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1-6章 教案 有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1-6章 教案 有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1-6章 教案   有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1-6章 教案   有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温馨提醒:

“自己美好的未来靠自己创造”。

祝各位学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知识要点:

1、物理是以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和等物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地出现。

3、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是:、、

、、、。4、物理试验中,最基本的测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m,1cm= m,1um= m,1nm= m

5、科学测量应注意:合理选择、正确操作与、科学处理。测量结果一般是由和组成。

6、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其包括米尺、、、、

7、在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应弄清它的、、。

8、误差是指:测得的数值和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存在的,因而不能,只能。误差的来源主要是、。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有、。

9、在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

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1)、会放:要放正,即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边缘,使有刻度的一侧被测物体

(2)、会看: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 。

(3)、会读: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分度值的

(4)、会记:测量结果= + +

注: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长度,可采用辅助工具法、

、 等方法,运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测量。

习题练习:

1. 一支新中华2B 铅笔的长度大约为

( )

A. 17.5mm

B. 17.5cm

C. 17.5dm

D. 17.5m

2. 某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25.76dm ,则此尺的分度值为

( )

A. 1dm

B. 1cm

C. 1mm

D. 1m

3.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 ( )

A. 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

B. 根据需要选择

C. 规格较大的仪器

D. 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4.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5. 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7m ,用标准尺量得

米尺的长度为1.020m ,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6. 在实验室中,小名要测量一水杯的体积和质量,他要用到的测量仪器为

( )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

C. 量筒、天平

D. 量筒、弹簧测力计

7. 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

的测量数据是( )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8. 1.60

m 106μ 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9. 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0. 现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创新和发明的时代,那么你在努力学习的方法上采取的是()

A. 刻苦学习,牢记课本知识

B. 分秒必争,认真完成作业

C. 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

D. 以上三种同时采用

11.如下图所示,该物体长度是()

A. 10.94cm

B. 10.9cm

C. 2.9cm

D. 2.94cm

12. 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 分度值是1cm的15cm皮卷尺

B. 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长尺

13.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

A.一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支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14、某同学4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分别为23.4cm、23.5cm、23.7cm、

27.4cm,侧该物体的长度是()

A、24.4cm B.23.53cm C.23.5cm D.23.533cm

15、单位换算:

(1)、1.2km= m= nm; (2)32mm= cm= um;

(3)600nm= um= dm (4)0.007mm= nm (5)教室每层楼高约3300 (6)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16、一量筒内盛有20立方厘米的水,当把一石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线为30立方厘米,则石子的体积为。

17、现有一内径为2cm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比较精确地测出已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方法;

纸带厚度的表达式为:

18、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某同学猜想可能与伞的形状、面积、伞绳的长度有关,他为了探究滞留时间与伞的形状是否有关,应在

的条件下进行探究,这种探究的方法叫。

19、有一个T形工件,如右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

下面以竖(cd)的高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的结论是否正确?答;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下面一竖的高度,从以上的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

20、说一说,如何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L?

温馨提醒:

“自己美好的未来靠自己创造”。

祝各位学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认识运动

知识点:

1、飞奔的猎豹,夜空的流星都在__________;看起来固定不动的树木房屋等也随着地球在太空不停地运动,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3、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4、原子是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

5、1nm=________m,一般分子直径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 nm.

6、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存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夸克、万里长城、分子、宇宙、质子”按照尺度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列起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坐在疾驶的公共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它们疾速地向后退去……”这段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体现了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9、有下列一些变化现象:①五四爱国运动;②太阳升上天空;③铁生锈了;

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⑤苹果腐烂。以上变化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_______ 。(填序号)

10、在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房间里很快就充满了烟味,这一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降落B.卫星转动C、爱国运动D.火车进站

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 、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 、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 、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 、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 、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 、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4、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汽车的行驶

B 、地球的公转

C 、杯水变凉

D 、人和运动的跑、跳、

行走

5、下列现象属于微观运动的是( )

