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

七、干预措施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偏瘫侧卧。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呈垂直,垫一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掌向上(仰卧位),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3)床上活动

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即巴氏(Bobath)握手

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度,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

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④早期坐位训练、坐位耐力训练、坐起训练及健侧肌力增强训练。

2.恢复早期(痉挛期):一般为病后2周至2-3个月左右,BrunnstromⅢ-Ⅳ期。这一期患侧肌张力开始增高,患者的主动性运动开始恢复。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打破共同运动、进行分离运动训练,而肌力和速度训练暂不宜进行。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立坐平衡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床、椅转移训练、行走训练;支具及辅助步行器的应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整容、移动、更衣、上厕所动作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3.恢复中、后期:在痉挛基本控制以后,BrunnstromⅣ期后,患者的分离运动逐步形成,偏瘫肢体的部分功能已开始恢复,但仍不能完成比较精细、协调的随意运动,康复的目的是进一步产生精细、协调、快速的随意运动,进行耐力、肌力训练、步态姿势纠正、更高水平的平衡功能训练、实用行走和阶梯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争取达到生活自理。预计不能恢复者,可考虑健侧上肢进行代偿性功能训练,自助具、辅助具及支装具也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4.后遗症期:一般在一年后(言语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一两年),特别对于上肢的康复有70%恢复不到可以实际使用的水平。指导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避免废用综合征及误用综合症。

(二)饮食指导

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胶冻状的粘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应注意休息,少食多餐;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如有食物滞留于口腔者,鼓励患者利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进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分钟,防止食物返流。患者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留置胃管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三)用药护理

脑血栓患者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脑代谢活化剂等治疗,护士应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四)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由于大脑左前半球受损可导致抑郁,加之沟通障碍,以及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很长,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会加大,因此应重视对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

(五)语言训练

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六)ADL训练

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七)并发症的护理

1.肩关节半脱位:卒中后早期就应预防患肢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在卧坐站等体位中均应注意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患侧卧位、仰卧位时,垫软枕于肩背部,使肩前屈,坐位时,将患肢放于前方桌面上,立位时使用肩吊带或三角巾等,治疗中不要牵拉患肩,同时加强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2.肩痛和肩手综合症:尽量避免可引起浮肿的活动,如保持良肢位抬高患肢,注意训练强度,尽可能不用

患手输液,预防外伤等,并使用患肢向心性压缠绷带或应用充气夹板、冰疗等物理治疗,加强患肢主动和被动活动等。

3.关节挛缩:脑卒中偏瘫患者因瘫痪,运动过少,常可出现肢体关节的挛缩,强直。早期应对患者进行

体位改变,正确的摆放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护理与训练。产生关节挛缩后,可进行相应关节的被动活动,牵张训练。也可辅以水疗、热疗等方法,或借助矫形器具进行治疗。

4.废用性骨质疏松:长期卧床,骨能缺乏负重及肌肉活动等刺激可致骨质脱钙,造成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可采用负重站立训练。如患者不能进行自行站立,可用倾斜站立床帮助站立。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增加倾斜角度,每次站立30分钟以上。

八、健康教育

(一)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主要是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作为潜在病因的有关疾病进行治疗,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复发。其常用措施为

1.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有关的心脏病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为戒烟、节酒、减肥(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注意精神卫生等。

3.对预防脑卒中复发,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强调松弛治疗、避免应激、保持情绪平稳以及注意安全保护,防止跌倒等。

(二)良肢位保持

应于发病后立即进行。中枢神经受损后,呈现出脑受损的特定痉挛模式,可用枕头、足托等支架使患者在床上处于正确的卧位,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避免半卧位,禁止拖拉患侧肢体。

(三)用肩托托起患侧肢体保证患者的手不要受压和悬垂,预防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四)督促指导患者完成各项功能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尽量恢复患侧的功能,保存非患侧的功能。

(五)教育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及其残疾,积极治疗,对功能障碍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防止误用综合征,还要认识到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进行维持性训练以防功能退步。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教会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以防褥疮、感染等合并症以及废用综合症。

(六)按时服药,坚持训练,定期到医院检查,以获得治疗和训练的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临床特点

胸腰段损伤示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肢体产生运动及感觉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瘫痪,简称“四肢瘫”。上颈髓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髓损伤的四肢瘫由于颈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迟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脊髓损伤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害。脊髓损伤的康复范畴不但包括颈、胸、腰和圆锥等脊髓节段,还包括马尾损伤的处理。SCI可部分或完全阻断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的联系,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三、医疗目标

