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目的要求】

1. 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 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 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 +Na ++ OH - → CH 3COO - + Na ++C 2H 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 ,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2)(d d x a k t

x -= (1) 式中,x 为时间t 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kt x a a x =-)

( (2) 起始浓度a 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 时的x 值,以x /(a -x )对t 作图,若所得为一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可以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 -、Na +和CH 3COO -,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 3COONa 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 +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 3COO -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 0为t =0时溶液的电导,G t 为时间t 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 ∞为t = ∞(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 3COO -浓度成正比,设K 为比例常数,则

t =t 时, x =x , x =K (G 0-G t )

t = ∞时, x →a , a =K (G 0-G ∞)

由此可得:

a -x =K (G t -G ∞)

所以a -x 和x 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kt G G G G a t t =--∞

01 重新排列得:

∞+-?=G t

G G ak G t t 01 (3)

因此,只要测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值G t 和起始溶液的电导值G 0,然后以G t 对t

G G t -0作图应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ak 1,由此便求出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值。将电导与电导率κ的关系式G = κl

A 代入(3)式得: ∞+-?=κκκκt

ak tt t 01 (4)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率κt 和起始溶液的电导率κ0,以κt 对 t t

κκ-0作图,也得

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也可求出反应速率数k 值。

如果知道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T 2)和k (T 1),根据Arrhenius 公式,可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 :

???? ??-=21

1211)()(ln T T R E T k T k (5) 【仪器试剂】

电导率仪1台;电导池1只;恒温水浴1套;停表1支;移液管(50mL)3支;移液管(1mL)1支;容量瓶(250mL)1个;磨口三角瓶(200mL)5个。

NaOH 水溶液(0.0200mol ·dm -3);乙酸乙酯(A.R.);电导水。

【实验步骤】

1. 配制乙酸乙酯溶液

准确配制与NaOH 浓度(约0.0200mol ·dm -3)相等的乙酸乙酯溶液。其方法是:根据室温下乙酸乙酯的密度,计算出配制50mL0.0200mol ·dm -3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所需的乙酸乙酯的毫升数V ,然后用lmL 移液管吸取V mL 乙酸乙酯注入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可。

2. 调节恒温槽

将恒温槽的温度调至(25.0±0.1)℃。

3. 调节电导率仪

电导率仪的使用见第一篇第四章“电学测量技术与仪器”。

4. 溶液起始电导率κ0的测定

在干燥的电导管中,用移液管加入5mL0.0200mol ·dm -3的NaOH 溶液和同数量的电导水,混合均匀后,倒出少量溶液洗涤电导池和电极,然后将剩余溶液倒入电导池 (盖过电极上沿约1cm),恒温约10min ,并轻轻摇动数次,然后将电极插入溶液,测定溶液电导率,直至不变为止,此数值即为κ0。

5. 反应时电导率κt 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5mL0.0200mol ·dm -3的乙酸乙酯溶液,加入干燥的电导管中,用另一只移液管取5mL0.0200mol ·dm -3的NaOH 溶液,加入另一干燥的电导管中。将两个电导管置于恒

温槽中恒温10min,并摇动数次。将恒温好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盛有乙酸乙酯溶液的三角瓶中,同时开动停表,作为反应的开始时间,迅速将溶液混合均匀,并用少量溶液洗涤电导池和电极,然后将溶液倒入电导池(溶液高度同前),测定溶液的电导率κt,在4min、6min、8min、10min、12min、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各测电导率一次,记下k t和对应的时间t。

6. 另一温度下κ0和κt的测定

调节恒温槽温度为(35.0±0.1)℃。重复上述4、5步骤,测定另一温度下的κ0和κt。但在测定κt时,按反应进行4min、6min、8min、10min、12min、15min、18min、21min、24min、27min、30min测其电导率。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电极,用电导水洗净并置于电导水中保存待用。

【注意事项】

本实验需用电导水,并避免接触空气及灰尘杂质落入。

配好的NaOH溶液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气体进入。

乙酸乙酯溶液和NaOH溶液浓度必须相同。

乙酸乙酯溶液需临时配制,配制时动作要迅速,以减少挥发损失。

【数据处理】

1. 将t,κt,

t

t κ

κ-

0数据列表。

2. 以两个温度下的κt对(κ0-κt)/t作图,分别得一直线。

3. 由直线的斜率计算各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4. 由两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思考题

1. 为什么由0.0100mol·dm-3的NaOH溶液和0.0100mol·dm-3的CH3COONa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0、κ∞?

