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理论研究题库考试资料

传播理论研究题库考试资料

传播理论研究题库考试资料
传播理论研究题库考试资料

传播理论研究复习题

课程代码152604

一、名词解释(共计59题)

1.传播

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拉斯维尔五W传播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5个要素和环节组成,即五W传播模式。

3.人内传播(自我传播)

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身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4.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部分互动媒体(如互联网、手机中的部分传播)等由固定的中心向不确定的大众的信息发布。

5.组织传播

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组织成员之间)和组织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6.跨文化传播

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跨文化传播不仅表现为不同种族、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人们因分属不同群体或阶层而形成的各种亚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不同于所在亚文化内的交流,形成“事件”。

7.符号互动论

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

8.议程设置

大众媒体具有地位赋予功能,大众传播媒体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及社会活动的关注度和认知

9.数字鸿沟

在数字化技术的革命中,接触先进信息技术的人(拥有者)比缺乏先进信息技术条件的人(匮乏者)拥有更多获得信息的机会,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他们之间的差距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被称为“数字鸿沟”。

10.公共领域

在一种开放的私人小群体中,人们在身份平等的基础上,理性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只要是能够贯彻自由、开放、平等、理性精神的,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由公民参与的论坛,都可以被称为公共领域。

11.传播批判学派

传播批判学派是用来区别实证主义取向的管理学派的一个大而化之的名称,其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等。

12.准社会互动

人们把电视等主流大众媒体中的人物或媒体名人看做真实的交流对象,与其发生互动并建立某种关系。

13.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信源的传播效果随时间逐渐回升的现象被称为休眠效果。

14.多数(元)无知

是指个人对他人的意见具有相同的错误感知

15.社会责任论

自由主义理论的演变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是古典的自由至上主义,第二是加入一些社群主义的较为中庸的自由主义,即社会责任论。

16.选择性理解

在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受众所感知到得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部分。

17.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

18.意见领袖

在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

19.编码/解码理论

传播者将特定的内容以一定的符码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即编码活动,亦即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和制作活动。受传者在接收到传来的符码以后,必须经过对符码的阐释和理解才能从中得到意义;因此,受传者对符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即解码活动、释码活动。

20.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

德国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他们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是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思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的控制工具。

21.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

大众媒介授予社会问题、个人、团体及社会运动以地位。大众媒介可以使个人和集体地位合法化,提高其权威性。地位授予功能并不只是指授予个人地位,还包括社会问题和社会运动,使人们认为它们很重要,值得关注。

22.电视的主流化效果

这里所说的主流化并不意味着向人口中大多数人靠拢,而是向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精英所设定的意识形态靠拢,它是便于顺利统治而制造的“主流”。

23.偏时间的媒介/偏空间的媒介

偏时间的媒介指的是石刻文字、泥板文字之类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媒介;而偏空间的媒介则指的是像埃及莎草纸和中国纸这样轻便容易携带、扩散范围较大的媒介

24.“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最著名的一个论断。它想表达的是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延伸—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环境,对“整体的心理”和“社会的复合体”产生影响。不同的内容呈现格式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最终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25.传播中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

直接或间接经验导致的判断常常成为偏颇的“刻板印象”。现实中我们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事物做出判断,于是我们经常根据基模来推断缺失的信息。我们对一个群体了解得越少,越容易用旋板印象来看待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认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容易产生负面印象;而我们对一个群体了解得越多,则越容易把他们看做是不同的个体,容易产生正面印象。

26、萨匹尔-沃尔夫假设

该假设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想像,即我们的语言限制和规定了我们对身外世界的把握。萨匹尔-沃尔夫假设说明了语言观念系统的重要影响。

27、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拟态环境,也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8、“媒介事件”

戴扬和卡茨提出“媒介事件”的概念,他们把那些在电视上进行现场直播的国家级历史事件,称

为媒介事件。

29、知识沟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即为知识沟。

30、传播过程的控制论模式

传播过程的控制论模式是指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此模式引入反馈机制,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传播过程。

31、伪事件

指为了得到媒体报道而人为制造的新闻事件。于1961年由美国学者布尔斯廷提出。

32、米德的“主我”和“客我”

米德认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自我可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33.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学派

又称伯明翰学派,其目标是积极地干预现实,反对权力的压迫,帮助我们追求自由。大众媒介始终是其研究焦点,尤其是对电视的研究极为关注。

34.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自许为“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自由民主主义的批判者”。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

35.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派

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派并不是一个紧密的团体,而是一个对现代社会的现象存在着大致相同观点,并有着相似研究方法的松散的学术共同体。批判的传播政治学反对把文化简单还原为商品,注重分析文化商品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36、内容分析

理论研究中获取数据的方法之一便是内容分析,是指对大众传播的显性内容进行的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内容分析已经不仅限于大众传播的内容,还包括一切象征符号,而且分析方式也不仅限于定量研究,还加入了定性研究。

37、大众传播的麻醉负功能

促进社会平衡的社会结构被称为功能,反之破坏社会平衡的社会结构则是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大众媒体会使广大群众在政治上冷漠和迟钝,把大量时间用在阅读、收听、思考大众媒体中,而不是投入到有组织的实际行动中,是一种麻醉负功能。批判了大众媒体传播对民主政治的负面影响。

38、文化帝国主义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信息流动不平衡现象。大部分(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像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依附于少数发达国家。

39、媒体等同

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个人会像对待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空间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例如儿童认为倒立电视会使电视节目中的爆米花掉出来。他们把这一理论称为“媒体等同”。

40、有限效果理论

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否定,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个人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1、信息王君君

信息是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任何反映或“表述”事物存在及其互相作用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大致包含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任何社会信息都要传达一定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或符号(如文字、音声、图画、影像、表情、动作等)才能表达出来。信息是在一定的系统内运行的,这个系统包括信源、媒介、信宿、传递和反馈渠道等各种环节和因素。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是通过信息的授受而进行的社会互动行为。

42、意义王君君

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43、符号王君君

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44、魔弹论

西方早期的一种传播理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靶子论”,流行于一战至30年代。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至40年代这一理论便为宣传的实践所打破。

45、大众社会理论王君君

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它影响公众、传媒工作者,传播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社会科学的传播效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再确保大众传媒发挥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它实行社会制衡,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

46、恐惧诉求

恐惧诉求通常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

47、可说服性

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传播者的态度可能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变化

48.纯粹接触假说王君君

心理学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效应, 即如果某人多次重复接触某物(并不指在了解程度上有何变化),

会增加对该物的喜好程度,此谓纯粹接触效应.该效应被视为广告心理学甚至恋爱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在生活中也广为有意或无意地使用。

49、潜意识说服王君君

传播学的说服包含三种含义:态度说服,行为说服,以及潜意识说服,潜意识说服是以前两者为基础,再加上被改变的行为能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使之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者威尔逊·布莱恩·凯(Wilson Bryan Key)认为广告中包含一些隐藏的或潜意识的诉求,这些诉求可以渗透到消费者的无意识的心智中。因为从传统上来说,受众通常会对说服性信息进行理性的仔细审核,但是潜意识的说服信息绕过了这种理性审查,所以在刺激受众的行为方面,潜意识说服信息特别有效。

50、被动学习卢一

克鲁格曼和哈特利提出,受众在被动的情况下也能学习。以电视为例,当人们完全放松的时候,脑电波会呈间歇性的阿尔发波,进入半睡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人们的思考能力下降,看似电视的说服效果降低,但另一方面,此时人们对说服性信息的防御性也有所降低,通过潜意识认知,人们也会对电视广告的信息产生感知行为,在恰当的时候回忆起看到的内容。这个过程被称为被动学习。

51、强化效果卢一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在大众媒体的激活、强化和改变三种效果中,选举宣传在改变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影响不大,而对于大部分选民来说,大众媒体的宣传只是激活或者强化了他们既有的政治倾向。

52、准统计感官卢一

诺尔-纽曼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准统计感官,能够判断什么是主流意见,感知外在的氛围。

53、意见气候卢一

是指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情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主要来源于所处环境

中的群体意见和大众传播。(答案选自百度百科)

54、第三人效果卢一

大众媒介对“他(们)”(语法上第三人称)的影响,被称为“第三人效果”。这里的“第三人”有两种定义方式:一是和我(们)、你(们)相对的第三人称的他(们);二是站在信息发出者的角度,即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旁观者的第三者。

55、媒体间议程设置卢一

对媒体议程的研究发现,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或新闻来源常常设置其他媒体的议程,这一过程被称为媒体间议程设置。

56、把关卢一

“把关”是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概念,狭义的把关定义为在讯息传播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对所经过讯息的筛选与过滤,广义的把关概念泛指讯息的整个编码过程。

57、地球村卢一

麦克卢汉推导出来:电子媒介导致的“内爆”使差异消失,国界消失,整个地球被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地球村。”

58、媒介决定论卢一

媒介决定论即为技术决定论,被分为硬媒介决定论和软媒介决定论两种。硬媒介决定论指信息系统对社会具有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影响。软媒介决定论指的是媒介提供事件产生的可能性,事件的状态和影响是诸多因素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结果。

59、意识形态卢一

意识形态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往往是一组观念的集合。

二、简答题(共计40题)

1.简述知沟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蒂奇诺等人总结了几个可能的原因:(1)传播技能。(2)信息传播。(3)相关的社会交往。(4)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和记忆。(5)大众媒介系统的性质。总的来说,这些原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主观原因,受众自身的兴趣、能力与社会交往影响了不同群体对公共事务和科学信息的知晓;二是客观原因,即印刷媒体的目标受众是那些有商业价值的主流人群,所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获得的知识多,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则很难在其中找到适合他们接受水平的信息。

2.简述李普曼对传播效果研究的贡献

答: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政治家、专栏作家、美国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贡献有:(1)舆论及宣传研究(2)提出“拟态环境”“刻板印象”(3)大众传播效果的洞见(4)把关研究(5)传播与民主政治的分析。

3.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贡献

答:20世纪20年代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活动对传播学的成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他们是:

1)拉斯韦尔—宣传研究的权威,最早概括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并提出了“5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首先开始传播效果研究,系统地运用社会调查和量化方法研究传播过程,对传播理论的体系化起了重要作用。

3)卢因—“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小群体动力学;

4)霍夫兰—把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效果研究;开创了“信息的中介因素”理论

4.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特点

答:

1)主要关注大众传播短期内对个人所造成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外在影响

2)能及时对讯息及宣传技巧的影响作出明确的、定量的说明,因而得到了政界、商界的支持,容易获得相关组织和基金会的资助。

3)把信息的传播与效果放到社会群体和人际网络的背景中加以考察。

4)成果容易被利用信息影响受众的人运用。

5.为什么会受众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

答: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的活动。受众的需求不仅与他的性格、兴趣等个人属性相关联,而且受到他所处的环境或社会条件因素的制约。

“使用与满足”研究得出了这样的成果,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苦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6、什么是“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244)

答: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巨大。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依然在维持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受压榨、受控制的局面,必须改变现行不平等的信息传播体制。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尔如开,会上通过的了下述宣言:“现在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在的传播渠道。

7、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1)外部讯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的知识量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作用于观念、意识而引起的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

3)这些变化外化人们的言行,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8、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行为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对日间广播剧的调查:(1)感情释放;(2)愿望的想象;(3)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建议。

对报纸的调查:(1)获得外界消息的信息来源(2)日常生活的工具(天气、交通、购物等);(3)休憩的手段(从读报中获得安静和休息);(4)获得社会威信的手段;(5)社交的手段;(6)读报本身的目的化

对电视的调查(1)心绪转换效用;(2)人际关系效用;(3)自我确认效用;(4)环境监测效用。

9、简述凯瑞(JamesW.Carey)关于传播“传递观”和“仪式观”的观点

答:美国学者JamesW.Carey(也译为詹姆斯·卡里)给传播下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制造、保持、修补和转换现实的象征性过程。通过传播,一定群体的人们共享民族、阶级、性别身份、信仰等。换句话说,他们共享着相同的文化。传播塑造和定义着“我们”,把“我们”与“他们”区别开。由于我们天天依赖于传播的这一功能,就像鱼相忘于江湖,反而不易察觉。他提出,传播就是仪式。传播仪式是一种对主体的召唤,邀请读者参与到传播中,获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传播仪式是对现实的再现与建构。所以,传播的仪式观并不把新闻看做是简单的信息,而是把它看做戏剧。传播不是描述世界,而是描述权力、行动的舞台,我们被邀请参与其中。因此,重要的不是我们通过传播获得了什么信息,而是通过传播我们与其他人获得了内在的联系,获得了对现实共同的理解。

10、简述葛兰西(AntonioGramsci)的“霸权”(又译文化领导权)概念的内涵

答: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统治一方面依赖强制性的暴力和国家机器,另一方面在合理性上依赖于意识形态的霸权(又译“文化领导权”)。与暴力不同,霸权重视的是文化方面

的控制。霸权的推广不是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同意的基础上,它是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妥协与合作的结果。葛兰西的观点由于兼顾结构与能动性,得到了学者们的重新关注

11、简单对比主流化理论与传统培养分析理论的异同

答:培养分析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理论,总结起来,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培养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商业体制下电视对观众的影响。

第二,培养分析理论把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而不仅限于对新闻的研究。

第三,培养研究并不关注单条信息的影响,而是考察整个讯息系统中重复出现的、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

第四,培养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电视造成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广泛共享的后果,而不是效果研究所追求的变化。

第五,培养分析虽然不否定观众的主动选择能力,但该理论认为由于讯息系统长期积累的培养,要摆脱其影响是不可能的。

第六,培养分析考察的是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的影响。

第七,深入地看,培养理论又是一个关于社会控制的理论,它描述了居于主导地位的群体(社会精英)是如何通过商业体制(没有宣传家的宣传)实现其整体利益的。

主流化研究是培养分析研究的转向。第一,它从关注不同观看量的电视观众之间的培养差异,转而关注重度观众内部的趋同;第二,它从关注暴力问题,转而关注更为一般的意识形态、霸权和社会控制问题。

12、社会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具有哪些特征

答:

1)意见领袖与被影响者基本属于同一阶层。

2)一般来说,意见领袖只在某些特定领域上具有权威性。

3)在多数情况下,意见领袖具有通过适当的媒介把本群体与群体环境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的功能。

4)意见领袖具有易接近的特点。

5)一般情况下,意见领袖的影响要大于大众传播的影响。

13.简述“第三人传播效果”的理论假设

答:该假设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指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我(们)”、“你(们)”不能产生影响,却能对“他(们)”产生影响。人们认为传播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媒体对他人影响较大的估计将导致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14.简述传播的“使用与满足”论

答:“使用与满足”论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从动机使用的方向探讨受众对媒体的使用。该理论认为受众是主动的,应该研究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而不是仅仅研究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1974年卡茨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15、什么是传播流研究?它有哪些主要成果

答:信息从大众传播,经过群体、意见领袖等中介,最后到达个人的流动过程,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传播流。传播流研究主要进一步探讨了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如何通过意见领袖流向个体的,个人影响的流动路线是什么,这些意见领袖具有什么特点,他们是如何影响其他个体的,意见领袖与大众传播具有何种关系等问题。在这些研究中,最关键的是确定谁是意见领袖。

传播流研究与两级传播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把信息的传播与效果放到社会群体和人际网络的背景

中加以考察。这与之前大众社会理论抽象地理解个体育大众传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取向受到了当时社会学中比较流行的小群体研究的影响。传播流与两级传播研究,正是在这样一种重视小群体及人际关系的背景下展开。意见领袖是指存在于一定小群体中的,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个体,一般与被影响者之间处于同一阶层。

16、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纽曼发现,沉默的扩散和优势意见的大胆表达,令公众对意见气候产生了错误的感知。于是在公共场域内,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则在减弱甚至消失,双方的势力消长呈螺旋状。这个过程被她称为“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民意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它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社会孤立恐惧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第二部分描述了个人如何感知意见气候(民意)。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以下几点:

(1)社会运用孤立恐惧来对付背离者。

(2)个人一直会感受到孤立恐惧的威胁。

(3)对孤立的恐惧使得个人不断地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

(4)个人采用准统计感觉能估计社会的意见气候,在亲身经验、人际传播、大众媒体几种感知方式中,大众媒体常常成为个人估计意见气候的主要依据。

(5)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特别表现为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保持沉默。

(6)意见的公开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张君)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它描述了民意的形成过程。它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社会孤立恐惧动机对于个人行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描述了个人如何感知意见、气候(民意)。

17、简述电视传播研究的“培养理论”(又译涵化理论、教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培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格布纳和格罗斯在1976年提出的,通过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培养理论”。格布纳认为,随着电视的普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大众媒体。我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作是真实的世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培养分析探讨了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过程的影响,它把电视讯息看作一个整体,认为不同的节目类型中都有一些持久不变的内容模式,反复灌输给受众。日久天长,影响受众对现实的感知,甚至塑造其思维方式。格布纳认为,电视的培养就像“冰川效应”一样,在较短时间里,人们感觉不到温度微小的变化,但是长期的积累,就会产生沧海桑田的巨变。

到目前为止,培养分析已经远远超出了电视暴力的范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培养分析已经转向更一般的“主流化”研究,涉及性别角色、老龄化、政治取向、家庭、环保、科学、健康、宗教信仰、少数民族、职业等。更确切地说,培养分析是关于社会文化的理论,它是社会文化指标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a)培养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商业体制下电视对观众的影响。

b)培养分析把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而不仅限于对新闻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电视新闻和电视剧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关于世界的故事。培养理论本质上是关于叙事(故事)的理论。

c)培养研究并不关注单条信息的影响,而是考察整个讯息系统中重复出现的、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

d)培养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电视造成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广泛共享的后果,而不是效果研究所追求的变化。该理论认为,电视最大的效果不是使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而是使它们保持稳定。

e)培养意味着系统的文化形象、实践、生活方式和信仰结构的潜移默化。培养分析虽然不否定观众的主动选择能力,但该理论认为由于讯息系统长期积累的培养,要摆脱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宏观理论,培养分析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受众的使用过程和意义解释过程等微观问题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整个讯息系统长期的影响上。

f)培养分析考察的是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的影响。它并不认为电视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影响,但是却认为它在塑造我们关于现实的共同观念上具有累积的影响。

18、简述框架效果理论(framing)的主要观点

答:在新闻传播中,框架概念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媒体工作者通过选择、突出、排除、提供细节等方式报道某个问题,它强调的是新闻生产过程;二是新闻生产过程产生的结果。

甘耐姆把媒体的框架分为四个维度:(1)新闻涉及的话题(内容的取舍);(2)外在表现(编辑中的篇幅和位置);(3)认知上的属性(被包含进框架的细节);(4)感情属性(全篇的基调)。

因此可以认为属性的取舍、强调、排列也是框架的一种,但是框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属性的设置更加丰富。框架除了表现在具体细节之外,还是一种格式塔(整体的感觉),比如甘耐姆所说的感情属性、风格、语气等。1+1很可能会大于2,把一些属性加在一起,还可能产生某些“化学反应”,超过属性简单相加产生的效果。

所以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与框架并不能画上等号,框架效果所涉及的影响要大于属性议程设置的影响。此外,框架研究包含的内容也涉及新闻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结果的全过程。尽管如此,从属性议程设置的角度研究框架效果,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框架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在信息传播的效果方面。

艾英戈认为,“框架”是对判断和问题的陈述或表现的微妙改变。而“框架效果”则是指这些改变对决策的影响。他把电视新闻的叙述方式分为两种框架,一是故事框架,指用具体的故事来表现公共事件、个人经历。另一种是抽象的主题框架,它把公共事件放到更一般或更抽象的语境中来理解,指向一般性的结果或条件。

和议程设置第二层研究不同的是,艾英戈并没有单纯研究这种框架中属性显著性的传递,而是走得更远,关注这两种框架导致的公众对问题责任归因的变化。与铺垫效果研究的前提一样,这个理论也认为普通人对问题的归因是不连贯的,常常依问题而定。人为了追求判断过程的简单化,一般依赖容易想到的事情来归因,很少全面考量所有因素。因此媒体对事件的叙述框架将影响公众对事件责任的归因。一般来说,故事框架容易导致受众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被报道的具体个人,而主题式框架则导致他们将问题的责任归结于国家领导人或社会。

19、为什么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要提出社会责任论?