运动恢复、功能独立性、回归社会和生存质量。

四、护理目标

(一)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促进身心健康

(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三)建立膀胱的反射性排尿功能

(四)增进自我护理能力和保健知识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气体交换受损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自理缺陷

(四)排便失禁、便秘

(五)排尿异常

(六)体温调节无效

(七)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八)知识缺乏

(九)潜在并发症

(十)自我形象紊乱

(十一)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六、评估

(一)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评估受伤的时间、原因、部位。

4.神志和精神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状态。

5.痛、温、触觉及位置觉的丧失平面及程度。

6.躯体、肢体麻痹平面的变化肢体感觉、运动的状况。

7.有无尿潴留或尿失禁。

8.有无大便失禁或便秘。

9.有无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的并发症。

10.辅助检查:主要为影像学检查。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

2.进食和睡眠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4.家庭支持和经济状况。

5.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6.病情及主要症状。

7.体温、排尿、排便、皮肤情况,有无呼吸道、泌尿系统、压疮等并发症。

8.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痰液检查等。

七、干预措施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的康复训练

患者临床抢救告一段落,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基本稳定、脊柱稳定即可开始做康复训练。主要采取床边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肢位训练:仰卧位:头下放至薄枕,将头两侧固定(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位,在颈部垫上圆枕)。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在40°背伸位;

侧卧位: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体下肢均垫长枕。背后用长枕靠住,以

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40°——60°侧卧)。

(2)关节被动活动:1——2次\天,每一关节在各轴向活动20次即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发生。

(3)体位变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形成。

(4)早期坐起训练:脊柱稳定性良好患者应早期开始坐起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钟——2小时,开始将床头摇起30度,无不良反应,则每天将床头升高15度,一直到

90度,并维持继续训练。

(5)站立训练:患者经过坐位训练,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站位训练,患者站起立床从倾斜20度开始、角度渐增,8周达到90度,如有不良反应,及

时降低起立床的高度。

(6)呼吸及排痰训练:对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应训练其腹式呼吸,咳嗽、咳痰能力以及进行体位排痰训练,以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并促进呼吸功能。

(7)大小便的处理:脊髓损伤后1——2周多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每天进水量达2500——3000ml,之后可采用间歇清洁导尿术。便秘可用润滑剂、缓泻剂与灌肠等方法

处理。

2.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1)肌力训练:重点是肩及肩胛带的肌肉以及残留肌肉一并训练,目标是达到3级以上,包括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握力训练和腰背肌训练。

(2)垫上训练:翻身训练、牵伸训练、垫上移动训练、手膝位负重及移行训练。

(3)坐位训练:坐位分为长坐位(膝关节伸直)和端坐位(膝关节屈曲90度),训练前要求患者躯干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双侧下肢各关节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包括坐位

静态平衡训练、躯干向前、后、左、右以及旋转活动时的动态平衡训练。

(4)转移训练:包括床与轮椅之间、轮椅与便器之间、轮椅与汽车之间、轮椅与地面之间的转移等。

(5)步行训练

(6)轮椅训练:伤后2——3个月患者脊柱稳定型良好,坐位训练已完成,独立坐15分钟以上开始进行轮椅训练。

(7)矫形器的使用:配用适当的下肢矫形器为截瘫患者站立步行的必需。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吃饭、梳洗、上肢穿衣、入厕等。

(9)功能性电刺激。

(二)饮食

给低盐低脂饮食,给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保证营养,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加速病变部位修复。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吃蔬菜与水果。

(三)心理护理

病人因突然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表现为抑郁、愤怒等,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鼓励,给病人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

(四)膀胱管理

对尿潴留病人需留置导尿管,间歇放尿,每4小时放开一次,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做好会阴部护理。必要时可做膀胱冲洗。上肢有一定功能的患者可使用清洁间歇导尿。

(五)预防压疮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置气垫床。骨突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体位保护,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转,防止脊柱扭曲而造成新损伤。对痉挛型截瘫病人肢体间可垫棉枕以防摩擦,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坐位时每15分钟进行减压动作,方法有:在轮椅上用双手撑起30——60秒;在轮椅上侧靠30——60秒钟;向前靠60秒钟。