2. 如果和起始浓度不相等,试问应怎样计算k值?

3. 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时,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

【讨论】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吸热反应,混合后体系温度降低,所以在混合后的几分钟内所测溶液的电导率偏低,因此最好在反应4min~6min后开始,否则由κt~(κ0-κt) / t作图所得是一抛物线,而非直线。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 2.求反应的活化能。 3.进一步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4.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325325CH COOC H OH CH COO C H OH --+??→+ 设在时间t 时生成浓度为x ,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dx k a x b x dt - =-- (8-1) 式中,a ,b 分别为乙酸乙酯和碱的起始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若a=b,则(8-1)式变为 2()dx k a x dt =- (8-2) 积分上式得: 1() x k t a a x =?- (8-3) 由实验测的不同t 时的x 值,则可根据式(8-3)计算出不同t 时的k 值。如果k 值为常数,就可证明反应是二级的。通常是作 () x a x -对t 图,如果所的是直线,也可证明反应是二级 反应,并可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x 值,测定的根据是: (1) 溶液中OH -离子的电导率比离子(即3CH COO -)的电导率要大很多。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OH -离子的浓度不断降低,溶液的电导率就随着下降。 (2)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

就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依据上述两点,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反映物和生成物只有NaOH 和NaAc 是 强电解质,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至于影响电导率的数值。如果是在稀溶液下进行反应,则 01A a κ= 2A a κ∞= 12()t A a x A x κ=-+ 式中:1A ,2A 是与温度、溶剂、电解质NaOH 和NaAc 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 0κ,κ∞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是溶液的总电导率;t κ为时间t 时溶液的总电导率。由此三 式可以得到: 00( )t x a κκκκ∞ -=- (8-4) 若乙酸乙酯与NaOH 的起始浓度相等,将(8-4)式代入(8-3)式得: 01t t k ta κκκκ∞ -= ?- (8-5) 由上式变换为: 0t t kat κκκκ∞-= + (8-6) 作0~ t t t κκκ-图,由直线的斜率可求k 值,即 1m ka = ,1k ma = 由(8-3)式可知,本反应的半衰期为: 1/21 t ka = (8-7) 可见,两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其半衰期1/2t 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8-7)式可知,此处1/2t 亦即作图所得直线之斜率。 若由实验求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常数k ,则可利用公式(8-8)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a E 。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详细参考)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姓名成绩 班级学号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批改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预习(30分) 1.实验装置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2.实验仿真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3.预习报告(10分)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1)实验目的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掌握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超级恒温水槽。 (2)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1)式中,x为时间t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2) 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

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便可求出k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Na+和CH3COO-,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0为t=0时溶液的电导,G t为时间t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浓度成正比,设K为比例常数,则 由此可得 所以(2)式中的a-x和x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重新排列得: (3) 因此,只要测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值G t和起始溶液的电导值G0,然后 以G t对作图应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由此便求出某温 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由电导与电导率κ的关系式:G=κ代入(3)式得: (4)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率κt和起始溶液 的电导率κ0,以κt,对作图,也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也可求出反应速率数k值。如果知道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T2)和k(T1),根据Arrhenius公式,可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和反应半衰期。 (5)