答:国家的传播管理制度是影响媒体生产的重要力量。1956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赛伯特、西奥多·彼德森、威尔伯·施拉姆联合撰写了一本《报刊的四种理论》,系统地讨论了四种不同的传播管理制度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理念。这四种理论分别是: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这四种理论产生于冷战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之争的色彩。严格说来,这四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理论。按照该书的划分,自由主义理论的演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是古典的自由至上主义,第二是加入一些社群主义的较为中庸的自由主义,即社会责任论。自由至上主义主要来源于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它认为个体优先于集体,主张最大限度的消极的自由。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古典的自由至上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幸福高于国家利益,坚决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自由至上主义的最大问题是对人性和意见的自我修正过于乐观,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人虽然拥有理性,但并不一定会随时使用理性,追求快乐的本性可能使其放弃使用理性;保证人们的表达自由不受侵犯,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意见一定被他人所知;我们虽然向往真理,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通过辩论却不一定能得到一个双方接受的真理;反对政府干预媒体表达,却导致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为所欲为地刊登有损公众利益的内容;实现大众媒体的表达自由,却不一定保证能实现公民的表达自由……

为了促进媒体在享受表达自由权利的同时,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新闻自由委员会提出社会责任论。包括:(1)媒体应该承担对社会的义务。(2)媒体应该真实、准确、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不仅要提供简单的事实碎片,而且要对其意义做出说明。(3)媒体应该成为公众交流的论坛,刊登各种不同的声音。(4)媒体要有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5)媒体应该保持独立与自由。(6)在某些

情况下,政府为了公众的利益,应该对媒体进行干预,促进自由的实现。

20、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答:麦克卢汉最著名的一个论断是“媒介即讯息”,它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延伸——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环境,对“整体的心理”和“社会的复合体”产生影响。媒介的影响在于引入了一种新的尺度,不同的内容呈现格式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最终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媒介是社会交往的讯息”。

麦克卢汉极力反对“媒介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内容决定着媒介影响”的常识。他认为,不是人在使用媒介,而是媒介在使用人,在麦克卢汉笔下,媒介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它具有某种自治性,当我们使用某一种媒介时,不由自主地形成了对它的依赖,按照该媒介所规定的框架和感觉方式来感知世界,一个时代的主导性媒介塑造了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着社会的所有方面。

在麦克卢汉媒介的理论里,中心概念是“感觉”。不同媒介延伸了人的不同部分,也延伸了不同的感觉器官。麦克卢汉认为听觉是最理想的和最平衡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它是全方位的、整体的,触觉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果因为使用某种媒介而使人的某种感觉器官延伸,那么人类就会处于感觉不平衡状态,人类文明就会向危险的方向发展,只有整个人身都得到延伸,社会才会进入一个理想状态。麦克卢汉的这种看法,也被称为感觉平衡论。

口语媒介产生了部落化的社会形态。人们主要依赖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世界。口语的传播范围很小,人们结成面对面的亲密社群,共同参与生产和仪式。离开了群体,个人无法生存。这一由口语塑造的时代,被麦克卢汉称为“部落化时代”。它是美好的过去,得乐园的时代,是麦克卢汉的老师利维尔斯所说的“有机的时代”。

拼音文字的出现破坏了感觉平衡。字母表延伸了人的视觉,同时使听觉和视觉分离。印刷媒介的出现使文字所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由字母表和印刷媒介所塑造的理性的、碎片的、个人的、中心的、民族的文化,被麦克卢汉称为“脱部落文化时代”——这是一个失乐园式的黑暗时代,它肇始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

电子媒介的出现,让人类重新回到黄金时代。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时代感觉器官的延伸不再是单个器官的延伸,而是整体的延伸、神经中枢的延伸,也可以称为声觉空间的延伸。人类在电子媒介时代重新恢复了感觉的平衡,恢复了部落化时代的特征,人类重新走向整体化。但是电子媒介并不只是简单地恢复了部落文化时代的特征,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了部落文化。

电子媒介使印刷时代距离越来越远的人又重新走到一起,地球村使整个人类联成一个整体。尤其是电子媒介光速的传播速度,令空间已经不再成为障碍,原因和结果已经很难区分。麦克卢汉把电子媒介看成是人类的复乐园,将其称为“重新部落化时代”——也有人把他这种过度乐观的思想称为“电子乌托邦”。

通过对媒介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诠释,麦克卢汉说明媒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以感觉为中心,建立起以媒介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轨迹:主导媒介影响了人类感觉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的形态与结构。他把媒介的发展分为口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部落化时代—脱部落化时代—重新部落化时代。

21、传播研究中的因果性和相关性有什么区别?钟景西(此题实在是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看看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答案)

答:相关性:我们在观察某个研究对象时,如果发现,它的变化总是与另一个对象的变化同步,那我们就说这两者是相关的。教科书中对相关性含义的解释是,变量A的变化总是伴随变量B的变化,则说A 和B是相关的。

需要注意的是:教科书的解释中,用的是伴随。如果说变量A的变化,总是引起变量B的变化,则它们不仅有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

22、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1)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大众传播可以使社会事件和人物等正当化,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扫地,败下阵来。

2)社会控制中介作用。大众传播处于上层社会控制和广大成员之间的中介领域,能将某种公德和社会规范得到宣传和明朗化,广为人知,取得社会承认,使腐败现象受到舆论谴责。

3)模拟社会环境。大众传播给人们提供的消息和知识,即“头脑中的影像”能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环境的作用。

23、什么是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钟景西

答: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

24、个人接收创新的决策过程有那几个阶段?宋慧欣

答:个人接受创新的决策过程划分为五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1)认知阶段: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了解到某项创新的存在并对它的功能有所认识。

(2)说服阶段: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对创新形成赞同或反对的态度。

(3)决策阶段: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对创新做出或采纳或拒绝的选择行为。

(4)实施阶段: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将创新付诸使用,也包括再创新和修改创新。

(5)确认阶段: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为已完成的创新—决策寻求进一步证实,或者改变先前做出的接受或拒绝的决定。

25、人际网络对创新的扩散会产生什么作用?宋慧欣

答:人际网络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不仅影响着创新扩散的速度,而且影响着传播网络的信息交流潜力。

(1)人际扩散网络大都具有同质性。但是同质性也可能成为信息交流的无形障碍,因为同质性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仅仅是水平流动。而新观念通常通过社会地位较高而且比较具有创新精神的成员进入系统。高度同质性阻碍了创新的垂直流动,相反,异质性网络则有利于加快扩散。

(2)研究发现传播网络的信息交流潜力与两个因素呈负相关关系,一是沟通相近度,二是同质性,即交流者之间关系越远,差异性越大,则传递的信息越有价值。

26、人际传播在新闻扩散中起着什么作用?韩菲菲

答:在新闻的扩散过程中,受众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会主动传递信息。同时,事件的重要程度会影响受众从他人处获得该信息的比例。但该比例并非呈直线增长,而是遵循“J曲线模式”。不对一般人不关紧要而对少数人重要的事件,扩散的范围不大,但是从个人信源处获知的人数处于中等。而普遍公认对一般公众都重要的事件,通常是当天的主要新闻报道,从个人信源获知者得比例是最低的。极端紧迫,重要和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媒体虽然会重点报道,但是却有超过一半的人是从个人信源处获知。在该事件中,由于人们充满不确定性或信息源不足,人际传播或流言非常明显。

27、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因素有哪些?韩菲菲

答:首先,对信息的评价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其次,因为第三人效果中的“他人”除了泛指其他人外,也可以指某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讯息的评价会影响人们判断媒介对自己的影响,社会距离则会影响人们判断媒体对他人的影响。此外,个人的自我形象感知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最后,个人的群体归属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

28、议程设置给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带来了哪些新思路?李响(女)

答:议程设置是指传媒具有的为公众设置社会生活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功能,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其带来四条新思路:

第一,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一轮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第二,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为媒介提供议题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任务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第三,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为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影响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它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的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加强公众对特定价值的认同。

第四,在具体的政治传播过程中,如何通过议程设置来提高政治传播效果,加强政治沟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9、铺垫效果和经典的议程设置理论有和异同?李响(女)

答:铺垫效果是议程设置向纵深方向的发展,是在研究电视新闻的影响中发现的。艾英戈(Iyengar)等人把电视新闻的铺垫效果定义为:“通过唤起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并忽略另外一些问题,影响观众对政府、总统、政治和公职候选人进行评价的标准。”简而言之,电视新闻不仅可以成功地告诉人们"想什么"而且可以成功地告诉人们“怎么想”

铺垫作用于经典议程设置理论的关系,目前存在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他们的心理机制相同,甚至有研究认为议程设置只是铺垫效果的一种表现。但韦弗等人认为,铺垫效果于议程设置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议程设置关注问题排序从媒体到公众的传递(想什么),而铺垫效果更关注的是,议程设置的后果(consequence)个人意见的形成过程(如何想)。议程设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铺垫作用。当然从心理模型上来看,议程设置和铺垫作用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议程设置涉及的是公众对有争议问题的重要性的认知,仅仅是判断一系列问题中的孰轻孰重

而艾英戈等人提出的电视铺垫作用,则涉及对另一个对象的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公众所接触的事件与所判断的客体是不同的,它是一个符号意义的迁移过程。尽管人们在做价值判断时,可能追求效率和省事,它仍需要调用信息处理者更深层次的经验与判断。

因此,即使这两种理论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它们在心理机制的运行深度和作用对象上是不同的。与铺垫作用更相近的,恐怕是议程设置的第二层,即框架作用(framing)这也是艾英戈继《至关重要的新闻》后写的另一本著作《有人负责吗?》的主题。

经典的议程设置模式描述的是问题显著性等级从媒体向公众传递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具体问题而言,它是多面的,具有许多属性(attributes)例如对于一个事件来说,其中还会有许多方面,会由一些更小的次级事件组成,而且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一事件还会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就像鲁迅说的,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主旨。

从心理作用深度来看,铺垫效果与框架效果,均超过了经典的议程设置的层次,涉及到了对事件的价值判断。但细究起来,二者仍有区别,框架效果中媒体所提到的事件与公众判断的是同一事件;而铺垫效果中媒体提到的事件与要判断的客体却不同,媒体通过影响受众的判断标准,从而影响受众对另一客体的判断。

30、培养分析有哪些独特之处?何苗

答:培养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商业体制下电视对观众的影响;

培养分析把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而不仅限于对新闻的研究;

培养研究并不关注单条信息的影响,而是考察整个讯息系统中重复出现的、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

培养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电视造成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广泛共享的后果,而不是效果研究

所最求的变化;

培养分析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受众的使用过程和意义解释过程等微观问题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整个讯息系统长期的影响上;

培养分析考察的是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的影响;

培养理论是一个关于社会控制的理论,它描述了居于主导地位的群体(社会精英)是如何通过商业体制实现其整体利益的。

31、格布纳所说的文化指标是指的什么?文化指标研究包括哪些内容?何苗

答:文化指标,是和经济、社会指标相比较而言的。格布纳认为,除了衡量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各种指标(如GDP)以外,我们还需要一个量化指标来衡量国家的文化状况。

由于电视是美国最普及的文化代理人和最显著的文化象征符号的传播者,所以将电视节目内容的衡量及其影响的评估作为文化指标的主要依据。

文化指标的研究设计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项目:

1体质过程分析:影响大众媒体内容生产的程序、压力和限制条件是什么?