(六)保持大便通畅

长期卧床病人往往造成大便秘结,应鼓励病人多食蔬菜及水果(地瓜、猕猴桃等),多饮水,早晚空腹饮香油、蜂蜜水(血糖不高者)。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可隔天定时排便,患者用手指按摩腹部,一般于餐后30——45分钟为宜,诱发排便反射,3天无大便者应给与缓泻剂或灌肠等。

(七)吞咽困难者可使用冰块训练,冰对咽喉部的刺激有助于吞咽反射的重建。发生呛咳时,可做人工辅助咳嗽,咳出异物。

(八)并发症的处理

1.深静脉血栓:进行床上关节被动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2.异位骨化:是指在软组织中形成骨组织。一般发生于伤后1——4个月,局部多有炎症反应,

伴全身低热,可应用消炎止痛药、冷敷,若骨化限制关节活动则需手术摘除。

(九)重症脊髓损伤的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

2.呼吸道感染及呼吸管理。

3.体温异常的护理。

4.预防压疮、呼吸道及泌尿系并发症。

5.饮食护理:少量多餐,避免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少吃甜食及易产气的食物,避免腹胀。

鼓励病人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

6.功能锻炼: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尽可能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进行创伤后功能锻炼,以减轻

病人身心、社会功能障碍。

八、健康教育

(一)体位/活动:卧床时保持肢体良肢位,按照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的顺序康复训练。

(二)饮食:应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

(三)心理护理: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炼。

(四)保持室内清洁、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五)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1.进行各项训练时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以免挫伤病人积极性;

2.保护病人,防止病人摔倒、跌伤;

3.及时鼓励病人的微小进步,调动病人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六)在做好所有日常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定时翻身,预防感染和压疮。

(七)掌握和运用各种转移技术,并注意保护脊柱,预防再损伤。

(八)做好并指导患者进行大小便的处理,清洁导尿。

(九)做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正确穿戴支具的指导,督促患者按时治疗。

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

二、临床特点

损伤病因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

临床分型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病理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意识障碍在脑损伤患者中很常见,轻者伤后出现短暂可逆的意识丧失,严重时伤后持续昏迷直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患者能稳定病情,提高觉醒能力,促进健忘症恢复,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

四、护理目标

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最优良的条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保全生命,争取最完全的康复。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躯体移动障碍

(二)自理缺陷

(三)吞咽及言语障碍

(四)意识障碍

(五)清理呼吸道无效

(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七)有颅内压升高的可能

(八)知识缺乏:脑外伤康复知识缺乏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评估受伤的时间、原因、部位。

4.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5.精神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状态。

6.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听力理解异常、空间辨别障碍等。

7.肌力、肌张力、随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等。

8.有无尿潴留或尿失禁。

9.有无大便失禁或便秘。

10.有无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1.辅助检查:主要为影像学检查。

(二)持续评估

1.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2.病情及主要症状,是否出现颅内压增高、癫痫等症状。

3.评估有无认知功能障碍、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评估肌力、肌张力、随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等。

5.排尿、排便、皮肤情况,有无呼吸道、泌尿系统、压疮等并发症。

6.进食、营养状况及睡眠情况。

7.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8.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9.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等。

七、干预措施

(一)环境/体位和活动

将患者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

(二)饮食指导

持续昏迷后24小时应鼻饲流质以保障营养的供给,鼻饲流质时应少量多餐,每次鼻饲量宜200毫升为宜,宜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丰富的饮食,鼻饲前应证实胃管确是在胃内,避免导致食物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伤后清醒病人应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暂禁食,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如有恶心呕吐,应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三)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多呈昏迷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昏迷,一般都由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变化,而清醒病人意识的伤害,疼痛的刺激及伤后可能导致的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应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期病人因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躁。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炼。

(四)昏迷和无意识的康复护理

主要目标是排除恢复意识的障碍,防止并发症如肌肉挛缩、尿路感染、压疮、营养不良等。

1.触觉刺激多用相反刺激,如冷/热、硬/软、粗糙/光滑、深压觉/轻触觉,在不同的部位给予

刺激。

2.听觉刺激用熟悉的声音如说话,音乐或动物的叫声刺激患者。

3.视觉刺激用熟悉的物体,如照片和在视野范围内的身体各个部分或通过光彩鲜艳的气球、彩

灯刺激视网膜及大脑皮层。

4.生活护理刺激如给患者梳头、洗脸、使用护肤霜、用毛巾擦汗等,提供各种感觉和运动觉的

传入。

(五)行为恢复的康复护理

1.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安静,尽可能排除有伤害刺激的导管、流管、限制不必要的声音,限制探

