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该如何激发人的学习动机

该如何激发人的学习动机

该如何激发人的学习动机
该如何激发人的学习动机

该如何激发人的学习动机?

Jiamiu: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我学”和“我要学”的重要区别。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认为对学生很好的东西,应该很好的去学习的东西,但学生自己不想学,所以,老师苦口婆心也是白搭。

该如何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其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它的要求,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该如何让自己的课程,传授的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容易接受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该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对他的重要意义

其实,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学校教育中,在成人学习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很多时候,成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知识缺陷,不愿意学习,那么即使对其很有帮助的课程,他也会明显的抗拒和不接受。那么如何让其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呢??

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该如何帮助他们?有什么方法和手段?

Machachahong:认识知识缺陷?呵呵,成人社会对于知识缺陷,大约也就只是局限于这个缺陷能不能带来利益了.学习动机起码也有两种,一种是源于求知欲,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另一种是成就动机激发的学习动力.这多是源于生存或发展压力而产生的.就求知欲来说,如果靠传授知识当中所产生的兴趣来激发,有点不切

实际(教学情况大多沉闷),如果靠学习者本身在生活或观察当中产生,又因受益面太窄而推广不来.不过,如果依靠相关的普及类知识的阅读,是否可以达到激发内在学习兴趣及动机的效果呢?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的.科普类读物能激发起求知欲.而目前很多学校对于阅读这回事,并不热衷,尤其是某些杂书.

Magic:教师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群体的兴趣上,要设计学生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融入教师教学的内容中。

Jiamiu:需要、欲望怎么产生?如何激发

具体有那些过程?

可以介绍一下动机理论吗

viewer: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快乐。

一个可以追求的,有能力追求的,追求到了确实让人愉快的,又能够不断深入追求的东西。

学习本来是具有这样的特点的。不过。要自己发现这一点不容易,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成绩就是一切的大环境中。

----------------------------------------------

心理咨询师必须知道并且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能力限制。

朗达咨询工作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020-********https://www.doczj.com/doc/473576416.html,/

zjhzyg:建议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念入手,可能会有一点思路。

在杜氏看来,人的自我效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有这样五个要点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它们是:

(1)经验,当事人有无某种行为的经验,经验带来的是成功还是挫折。

(2)榜样,当事人所属群体中有无榜样,榜样的成功与否影响对当事人的行为发生与中止。

(3)劝说,有无他人对当事人进行劝说,劝说的方向与当事人的行为方向是否一致。

(4)情绪(情感),杜氏认为人的情绪对人的行为的作用类似“助效剂”。

(5)环境,即当事人行为的环境是不是熟悉的,还是新的,……

“自我效能”理论涉及需要、动机、认知、态度等等一系列内容,横跨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我自己对它的评价是,“自我效能”理论似乎是以现象学为观察视角,以新行为主义为操作原则,以人的认知为解释方向。

从改变人的行为来看,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它还不能完全解释是什么原因。在我的工作中,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让一个陌生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行为。

Jiamiu:谢谢YG先生,实在是功底深厚

如果可以,还能介绍其他的一些吗,多多益善。:)

四年大学对一些心理学理论完全是丢光了,或者是从来就没进入大脑。

Andi:最近在看班杜拉的书。我觉得yg老兄提到的自我效能是一个很好着眼点吧。

最近一些年来,在对动机的研究当中,也较少强调动力因素了。传统的“推”“拉”动机理论似乎也没有了活力。更多地是强调动机当中认知评估的成分吧。

Zjhzyg:还有一个视角是从“成绩——成就动机——学习策略”这个环节入手。

好些年前,我与我妻搞过这方面的探讨,基本结论如下:

(一)成绩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成绩好的学生,其成就动机一般都比较强;但是,成就动机比较强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成绩好的学生。

(二)学习策略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定好;学习策略水平不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就一定不好。

(三)学习策略水平高的学生,其成就动机不一定强;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其学习策略水平不一定高。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入手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选择。

在受控实验中,证明了我们的想法。除了极少数靠父母背景,毕业后绝对有大钱花的学生之外。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动机增强,策略水平提高。但是,策略水平的提高是在老师的教授下形成的,还不能形成自我调控的功能。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学生年龄偏小,其自我认知能力水平不高的缘故。

大学生的这项研究已经有成果,但是,由于是跨校际联合研究的,在没有征得别人同意之前我不好说。有一点可以说的,就是除了“自我调控”之外,其他的差别不大。

我们选择的观察要点如下:

成就动机:主动性、坚持性、能力感、兴趣、目标、知识价值观

学习策略(分方法与调控)