2讯息系统分析,媒体讯息中占显著地位的、共同的形象、讯息、事实、价值和教训是什么?

3培养分析,对这些讯息的注意和受众对社会现实的感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2、议程融合理论和培养分析理论对大众传播功能的评价有何不同?庞宁

答:议程融合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人之不协调,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它从媒体使用的角度研究议程设置,受众的需求是该理论关注的重点。培养分子是通过测量同一群体中重度观众与轻度观众对现实感知的差异,以及来自不同群体的重度观众对现实感知的相似性,解释出电视叙事对观众环境认知的影响。两种理论相比:议程融合理论更看重媒体在社会整合方面的潜力及其对民主制度的促进;而培养分析理论则认为这种主流化过程其实是一个社会控制过程。培养分析理论的目的是要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的批判态度和改革意向。二者的分歧在于不同研究范式背后的政治观不同,议程设置持多元主义的政治立场,而培养分析则带有批判的视角。

33、人们从媒体获得的满足来自于使用中的哪些方面?庞宁

答:适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人们从媒体获得的满足一般来自三个方面:(1)媒体内容。人们会因不同的需要而接触不同的媒体内容。媒体内容带来的满足主要是各种信息可以满足人们获得教育、信息、知识、学习、研究等方面的需求(2)媒体接触和使用过程。媒体接触本身,不仅是媒体的内容,也会给人带来欢乐。(3)导致接触不同媒体的社会环境。对于某些媒体接触的需要来自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34、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的预期价值理论?尚艳蓉

答:“期待”作为受众的一个心理变量,在传播学关于媒介使用和影响的模式当中,期望价值模式,比较有影响力。它也是各种模式当中比较注重对受众心理因素分析。其基本的思想是,媒介能够为潜在的受众提供他们基于以往经验产生的期望的报偿,这些报偿可以被认为是个人对自己媒介经验进行评估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果。就此帕姆格林与雷伯恩提出一个相关过程模式,该模式基于这样一个原理:人们对媒介的态度是由其经验形成的信念的产物,也是个人偏好的产物。这其中,使用与满足就是期待从媒介中获得满足,它是一个心理变量——期待。它决定了后面的媒介使用行为。作为心理变量的期待,在这里是对结果的期待。是对媒介内容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的期待。在此,期待受两方面决定,一是对媒介供应能力的看法,二是对媒介内容的评价。

35、媒体依赖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尚艳蓉

答:媒体依赖理论是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在1976年提出的,它把媒介作为受众——媒介——社会这样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概括来说,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就越大。”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是互动的,但同时并非对等互动。德弗勒和基洛奇认为,“由于媒介资源对于受众而言比受众资源对于媒介更为稀有和独特,因而在这一双向依赖关系中,受众对媒介的依赖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媒介的选择与依赖程度,会依不同的情景、不同对象及目的而有所不同,像是年轻人透过社交媒体获得资讯,年长者主要由电视书籍来吸收资讯。当一个媒体满足了人们在特殊社会环境下的资讯需求时,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36、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效果理论相比有何特点?张钦

答:1、使用与满足研究与效果研究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不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讨论大众传播的影响,而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从动机使用的方向探讨受众对媒体的使用。2、“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传媒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3、“使用与满足”研究揭示了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获得的满足的一些基本类型,如“实用动机”、“休息动机”、“夸示动机”、“环境监视效用”、“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等,说明了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是媒介取得传播效果的前提。4、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受众具有主动性。受众的主动性对媒体的使用动机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37、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

意义:1、提醒我们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是不同的,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控制权,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受众,把十分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2、认为受众的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需求进行的,强调受众的能动性,推翻了受众被动论;3、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效用,矫正了"有限效果论"

局限:1、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略了社会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2、受众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仅限于"有选择的接触"范围,其接触行为通常是仪式化的,而非高度精心的;3、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38、什么是媒体生产研究?它与媒体效果研究有何不同?张钦

答:媒体生产研究即控制研究。“控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它与媒体效果研究的不同点包括:1、研究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传播者以及传播者的生产性活动,后者的研究对象是受众。2、研究目标不同。前者更关注传播的内容和过程,如大众传播中的“谁”、“说了什么”;后者更关产生了什么效果。3、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不同。前者位于传播过程的中端,后者则处于传播过程的末端。4、研究方法也有差异。前者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内容分析,后者侧重调查。

39、什么是新闻的自由主义理论?

答:强调新闻业不受政府干预的新闻观念。它是以“天赋人权”为主导思想提出的理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新闻学中占主导地位。渊源于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英国思想家J.弥尔顿,18世纪英国法理学家J.厄斯金、美国政治家T.杰斐逊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家J.S.密尔顿等人的思想和学说。他们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中,通过“竞争”使正确的意见最终得到承认。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

40、麦克卢汉是如何论述媒介变迁对历史的影响的?董宁

答:通过媒介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诠释,麦克卢汉说明媒介在人类历史上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他

以感觉为中介,建立起以媒介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轨迹:主导媒介影响了人类感觉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的形态与结构。媒介的发展分为口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翻倍对应着部落时代、脱部落时代、重新部落时代。这种三段发展式的历史宏大叙事,不由得让人联想期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样宗教主题和黑格尔笔下绝对精神的发展模式。

三、论述题(共计30题)

1、什么是“宣传”?你认为它的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参考P112-113

答:拉斯韦尔把宣传定义为:“它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准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流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宣传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中或者有机体中的其他条件,来控制舆论和态度。”

宣传的四个主要目标:(1)激起对敌人的仇恨;(2)与盟军保持友好关系;(3)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并且尽可能与其达成合作;(4)瓦解敌人的斗志。

2、你是否同意“美国大众媒体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观点,为什么?参考P114

答:不同意。因为:第一,美国的媒体始终把褊狭的资产阶级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美国舆论妖魔化中国的核心原因与美国大资产阶级的国家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大资产阶级的国家利益就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霸权主义倾向和美国必须保持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的短期目的和长远利益有以下四个方面:(1)破坏中美关系吓跑外国投资者;(2)转移世界公众对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搞霸权和扩张的注意视线;(3)给日本军国主义大气,鼓吹“美日统治下的亚太和平”,鼓吹美日联合对付中国;(4)刺激亚洲国家跟随美国建立反华军事联盟。

3、你认为知沟假说对我国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何启示?P156

答:知沟假说是指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得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总体来说,知沟现象的原因有两类,一是主观原因,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受众自身的兴趣、能力与社会交往也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了不同群体对公共事务和科学信息的知晓;二是客观原因,即印刷媒体的目标受众是那些有商业价值的主流人群,适应它们的兴趣与接受习惯,所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从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信息中获得的知识多,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则很难在其中找到适合他们接受水平的信息。

知沟假说重点讨论的是不同阶层的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出发,提出社会经济地位对媒体信息认知效果的影响。大众媒体是促进知沟加深的重要因素,媒体报道得越多的话题,越容易产生知沟现象,如果仅仅增加传播中的信息量,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结构带来的传播技能和兴趣上的差距,不但无法消除知沟,反而会加大知沟。

我国在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上首先要重视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已经从原来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转向网络,在巩固原有大众媒体的基础上,对网络的建设提高重视,不但是基本的网络建设,主要注入精力的信息的传递过程,将对公共事物和科学信息的传播趋向简练明了,选题上不要专注过高,减少大量的信息轰炸。

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和地区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显著,呈现城乡差距大,东西差距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差距大等现象。这些也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普遍存在“知沟”现象,比如,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东部发达地区比西部落后地区,文化城度高的人群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和手段更多,速度更快,而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也不同。尽管电视媒体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但是电视媒体突出的功能是娱乐,对缩小“知沟”的作用不明显。

缩小这些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这给我国的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首先,大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也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使农村居民能够得到除电视以外的更多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例如报纸,网络;其次,继续大力推进西部开发,使信息传播网络覆盖到偏远贫困地区;再次,努力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使群众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

力和水平方面的差距缩小。

通过这些以及其他一些方式,逐步缩小我国的“知沟”现象。

4、谈谈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

答:1948年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

1)环境监测。2)联系协调。3)文化传承。

1959年赖特在继承拉斯韦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功能说”,增加了“娱乐”功能

环境监测功能主要指大众媒体能够向个人或组织提供关于环境变动的最新信息。其原始动机来源于安全需求,例如媒体报道灾难,犯罪,疾病等反常信息。

联系协调功能主要指对社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进行沟通、协调,使之能够正常运作。例如信息的沟通,深层价值协调等

文化传承功能不单指文化知识,更多是泛指人类学上所说的群体的一切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社会角色、社会规则、风俗习惯等。娱乐功能

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又提出了大众传播的三项功能:

社会地位赋予:大众媒介授予社会问题、个人、团体以及社会运动以地位,可以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合法化,从而提高其权威性。

强制执行社会规范: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曝光”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进行舆论监督。

麻醉的负功能:大众媒体的报道有时也会起到误导公众的反作用。比如地位赋予会让一些投机取巧者赢得名利,强制执行社会规范也可能使媒体或大众站在道德制高点,压制个人的选择与自由。

1982年施拉姆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概括。指出大众传播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5.谈谈新媒体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答:从19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20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直到21世纪初普及的手机短信、数码相机,以及web2.0的各种新型传播方式,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介技术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提出“网络社会概念的卡斯特”认为:“技术就是社会,而且若无技术工具,社会也无法被了解或再现。”

电子传播媒介使接触他们的人的身体所处的地点,不再与其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相关联。网络传播进一步提供了隐去身份参与交流的条件。

多数电子传播媒介是作为一种共享的场地或平台存在的,服务于人们同时获取信息的需要。作为一种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它造就了传统的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远难以达到的信息共享程度,特别是电视与网络媒体。

多数电子传播媒介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声调和画面,无论经过怎样的准备,一旦显现,情感、情绪的隐秘就不可能完全被遮蔽。公开与私下场合的模糊,使得社会对许多模糊的社会类别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电子传播媒介能够绕开空间的隔离,不再使人们限制在一个给定的信息系统中。电子传播媒介融合不同的知识场景,打破学科的界限,也为学科间新的对话开辟了道路。

电子传播媒介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当人们通过电子传播媒介教会个社团相互了解时,也就改变了社会团体之间的界限以及群体的周边范围。当电子传播媒介使“距离”的意义消失时,人与人接近在道德上便是一种好的选择。

这些看起来能够使得每个人同时成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新传媒或新传播方式,在人们通过它们自由获得任何信息和自由发表意见的同时,也意味着受到更大的、更精细的控制。

在传播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媒介以及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电子传播媒介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播媒介将在数字化技术的平台上得到新的融合。新的传播媒介形态的不断涌现这种现象自身,构成了一种新环境。

6、什么是全球化,它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具有哪些影响?