视者数量,避免患者自伤或伤害他人,允许患者情绪宣泄。

2.治疗中给予适当的鼓励,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正常看齐。

3.尽可能将患者的兴趣与努力结合在一起,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

(六)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1.护理人员及家庭成员与患者交流及做治疗时尽可能站在患者忽略侧,将患者急需的物体故意放

在患者的忽略侧,促使他注意。

2.阅读时为避免读漏,可在忽略侧的极端放上颜色鲜艳的规尺,或让患者用手摸着书的边缘,用

手指沿行间移动,以利于引起患者注意患侧的存在。

3.加强患侧感觉输入护理人员及家属利用口语、视觉、冷热刺激、拍打、按摩、挤压、擦刷、

冰刺激等感觉输入,使患者注意患侧的存在。

4.躯干旋转及双手十字叉活动利用躯干向忽略侧旋转,向健侧翻身,鼓励患者用患侧上下肢向

前伸,让患者做十字交叉活动及双手对称活动,以提醒患者意识到忽略侧的存在。

5.运动使用时如训练刷牙,可把刷牙动作分解,示范给患者看,然后提示患者一步一步完成或

手把手教会患者。反复练习,改善后减少暗示、提醒,并加入复杂的动作。

6.记忆力训练利用首词记忆编故事法、时间表、地图、记好、标签等帮助记忆。

(七)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

1.基础训练由治疗师或护士对病人进行唇、舌、面颊按摩,咽反射减弱的患者给予舌根、软腭

部位冰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屏气-发声运动等。

2.摄食训练

(1)进食体位患者取大于30度仰卧位,头前曲,偏瘫侧肩部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

(2)食物形态食物应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道容易变形,不再粘膜上残留的食物,食物的外观、味道、颜色要好,以引起患者的食欲。

(3)一口量正常人一般20ml,患者应以少量开始(1-5ml),每口之间间隔至少30秒,每一次食团咽下之后指导空吞咽。

(4)进餐环境要安静,使患者集中精力,避免误吸。

(5)口腔卫生维持最佳口腔卫生能降低误吸,要保持口腔湿润,餐后清洁口腔。

(6)认知问题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训练,进食之前检查意识状态,避免意识不完全清醒的患者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进食,不允许判断力下降,缺乏自我监督能力的患者单独进食。

(八)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病人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由于病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病痛,往往容易急躁。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细心观察病情,主动了解病人的需要,如大小便、吃饭、喝水等等,不能对病人的发育有丝毫的嘲笑态度。

(九)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2.保持呼吸道通畅要适时翻身、拍背、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要保证空气湿化。

3.颅内引流管的护理。

4.脑脊液耳、鼻漏的护理。

5.躁动的护理。

6.鼻饲管的应用。

7.高热的护理。

8.昏迷的护理对昏迷患者,我们除了一般的护理措施外,如预防褥疮、加强营养、防止坠床、

自伤等,特别开展了呼唤式护理。

9.加强基础护理。

八、健康教育

(一)体位/活动

卧床时保持患侧肢体良肢位,按照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的顺序康复训练。

(二)饮食

应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

(三)心理护理

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炼。

(四)保持室内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五)指导患者家属识别颅内压的先兆,如出现头痛、血压上升、呼吸深慢等症状时,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六)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1.进行各项训练时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以免挫伤病人的积极性。

2.保护病人,防止病人摔倒、跌伤。

3.及时鼓励病人的微小进步,调动病人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七)外伤性癫痫病人应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能单独外出、登高、游泳等,以防意外。

(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食、穿衣、洗漱、沐浴等。

截肢术后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截肢术是将没有生命,丧失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除的手术。其中包括截骨和关节离断两种。

二、临床特点

截肢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小截肢是在清楚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同时,指通过对部分血管重建或肢体矫正,进行开放性的局部截肢,有限的切除部分组织。大截肢是因无法通过血管重建、药物控制或小截肢来减轻严重疾病状态。大截肢分为低位截肢和高位截肢,低位截肢一般从膝下10公分处截肢,而高位截肢则需要从大腿根部截肢。