A 、山洪引起的滑坡

B .花香满园

C 、日落西山

D .月亮升起来

6.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 、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 、小树长高

D 、新文化运动

二、解答题:

1、(图像信息题)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

甲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____态,丙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

2、请根据图表所示的多数物质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及其他的宏

观特征完成下表

状态 分子排 列情况 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 分子的运 动情况

宏观特征 固体 排列十分 紧密 很大 只能在自身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无流动性,不易压缩

液体

气体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___________ 的.4.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人,相对于汽车门是__________的,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是的______________。

5、乘坐室外的观光电梯上升时,你如果看着地面,会感觉地面在下降,原因是你选取了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6.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 __________ 的(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

7、小刚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这时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则小刚是向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

8、(日常生活应用题)舞蹈演员在进行形体练习时,往往要用到大的镜子,当她平行于镜子走动时,以镜子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_______的。

9.发射宇宙飞船,研究它离开地面升空的时候,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研究它进入轨道绕太阳运动时,是以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10.坐在飞行于空中的直升机中,突然看到地面上的房屋和树木向自己扑过来,这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直升机做__________ 运动.

11.“朝拜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如果以________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运动的,而以_______ 为参照物,则舟中的人是静止的.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同一物体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只能以地球为参照物

2、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这是因为( )

A、地球根本没有运动B.我们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地球运动很慢,我们感觉不到D.地球转动久了,我们已经适应了3、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电梯B.地面C.商场的柜台 D、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4、站在公路旁的甲看到在他前方驾驶汽车的乙超过同方向骑自行车的人丙,甲说乙向前运动,乙说丙向后运动,丙说甲向后运动,则( )

A.甲、乙说得对,丙说得不对B.乙、丙说得不对

C.丙说得对,乙说得不对

D.他三人说得都对,只是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5、两列火车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启动时,以下A车内的乘客感觉不可能是的是( )

A.看站台,门已是静止的B.看B车,门己在向前运动

C.看B车,门己在向后运动D.看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6、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到头晕,这主要是因为( )

A.以独木桥为参照物了B.以地面为参照物了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了D.以自己为参照物了

7、如图所示,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8、随着三峡电站和水布垭电站的建成蓄水,恩施州境内的神农溪和清江观光旅游迅速升温。当乘坐游轮逆流而上的时候,我们说坐在游轮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两岸的树B.河岸上的摄影记者

C.游轮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9、下列物体中做直线运动的是()

A、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的汽车

B、斜向上抛出的小球

C、通过拱形桥的小汽车

D、沿着环形跑道跑步的运动员

二、解答题:

1、(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35年,苏俄技术人员波尔西列夫驾驶列车从南俄艾里门科夫站向奥里桑卡站行驶。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现另一列疾驶的火车车厢迎面而来。这列火车原本因蒸汽不足而停驶,驾驶员把36节车厢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货车厢向前面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这36节货车厢刹好,所以车厢在斜坡上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后退,向波尔西列夫驾驶的火车冲过来。看到这种情形的波尔西列夫立即将自己的列车刹住,改以和对方相同的速度向后倒退。由于这种临机应变的处置极为恰当,他在毫无损伤的状态下,用自己的列车安全地接住了36节货车厢。

你能说说波尔西列夫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既保护了自己,又接住了36节货车厢的吗?

2、观察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瘴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

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第三节运动的速度

一、填空题:

1、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______作速度单位.

2、飞机15mim飞行了180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_____km/h,读作_________,合______m/s.

3、世界上飞得最快的动物是褐海燕,飞行速度可达48km/h,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济南市与青岛市相距约400km,8:00从济南始发的列车在当天12:00抵达青岛,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济青高速公路上,有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青岛,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h,合 ____________min.

6、一列队伍长50m,步行的速度是0.5 m/s,桥长lOOm,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共需______________min.

7、小明、小岩和老师3人的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km/h、66 m/min、1 m /s,那么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米/秒,雷雨天,某人看到闪电后经4秒才听到雷声,打雷处距目击者大约___________米.