乙酸乙酯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实验日期: 提交报告日期: 带实验的老师 一、 引言 1.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电导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习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解方法,加深理解反应动力学特征。 3.进一步认识电导测定的应用,熟练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反应为二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22dc - =k c dt (1) 将(1)积分可得动力学方程: c t 22c 0dc -=k dt c ?? (2) 20 11-=k t c c (3) 式中:0c 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c 为t 时刻反应物的浓度;2k 为二级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将1/c 对t 作图应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2k 。 对于大多数反应,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阿累尼乌斯经验方程式来表示: a E ln k=lnA-RT (4) 式中:a E 为阿累尼乌斯活化能或反应活化能;A 为指前因子;k 为速率常数。 实验中若测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就很容易得到 21T a 21T 12k E T -T ln =k R T T ?? ??? (5) 由(5)就可以求出活化能a E 。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325325CH COOC H +NaOH CH COONa+C H OH → t=0时, 0c 0c 0 0 t=t 时, 0c -x 0c -x x x t=∞时, 0 0 0x c → 0x c → 设在时间t 内生成物的浓度为x ,则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220dx =k (c -x)dt (6) 2001x k =t c (c -x) (7) 本实验使用电导法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设0κ、t κ和κ∞分别代表时间为0、t 和∞(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率,则在稀溶液中有: 010=A c κ 20=A c κ∞ t 102=A (c -x)+A x κ 式中A 1和A 2是与温度、溶剂和电解质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由上面的三式可得 0t 00-x= -c -κκκκ∞ (8) 将(8)式代入(7)式得: 0t 20t -1k = t c -κκκκ∞ (9) 整理上式得到 t 20t 0=-k c (-)t+κκκκ∞ (10) 以t κ对t (-)t κκ∞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20-k c ,由此可以得到反应速率系数2k 。 溶液中的电导(对应于某一电导池)与电导率成正比,因此以电导代替电导率,(10)式也成立。本实验既可采用电导率仪,也可采用电导仪。 3实验操作 3.1 实验用品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3.熟悉电导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时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 3COOC 2H 5+NaOH = CH 3OONa +C 2H 5OH t=0 C 0 C 0 0 0 t=t Ct Ct C 0 - Ct C 0 -Ct t=∞ 0 0 C 0 C 0 速率方程式 2kc dt dc =- ,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 的表达式为: t 0t 0c c c c t 1k -?= 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 3COONa 全部电离。则参加导电离子有Na + 、OH -、CH 3COO -,而Na +反应前后不变,OH -的迁移率远远大于CH 3COO -,随着反 应的进行, OH - 不断减小,CH 3COO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κ) 的下降和产物CH 3COO -的浓度成正比。 令0κ、t κ和∞κ分别为0、t 和∞时刻的电导率,则: t=t 时,C 0 –Ct=K (0κ-t κ) K 为比例常数 t→∞时,C 0= K (0κ-∞κ) 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

∞+-?= κκκκt kc 1t 00t 可见,即已知起始浓度C 0,在恒温条件下,测得0κ和t κ,并以t κ对t t 0κκ-作图,可得一直线,则直线斜率0 kc 1 m = ,从而求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 (2)活化能的测定原理: )11(k k ln 2 1a 12T T R E -= 因此只要测出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速率常数,就可以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三、仪器与试剂 电导率仪 1台 铂黑电极 1支 大试管 5支 恒温槽 1台 移液管 3支 氢氧化钠溶液(0.02mol/L ) 乙酸乙酯溶液(0.02mol/L ) 四、实验步骤 1.标定NaOH 溶液及乙酸乙酯溶液的配制 计算标定0.023/dm mol NaOH 溶液所需的草酸二份,放入锥形瓶中,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之,标定溶液。计算出配制与NaOH 等浓度的乙酸乙酯溶液100mL 所需化学纯乙酸乙酯的质量,根据不同温度下乙酸乙酯的密度计算其体积(乙酸乙酯的取样是通过量取一定量的体积),于ml 100容量瓶中加入约3/2容积的去离子水,然后用1mL 移液管吸取所需的乙酸乙酯加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2.调节恒温水浴调节恒温水浴温度为30℃1.0±℃。 3.电导率0K 的测定 用mL 20移液管量取去离子水及标定过的NaOH 溶液各mL 20,在干燥的100mL 烧杯中混匀,用少量稀释后的NaOH 溶液淋洗电导电极及电极管3次,装入适量的此NaOH 溶液于电极管中,浸入电导电极并置于恒温水浴中恒温。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精选doc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一、实验预习(30分) 1.实验装置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2.实验仿真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3.预习报告(10分)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1)实验目的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掌握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超级恒温水槽。 (2)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1) 式中,x为时间t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2) 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便可求出k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Na+和CH3COO-,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0为t=0时溶液的电导,G t为时间t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浓度成正比,设K为比例常数,则 由此可得 所以(2)式中的a-x和x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整理)实验八十二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题目.