三、医疗目标

(一)挽救生命

(二)为创造一个功能肢体提供一个理想无痛而有动力的残端

四、护理目标

(一)消除痛苦消极情绪,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缓解患者幻肢痛、肢体麻木及肿胀

(三)科学的指导功能锻炼,满足生理生活的需要

(四)预防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肢端血运

(二)残肢关节挛缩

(三)残肢痛、幻肢痛

(四)残端水肿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受压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消极心理,不稳定情绪。

4.神志和精神状况,生命体征。、

5.肢端血液循环。

6.大小便情况。

7.生活自理能力。

8.家族史、过敏史。

9.家庭配合程度。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进食和睡眠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4.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5.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6.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

7.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七、干预措施

(一)残端的观察

1.有无血液循环障碍,肢体疼痛、麻木状况。

2.肢端有无红肿、破溃、渗液、感染症状。

(二)饮食

1.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2.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三)功能锻炼

1.对采取截肢术的病人,观察残端伤口无发热、无出血或渗液、无局部红肿、无剧烈疼痛时,即

可进行功能锻炼。

2.取平卧位,残端肌肉自然放松,用弹性绷带每天包扎4次,每次15-20min。并对残端给予均匀

的压迫,以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3.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每次50下,3次/日。

4.蹬踩练习:逐渐由软到硬,每次50下,2次/日。

5.踩秤练习:取站立位,身体保持平衡,使患肢垂直放在体重秤上,适当将身体重心移向患侧。

可逐渐由5kg加至30kg。其特点是模拟患肢早日负重,锻炼残端承受压力、重力,为安装义肢作准备。在其感觉患肢让在的基础上与健侧同时进行肌肉的等长等张收缩,约术后1~3个月患肢幻觉痛可自行消失。

八、健康教育

(一)教会患者自查肢体残端血运情况,及时发现破溃、感染症状。

(二)日常饮食要营养丰富,多食水果蔬菜。

(三)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从心理上接受肢体残缺的现实,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使病人走出心理阴影,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四)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五)对需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护理。

(六)注意保暖,避免感染及全身并发症。

(七)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严格执行,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

(八)及时与家属建立联系,取得配合,向家属宣教治疗锻炼的意义,指出家庭关系紧张对病人造成的危害,是家属明白家庭因素在病人战胜病魔面前的强大力量。

颈椎病康复护理常规

一、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

应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特点

(一)颈肩背上肢痛。

(二)颈部活动受限。

(三)手指麻木或四肢麻木。

(四)头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

(五)瘫痪。

三、医疗目标

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局部组织及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并促进恢复。

四、护理目标

减轻或消除症状,增加舒适度,预防疾病复发。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疼痛

(二)四肢瘫痪排尿困难

(三)有复发的危险

(四)教育需求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发病史,诱发因素。

3.评估颈部功能,疼痛部位,程度,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观察。

2.进食和睡眠状况,睡眠方式。

3.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病情及主要症状。

6.是否有其他疾病。

7.辅助检查:颈椎片、心电图、颈椎CT。

8.治疗效果。

七、干预措施

(一)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二)适当多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烟酒。

(三)患者的睡枕要求

曲线造型符合人体生理弯曲,枕心可以承托颈椎全段,透气性好,枕芯高度以仰卧位头枕于枕上,枕中央在受压状态下高度8-15cm为宜。

(四)睡姿要求

睡眠应以仰卧位为主,侧卧位为辅,侧卧位时双膝关节微曲对置,俯卧、半卧位、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曲均属不良睡姿。

(五)纠正不良颈姿

上期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并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颈椎操主要联系颈部的伸曲与侧弯功能,每个动作可以做两个八拍,每日1-2次。

(六)手法按摩与足底按摩,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

(七)佩戴颈围

长期应用可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恢复,只在急性期使用。

(八)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九)消炎止痛类常用药物

目前选用非甾体类镇痛剂,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类中成药也有一定效果。

(十)重症护理

重症患者多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合并截瘫,尿潴留,卧床不起,按颈髓损伤护理常规护理。

八、健康教育

(一)避免诱发因素包括外伤,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姿势不良或其他疾病。

(二)防止外伤,设法避免各种运动损伤及生活意外。

纠正不良姿势,增强肌力训练,预防颈椎病复发。根据年龄及体质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颈椎体操等。