9.甲、乙、丙三人顺着风向骑自行车,然而甲感到在顺风行驶,乙感到在逆风行驶,丙感到无风,则他们三人骑车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___。

10、甲、乙两辆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行驶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如果它们行驶相同的时间,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1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参赛者甲乙丙

成绩/s 14.3 13.8 13.7

据表中成绩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比较相同的方法。

1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据报道,武汉地震台于当日14时30分50秒接收到汶川的地震波,已知汶川与武汉的距离约为952 km,由此可求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___m/s。

13、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的方法是进行12 min,跑步,这与田径比赛中的万米赛跑虽然同样是比较快慢,但两者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在____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______的长短;后者是在____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__的长短。

二、选择题:

1、由速度公式v=s/t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

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

C、随时间和路程而改变D.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2、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行驶,小静站在离铁轨10m处看到火车中排出的白烟是直升的,那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A.有20m/s的东风B.有20m/s的西风

C.有10m/s的东风D.有10m/s

的西风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

应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 )

A、v

甲>v

B、v

=v

C、v

甲<v

D、无法确定

4、甲、乙两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5,则甲、乙两汽车的速度之比为( )

A.2:5 B.10:9 C、9:10 D、5:2

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

D、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

示汽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

7、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8、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为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9、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乎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标尺刻度均匀)如每隔1S拍摄(曝光)一次,轿车身总长4.5m,那么这轿车的速

度约为( )

A、19.5m/s

B、10.5m/s

C、30m/s

D、15m/s

三、实验探究题:

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乎直公路上做直线运

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

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你从该图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一座桥全长6.89km,江面正桥长为1 570m,一列长为11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要120s 则火车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火车通过全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辆向着山崖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山崖700m处鸣声,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上期物理测试卷

第四节能量

一、填空题:

1、自然界有多种多样的能量,不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人类的生产、生活处处离不开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利用.试分析下图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是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____________形态对应着不同的 __________形式,描述物质世界的运动离不开能量.

3、三峡大坝急流而下的水流能够推动水轮机运转发电,急流而下的水流具有_______能;我国煤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生活能源,它们能燃烧,具有________能;核武器(如原子弹、氢弹等)爆炸产生的威力很大,当原子核发生___________或_______时就释放出_________能.

4、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5、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

6.指出下列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1)陨石穿过大气层时起火燃烧,成为流星,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 能转化为 _________能.

(3)木柴燃烧时放出光和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二、选择题:

1、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开发新能源B.大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

C.大量利用水能、风能

D.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改造落后的技术设备

2、下列哪组物质都属于环保型能源( )

A.煤、水能、风能B.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C、液化气、沼气、酒精

D、石油、天然气、煤

3、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C.绿色植物的能量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4、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小轿车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

A.生物能、太阳能、化学能B.生物能、电能、化学能、C.生物能、核能、化学能D.生物能、电能、太阳能

5、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下列能源最理想的是( )

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6、“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新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7、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下列地球硅的能源中,来自于太阳的是( )

A.地热能 B.煤、石油、天然气C、潮汐能 D.核能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C.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D.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移为另一种形式

9、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能量转化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用电熨斗熨衣服,电熨斗发热D.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三、解答题:

1、观察家庭里的家用电器,思考它们使用时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家用电器洗衣机电饭煲电灯音响

能量转化

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我们都要消耗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都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空气的流动、水的流动也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我们平时说的“能源”,指的就是这些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近二三百年以来,人类相继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能源的消耗也急剧增长,研究人员估,计,按照目前的石油和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储藏将在几十年内全部采完,煤的储量较多一些,但也将在二百多年时间内采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石油和煤炭,汽车、飞机、轮船和铁路上的内燃

机车都不能开动,火力发电厂将停止发电,人类的社会生活将会瘫痪.大量消耗石油的煤炭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

煤炭中常常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形成的二氧化硫等物质会使雨水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酸化土壤.

(1)从文章中可以找出哪些常用的能源?举出利用能源的两个例子.

(2)能源过度开发会造成哪些危害?请列举一例.