学习方法:组织策略、收集信息、记忆复述、寻求帮助、复习。

学习调控:自我评估与诊断、目标与计划、记录与自我监控、环境建构。

另外,周国韬先生的课题组也从事这项研究,可以查查的论文。

把“成绩——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比较,在没有进行调查,没有获得研究对象具体参数时,“自我效能”更便于操作,效果可能更好。

因为,获得学生“成就动机”“学习策略”具体参数的方法,一般是大面积的问卷调查。而问卷调查的“场景干扰”始终是一个头疼的大问题。

盈盈笑语:我不是教育行业的(尽管很有兴趣),所以我只结合我现在所学随便说说,不很对题,就把想到的说说吧。

“学会学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培训问题(Kenney Donneylly 和 Reid 1979)。

1981年(领先了我们今天这个话题20年),美国的工业培训研究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题目是“我如何学习”。他们提出两个重要观点:

1. 学习是一项人们自己进行的事情。

2. 最有效的学习涉及了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例如检查、自我测验与提问。

这些观点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一位培训人员的行为如何,真正掌握方向的是学员。

首先,激励。

工作(或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使得旧有知识需要不断被更新。有些人在获得新的能力时也获得了信心和成就感,从强化理论上来说是对进一步学习的激励因素;有些人由于对变革(或学习新东西)的不理解或害怕,而放弃了学习。如果前者持续良性循环,最终可以产生自我学习计划,进而学会学习。所以,我觉得培训者(或教师)对学习者的激励很重要(视他们的错误或泄气为正常,以他们的成功和积极心态为骄傲;并以学习者为主体来调整教学方向和进程等等)

其次,让学习者了解整个学习结构,就像给一个外地人一张本地地图再让他记住某条街,一样有效和重要。学习就像打开一扇走廊中的门,能够露出门后房间的景象;而房间中还有其他的门,在前一扇门没打开之

前不会被看到。而且在打开这些门之后,回出现更多的门。我想,在学习之前,让学习者了解整个结构,并知道自己要选择哪些门以便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可能会减少他们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的迷惘和泄气。

另外,学习有个高原效应,即在某时期没有改进。它可以被解释为由较低状态向较高状态转化的过程,在它之后,常有一个爆发的提升。培训者应该尽力去发现产生高原效应的原因,尤其是此效应发生的很有规律时,通过改变一些教学方式等去帮助学习者克服。

我个人观点,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方式方法,和学习者交流、密切配合,并以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很重要。

Ffkun:看了这么多人的回复后,我说说我的感觉:

1、有收获,很好,不错。让自己安静地思考。

2、为什么没有具体的操作?或者个例分析?

理论很多很多,每个人的回复都说得很好,但是如果是对于一个需要去操作的人来说又如何呢?

首先先说说我是如何看这些理论的,我会把生活中的实例与这些理论相结合,发现:哦~~这就是原因、这就是关键、这就是主线……但是接着就是:那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具体的操作思路是什么?yg的一句话说得好:场景干扰。其实不论是问卷还是其他工作,都会受到这一问题的干扰,怎么才能把这一干扰减到最低点?或者尽量减少?

其实有很多理论都是一说再说的了,但是就是没有进一步给人操作的指示,所以导致很多一线的老师变成,看了理论后:嗯~~好,不错,说得好!但是太抽象了!

我发现真的,而我们现在缺的就是理论过渡到实际这个桥梁,这个位置的人很重要。

说回学习动机吧。我觉得我现在还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我只能够去不断尝试这些理论,看看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操作。

注意:我这样说并不是反驳什么、批判什么,只是我觉得大家也需要去讨论讨论实际的东西,或者加些实际的例子,这样无论在什么培训中,才具有说服力。

Jiamiu:杨kun进步真快,祝贺。

yg先生和笑语的帖子都非常有份量,我要好好追赶。

笑语说的两个学习的两个论断,对第一个我表示怀疑:学习是一项人们自己进行的事情。实际上不少的学习是在学习者本身并没有意识到的,当他意识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进步一大节了。

对于激励和学习结构倒是非常在理。比如呈现学习结构对我们写书就是个很好的启发,如何将书的主要的东西整体呈现在开始的时候,让读者能够快速而又深刻理解全书的概况对读者是非常重要的。

盈盈笑语:你说的这点我也在考虑。但我觉得,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想要有措施就能有措施的。学习激励是一个大课题,甚至是一个未来的新学科,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几句话、几个案例、几个措施可以概括的。就像我说的,是一个新的门,它后面还有门。