康复科护理常规

康复护理常规 【概述】 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部分,是针对损伤、慢性病和残疾的患者在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家庭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职业等方面发生功能障碍或改变时,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服务,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自我照顾能力,并能维持其理想的健康状态。 【一般护理】 1、入院宣教。 2、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3、按医嘱分级护理。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5、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 6、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8、按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专科护理】 1、评估患者的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故。 4、加强二便护理。 5、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健康指导】 1、根据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3、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一般护理】 1、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位。 2、根据Braden评分和跌倒评分结果,床旁悬挂预防压疮及跌倒警示牌。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元整洁,预防压疮发生。 5、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轮椅、站立、行走训练。 6、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饮食,适量饮水。 7、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专科护理】 1、饮水计划:和病员一起制订合适的饮水计划,并指导和监督病员执行。 2、清洁间歇导尿:评估患者残余尿量,制订导尿频次,实施导尿计划,记录残余尿量。 3、膀胱、直肠功能训练,每日1-2次。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按计划饮水,每日饮水总量1650-1800ml。 2、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品,如:浓茶、咖啡等。 3、每日1-2次自我检查皮肤情况。 4、指导病员正确选用轮椅,教会病员轮椅维护相关知识。 5、每日作呼吸训练2-3次,预防呼吸道感染。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学常规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客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语言障碍病人,不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影响互相间的信息交流及语言训练机会。 6.重症病人,应安排在单间病室,以利于抢救治疗;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与非感染疾病的病人分室,以避免交叉感染。 7.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血压变化。 3.对于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的病人,应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在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4.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逐步增大活动量,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因过量的活动使肌肉、韧带、关节扭伤,甚至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复发。早期锻炼要有专人陪护,防止发生虚脱、直立性低血压及摔伤等意外。 5.伴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等激发病人的热情,调动其内在因素,积极配合训练。 6.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谈心、暗示、鼓励、帮助、启发、娱乐等手段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为病人实行全面康复而奠定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训练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所以康复治疗训练护理应与抢救同期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训练护理的第一原则是无论怎样严重疾病和残废的患者,都必须从其发病的第一天起就考虑到有朝一日他有可能会恢复其正常和令人满意生活方式;第二原则是必须使康复护理工作尽早付诸实施,以期帮助患者恢复至最满意状态。 一、良肢位的正确摆放与保持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肢体在功能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痉挛,由于痉挛产生的异常姿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患者一人院就应开始注意良肢位的摆放与保持,采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体位和抗痉挛的模式o 1.良肢位的摆放下肢屈髋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 (1)仰卧位: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肩稍外旋,伸肘腕,手指伸展,防止手指屈曲痉挛;下肢呈膝、髋自然屈曲;踝关节保持背屈。 (2)健侧卧位:患肩前屈90°左右,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放于支持枕上使髋稍内旋。

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 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身高、体重l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订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做好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主要障碍及其特点,做好记录,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资料。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作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康复护理计划。 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中医康复护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取穴知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针刺意外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正确指导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12.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第二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而是包括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共济、言语、心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障碍,其中以偏瘫、失语最为常见。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1)加强患侧的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失,如电视机、床头柜、电话应置于患侧;所有的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交流等)都应在忠侧进行,家属与患者交流时也应握住患侧手。(2)进行正确的良肢位摆放,以对抗患肢痉挛、减轻水肿、增加舒适感。(3)变换体位(翻身):主要是指躯干的旋转,因为翻身是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抑制痉挛,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4)指导进行床上运动训练,如关节被动运动、Bobath式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等。’ 3.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抗痉挛的姿势体位来预防痉挛模式和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如:进行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4.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等,上肢功能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下肢功fll-Oll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如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届运动、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康复科 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 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 、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取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以小枕髋部亦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但早期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 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动。 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成垂直垫以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3健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一小枕患侧髋前伸屈膝下肢不外旋脚掌与小腿尽力保持垂直防止关节脱位、挛缩。 3、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上下肢活动、翻身、逐步过渡到健侧肢体的主动翻身。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4、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5、语言训练。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6、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适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新入院患者应评估患者饮食、睡眠、四肢活动、自理能力、皮肤状况、言语沟通、生活 习惯等。6小时内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单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舌脉、二便等变化以及 其他的临床表现的变化。注意观察分泌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4.如发现异常,要分析病情、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 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要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和防护工作 5.做好辩证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 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放置褥疮的发生 6.根据中医护理记录的有关规定,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情、治疗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 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 十一、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责任护士之间、组长之间做好床头交接班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注意服药后的护理 十三、遵医嘱给予辨证施膳,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回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十四、正确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情志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

