利流出;针 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________以减轻病人 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 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5.1×1014m 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 1.0× 105 Pa ,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________N 。 8.如图9-3-9 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随图9-3-8

初中,八年级,化学精典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化学单元测精典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 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2、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4、近几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56%的城市未达到二级标准。造成这些城市污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大量燃烧含硫煤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利用太阳能烧水 5、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D、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6、氧气是我们身边离不开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提供呼吸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具有助燃性 D、氧气性质较活泼。 7、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8.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9、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长期饮用纯水,有益于身体健康 C、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人长期在富氧环境中,可以延年益寿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 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13、 种不同的原 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 不 14、、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 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15.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蒸气④氮气⑤氖气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序号填写在下面空格中: ⑴可用于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等的是⑵可用于制硝酸和化肥的是 ⑶在电光源中可产生红光可制霓虹灯的是⑷大量释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⑸ 松脆的饼干遇到会变软的是 17、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 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和 O O + 2 等 火星的大气组成

【人教版八下册英语单词表】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答案

【人教版八下册英语单词表】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答案 【--入党申请书提纲】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分享了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试题及答案给大家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活性炭放进冰箱内除去异味 B.被蚊子叮咬后涂抹肥皂水 C.用醋酸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D.食品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变质了 2.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⑴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⑵豆腐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⑶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⑷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应经常食用以防患佝

偻病 ⑸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A.(1)(2)(4) B.(2)(4)(5) C. (1)(3)(4) D. (1)(2)(4)(5) 3.右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能助燃的物质不仅只有氧气,氯气也可以支持氢气的燃烧 4.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对一些知识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B.家庭卫生与相关原理:水中加入洗洁精去油污——溶解油污 C.实验操作与安全:稀释浓硫酸——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温室效应——CO2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固体遇稀盐酸有气泡放出,则固体可能含碳酸根 B.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一种营养素 C.合金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耐腐蚀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于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100分)2012.6.2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K-39、Al-27、 Mn-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冰雪融化 C .食物腐烂 D .液化空气 2.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矿泉水 B .啤酒 C .醋 D .蒸馏水 3、某1 L 纯牛奶的包装盒上面有如下一些数据(每100 g 内):脂肪≥3.3 g 、蛋白质≥2.9 g 、非脂乳 固体≥8.1 g 、钾≥145 mg 、钙≥115 mg 。这里的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4、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5.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具有可燃性 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6.右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 B .钨的熔点高,被用来做灯泡里的灯丝 C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8.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强光,产生大量雾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 9、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具有氧化、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 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6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图是某种元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说明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中子数 B 、元素符号 C 、元素名称 D 、相对原子质量 1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12、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1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14.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15.化学方程式3Fe + 2O 2 点燃 Fe 3O 4可读作:( ) A .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 .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 .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 .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八年级全一册 绪言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古代化学: ①、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和简单的工具,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 ②、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 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 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 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 有几千万种。 4、化学现象: (1)、纳米铜属于纳米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2)、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 (3)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4)用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制成的船体。 5、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 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

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属的活动性、(在....条件下)能与....发生反应等 性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4、重点实验 (1)右图仪器的名称:研钵和研杵 (2)颗粒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固体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导管口冒气 泡,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 ①向硫酸铜溶液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有蓝色变无色 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记住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蓝色固体硫酸铜白色固体 胆矾溶液(硫酸铜溶液)蓝色液体氢氧化铜蓝色固体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1)点燃前:白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黄色火焰,发黄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内 焰最暗。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的澄清 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3)熄灭后: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空压机说明