实验八十二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一、预习提问 1、简述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实验原理。 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 3COOC 2H 5 +Na + + OH - → CH 3COO - + Na + +C 2H 5OH 随着反应的进行,OH -离子浓度减低,使得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减少。故用电导率法测定反应速率。 2、书上要测的是溶液的电导值,而我们测定的是溶液的电导率值,对结果有无影响? 答:没有影响,该实验是以()()0t t κκκκ∞--对t 作图 ,而电导池常数被约去,对())0t t κκκκ∞--没有影响。 3、实验中,初始浓度过大或过小,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初始浓度过大,离子就不能完全电离,不能以() ckt t t =--∞κκκκ0作图。 初始浓度过小,则电导率变化太小影响准确度。 4、可否将NaOH 溶液稀释一倍后测得的电导率值作为皂化反应的初始电导率?为什么? 答:可以,乙酸乙酯不具有明显的电导率。 5、如何测得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 答: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1,k 2 。根据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ln ()k k Ea R T T 212111=--来计算Ea 的值 计算得到。 二、书后思考题 1.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试问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 2.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处置这一影响而是使实验得到较好的结果? 答:采用稀溶液控制反应速率,并适当搅拌。 3.如果和溶液均为浓溶液,试问能否用此方法求得K 值?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影响因素太多,在浓的溶液中不可认为CH 3COONa 全部电离,该反应的逆反应不能忽略,此时不可以认为体系电导率值的减少与CH 3COONa 的浓度x 的增加量成正比。 4.为什么两溶液混合一半是就开始计时? 答:因为溶液要尽快混合,而且反应速率较快,电导率也下降较快,所以加入一半时,就开始计时。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2.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原理和电导率一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A B C D 当C A,0=C B,0其速率方程为: -dC A/dt=kC A2 积分得: 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C A 值,以1/C A 对t作图,得一直线,从直线斜率便可求出K的值。 2. 反应物浓度CA的分析 不同时间下反应物浓度C A可用化学分析发确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确定,本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 对稀溶液,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对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溶液的电导率是反应物NaoH与产物CH3CooNa两种电解质的贡献: 式中:Gt—t时刻溶液的电导率;A1,A2—分别为两电解质的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的比例系数。反应开始时溶液电导率全由NaOH贡献,反应完毕时全由CH3COONa贡献,因此 代入动力学积分式中得: 由上式可知,以Gt对 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等于 ,由此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3. 变化皂化反应温度,根据阿雷尼乌斯公式: ,求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 三、实验步骤 1. 恒温水浴调至20℃。 2. 反应物溶液的配置: 将盛有实验用乙酸乙酯的磨口三角瓶置入恒温水浴中,恒温10分钟。用带有刻度的移液管吸取V/ml乙酸乙酯,移入预先放有一定量蒸馏水的100毫升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所吸取乙酸乙酯的体积 V/ml可用下式计算: 式子:M =88.11, =0.9005, 和NaOH见所用药品标签。 3. G0的测定: (1)在一烘干洁净的大试管内,用移液管移入电导水和NaOH溶液(新配置)各15ml,摇匀并插入附有橡皮擦的260型电导电极(插入前应用蒸馏水淋洗,并用滤纸小心吸干,要特别注意切勿触及两电极的铂黑)赛还塞子,将其置入恒温槽中恒温。 (2)开启DDSJ-308A型电导仪电源开关,按下"ON/OFF"键,仪器将显示产标、仪器型号、名称。按“模式”键选择“电导率测量”状态,仪器自动进入上次关机时的测量工作状态,此时仪器采用的参数已设好,可直接进行测量,待样品恒温10分钟后,记录仪器显示的电导率值。 (3)将电导电极取出,用蒸馏水林洗干净后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大试管中的溶液保留待用。 4. Gt的测定; (1)取烘干洁净的混合反应器一支,其粗管中用移液管移入15ml新鲜配置的乙酸乙酯溶液,插入已经用蒸馏水淋洗并用滤纸小心吸干(注意:滤纸切勿触及两级的铂黑)带有橡皮塞的电导电极,用另一只移液管于细管移入15ml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然后将其置于20摄氏度的恒温槽中恒温。 注意: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两种溶液此时不能混合。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系数测定 :腾 学号:2012011864 班级:化21 同组人:田雨禾 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3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0月30日 指导教师: 麻英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电导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习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解方法,加深理解反应动力学特征。 (3)进一步认识电导测定的应用,熟练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1.2 实验原理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反应为二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22dc -=k c dt (1) 将(1)积分可得动力学方程: c t 22c 0dc - =k dt c ? ? (2) 20 11 -=k t c c (3) 式中: 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c 为t 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为二级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将1/c 对t 作图应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 。 对于大多数反应,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阿累经验方程式来表示: a E ln k=lnA-RT (4) 式中: 乌斯活化能或反应活化能;A 指前因子;k 为速率常数。 实验中若测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就很容易得到 21 T a 21T 12k E T -T ln = k R T T ?? ??? (5) 由(5)就可以求出活化能。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325325CH COOC H +NaOH CH COONa+C H OH → t=0时, 0c 0c 0 0 t=t 时, 0c -x 0c -x x x t=∞时, 0 0 0x c → 0x c → 设在时间t 生成物的浓度为x ,则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220dx =k (c -x)dt (6) 2001x k = t c (c -x) (7) 本实验使用电导法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设 、 和 分别代表时间为0、t 和∞(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率,则在稀溶液中有: 010=A c κ 20=A c κ∞ t 102=A (c -x)+A x κ 式中A 1和A 2是与温度、溶剂和电解质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由上面的三式可得 0t 00-x= -c -κκκκ∞ (8) 将(8)式代入(7)式得:

1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试题

实验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简答题 1.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为什么所配NaOH和乙酸乙酯必须是稀溶液? 2.为何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且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溶液在混合前 还要预先恒温? 3.电导xx常数如何校正? 4.为什么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可用电导结果测其不同时刻的浓度变化?测定时对反应液 的浓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5.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若反应起始时间计时不准,对反应速度常数K有何影响?为什么? 6.乙酸乙脂皂化反应中,反应起始时间必须是绝对时间吗?为什么? 7.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当a=b时,有x=K(G 0-G t ),c=K(G 0-G ∞)。若[NaOH]≠[酯]时应怎样计算x和c值? 8.某人使用电导率仪时,为快而保险起见老在最大量程处测定,这样做行吗?为什么?测量 水的电导率时,能否选用仪器上ms.cm-1量程来测量,为什么?

9.电导率测量中,由于恒温槽性能不佳,温度逐渐升高,由此导致不同浓度时的K c 值将发生什么变化? 10.在乙酸乙酯造化反应实验过程中,我们先校正电极常数,后测定水以及溶液的电导率,请叙述原因、操作过程以及目的? 11.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为什么由 0.0100mol·dm-3的NaOH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 0? 12.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为什么由 0.0100mol·dm-3的CH 3COONa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 ∞? 13.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时,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 14.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中,乙酸乙酯溶液应在使用前现配,目的是什么? 15.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中,反应体系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何? 16.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铂电极的电极常数是如何确定的? 17、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电导率仪面板上温度补偿旋钮有何用途?怎样使用? 1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通过利用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时刻的电导或者电导率来跟踪产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试问,溶液的电导或者电导率和反应物或者产物的浓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由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求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消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 反应式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及的浓度成正比。用分别表示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表示在时间间隔内反应了的乙酸乙酯或氢 氧化钠的浓度。反应速率为: 为反应速率常数,当时,上式为: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为,积分上式得: 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得不同时的值,由上式可计算出值。 改变实验温度,求得不同温度下的值,根据Arrhenius方程的不定积分式有:

以对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斜率可求得。 若求得热力学温度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也可由Arrhenius方程的定积分式变化为下式求得值: 本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代替测量生成物浓度(或反应物浓度)。乙酸乙酯、乙醇是非电解质。在稀溶液中,非电解质电导率与浓度成正比,溶液的电导率是各离子电导之和。反应前后离子浓度不变,整个反应过程电导率的变化取决于与浓度的变化,溶液中的导电能力约为的五倍,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降低,的尝试升高,溶液导电能力明显下降。 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反应,为溶液在时的电导率,分别是与、电导率有关的比例常数,于是: ,; ,; ,; 由此得 即