在心理学创立之前,某一人群如果觉得心里“不好受”,周围的人可能只能通过安慰等来抚慰他们,但当理论体系搭建起来,经验不断被证实,人们才能够更加对症下药。我觉得我们现在处在学习激励学创立之前的阶段,成系统的理论还没建立,所以更多的是广泛的探讨和实践。

学习激励是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和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学习环境、相关政策、工作压力、家庭氛围、个体性格、经历、智力、爱好等等都有关,怎么可能在短时期内对这么一个大的话题提出解决措施,还要能普遍适用?至少得有人收集大量资料、案例,并跨学科去研究吧,研究的结果放在具体人身上还要调整。

是,谈的这些是抽象,但这样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读者结合这些理论和自己知道的实际情况,激发出适合他自己使用的新想法,这是别人能提供的最大的帮助。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案例。成功激励的例子大家都有,但举出来没有太大意义,一是归结到理论还是激励、认知什么的,二是我觉得代表性小,影响的因素太多了,多半是你那么一说,我这么一听,具体的还得看自己情况。所以,我倒觉得讨论理论反而实在一些。呵呵

如果话题缩小到某地区某小学的某个学生在某段时期的学习激励,提具体措施倒是可行的。

呵呵,如果我有思路不对、言语冒犯之处,请多见谅!欢迎交流。

盈盈笑语:补充:嘿嘿,不好意思,我上一个帖子是对“小狒狒”说的,忘了标明了。

to jiamiu,那个论点,我想是作者在强调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不是要求学生以他的思维方式去记忆和实践,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接受新知识。

另,贴一教育方面的讨论,他肯定有不适当的地方,但或许能激发关于这个话题的新思路。

中国教育,几对不可回避的矛盾

一、为创新的教育和为竞争的教育

一边是为创新的教育。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因此,21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一边是为竞争的教育。中考、高考,是横亘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面前的两道坎。所以,尽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喊得震天响,“分数是命根”,“质量求生存”,为应试的教育始终是主旋律。而从目前中国国情看,中考高考又绝无取消甚至以其他方式替代的可能。一方面,人口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的学历,名牌大学的招牌,意味着可以有好的职业,可以光宗耀祖,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有好的生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了莘莘学子的信条。另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又十分有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不可避免。好上好的大学,先上好的中学;要上好的中学,先上好的小学。为甑别的教育,为遴选的教育,为应试的教育,为竞争的教育,中国教育,不能摆脱这样的局面,至少在目前。

为创新的教育和为竞争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解不开的死结。我们向往为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依然步履维坚;我们深恶痛绝为竞争的教育,竞争的教育始终阴魂不散。

二、为政治的教育和为人性的教育。

从两部片子说起。一部是正在上映的被称为“不一样的主旋律影片”《惊涛骇浪》,一部是之前风靡全国的青春偶像剧《我为歌狂》。前者不好多说,据说是“好评如潮”、“感人至深”,后者则切切实实地在中小学中掀起一股狂热。《我为歌狂》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恐怕是该片大胆挑战现实主流教育观,从文化和人性的角度表现现代学生,展现了一种理想的校园生活。青少年们从《我为歌狂》中看到了一种教育理想——校园生活充满激情和诗意,不再单调沉闷,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爱好得以充分发挥。

自古以来,关于教育目的一直就有“人性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两者都不无道理,又都有所偏颇,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计划经济年代专注于培养无条件服从“计划安排”的人,这样的人是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主体自由的人,推向极端,便是黑格尔曾剖析过的中国古代社会“自信生下来是专给皇帝拉车的人”。(黑格尔:《历史哲学》)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这种状况得到扭转,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的物质欲望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常常背离教育的宗旨,不期然地成为另一种“拉车的人”,即自我的“个性精神”专给自我的物质躯体“拉车的人”,这样的人实际上也是失去了主体自由而无精神人格的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其实质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型的实质则是人的文化心理和人生价值观的转型。(陈云恺:《“教育转型”与“教育转轨”之辨》)

教育需要一个民主的理念,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不争的共识。这既是社会的发展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教育是给人以知识探求的环境,这个环境本身就应该有民主的氛围。“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民主程度越高,就越能自我更新;学校的民主程度越高,就越能在知识探求中取得更多的成就。而社会更新的动力源于学校的教育。”(普特南)

回顾我国教育的实践,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从世界观的层面出发,如果学生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民主对话的精神,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的最为重要的素质基础。

三、为上级的教育和为学生的教育

每到期末年终,上级部门总要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指标很多,从办学思想到具体措施,从办学条件到师资建设,从教育过程到教育效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可谓不全面。然而,评价似乎只是上级的事,在对学校的评价上,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基本是没有发言权的。