TOKA新型双螺杆空压机,德国螺杆转子,阴阳转子5:6配合,结构紧凑,运行平稳,产气量大,产气质量高,是螺杆空压机中之精品。 螺杆空压机优越的性能表现在: 1、耐用性强和节能:螺杆空压机是回转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机头里两个带螺旋型旋转的转子相互啮合从而将气体压缩并排出,机头选用的都是特殊耐用的材料精密加工而成,是有高效耐用和节能的性能。 2、产气量高和省油:螺杆空压机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在内置气桶之前装置一个油气分离器,将压缩出来的空气进行油和水的分离,然后油通过回油管又回到了机体中再次使用,达到了油再利用气中含油以少的目的。 3、品质可靠:螺杆空压机的制造都是采用进口技术,及进口特殊材料,品质可靠,一台螺杆空压机的寿命可达到15年以上不会报废。 4、安全系数高:螺杆空压机采用智能化微电脑控制系统,具备了强大的故障诊断和保护功能,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24小时为您工作,如机器发生故障,及时提醒你更换零部件并作必要的维护;操作特别简单,一触即进入自动操作状态,达到一切皆在指间操作的效果 5、安装方便、简便:螺杆机由于设计精确,所以在与其功率同等情况下占地面积要小,机器运行稳定,机器就位,接上电源及管道系统,即可使用,不需要增加防震垫等其他物体。 6、环保意识强:螺杆机低噪音动作,主机箱四面采用防音板,机器运转时声音60分贝左右,在任何条件操作下都能超静音的动作。 【产品性能及优点】1、低噪低耗的德国公司螺杆主机;2、人性化的设计系统;3、完善的系统控制效能;4、标准的面板显示;5、低含油量的过滤系统;6、气路系统;7、强化油路系统的设计;8、超大面积的后部冷却系统;9、电气控制系统;10、F级主电机;11、省电的容量调整0-100%控制/满载/空载;12、独特的高效冷却系统;13、低维护及允许成本;14、安装简单,运行方便。【产品适用范围】TOKA系列空压机广泛应用在机械、医疗、纺织、食品、电力、汽车、钢铁、石油、化工、铁路(地铁)、建材及军工等行业,并广泛应用于国家大型项目中。 主机采用德国原装进口机头:无振动、低噪音、大转子、低转速、直联机。主机转子选用不对称型线,运行效率高,选用圆柱滚珠轴承,提高了保养费用低、可靠性安全性高。 智能化微电脑控制技术可在你的指令下全面监控和管理整机,远程控制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人性化的人机界面以文字形式,显示指令与参数,并具有自诊断故障和报警功能及自动调节容积流量。 原装进口轴承:

初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化学模拟试题 1.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西瓜榨成汁 B.铁锅生锈 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 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5.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B.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 .空气中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7.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最好的方法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倒入澄清石灰水 C .用燃着的木条 D .闻气味 8.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 、CO 2和SO 2等 C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下图是O 2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11.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棉花 高锰酸钾 带火星 的木条 氧气 细铁丝 A . B . C . D .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或许常常在思索:怎样才能是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人体的奥秘,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的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飞起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件用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还可以随光的强度改变颜色……你的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那么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化学?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行行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无知己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例如研究新型的半导体,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等。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是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学是如此的奇妙,在没有学习化学前,你可能只知道食盐不过是一种调味品,可当你学习化学后,就会发现食盐的用途可多了!食盐除可用作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制造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有食盐验制造的新产品。诸如此类,学习化学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劲儿知道他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他们利用他们来制造新的产品,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由此可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的铜生成。就象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但实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对化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级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那样,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他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化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到二十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以超过三千万种,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技成果,

中考物理专题综合总复习学案测试7压强-7

第七讲压强 一、中考热点 、I p 八、、八、、 压强是中考的热点.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讲的核心概念.液体压强是本讲的难点.2008 年中考已将考查的侧重点转移到联系同学们生活实际,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出现了较多新颖的实验探究设计问题,尤其是获取实验数据和实验操作方面改革的力度更大.这是因为,在实验中获取数据,并根据相关的公式或原理处理数据得出待测的物理量,既考查了实验目的,也考查了实验能力;规范的实验操作、细心的器材组装和调整、发现和纠正实验装置或操作中的错误是优良的实验技能的表现,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预计2009 年中考会以课标为依据主要考查:压强的简单计算、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考点精讲 1.压强 (1)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注意:压力的特点:①与物体轰面接触②与物体表面垂直.若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不是压力 (2) 探究压力的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定义产生原因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本质作用点(面) 施力物 体 (4) 压强 ①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理学中采用规定相同受力面积(单位面积),比较相同 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利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方便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的公式:p=F/S ,公式中,F 表示压力,p 表示压强,S 表示受力面积. ③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符号是Pa, 1 Pa=1N / m2,表示物体均出现高度差,从而得出液体内 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科学探究 ( 1 )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在水中,压强计的按着朝任何不同方向,U型管两端液面均出现高度差,从而得出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将探头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 使探头朝不同方向, U 形管两端的高度差不变,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使探头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加, u 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④记下探头在水中的某一深度时, U 形管两端的液面差,然后换用盐水,发现在同一深度, U 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增大,得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