即 而即 上式变形为: 以对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由此可求出。三、仪器和试剂 恒温槽、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叉形电导池、秒表、碱式滴定管、10ml、25m移液 管、100mL,50ml容量瓶、乙酸乙酯(A.R.)、氢氧化钠溶液(0.04mol·)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溶液: 1)打开恒温槽,设置温度为25℃。将叉形电导池洗净、烘干。同时清洗两个100ml、一个50ml的容量瓶;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目的要求】 1. 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 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 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 +Na ++ OH - → CH 3COO - + Na ++C 2H 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 ,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2)(d d x a k t x -= (1) 式中,x 为时间t 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kt x a a x =-) ( (2) 起始浓度a 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 时的x 值,以x /(a -x )对t 作图,若所得为一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可以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 -、Na +和CH 3COO -,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 3COONa 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 +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 3COO -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 0为t =0时溶液的电导,G t 为时间t 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 ∞为t = ∞(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 3COO -浓度成正比,设K 为比例常数,则 t =t 时, x =x , x =K (G 0-G t ) t = ∞时, x →a , a =K (G 0-G ∞) 由此可得: a -x =K (G t -G ∞) 所以a -x 和x 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kt G G G G a t t =--∞ 01 重新排列得: ∞+-?=G t G G ak G t t 01 (3)

实验七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得测定 [日期:2008—06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小]-1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得测定 一、目得及要求 1、测定皂化反应中电导得变化,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2、了解二级反应得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得速率常数。 3、熟悉电导率仪得使用。 二、原理 乙酸乙酯得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在这个实验中,将CH3COOC2H5与NaOH采用相同得浓度,设a为起始浓度,同时设反 应时间为t时,反应所生成得CH3COONa与C2H5OH得浓度为x,那么CH3COOC2H5与NaO H得浓度为(a—x),即 CH3COOC2H5+NaOH=CH3COONa+ C2H5OH t=0时,a a 0 0 t=t时, a-xa-x x x t→∞时,0 0 a a 其反应速度得表达式为: dx/dt=k(a-x)2 k—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可得 kt=x/[a(a—x)]*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得全部过程就是在稀溶液中进行得,可以认为生成得CH3COONa就 是全部电离得,因此对体系电导值有影响得有Na+、OH-与CH3COO—,而Na+、在反应得过 程中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其电导值不发生改变,可以不考虑,而OH—得减少量与CH3COO-得 增加量又恰好相等,又因为OH—得导电能力要大于CH3COO-得导电能力,所以体系得电导 值随着反应得进行就是减少得,并且减少得量与CH3COO-得浓度成正比,设L0—反应开始 时体系得电导值,L∞-反应完全结束时体系得电导值,L t-反应时间为t时体系得电导值,则有 t=t时,x=k’(L0-L t) t→∞时,a=k’(L0—L∞) k'为比例系数。 代入*式得 Lt=1/ka×[(L0-Lt)/t]+L∞

实验十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十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掌握电导率法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与碱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它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325325C H C O O C H N aO H C H C O O N a C H O H +→+ 当两种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时 0t =, 0C 0C 0 0 t t =, 0C x - 0C x - x x t =∞ , 0 0 0C 0C 设:两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均为C 0,在时间t 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 ,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2 0() dx k C x dt =- (1) 式中:k 为速率常数;t 为时间。 将(1)式积分得: 00() x k tC C x = - (2) 若以00() x C C x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速率常数k 。但由 于难以测定t 时刻的x 值,故本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皂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由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代替浓度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皂化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电导能力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Ac -离子所取代。使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减小,溶液中CH 3COOC 2H 5和C 2H 5OH 的导电能力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是和反应物浓度变化相对应的。 在电解质稀溶液中,可近似认为电导率κ与浓度C 有如下的正比关系,并且溶液的电导率等于各电解质离子电导之和 m C κ=Λ 上式中Λm 为摩尔电导率,Λm 在恒定温度的稀溶液中,可近似看作为一常数,于是可写成κ=fC : 设:0t =, 溶液的电导率 0κ t t =, 溶液的电导率 t κ

实验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一、目的要求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二、基本原理 1 乙酸乙酯皂化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 OH 5 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改变。某一时刻的OH-离子浓度,可以用标准酸滴定,也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而求出。以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监测反应的进程,进而可以求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反二级反应的速率与应物的浓度有关。方便起见,设计实验时应物的浓度均采用a 作为起始浓度。当反应时间为t时,反应所生成的CH3COO-和C2H5OH的浓度为x,则CH3COOC2H5和NaOH的浓度为(a-x)。设逆反

应可以忽略,则有CH3COOC2H5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t=0 c c 0 0 t=t a-x a-x x x t→∞ →0 →0 →c →a 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1) 积分得 (2) 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m(=ak)便可求出k值。 由于反应是在稀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可以假定CH3COONa全部电离。溶液中参与导电的离