康复科常见前五位疾病护理学常规

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 (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一、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卧硬板床,垫以棕垫或软枕,保持脊柱平直位。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预防压疮发生,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整洁。 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指导吸气呼气训练,给予高纤维饮食,鼓励多饮水及多吃水果。训练病人养成定时排大小便的习惯,每日按摩腹部3-5次。鼓励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循序渐进的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的被动、主动训练,轮椅训练,直到行走训练。 脊柱骨折患者按脊柱骨折护理常规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及脊髓损伤症状有无改善,并做好记录。 2.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脊柱伸直位,对腰椎损伤患者需要三个人同时托住颈部,胸腰部和下肢保持患者躯干伸直搬运颈椎损伤患者应一人用手固定头颈部,托住患者下颌略施牵引其他人抬起躯干和下肢。 3.翻身有两人协助,床两侧各站一人,一人扶病人,另一人准备棉垫,两人配合协助病人翻身,翻身是检查全伸身皮肤情况,并垫好垫使病人舒服。 4.一般取平卧位。 5.发生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6.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原发病护理常规。

最新康复科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 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 、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取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以小枕髋部亦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但早期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 (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动。 (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成垂直垫以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3)健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一小枕患侧髋前伸屈膝下肢不外旋脚掌与小腿尽力保持垂直防止关节脱位、挛缩。 3、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上下肢活动、翻身、逐步过渡到健侧肢体的主动翻身。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4、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康复科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 七、干预措施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偏瘫侧卧。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呈垂直,垫一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掌向上(仰卧位),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3)床上活动 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即巴氏(Bobath)握手 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度,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

(完整版)儿童医学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一、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 (2) 二、脑发育不全护理常规 (3) 三、脑性瘫痪护理常规 (5) 四、智力障碍护理常规 (8) 五、言语障碍护理常规 (10) 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护理常规 (12) 七、孤独症谱系障碍护理常规 (14) 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16) 九、斜颈护理常规 (18) 十、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20) 十一、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22) 十二、小儿惊厥 (24)

儿童康复科护理常规 【概述】 儿童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部分,是针对神经及肢体损伤、慢性病和残疾的患儿在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家庭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等方面发生功能障碍或改变时,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服务,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并能维持其理想的健康状态。 【一般护理】 1.入院宣教。 2.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3.按医嘱进行护理分级。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5.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 6.指导患儿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患儿生活护理。 8.做好皮肤护理,加强二便护理。 【专科护理】 1.评估患儿残疾状况(运动、言语、智力、心理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鼓励患儿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故。 4.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健康指导】 1.根据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患儿的饮食计划。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及家属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3.重视患儿个人卫生,指导或协助家属做好患儿卫生。 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儿或家属掌握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和督促家属协助患儿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5.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及时复诊,按时进入各疗程治疗。

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

第九章针灸康复科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中医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床单位清洁、干净、舒适。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以18-20℃为宣,相对湿度50%-60%。实热证者常怕热喜凉,保持室温16-20℃为宜;虚寒证者室温稍高,可安排向阳房间。 (三)脑梗急性期、脑疝、抽搐发作等危重症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便于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 (四)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 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住院作息时间、请假、探视、陪护等相关剧度。 三、病情观察 (一)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体重,观舌苔脉象,问平 素二便、饮食、睡眠情况及过敏史,并做好记录。 (二)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三)根据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四)根据病情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精神及意识状态,检 查患者的神经系统,了解患者的肢体情况,如有无瘫痪,肌张力、感觉有无异常,病理反射能否引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意识障碍患者应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对光反射及有无视觉改变。 (六)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 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四、用药护理 (一)遵医嘱按时给药,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次/d。根据疾病证型及药性指导患者用药时间、方法,实热证者宜凉服:虚寒者宜热服。 (二)做好用药后的知识宣教,并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情志护理 (一)调畅情志,针对患者存在的顾虑,及时讲解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 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二)关心体贴患者,常用物品放置床旁,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生活所需。 六、饮食护理 (一)指导患者适宜多吃含纤维素及蛋白质丰富饮食,忌辛辣、油腻等刺激之品,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客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语言障碍病人,不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影响互相间的信息交流及语言训练机会。 6.重症病人,应安排在单间病室,以利于抢救治疗;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与非感染疾病的病人分室,以避免交叉感染。 7.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第二节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血压变化。 3.对于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的病人,应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在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4.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逐步增大活动量,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因过量的活动使肌肉、韧带、关节扭伤,甚至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复发。早期锻炼要有专人陪护,防止发生虚脱、直立性低血压及摔伤等意外。 5.伴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等激发病人的热情,调动其内在因素,积极配合训练。 6.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谈心、暗示、鼓励、帮助、启发、娱乐等手段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为病人实行全面康复而奠定基础。 第三节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训练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所以康复治疗训练护理应与抢救同期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训练护理的第一原则是无论怎样严重疾病和残废的患者,都必须从其发病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1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1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 、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 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取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以小枕~髋部亦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

