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名词解释 (1)

病理名词解释 (1)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
2.尸体解剖
3.活检 
4.细胞学检查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病因学)、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注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2.尸体解剖(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获取器官移植用的脏器。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名词解释
1.适应
2.肥大
3.变性
4.虎斑心
5. 淀粉样变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解释
1.修复
2.不稳定型细胞
3.稳定型细胞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不稳定型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处在经常的分裂周期之中,一代替衰亡或被损坏的

同类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
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3.稳定型细胞:又称静止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字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 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
2.心力衰竭细胞
3.附壁血栓
4.梗死
5.静脉石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2.心力衰竭细胞 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附壁血栓 发生在心腔内或动脉瘤内的混合血栓。
4.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5.静脉石 静脉血栓发生大量的钙盐沉着,成为静脉石。

炎 症
(一)名词解释
1.炎症介质
2.蜂窝织炎
3.慢性肉芽肿性炎
4.毒血症
5.疖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由细胞产生或来自血浆的化学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介导炎症反应。
2.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3.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称为毒血症。临床上出现高热和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或坏死,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
5.单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肿 瘤 
(一)名词解释
1.异型性
2.克鲁根勃瘤
3.恶病质
4.癌肉瘤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2..克鲁根勃瘤(Krukenberg瘤):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转移至卵巢。
3..恶病质(cachexia):严重消瘦,贫血,全身衰竭的综合征。
4.癌肉瘤(carcinosarcoma):一个肿瘤中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称癌肉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动脉粥样硬化
2.泡沫细胞
3.细动脉硬化
4.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动脉粥样硬化:血中脂质在弹
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纤维性增厚,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3.泡沫细胞:由于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血中单核细胞和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进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状细胞。
7.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8.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病时,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玻变,引起肾小球纤维化、玻变、间质纤维化;相对正常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这些改变致肾脏肉眼体积缩小,表面弥漫颗粒状。

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肺炎
2.肺肉质变
3.小叶性肺炎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肺炎: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2.肺肉质变:由于肺泡腔内深处的中型粒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不能使纤维素溶解吸收,肺组机化成褐色肉样。
3.小叶性肺炎:肺小叶为单位化脓性炎症。病变起始于支气管,炎症波及到所属肺组织。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慢支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

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肠上皮化生
2. 气球样变
3. 毛玻璃样肝细胞
4. 急性黄色肝萎缩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常可见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的现象,如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和潘氏细胞等,称为肠上皮化生。
2.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损伤表现,病变肝细胞因水肿而体积肿大达正常肝细胞的4-5倍,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球形,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肝细胞气球样变。
3. 是指在HE染色切片上,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常见于含有大量HBsAg的肝细胞。
4. 急性重型肝炎,由于弥漫性肝实质的大片坏死,肝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缩,质地柔软,颜色土黄,切面黄褐色而杂有红色斑纹,故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肝坏死。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R-S细胞(Reed—Stemberg cell)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μ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型,胞浆丰富,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呈双叶或多叶状,染色质粗糙,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最典型的R—S细胞的双叶核面对面排列,形成所谓的镜影细胞,其在诊断上有

重要意义,故称为诊断性R—S细胞。


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新月体
2 蚤咬肾
3 急性肾炎综合征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新月体(crescents)主要见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组成成分为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突向肾小球囊腔内,呈新月形。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演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新月体的大量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2 蚤咬肾(punctate petechiae over the renal surface and cortices or flea-bitten kidney)属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大体改变。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粟粒大小的小出血点。
3 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主要见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点为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克汀病(cretinism)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toxic goiter)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克汀病或呆小症(cretinism)是主要由于地方性缺碘,在胎儿和婴儿期从母体获得或合成甲状腺素不足或缺乏,导致生长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表情痴呆、骨形成及成熟障碍,四肢短小,形如侏儒。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toxic goiter)是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此种甲状腺肿谓之,也称Graves病。约1/3患者有眼球突出,故又称为突眼性甲状腺肿。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名词解释
1.CIN
2.子宫颈早期浸润癌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的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分为I、Ⅱ、Ⅲ级。CINⅠ、Ⅱ级分别相当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宫颈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形成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神经系统疾病
(一) 名词解释
1.胶质结节
2.嗜神经细胞现象

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是胶质细胞局灶性增生,聚集成团。
2. 小胶质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


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结核结节
2.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3.伤寒肉芽肿
4.嗜酸性脓肿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上皮样细胞、Langhans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的结节状病变。

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2.由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
淋巴结结核组成。X线呈哑铃状阴影。
3.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此即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
4.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或丝虫病等,在急性虫卵结节内,虫卵或虫体的周围出现坏死物质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病变类似脓肿,故称为嗜酸性脓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