子有Na+,OH-和CH3COO-等,而Na+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OH-的迁移率比CH3COO-大得多。随反应时间的增加,OH-不断减少,而CH3COO-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值不断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体系的电导值减少量和CH3COONa的浓度x的增加量成正比,即 t=t时, x=β(κ0-κt) (3) t=∞时,a=β(κ0-κ∞) (4) 式中κ0和κt分别为起始和t时的电导值,κ∞ 为反应终了时的电导值,β为比例常数。将(3),(4)代入(2)得 κ0-κt╱κt-κ∞=akt (5) 从直线方程(5)知,只要测定出κ 0,κ ∞ 以及 一组值以后,利用(κ 0-κ t )╱(κ t -κ ∞ )对t 作图,应的一直线,由斜率即可求得反应的速率常数k,k的单位为min-1.mol-1. dm3。由电导与电导率κ的关系式:G=κ代入(5)式得: (6)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数据处理

1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25℃时к0、к ∞的测定 项目 0.01moL/L 的NaOH 溶液的电导率 平均值 к0/m ?*cm ① 3.70 ② 3.75 ③ 3.72 3.72 К∞/m ?*cm ① 0.95 ② 0.95 ③ 0.95 0.95 表4-3 25℃时不同反应时间的电导率 t /min 4 9 14 19 24 29 34 39 44 49 кt/m ?/cm 3.4 3 2.8 2.6 2.5 2.45 2.35 2.31 2.252 2.25 (к0-кt )/t /m ?/cm/min 0.08 0.08 0.0657 0.0589 0.0508 0.0438 0.0403 0.0362 0.0334 0.03 (к0-кt )/(кt -к∞) 0.1306 0.3512 0.4973 0.6788 0.7871 0.8467 0.9786 1.0368 1.1275 1.1308 备注:舍去第一组数据,求得直线如上图所示: 由直线方程可知y = 15.411x + 1.7494 根据公式∞+-??= κκκκt c k t t 0011 7494.1411.150+-?=t t t κκκ 由直线斜率计算反应常数К和半衰期: 1-1omin -m ol L 49.61:反0?== k c k 应常数 1067 .022/1==k In t 半衰期: y = 15.411x + 1.7494 R2 = 0.9835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кt /m ?/c m (к0-кt )/t/μ?/cm/min K 0-(к0-кt )/t/μ?/cm/min (к0-кt)/t/m?/cm/min 线性 ((к0-кt)/t/m?/cm/min)

实验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实验八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郭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 合肥230026 摘要:通过测量乙酸乙酯皂化期间的电导率变化,得到乙酸乙酯皂化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并仔细分析了实验方法的误差来源和利弊。 Abstract: By measuring the change of conductivity during the saponification of ethyl acetate, I obtained the reaction rate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such a reaction, and delicately analyzed the resource of error and pros and cons of this experimental method. 关键词:乙酸乙酯,皂化,二级反应,反应速率,活化能 前言 1.二级反应方程式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 + Na + + OH - CH 3COO - + Na + + C 2H 5OH 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注:Na +离子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若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为 ,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为 ,当时间为 时,各生成物的浓度均为 ,此时刻的反应速度为: d d = ( ? )( ? ) 其中 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可得: =1 ? ln ( ? ) ( ? ) 若初始浓度 = ,微分式和积分式变为 d d = ( ? ) = ( ? )

2.电导法测定反应速率和活化能 不同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出,例如分析反应中的OH-浓度,也可用物理法测量溶液的电导而求得。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后一种方法,即用电导法来测定。 电导是导体导电能力的量度,金属的导电是依靠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来实现的,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正、负离子向阳极、阴极迁移的结果,电导 是电阻 的倒数。 =1 = 其中 为导体的截面积, 为导体的长度, 称电导率。它的物理意义是:当 = 1m, =1m 时的电导。 对一种金属,在一定温度下, 是一定的。对电解质溶液的 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在有多种离子存在的溶液中, 是各种离子迁移作用的总和,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以及离子迁移率有关。在本实验中,由于反应是在较稀的水溶液中进行的,我们可以假定 CH3COONa全部电离,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和离子所带电荷不变,但由于CH3COO-的迁移率比OH-的迁移率小,随着反应的进行,OH-不断减少,CH3COO-的浓度不断增加,故体系电导率值会不断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体系的电导率的减少量和CH3COO-的浓度 增加量成正比,在 =t时 = ( ? ) 式中 为起始时的电导率, 为t时的电导率。当 = 时反应终了CH3COO-的浓度为 ,即 = ( ? ) 式中 即反应终了时的电导率, 为比例常数,将上式代入积分式得 = ( ? ) [ ? ?( ? )] = ? ? 或写成: ? ? = 或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29028