~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但早期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 ,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动。 ,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成垂直~垫以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3,健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一小枕~患侧髋前伸~屈膝~下肢不外旋~脚掌与小腿尽力保持垂直~防止关节脱位、挛缩。 3、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上下肢活动、翻身、逐步过渡到健侧肢体的主动翻身。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4、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5、语言训练。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6、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卧硬板床~垫以棕垫或软枕~保持脊柱平直位。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预防压疮发生。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整洁。

康复科护理工作总结

推拿康复科2014年护理工作总结 推拿康复科于2013年9月在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完成组建。科室成立这一年里,我科护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护理部的领导支持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并借医院创等工作的契机,对照等级医院的标准,逐条逐项抓好各项工作,有效的促进我科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落实护理人员规划,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现将这一年来科室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 一、以创等为契机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 1、按照等级医院的标准及护理部相关护理管理制度、质量考核标准,规范科室内危急值、护理不良事件、难免压疮等报告的标准和程序;按照医院创等工作的要求完善科室优势病种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资料,优势病种和危重病人护理常规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开展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核查步步为营。护理工作安全为先,要求护士严格遵守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流程,严把护理质量关,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患者识别至少使用两种以上方法,给每位患者佩戴手腕带;对年老患者做好跌倒/坠床、压疮危险评估,在病房醒目处标明“防跌倒十知道”,保证患者安全。 3、成立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每月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狠抓落实,做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成立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各环节质量有了提高。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消毒隔离工作得到加强,护理文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年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 二、做好基础护理,突出特色专科护理,落实健康教育 1、根据优质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的基础护理及专业技术服务,满足患者需求,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患者做到“十知道”,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阳性体征进行健康宣教及饮食指导。 2、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挂钩,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3、做好傣医特色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结合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发挥傣医药优势,积极开展傣医特色护理技术洗药疗法(阿雅)、推拿治疗(闭)、中药热奄包、隔姜灸等特色治疗。 4、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制度,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各环节之中,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有利于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小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的宣教方式为换着提供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教育。 三、加强病区质量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急救药品管理 1、每日进行晨间护理,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宣教,整理床单元,采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巾,避免交叉感染;及时更换有污迹的床单被 服。每月召开公休座谈会,征求患者的意见及建议,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期自查。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的要求正确处置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规范洗手达标率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积极主动接受院感知识培训,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计划。 3、完善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对科室内急救药品及物品实

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讲课稿

康复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凡是危重病人必须佩带红色手腕带,以正确识别病人身份。 2、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并保持病室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以免病人复感外邪。 3、根据病情给病人以合适卧位,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上床档、气垫床等,经家属同意后给予适当的约束措施。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Spo2、尿量、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遵医嘱记录出入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颜色、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气道分泌物,以免误吸,防止舌后坠。有活动假牙应取下,有舌头后坠时可用舌钳将舌头固定,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经常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格执行医嘱并准确给药,保持水电解平衡,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7、带有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留置针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做好管道标识。留置尿管病人每天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二次,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8、做好危重病人的饮食护理:给予饮食指导,视病情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并做好鼻饲护理。 9、做好安全护理: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电极片、指套接触良好,各种波形、数据清晰显示,各监护线路整齐;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0、加强基础护理:做到“三短”:指(趾)甲短、胡子短、头发短;“六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等渍迹。每天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二次,或指导病人进食后漱口;病情允许时,每2-4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受压部位给予按摩;评估压疮、跌倒/坠床风险,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坠床的发生。 11、情志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记录字迹清楚,描写确切,临证施护措施正确,记录及时。病情相对平稳者,每1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尿量。 13、正确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医嘱后,及时在医嘱单上签字。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X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