教育是一种服务。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是教育观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最应该对谁负责?是上级部门,还是家长学生?答案毋庸置疑。学校无视学生和家长,当然与我们的办学体制有关,我们的学校绝大多数不愁生源,学生没有自由择校的权利,更重要的,但主要还是与我们的观念有关。说到底,我们的教育还没有把学生真正当成“人”,没有把学生当成我们服务的对象。导致的后果是,学校工作围绕着上级的考评转。学校考核条款中列出的,好好地做;能够在考核时加分的,花大力气做,不惜代价。学校的婆婆实在多,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局、科、室,一个也不能得罪。面面俱到的结果,学校没有了个性,缺乏生气,学生成了学校、教师成名的工具。举个常见的例子。小学阶段各种竞赛、评比特别多。竞赛评比又都是与学校考核直接挂钩的。所以,一个竞赛也不能放弃。一味提高难度,体育训练成人化,拼命地压榨,全然不为学生的身心着想,不顾学生的兴趣着想,为的是取得好成绩,为的是能够提高考评时的得分。“我再也不想……”这是大多数学生竞赛结束以后的心声。各种各样的竞赛,到底是提高,还是摧残?

学校,应该不是这样的。一所理想的小学,应该使校内每个儿童都感到自己是没有被忽视,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小学与中学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存在“令人恼火的门槛”,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ffkun:你误解我的意思了,你的讲述是另一个极端,就是极端个案化,我并不是这种意思。

没有绝对的抽象,没有绝对的具体。

我的意思是两者结合,给人更大的灵感!

或许我在写的时候,同时在想,如何在给予他人进行培训时更多的收获,更大的灵感!呵呵~~~

2017年电大课堂管理策略形考答案

2017年广播电视大学课堂管理策略形考一 一、单选题 (1/10)、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4分) ?A、近景的外在动机和远景的内在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近景的内在动机和远景的外在动机 ?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2/10)、下列有关课堂教学激发的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4分) ?A、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进行激励的原则可以称之为激励的整体性原则。 ?B、课堂激发的灵活性强,但也不能随意地进行。 ?C、教师进行激励时,应着眼于全局,争取在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激励的同时,能够使全班学生都受到激励,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任何激励都有一定的目的。 (3/10)、对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禁语和奖惩权利的规定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层面?(4分) ?A、微观 ?B、中观 ?C、整体 ?D、宏观 (4/10)、从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来看,课堂教学管理可分为教学进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和()?(4分) ?A、课堂情感体验 ?B、课堂文化心理建构

?C、课堂言语交流管理 ?D、课堂实施管理 (5/10)、()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并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具有情境性的管理?(4分) ?A、微观的课堂教学管理 ?B、中观的课堂教学管理 ?C、娱乐的课堂教学管理 ?D、宏观的课堂教学管理 (6/10)、对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做出明确的知识、能力和品行等结构性要求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层面?(4分) ?A、微观 ?B、中观 ?C、整体 ?D、宏观 (7/10)、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三个层面?(4分) ?A、整体 ?B、直观 ?C、中立 ?D、微观 (8/10)、有效的激发具有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4分) ?A、“活”,教师能随时运用自己的激发策略,优化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学得扎实。

201403西南《组织行为学》作业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__心理活动__与__行为反应__规律性。 2、__个体__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__边缘性__学科,又是具有__两重性__和__应用性__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__美国__。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__首因效应__、晕轮效应和__投射__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__麦克里格__,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__归因__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__个性倾向性__和__个性心理特征__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__气质__、__能力__、__性格__。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__目标__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__新成果___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__家庭__环境、__学校__环境、__组织__ 环境、和__社会__环境。 11、__职业生涯__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__个人__与__组织__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__个体__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__标准__功能、群体行为的__导向__功能、群体行为的__评价__功能和群体行为的__动力__功能。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我读了赵丽琴博士的《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的书。全书由8个部分组成,先是阐述学习动机的概念,再到罗列7种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文中更是列举了许多典型案例来进行阐述和分析,内容翔实生动,阅读之后,感觉收益匪浅。 作为老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之好学、乐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全面发展。这是作者的话,我受益很大。确实,作为一种理想的境界,当然是: 学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对学习饱含着热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并在学习着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和快乐。但是现实是怎样的呢?现实中不少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厌倦,不喜欢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降低。 学习动机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 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提问到课后作业的安排,从成绩考核到反馈评价,从课堂互动到课下的师生交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学生的动机问题。 本书的特色就在于强调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因此着重引导读者在领悟理论要义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付诸实践。 本书介绍的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有以下7种: 1、xx+大棒: 奖惩有度 2、皮格xx效应: 教师期望 3、为成败寻找理由:

归因理论 4、超越他人还是自我成长: 成就目标 5、我能行: 自我效能 6、我想学: 开启学习的自我发动机 7、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动机调动策略 教学不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采取一些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动机。教学不仅需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出发,发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而且需要精心创设各种有利的外部环境,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期待,给予他们有效的反馈和强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有利于学习的活动中去。 我看到了翔实、丰富且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并且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学业优秀学生所存在的动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是我读这本书后的感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尝试着运用各种策略,创设各种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采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数学规律;模拟场景,提供课题学习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等。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上新课之前,提出一些与将要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之前,提供背景“不过河知道河宽,不爬树知道树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就被激发出来。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之前,先回顾小学里的解法,对解法进行归纳。然后告诉学生现在要学的方法,比原来更加简便,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所需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所以对于简单的作业,告诉学生谁都可以完成,而且都可以做对。对于有难度的题目告诉学生,作业有一定困难,需要认真坚持,并且进行一定复习才能完成。日常的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任务一般都应该是中等难度的。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利用作业、考试、上课问答、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时纠正。在表扬和批评中更对选择表扬,因为表演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的不当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每次考试都进行一定的讲评,对于考的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同时对那些进步的同学,即使考的还不理想也要进行表扬。而对那些考的不理想而这次考的不好的学生,也要肯定他们的付出,付出总会有回报,这次虽然没有体现,但是下次肯定能体现他们的努力,相信肯定会取得进步。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竞赛,比如看哪位同学最先想

合理安排课堂,激发学生动机

合理安排课堂,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的过程。它是一个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就是将它调 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这是一个从静到动的过程。 然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无疑是 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从成就目标理论可以了解到,个体在 学习过程中,主要受到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支配。至于个体具 体选择哪一种成就目标,一方面取决于他所持有的内隐能力观念,另一方面 就取决于外在的课堂环境。所以说对于教师必须要做的就是合理设置课堂环 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一、课堂目标结构 有关课堂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系统研究始自多伊奇提出的目标结构理 论,它是在勒温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多伊奇认为,由于团体中 对个人达到目标的奖励方式不同,导致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相互 作用的方式也不同。研究表明,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 促进和互相独立三种形式,与此相对应,也存在着三种现实的课堂目标结 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 在竞争型目标结构中,团体成员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只有其他人达不 到目标时,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其他人成功了,则 降低了某一个体成功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境中,个体重视取胜、成功有时更 甚于公平、诚实,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消极的。 在合作型目标结构中,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所有成员都达 到目标时,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团体中某一人达不 到目标,则其他人也达不到目标。在这种情境中,个体会以一种既有利于自 己成功也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是促进、积极 的。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 2.沟通 3.领导力 4.态度 5.价值观 二、简答题 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 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 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 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指向有利于组织的目标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3、 参考文献 (10)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通常称之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火车之所以能走起来是因为有火车头在拉动,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这里不大对劲哦)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说培养与激发会不会好些)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培养,激发,意义,现状 一、绪论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同样,人的学习行为也是由动机驱使。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没有学习的愿望,任何外界条件(条件这个词放在这不大合适吧)都没有用。学生动机虽然是内在的,但它的产生却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我们应该正确、合理的结合内外部条件此处删掉了一个着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相互转化,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这里有必要要逗号吗后面有必要加爱好吗)爱好,对学