学号:201114120222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应用化学二班班级 03 组号实验人姓名: xx 同组人姓名:xxxx 指导老师:李旭老师实验日 期: 2013-10-29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一种物理方法——电导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3、掌握DDS-11A 型数字电导率仪和控温仪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对于二级反应:A+B →产物,如果A ,B 两物质起始浓度相同, 均为a ,则反应速率的表示式为 式中x 为时间t 反应物消耗掉的摩尔数,上式定积分得: 以 x ~ t 作图若所得为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可以从直线 a -x 的斜率求出k 。 所以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只要能够测出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即 可求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如果知道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k (T 1)和k (T 2),按Arrhenius 公式 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 E =ln K (T 2 ) R T 1T 2 (3) a K (T 1) T 2 -T 1 2、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dt = K (a - x ) (1) 1x K = 1· x ta a - x (2)

OH-电导率大,CH3COO-电导率小。因此,在反应进行过程中,电

导率大的OH -逐渐为电导率小的CH 3COO - 所取代,溶液电导率有显著降 低。对稀溶液而言,强电解质的电导率L 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 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该溶液的电解质电导率之和。如果乙酸乙酯皂 化在稀溶液下反应就存在如下关系式: L = Aa ( 4 ) L = A 2 a ( 5 ) L = A (a - x ) + A x (6 ) A 1,A 2是与温度、电解质性质,溶剂等因素有关的比例常数,L 0 , L 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L t 为时间t 时溶液的总 电导率。由(4),(5),(6)三式可得: x = L 0 -L t L 0 - L ·a 代入(2)式得: 1 L 0 - L t t ·a L t -L 7) 重新排列即得: L t = a 1·k L 0 -t Lt +L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DDS-11A 型数字电导率仪 1 台(附铂黑电极 1 支),恒温槽 1 台, 秒表 1 只,电导池 3 支,移液管 3 支;0.0200mol /L 乙酸乙酯(新配 的),O.0200mol /L 氢氧化钠(新配的)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八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 2.求反应的活化能。 3.进一步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4.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325325CH COOC H OH CH COO C H OH --+??→+ 设在时间t 时生成浓度为x ,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dx k a x b x dt - =-- (8-1) 式中,a ,b 分别为乙酸乙酯和碱的起始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若a=b,则(8-1)式变为 2()dx k a x dt =- (8-2) 积分上式得: 1() x k t a a x =?- (8-3) 由实验测的不同t 时的x 值,则可根据式(8-3)计算出不同t 时的k 值。如果k 值为常数,就可证明反应是二级的。通常是作 () x a x -对t 图,如果所的是直线,也可证明反应是二级 反应,并可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x 值,测定的根据是:

(1) 溶液中OH -离子的电导率比离子(即3CH COO -)的电导率要大很多。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OH -离子的浓度不断降低,溶液的电导率就随着下降。 (2)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依据上述两点,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反映物和生成物只有NaOH 和NaAc 是 强电解质,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至于影响电导率的数值。如果是在稀溶液下进行反应,则 01A a κ= 2A a κ∞= 12()t A a x A x κ=-+ 式中:1A ,2A 是与温度、溶剂、电解质NaOH 和NaAc 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 0κ,κ∞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是溶液的总电导率;t κ为时间t 时溶液的总电导率。由此三 式可以得到: 00( )t x a κκκκ∞ -=- (8-4) 若乙酸乙酯与NaOH 的起始浓度相等,将(8-4)式代入(8-3)式得: 01t t k ta κκκκ∞ -= ?- (8-5) 由上式变换为: 0t t kat κκκκ∞-= + (8-6) 作0~ t t t κκκ-图,由直线的斜率可求k 值,即 1m ka = ,1k ma = 由(8-3)式可知,本反应的半衰期为: 1/21 t ka = (8-7) 可见,两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其半衰期1/2t 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8-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