答:全球化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感觉到身边全球化的存在。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经常并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主权与信息自由、传统文化和全球流行文化、民族身份和全球公司身份之间不断出现冲突。

全球化就是随着社会和经济联系延伸到世界各地,世界上不同的人群、地区和国家间不断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体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军事秩序”起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也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的生产地和市场。

全球化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具有以下影响:

1.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意识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与保护也更加自学,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方言影视剧的热播。

2.全球化促进了新个人主义的兴起。信息和人口的流动,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今天,国人能更容易地通过互联网获得最新的信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感受”各种各样的异国风情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因特网“漫游”世界。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时间和空间的社会意义产生巨大影响,资本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组织性互动的流动、影像声音等象征符号的流动,产生深远了的文化后果,使中国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加剧。

4.全球性化同使得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发展,增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传统社会里,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异民族文化,《西游记》等中国古代小说中对女儿国、君子国的描述,也都建立在想象和虚构之上。而今天,我们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不再感到陌生。充斥市场的外国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随处可见。同样,中国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比重出有所剧增,使外界对揭开中国的腐化、落后、陈旧的认识面纱。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

7、谈对大众传播生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赵姝娜

答: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应用了“场论”的研究思想。它是指从环境与物体的关系上去把握物体的特征及环境的特性。场论是勒温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提出,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强调环境内复杂的因素和变量相互之间的影响。大众传播场就是大众传播过程中诸种社会关系的群集和总和,他认为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磁场”中进行的,而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显示其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藉此理论,对大众传播生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归结为:①来自社会环境的约束。社会道德规范、社会文化规范和法律起着控制和制约传播者的作用。②来自受传者的约束。群众的舆论反映出对传播者的态度。③来自媒介组织的约束。各种大众媒介组织的宗旨、所有制形式和政策不同,而所有这些,对传播者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④来自工作群体的约束。大众传播者总是在一个群体工作,他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工作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的限制。⑤来自传播者的个性结构和自我形象的约束。传播者都有自己的人格意识和个性结构,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公众中的形象。这些都是制约传播者如何进行选择和制作信息的社会因素。在这个模式中,马莱茨克认为,接收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导致接收者对媒介内容的期望,因而可以认为这种形象将影响到接收者对内容的选择、感受和反应的方式。媒介的知名度和可信性是这一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⑥来自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的影响,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是影响大众传播方式的重大因素。从纸媒到互联网,大众传播生产过程正从单向的信息传播走向包括信息反馈的双向过程。

8、谈谈大众传播“议程设置论”的提出和后来进一步的研究

答: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他们在实证研究中发现,在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判断

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的对应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假说后来发展为“认知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该假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主要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该假说的意义是:揭示了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社会认知过程中的有力影响,对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该假说认为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关,为考察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议程设置的政治、经济的力学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假说的不足点是只强调了媒介“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忽略了“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9.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信息在群体中的扩散分别产生什么影响?赵姝娜

答: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这一定义仅指传播的单向过程,没有包括反馈。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大众传播将成为双向过程。大众传播在信息扩散中,具有舆论引导作用,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优势;同时,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在群体中,信息扩散速度更快,更易产生影响。

虽然面临冲击,大众传播仍然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政治的和文化的。在政治方面:①大众传播可以为民主政治过程提供公开讨论的场所,使政治候选人为公众所知并传递不同的信息及意见;②从政者及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利用接近媒介的优势实施其权力。在文化方面:①大众传播是建构社会现实的一个首要的信息来源,并且能够使大众分享共同的文化身份;②占用民众大量的闲暇时间,比其他任何机构对文化环境的影响都更大。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人际传播对信息在群体中的扩散的影响如下:①人际传播能够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受体。由于人际传播是通过人际关系的运转进行传播的,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传递,因而比较容易以情感打动对方,使接收者易于认同。所以,其传播效果要优于其他传播方式。②人际传播可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反馈信息,促进传播活动的改善。由于人际传播无需经过传播媒体的中介作用,通过人际关系的直接交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能迅速收到反馈信息,重新调整传播战略和方法。

10.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可以分成哪些类型?结合这些类型,请评价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存在哪些问题。

答:韦弗和维霍伊特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角色做了细致的划分。他们列出了4个职业角色——传播者、解释者、对立者和动员者。传播者的角色将新闻工作主要定义为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散布到最广大的受众处;解释者则主要调查官方声明、分析复杂问题、讨论国家政策;对立者则与官方

与商业机构保持对立状态;动员者是20世纪90年代新加入的一个角色,与公民新闻运动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它希望媒体把自己也看做是公民的一分子,不做旁观者,动员公众,将媒体作为论坛,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解决。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角色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意识形态,它为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提供了一套合理性的话语,它们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中国自近代引入现代新闻事业以来,一直以救亡图强为己任,或者推动改革,或者启发民智,或者宣传鼓动,或者推动民主自由的实现。不论是站在政府一边还是站在政府的对立面,参与者的角色认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媒体的商业化,中立者的角色逐渐出现,它对于参与者的主题先行式报道,是一个有益的平衡,至少有助于媒体更加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反思中立者角色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寻找其他的可能性。

11、关于大众传播受众看法存在几种不同的观念,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从受众主动性的表述来看,大众传播受众看法主要存在5种不同的观念,分别是:

a)选择性。受众可以在众多媒体内容间进行辨别和挑选,并有计划地使用。

b)功利主义。这是使用与满足的主要观点。使用的主动性就表现在使用特定的媒体满足自己的需要。

c)目的性。受众的使用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明确的目的指引。特别是对于有计划地收视、订阅的受众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

d)抵制影响。受众可能意识到信息中的说服性内容,回避或者积极地降低这种影响,即人们所说的“顽固的受众”。

e)参与。这是一种全身贯注的接收状态,受众参与度越高,越会积极地思考或反馈,把媒体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相联系,甚至会与他人就传播内容继续拧讨论。相反,低参与度的受众则心不在焉,缺乏对传播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12、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你认为外来文化会对本土文化产生不良影响吗,为什么?

答:文化帝国主义可以这样定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信息自由传播为由,依靠强大的信息资源与媒体实力,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文化产品和新闻,以达到重塑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制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

外来文化是指通过信息、文化、民族融合等途径把外国的文化引入中国,融中外文化为一体的新文化体系。外来文化是否会对本土文化产生不良影响不能简单的下一个结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当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可能出现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更爱自己的文化。当民族国家处于衰败时期,以自己的文化认同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民族,并将外来文化和国家存亡联系起来,导致封闭排外。或者认为外来文化的任何优点,都是自己的文化里早已具备的。

第二种态度,是崇拜外来文化,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这是过分崇洋。

第三种态度,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当民族国家处于兴盛时期,文化认同不仅强烈,而且也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从外来文化中吸收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东西。这个时期的文化态度通常比较开放,宽容。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各种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改变着我们,不论是中国新生代,还是那些提议不能让新生代姓“西”的人们。随之而来的,这样的现实格局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性格。我们不再像一百年的中国人那样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我们开始具有了睁眼看世界的能力,我们变得开放而包容,这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应有的文化性格,也正是绝不同于以往那种文化性格之所在。

传统文化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却必然决定于,它能否与现代文化、现代文明相互交融。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大世界,我们恰恰需要丢弃的是传统文化中以中庸、封闭、内敛以及小富即安、无为而治为特质的民族性格。

我们面对的真正问题,不是如何一古脑地回到传统文化中去,这本身就忽视了文化应有的发展性。因此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培养一种真正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的文化性格。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与时俱进性,无此,难以代表最先近的生产力。因此文化本身就喻含了一种“化”的能力,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人为我,化外为内,化西为中。所以对于焦虑于姓“西”现象的人而言,换言之,对于中国未来文化性格的养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之下,建立一种“化”的机制,这种“化”,是一种拿来,但更有一种扬弃。如果没有这一点,一味复古,我想既不可能阻挡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不利于现代文化意识的生长。

13.第三人效果在现实中有何表现?影响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第三人效果”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指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我(们)”、“你(们)”不能产生影响,却能对“他(们)”产生影响。人们认为传播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媒体对他人影响较大的估计将导致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在现实中的表现有:在涉及一些公认的“有害”内容(色情、暴力、烟酒广告、赌博广告、极端言论等)时,第三人效果常常导致人们支持对其进行限制。对社会精英和把关人来说,第三人效果常会使他们过于谨慎,导致信息的审查和限制,对表达自由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第三人效果还经常影响传播者对于传播效果的判断和决策。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决策者和传播者会低估群众的判断力,认为如实报道灾情将在群众中引起恐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进行了封锁。这就是第三人效果在现实中的一中反映。

造成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心理原因是为了提升自我,使自我感觉更良好。除了这个关键原因外,还有其他几个因素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出现的强弱程度:

1.对讯息的评价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人们认为某讯息对自己不利,或认为受某讯息影响显得自己十分不明智时,他们会不承认讯息对自己的影响,却认为它将对其他人产生影响,比如电视暴力、色情内容等讯息。

2.社会距离会影响人们判断媒体对他人的影响。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与“我们”的社会距离越远,差异越大,媒体影响的差距也就越大。

3.个人的自我形象感知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比他人受到更多教育,在某个问题上知识更为丰富,则第三人效果会更容易出现。

4.个人的群体归属及自我卷入程度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个人对某个群体认同度较高,且认为大众媒体对该媒体怀有偏见时,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

5.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第三人效果比个体主义文化中效果要弱。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让人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不大,从而不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

14.比较传播学管理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不同特征(理论基础、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立场)

答:

理论基础:管理学派崇尚实证主义,而批判学派大部分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联系。

研究核心:管理学派是肯定现有社会体制,帮助掌权的机构更好地进行社会控制;批判学派是通过理论实践,否定现有体制,解放大众。

研究方法:管理学派把理论定义为可以用数学加以验证的经验命题的体系;批判学派认为理论研究必须是整体的,要联系整个社会实践。

研究视角:管理学派把学术研究看做是一种社会分工,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活动,并不需要考虑理论对整个人类生活的影响;批判学派认为理论研究应该是历史的,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做出判断。