巧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巧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发表时间:2013-01-21T10:50:30.15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艳[导读] 中职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只要能把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刘艳(浙江省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浙江温州325000)英语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行为,其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增强学生讲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英语课堂讨论不同于简单的师生间问答,它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对话探讨开放式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 中职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只要能把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1:在unit7 Environment 中,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观看网上找到的相关图片导入新课,如trees cutting,polluted water,air pollution,flooding 等,通过对图片的描述导入话题,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疑可思。 同时,创设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①What other things made the environment worse? ② What should we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③What is the result in the future if we harm the environment? 然后,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如:①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②Protect our forests.③Throw rubbish into the dustbin. Don’t spit anywhere.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环境忧患意识产生共鸣,同时也对当前的环保现状和前景有一定的认识,达到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在讨论之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又产生新的质疑:How can we find the best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经过对教学导入过程中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逐渐领会课文的深刻社会意义,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充分发挥和锻炼。 二、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交换观点、与同学合作的讨论模式,增加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回答教师或同学的提问,还能对陈述做出反应。 案例2:如在阅读课上,通过介绍文章体裁和一些主要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自阅读。然后,学生指出一些不能理解的句子或段落,并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通过讨论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记录他们的回答,随后让学生就赞同或反对的建议发表意见。下面以一次阅读公开课The Rich and the Poor 案例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6 个小组,并让学生做好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课上,首先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每组图片以对比的形式呈现,如一幅图中表述的是一个孩子在宽敞明亮的电脑房上网,而另一幅图片描述的是一个个骨瘦如柴的非洲难民孩子光着脚,手拿空碗,排队等待分发食物。通过几组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进行“picture talking”,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段的具体内容,组内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或是疑问相互提问,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笔者鼓励学生仔细倾听,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每小组有一位学生负责记录本组的讨论结果。经过约15 分钟的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位学生就本组的讨论结果(对每一段内容的理解)作总结。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感触谈谈自己对于“贫富”的理解。这样使书本知识得以延伸,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实现这一堂课的目标。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分组讨论使学生增加了参与的机会。不论是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还是那些在全班或教师面前羞于启齿的学生,都有在小组同伴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每位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自己也是小组中的一份子,自己的努力对于本组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讨论时会有意无意地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共同成为新知识的构建者,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兴趣。 三、转变师生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讨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对学生的爱应是真挚的,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真诚,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案例3:如unit7 Environment 中,根据学生了解的实际情况,设置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全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学生在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下纷纷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甚至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开始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如果以普通身份参与交流,学生的思维就会相对活跃些,他们会畅所欲言,谈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疑问,也能捕捉到全班共同讨论时不能发现的一些问题。学习目标在对学习动机激发方面有着指导作用,它能影响个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创造丰富的有情感的交流氛围,而这种情感氛围的建立,并不是一味迎合学生的自尊心而不讲原则。教师可以是学生的良师也可以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分享快乐和忧伤,让他们身处在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下,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之前任何人从未有过的观点,那些英语书面表达欠佳的学生很可能在讨论中脱颖而出。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学生在实现任务的同时,感受成功,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学习动机通常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它只能间接的促进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反作用于习动机,比如当学生学习进步,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奖学金等,这些学习甜头又会增强学习动机。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会减低学习积极性,削弱学习动机,以至于最终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但是,特别要注意:有些时候学习动机水平高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换句话说,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果:动机过强,学生容易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目标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思维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这种同学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失常等状况;动机过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当然学习效果就非常糟糕。因而,只有明确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说: 【案例1】:韩某,男,现在校大三学生。该生高中时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殿堂。然而,当该生走进大学后,就认为“中学学得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大学嘛,混混也就过了。”于是,该生成为了逃课大军中的一员,即使到了课堂也是在和“周公”聊天,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网上:打游戏、看电视剧、聊天……结果期末考试成绩飘红一片,被学校处以学业警示。现在已被处以3次学业警示,面临退学的境地,该生后悔莫及。 【案例2】:魏某,女,现在校大三学生。该生家庭贫困,深知就读大学不容易(申请有助学贷款),希望自己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能力表现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因此一直非常努力。大一的时候,该生获得二等奖学金。大二开始,该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开始用功了,于是倍感压力,更加努力的学习,可是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长,学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结果这一次不仅没有获得奖学金,有一科还是低空飞过,成绩退后20名,该生十分苦恼。案例分析 案例1:韩某是学习动机太弱,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尊心、学习上注意力分散。此外,学习动机太弱还表现为: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心、有厌学情绪等。 学习动机太弱的原因,可能是:①外部原因:受社会上知识贬值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认为“穷不过教授,傻不过博士”,“四年寒窗苦,不如个体户”;外面精彩世界的众多诱惑,尤其是网络世界的极大诱惑;学校教育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刻板,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专业设置的不太合理;大学生评优评奖的竞争机制不太健全,不能很好地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机制也不够健全;有些父母的不恰当期望,甚至对孩子说“混个文凭就行,工作我们帮你解决了”。②内部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不是认为专业与兴趣不一致,就是认为专业是冷门专业没什么前途;学习目标的缺失,不知道来学校到底要学什么、干什么;自我效能感差,对自己能否顺利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信念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归因偏差,习惯于学习的成败进行外归因,如把学业成功归因于猜对了答案,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于老师教得不好、出题太难等。 案例2:魏某是学习动机太强,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成败看的很重、自尊心太强、学习强度过大。此外,学习动机太强还表现为: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满分)、争强好胜并且固执、注意力高度集中、渴望受到周围所有人的肯定和赞扬等。 学习动机太强的原因,可能是:①成就动机过强。有些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认识不到位,所树立的理想与期望远远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因而使自己非但不能专注

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述课稿

《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述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述课的题目是《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下面我将这一节的授课情况简要阐述如下,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加以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姚梅林老师主编《幼儿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一册非常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材,以幼儿教育系统中的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主线,围绕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全书共分四篇十四章,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第三节“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第五章共有三节内容,分别是《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学习动机的引发,