第三章 声音

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正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

传声效果:固>液>气 速度:固>液>气

空气 =340m/s (15℃)一般讲,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1.声波图像分析: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1小于20Hz 的叫次声波,如地震、海啸、台风、大象、水母。 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小,因此a 能传播很远距离;b 穿透能力极强,破坏力

极大

2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如海豚、蝙蝠。 特点: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如声呐测距离;有较强的能量,如医学碎结石;有较强的

穿透力

3.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温馨提醒:

“自己美好的未来靠自己创造”。

祝各位学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音调:只乐音的高低(粗细);是由频率f(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

f越高,音调越高。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小孩比大人音调高。

○2响度(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

振幅越小,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

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例: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是靠音色实现的

4.一些声现象:○1回声:声音遇到高大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现象叫回声。

a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t≦0.1s或者离反射物的距离S≧17m,否则使原声加强。

b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S=1/2 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这个公式只能用在静止声源上

○2共鸣:指的是频率相同的物体间发生的一种“击此应彼”的现象。

产生的条件是一物体已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的频率相同切距离较近。

5.噪声分为2类:

○1物理学角度: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如:刮玻璃、电锯锯钢铁等。

○2环保角度: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

化?”关于这一 问题的讨论,一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不

正确的是 ( )

A .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 .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 .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 .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4、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前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到起初见的“旧容”,

可见声音中有一钟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 A .音

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5、如图1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

2、3、4、5、6、7、i ”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

别是 ( )

A .水振动,水的高度

B .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C .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D .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6、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传播

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Hz 到2×103Hz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15℃时约为346m/s ,比在水中传播要快

D .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振幅不变

7、在如图2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8、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 .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

动产生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0、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

在此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

A .只要有发声器——声源就可以

B .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

C .必须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介质

D .只要有发声物和传播介质,人在任何位置都

图1

可以听到声音

二、填空题(29空,每空1分,共29分)

11、如图3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就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12、把一条橡皮筋扣在椅背上,用手拉紧,并且拨动它,如图4所示,这时可以

听到所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引起的。因此,在人听觉的范围内,任何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

13、人们用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14、有一物体正在振动,其每分钟振动900次,则这种物体振动是频率是

Hz,此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15、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着

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

16、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

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

屏上的数据将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这说

明声的传播需要,采用可以使宇航员互相交谈。

18、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都有关系,

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来回移动,是通过来改变音调高低的。

19、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20、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其中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

三、简答题

21、动画片《星球大站》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

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说出你的理由。(4分)

22、夜间某校学生已入睡,校园附近有一歌舞厅还在营业,娱乐的人们情绪越来越高涨,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其中晓芸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小鸣同学索性用被子蒙住头,小飞同学气不过,穿好衣服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请你分析她们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什么?(6分)

23、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

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5分)

24、如图5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答: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

25、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可能跟物体振动的某一因素

有关。

设计与实验:

分析总结:

2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

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

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27、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

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

他们作出判断。

28、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

图5

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

温馨提醒:

“自己美好的未来靠自己创造”。

祝各位学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重要知识点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天然光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使用中的电灯、使用的手电筒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接面,发声反射和折射

光线:为了形象的描述光所引用的假想的带有箭头的直线;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理想模型法)

2.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和物体形状相同的实像,像的大小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2影子的形成○3三点一线○4激光准直○5日月食。

3.光可以传递信息(如验钞机、路口的红绿灯、光纤)和能量(如太阳灶)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x108m/s或者3x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和真空中的类似,在水中的为真空的3/4,在玻璃中的为2/3

5.光的反射定律:认清一点二角三线

○1平面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居两侧(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角定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反过来说)

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分界面的垂线,就是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6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分为球面镜反射和平面镜反射

a球面镜有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会聚,如太阳灶;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扩大视野,如汽车观后镜。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

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 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 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 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 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2.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 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3)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1 2叫参照物. 3 4 5 6v=s/t 7这就是8.秒表。 1 2 3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 知识点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