研究立场:管理学派对社会的科学研究可以做到价值中立,理论本身是客观的,忽略了理论与特定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批判学派认为理论和价值不可分割,必须对研究着自己的立场保持批判性和反思性,

中级刨工理论考试题库.doc

中级刨工理论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共 100 道) 1. 在刨床上使用组合夹具,刨斜面时,其角度误差为( B )。 (A)± 2°(B)± 2′(C)± 5′( D)± 10′ 2.加工铸件时,选 ( B )作冷却润滑液。 (A)水(B)煤油(C)菜油(D)肥皂水 3.插床验收时应进行空运转试验,试验时间应( D )。 (A)为 30min (B) 为 1h (C)不少于 1h ( D)不少于 2h 4.造成精刨后龙门刨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直线度不符合图样要求的原因之一是 ( A )。 (A)工件装卡时压紧点悬空( B)工件两侧螺纹撑不对称( C)刀架配合部分间隙过 大(D)精刨时让刀 5.B6050 型牛头刨床采用的是 ( B )离合器,这种离合器操作方便,承 载不很大,过载时能自动打滑,起安全作用。 (A)齿形(B)多片式摩擦(C)超越(D)涨紧盘摩擦 6. 直齿锥齿轮齿面粗糙且产生波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 )。 (A)刨刀用钝(B)分度方法不正确(C)滚切挂轮装错(D)进给量过大 7.双作用叶片泵在转子每转一周的过程中,每一个密封容积完成 ( B )吸油和压油。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8.牛头刨床主运动的速度调整,主要是根据( B )和工艺情况来决定的。 (A)工件长度(B)行程长度(C)切削用量(D)工作速度 9.砂轮的硬度分为 ( B )种不同硬度。 (A) 13(B)14(C)15(D)16 10.精刨代刮,通常精刨余量在 ( A )mm 左右。 (A)~( B)~(C)~(D)~ 11.零件加工总余量的大小,一般主要决定于( A )。 (A)毛坯的制造精度(B)设计精度(C)机械加工精度(D)工艺性能 12.下列各类轴中,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的轴是( C )。 (A)滑轮轴(B)万向传动轴(C)减速器轴(D)电机轴 13.锥齿轮齿向精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 C )。 (A)分度不正确(B)齿槽深度过大 ( C)分度头主轴轴线与切削方向不平行(D)齿槽宽度过大 14. B665 型牛头刨床,当摇杆齿轮旋转一周时,滑枕就往复( A )次。 (A) 1(B)2(C)3(D) 4 15.当板状工件的长度与厚度之比超过( B )时就称为薄形工件。 (A) 30(B)25(C)20(D)15 16. 精刨龙门刨床身导轨面,按(B)用百分表找正。 (A)导轨面本身(B)立柱结合面(C)顶部外侧面(D)顶部内侧面 17. 斜齿条的装夹方式一般有三种,如果直接在工作台上装夹适用于( A )。 (A)加工工件形状较大的场合(B)加工批量较小,工件形体不是很大的场合 (C)加工工件批量较大的场合(D)加工批量较大,工件形体不是很大的场合 18. 检验工作台水平移动时,测量工作台面的垂直度方法是:在工作台的侧面放置一

2019年资料员岗位考试试题(附答案)[1](1).doc

2010年资料员考试真题复习资料下面提取的是2010年资料员考试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对)工程资料应为原件。当为复印件时,应加盖复印件提供单位的公章,注明复印日期,并有经手人签字。 2、(对)钢结构子分部工程所使用的防腐、防火涂料应有涂层厚度检测报告。 3、(对)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应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均应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 4、(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 5、(对)公共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24小时。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小时记录运行状态一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6、(对)大型照明灯具应全数做承载试验。 7、(错)建筑工程中的专业分包工程无论由何方发包的工程,分包单位都应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的要求将形成的施工资料交总承包单位。 8、(对)由施工单位形成的资料,其编号应与资料的形成同步编写;由施工单位收集的资料,其编号应在收集的同时进行编写。 9、(对)除尘器壳体、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并做记录。 10、(对)工程资料应为原件。当为复印件时,应加盖复印件提供单位的公章,注明复印日期,并有经手人签字。 11、(对)电度表在进场后应送具有相关检定资格的单位全数检定。 12、(错)图纸会审记录由建设单位按专业汇总、整理。 13、(错)所有的室内排水管都要进行通球试验。 14、(对)类别及属性相同的施工资料,数量较多时宜建立资料管理目录。

15、(错)工程的重要部位及重要施工工序应实行旁站监理,旁站监理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旁站监理记录应由施工单位填写。 16、(对)结构实体检验采用由各方参与的见证抽样形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 17、(错)承包单位只有收到项目监理部签署的《工程变更单》后,方可实施工程变更。 18、(错)混凝土子分部工程应有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试件报告。 19、(错)所有排水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并做记录。 20、(对)锅炉安全阀在投入运行前应由有资质的试验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调试,并出具调试记录。 二、单选题 1、( B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程》适用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A.中华任命共和国境内 B.北京市行政区域内 C.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2、( D )工程竣工后,工程档案编制组卷的厚度 cm。 A. 1 B. 2 C. 3 D. 4 3、()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组织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A.总监理工程师 B.监理工程师 C.监理员 D.建设单位代表 4、( A )竣工图绘制工作应由单位负责,也可委托相关单位 A、建设 B、设计 C、施工 D、监理 5、( A )单位(子单位)工程的验收,应由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进行验收。 A.建设 B.上级主管部门 C. 监督站 D. 相关投资方 6、( B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内容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外,还应对进行检验 A.混凝土外观 B.钢筋保护层厚度 C.混凝土抗渗试件 D.钢筋力学性能 7、( B )凡列入城建档案馆的工程档案,应在单位工程验收前由对工程档案资料进行预验收,并出具《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预验收意见》。 A.监督站 B.城建档案馆 C.建设单位 D.监理单位 8、( C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的见证取样比例,不应低于规定取样数量的

资料员考试题库及答案++新

资料员专业基础知识篇 一、单选题 1、按基础的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其中浅基础是指埋置深度为( C )的基础。 A、<3m B、>3m C、<5m D、>5m 2、在砌筑地下室、砖基础等砌体时,适宜选择的砂浆是( A )。 A、水泥砂浆 B、混合砂浆 C、石灰砂浆 D、粘土砂浆 3、工程签证是( A )重要依据。 A、工程结算 B、工程变更 C、工程合同 D、工程记录1、屋面防水等级 4、为Ⅰ级的防水层耐用年限是( D )。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5、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由抗压强度确定的,用( B )加数字来表示。 A、Mu B、M C、D D、MD 6、砖的强度等级是由其抗压及抗折强度确定的,用( A )加数字来表示。 A、Mu B、M C、D D、MD 7、图纸会审后,形成图纸会审记录,较重要的或有原则性问题的记录应经监理公司、( A )会签后,传递给设计代表。 A、建设单位 B、勘察单位 C、劳务分包 D、监理单位 8、审计洽商签证的有效性需要审查施工日记、监理日记、值班日记与洽商签证的( C )的是否一致。 A、事件原因

C、时间 D、地点 9、设计变更通知单位应由( B )单位发出。 A、建设 B、设计 C、监理 D、施工总承包 10、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施工组织设计应( A )。 A、及时修改和补充 B、保持不变 C、视情况调整 D、报告业主 1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需要单独编制( C )。 A、施工组织设计 B、施工说明 C、专项施工方案 D、施工报告 12、图纸会审过程中,由( A )对各专业问题进行答复。 A、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资料员考试试题(附答案)

资料员考试试题(附答案)

资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1、施工时所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D)。 A、14d B、7d C、35d D、28d 1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 C )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A、抗拉强度 B、抗剪强度 C、扭矩系数 D、承载能力 12、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立卷后向( A )移交。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13、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对工程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对工程档案进行( C ),验收合格后,须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A、检查 B、验收 C、预验收 D、指导 14、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 A )。 A、文字材料排前,图纸排后 B、图纸排前,文字材料排后 C、文字材料、图纸按时间顺序排列 D、文字材料,图纸材料交错排列 15、建筑与结构工程包括那几个分部( B )。 A、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节能分部 B、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分部 C、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分部 D、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

16、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B )。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水含量 D、砂率 17、数据加密技术从技术上的实现分为在( A )两方面。 A、软件和硬件 B、软盘和硬盘 C、数据和数字 D、技术和管理 18、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养护:结构部位由监理和施工各方共同选定,同一强度等级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 A )组。 A、3 B、10 C、14 D、20 19、不属于统计分析特点的是( D )。 A、数据性 B、目的性 C、时效性 D、及时性 20、施工资料管理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 C )。 A、全面管理 B、全方位控制 C、过程控制 D、全范围控制 21、目前工程文件、资料用得最多的载体形式有( A )。 A、纸质载体 B、磁性载体 C、光盘载体 D、缩微品载体 22、施工资料应该按照先后顺序分类,对同一类型的资料应按照其( A )进行排序。 A、时间先后顺序 B、重要程度 C、紧迫程度 D、顺序代号 23、依据( A ),各级人员做好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是各自的义务和岗位职责 A、《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B、《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范》 C、《建筑法》 D、《合同法》

五大员资料员A卷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五大员)资料员 单选题 01、砂砾土用相对密度Dr表示,在填方工程中,一级建筑物,Dr取值为()(考生答案:A) 02、引水隧洞属于()(考生答案:C) 03、全段围堰法导流又称为()(考生答案:B) 04、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 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不放过。(考生答案:B) 05、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是()(考生答案:C) 06、堤防工程施工中主要工序是()(考生答案:B) 07、施工单位在工程报价中应当包括工程施工的()所需的费用(考生答案: D) 08、土壤挖方和填方边坡大小与土壤的()有关。(考生答案:B) 09、下列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是()(考生答案:A) 10、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中,( )是确定工程计划工期、确定关键路线、关键工作的基础,也是判定非关键 工作机动时间和进行计划优化、计划管理的依据。(考生答案:C) 11、保证江河、湖泊在汛期安全运用的上限水位是指()(考生答案:A) 12、对粘性土和非粘性土都适用的碾压机械是()(考生答案:B) 13、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三等五级、评价标准由基础管理、经营效益、市场行为、工程服务、品牌形象和信用记录六个指标体系30项指标组成。信用等级评价分数(e )分为AAA级,81-90分为AA级,71-80分为A级,61-70分为BBB级,60分以下为CCC级(考生答案:A) 14、利用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挡水发电、通航时,经过技术经济论证,()以 下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可以提高一级。(考生答案:B) 15、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根据开挖的难易程度,将土壤分为()级(考生答案:B) 16、料场可开采总量为设计量的数倍,倍数最大的是()(考生答案:D)