无论是对于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还是学生自己学习动机的激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直接指导作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容忽视。 本节课教学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45分钟)完成。 二、学习者分析 我校授课对象是幼师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幼儿的观察、理解非常匮乏,对幼儿心理知识更是空白。而且我校的学生都经过县一中、二中、中专等层层筛选后留下的孩子,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独立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比较吃力,特别是对教师的理论讲解,更是感到头痛。但是这些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操作学习能力强,活动参与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爱好美术、音乐,并且由于幼师专业的需要和对有趣的心理知识探究欲望,她们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他们有较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电大考试最新《课堂管理策略》形成性考核

电大考试最新《课堂管理策略》 形成性考核 课堂管理策略形考 一、单选题 (1/10)、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4分) A、近景的外在动机和远景的内在动机 *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近景的内在动机和远景的外在动机 「一一 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⑵10)、下列有关课堂教学激发的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4分) ‘ A、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进行激励的原则可以称之为激

励的整体性原则。 r B、课堂激发的灵活性强,但也不能随意地进行。 C、教师进行激励时,应着眼于全局,争取在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激励的同时, 能够使全班学生都受到激励,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r D、任何激励都有一定的目的。 ⑶10)、对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禁语和奖惩权利的规定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层面?(4分)r A、微观 r B、中观

(4/10)、从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来看,课堂教 学管理可分为教学进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和 ()? (4 分) A、课堂情感体验 B、课堂文化心理建构 C、课堂言语交流管理 D、课堂实施管理 (5/10)、()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并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具有情境性的管理?(4分) "A、微观的课堂教学管理 r B、中观的课堂教学管理 C、娱乐的课堂教学管理 D、宏观的课堂教学管理 (6/10)、对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做出明确的知

识、能力和品行等结构性要求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层面?(4分) C、整体 * D、宏观 (7/10)、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三个层面?(4分) A、整体 B、直观 C、中立 D、微观 (8/10)、有效的激发具有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4分) A、“活”,教师能随时运用自己的激发策略,优化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学得扎实。 r B、“新”,教师的激发手段形式多样,常用常新,学生喜闻乐见。 C、“亮”,教师激发手段让人眼前一亮,学生非常喜欢。 D、“准”,教师能准确地抓住激发的时机,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习活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谈谈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是“授人以渔”的初始步骤。如果一个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话,他的教学就成功了多半。现代教育推崇的“自主学习法”,实质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老师,相信老师,老师给出的教学指令,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才会容易实现。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因为只有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钦佩,彰显人格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师爱的培养。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言语,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情绪振奋,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师爱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潜移默化。 总之,教师对专业的敬业精神,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爱护师生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激发学习的动力

如何激发学习的动机 1、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努力方向 制定自己的学业发展、英语、实践活动、交友与人脉发展、及进一步申研目标,远近目标的制定要以自己现在的水平为基础,自己努力拼搏后能够达到或实现。切记目标过高望而生畏,或目标太低不能激发学习动力。目标是自己努力的动力和方向,也应成为自己执着追求的信念。 2、合理借力外部动机,保持一定学习涨力 每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合理借助同学、班级、各种团体的学习氛围、学习及信息资源,搭借外界这种积极向上之力顺势而为,使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效果事半功倍。 3、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始终保持学习生涯的有序及张力 学习的动机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对学习结果的期望两个方面。 学习需要主要指个人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爱好、兴趣、信念、以及学习目标;学习结果的期望主要是个人对学习的结果所带来的成绩、奖励、荣誉、表扬的期待。 结合学习实际,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都不可能仅靠爱好、兴趣来维持,因此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念所产生的动力比较可靠,需要自己时常提醒自己的目标方向、坚定学习的信念。

对于学习期待的各种诱因主要属于外部动机成分,需要辩证的对待、合理的利用;对于自己的成绩无论优劣都要学会积极归因,归因于努力、方法、时间及资源管理策略这些内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因素,使自己做到优则继续劣则改变。 4、合理调控自己的动机强度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但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才能产生最好和学习效果。这符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曲线): 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相对容易的学习任务中,学习效果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所以需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意志品质、需要与目标、学习任务的难易度,调控最佳学习动机,保持适度焦虑,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学习动机的激发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学习动机的激发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内容摘要: 重视在教学活动的激活学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培养学习动机,是教育一贯的追求,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需要,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是完善学习心理机构、促进学习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而课堂教学是主梁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激活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激情、自信、意识、探索、进取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教师又问:“那么,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者:郭丽苗发表时间:2010-12-14 8:26:10 来源:南靖靖城武林小学访问次数:44741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乐学,愿学。但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面对社会上众多的诱惑,再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要做到乐学、好学似乎很难。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要因时因地因人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技术。 一、利用反馈信息,奖惩得当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要清晰,具体。曾听到过一个低年级的新教师上课,课上他激情满怀,不管学生怎样回答,他总是说:“你做得很好。”一堂课下来,这句话使用频率颇高,而他关于为什么“好”的理由却一句也没有,很多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这样千篇一律,纯粹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毫无意义的反馈结果使学生很被动,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这堂表面上热闹非凡的课给所有听课者的感觉就是在“做秀”,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除此之外,及时、经常的反馈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如果不及时批改,等学生开始遗忘的时候再讲评,就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的反馈也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愿望。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再加上适当的评价,效果相当的好。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记得有一次学校智力竞赛,由于我们班“一号种子”手折了无法参赛,名额一时多出了一个。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派一个全班都不看好的捣蛋鬼小刚参赛,他涨红着脸不敢看我,因为除了一点小聪明是优点外,他几乎天天被同学举报,不是拉女同学的小辫子,就是给别人取外号,要不然就是为了一个小问题跟人家争论不休,各个科任老师都对他非常反感。可有一次家访,我却发现他的课外读物特别的丰富,其中不乏一些科普读物。面对同学们疑惑的眼神,我只笑着说了一句:“士别三日,说不定当刮目相看喔。”比赛结果是他得了一个鼓励奖,但是没有奖品。我用自己的钱悄悄给他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他原先那个已经很破旧了。我在班上说:“小刚真的很有潜力,离真正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他能先把课内知识掌握了,再去摄取课外读物,成绩就远不止于此。但是,如果把智慧用在一些无聊的地方,那……”小刚低着头,摸着有生以来第一份奖品,激动地说:“老师,我…其实…等我的好消息。”后来这学生真的发愤图强,现在正在一所重点大学读物理系一年级呢。至今,他也不知这文具盒的来历,但它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只是作为一种奖励来吸引该学生的注意力,使他的内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外部学习动机罢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学情境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教课文?五彩池?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然后老师置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池水是五彩的吗?”然后让学生讨论,根据讨论结果,教师再做归纳,学生就会对答案有较深刻的印象。再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面对他大义凛然的选择,可让学生讨论,除了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加重,科目增多......是越来越难激发了。有时你努力了半天,结果是对牛弹琴,无论怎样引导,学生依然无动于衷,有时真的感到很悲哀,很迷茫,甚至是无助。心中老是在想,现在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不仅不热爱学习,甚至连应付老师的讲解都是那样的盲从。没有学习的动力.目的.人生目标,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着真让人伤心。 有时我也在想,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对,可是这么多年来不都是这么教过来的吗?以前教得好好的,为什么到了现在它就不灵了了?难道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是那么的脆弱,那样经不住考验。一句话,这书是越来越教不成了。 以前也参加过培训,实践过目标教学,听过魏书生的专题讲座,参加过新课改等等。然而收效甚微,换汤不换药,在课堂上是依然故我,没有多大的改观,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难以激发出来。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逐渐意识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面临几大困难:1.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普遍没有强烈的求知欲,造成学习动力不足。2.学习过程中,目的.意义不明确,盲目.草率地应付学习。3.长期的失败感和压抑感,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面对这些困难,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帮助学生找到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做到正确归因。2.树立远大的志向,

不被眼前个人利益所迷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报答父母,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步子原则”,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逐渐感悟有价值的成功,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原动力。4.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科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

【动机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行为动机近年受国内外社会大环境的推动与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行为、手段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等思想已成为大多数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在将素质教育的口号落实为实际教学行为的今天,“主体性教育”的教学观念可说是已深入人心。 “主体性教育”理念与陈旧的教育思想相比,无疑是进步的。不过,任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转化为具体的、能作用于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产生真正的效力。因此,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面对的、不能逃避的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日常教学行为中去落实、细化这些先进教育理念并进一步丰富完善之。 “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将“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变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在教学中要做的探索是多方面的。本文只对“创造性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中的作用”这一具体问题作一探讨、交流。 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为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持久的高效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愿学”而“乐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创造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怎样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呢?有必要先简单分析一下学习动机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大多数教育理论把学习动机列为四类: 1. 外部动机:这是学生指向“学习结果带来什么”的外部动机,即学习结果可以获得什么奖励或可避免什么失败。这种动机不指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本身,是不稳定的。 2. 社会动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身边的某些重要人物高兴,这些重要人物如果十分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价值,那么学生就会因此而重视学习。 3.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这是一种为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