刨工理论知识试卷

刨工学徒理论知识考核试卷(答卷) (全卷共三大题,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姓名:部门: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 粗刨镬床工作台上平面时,应按工件的_a 对刀。 a.最高点 b.最低点 c.加工余量 2 刨床最适合加 b 、 c 及沟槽。 a.垂直面 b.薄板平面 c.加工窄而长的平面 d.成形表面 3 龙门刨床工作台的往复直线运动是刨削加工的_运动。 a.主 b.进给 c.合成切削 4 垂直进刀手柄下的刻度手柄顺转为 a ,逆转为 b 。 a.进 b.退 c.左 d.右 5 构成切削用量的三要素为:背吃刀量, B 量和 D 速度。 a. 刨削 b.进给量 c.垂直量 d. 切削 6 刨床是 a 往复运动。 a. 直线 b.曲线 c.孤线 d. 任意 7 刨床按其结构分,常用的有: A 刨床、龙门刨床和 C 刨床。 a.牛头 b. 摇臂 c. 单臂 d.滑枕式 8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a ). a.切削深度 b.进给量 c.切削速度

9 粗刨刀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刨刀有足够( a )的条件下,磨的锋利些. a.强度 b.硬度 c.刚度 10 为了增加强力刨刀的抗冲击能力,刃倾角应选择。( c ) a.正值b.负值c.零值 11 刨削摇臂钻床工作台T形槽的直角槽时,应选用切削刃宽度 b 直角槽宽 度的切槽刀刨削。 a.小于b.大于c.等于 12 装夹龙门刨床工作台时,应合理确定垫铁和压板的位置,主要垫铁一 般置于工件全长的_处。( c ) a .1/2 b .1/3 c .2/9 13 在刨床上装夹一些形体较小、厚度较薄的工件时,应在( b )上装夹, 其效果较好. a.平口虎钳 b.磁性工作台 c.工作台 d.专用夹具 14 龙门刨床上共有_进给箱。( d ) a.一个 b.二个c.三个d.四个 15 一般将平口钳、三爪自定心卡盘等称为_夹具。( a ) a.通用 b.专用 c.可调 16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5分,共15分)

2020年资料员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450题)

范文 2020年资料员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450题) 1/ 8

2020 年资料员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 450 题) 1、文件和记录的作用仅分为证据、参考、培训教育(X) 2、标引是著录的核心。 (√) 3、资料软件打印施工资料时上下页边距调整的方法有(打印设置、页面设置)。 4、专家论证表应由( 专家、组长)审核、审批、签字。 5、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应由( 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质量员)审核、审批、签字。 6、建筑工程资料宜优先采用计算机管理,使( 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电子信息化)。 7、信息安全主要分(技术、管理 )环节。 8、施工检查记录属于 C5 类资料。 (√) 9、竣工新貌影像资料属于 E2 类资料。 (X) 10、通水试验记录检测报告按( 分项)列细目录。 11、工程概况表资料来源单位为(施工 )单位。 12、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书资料来源单位为( 施工)单位。 13、见证记录资料来源单位为(监理)单位。 14、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资料来源单位为( 施工)单位。 15、设计变更通知单资料来源单位为(设计 )单位。 16、工程洽商记录资料来源单位为(提出 )单位。 17、出厂质量证明文件资料来源单位为( 供货)单位。 18、检测报告资料来源单位为(供货 )单位。 19、合格证资料来源单位为( 供货)单位。

20、安装使用说明书资料来源单位为( 供货)单位。 21、商检证明文件资料来源单位为( 供货)单位。 22、3C 标志资料来源单位为(供货 )单位。 23、材料进场检验记录资料来源单位为( 施工)单位。 3/ 8

24、设备及管道附件试验记录资料来源单位为(施工 )单位。 25、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资料来源单位为( 施工)单位。 26、防水卷材料试验报告资料来源单位为(检测 )单位。 27、水泥试验报告资料来源单位为(检测 )单位。 28、在建设系统各行业、专业管理部门在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活动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业务及技术文件是(建设系统管理电子文件)。 29、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是(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30、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建设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是(建设电子档案)。 31、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等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体现了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32、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无缺损,体现了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完整性)。 33、为避免电子文件因动态因素造成信息缺损的现象,而将其转换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通用文件格式的过程称为(固化)。 34、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分门别类整理成案卷,称为( 立卷)。 35、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送交城建档案馆,称为( 归档)。 36、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送交质监单位,称为(备案 )。

中级刨工理论考试题库

中级刨工理论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共100道) 1. 在刨床上使用组合夹具,刨斜面时,其角度误差为( B )。 (A)±2°(B)±2′(C)±5′(D)±10′ 2. 加工铸件时,选( B )作冷却润滑液。 (A)水(B)煤油(C)菜油(D)肥皂水 3. 插床验收时应进行空运转试验,试验时间应( D )。 (A) 为30min (B) 为1h (C)不少于1h (D)不少于2h 4. 造成精刨后龙门刨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直线度不符合图样要求的原因之一是 ( A )。 (A)工件装卡时压紧点悬空(B)工件两侧螺纹撑不对称(C)刀架配合部分间隙过大(D)精刨时让刀 5. B6050型牛头刨床采用的是( B )离合器,这种离合器操作方便, 承载不很大,过载时能自动打滑,起安全作用。 (A)齿形(B)多片式摩擦(C)超越(D)涨紧盘摩擦 6. 直齿锥齿轮齿面粗糙且产生波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 )。 (A)刨刀用钝(B)分度方法不正确(C)滚切挂轮装错(D)进给量过大 7. 双作用叶片泵在转子每转一周的过程中,每一个密封容积完成 ( B )吸油和压油。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8. 牛头刨床主运动的速度调整,主要是根据( B )和工艺情况来决定的。 (A)工件长度(B)行程长度(C)切削用量(D)工作速度 9. 砂轮的硬度分为( B )种不同硬度。 (A)13 (B)14 (C)15 (D)16 10. 精刨代刮,通常精刨余量在( A )mm左右。 (A)~(B)~(C)~(D)~ 11. 零件加工总余量的大小,一般主要决定于( A )。 (A)毛坯的制造精度(B)设计精度(C)机械加工精度(D)工艺性能 12. 下列各类轴中,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的轴是( C )。 (A)滑轮轴(B)万向传动轴(C)减速器轴(D)电机轴 13. 锥齿轮齿向精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C )。 (A)分度不正确(B)齿槽深度过大 (C)分度头主轴轴线与切削方向不平行(D)齿槽宽度过大 14. B665型牛头刨床,当摇杆齿轮旋转一周时,滑枕就往复( A )次。 (A)1 (B)2 (C)3 (D)4 15. 当板状工件的长度与厚度之比超过( B )时就称为薄形工件。 (A)30 (B)25 (C)20 (D)15 16. 精刨龙门刨床身导轨面,按(B )用百分表找正。 (A)导轨面本身(B)立柱结合面(C)顶部外侧面(D)顶部内侧面 17. 斜齿条的装夹方式一般有三种,如果直接在工作台上装夹适用于( A )。 (A)加工工件形状较大的场合(B)加工批量较小,工件形体不是很大的场合(C)加工工件批量较大的场合(D)加工批量较大,工件形体不是很大的场合 18. 检验工作台水平移动时,测量工作台面的垂直度方法是:在工作台的侧面放置一

2016年建筑施工企业资料员考试真题(含答案)

2016年建筑施工企业资料员考试真题(含答案)姓名单位:准考证号: 一、判断题:(20分) 1、(对)工程资料应为原件。当为复印件时,应加盖复印件提供单位的公章,注明复印日期,并有经手人签字。 2、(对)钢结构子分部工程所使用的防腐、防火涂料应有涂层厚度检测报告。 3、(对)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应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均应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 4、(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34/T—918.1—2009)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 5、(对)公共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24小时。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小时记录运行状态一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6、(对)大型照明灯具应全数做承载试验。 7、(错)建筑工程中的专业分包工程无论由何方发包的工程,分包单位都应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34/T—918.1—2009)的要求将形成的施工资料交总承包单位。 8、(对)由施工单位形成的资料,其编号应与资料的形成同步编写;由施工单位收集的资料,其编号应在收集的同时进行编写。 9、(对)除尘器壳体、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并做记录。 10、(对)工程资料应为原件。当为复印件时,应加盖复印件提供单位的公章,注明复印日期,并有经手人签字。 11、(对)电度表在进场后应送具有相关检定资格的单位全数检定。 12、(错)图纸会审记录由建设单位按专业汇总、整理。 13、(错)所有的室内排水管都要进行通球试验。 14、(对)类别及属性相同的施工资料,数量较多时宜建立资料管理目录。 15、(错)工程的重要部位及重要施工工序应实行旁站监理,旁站监理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旁站监理记录应由施工单位填写。 16、(对)结构实体检验采用由各方参与的见证抽样形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 17、(错)承包单位只有收到项目监理部签署的《工程变更单》后,方可实施工程变更。 18、(错)混凝土子分部工程应有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试件报告。

七大员考试题库-资料员(含答案)二

84、下列选项中,属于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条件的是()。 A、分部工程合格 B、分项工程全部合格 C、检验批合格 D、子分部工程合格 答案:B 85、编制资料管理计划,先分析项目的( ),后确定资料的收集范围。 A、质量要求 B、技术要求 C、施工过程 D、验收要求 答案:C 86、单位或个人对一定时限内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或部署所撰写的文书是()类文书。 A、计划 B、报告 C、简报 D、会议 答案:A 87、混凝土标准试件是边长为()mm的立方体。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C 88、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发生在( )。 A、施工阶段 B、竣工阶段 C、工程准备阶段 D、后评价阶段 答案:C 89、该楼梯从一楼地坪到二楼楼面一共有()个踏步。 A、8 B、9 C、16 D、18 答案:D 90、在楼层结构平面图中,外轮廓线用()表示。 A、中粗实线 B、细实线 C、虚线 D、点画线 答案:A 91、某工程资料的编号为01-02-C2-003,依据归档文件编号的规定应属于( )文件。 A、施工管理文件 B、施工技术文件 C、施工记录文件 D、施工验收文件 答案:B 92、施工前,由施工单位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对于规范未涵盖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可由()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确定。 A、施工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答案:C 93、下列钢中,脱氧程度最高的是()。 A、沸腾钢 B、半镇静钢 C、镇静钢 D、特殊镇静钢 答案:D 94、在通电试运行中,应测试并记录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率()值。 A、效率 B、波动 C、偏差 D、密度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级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一)焊接专业及现状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石油和化工建设行业50% (2)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45% (3)其它行业5% (三)、主要职业岗位 (1)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2)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3)工业设备维修 (4)其它岗位工作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应用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能在各个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焊接加工技术人员。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 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 接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X光探伤评定标准;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 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 焊、埋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2

资料员题库(带答案)

资料员考核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选项。) 专业基础知识 1、工程建设法律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部委 D.最高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B 2、工程建设诉讼时效期限为()。 A. 一年 B.两年 C.四年 D.二十年正确答案:B 3. 工程建设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为()。 A.合同签订之日 B.合同履行完毕之日 C .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 D .权利人行使权利之日 正确答案:C 4、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 向()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上一级行政机关 D.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 5、《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许可证。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 6、《建筑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 A. —个月 B.两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申请领取施工 )内开工。

正确答案:C 7、《建筑法》规定,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内,向发证 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A. 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正确答案:A 8?《建筑法》规定,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 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 )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9、《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 )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 A.法定代表人 B.项目负责人 C.主要负责人 D.安全负责人 正确答案:A 10、《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 )负责。 A.分包单位 B.建设单位 C.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 ]D .工程总承包单位 正确答案:D 11、《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 建筑活动。 A.职业资格证书 B.执业资格证书 C.建筑从业证书 D.建筑专业证书 正确答案:B 12、《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 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连带责任 D.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13、《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 )报告本单 位负责人。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立即 D.24小时内 正确答案:C A.两个月 B.四个月 正确答案:C C.六个月 D.八个月 ),并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

2020年资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十)

2020年资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建设单位应向( C )提供完整、真实、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 A.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检测单位 2.由( D )组织竣工图的编制工作。 A.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建设单位 3.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及时收集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档案资料,在( C )内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城建档案馆。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4.勘察、设计单位应在( A )及时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报告。 A.工程竣工验收前

B.工程竣工验收后 C工程竣工验收中 D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 5.由( A )协助建设单位对竣工图进行审查。 A.勘察、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建设单位 6.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 D )时,将形成的有关工程档案资料移交建设单位。 A.工程竣工验收前 B.工程竣工验收后 C.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 D.任务完成 7.监理单位监督检查( C )并协助建设单位监督检查勘察、设计文件档案资料的形成、收集、组卷和归档。 A.建设单位工程文件资料 B.监理文件资料 C.施工档案资料 D.检测文件资料 8.由( D )应负责现场检查记录和监理文件资料的填写,并作为输入资料管理系统的原始记录。

A.总监理工程师 B.监理工程师 C.监理员 D.监理人员 9.由( B )负责竣工图的核查工作 A.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检测单位 10.监理文件资料由( D )向城建档案馆办理移交手续。 A.勘察、设计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建设单位 11.分包单位竣工验收前应及时向总包单位移交纸质档案和( D )档案。 A.胶片 B.磁质 C.光盘 D.电子 12.由( B )应负责现场检查记录的填写,并作为输入“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的原始记录。

北京资料员考试试题-资料员考试题库

北京资料员考试试题一 一、单选题 1、施工时所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D)。 A、14d B、7d C、35d D、28d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项目经理部安全事故处理原则(D )。 A、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和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D、事故责任制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 3、( C )应具备有工程要求的相应的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及招标文件的规定的资格条件。 A、招标人 B、招投标代理机构 C、投标人 D、监督机构 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划分为(A )。 A、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B、单位(子单位)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C、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D、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检验批。 5、工程质量检验时,对于一般建筑工程可以划分为(C )分部工程。 A、六个 B、八个 C、九个 D、十个 6、(C )应主持对图纸审核,并应形成会审记录。 A、施工员 B、质检员 C、项目技术负责人 D、项目经理 7、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 D )。 A、60mm B、80mm C、100mm D、120mm 8、砌筑砖墙时应做到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砖砌体中允许灰缝的宽度一般为(A )。 A、8~10mm B、8~12mm C、10mm~12mm D、10mm 9、项目经理部应根据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施工采购策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B )。 A、计划目标成本 B、实际成本 C、预算成本 D、工程成本 10、当总监理工程师需要调整时,监理单位应征得(A )同意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施工单位 D、总监代表 1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C )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A、抗拉强度 B、抗剪强度 C、扭矩系数 D、承载能力 12、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立卷后向(A )移交。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13、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对工程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对工程档案进行( C ),验收合格后,须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A、检查 B、验收 C、预验收 D、指导 14、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A )。 A、文字材料排前,图纸排后 B、图纸排前,文字材料排后 C、文字材料、图纸按时间顺序排列 D、文字材料,图纸材料交错排列 15、建筑与结构工程包括那几个分部(B )。 A、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节能分部 B、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分部 C、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分部 D、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 16、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B )。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水含量 D、砂率 17、数据加密技术从技术上的实现分为在(A )两方面。 A、软件和硬件 B、软盘和硬盘 C、数据和数字 D、技术和管理 18、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养护:结构部位由监理和施工各方共同选定,同一强度等级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 A )组。 A、3 B、10 C、14 D、20 二、判断题 A. 正确 B. 错误 1. 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24小时.所有照明灯均应开启,且每小时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标准答案:A 2. 桥架、母线只做预检,不做隐检。 标准答案:A 3. 有见证取样检测是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监理或施工单位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标准答案:B 4. 分部(子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共同验收签认。标准答案:A 5. 电气工程安装完成后,按层、按部位(户)进行电气器具的通电检查,并进行记录。电气器具应全数进行通电安全检查。 标准答案:A 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饰面采用的天然花岗石材、人造木板和饰面人造板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标准答案:A 7. 当承包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监理工程师应审查其提供的材质证明和材料备案手册。 标准答案:A 8. 计算机形成的工程资料应采用内容打印,手工签名的方式。

建筑工程资料员考试题库以及答案

《建筑资料员》科目试题库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基本概念 填空题 1.设计变更洽商一般是指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就设计变更事项进行洽商。 2.工程洽商一般分为技术洽商和经济洽商。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应记明设计变更的部位、原因及变更的内容。 4.《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故的情况、造成的损失、事故的原因、处理情况及结果(结论)。 5.重点和大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交底。 6.一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 7.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由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 8.图纸会审完成形成的资料是图纸会审记录。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分包单位资料管理的义务中错误的是 C A.负责分包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 B.负责分包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 C.负责施工项目资料的汇总; D.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2.建筑工程事故发生后,应在 C 内,以口头、电话或者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部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应在 D 内,填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4.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应由 C 出具或签认。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施工单位 5.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中不需要的资料是 D 。 A.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B.与施工有关的资料; C.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D.事故部位的施工操 作规程 第二节建筑工程资料的特征 填空题 1.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项目,应建立质量事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方案、实施记录和处理验收记录

资料员考试试题(附答案)

资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1、施工时所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D)。 A、14d B、7d C、35d D、28d 1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 C )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A、抗拉强度 B、抗剪强度 C、扭矩系数 D、承载能力 12、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立卷后向( A )移交。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13、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对工程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对工程档案进行( C ),验收合格后,须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A、检查 B、验收 C、预验收 D、指导 14、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 A )。 A、文字材料排前,图纸排后 B、图纸排前,文字材料排后 C、文字材料、图纸按时间顺序排列 D、文字材料,图纸材料交错排列 15、建筑与结构工程包括那几个分部( B )。 A、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节能分部 B、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分部 C、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分部 D、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

16、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B )。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水含量 D、砂率 17、数据加密技术从技术上的实现分为在( A )两方面。 A、软件和硬件 B、软盘和硬盘 C、数据和数字 D、技术和管理 18、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养护:结构部位由监理和施工各方共同选定,同一强度等级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 A )组。 A、3 B、10 C、14 D、20 19、不属于统计分析特点的是( D )。 A、数据性 B、目的性 C、时效性 D、及时性 20、施工资料管理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 C )。 A、全面管理 B、全方位控制 C、过程控制 D、全范围控制 21、目前工程文件、资料用得最多的载体形式有( A )。 A、纸质载体 B、磁性载体 C、光盘载体 D、缩微品载体 22、施工资料应该按照先后顺序分类,对同一类型的资料应按照其( A )进行排序。 A、时间先后顺序 B、重要程度 C、紧迫程度 D、顺序代号 23、依据( A ),各级人员做好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是各自的义务和岗位职责 A、《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B、《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范》 C、《建筑法》 D、《合同法》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现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近几年以来,攀成钢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特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随着各类培训班的开办,为企业高速发展时期,人才提升技能、开拓视野、规范管理等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对每个组织者、每个学员来说,都有很大的收获。我公司取得如此好的培训成绩,与组织培训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培训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分是不开的。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岗前培训 1。岗前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短期内的集中学习、初级培训,使新职工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前基本掌握企业产品知识、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攀成钢公司对新进职工的初级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概况、企业的、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并发放相关宣传册;利用幻灯片介绍企业现在的生产项目、建设中的工程以及宏伟规划;宣传爱党、爱国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职工了解公司。 2。请专业人士讲解精神,让新职工更快地融入到攀成钢建设大军中去。 3。请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4。实行安全三级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上岗实习。

5。实行师带徒实作培训教育。签订师徒合同,师傅要做好“传帮带”。传,即传授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帮,即帮助徒弟克服技术上的不熟练及心理上的恐惧感,给予鼓励和支持;带,即带领徒弟接触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并让徒弟有机会处理不同的突发事件,以提高徒弟的应变能力。这对新职工十分重要。 6。实习期满,写出实习论文,签署实习单位领导意见与实习跟踪一并交组织人事部审查备案,填写转正表,方可转正定级。严格审查,不合格者不能转正定级。 二、对在职职工再培训 对在职职工再培训,又分为职业培训和发展培训。 1。职业培训针对操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操作人员的技术技能,使他们熟练掌握能够胜任工作的知识、方法、步骤和过程。如攀成钢公司开展了: ⑴型岗位培训班。如:冶炼工技师培训班、轧钢工技师培训班、高中级行车工培训班、高中级吊装工培训班、高中级质量检验工培训班、高中级化验工培训班、高中级焊工培训班、高中级车工培训班、高中级刨工培训班。并颁发资格证书。 ⑵特殊型岗位培训班:叉车工培训班、压力容器培训班等,发放安全上岗证。 ⑶各部门还根据自己特有的工种自行开办了:库管工培训、空压机工培训、地辊工培训。 2。发展培训 发展培训的对象是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为了改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培养正确对待一线职工的思想以及培养管理人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以提高搞活协调工作的能力。创造一个让领导和职工都满意的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